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土人情主题解说词
吴起革命纪念馆风土人情主题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参观吴起革命纪念馆。
吴起县基本情况
我们都知道,延安市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而吴起是延安市所辖13个县区之一。
吴起位于延安市的西北部,陕北黄土高原腹地。西北邻近定边县,东南与志丹县相接,东北连接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省的华池县。全县地形地貌由白于山与子午岭两大山系、北洛河与无定河两大水系,川道山区与周长涧地两大地貌类型构成。全县土地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辖6镇3乡1个街道办,24个社区,164个行政村,11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万,其中农业人口10.8万。吴起多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5%。全县海拔在1233~1809米之间,年均气温7.8摄氏度,无霜期是96天~146天,年均降水量478.3mm.近年来,我县以“打造绿色吴起,构建温馨家园”为目标,坚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三大规律”,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和石油支撑,教育强县,生态文明,绿色产业,适宜人居,社会保障,交通畅通,安全饮水,平安创建,旗臶引领“十大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1.6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7603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行列。位居”西部百强县“第12位”陕西十强县“第五位,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
吴起的来历
到了吴起,大家一定想了解吴起的来历。吴起因战国时魏国名将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而得名,又以党中央,中央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而闻名。土地革命时期,刘志丹,谢子长在吴起建立了红色政权,在此开展武装斗争,使吴起成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吴起曾经是雍州、羌族鬼方、猃狁(xianyun亦称犬戎)、白狄(di)、西戎、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地处边关要塞,历代多有战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819年,也就是清嘉庆二十四年,靖边县在西南境,就是我们今天吴起镇县城的前街,设立了“吴起镇”。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设臵吴旗县(红旗的旗,寓意红旗飘飘,手举红旗闹革命)。后经过几次分合,1950年4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吴旗县。1958年12月31日,吴旗县又并入志丹县,吴起镇成为志丹县的一个建制镇。1961年9月,又重新恢复吴旗县制,直到2005年10月19日,为了纪念吴起大将军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7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吴旗县”又更名为“吴起县”。
名胜古迹
吴起县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时期开始修建的秦长城,明朝修建的明长城,还有秦始皇时期修筑的军事大道——秦直道。吴起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吴起境内收复西夏占领的许多城堡。还有五谷城,白豹城,宁赛堡等历代修筑的一百多出历史遗迹。另外还有毛主席旧居,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和全国退耕还林森林公园等。
三张名片*两大亮点
总的来说,我们吴起有三张名片,两大亮点。三张名片是红色旅游吴起,绿色生态吴起,金色工业吴起。两大亮点就是:新农村建设和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工程。首先给大家说说三张名片。
红色旅游吴起
吴起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刘志丹曾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使吴起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一年的漫长长征路后到达了我们的吴起镇,一场漂亮的“切尾巴战役”胜利地结束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时说:有人说陕北不好,地贫民脊,要我说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巩固和扩大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的出发点),毛泽东主席在吴起召开的红军干部大会上,还发表了“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宣告结束”的著名论断,为了支援西征,1936年党中央在吴起镇及其附近建立起了兵工厂、被服厂……吴起一度曾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工业城镇和后勤供给地。曾在苏区采访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对吴起很感兴趣,在他著名的《西行漫记》中称赞“吴起是西北苏区的工业中心”。这段特殊的历史,给吴起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无可替代的神圣地位,吴起由此成为红色经典,为了继续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我县还筹重资修建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使吴起成为当之无愧的红色旅游吴起。
绿色生态吴起
沧海横流,岁月荏苒。75年转瞬即逝。尽管胜利山上的战争硝烟早已散去,平台山的那棵杜梨树已经枝繁叶茂,在过往的日子里它如同母亲守望儿女一样默默地注视着这块土地。人们或许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里的人民又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切尾巴”战役。只不过这次打的不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是吴起人民世世代代盼望已久的绿色和富裕之战!
吴起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国定贫困县,过去广大群众一直沿袭着广种薄收、漫山放牧、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使全县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带的农民中曾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说“下一场山雨退一层泥,种一茬庄稼,掉一层皮”,通过这句话就可以体现出不少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县委、县政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超前实施封山禁牧。1999年,一次性退耕就达到了155.5万亩,走在了全国退耕还林的前列。现在全县的退耕还林已达二百多万亩,成为全国退得最快、还得最多、面积最大、的县份,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现在在EOS卫星遥感图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吴起的绿色行政区域轮廓图。2009年9月8日,全国退耕还林十周年现场会也在我们吴起召开的.今年6月份,我县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金色工业吴起
再说金色工业吴起,吴起有着得天独厚的石油资源,1993年,吴起按照中央给予老区的特殊政策,通过修复两口旧井起步,组建了石油钻采公司,实现了石油工业零的突破,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县的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强到弱、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总资产117.19亿元,职工5800多名的中型石油钻采企业,我县已成为陕北石油产量和拥有资源区块面积最大县,2010年生产原油突破200万吨大关,在石油工业的带动下,我县的各项产业都得到长足发展,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农民收入逐渐递增。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吴起的两大亮点,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工程:
2007年,吴起就开始实施创建人民满意教育工程,斥资10.8亿元,将教育列入“八大民生工程“之首来抓,优先发展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年级,全县实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吴起的孩子上学不要钱,为优化调整全县布局,吴起把所有的乡镇初级中学全部撤并县城,把所有的村办小学撤并到乡镇,把幼儿园集中到乡镇和中心社区。一个乡镇只设立一所中心小学,吴起的农村没有学校,全面推行农村寄宿制教育,让所有幼儿园到高中三年级的每位住校生每天都能享有1.5元到4元的生活补助。在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上,我县紧紧围绕“吃、住、行、管、娱、学”六字。着力解决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后家长的后顾之忧。
同时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吴起从山东、河南、广东、甘肃、宁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高薪聘任名特优教师20名,工资年薪从9万元到15万元不等。同时,县上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教育系统建立全县骨干教师体系,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吴起重奖教师与学生,2003年9月、2005年9月到2007年,县上利用教师节,三次拿出300多万元重奖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同时对高考、中考的优秀学生实行重奖,尤其是高考对考入北大、清华的奖励10万元,进入全国十大名校的其他大学,奖励5万元,全县文理科状元将会受到一万元的奖励。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全县形成了尊师重教、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吴起县的教育情况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各个新闻媒体采访和争相报道的焦点,2010年的7月份,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还来我们吴起做实地采访和调查,回去以后还制作了一个关于吴起教育情况的,长达45分钟的专题报道。因此,我们吴起的教育情况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得不说这是我们吴起的一大亮点!
新农村建设
提起吴起的新农村建设又是个很大的亮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构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吴起同全国一样,适时调研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纲要》,提出了“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科教进步、班子坚强、社会稳定、农村和谐”的四十字的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围绕这四十字,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六新标准:就是建设新民居,发展新产业,营造新环境,培养新农民,建立新机制,创造新生活。2007年以来,我县已经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按照“自然生态型、田园农庄型、中心村镇型和城郊公寓型”四种建设模式和“一城六镇八川百村”的城乡建设规划,坚持“先易后难、由近及远、择优推进、综合配套”和“就镇、就近、就路”的原则,采取“建、改、留、移”相结合的办法,实行规划内新建村按照“1+2”的建设补助模式和规划内旧村改造按照“5+1+5”的补助模式进行,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这种模式就是新建户每户补助10000元,每人补助2000元,旧改户每户补助5000元,每人补助1000元,每孔房窑补助500元。同时,县上根据相关政策,对达到施工要求的农户奖励3000-5000元,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通过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促进了致富增收,提高了农民素质,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实现了农民“居住有新房、收入有产业、发展有技能、教育有平台、就医有去处、生活有保障”的六有目标。
如今,很流行这样一句话,就是“幸福的像农民一样”。这句话用在吴起农民的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过去,吴起人住的是土窑,睡的是土炕,铺的是沙毡棉毯毯,喝泉水,吃荞面和黄米饭。而如今吴起的农村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房,自来水,沼气,现代家电是样样齐全。很多农户还配备了私家车,出行也方便了许多。真的是“幸福的像农民一样”。
吴起文化
吴起的文化底蕴深厚,纲目繁多,形式多样。吴起糜粘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馈赠和装饰的最佳工艺品。糜粘画《鱼戏莲》荣获中国首届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7年,糜粘画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吴起,扭秧歌,闹社火等成为广大群众喜庆佳节的主要文化活动形式。剪纸,刺绣,柳编,唢呐等民间艺术备受当地群众喜爱和外地群众推崇。吴起的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生动,旋律流畅悠扬,节奏自由。内容大多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及反对封建统治的压迫,也有歌颂新中国,赞美新生活,歌颂妇女翻身解放的。那种苦中带乐的腔,唱中带哭的调,酸中带甜的词,豪中带野的味,把陕北人的豁达,直率,粗旷和热情全部表露出来。真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赶牲灵》《兰花花》就是典型的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反对封建势力的歌曲。
陕北民歌就像陕北人的性格一样明快,直爽,柔如春江水,劲似梁上风,乐时冲天笑,悲来动地哀。现在的陕北民歌已经走进全国人民的心,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陕北民歌还会飘洋过海传遍大江南北。
近年来,我县还挖掘编排了吴起老鼓,霸王鞭,山丹丹等大型文艺节目,歌舞剧《山丹丹》曾走进北京,走进国家大剧院。还有我县文化局自编自导的擀毡调在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展示栏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蕴涵。这些都说明我县的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吴起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我县长官庙乡的青梁寺将过去的庙会改为每年一届的农民运动会,既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改掉了过去的迷信陋习。今年六月份,吴起籍女孩温娜又力压群雄,在全国套路太极拳锦标赛上荣获混合双人武式太极拳冠军,女子组单人武式太极拳亚军。
风土人情
吴起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吴起的名优特产远近闻名。下面我给各位领导讲讲我们吴起的风土人情,风味小吃,名优特产。吴起有句俗话“荞麦三棱麦子尖,十里乡俗不一般”。吴起人待人诚实厚道,热情大方,坦诚直爽,朴实无华,尤其是好客,来了客人杀鸡宰羊,在炕上盘腿大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时酒性大发,再玩玩行酒令,渲染一副浓厚的喜庆气氛。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写道:“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就充分体现出来我们陕北人的风土人情。
“荞面饹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米酒油馍木炭火,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硬糜子窝窝软糜子糕,天造地设咱们两个好”。吴起人历史上以杂粮为主食,经过祖辈相传,在杂粮精吃上创造力许多花样,仅荞面就可以做出十多种食品,真可谓蒸煮烹炸,样样齐全。凉热软硬各有千秋,一样一个特色,一种一个味道,虽然都是荞面,色泽味道各有不同。吴起荞麦陕西知名,吴起羊肉香传全省,具体怎么样,听我给您说一段:
吴起山青水灵秀,五谷杂粮样样精。
灶前婆姨长得俊,一双巧手厨艺精。
要问婆姨会做啥,听我慢慢给您夸。
荞面吃法花样多,一样一样给你说。
饸饹剁面长又坚,就像婆姨手中线。
荞面饸饹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
鸡肉配上摊馍馍,山珍海味比不过。
荞麦糁子做凉粉,又软又坚爱死人。
角角卷卷和窝窝,味美钻进心窝窝。
荞面搅团泡酸汤,酸辣味浓不一样。
荞面做的油馍馍,香甜松软暖心窝。
黄米干饭熬酸菜,人人见了人人爱。
洋芋粘饭干烂肉,一年四季吃不够。
吴起羊肉美名扬,饮食文化历史长。
灵前祭上落草羊,定亲要带结亲羊。
过年要杀尖子羊,敬神祈福供全羊。
六月六西葫芦熬羊肉,九月九带上羊腿往家走。
十三花酒席谢贵客,四碗羊肉一定有。
最香不过脖子肉,一块羊胛吃不够。
杂碎泼上辣子油,肋条肉梦里咬一口。
信天游,不断头,羊腿走遍五大洲。
黄酒米酒吴起有,五湖四海交朋友。
都说来吴起要是没有品尝过吴起的荞面饸饹和清炖羊肉就等于没来过吴起。这说明我们吴起的美食确实名不虚传。您要有兴趣可以品尝一下。
吴起有许多当地的名优特产,“吴起”牌纯羊毛地毯,“胜利山”牌荞麦香醋,“百里香”牌吴起羊肉,“亮金金”牌黄芥食用油,沙棘保健茶、沙棘保健油等。
我们的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请您做好下车的准备。
各位代表,我今天的解说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很感谢您耐心的倾听,要是有什么不周之处还请多多包涵,再次祝愿各位代表的吴起之行能万事顺意。欢迎您下次再来吴起参观指导,谢谢!
薛岔乡介绍
薛岔乡是我们吴起的东大门,地处白于山区腹部,303省道由此入境。上世纪90年代该乡的八岔湾村曾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为全县农村建设和土地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各乡镇和兄弟县曾多次组团到此考察学习!
薛岔乡把发展草畜业、林果业和高效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1998年退耕还林以来,南沟村利用本村群众的造林技术和经验,成立了南沟村“林海造林有限公司”,组织劳务输出造林挣钱,一年四季专门承包造林项目,年利润可达40万元。他们还依托村上的南沟水库建起了“林海休闲山庄”,炎热之夏,每天都有来自四方的客人在此休闲娱乐。
吴起镇介绍
吴起镇为全县 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吴起镇辖18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6个居委会,县城总人口6.8万人。吴起镇位于吴起县中部,地处洛河两岸,宁塞川、二道川、乱石头川等七大川环绕其中。相传,明朝时,吴起镇后街叫张千户岔,住户多为张姓,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张献忠就是吴起镇后街人,在他5岁的时候,由于吴起镇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灾,张家被水淹没,张献忠便随其父逃荒到定边县的卫柳树涧,所以人们常说,就是这次洪水造就了这位如洪水一样凶猛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吴起镇现在也是吴起县自然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最快,农民收入最高的乡镇。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座桥叫沙集大桥,因它地处薛岔乡的沙集村,故名沙集大桥。这座大桥是我县薛岔乡和吴起镇的分界大桥。
石油小区
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工地是我县的陈豪湾开发区,新县医院、二小、二幼校址,石油小区,还有县上部分的经济适用房已经进入了这个新开发区。
我们左手边的这块工地是吴起县人民医院迁建地址,我县投资2.3亿元新建规模为450张床位的二级甲等县级人民医院,总建筑面积59473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病房楼、门诊急诊楼、医技楼、行政楼、感染楼、后勤楼、行政公寓楼等,计划明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极大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确保“大病不出县”,同时也可为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高级中学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我县的第二个开发小区——刘渠子小区。吴起县高级中学就位于这个小区内。吴起县高级中学,是县委县政府投资1.8亿元新建的一所学校。吴起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近半个世纪光荣历史的老校,它的前身就是1958年创建的座落于胜利山下的吴起中学。吴起高级中学2002年起单设高中,2005年8月迁入到现在的刘渠子新校区,新校区规划占地86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267.9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81个,学生四千多人,教职工15人。2006——2007年,高级中学先后晋升为延安市普通重点中学和陕西省标准化学校。
吴起广场
现在经过的这个广场叫吴起广场,占地面积是11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4400平方米,2005年建成的,中间那个策马擎剑,英姿勃发,似乎正率领千军万马冲杀在重重烽烟之中的将军塑像就是曾在吴起屯兵的战国时大将吴起将军的塑像。这个广场是吴起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广场的建成极大的提升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体育馆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体育场馆总投资1亿1千多万元,是我县从2008年开始修建2010年年底投入使用的!它目前是我们延安市各县区里边规模最大而且是设施配备最为齐全的一个体育场馆,它的建成给县城居民召开运动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便捷!
县一中
体育场馆的旁边就是2010年秋建成投用的吴起县一中。这是县上投资1.2亿元兴建的一所现代化的标准初级中学,它的建成使吴起原有的6所乡镇初中全部撤并回来,实行完全集中办学,将县一中和职教中心完全剥离,形成于第二中学的竞争态势。为了把这所学校办好,我县还与江苏省宜兴市开展合作。宜兴方面在开学时给我们派一名校长和五名学科带头人,帮助我们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长征广场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广场就是长征广场。这是为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于2005年建成的总占地面积为9212平方米的一个多功能大型活动广场。整个广场有浮雕景墙、文化墙、音乐水幕喷泉、图腾柱、草坪以及从瑞金到吴起的长征线路图等组成。这是吴起县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召开干部群众大会及县城居民休闲健身的主要活动场所。同时呢,这里也是我们吴起县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个中心,因为广场的左边是我县的财政大楼,右边是文化大楼,而它的正前方就是我们吴起县县委和政府的所在地。毛主席当年就是在长征广场背靠的胜利山杜梨树下指挥了著名的“切尾巴”战斗。政府大楼后面的半山坡上有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旧居,现为吴起县革命纪念馆。
新寨简介
新寨乡位于吴起县的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过去它也是一座古城堡,北宋时赐名矜戌堡,明代改称新寨至今。我们沿途就可以领略到吴起新型民居建设,退根还林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铁边城镇介绍
铁边城位于吴起县西北部头道川内,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总人口6841人。该镇气候多变,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而不热,秋季雨水频繁,冬季漫长寒冷。这里是吴起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交通事业发展较快。1935年10月19日,毛主席率领红军一纵队就是由这里途径新寨进入吴起镇的新窑院宿营的!35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在经过的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行军后,早已疲惫不堪,此时呢,主席就命令大部队原地整顿休息,而这个原地呢,就是咱们铁边城镇的张湾子村,当时,热情好客的张湾子村村民张廷杰和他的妻子侯孝俊为一位人们称他为首长的高个子同志,拿出八月十五珍藏的羊肉臊子,做了一顿香喷喷的羊肉臊子剁荞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高个子首长就是毛泽东主席,可能也是由于一年的漫漫长征路过于艰辛,主席当时一口气就吃了三老碗,吃完后,主席擦了擦汗,非常感慨的说道:“真香啊,一年了,长征的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一顿饭,吴起是个好地方哟!”所以说我们吴起的羊肉臊子剁荞面确实是名不虚传的,因为主席就是我们最有力的形象代言人啊!在我们吴起,哪家办红白事情、家庭重要庆典,荞面可是必备的待客面食。用我们当地老百姓的几句顺口溜来形容我们吴起的荞面那是再形象不过了:“剁面细的像一捆捆线,煮在锅里得溜溜的转,捞在碗里扯不断,吃在嘴里棉花蛋,咽在肚里软又绵”。
铁边城传说
传说赫连大夏建都统万城后,要对大夏修建的一万座城分王。分出九千九百九十七个王后,赫连勃勃手下的能员上将分完了,剩下三个城没有合适的人选,赫连勃勃很是焦急。话说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叫赫连铁女,二女儿叫赫连丹女,三女儿叫赫连瑟女。三个女儿从小就随父亲东征西战,各自都有不同的志向,眼见父亲为封城王发愁,姐妹三人一商量,就决定每人领一个城为王治理,并向父亲禀明。赫连勃勃听后大喜,就让她们立即赴位。三个女儿分别来到了三座城,并各自为城命名。由于三个人的志向、喜好各不相同,城名各异。大女儿喜好弓马,要将自己的领地治理的像铜墙铁壁一样,所以就将城命名为铁边城。二女儿喜好养花种草,热爱农耕,想将自己的领地治理的富裕美好,就将城命名为山丹城。三女儿喜好笙琴管乐,想将自己的领地治理的歌舞升平,就将自己的城命名为琵琶城。到任后,姐妹三人就按照各自的愿望治理所管辖的地方。大女儿整日修城练兵,训练的兵强马壮,城池坚固。二女儿鼓励农耕,种花养草,也颇富裕。三女儿声色犬马,不太务正业。后来,前秦苻坚扩张势力,带兵来袭,二女儿所占山丹城和三女儿所占琵琶城一击即垮,迅速被攻破。唯有大女儿的铁边城,兵强马壮,城池坚固,久攻不下。直到大女儿去世后才被攻破。当地人为纪念大女儿赫连铁女卫国守土的精神,为她修筑了一座女王坟,虽时过千年依然完好,铁边城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牛为啥不长上牙并专供人使》
传说开天辟地的时候,太上老君安排人间的生活是“一天之内三打扮一吃饭”,叫她的神牛下到人间传话。神牛到了人间错传为“一天之内三吃饭一打扮”。神牛回到天上给太上老君汇报,太上老君听了十分恼火,一脚踢掉了神牛的上牙,骂道:我叫你让人间“一天之内三打扮一吃饭”,你却说成“三吃饭一打扮”,哪有那么多的粮食吃?你就下凡伺候他们去吧!老君说罢就一巴掌将神牛打下了凡间。
从此,就留下了牛耕地种庄稼,服服帖帖地伺候人,供人使唤。
《高粱秆、荞麦秆为啥是红的和狗为啥吃屎》
传说啊,在开天辟地的时候,地里的庄稼和现在的庄稼大不一样。当时的庄稼是从露出土地的根部到头部,股股杈杈都结满了颗粒,所以粮食打得堆天垒地,吃都吃不完。人们根本不注意节约粮食。一天一个妇女正在和面时小孩屙下屎了,于是她顺手揪块面蛋擦了小孩的屁股。玉皇大帝看见非常生气,觉得人太作孽了,就开始捋庄稼。玉皇大帝本想把庄稼颗粒捋得一点不留,但他的神犬祷告说:“不要全捋光了,留下点穗穗给我吃吧!”玉皇大帝就按狗的请求,在每株庄稼上给它留下个穗穗。当玉皇大帝捋到高粱时手被划破流出了血,染红了高粱秆;后来他捋到荞麦时,手烂得厉害,把荞麦秆全染红了,手疼得干不成活了,这才停止了捋庄稼。
从此,人就没啥吃了,饿急了就跑去祷告狗说:“把穗穗留给我们吃吧你再去跟玉皇大帝要吃的吧!”看着人的那种西黄样狗于是就答应了人的请求,把庄稼穗穗留给了人,又跑去跟玉皇大帝要吃的,并说人对它怎样怎样的好。玉皇大度听过了生气的骂道:“你说人好,你以后就吃他们屙下的去吧!”打这以后就留下了个狗吃屎!
《吴起重奖拦羊汉》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起地区森林蔽日,草木茂盛。吴起带兵初到这里,将士们不服水土,上吐下泻,不思饮食,军中有许多士兵病倒了。吴起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一天一位拦羊老汉求见,说他有办法治好士兵们的疾病。吴起赶忙请进军帐,诚恳地向老汉请教。老汉询问了士兵们的病情后说:“这地方树多草旺,阴气大,水土硬,要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吴起就问:“吃什么最好?”老汉说:“当然是羊肉。羊肉性温热,将羊肉带骨剁成小块,多放一些吴起特产的地椒椒清炖,吃肉喝汤,士兵们的病情很快就会好转的。”老汉还特意献上20只羊让吴起一试。吴起即命伙夫杀羊剥皮,把羊肉做好在军中分食。羊肉的清香飘满军营,一下就勾起了士兵们的食欲,这一顿饭都吃的津津有味。吴起看到士兵们喜欢吃羊肉,就又在周围买了一些羊让士兵们吃。
过了一段时间,士兵们的病都好了,而且精神倍增。吴起非常感谢这位拦羊老汉,就再次把他请进军帐,给了老汉很多奖励,并对老汉说:“羊这东西浑身都是宝,你回去后要发动周围的人多多养羊,谁家如果有什么困难,我还可以给些资助。”老汉就将吴起的话广为传说,一时在吴起掀起了养羊热。据说吴起人喜欢养羊就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
婚俗习惯
在我们吴起当地有这样一个婚俗习惯,迎亲队伍讲究黄昏回来,新娘在天麻黑时娶回家,将这样迎娶的媳妇称为“麻媳妇”。迎亲队伍回到村庄时,主家备两支火把在村口迎接,一直迎到院内,此时灯火通明,礼炮齐放。在当天晚上,新人要抱宝斗入洞房,拦门。最主要活动的是铺床。,耍房,听门。第二天便要认祖、认大小、进门、吃偏饭、亮箱、谢客、吃正席。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赶牲灵》
原生态民歌手阿宝首张专辑 一个声音的传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走头头儿的那个骡子儿来哎 三盏盏儿的那个灯 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儿来哦 哇哇儿得的那个声 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儿来哦 哇哇儿得的那个声
白脖子儿的那个哈巴儿来哎 朝南得的那个咬 哎呀赶牲灵的那人儿哟哦
过呀来的那个了,哎呀赶牲灵的那人儿哟哦 过呀来的那个了 你若是我的妹子儿来哎 招一招的那个手 哎呀你不是我的妹子那哦 走你得的那个路 哎呀你不是我的妹子那哦 走你得的那个路
哎呀你不是我的妹子那哦。走你得的那个路
《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 实实的爱死人.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那蓝花花, 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 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 数上咱们蓝花花好.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那蓝花花, 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 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 数上蓝花花好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那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生下一个那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三十里铺--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儿爱见那三哥哥,你是我的知心人 ; 三十里铺来有大路 ;戏楼拆了修马路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咱们二人没盛够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四妹子儿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 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叫一声凤英你不要哭 三哥哥走了回来哩 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 心里不要害急
洗了个手来和白面 三哥哥今天上前线 任务你在那定边县 三年二年不得见面
三哥哥当兵戏楼站 四妹子儿又在崖畔上站 有心掉头把你看 心里头害麻烦
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 四妹子儿崖畔上灰塌塌 有心拉上个两句话 又怕人笑话
山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
热腾腾油糕哎咳哎咳哟摆上桌哎咳哎咳哟
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咿儿呀儿咳哟
围定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咿儿呀儿咳哟
满天的乌云哎咳哎咳哟风吹散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晴呀天
千里的那个雷声哟万里的闪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第二篇:风土人情
铁岭风土人情
铁岭是民族世居地,明代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蒙古、汉等各民族聚居地区。现为辽宁省民族重点地区之一。全市共有31个民族,即:汉、满、锡伯、朝鲜、回、蒙、藏、维吾尔、苗等。
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也形成了许多的民俗活动。像二人转,伞灯秧歌,八编八花秧歌等等。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女二人演唱,男的叫下装,女的叫上装。“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
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尽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二人转”的叫法才得以流传。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及西丰、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相继成立地方戏队(演出二人转)。一九五五年,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男扮女装的历史。自此,男女开始分腔,演唱讲求科学发声方法。六十年代,“二人转”的剧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加强了编导工作,开拓了二人转的新剧目,丰富了音乐伴奏,改进了服饰,充实了舞蹈美术,演员手持道具的种类有了发展变化。在内容上对古典剧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剔除“纸级、庸俗、丑恶的表演”;发展“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音乐唱腔要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
看完二人转,还有东北的大秧歌。随着阵阵锣鼓唢呐之声,一队秧歌由远而近走来,在队伍的最前头是一名身穿彩服、手持伞灯的队员,他不时地上下左右挥舞伞灯,舞步有序,随后是扮相多姿的舞队翩翩起舞。这就是李千户、横道河子一带农民表演的“伞灯秧歌”。
伞灯,是一种特制的道具,形为伞,内置灯。夜间表演十分好看。该秧歌舞队四五十人,扮相新奇。其核心角色除“伞头”外,还有“打棒”、“挎鼓”、“拉花”。他们各拿道具:伞、棒、鼓、花扇。一般角色是“抱鞭”(手持马鞭)、渔公、渔婆和戏曲人物青蛇、白蛇、许仙、阔大爷、小老妈、傻柱子等。舞队最后是两位清朝官员和两名手持“肃静牌”的衙役。“打棒”扮“四大金刚”,脸戴面具,“抱鞭”是短打武生扮相,“拉花”头饰“花山”身穿彩服,大红大绿。
伞灯秧歌的表演风格随意性强,自由,不受局限。各角色各具特色,各显其能。舞伞者,双手持伞随节奏自由而舞,多是进行步,屈腿,微颤,还可以搭上跳板,在上面“就地十八滚”。“抱鞭”者,扭中有武、踢、蹲、击动作,时有“掐花盖顶”、时有“二郎担山”等。“打棒”者,表演粗犷,舞姿矫健、洒脱,加之手持木棒,互相击打发生清脆之声,令人精神振奋。而“拉花”,(妇女形象)则动作幅度不大,花扇轻摇,腰如风吹柳枝,别有一番风味。伞灯秧歌,比较古老,据考查它至少在辽北有二百年的历史了,为辽宁所独有。
辽北曾是满族取聚居地区,其文化遗存,在铁岭白旗寨秧歌中明显反映了出来。白旗寨秧歌,俗称“达子秧歌”,主要淬在铁岭东部山区。
达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有戏曲人物,队员手持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打有多面长方形旗帜。显然这都有是汉族秧歌的特征。然而你若多加注意,主会发现为、它有许多满族风情。
这种秧歌,扭起来双臂扭动幅度较大,腰部转动灵活,下装(男)的步法多为“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它以矮美,这反映了满族喜骑射的生活特点。该秧歌的舞队中有两个特殊人物,一是扮饰满清官员的“大老爷”,二是反穿皮袄,身挎串铃,手持“马鞭”的“二老爷”。“二老爷”又称“克里吐”,他呈丑相,动作是在舞队中前后乱窜,时而挥鞭场。有人考证“克里吐”满语怪兽的意思。
这种秧歌是非常文明的。每当正月各村扭秧歌,村村演路遇时,互相施见面礼。由“大老爷”出面致礼。双方“大老爷”出队前,三次互相碰肩。碰肩礼,这是典型的满族礼节。
总之,白旗寨秧歌从人物扮相、舞姿都充分表现了满族艺术属性。它实际是满族先人在自身歌舞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族秧歌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满族的秧歌。显示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才华。
在粮仓昌图有一种充满泥土芳香的秧歌——八鞭八花秧歌。这种秧歌初始主要由8名男队员手拿马鞭和8名女演员手持花扇、手绢所组成,帮此而得名。后来发展了,人数可达五六十人之多,“鞭”、“花”对比,并列而行,欢乐嬉戏,饶有风趣。
八鞭八花秧歌舞队进场“拜门子”(即到院落演出),程序不凡,颇有气魄。队前一人手持一面三角形“狼牙旗”(旗上写“太平歌词”四字),后随一持锣者,鸣开道。双列变单列进场“跑龙门阵”(走“8”字形场子花),“沙公子”领头,接着是“鞭”、“花”、“秧歌角子”(一般彩装的队员),最后是一“翁”一“婆”。“鞭”、“花”精神活跃,“翁”、“婆”老态龙钟,呈返老还童状。
这种秧歌表演有三个特点。一是走“场子花”,花样翻新。“场子花”即是秧歌队在场中走出各种图形。据悉有二三十种,如“双挎斗”、“套连环”、“长蛇阵”、“龙摆尾”、“圆心斗”、“别杖子”、“九连灯”、“五凤楼”、“灯笼挂”、“双蒜瓣”、“二龙吐须”、“卷白菜心”等。二是舞中出现“叠罗汉”场面。秧歌进场,一阵锣鼓之后,一“花”站二“鞭”屈腿上,合手施礼,称“拜佛”。再有即在舞蹈结束前,“花”随乐曲节奏,敏捷地站到“鞭”的肩上,只见花扇翻动,上下齐舞,顿时出现高潮,风此景,观众无不为之喝彩。三是,演出中有“唱”,即唱“秧歌柳子”和唱小戏。表演开头,即景生情,由秧歌头领唱“秧歌柳子”;结束时,舞队跑圆场,中间唱小戏、二人转。真是内容丰富,多彩多姿。人民群众从这各秧歌中得到多方位的文化欣赏。
家乡新变化-铁岭新区
铁岭凡河新区,东北一座水城,是中国第一个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平面布局呈钻石状,以水为魄,以河为轴,依辽河,骑凡河,跨天水河,拥如意湖,望莲花湖,水面面积占市区面积15.7%。凤冠山横亘市区,蟠龙山彰显气象,形成“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的鲜明特色,是名符其实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的“中国北方水城”。特别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国家级莲花湖湿地公园紧紧围合在城市周围,芦苇丛生,百鸟云集,蛙鸣十里,稻谷飘香,使铁岭凡河新区成为中国“建在湿地上的城市”,成为河、湖、山、城和谐统一的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铁岭老城区和沈北新区之间。
如今,仅仅过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区已基本建成,开工建设总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区基础设施也已达“九通一平”;几千户动迁农民早已搬进新居,成为新区第一批市民;市技师学院、市规划局、市商业银行已经进驻新区,市、县两级行政中心也将于近日南迁;地方本科大学、财校、体校、军体校、铁岭县高中有的正在建设,有的已经封顶;大型住宅小区浅水湾一号住宅都已封顶,第一条商业街钟山柳岸已经开街,水木华园等住宅小区也已开工;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莲花湖、钻石广场、凤冠山、朱雀岛等景观工程已经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中国北方水城,已经矗立在辽北大地上。
“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景色,一直为北方人所向往。如今,建设中的铁岭凡河新区区,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北方魅力水城。
水域由“两河两湖”构成,今年6月5日,整个新城区的水系已全线贯通,水域面积占新城区的15.7%,超过了国际上对于水城界定的标准。
穿城而过的凡河,是一条自然河流,流经新城区7.8公里,一期已整治完成。通过开挖、护坡、绿化和橡胶坝提升水位,河道已由50米拓宽到220米,沿凡河已形成水天一色的城市生态景观轴。
人工开挖的天水河,是城市的中轴线。以河为城市中轴线,目前在全国的城市中比较罕见。南接如意湖,北连莲花湖,现在河道已经全部开挖完成,凡河之水被引入如意湖后,经天水河注入莲花湖。河中往来穿梭的船只,已成新城一大景观。新城水多,桥也多,24座桥梁造型各异,多姿多彩,故有“桥梁博物馆”之称。
如意湖是一处人工湖,是新城区的核心景观,已于去年6月建成。0.5平方公里的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环湖建筑已拔地而起,半围的亲水平台也已投入使用,每天到湖边游览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环绕在城区北部的莲花湖及其湿地,总面积达22.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2.2平方公里,被称为铁岭的 “城市之肾”。规划的12项近期工程,绝大部分已经完工。已建成了3座湖心岛、一座半岛,以及由亲水平台、亭廊及木栈桥组成的精品莲花观赏区。与此同时,还建设了全国最大以净化水质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湿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市污水对辽河的零排放。现在,他们又对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进行扩充和丰富,将新城区的水系和部分绿化工程纳入其中,整个新城区已是一座建在湿地上的城市,这在全国的城市中绝无仅有。
“两条碧水穿城过,十里湖山尽入城”,“莲花亭亭鱼戏水,凡河淼淼柳随风”,这些直抒胸臆的优美诗句,就是对新城、水城、魅力之城的最真实写照。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沈铁工业走廊的核心区,不仅将为工业走廊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务,并且将从工业走廊获得重要的人口、资金、消费等方面的支撑,未来全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将集中在这条隆起带上,从而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加速新城区发展。此外,他们还正在新城区打造“四大基地”和“一个中心”:
位于铁岭凡河新区核心地段,规划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由管理运营区、文档管理区、教育培训区、服务外包区、生活服务区5部分组成,将成为东北区域性现代化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目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结算中心金鹰大厦已交付使用,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通讯中心如意大厦已经封顶,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运营管理中心日鑫大厦已开工建设,生活服务区官台鑫苑正紧张施工。中国平安保险、中国人寿、中国银联、辽宁建行等单位的文档中心、呼叫中心、理赔中心、灾备中心等后援项目相继落户。
依托铁岭凡河新区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重点规划建设投资25亿元人民币、占地3.5平方公里、展示东西方文明精髓的“和谐之都”主题公园。公园包括世界文明公园、大型综合游乐中心和综合配套设施三大部分,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同时,规划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养生休闲区、时尚健身度假区、莲花湖湿地公园,以及如意湖和天水河景观工程、凡河滨水休憩带等,最终将铁岭凡河新区打造成东北地区的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中心。
辽阳新变化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作文课上,老师叫我们写得最多的是以“我爱我的家乡”或“家乡的新变化”为命题的作文。在喜迎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当我再次提起笔写“家乡的新变化”,真可谓是感慨万千。我出生在80后,那时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消失,市场经济的氛围逐渐盛行,商店里的商品也算丰盛,但依然是凭“票”购物,只不过此时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之类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落后,记得那时候如果谁家有了电视,那这户人家就如同天天在放免费电影,有时几十人围坐在那台十四寸的菊花黑白电视前看的不亦乐乎,“凤凰”牌自行车也成了当时炫耀的一种象征。
而此时的中国已经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改革的春风再次唱响了全国的号角;经历了97年,香港成功回归祖国怀抱的中华盛世;经历了99年澳门回归,祖国在统一大业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历了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祖国大地欢庆鼓舞的激动场面;经历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的升空与成功返回的激动时刻;经历了嫦娥一号”的首次“探月”之旅。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等等。中国人民正在走向富裕,中华民族必将走向强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古城辽阳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变化,从住平房到楼房,从餐饮的多样化、穿着的高档化、家庭的电气化、出门的机械化等等,都已成为了普通的日常节奏。我所在的弓长岭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里的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建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路宽了,树多了,区靓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春云漠漠水悠悠,四顾晴山远郭楼,烟锁朝峦浮翡翠,霞明远岫拟丹丘。”这是古人对古城辽阳由衷的赞誉。而今,这座关东古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她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辽宁中部城市群之中;正迈着青春的步伐,挺进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辽阳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古代它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辽阳,你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直到19世纪中叶,辽阳一直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军事重镇。辽阳,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成就帝业的见证人。当年的东京城遗址仍在晨风夕照中瞩望着历史的变迁。
辽阳,你是世界最大的殿内木质坐佛的拥有者。广佑寺曾是东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从汉代到清末一直是东北地区的佛教中心。
辽阳,你是历史上各种文化名人的聚居地。世界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即在于此;这里还是《四库全书》编撰者之
一、清代关东才子王尔烈的故里,奥运冠军王义夫、袁华和著名田径教练马俊仁的家乡。
曾几何时,千年古城凭借她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东北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尘封的历史只是过去,历史的辉煌毕竟是历史!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辽阳人由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悠悠太子河静静流淌了千年,在新千年的第八个年头,在工业的尘嚣中古城辽阳又开始上演新的历史变奏。在市、区领导的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耕耘下,我们辽阳,已经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皮装生产加工基地。在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在2004年还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辽阳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焕发了无穷的魅力。广佑寺的复建,护城河的改造,这些就是辽阳新的魅力的体现!
时代催创千秋曲,征程漫漫从头越;回首来路花似锦,瞻念前程更辉煌。新的世纪,属于我们辽阳;新的机遇,属于我们辽阳;在美丽富绕的太子河大地上,我们相信辽阳人定能绘出绚丽多姿的历史长卷,定会奏响二十一世纪的华美乐章。
家乡风土人情—丹东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丹东市,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
距今38至18亿年前,就有丹东地域的原始古陆。1982年发现的:“前阳人”头盖骨化石表明,早在1.8万年以前,丹东地区已有处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的先人在开拓、繁衍、生息。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历代都是军事要塞。
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丹东地区江河密布,主要有鸭绿江水系、大洋河水系和沿海水系。丹东市全年气候宜人,冬季虽长,但严寒期较短。夏季虽热但炎热期)较短。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丹东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市内交通都非常便利。
丹东工业历史悠久,是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轻工业城市,工业经济技术基础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丹东化纤、大客车、中客车、轻型车桥、拖内配件、商品锻件、丝绸、印染布、机制纸及纸板、新闻纸、工业射线探伤机、汽车音响、数字调谐器、彩显、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硼砂、硼酸、染料、轮胎、原料药等主要产品80%面向全国,许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丹东的特色产物有矿产、稻米、板栗、草莓、杜鹃花、对虾、贝类、鱼类、山野菜、烟草、柞蚕等。丹东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品种类众多,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丹东
市花:杜鹃花
市树:银杏树
杜鹃花:全世界已发现的800多种杜鹃花在中国分布的有650种,而丹东就有270多种。丹东栽培杜鹃历史悠久,特殊的气候资源及水质、土壤条件为杜鹃花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形成了丹东杜鹃的独特种群。杜鹃花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
银杏树:是一种对地理环境和气候要求特别高的树种,在丹东市内有几条由银杏树布满街道两旁的街道,每到刚一入秋的时候,银杏树叶很快就会变黄,再过几天后变纷纷落下,远远望去街道像是由黄色树叶铺满的金色大道,十分漂亮。
丹东旅游资源及其丰富,全市境内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自然景观开发形成国家、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几十处。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下游至江海分界处的大东港之间。鸭绿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长白山主峰白头山,西南流至丹东市东沟县境鸭绿江口入海。分水丰湖、太平湾、虎山、鸭绿江大桥、东港等5个景区。区内碧绿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岛棋布,沿岸群山叠翠,鹤鸟翱翔,景色优美。乘船从丹东市上溯到浑江口,可以饱览中朝两国的自然风光,又可一睹水丰湖的风韵,著名的中朝共用的水丰发电站,就在其怀抱之中。
明长城遗址自鸭绿江边绵延而建,虎山长城是中国明长城东端起点。上世纪90年代初,经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中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多公里,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并认定其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虎山环境优美,是早年安东八大名景之一,是丹东城郊绝好的旅游胜地。长城博物馆是虎山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继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之后全国第4座长城博物馆。该馆与全国其他类似博物馆不同,首次将表达长城的防御作用作为主题。景区内还有高句丽古城遗址,中朝界河“一步跨”等独特景观,是一览两国风光的最佳去处。
凤凰山位于凤城市是一个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的山岳型风景名胜旅游区。古为“辽宁第一名山”,清列奉天省四大名山之一,现被称为“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中国历险名山”。它以“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秀,怪石嶙峋,四时景异,趣味无穷”的自然美而著称于世,与千山、医巫闾山、药山合称为辽宁“四大名山”。凤凰山属长白山余脉,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气势雄伟壮丽,四季景色各异,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建的入口景区凤凰山山门,雄伟壮观,高大挺拔,建在凤凰山东山景区的凤凰山庄,是一组仿清式古建筑群,古朴典雅,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可满足游人食、住、行、游、娱、购多方面需求。
这就是我的家乡——丹东,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
家乡新变化——锦江山公园
我的家乡是辽宁省丹东市,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都是军事要塞,是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这些年来我的家乡也不断地变化。我的家乡是以轻工业、旅游业为主要发展的城市,近些年来比较突出的变化就是不断的重新修建一些原有的公园、景区等。下面就介绍一下正在重新修建的锦江山公园。
锦江山公园将换新面孔。始建于1905年的锦江山公园,目前大部分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游览休闲设施不健全,景观单一,对游人缺乏吸引力。将于去年启动的二期改造工程,包括更新动物观赏功能区、游乐设施、调整绿化格局更新树种和门区环境等。
锦江山公园,原名镇江山公园,1965年改为现名。富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公园大门屹立在入口处,朱红圆柱,壁画装点,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牌坊顶部雕刻精细,绘以各色古典图案,黄绿相间的彩色琉璃瓦沿檐脊而下,依次排列32个形象逼真的琉璃狮子,情态各异,栩栩如生。卷棚下绘有52幅山水画,笔墨精妙,着色淡雅,每逢佳节,牌坊上560个华灯齐放,五彩缤纷,光彩夺目,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进园内,往左拐,就可以看到一个用各种花卉组成图案式的大花坛。绕过花坛就是明艳芬芳的荷花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丰腴的荷叶以及那欢快地嬉戏在水中的尾尾金鱼,常引逗得游人扶拦而立,不愿即刻离去。池上建有小巧别致的九曲桥。桥中,有一座美丽垂檐的六角亭,供游人遮阳避雨,观荷赏鱼。顺路沿阶而上,便进入了珍禽异兽的世界;东北虎,梅花鹿,骆驼,青狼,野猪,广西猕猴,海豹,猞猁,丹顶鹤,孔雀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千姿百态,别有一番情趣。沿着弯曲而洁净的柏油马路往上走,沿途可见到各种电动游乐设施:电马,电瓶车,碰碰车,赛车,射击,飞天,飞椅,小火车,单轨车,飞象,空中观览车,海上珍珠等。无论春夏秋冬,宽敞明亮的花展大厅内都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盆景,小花池,喷泉,小桥流水等都展观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小庭院式的建筑风格。叫人想起苏州、南京等南方景色。数十中的花卉真使人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徜徉在花的海洋之中。
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锦江山公园绿茵覆盖,花团锦簇,一山尽得天下秀,素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全园分为5大观赏区,其中山水游览区花红柳绿,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有序,山中松柏、樱花和银杏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登高远眺,可以鸟瞰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园中的“文化园”是一座可浏览丹东地方文化历史,观摩现代翰墨真迹。另外,“辽东解放纪念塔”和“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建在园内。
园路向上行走,可到达“回归阁”。“回归阁”是座具有北方风格的两层民族式建筑,底层地面是一个正方形,中间由红绿两色组成一个 “回”字。一层正面竖立起的大理石石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1982年同撒切尔夫人的谈话《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二层是八角垂檐,攒尖建筑。阁的八面彩绘香港八景,美丽壮观。外广场由1997块花岗岩板铺成,象征着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回归阁 “的建成不但给锦江山公园增添了一处新的人文景观,同时也成为丹东市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园建在公园中心地带,是一座浏览地方文化历史、观摹现代翰墨真迹,溶丹东籍书、画、歌 谜、各家作品於一处,集观光揽胜、临摹和休憩为一体的新型文化游园。文化园内设有6各景区,周围青山环绕,锦树流翠,园内碑刻林立,典雅古朴。这里有当代文豪的墨宝碑林,又有领导人、革命老前辈的题词,皆名人名家为丹东人所作。
登高远望,高楼林立,万木峥嵘,江山如画、碧水长流。出了文化园继续向上攀登,可直上锦江山顶,一座造型幽雅的两层小亭,耸立在山顶开阔的草坪上,这就是”锦江亭”。它始建于1934年,1965年改建。亭中,石栏石柱,石桌石凳,可供游人消汗解乏。小憩片刻,登亭眺望,中朝两国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巍巍屹立在锦江山公园的中心,为秀美的锦江山增添了庄严的气氛。它以独特的选型、鲜明的特色,成为革命先烈为解放辽东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纪念塔于1948年冬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落成。整体选型由四部分构成。塔顶矗立着一尊铜铸解放军战士塑像,他右手持枪,左手振臂呐喊,仿佛是在呼唤人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冲锋,那勇往直前的神态气势,栩栩如生。这座纪念塔不仅是丹东的骄傲,也是游人瞻仰的革命文物,此塔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呢,锦江山公园曙光阁已经初步建成。
作为锦江山公园二期改造工程重点项目和锦江山上的标志性建筑的曙光阁已经初步建成。在造型上,曙光阁吸取了中国古典建筑之长处,既有古建之特点又有特殊之风格;在功能上,既突出了远眺观景功能又兼备了休闲服务等综合功能;在格局上,充分考虑了不同方面的需要,为开发经营服务项目置留了较大的空间。曙光阁将成为丹东又一张有特色的靓丽名片。
锦江山公园的新面孔将于鸭绿江国际旅游节前夕,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国内外游人面前。
这些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我家乡——丹东的新变化。
本溪风土人情
本溪是满族人聚居的地方。本溪县也是满族自治县。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有着各自与众不同之处,满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如此,丰富而独特,然而这其中有一些风俗不仅独特而且颇有些古怪,“满洲三大怪”您是否听说过呢?
在玻璃窗广泛出现之前,纸糊的窗户在中国非常普遍,然而满族人家的窗户纸是糊在窗棂的外侧,凭借着窗棂的支撑,凭添了抵御风雪的力量,这与汉族将窗户纸糊在室内一侧截然不同,这便是“三大怪”的头一怪——“窗户纸糊在外”。
过去满族人及其先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不但艰辛而且经常与蛇蝎蚊虫为伍。吸旱烟不仅可以驱蚊逐虫,还能防止被毒蛇咬伤,据说就连最毒的蛇也怕烟袋油子,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嗜好,还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形成了满族人爱抽烟的习俗。过去,差不多家家有烟笸箩,来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烟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壮年抽,就连年青的姑娘、媳妇们也都抽,这便是“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姑娘媳妇叼着个大烟袋”。以前,满族女孩子出嫁时一杆精致的旱烟袋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环境的改变,满族女子早已摒弃了这样的习俗,只有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们,还时常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唠着家常,品味着生活的甘与苦,谈论着往昔和未来。
第三怪便是“养活孩子吊起来”。悠来荡去的摇篮,摇出了无数婴儿美丽的梦境,梦中走出了多少智勇双全、顶天立地的满族儿郎,又走出了多少美丽善良、勤劳贤慧的满族姑娘。这一习俗也同满族人早期的渔猎生活息息相关。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间,不仅要与豺狼虎豹搏斗,还常与蛇蝎为伴,将婴儿放置在地上不仅潮湿而且危险,高高地将摇篮吊起,生产、育儿、家务全不耽误,一举多得。
“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媳妇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如今这“三大怪”有的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移风易俗而逐渐消失,有的依然在满族人的生活中保留并传承着。消失的自有消失的理由,而存在的自有存在的价值。
好玩、热衷游戏,大概是人类的天性,不论男女,不分长幼,都能够在游戏中寻到一颗童心、一份轻松快乐,寻到真善美。
满族是个渔猎民族,他的游艺项目特别多,现在掌握的有一百多个,游艺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它既是娱乐,又是健身,又是一种对抗。” 满族女孩爱玩这种叫“嘎拉哈”的游戏,也就是“抓拐”。拐,通常是取猪、羊或是鹿等动物身上比较小的关节骨,满族女孩把它抓来抛去,可以锻炼手的灵巧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后来这一游戏在汉族女孩中也开展得非常普遍。在室外,满族女孩也有她们钟爱的游戏——雪地走,俗称“走百病”。
男孩子们更是有的可玩,这种游戏叫“斗拐”,也叫“单人布库”,“布库”是满语摔跤的意思,既是体力的对抗,又是友谊的交流;人多了也好办,一人背起另一个人,与另一组开展对抗,俗称骑马打仗,满族的孩子们管这叫“双人布库”;还有三人一组的玩法叫“三人布库”。
满族是一个很团结,很团结一起战斗的民族,所以形成了有一个人的活动,两人的活动,三人的活动。渔猎民族就离不开水,比如说,冬天结了冰了,就有‘跑冰鞋’,就有‘冰车’„„”
从茫茫林海间找块木头削个陀螺,在冰面上舞动着鞭子,把陀螺抽得飞转起来,是一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玩法。“老鹰捉小鸡”,这种游戏您大概不陌生,从幼儿园可以玩到小学甚至中学,孰不知这也是满族人发明的游戏。
满族是个游牧民族,他有很重要的生产内容叫采珍珠,满族采的珍珠叫‘东珠’,满语叫‘尼楚荷’。有一种游戏叫采珍珠,一共分三个区,第一个中心区叫水区,水区就是采珍珠的人互相在夺这个珍珠;第二个区叫蛤蚌区,拿着蛤蜊蚌挡着他不让他把这个珍珠往外扔出去;第三个区叫威呼区,‘威呼’是满语‘船’的意思。上面有一个人拿一个网子,又叫抄子,扔出来之后,来躲过蛤蜊蚌,抄到球,每抄到一个球得一分。”
珍珠球这个源自满族人早期渔猎生活的游戏开展起来器材简单、场地随意、有攻有防,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经过满族人民的挖掘、整理,如今它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一个正式比赛项目,在全国得到推广。
丰富多彩的满族民风民俗是一幅墨酣笔畅的民族风情画,在这幅洋洋洒洒的画卷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的纯朴憨厚、聪明与睿智,更领略到了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与丰采。
第三篇:风土人情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
扬州·宝应
(一)地理位置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夹于江淮之间,北纬33度、东经119度,县域呈梨形,射阳、广洋二湖环其东,宝应、白马二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979.43平方公里,占66.7%,水域488.05平方公里,占33.3%。宝应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寒暑变化明显,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霜期不长,灾害性天气较多等特征。
宝应县水道纵横,全县水系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运河东东部属里下河区射阳河水系,运河西部属高宝湖区水系。北倚洪泽湖,南靠高邮湖。
(二)人文历史
宝应境域置县已有2200余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东阳县,后又称“平安”、“安宜”。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改名为宝应,沿用至今。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属吴,后属越,复属楚。秦时建东阳县,属东阳郡。汉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县境曾出土“有柄石斧”、“鹿角化石”、“青铜宝剑”、“楚币郢爰”等珍贵文物。省文物保护单位质疑的“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即坐落在古射阳遗址西南一公里处。这充分表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唐改称宝应县。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郡,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明隶属高邮州。清属扬州府。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解放后先后属扬州、泰州区,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直至今日。
宝应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汉有臧旻,曾戍边陲,深谙西域国情,不啻班固;臧洪、陈容义斥腐恶,同日殉难,后世尊为烈士;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其《檄豫州文》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诚为千古佳作。晋有陈骞,足智多谋,位在三司之上。明、清人文尤盛,登科及第者指不胜屈。前后有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冯煦。共有进士67名,举人263人。巾帼中闻名诗坛者,明有仲云鸾,清有刘文兰、刘文芳姐妹及刘淑曾、陈瑞华、乔亦光等20余人。经学家刘宝楠,学识渊博,所著《论语正义》,堪称训诂名作。自汉至清著书立说者逾200名,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宝应籍文人著作10余部。另有,李元泰斗高朗亭,为京剧奠基人之一,享誉京都。杏林妙手仲昶、仲兰,精通岐黄,回春有术。工丹青者,陶成居首;并有女画家濮文湘,所绘《落花蝴蝶》,尤为艺苑增辉。善金石者有刘稼、成法溥,刀法苍老,古韵尤浓。再者,能工巧匠也不乏其人,民国期间射阳湖镇雕刻艺人陈青槐,精于建筑设计,擅长绘画雕刻,手艺高超;望直港镇人郭如金民间誉为“活鲁班”。
(三)特色物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宝应县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西湖东荡,百里荷香,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
藕粉是“中国荷藕之乡—宝应”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明清时期,宝应白莲藕粉被列为皇室贡品,有“鹅毛雪片”之称;因其营养丰富、口感滑润,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此外 宝应藕菜“蜜饯捶藕”满誉江淮,为四方宾客所称道。当时宝应名士喜好 藕菜,产生了“全藕席”,室供碗莲盆景,壁挂荷花诗 画,席中放一花瓶,以清水插鲜荷花数朵,色香味具全,颇具雅趣。
宝应西有湖、东有荡、,五湖四荡,如九块翡翠镶嵌在这片宝地上。水连水,水依水,水乡风景,如诗如画。境内水面滩地共有70多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近50万亩,年水产品总量可达12万吨,水产业的经济份额成为全县农业的“半壁江山。” 2002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突破25万亩,占整个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年河蟹产量达2万多吨,占全省河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河蟹总产量近七分之一;河蟹单项产值达10多亿元。宝应养蟹的规模、产量、产值都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单打冠军。宝应湖大闸蟹作为宝应水产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美名传四方,蜚声海内外。
除水产品外外,还有白龙泾河大糕,白龙泾河大糕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因传说泾河小龙王在此避难而取名,曾获商业部和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中国首届食品博会银奖。该产品以本地优质糯米粉、纯净白糖、精炼油脂、高级蜜饯等主要原料,配以核桃仁等多种辅料,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色白片薄、绵软细腻、香甜油润、卷曲不断、入口即化、点火即燃等特点,是喜庆、旅游、节日馈赠亲友之佳品。
(四)风俗习惯
(1)节日风俗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宝应也是如此。宝应人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春节前家家要打扫卫生,人人要理发沐浴。宝应人过春节,是从“三十晚上”开始的。“三十晚上”这天,家家户户要贴上春联,还要把过年五天吃的菜全部烧好(按照传统习俗,过年五天中是不能动刀的)。晚上全家人共饮守岁洒,这顿洒席是最丰盛的。开席之前要燃放鞭炮。大年初一清晨,孩子们未起床,先摸枕头下的“压岁钱”,吃云片糕(“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升高”)。早上起床后,穿上新衣服,点烛焚香,燃簇鞭炮,敬天地。第一顿饭总是吃汤园,祝贺全家诸事圆满。然后出门,逛街,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大年初二,宝应地区有“带女儿”的习俗,即把出嫁的女儿一家人带回家吃饭、团聚。初五,接财神,又称“小年”,零时一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鞭炮,迎接“财神爷”进门。过年的几天,宝应城乡街头上十分热闹,有舞狮子、舞龙的,也有踩高跷、打腰鼓、玩荡湖船的,锣鼓响处,人山人海。近年来,春节晚上放焰火的人家又多起来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称“天夕”或“上元节”。自古以来,元宵节即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狂欢节日。宝应地区过去最流行的是粉红的荷花灯、白色的兔子灯、绿色的蛤蟆灯等。灯会还伴以精彩的文娱节目,有诗:“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隆隆踩高跷。”文化人则另有一番乐趣,这就是猜灯谜,又称“射灯虎”,讲究的是在宫灯、玻璃灯上书写谜面,简单些的则把谜面写在彩笺上用线悬挂起来,供人猜射。月上柳梢,华灯初上,猜谜者乐此不疲,必欲觅得其底而后快。此节始于汉初,盛于隋唐,灯俗历朝不衰,沿袭至今。宝应地区灯节有六天,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食俗,即正月十三上灯,晚上吃汤圆,表示合家团圆,十八落灯,晚上吃面条,意为顺顺畅畅。过去,姑娘出嫁尚未生育的,娘家要给婆家送“麒麟灯”或“莲子灯”,祝姑娘“早生贵子”。昔日宝应地区流行过这样一首戴起花来爱煞人。我问小姑娘到哪里去?辕门桥上去看灯。又是龙灯又是会,又是奶奶八十岁,又娶媳妇又圆房,又添孙子一大床。”这是过去的老话了,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当然不能再祝愿生“一大床”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又称端阳。宝应地处水乡,盛产菖蒲、艾,每到端午佳节,插挂、放置菖蒲、艾几乎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宝应一带,端午节期间,还有用五彩丝线结成“百索”(又名“百岁索”)系扎在小孩手腕上、结成小网兜内装煮熟的鸭蛋挂在小孩胸前的习俗。老人们认为,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做成的饰物可以驱邪降福、消灾延寿。
(2)婚庆习俗
宝应地区的婚庆习俗大致分为五个过程:暖房,正日,回门,瞧招,遥招。暖房:
在结婚的日子商定下来之后,双方都要做些准备。结婚前一天叫做暖房日。男女双方家里都要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酒席一般安排在晚上,主要亲戚没有特殊事情通常都要到场,尤其是舅舅,舅母,因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外甥结婚,外甥女出嫁,舅舅,舅母必坐主席(上席),然后再安排其他客人。吃喜酒的人同时也要出人情,所以这一天吃的酒就叫暖房酒。新娘,新郎也有事情要安排。新娘出嫁前,娘家直系亲戚一般要请出嫁的姑娘吃一顿离家饭。暖房日要沐浴更衣,卧床休息。第二天(正日)梳妆打扮,静候新郎的到来,同时准备好一切随身携带的物品。新郎暖房日除了招呼客人外,也要沐浴更衣精心修饰一番,临睡觉前,要安排一个童男子陪睡。陪睡的童男子一般是近亲小男孩,第二天在新郎床上可以获得压床钱和糕点之类的食品作为奖赏。正日:
正日是结婚日子的当天,也是新郎迎娶新娘的终生难忘的日子。新娘在家翘首以盼,父母招呼客人,一早烧香谢菩萨,燃放鞭炮。亲戚朋友吃早茶,恭候迎亲队伍的到来。新郎家同样也是一早烧香谢菩萨,安排娶亲队伍。娶亲队伍的人员组成一般是新郎,伴郎,媒婆,司机,必须成双。简单吃一顿清茶后,鞭炮欢送,出发迎娶开始。
快到新娘家前,放鞭报信,新娘家早派人等候,也放鞭回应,迎接娶亲队伍的到来,到了新娘家里,再放鞭炮告诉别人迎娶的队伍已到,接着安排客人就坐吃三茶(一茶白糖红枣,二茶清水糕点,三茶汤圆),家里另外安排四人陪吃,刚好组成一桌(8人)。稍作休息,此时时间已近中午,然后安排入席吃午饭,完毕出嫁开始,首先发妆奁。(有先后安排,子孙马桶,铜炉门帘,箱子被子,梳妆用品,陪嫁物品),其中箱子闭锁要求新郎给闭锁人(新娘亲哥或者亲弟)压手钱,多少事先商量好的,一般不为难新郎。接着娶人。新娘脚不沾地,搭着父亲或哥哥的鞋子,或者由哥哥背着上新郎花轿(船,车),且要求新娘流泪辞别家人,家里也安排人送嫁,通常是新娘的弟弟,哥哥或者伴娘,同样也要成双。最后放鞭欢送,新娘家基本就没有大事了。经常要求新郎的娶亲队伍在太阳下山之前到家。
娶亲队伍快要到家的时候,伴郎放鞭报信,新郎家人也早已安排人等候他们的到来,同样放鞭回应,到了家里再放鞭。先安排送亲的人吃三茶,新娘暂不下轿(车,船)由媒婆陪着,完成后接人开始。先接妆奁(还是按照以上顺序进行),随后迎新人。新郎在前,掺着或者抱着新娘,也有驮着新娘的,新娘脚还是不着地,根据距离长短放上芦柴或是芦柴席,新人在鞭炮声中由烧着的芦火棒发出的光指引下沿着此进入洞房,入房后媒婆关门,安排新娘新郎吃富贵饭,然后挂上门帘(一般由媒公进行,需要说上几句叫好的话语),还要安排人戳窗户,也要叫好,戳窗者可以得到喜糖或喜烟的奖励。一切完成新郎家的客人入席,宴会开始,此时的舅舅舅母不再入坐主席,取而代之的是新郎的好朋友和送亲的人,酒到一半时,(一般是上到肉圆时),送亲人离去(闹房避免尴尬),放鞭欢送。新娘新郎敬酒、撒烟、发喜糖,闹房开始。
闹房完新娘拜见新郎家的主要亲戚(爸爸、妈妈、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哥哥、姐姐、叔叔、婶婶等,需要给见面礼金。也有举行拜堂仪式的)完毕新娘新郎洗漱关门休息,放鞭炮。睡觉前媒婆叮嘱两个人的鞋子要放一样齐(日后过日子平等对待,互敬互爱)。回门、瞧招、遥招
回门是结婚日的继续,也就是第三天,一大早新人起床,由新郎陪伴打着伞,新娘提着洗漱用水或是其它垃圾倒到门外垃圾堆或是家里洗手间,放鞭炮,开始新的娘家生活的第一天,新娘一般要求做一顿早餐,然后收拾一下由新郎陪伴准备回门,新娘家也安排男士过来瞧招,主要目的就是与男方家里人会亲,以便于日后避免亲戚对面不相识。第四天由新娘家安排遥招;主要是女士为主,目的与瞧招一样也是会亲。第五天带来新娘家父母与亲家相认加深感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认识到过去的陋习缺陷太多,于是婚俗也在不断改变,逐步向节约,简朴有纪念意义方面发展,现代许多年轻人已不再按照古典的传统进行,他们把婚礼的时间缩短成了两天,把正日,回门,瞧招,遥招合为一天。既省钱,不累人,又把事情办成了,两全其美。还有运用现代高科技产品(拍照,摄像)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综述:宝应是一个美丽的水乡,荷花是当地的象征,所以宝应人是 “应水而生”的。而水也为当地人带来了一切,京杭大运河是宝应人的黄金水道,五湖四荡是宝应人的富饶粮仓,而依水而居的宝应人,吃着运河水,闻着五湖四荡的荷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文化”,而水文化也在宝应人的各种习俗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宝应人的性格也如这水一般,宝应人的内心如水一般细腻,柔软,包容万物。而宝应人的性情也如这水一般柔中带刚,有小桥流水之柔和,亦有波涛澎湃之壮阔!宝应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宝应一座为水而在的城市!
电波传播与天线 张言(2010302700001)
第四篇: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青岛是一座令人向往和眷恋的城市。这里,既有老城区别具韵味的欧陆风情,又有新城区大气磅礴的都市风貌;既有传统的名胜古迹,又有新开发的特色旅游产品;既有醉人的青岛啤酒,又有好客的青岛市民„„青岛的一切都值得您品味!
青岛是“山·海·城”完美结合的城市。山在海边,海在城边,城依山势,海映山色,一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醉人风光。海,赋予了青岛蓝色的浪漫和四射的活力。
青岛旅游景区从范围上讲就是青岛市辖区内的所有旅游资源的综合。青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目前有青岛崂山风景区、青岛海滨风景区、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海底世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共5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同时崂山和青岛海边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另外还有青岛海军博物馆、青岛海尔科技馆等13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并且还拥有石老人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和田横岛、凤凰岛、琅琊台三个省级的旅游度假区。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天柱山摩崖石刻、即墨故称、齐长城遗址、德国侵占时期的总督府和提督楼、八大关建筑群等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天主教堂、康有为墓等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湛山寺、天后宫、太清宫等1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岛还有众多的旅游节庆活动,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时装周、青岛金沙滩文化旅游节、海之情旅游节等等。著名旅游景点还有鲁迅公园青岛凭借着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2008年成功的举办了夏季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办校入企,定向培养(人才培养)优势:一是有利于使学校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的生产需要相衔接。二是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三是是有利于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教师与师傅互动,学生与工人互动,育人与生产的全面兼顾。平度职教中心把学校建到平度海尔公司,公司提供教室和生活场所,学生吃、住、学、练和课外活动全在公司,每天工作4个小时,学习3个小时。由平度海尔公司提供生产线,供学生实习实训,生产线的各个工位除企业选派的指导师傅外,全部由学生担任,轮换进行“线体承包”,由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起实施教学和管理,公司承担实习学生和驻企教师的实习补贴,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一体化。产教一体,集中培训(实训)学校按照企业和教学标准,自主建设教学工厂,并尽可能将其办成一个经济实体。教学工厂既是学校的实训课堂,又是生产产品的车间。
优势: 一是实现了由纯消耗性实习向适当进行生产性实习的转变。二是可以有效克服教与学、学与做的分离,克服单纯从事重复单一工作岗位的弊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转换工作岗位的能力;三是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生产订单产品,推动了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五合一”:即一是车间、教室合一;二是学生、学徒合一;三是教师、师傅合一;四是作品、产品合一;五是教学、生产合一。学习工作站
合理规划实训场所,建立教学区、小组讨论区、实训区和生产区,理实一体,产教一体。
优势:一是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二是有助于实施项目教学。
实践能力极强的专业师资 加拿大职业教育是小班制,进行结业考试。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CBE教学模式(适应于专业课堂教学)先思考后得出结论 可以将课堂搬到车间 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
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是近年来
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验证,不是把纸面的考试都答正确。我们所说的能力是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特定的工作环境完成工作,所以,毕业生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
CBE的两种教育方式: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理想中,学生需要多长时间学会,我们就让他学多长时间,而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做到,学校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完成课程计划,因此,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不太聪明学生的身上,老师给聪明的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有事可做,这样学的快的与学的慢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方式的评估,证明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以确定学生的能力是否达到工业界的标准。
2)注重学生学习反馈:注重学生的学习信息的反馈,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评,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只把理论告诉(Tell)学生,他就会忘记,如果是告诉(Tell)+演示(Show)+做(do),学生就会记住了。
(一)实践能力极强的专业师资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与其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高质量、多渠道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是加拿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加拿大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大量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另一方面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师范教育而成为兼职职业教育师资,为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二)严谨的教学风格
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制订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计划。社区学院有着严格的标准,让教、学双方都明白教什么,学什么,理论上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实现这个标准。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加拿大社区学院注重所学课程的操作性、实用性,许多教室与操作车间连在一起,教师可以在教室中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这样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教学不重在传道授业,重在启发与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授课时会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热烈地参与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自学和思考。一是案例教学,教师通常会选取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的实用性案例,鼓励学生讨论和发言,学生学业成绩的15%来自于课堂的参与率;二是项目教学,教师有时会选择一个项目(project),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三是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创设综合的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课堂上,课堂互动性极为热烈,学生大胆、灵活、充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第五篇: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通泰方言的幽默》
摘自“扬子晚报”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繁星A23版作者常爱晖
在江苏的地方方言中,被人所熟悉和常常提起的是苏州话,柔婉绵甜的“吴侬软语”与丝竹雅趣、太湖水景、园林秀色一起构筑了一幅完整的江南水乡风景画,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相比而言,与它一江之隔,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通泰方言(南通、扬州、泰州地区的方言)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实通泰方言也有它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特色,它的直截了当,它的诙谐、幽默、风趣以及在调侃中夹带着的促狭、狡黠和机智让人听来常常会会意开怀,捧腹大笑。
通泰方言里最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是“杲昃”(音:稿子),意为“东西”的“杲昃”一词在通泰方言中运用得极其广泛,几乎只要是“东西”一词的所在处,就有“杲昃”一词的影子。在通泰方言里你常常能听到“你吃的什么‘杲昃’”、“用的什么‘杲昃’”“玩的什么‘杲昃’”等等。他们把吃苦受累说成“挨杲”(受罪);把聪明,有心眼,会算计的人形容成“杲子简”。就是在吵架的时候,骂人的话里他们也离不开“杲昃”一词,在大街上,两车相碰,互不相让眼看双方当事人就要动手打起来了,弱势一方会怯生生地说一句“你做什么杲昃啊”?(你想干什么)。如果吵架的某一方耍了无赖,或动手打了人,正义的围观群众会愤怒地骂一句“这人不是个杲昃啊”(这人不是个东西)。
通泰方言中的许多谐谑词汇虽然有的只是简单的两三个字组成的,听起来却风趣无比。比如他们在与人调侃时常喜欢把吃饭说成“捣头”,把睡觉说成“挺尸”。初听不知啥意思,细一想,人吃饭时的样子,不正像鸡啄米,头捣个不停吗?我们睡觉时的样子,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不就像一具挺着的僵尸吗?这些话听上去感觉好像有点低级庸俗的味道,但你细想后,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们比喻得生动和精妙呢。
幽默类的小口语在通泰方言里很多,有时不需要你去细想它的含意,但看字面就能让人发笑,他们常常把吵架淘气说成“或(嚎)丧”(像办丧事一样嚎丧);把老相,不知天高地厚,不谦虚的人唤着“老象巴子”(像目中无人的大象一样拽);把喜欢啰嗦的人说成“穷嘴”,意思是说啰嗦有人说得太多,把嘴都说穷了,想想人的嘴能说穷吗?听到这样的话,让你想不喷饭都不行。
在通泰地区的农村,常常有人把自己的老婆唤作“女将”,把自己的丈夫唤作“男将”。想想一个在农村操持家务,里外都是一把得力好手的女主人,多么像一位英姿爽飒,威风凛凛的“女干将”,一个奋发进取,广开财路,发家致富的男主人,多么像一位能征战沙场,勇往直前“男干将”,这些生动幽默的妙称,不仅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更是在对生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高度提炼,听来让人备感受温馨和亲切。
在通泰方言中对日常用品和某些动物也有他们的特有的趣喻,比如说他们把小板凳叫作“趴趴凳”,把蛤蟆叫作“癞包”,把青蛙叫作“田鸡”,把蜈蚣叫作“百脚”,看着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比喻,你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通泰人的聪慧,想那小板凳趴在地上可爱的样子,不是趴趴凳是什么?两条腿在田间活蹦乱跳的青蛙像极了一只在田间的公鸡。癞蛤蟆,不就整一个癞皮包着的小包包吗?把蜈蚣说成“百脚”,那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百脚小虫的立体摄影写真啊。
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让人笑中取意,乐中哲思的文化。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通泰方言,它是一味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快乐调味剂,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会被调和得更生动、活泼、谐趣、有味,更轻松欢快、温馨健康和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