第一篇:聊斋志异 文献综述1
《聊斋志异》文献综述
汉语言062 沈芬芬
200650515204
摘要:《聊斋志异》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备受关注,各种研究它的文章层出不穷,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经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三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本篇论文将以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为分界点对学者们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聊斋志异》;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蒲松龄生前已经引起人们兴趣,刊刻之后更是风行天下,出现了很多注评,这些评注虽然对《聊斋志异》的内容、艺术及作者的思想作出了说明、解释或评价,但是未成体系。只有到了20世纪,才对《聊斋志异》开始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一、二十世纪对《聊斋志异》的研究
由于时代政治环境的影响,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
许多研究者结合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分析其创作动机。他们指出,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目的,是要借花妖狐魅来反映现实,寄托理想。正如其《聊斋自志》所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①如王平1991年出版的《聊斋创作心理研究》、王庆云《蒲松龄<聊斋志异>创作的心路历程》、朱振武《自娱:<聊斋志异>创作心态谈》,而杜桂萍把“孤愤”又分为三个层面:(1)苦闷。来自作者最切身的生活遭际和磨难,表现了对封建行为规范的拒绝。(2)孤独。是士子群体的主要精神特征。(3)期待。对“知己”的期待,男女友谊的讴歌,男女情爱的礼赞,使作者获得了心理补偿。这些分析构成了对蒲松龄主要创作动机的阐释。
(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这一时期的很多研究者肯定了其在抨击黑暗吏治、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科举弊端、歌颂自由爱情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当然在肯定《聊斋志异》思想内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指出其思想内容上的局限和矛盾。如有的论者认为,蒲松龄选取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题材,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却表现出迷信色彩;他赞美了纯真自由的爱情,却又肯定了一夫多妻制度;他一方面歌颂了某些叛逆性格,一方面又表彰了宿命论思想;有时他强调了主观能动作用,有时却又承认因果报应之不爽。例如聂石樵《<聊斋志异>思想内容简论》、徐士年《试谈<聊斋志异>的思想性》。当然也有学者打破了这四大模式(抨击黑暗吏治、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科举弊端、歌颂自由爱情),例如在《聊斋志异》对爱情的描述上,研究者认为并非反映作者的爱情婚姻观,而是寄托了他寻求红颜知己的理想。落魄文人在社会中的沉抑,由在爱情中的殊遇得到了补偿,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像杨柳《<聊斋志异>研究》、何满子《蒲松龄与<聊斋志异>》都是典型代表。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这一时期对艺术成就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了对《聊斋志异》艺术成就的探讨。
如李厚基、韩海明1982年出版的《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吴组湘等1986年出版的《<聊斋志异>欣赏》、马振方1986年出版的《聊斋艺术论》、雷群明1989年出版的《聊斋艺术通论》、盛瑞裕1990年出版的《聊斋人物塑造艺术研究》、林植峰1985年出版的(聊斋艺术的魅力》等专著和大量论文,对《聊斋志异》的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特色、想象手法,以至于美学风格都进行了细致地分析论述。这些专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了对《聊斋志异》艺术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为今天的阅读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2、强调了对《聊斋志异》“志怪”特征的把握。
如袁世硕的论文《聊斋志怪艺术新质论略》、石育良的博士论文《狐鬼世界的建构》便从文学创作的本质问题人手,分析了《聊斋志异》与六朝志怪及唐传奇的根本差异,从而揭示了其在志怪小说艺术方面所呈现的新的基本特征。《聊斋志异》不只是记述怪异之事,而是有意识地结撰奇异的故事,以寄托自己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蒲松龄创作这些狐鬼故事,与其吟诗著文一样,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孤愤,抒发自己的心声。
3、集中研究了《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婚姻小说
如聂组弩《<聊斋志异>关于妇女的解放思想及其矛盾》、唐富龄《略论<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小说》、赵美科《略论蒲松龄的爱情观》等。这些论文一致认为,《聊斋志异》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赞美了她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应是婚姻的基础,而不在美丑、门第和钱财,有情男女不能成婚却可成为腻友。这些都带有初步民主思想的因素,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矛盾,如一夫多妻、寡妇不可再嫁等。李永祥的论文《论<聊斋志异>爱情小说的结构模式》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观点,认为《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小说其情爱的主体都是男性,女性则是客体,其身份多为神 妖狐鬼。无论女主人公的身份多么怪异,但婚恋却都以世俗的方式进行,并指出这是自 魏晋以来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审美方式。
二十世纪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因此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它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二、二十一世纪以来对《聊斋志异》的研究
这一时期学者对它的研究也是创作心理、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三个方面。
(一)、创作心理研究方面
关于蒲松龄的创作心理,一直是人们探讨较多的问题,而大部分人都同意蒲松龄自称的“孤愤”之说,但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又有了新的看法,杨玉军的《 论< 聊斋志异> 的创作动机兼议“孤愤”说》则一反其论,认为学术界把《聊斋志异》称为蒲松龄创作的孤愤之书的观点,并不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虽然在其后期的作品中加入了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部分篇章中渗透了自己的孤愤之情。但是《 聊斋志异》首先是一部志怪之书,搜奇志怪是蒲松龄最初的也是最主要的创作动机”②。朱振武的《 论 <聊斋志异> 创作的心灵流变》则运用文学心理学理论,对此做了较为多元的阐释。文章认为,不可否认,《聊斋志异》 有孤愤寄托的成分,但仅从一般论者所强调的《 聊斋》 抒“孤愤”的创作动机来解释其创作发生的深层原因是不够的。由于《聊斋》作品数量之大和作期之长,作者蒲松龄的创作心理也因之十分复杂,主要集中表现为自娱娱人、苦闷不平和一些潜隐难言的需求等复杂心理特征③。他的论文对蒲松龄的创作心理进行了综合的透视。
(二)、思想内容研究方面
《聊斋志异》思想内容多元而驳杂,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方方面面,也一直是《聊斋志异》研究的一个基本方面。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社会角度的研究。
新加坡学者辜美高的《小说创作与社会的“ 变”与“ 常”———〈聊斋〉前期作品对明末社会的反映初探》,对《聊斋志异》中明末社会的反映作了细致考察,认为从“ 明末的农民战争”、“ 清兵入关后山东的农民民族斗争”这样的历史史实,到“ 社会风气的剧变”这样的社会现象;从“ 吏治的腐败”这样的政治内容,到日常的“ 婚恋的异象”、“ 宗教信仰的传承”这样的信仰、民俗,《聊斋志异》都有艺术的反映④文章探隐发微,具有认识意义。董文成的《〈聊斋〉异史考实》认为,《聊斋志异》中“ 不仅有纯文学性质的匠心虚构之作,而且还有为数不多但却具有重大历史认识价值的特殊小说品种”,他根据这种文史异质同构的思想,考察了《鬼隶》一篇所包含的有关济南的惊天大血案“ 戊寅之变”的史实④。张崇琛的《〈聊斋志异〉中的甘肃故事》,则对通过《聊斋志异》中几篇关于甘肃的故事,考察了关于其中有关甘肃的写实成分思想的研究④。井玉贵的《略论蒲松龄的宗法思想》对蒲松龄的宗法思想进行了阐释,认为“ 蒲松龄生活时代的宗法伦理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而且“ 蒲松龄的宗法观念及其‘ 敦宗睦族’的实践受到其先辈的深刻影响”,因而形成了蒲松龄强烈的宗法观念和意识,而且“ 蒲松龄不但在思想上存在着强烈的宗教观念”,而且他还是“ 身体力行”的楷模⑤。论说严谨,评论中肯。陈辽的《(聊斋志异)中的纪实文学》则认为其所反映清官折狱、揭露局骗、描叙杂技艺术、写女扮男装中进士等题材的纪实文学,表现了紧贴现实的精神。
2、心理角度研究。
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与审视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是研究走向深入的体现,也是研究向多元、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蒲松龄把《聊斋志异》称为“ 孤愤之书”,后来的学者多赞同,很少有人分辨。朱振武的《〈聊斋志异〉的创作心理论略》则打破局囿,对蒲松龄的创作心理进行了综合的透视,认为“ 仅从一般论者强调的《聊斋》抒‘ 孤愤’创作动机来解释其创作发生的原因是不够的。由于《聊斋》作品数量之大、作期之长,作者蒲松龄的创作心理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征。”因此,作者从“文艺心理学出发,基于《聊斋志异》作者的心灵流变”,认为其创作心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由于身份地位、个性爱好以及受‘ 文学传统’的影响等原因,《聊斋》的创作心理有着明显的自娱、娱人的因素;二是由于试辄不售、怀才不遇而又眼见陋劣幸进、公道不彰等原因,作者常处于苦闷和不平的心理状态下;三是由于更深层的原因,作者的创作心理中还有一些潜隐难言的东西,包括情与性的潜在心理。”⑥论述缜密。杨瑞的《别辟蹊径论〈婴宁〉———试用当代西方幼儿心理学解析〈聊斋〉》,则专门对《婴宁》作了别开生面的全新解读。
(三)、艺术成就研究方面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历来是各类研究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二十一世纪以来有关此内容的文章很多很多,从其内容来看,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
1、关于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较有名的是是张青的《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和姚玉光的《论〈聊斋〉的儒商形象》,虽角度相同,但论述各有侧重。姚玉光指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种全新的形象”,是“ 文言小说的重大收获”,以“ 诚信为本的经商道德、义利合一的经商准则、诗酒儒雅的经商心理、科学理性的上午管理和回报社会的人文关怀”为人格特征,“ 与此同时,下位性、官本位和农耕圈是《聊斋》儒商的历史局限”⑦。张青则侧重分析了“ 儒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流变”,指出“ 儒商并非明清时期的新生事物,而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之所以蒲松龄笔下会出现儒商形象,一是蒲松龄对社会中士人经商的敏锐反映,二是父亲弃儒经商的家世在座品种的间接表现⑧。
2、关于类型
聊斋爱情题材历来最为人喜爱,也为研究者着力最多,但不论是批判还是赞赏,论点多陈腐,少有突破。何天杰的《<聊斋志异>情爱故事与女权意识》则从聊斋爱情故事这一常见的研究视角,给予了全新而深刻的诠释,指出《聊斋志异》的价值、意义与蒲松龄之于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陈炳熙的《论<聊斋志异>中的小文》以不为人重视的《聊斋志异》中的短小作品为研究对象。文章认为,“《聊斋志异》的精华虽不在小文,亦别有趣味:它有精彩的构思,生动的描写,深沉的哲理,冷峻的抨击,辛辣的嘲讽,不与生活隔绝,人情世风,时露笔端,因而也不应忽视”⑨。谢明勋的《水鬼渔夫故事析义—— 以聊斋志异王六郎故事为中心》,以水鬼渔夫类型故事模式为视角,省观《聊斋志异》所载之“水鬼渔夫型”故事,除最具代表性之卷一“王六郎”故事之外,卷二“水莽草”及卷七“商妇”二事,其故事内容均与“水鬼渔夫型”故事相涉,均作考察。其他如王惹的《试论<聊斋志异>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李雯的《<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与蒲松龄的仁政思想》,彭慧珍、王钢的《儒商萌现——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商人形象》等,都是这种类型。
三、结语
综上,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研究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为人们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角度。参考文献:
① 蒲松龄:《聊斋自志》,见“三会本”《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页。
②
杨玉军:《 论< 聊斋志异> 的创作动机兼议“孤愤”说》,蒲松龄研究,2002年3月
③
朱振武:《论 <聊斋志异> 创作的心灵流变》,蒲松龄研究,2002年第3期
④ 张永政,盛伟:《国际第二届聊斋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⑤ ⑥ ⑦ 井玉贵:《略论蒲松龄的宗法思想》,蒲松龄研究,2001年
朱振武《<聊斋志异>的创作心理论略》,蒲松龄研究,2001年
姚玉光:《论〈聊斋〉的儒商形象》,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月
⑧ ⑨ 张青:《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蒲松龄研究,2001年
陈炳熙的《论<聊斋志异>中的小文》,蒲松龄研究,2004年
第二篇: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目录
自序
序——高珩 序——唐梦 正文 考城隍耳中人尸变
瞳人语画壁
山魈丐仙
咬鬼
捉狐鬼哭荞中怪宅妖
王六郎偷桃义鼠
种梨
僧孽卷蛇癖
陕右某庙鬼
地震
猪婆龙
好快刀江中鬼一 戏术
公蛰龙
小髻
金永年夏雪
美人首车夫
杨疤眼 鼠戏
斫蟒
犬奸
雹神
崂山道士长清僧蛇人卷妖术
狐嫁女娇娜叶生野狗
三生
狐入瓶真定女焦螟王兰
四十千二 成仙新郎
灵官
王成梦别
李公⑷ 鄱阳神
骂鸭柳氏子
画皮
青凤
贾儿
董生龁石
陆判头滚
婴宁聂小倩倩
张老相卷海公子丁前溪
水莽草造畜
侯静山钱流
公三 龙肉魁星
潞令
山神
风阳士人耿十八珠儿卷莲香
小官人胡四姐祝翁遵化署
张诚
侠女酒友
铁布衫吴门画
跳神 阿宝
九山王四 豢蛇
狐化男
法
工
汾州狐巧娘
吴令
口技氏胡丐僧
狐联
潍水狐红玉
林四娘
胡卷鲁公女道士
(姓)
伏狐
苏仙
李伯言黄九郎五
金陵女子汤公
阎罗
厍将军雷公
戏缢 负尸老饕
死僧
赤字 梓橦令 鬼津
禄数
鬼令
禽侠
连城卷连琐单道士白于玉夜叉国西僧
霍生山市赌符六 汪士秀鸲鹆商三官于江
小二犬灯翩翩某乙促织
庚娘
宫梦弼泥鬼狐妾余德 刘海石渝鬼
番僧
雷曹卷阿霞
罗刹海李司鉴毛狐
黑兽
青梅七
紫花和尚鞠乐如盗户
市
诸城某
库官
公孙九田七郎保住
柳秀才水灾
娘卷鄷都御史 狐谐
甲
妾杖击秀才驱姊妹易
雨钱
续黄粱小猎犬八
辛十四棋鬼
贼
怪
嫁
男生子
娘
土地夫卷白莲教双灯
蹇偿债鬼作筵胡相公 念秧
泥书生
人九
寒月芙酒狂
阳五侯 赵城武技
小人
秦生鸦头蕖
虎封三娘狐梦布客
章阿端
农人
花姑武孝西湖驱狐 子
廉
主
孝子阎王卷土偶十
采薇翁郭生卷河间生十一 辽阳军张不量卷杜翁十二 萧七
荷花长治
伍秋莲花绿衣
义犬
黎氏 三娘女子
月
公主
女
子鹿衔
蒋太
小棺
李生
澄俗
草
史金生
马介妙音彭海秋堪舆
窦氏
绛妃色
甫
经跋
云翠大力将
木偶邵士邵临颜氏
狂生仙
军
戏
梅
淄张贡
孙必振元宝 龙
砚石
武夷大鼠士
王司牧竖
富翁
马小谢
胡大
狼三刘亮
林氏
细侯
蕙芳秋容 姑
则
采乱离
考弊
董公
菱角
饿鬼
大人
向杲二则
司
子周三牛飞鸽异 聂政
江城
冷生
孙生
药僧
皂隶
罗祖
红毛
毡
抽肠
刘姓卷狐惩淫山市
八大
邵九
王
娘
金姑十三 巩仙 二商
沂水秀才
梅女
梁彦
郭秀才阿英
橘树
牛成章
青娥
镜听
牛皇
夫
卷十仙人岛四 安期岛 阎罗薨
颠道人
胡四
娘
僧术
柳生
冤狱农妇沅俗蛤 宦娘
陵县狐
彭二
挣
金和
甄后卷十
阿绣
小翠
尚
役鬼
细柳画马局诈三条 五 某甲卷十钟生
医术
鸿象
周克王货昌
郎
罢龙
冯木匠衢州三怪褚生
拆楼人大蝎
司札
吏
嫦娥
霍女
司文
郎
丑狐
吕无钱卜病
巫
姚安六 崔猛喷水鬼 邢子仪
鹰虎神
金世
成诗谳 卷陆押官顾生
陈锡于去
九
恶
凤仙佟客单父于中十爱奴七 黑鬼张鸿渐卷十杨大洪八 鬼隶卷真生十九 素秋卷胭脂二十 又卷恒娘邑人
岳神
小梅
绩女司训宰
丞土化
兔
金陵太医
王子安刁姓
郭安
折狱义犬
乙查牙云萝公
刘夫公孙
鸟语天宫 乔女山洞
主
人
夏果报
席方布商
何仙
神女
湘裙
三生
长亭
平贾奉
上仙
雉
仇大曹操龙飞阿纤
瑞云
珊瑚五通
娘
冢
相公申氏 龙
葛巾
黄英书痴齐天青蛙又
任秀廿一 晚霞蛙曲卷陈云栖廿二 汪可受韦公子卷毛大福廿三 薛慰娘周生卷廿锦瑟四
龙戏蛛
大圣
神白秋
外国
李象
王者蝎客鸟使狮子练
人
先
张氏于子织成竹青段氏 狐女男妾
妇
游王大
乐仲
香玉
三仙王十 大男
石清
嘉平
杜小
曾友于
二班
乩仙
苗生虚
公子
雷
老龙青城
元少雹神
李八缸
鸮鸟
古瓶
船户
妇
先生
王桂庵田子
子寄生酒虫
成附 褚遂
刘全
姬生 韩方
纫针
桓侯粉蝶良太原
房文
浙东博兴一员
新郑讼 秦桧狱
淑
生
女
官 阎罗放蝶火三朝
五羖
鬼妻
梦狼
人妖宴
驴
元老
大夫
第三篇: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聊斋志异·王成》
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聊斋志异·阿宝》
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聊斋志异·红玉》
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异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聊斋志异·连城》
家有女豫让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者可知矣。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沉浮者耶!---《聊斋志异·商三官》
苟有其人,可以补天网之漏;世道茫茫,恨七朗少也!---《聊斋志异·田七郎》
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东山配砄,泪渍泥沙。---《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者也。---《聊斋志异·胡四娘》
一狐也,以无心之德,而犹思所报;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顾失声与破甑,何其鄙哉!---《聊斋志异·小翠》
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哉!---《聊斋志异·梦狼》
死友而不忍忘,感恩而思所报,独何人哉!---《聊斋志异·小梅》
大凡秀才作事,可以共胜,而不可以共败:胜则人人贪天功,一败则纷然瓦解,不能成聚。---《聊斋志异·张鸿渐》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元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帷 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
寿汪令公二十四韵》云:“堂下虎狼息,田间妇子宁
齐民叹》写皇帝出巡,为“供珍膳”而耗金百十万,这些花费都出自正额赋税之外的“羡金”,作者感叹:“愿竭我膏脂,共资尔巧宦。”,“市中鼎炙真难问,人较犬羊十倍廉!”(《饭肆》)农民不仅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苦难,还要承受着残酷的阶级压迫
:“相如笑捧芙蓉面。将从前,衷情说与,相思千万。乍见人人没是处,上下挼莎欲遍。此际信巫山不远。几年不到阳台路,恐生疏未必行云善。第一夜,费调转。” 作者有关此书的诗词:
《志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十九日得家书感赋,即呈孙树百、刘孔集》七律一首,诗云:“新闻总入狐鬼史,斗酒难消磊块愁 寄怀张历友》云:憎命文章真是孽,耽情词赋亦成魔
雷劈了我,我也不懂你说的什么。
长街亭,烟花绽,我挑灯回看,月如梭,红尘辗,你把琴再叹。听弦断,只恨别离难,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绝色少年,韶华倾负。不经意的瞬间,他遇见她的眼。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芸芸众生,乱花迷眼,万千变化,几经沧海,心却依然为故人忧。滚滚红尘,故人心依旧在。叹前世之擦肩,哀今世的错过,等来世之相爱,三世姻缘,几经轮回,谁人在轮回台,执着守候,彼岸相伴,伴的却是三生的寂寞与忧愁。千年的思绪混为一起。三世情殇,千年轮回,抚一曲离别,舞一曲殇情,几许哀怨,几经沧桑,刹那芳华朱颜逝,醉舞残雪又何妨。低诉,那未尽的相思。对天启誓,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一世姻缘。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如果我的一生就像一场美丽的烟火,那么我愿意用三场这样美的烟火,来换取你这一世的迷离。
更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泪中为写相思字 写到相思泪转多
人情厌故而喜新,重难而轻易。
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凡戏人者,皆笑人之愚,以炫己之慧。假中之假以生,冤外之冤谁信。
人不患贫,患无行耳。其行端者,虽饿不死,不为人怜,亦有鬼怙也。世之贫者,利所在忘义,食所在忘耻,人且不敢以一文相托。
巴黎圣母院
2、说我爱她吧……我差不多还更爱那只小羊!
3、我不要天使,只要我的孩子。
4、母亲的孩子被夺走了,她也就不信上帝了。
5、眼瞎和耳聋,正是一个完美的法官的必需条件。
6、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7、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8、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9、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10、爱情是什么?
是一道神奇的加法:一个思念加上一个思念,就能变成十五的月亮 是一轮非凡的听力: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听到彼此的激动的心跳
是一串美妙的语言:可以是柔情似水,如同烟波,也可以风风火火,惊天动地 是一把牢固的锁:它把亲密恋人如情如语的话,锁进记忆的梦里
是一种特等的信函:装在里面的是一个甜甜的吻,寄出去的是一个亲亲的问候。
1她一言不发,默默走近那个扭动着身子妄图避开她的罪人,然后她腰带上轻轻地解下一个水壶,轻轻地将水壶送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唇边。这时,只见他那只干涸。焦灼的眼睛里,滚动着一大滴泪珠,然后沿着那张因失望而长时间皱成一团的丑脸,缓缓地流下来。这不幸的人掉眼泪,也许还是平生第一遭吧。2“天啊!这就是我所深深爱过的一切呀!” 3她待在那里,被黑暗吞没了,埋葬了,掩藏了,禁锢了。如果谁见过她昔日在明媚阳光下欢笑和跳舞,如今再目堵她这种惨状,准会不寒而栗。黑夜般的寒冷,死亡般的冰冷,秀发不再有清风吹拂,耳边不再有人声萦绕,眼里不再有明亮目光,她身子已弯成两截,拖着沉重的枷锁,蜷缩在一丁点儿稻草上,身边放着一只水罐和一块面包,身子下面是牢房渗出的水汇成的水泊,她没有动弹,几乎没有呼吸,甚至连痛苦也察觉不到了。
4但是,贡德洛里埃府仍然灯火通明,虽然已是午夜。卡齐莫多却纹丝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五光十色的玻璃窗,只见窗上人影绰绰,舞影翩翩。他若是耳朵不聋,随着沉睡的巴黎喧闹声渐渐平息下来,他就会越来越清楚听到贡德洛里埃府上阵阵喜庆的喧闹声。笑声和音乐声
海潮像冲锋的队伍一样,鼓噪着,呐喊着,拼命地冲上沙滩。潮头有数丈之高,一涌而至。疯狂的潮汛充满令人战栗的恐怖和高深莫测的神秘。如巨雷般的海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向下游奔去。海潮狂暴得像个恶魔,翻腾的泡沫,失去了均衡的节奏。狂潮拍石,十里海岸同时金钟齐鸣,铿铿锵锵,很有节奏。春潮涨了,像家乡的松涛声,像母亲召唤女儿的声音。暗绿色的海水,卷起城墙一样高的巨浪狂涌过来,那阵势真像千匹奔腾的战马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潮声像大海的诗韵,满含着哲理和启示。那意境,如春风轻拔琴弦,如暮花飘落柔波。那涨潮或落潮时,那一声声有节奏的拍打海滩的声响,宛如慈母拍婴儿入睡发出的催眠曲
1这四个演员对群众竞赛般地输送无休无止的暗示。但是,在这些观众当中,没有哪位耳朵的专注、心脏的跳动、眼神的惊恐、脖子的抻长,超过这个剧作者,也就是那个诗人,那个正直的皮埃尔•格兰瓜尔,正是方才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姓名告诉两位漂亮姑娘的那位老兄。此刻他已经从她们身边走开几步,站在柱子后边静静地听着,看着,欣赏着。大家鼓励开演的掌声,仍然在他心中回荡。他全身心地陶醉在一种狂喜的沉思中——这就是一位作者看到自己的思想从让观众为之全神贯注欣赏的演员口中——吐出时的醺然沉浸。可敬的皮埃尔•格兰瓜尔!
2这座寓所是他所特有的,其中没有一个幽深的角落卡齐莫多没有进去过,没有一个高处他没有爬上去过。他一回又一回地只靠雕刻物凹凸不平的表面,就攀缘上主教堂正面,有好几级高度哩。人们常常看见他像一只爬行在笔立墙壁上的壁虎,在两座钟楼的表面上攀登。这两座孪生的巨大建筑物,那样高耸,那样凶险,那样叫人望而生畏,他爬上爬下,既不晕眩,也不畏惧,更不会由于惊慌而摇摇晃晃。只要看一看这两座钟楼在他的手下那样服服贴贴,那样容易攀登,你不由会觉得,他已经把它们驯服了。由于他老是在这巍峨主教堂的深渊当中跳来跳去,爬上爬下,嬉戏玩耍,他或多或少变成了猿猴、羚羊、犹如卡拉布里亚的孩子,还不会走路就会游泳,一丁点儿的小毛娃跟大海玩耍。
3再说,不仅他的躯体似乎已经按照主教堂的模样塑造成形,而且他的灵魂也是如此。这个灵魂是怎样的状态呢?它在这种包包扎扎下,在这种粗野的生活当中,到底形成了什么样的皱褶,构成了什么样的形状,这是难以确定的。卡齐莫多天生独眼,驼背,跛足。克洛德•弗罗洛以极大的耐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教会他说话。然而,厄运却始终紧随着这可怜的弃婴。圣母院的打钟人十四岁时又得了一个残疾,钟声震破了他的耳膜,他耳聋了,这下子他的残缺可就一应俱全了。造化本来为他向客观世界敞开着的唯一门户,从此猛然永远关闭了。这门户一关闭,就截断了本来还渗透到卡齐莫多灵魂里那唯一的一线欢乐和唯一的一线光明。这灵魂顿时坠入沉沉的黑夜。这不幸的人儿满腹忧伤,如同其躯体的畸形一样,这种忧伤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难以医治的了。我们还得再说一句:他耳朵一聋,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哑了。
4很难形容他在那些钟乐齐奏的日子里享有的那种欢乐。每当副主教放开他,向他说“去吧”的时候,他爬上钟楼的螺旋梯比别人下来还快。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放那口大钟的房间,沉思地、爱抚地向那口大钟凝视了一会,接着就温柔地向它说话,用手拍拍它,好像对待一匹就要开始一次长途驰骋的好马,他对那口钟即将开始的辛劳表示怜惜。这样抚慰了一番之后,他便吼叫一声,召唤下一层楼里其余的钟开始行动,它们都在粗绳上挂着。绞盘响了,巨大的圆形金属物就慢慢晃动起来。“哇!”他忽然爆发出一阵疯狂的大笑和大叫,这时钟的动荡越来越快,当大钟的摇摆到了一个更大的幅度时,伽西莫多的眼睛也就睁得更大更亮。最后大合奏开始了,整座钟塔都在震动,木架、铅板、石块,全都同时咆哮起来,从底层的木桩一直响到塔顶的栏杆。于是伽西莫多快乐得嘴里冒出白沫,走过来又走过去,从头到脚都同钟塔一起战栗。那口大钟开放了,疯狂了,把它巨大的铜喉咙向钟塔的左右两廊晃动,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奏鸣,四里之外都能听到,伽西莫多在那张开的喉咙跟前,随着钟的来回摆动蹲下去又站起来,他吸着它那令人惊讶的气息,一会儿看看离他二百法尺以下的那个深处,一会儿望望那每分钟都在他耳朵里震响的巨大的铜舌,那是他惟一听得见的话语,惟一能扰乱他那绝对寂静的心灵的声音,他在那里把自己舒展开来,就像鸟儿在阳光里展开翅膀一样。5钟的狂热突然感染了他,他的眼光变得非常奇特,像蜘蛛守候虫豸一般,他等钟荡回来的时候一下子扑上去吊在钟上,于是他在空中高悬,同钟一道拼命地摇来荡去,抓住那空中怪物的两只耳朵,双膝靠着它,双脚踏着它,用自己身体的重量使那口钟摇荡得加倍的快。这时那座钟塔震动起来了,他呢,吼叫着,磨着牙齿,他的头发根根直竖,胸膛里发出拉风箱一般的响声,眼睛里射出光芒,那口古怪的大钟就在他下面喘息地嘶鸣,于是,那既不是圣母院的钟也不是伽西莫多了,却成了一个梦境,一股旋风,一阵暴雨,一种在喧嚣之上的昏晕,成了一个紧抓住飞行物体的幽灵,一个半身是人半身是钟的怪物,一个附在大铜怪身上的阿斯朵甫。
伽西莫多在劫掠爱斯梅拉达时被捕,第二天被带到邢台上示众:伽西莫多由于长得奇丑无比,从小备受人们的鄙弃,嫌恶和欺侮.而这一次,因为劫掠埃及姑娘而被捕,更是受尽了折磨和凌辱,人们都嘲笑他,咒骂他,虐待他,这时,奇异的事情却发生了,那个被劫掠的波西米亚姑娘从人群中走了上来.伽西莫多此时的心理反应是:她是来报复的,是想别人一样来打他的.当我看到这儿的时候我也相信伽西莫多的判断,以怨报怨,这是世间最公平的法则.伽西莫多愤怒了,我们看到他的独眼里射出了雷电一样的怒火,几乎可以致人于死地----如果眼光可以杀人的话.然而出乎一切人的意料之外,埃及姑娘不是来报复他的,她是可怜他,为他送上一口水的.姑娘这样的举动给了我一种心灵震撼的感觉,那姑娘真是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啊.接着,伽西莫多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眼睛里,流出了一颗大泪珠,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眼泪.我们可以想见他此刻的心情,他的眼睛之所以干燥如焚不就是因为缺少爱吗?是姑娘的一口水滋润了他的心田,化成感动的泪水,流动下来.埃及姑娘的举动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由于惊讶于她的善良,他居然忘了去喝水
第四篇:《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读后感
--------女权意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读后感。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情爱故事的性别基调是男性的雌化和女性的雄化。蒲松龄对女性生存状态充满了关注和焦虑,源自他个人的情爱生活,更源于他得时代风气之先。在《聊斋》中躁动着的女权意识不仅引领了清代小说对女性的关切同情,而且提供了一个文学个案,使我们了解女权意识是如何在17世纪的中国悄然萌生的,因此它更具人类学上的意义。
许多《聊斋》研究专家早就指出,《聊斋》故事中大多数女性鬼狐极为善良可亲,它们不仅不害人,而且还热情地帮助人,这与过去的志怪传奇小说有着绝大的不同。但是,这是否是《聊斋》情爱故事的最显著特点呢。其实,《聊斋》情爱故事的更大特点是女主人公们的在婚恋中大抵是主动者,此类故事大部分亦以女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也可看出蒲松龄的主观意图和情感偏向。在“家世的利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然主宰着青年婚嫁的年代中,如果说蒲松龄笔下的鬼狐如婴宁,聂小倩,小谢,白秋练等,可以不受人间礼法的羁绊,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话,那么,世俗女子在婚姻大事上的主动热情,则非有超人的勇气不可,而类似的离经叛道式的自由择偶,在《聊斋》中却比比皆是,读后感《《聊斋志异》----读后感》。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侠女,遇到穷得无力娶妻,但又乐于助人的顾生时,“嫣然而笑”,与之交欢生子,为顾生“延一线之续”;菱角听了胡大成“我为若婿,好否”的要求时,“眉目澄澄,上下睨成,意似欣属焉”,还主动关照胡,只要托其父的好友来提亲则“无不谐”;劭女,细柳,绿娥,五可等姑娘都是自己选择夫婿,“诸家问名,皆不愿”,“翻复遴选,十无一当”,搞得父母也失掉了耐性:“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耶”胭脂在家门口邂逅了“白服裙帽,丰采甚都”的鄂生,马上“意动,秋波萦转之”,鄂生走远了,还脉脉含情地“凝眺”……,她们大多也都是凭着自己的主动,找到了终身幸福。
不仅如此,《聊斋》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在婚后也大都是家庭的主宰.红玉,小二,青梅,细柳,鸦头,白秋练等人,或“剪莽拥彗,类男子操作”,或“以刺绣作业,……经济皆自任之”,或“晨兴夜寐,经济弥勤”,或“为人灵巧,善居积,经济过于男子”,将家政经理得井井有条;方氏,辛十四娘,成名妻等人,在家庭遭受重大变故时,显得比丈夫更冷静,更有主见,指挥若定,化险为夷;《夜叉国》里的女夜叉“母女皆男儿装”,辅佐儿子,丈夫征战,“奇勋半出于闺门”;《仙人岛》中的芳云闺房中“牙签满架,靡书不有”,博学多才,劝自诩为“中原才子”的丈夫王勉“从此不作诗,亦藏拙之一道也”,王“大惭,遂绝笔”;《颜氏》中的丈夫因考不上秀才而悲泣,妻子女扮男装应试,中举及第,当上御史,退归田里后,将官衔让给丈夫承当;《书痴》中的郎玉柱在琴棋乃至枕席之事都得接受颜氏的训练;《黄英》中的马子才自名清高,娶了卖菊而富的黄英,偏偏又不愿沾妻子的光,把妻子家的东西送回去,遭到黄英的戏谑:“陈仲子毋乃劳乎”“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遂无言以对,不好再装腔作势。通过这类故事,蒲松龄明白告诉我们,在不少家庭中男子已无形中退居为配角。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强化,最极端的例子是《大人》,《农妇》,《乔女》,《仇大娘》,《张氏妇》,《小二》等,这批女性在精神智慧甚至体力上构成了家庭中的强者,而男性在故事中则几乎完全淡化为女性的附庸。不过这类故事为数不多,显见不是蒲松龄关注的焦点,因此无须过多讨论。
《聊斋》中更有意味的是大量的“悍妇”的故事。蒲松龄对凌辱丈夫,虐待公婆的悍妇是深恶痛绝的,这既因为他青年时代就遭受悍泼的嫂嫂欺凌,从而第一次领略了人生的苦涩和艰辛,也与他接受的教育有关,因而《聊斋》中的悍妇大多是被惩治的对象。这似乎是一种封建礼教本位的立场,但值得注意的倒不是蒲松龄对悍妇的厌恶之情,而是他对悍妇在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无奈。
不仅《聊斋》中写了二十多个悍妇,在他的诗文杂著俚曲中悍妇的身影也所在多有。如《禳妒咒》说明朝的名将戚继光在家时“他奶奶说跪着,他还不敢站着哩”,《〈妙音经〉续言》更谓:“床上夜叉坐,任金刚亦须低眉;釜底毒烟生,即铁汉无能强项……妇倡夫随,翻欲起周婆制礼”,《〈怕婆经〉疏》:“阳纲不竞,遂而阴寇相尤;雌教成风,醋河失岸”。再联系清初其他小说戏曲——如褚人获《坚瓠集》,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曹去晶《姑妄言》,李渔《风筝误》等——中普遍存在的悍妇故事,那么,完全可以说蒲松龄思考的不仅是悍妇产生之因,他还透过悍妇现象道出了男性的集体酸辛尴尬,不过,《聊斋》有时认为悍妇比贤妇更有价值,《云萝公主》中的侯氏,对付谁都管不了的嗜赌丈夫,是“每出限以晷刻,过期则诟厉不与饮食”,甚至是刀砍,使丈夫“改行为善”。蒲松龄为之感叹:“悍妻妒妇,遭之者如疽附于骨,死而后已,岂不毒哉!然砒,附,天下之至毒也,苟得其用,瞑眩大瘳,非参,苓所能及矣。”另一篇不起眼的游戏式故事《狐联》,说的是一对“颜色双绝”的狐女挑逗自称“生平不敢二色”的焦生,狐女调侃焦生:“君髯如戟,何无丈夫气”“无丈夫气”,即男性的雌化,可以说是蒲松龄对男性的评价,也是《聊斋》情爱故事的性别基调,男性的强悍伟岸与女性的娇弱细柔间的对应,在人类社会中曾经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而在《聊斋》中却来了一次大颠倒。性别倒错的描写,实质隐含着蒲松龄对女性的正视,在文学史上这是破天荒的。
西方近数十年来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正是站在重新审视人类文化的高度上,试图否定曾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传统男权文化,张扬妇女解放,提出女性应与男性分庭抗礼的思想.可问题的关键是,女权意识,女权思想既不是在一个早晨突然降临的,也并非仅出现于西方,其明朗化和自觉化历经相当长历史阶段的酝酿,积累和衍化.如果忽视了这一渐进的过程,我们对女权意识的认识,可能就是被扭曲了的.而《聊斋》中情爱故事的价值之一,就是它提供了一个文学上的个案,让我们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去了解女权意识在17世纪的中国是如何悄然地躁动萌生的.柏庄小学李美玉
第五篇: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读后感
高二(6)班张 裕 彤
“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聊斋志异》是有“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蒲松龄的代表作。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因此,《聊斋志异》中的多数作品都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我印象最深的是《促织》。文章大意是:成名多次考试不中,于是去搜罗良种的蟋蟀。但他经常无法完成任务,因此屡遭毒打。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抓到了一只强健的蟋蟀,却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因而畏罪投井。后来,成名又捕到了一只善斗的蟋蟀,于是“上大嘉悦”,使他当上了举人。
这篇文章不止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强烈批判了科举制度,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
除了抨击科举制度,《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都是非现实的幻想爱情故事,如《连城》、《婴宁》等。这些故事都表现了作者的爱情观: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等。
如今《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虽已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但只有原作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想法。最后,用王士祯的诗来总结蒲松龄:“姑妄言之故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