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定稿)

时间:2019-05-11 22: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永远在路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永远在路上(定稿)》。

第一篇:永远在路上(定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贴合实际状况、贴合客观规律、贴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职责,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力度、持续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强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务必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引导,讲究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路线务必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既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纠正根深蒂固的拖、懒、散的不良思想,将为民服务的思想植根于党员干部的心中并切实落实到具体的行政工作中,又要提高领导班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把敢于担当、为民务实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城区稽查中心

第二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观后感

梅建伟

央视一套连续播放了警示片《永远在路上》,据专题片的预告片介绍: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战略部署。近四年来,党中央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下面谈谈我观看《永远在路上》后的感受:

一是震撼 在看这部专题片时,我的心情不能平静。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兴建楼堂会所,公款吃喝,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风光作秀,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歪风盛行;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已经关乎我党的生死存亡。

二是鼓舞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也难逃法网。徐才厚、***、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挥霍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其奢靡腐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就会看到那些高官要员纷纷触电落马,“表哥”,“房姐”,“不雅视频”等让那些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法律的严惩。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反思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四是决心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要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今后工作中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场硬仗,以好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单位组织全体党员(也包括我这个预备党员)观看了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系列剧集,看完后感触颇深,党风廉政,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帅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本部专题片以大量翔实的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行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会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永远在路上》列举了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周本顺、李春城等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他们的腐败是惊人的,这种不正之风我们应该严惩不贷。专题片教育我们党员应时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在未来生活中要引以为鉴,理想信念不能迷失方向,时刻谨记自己是名共产党员。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表明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的决心,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以来党风作风改进的重大成果。党的作风如果出现了问题,那一定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那后果是很严重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恩培所说的话“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子,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这种本性,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警惕,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入党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人民维护公平的初心。在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像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这些好党员、好干部学习,坚决抵制“四风”,认真学习《党章》、《党员条例》等规定,始终牢记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牢记责任使命,牢记党员形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要在政治上负责任,树立高度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在作风上负责任,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为祖国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在工作上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风建设修炼永远在路上。

李彩红

2016年12月10日

第四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

——记平遥煤化集团董事长郭兴银

从最初的井下推箱矿工、办公室干事、副主任,一直到后来的企管办主任、经营副矿长、集团董事长。仅仅二十余年时间,郭兴银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小伙成长为拥有16家下属企业的集团公司老总,无论他的企业还是他的名字,在古城平遥早已家喻户晓。街头巷尾,“郭兴银”三个字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财富传说,而他的企业,在今天,也明明白白地为县财政贡献着近三分之一的税收份额。

可是人们并不知道在1994年初郭兴银正式接管平遥一矿(即煤化集团前身)之前,这家国营企业却是一个连年亏损、资源面临枯竭、职工精神懈怠的烂摊子。

“关键是信心!有信心才会有力量。”没有象样的会议室,那天的动员大会是在职工澡堂开的。基层出身的郭兴银讲话颇有感染力,无论普通矿工还是中层领导都公认他身上有一种领袖气质,正是这样一种气质和他平日里谦和的作风凝聚了大家的力量。当年,通过常抓不懈地思想动员,行之有效地技术改造,平遥一矿的经营终于有了起色。职工们看到了希望,干劲也回升了。到1995年8月,郭兴银又提出“将软肋变硬肋、化短板为长板”的生产经营理念,鼓励生产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技术。很快,井下机运效能不高的问题被指出,无级绳传输随即改为皮带传输,产能大大提高。年底,企业终于从亏损的逆境中走出,开始盈利了。

化劣势为优势,将弱项转变为强项。在企业内涵中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而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敢打硬仗,敢从薄弱处下手,需要具备强大的勇气与毅力。与众多得过且过、只顾眼前利益的企业家相比,郭兴银的经营策略显然更具远瞻性与社会责任心。1997年,经过多方奔走,平遥一矿成功重组了与之毗邻的温家沟煤矿,该矿煤田资源较为丰富,此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在一矿人心中的“煤田资源即将枯竭”的隐忧。当年,已正式更名为平遥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矿年煤产量突破15万吨大关。到2002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30万吨的高度,上缴利税300万元。

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的背后,又隐藏着新的危机。多年来公司煤炭外运主要依靠县煤运公司,现在产量提高了,县煤运公司仅仅能够解决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煤炭积压在煤矿销不出去,煤炭外运难又成了当时制约公司发展的新的瓶颈。怎么办?面对这个新的软肋,总经理郭兴银又下出了联营兼并乡镇煤运公司这步好棋。当时全县只有两个公司具有煤炭铁路发运权,一个是县煤运公司,当时全县煤炭的99%由该公司发运,另一家是县乡镇局下属的乡镇煤运公司,每年只是零担发运,职工40多人,但是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年发运量仅仅3000吨。如果仅从资产负债情况来看,兼并这样的企业是很不划算的,但郭兴银看准的是这个公司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此期间他力排众议,果断决策,采取人员债务全接管,联营重组了这个被人看作是包袱的公司,形成了煤炭生产、发运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为公司的煤炭运销提供了可靠保障。

随后几年的事实再次证明了郭兴银最初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乡镇煤运公司的年煤炭发运量就由过去的3000吨发展为30万吨,发运量提高了100倍。2005年他们又启动铁路专运线建设项目。至2007年,年发运量250万吨、南同蒲线上设计最科学的铁路专用线顺利竣工。此举大大地增强了平遥煤化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发展空间。

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企业是短命的,也是呆板的。在注重文化建设的今天,制度与创新固然可贵,但企业如果只知道生产、只知道单纯地营销,注定不会走太远。郭兴银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近些年,平遥煤化集团在企业文化构建上无疑是同行业中的翘楚。

办煤化报、办网站,当年的“煤黑子”们工余时间读报、上企业内部网已成惯例。随后,公司又在矿工当中发掘和挑选了百余名懂生产擅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提拔任用。除此之外,公司每月还要进行一次合理化建议总评,并配套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实行重奖,最高的一次奖金额曾达到2万元。

从2005年始,平遥煤化集团着手实施他们的第五次人才战略大转型,那就是由原来的劳动型职工向学习型职工的跨越。提出了“用知识塑造人才”的口号,先后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赴海尔、南山等大型企业集团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理念;选拔中青年骨干带薪到清华、北大、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每年投资近10万元与省内管理咨询单位联手对经理级干部进行培训;在一线中挑选文化高、年龄小、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选送上大学研读;派遣对企业

作出重大贡献的20多名劳模子女赴专业学校定向培养。年初,平遥煤化公司又与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平遥煤化集团煤化班和机电班。学院教师利用周末,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送教上门。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除了加强人才培育,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产业方向。近些年,煤碳采掘与深加工类企业几乎成了环境污染的代名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企业赚取再多的利润又有什么用?”这些年,郭兴银挂在嘴边的常常是这样一句话。他本人及他的父母都居住在离煤化集团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目睹了居住环境十余年间深遽的恶化,郭兴银深知自己责无旁贷。

2004年,煤化集团领导班子果断决策,确立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思路。公司按照“绿色开采、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型矿井建设,开展了矿区万亩造林工程。在由煤炭采掘向焦化加工的产业链延伸过程中,他们确立了一步到位建设60万吨机焦项目的发展思路。随后又大力建设节能环保项目,新建了矿井水处理厂和2.4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砖厂。其中,年产2.4亿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是利用矿渣和煤矸石作为主要原料,项目集节能、节地、利废、环保于一体,实现了烧砖不用煤,制砖不用土的突破,形成了煤-焦-电-煤矸石烧结砖的一条龙产业链。而公司的生化水处理、消烟除尘、脱硫系统、蒸铵系统等项目一年后也建成并投入运行。近三年间,公司又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在厂区内外进行大规模造林绿化。目前绿化面积占到厂区面积的30%以上。夏秋季节,步入厂区,绿

树掩映,花香飘溢,清风扑面,整个生产厂区被浓浓绿色包围,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厂”。他们这种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观念,得到了应有的回报。2008年初,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环保整治专行动中,平遥煤化焦化厂成为本县唯一予以保留的焦化企业,超前的发展理念为企业赢得宽广的生存空间。

2008年5月,公司佛殿沟煤矿又被省环保局授予“山西省生态示范型矿井”,这是公司继获得晋中市“花园式单位”后的又一殊荣。然而,所有的成功都只能代表过去。用郭兴银的话说——“我们永远都在路上。”时至今日,平遥煤化集团销售收入已突破25亿元,年上缴利税2.5亿元,是古城平遥工商界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但做为集团董事长的郭兴银在大会小会上总在强调企业的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没有上进的动力。而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范。

此刻,郭兴银正在路上,平遥煤化集团正在路上,中华民族也正快步行走在伟大复兴的路途上。

第五篇:永远在路上

【篇二: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为加强队伍教育管理,转变纪律作风,杜绝民警违法违纪发生。我所落实分局要求,组织全所民警观看了《永远在路上》。此记录片更加直观的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正风肃纪,将作风建设坚持到底的决心,给人耳目一新的涤荡灵魂之感。党中央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而且有强大的自信心可以把它暴露在阳光下,实事求是,不藏不捂,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民警,我更是受到了一次思想和精神上的双重洗礼,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警察职责的重要性,明白了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要切实树立起良好的作风,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振奋的精神。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对得起身上的警服、头顶上的警徽。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今社会,时局复杂,各种不良思潮和腐败思想考验着我们。面对意识形态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始终以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把坚定理想信念当作青年民警经受考验的精神支柱。“

从学习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纪实片,发现违纪违规现象就经常发生在自己身边,我们不能对“四风”抱有侥幸心理,公安机关的作风如何,事关党风政风,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作风建设稍有松懈,不仅会影响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而且还会削弱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制“四风”侵蚀,才能担当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要加强自身学习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宗旨,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部队,对每一个民警提出了

严格的要求,要求民警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严格的纪律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来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一名新入职民警如果对各项纪律规定不熟悉不掌握,何谈遵守警纪、警规。公安民警不仅要学法律、公安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五条禁令”、“三项纪律”。按照各项警纪警规严格要求自己。

三、要增强责任意识

增强责任意识,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自尊、自强、自重、自爱。青年民警在敬业精神方面应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不为外面精彩的世界所诱惑,力戒浮躁的人生状态,扎扎实实在本职岗位上奉献创造。增强责任意识;其次要有乐业意识。要通过工作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而能否树立乐业意识,又取决于人的职业目标理想,“爱岗乐业”的实质就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我们应该以新的思想、新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激情工作、高效工作、享受工作。此外,我们还要有勤业精业意识。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勤奋勤恳、认真负责、坚持不懈、执行规则。精业表现为业务纯熟、精益求精。勤业精业既可创造社会价值,也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近年来,公安机关涌现出的优秀楷模,都是勤业精业的榜样。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

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特别是来自基层群众的监督。基层工作无小事,群众工作是公安机关的基础,更是基层民警日常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基层工作每天都要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基层民警工作不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为此我们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

时,要始终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把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评判权、监督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发现自身在作风上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条路上有党的承诺,也有群众的期望,是压力更是动力。定目标,提要求,抓执行,成习惯的四段循环,形成了作风建设之路不断改善提高的有效方法。我们新入职民警要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将作风建设之路不断地走下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意识,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战斗力,努力为公安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1:

中央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给了一个很明确的回答,“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可是有人却偏偏算错了这笔账。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夫妻非法收受他人财物2.47亿元。其妻张慧清一只手镯就花了他人1500万元,震惊全国。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住省军区大院800平方米的小楼,16间房子,并雇有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湖南籍厨师两名,仅近两年支付的工资,就超过了百万,生活奢靡,令人咋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成都市委原书记李春城,则利用其职务便利,夫妻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3979.8万元。这些身居高位者,疯狂敛财,攀比逐富,他们醉心金钱,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发财致富的工具,一心打着自己“小九九”,经济账算的很精,却忘了“政治账”,把政治本色丢的一干二净。本以为处心积虑把这些钱财据为己有,会给自己带来安逸而优越的生活,没想到却被送进了冰冷的监狱。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一)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中央一套开播,苏荣、白恩培、万庆良等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在电视机前表述他们的忏悔之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锲而不舍反“四风”,立行立改转作风,惩治腐败,强抓落实,筑牢党的思想防线,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永远在路上》一片通过讲述实际真切的监督执纪案例,深刻的反映了当前管党治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透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反腐惩恶的形势依然严峻,紧收权力的笼子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作为一名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们的反腐倡廉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是强刹攀比之风。专题片提到白恩培因眼热商人们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产生攀比之心,渐渐滋生腐败思想,进而发展成为如今的巨贪大恶。对于遏制攀比之风的蔓延,教育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庞大的权利诱惑面前,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尤为苍白。只有以霹雳手段严惩强治,才能起到真正的震慑作用。

二是完善廉政制度。周本顺在片中说:“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的通”。一句简单的话,尽述要想真正收紧权力的“笼子”是何其的困难,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完善制度。

三是严肃落实规定。专题片第二集《以上率下》开头就以总书记到深圳调研时轻车简从,不封路、不清场为例,讲述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的担当意识。然而

在十八大以后,奢侈享乐之风依然屡禁不止,新形势新花样层出不穷,万庆良把有些公职人员直接叫到吃饭的场合,直接交办任务,告诉帮在场的老板做哪些事情。这些公职人员跟这些老板关系也很好,相互帮着办事就形成一个利益小团体。看似吃吃喝喝的这些小事就是这样带坏党风,带坏作风的。

《永远在路上》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彰显了中央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绝不是一句口号,绝不会只有开始没有结束。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1

10月17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看后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震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专题片的播出恰逢其时,这是讲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的好声音!”“当看到***等一批腐败分子的认罪与忏悔之态时,心中顿时想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很多党的领导干部看完第一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首先笔者肯定这些领导干部在看完这集专题片以后必是感慨万千,但从他们的言语当中却没有看到一点由他及己的警醒。而仅有的一点警醒感言竟是一位学者,“认真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时期就要以片中事例为警示,崇廉拒腐,坚定信念,增长知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绽放自己的青春色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清华大学首届苏世民学者赵闯看完专题片后写下这段话,并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触动。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中纪委拍摄《永远在路上》的初衷一方面是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很多人看《永远在路上》,看到的都是他人的贪腐,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正如片子中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的“自己最痛恨贪官,没想到自己成了贪官。”片子中反面典型的“忏悔”对在位的领导干部应该起到深刻的警示作用。听贪官忏悔,每人都应当把它视为难得的精神财富。正如一位听过贪官忏悔的官员讲的“不可不听,不可重犯”,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筑起拒腐防变的心灵之坝。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党员干部应从落马贪官的身上认真吸取教训,由人推己,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心灵深处守住勤政廉洁的一片蓝天。切莫等到“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时,方才醒悟悔不当初!

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

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李春城在专题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样的“金句”,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3

10月17日,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追剧”。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本报昨日报道)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4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5日晚发布四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中的第一集《承诺与期盼》,披露“反四风”出台始末。(12月16日人民网)

作风关系人心向背。从古至今,作风建设都是攸关政党、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

对一个政党、政权来讲,作风建设犹如一场“大考”。有的在取得作风建设好“成绩”后,便开始麻痹大意,“成绩”直线下滑,甚至亡党亡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东周列国时期,吴王夫差刚即位时,为不忘祖父阖闾征伐越国兵败的教训,曾命令十个侍从轮流站在庭院通道两侧,每逢其出入经过时,就大声直呼:“夫差!你忘越王杀尔之祖乎!”夫差总是流着泪说:“唯!不敢忘!”他用这种办法激励自己,通过励精图治,不到三年就灭了越国,并捉住了越王勾践。可胜利之后,夫差就彻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撤去了喊话的侍从,沉缅酒色、荒淫无度,闭目塞听、刚愎自用,结果反被勾践所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太平军领袖们在早期“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其廉洁的形象,良好的作风,使得太平军士气振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但是,洪秀全、杨秀清等领袖在占据南京以后,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其后妃竟多达88人。腐败风气最终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使其一步一步走向了失败。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却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发展时期土崩瓦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内腐败风气盛行。苏联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特权阶层恶性发展,不断利用各种手段,将过去对国有资产的支配权转化为实际的占有权。苏共干部队伍腐败,激起人民的不满,是苏联解体重要原因。有个美国学者就讲:“苏联共产党是唯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不断强化“赶考”的意识。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清醒地预见到由于党的历史地位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而对党的队伍可能带来的影响。他把夺取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全党要注意抵御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2013年7月11日,总书记第四次到西柏坡,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部署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扫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改进党风政风有了良好成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抓作风建设上,坚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展示出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恒心。

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1

10月17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看后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震撼。”“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专题片的播出恰逢其时,这是讲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的好声音!”“当看到***等一批腐败分子的认罪与忏悔之态时,心中顿时想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很多党的领导干部看完第一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首先笔者肯定这些领导干部在看完这集专题片以后必是感慨万千,但从他们的言语当中却没有看到一点由他及己的警醒。而仅有的一点警醒感言竟是一位学者,“认真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时期就要以片中事例为警示,崇廉拒腐,坚定信念,增长知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绽放自己的青春色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清华大学首届苏世民学者赵闯看完专题片后写下这段话,并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触动。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中纪委拍摄《永远在路上》的初衷一方面是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很多人看《永远在路上》,看到的都是他人的贪腐,看到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正如片子中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的“自己最痛恨贪官,没想到自己成了贪官。”片子中反面典型的“忏悔”对在位的领导干部应该起到深刻的警示作用。听贪官忏悔,每人都应当把它视为难得的精神财富。正如一位听过贪官忏悔的官员讲的“不可不听,不可重犯”,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筑起拒腐防变的心灵之坝。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党员干部应从落马贪官的身上认真吸取教训,由人推己,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心灵深处守住勤政廉洁的一片蓝天。切莫等到“悬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时,方才醒悟悔不当初!

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执政党前途命运的持久战,是“绝不能输”的价值观较量。观察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对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的通报,“理想信念丧失”往往被置于“严重违法违纪”之前,是首先需要强调的问题。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此之时,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以长征精神凝聚信念信仰,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不难预见,随着八集专题片的陆续播出,“全民追剧”的现象将会持续。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正如李春城在专题片中感慨,“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这样的“金句”,又何尝不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深刻警醒?

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3

10月17日,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追剧”。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本报昨日报道)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2016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范文篇4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7日晚开播。当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其中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几名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现身说法,片中透露出不少贪腐细节,发人深省。

这部大型专题片才刚刚开播,已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揭丑,勇于披露此前公众所不知的高官贪腐细节。在已播出的第一集中,曝光的若干细节就足以令人瞠目:曾任河北省委书记的周本顺独占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军区招待所,重新装修供自己居住,“豪宅”里有两个保姆、两个厨师,其中一个保姆专门负责养宠物。另一个贪官白恩培,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等职,在办案中,从白家查获的贵重物品多得让办案人员震惊,其中不乏价值千万的翡翠手镯,仅清理这些东西就用了十几天时间。

有句颇富哲理的俗语“细节决定成败”,足见细节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往惩治贪腐的过程中,公众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见罪罚、不见细节,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在反腐斗争中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

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此次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大量披露高官的贪腐细节,将遮丑心理彻底打碎。如果说,中央严惩***、白恩培、周本顺等贪官,起到了正本清源、匡扶正义的效果,那么,全面披露这些贪官的腐败细节,则是彰显了直面病灶并刮骨疗毒的勇气。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这个角度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同时,《永远在路上》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包括白恩培、周本顺在内,许多落马贪官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逐渐步入高位。电视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非常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助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反腐败斗争关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贪必惩”已成为社会共识,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必须“永远在路上”。

下载永远在路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永远在路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介绍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

    学无止境 永远在路上

    学无止境 永远在路上 7月30号,阜宁县乡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育站开班了,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既感到十分高兴,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本培育站研修周期为一年,我想在这一年的时间......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樊有国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点首播。我局认真组织观看......

    《永远在路上》读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本站推荐]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不廉则无所不能,不耻则无所不为。”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党就是要对党忠诚。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员,不论在......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据专题片的预告片介绍: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