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资料

时间:2019-05-11 22: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资料》。

第一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资料

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关于印发铜梁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发〔2010〕29号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梁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铜梁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六月九日

铜梁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010年5月—2011年4月)

为了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结合《铜梁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年)》以及我县2009年度地质灾害的发生、防治情况,特制定《铜梁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铜梁县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一)2009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县共发生地质灾害20处,无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2009年,我县进一步落实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机制,建立了虎峰镇温泉街滑坡自动监测与预报系统,建立了铜梁县地质灾害动态数据库,初步完成了铜梁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达标建设基础数据调查工作。

武隆“6.5”山体垮塌后,我县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大巡查; 2009年8 月至12月,按照《铜梁县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方案》,在全县开展了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对全县煤矿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进行了全面复核,督促中介机构对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了实地复查,确保报告质量。

“8.3”洪灾中,我县共有4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险情,开展了现场应急调查与险情评估,指导应急抢险工作,紧急撤离人员67户205人。在“8•3”倒房重建核查工作中,对符合规定的168户地灾受灾户实施了搬迁。

加大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力度,对太平镇、维新镇等乡镇境内的8处危岩滑坡实施了治理,搬迁避让177户(包括“8.3”洪灾中的地质灾害受灾户168户)。完成了铜梁县龙凤公园滑坡危岩治理工程和铜梁县虎峰镇西泉街滑坡治理工程施工任务。

2009年度,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消除地灾隐患,全县矿山缴存恢复治理保证金188万元。

二、2010年度地质灾害预测

(一)引发因素预测

在总结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地质背景条件分析,预计今年我县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将仍以降雨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1.降雨趋势预测

据重庆市气象局预测:2010年全市年降水量为1100~1500毫米,东南部地区接近常年,其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余地区比常年偏多2~3成。主汛期(6~8月),预计盛夏中西部部分地区有洪涝。因此,预计我县2010年极端天气增多,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频率将高于去年。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

2.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从我县城市、交通及采矿等工程建设活动强度上分析,随着城镇、重要公路沿线及采矿区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可能引发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高边坡的不合理开挖、加载和矿山不合理开采。

(二)重点防范期

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期为汛期(6—9月)。要重点防范因降雨引发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各类对地质环境破坏强烈的工程建设项目应以整个项目施工期或矿山开采期作为重点防范期。

(三)重点防范区

根据我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特点和2009年度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结合2010年汛前地质灾害排查结果与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我县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的、需要重点防范的区域如下:

重点乡镇(街道)主要有南城、旧县、安居、二坪、双山、小林、侣俸和太平,这些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各乡镇、街道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详见附件1)。重要交通干线有319国道和铜永公路沿线的高、陡边坡段。这些区域主要可能发生高陡斜(边)坡失稳而发生崩塌、滑坡。

重要矿山主要有巴岳山和毓青山岩溶槽谷地区石灰石开采区。这些矿山可能产生泥石流、滑坡、边坡崩塌及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重要工程活动区主要有铜梁工业园区、蒲吕工业园。由于工程活动强烈,不合理的工程开挖、切坡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上述各重点区域以外的其它地质灾害易发区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必须予以重视。

(四)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上述各项预测,今年我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与数量总体上小于2009年度。2010年5至9月旱涝交替期间将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扰动强烈的重要交通工程沿线、采矿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相对较大。同时,我县广大农村地区建房基本未考虑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存在选址不当、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对斜边坡进行不合理开挖或加载等问题。因此,我县地处山地丘陵区的广大农村地区仍将可能频繁发生小型地质灾害。

(五)2010年汛前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情况

截至2010年4月20日,全县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07处,涉险人数455户1510人,房屋2289间57775平方米。其中:滑坡49处,占隐患点总数的46%,涉险人数232户773人;危岩48处,占总数的45%,涉险人数135户443人;不稳定斜坡10处,占总数的9%,涉险人数88户294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危岩为主,其次为不稳定斜坡(各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详见附件2)。

三、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

汛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段之一,务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各乡镇、街道要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1.做好监测预警工作。要继续按照国家、重庆市和我县有关规定落实地质灾害监测责任,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坚持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开展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要严格执行灾情会商制度,县救灾办要定期组织县国土、建设、市政、交通、水务、气象等部门进行会商,做好地质灾害长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灾预报,三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要及时传达到各乡镇(街道)、村社(社区)和有关部门,层层落实防治责任。

2.做好应急处置准备。要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平台和应急保障体系。县民政、救灾等部门要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要组织武警、公安、民兵等做好应急抢险人员准备,确保救援人员能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县国土房管局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准备,及时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3.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继续坚持地质灾害日报、周报、月报制度,确保预报信息和险情、灾情信息得以及时传送。县国土房管局要与技术支撑单位保持紧密联系,24小时待命,发生灾情、险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分析,划定危险区和监测区,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各乡镇(街道)、村社(社区)要及时组织危险区群众避让转移,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继续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工作

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各乡镇(街道)、县国土房管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继续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县国土房管局要规范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群测群防的各项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今年重点要在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达标建设活动、全面掌握全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推进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建设,为提高我县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水平和质量奠定基础。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建立先进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提高我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水平。通过对虎峰镇温泉街滑坡实施专业监测,逐步推广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和便于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监测的小型、简易、高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装置,提高广大群众的监测预警能力。

(三)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直接威胁区和危险区的划定工作 县国土房管局要会同相关乡镇(街道)和县级有关部门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和直接威胁区。在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前,禁止在区域内从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活动。

1.划定行政区域内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区域,按地质灾害威胁对象确定防灾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纳入年度防灾方案向社会公告。

2.对出现险情的隐患点,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适时修编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规划中划定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极、高、中、低易发区。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进行部署落实。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作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同防灾责任机制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管和各部门分管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县国土、市政、建设、交通、水务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各负其责,认真履行本部门所涉及地质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与预防工作,要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中共铜梁县委办公室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责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铜委办〔2008〕83号)的有关要求,落实每个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处置和防治责任,切实做到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人员监测、有机构监督,突发的地质灾害均有防灾预案并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置,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有行业部门及时到场督促责任单位处置并事后追究责任。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扎实做好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预防、应急处置和搬迁避让工作,将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到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人和地质灾害威胁区的建(构)筑物所有人、管护人、使用人及建(构)筑物主管部门,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做到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国土房管局负责进一步加强已查明的地质灾害和影响房屋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交委负责重点防范公路、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保护行人和交通工具安全。县水务局负责水利设施和周边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因洪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预防。县移民局负责做好移民迁建区及移民迁建设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城乡建委负责建筑工地周边地质安全隐患防治工作。

县市政局负责市政设施及周边地质安全隐患防治工作,防止地质灾害影响市政设施安全运行。

县经信委负责非矿山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县安监局负责矿山工业企业开采等生产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县财政、救灾、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资金、人员、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救援人员能及时开展抢险救灾,保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

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保障机制,保证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对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治理工程项目,县国土房管局要会同地质灾害所在地乡镇(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优惠和鼓励性政策,尝试建立多种灵活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筹资渠道,逐步形成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的良性机制。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灾意识 各乡镇(街道)和县国土房管局要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培训工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放在乡镇(街道)、村社(社区)等基层单位,切实提高各级部门领导、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能力。

(五)坚持防灾责任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等制度

坚持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度、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限期防治制度、汛期三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建设工程与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等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组织接到险情或灾情报告后,要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实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

(六)加强监管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县国土房管局要进一步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及水电建设等工程建设中人类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行为的监管,强化执法检查和行政监察。对违反《重庆市地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

附件:1.铜梁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统计表 2.铜梁县2010年度地质灾害处置意见一览表 3.铜梁县县级部门汛期地质灾害值班电话 主题词:城乡建设 地质灾害△ 方案 通知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县纪委、法院、检察院、武装部。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6月9日印发

科学谋划 迎难而上 全力以赴 共克时艰 ——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材料

宋光齐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由我通报2009年以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并对做好2010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谈一些具体意见。

一、关于2009年以来工作回顾

2009年以来,面对“5.12”特大地震后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干部职工奋起抗击地质灾害,顽强防范,扎实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密防范,全省实现成功避险37起,成功避免5797人伤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二是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广大城镇农村去年以来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群死群伤事件。

三是以地震重灾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扎实开展已知地质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灾害隐患点防治,除汉源“8·6”崩塌灾害外我省地震极重灾县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

四是重点加强了在建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以及防灾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在建工程项目防灾能力和意识有所提高。

五是加大地震灾区震后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实施力度,有力地推进了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尤其是在震后地质环境条件急剧恶化和汛期遭受多次集中强降雨天气过程侵袭的情况下,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和群众切实履责,高度戒备,严防死守,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避免了重大群死群伤事件发生,涌现出以凉山州德昌“8.18”泥石流、雷波“9.12”泥石流和南充市蓬安今年“1.4”滑坡为代表的多起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全省成功避险次数和成功避险人数均为我省乃至全国历年之最。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成绩,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归功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归功于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地勘单位的辛劳奋战。在此,我代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向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单位的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特大地震影响长远问题。汶川地震对我省地质环境条件的影响极为深远,极重灾区的山体普遍受到破坏和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损伤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所产生的影响将长达10余年。同时,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复杂多变和隐蔽性,也进一步增加了防治工作难度。受局部地区强降雨天气作用以及余震影响,地质灾害隐患成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外部条件的多变性和复杂程度也使得地质灾害隐患成灾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恢复重建过程中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比如爆破、开挖、堆载、切坡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剧,其诱发、加剧或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的数量和频率也将进一步加大,我省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将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二是一些集中安置点还存在防范风险问题。尽管已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但是受种种原因所限,地质灾害尚不能得到彻底消除,留下长久隐患,仍存在较大的防范风险。三是在建工程项目防灾薄弱问题。水电、公路、采矿场所等在建工程项目多处于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深山峡谷区,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防灾意识不强,防治措施不落实,营地选址不当,施工不规范,是导致去年我省地质灾害损失相较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仅康定县、小金县、金阳县泥石流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就达68人,占去年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42.8%。一些灾后重建集中安置点边坡开挖不当,也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四是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度滞后问题。目前,我省启动实施的2296处重大地质灾害勘查、设计项目中,已有近60%完成了勘查和施工图设计工作,其余项目也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但是,受预算审查时间过长、预算审减幅度大、项目招投标反复流标等因素影响,目前地震灾区重大地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开工情况较滞后,已经成为当前我省震后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上述这些问题,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工作安排意见

当前我省即将进入汛期。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经过专家会商研究,预计今年汛期我省川西高原中西部、盆地东北部和南部总降水量正常偏多,5~6月份川西高原中西部及盆地东北部、7~8月份川西高原中西部、盆地东北部和南部等地区将是多雨区,盛夏地震灾区局部地区洪涝偏重,地质灾害将呈现多发、频发态势,范围和强度将较常年偏重,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势异常严峻。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省政府4月13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专题会议精神,我们要明确工作思路,定准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举措,奋力推进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实施。

(一)明确工作思路。面对震后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动态变化大、隐蔽程度高以及防灾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要立足于抓隐患,全面掌控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立足于防大灾,将工作部署置于最为恶劣的时空条件内;立足于战全年,突出汛期这一关键时段;立足于保全省,凸现极重、重灾县防灾减灾重点,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及时落实,努力构筑群测群防、避让搬迁、应急除险、工程治理“四道”防线,确保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定准工作目标。概括来讲,就是要达到“因灾损失降到最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低”和“规划任务力争基本完成”两个工作目标。具体来讲,“因灾损失降到最低”是指:千方百计避免特大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尽可能减少大型地质灾害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减少因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努力保证灾区群众安置点安全。“规划任务力争基本完成”就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而言是指:力争在201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勘查、设计前期工作并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完成治理施工。

(三)突出工作重点。在全面加强和统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把握四个重点。即突出重点地区,把处于地震极重、重灾区的39个县(市、区)的防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突出重点灾种,把突发性强的地质灾害种类,尤其是泥石流、崩塌等成灾快、防范难度大的灾种作为主要防范类型。突出重点时段,要突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突出重点对象,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和受灾群众安置点以及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作为重点防范对象。

(四)落实工作措施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开展全面排查

突出地震灾区,统筹兼顾全省,开展面上地质灾害隐患全方位排查。省政府已部署开展地震重灾区受灾群众相对集中安置点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复核工作,逐点落实已知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新灾点。其中,我厅负责集中安置点复查复核,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复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查复核。要务必按照要求确保此项工作于4月30日前全面完成。对复查复核中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防灾措施不到位的地方,各地必须迅速完善防灾措施,认真督促整改,不能留下任何防灾死角和隐患。对不按要求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一旦出现因灾伤亡事件,将从严从重处理。要继续坚持巡查排查制度,各地要在汛前抓紧组织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教育、安监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一次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工作,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打下坚实基础。汛期期间,要通过拉网排查、定期复查、重点核查等方式,查漏补缺,尽最大可能掌控地质灾害隐患。原则上,根据灾情、雨情发展变化情况,遇有重大转折天气过程前,各地都要组织开展一次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拉网式排查,并将地质灾害隐患防灾措施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及早预防,确保安全。

第二,强化预警实效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密切与气象部门的协作,开展重点地区小流域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对受灾群众安置点、人口聚集区和重要场所的预测预报。把信息预报通报体系与群测群防网络相衔接,及时通报,快速反应。预测预报信息传送要快速、准确、及时,务必确保每条信息逐级传达至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村、社和具体的监测人。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守,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带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障信息畅通。遇有重大预测信息,要及时向当地县、乡政府报告,并协助其果断采取有效的防灾措施。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巩固群测群防

实践证明,群测群防仍是当前我省防治地质灾害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一是要深入落实防灾预案。要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体系,把每个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头。要加大防灾工作卡和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力度,确保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及受威胁群众都能发放到位,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防范,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按照防灾预案安全撤离,切实发挥受威胁群众在基层防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要继续推行公示制度。市(州)、县(市、区)政府要以“分片区”的方式把辖区内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名称、位置、防灾措施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及联系方式向社会公示。要建立地质灾害隐患防灾措施告知制度,向受威胁群众发放告知书,结合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将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告知到每一个受威胁群众。

三是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推广滑坡裂缝报警器、裂缝伸缩仪等小型专业监测仪器的使用,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水平,着力提高监测预警实效。

四是要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抓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着力解决基层防灾难题,在当前的这种严峻形势下,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要按照“省面向市县、市县面向基层,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模式,将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倾向基层,落脚在乡、村、社和群众,努力解决防灾工作中的死角、难点问题,着力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和群众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的能力,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投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四,完善防灾机制

一是推行激励机制。各地要千方百计落实群测群防专项经费,对监测人员给予补助。要对在群测群防工作中成功预警避免重大人员伤亡、有突出贡献的监测人员、单位干部职工采取物质奖励、通报表扬等方式予以鼓励和激励,提高基层干群和监测人员参与防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实现联动防灾。省政府已经对各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予以了明确,形成了国土资源、交通、水利、建设、教育、移民、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联动机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密切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完善和落实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防灾联动机制。要强化部门职责,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各应急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双向互动机制,遇有重要信息、突发事项切实履行职责,快速反应,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实施。

第五,提高防治能力

省上已着手从机构、人员、设备等方面统一制订并推行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标准,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明确申报条件和要求,逐级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购置通讯设备、应急车辆以及监测仪器等,严格考核验收,着力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软”“硬”实力。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匹配和支持一定资金并重点在机构设立和人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员编制上给予倾斜,共同推进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工作。处于地震重灾区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域,要以市、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为突破口,尽快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增添设备,努力构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防治体系。

第六,加快规划实施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要把突发性强的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崩塌等成灾快、防范难度大的灾种作为主要防范类型,认真做好重要场镇、人口聚集区、受灾群众安置点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等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实施险情重、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对部分重点、热点地区,采取集中会战的方式,汇集精干力量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新突破。

二是加快工作进度。要进一步加大力量投入,加快工作步伐,尽量优化程序,缩短工作时限,努力提高规划项目实施和规划资金拨付“双进度”,深入推动我省地震灾区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效实施。力争在2010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的2296处重大地质灾害前期勘查、设计,并力争在2010年底基本完成治理施工工作。

三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执行经专家审定的施工图设计方案。规范施工招标,严防恶意低价中标和“串标”、“围标”、“转包”等情况的出现。实行工程实施公示制度和上岗考勤制度,加强施工单位管理。落实工程质量抽查制度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加强施工安全防范,认真落实施工安全防范的各项措施,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开展施工工作。全面规范地震灾区重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推动恢复重建规划任务有序、有力、有效实施。

四是深化督导检查。要动态掌握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对重点地区开展专项督导,推动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落实防灾责任

要层层分解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并将其落实到县、乡政府具体领导和每个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要重点强化对工程建设单位业主防灾职责的落实,要通过公示制度,将已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责任人等向社会公告,增添社会监督约束力;通过督查制度,着力强化政府监管主体地位,组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对照评估报告明确的防灾措施建议,逐点检查在建项目防灾措施落实情况;通过告知制度,着力强化业主单位防灾责任意识;通过除险制度,着力强化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序、科学实施,严防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第八,加强防治监管

一是发挥部门主导作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防治工作牵头作用,加大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监管力度。要及时组织力量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巡查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必要时,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停工和组织受威胁群众避让搬迁等防灾措施建议。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二是强化汛期防治督导。我厅将按照2009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功模式,在今年汛期继续抽调省内地勘单位优秀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督导检查,以地震重灾区为重点,以市(州)为单位组建省级应急抢险小分队和督导组驻点蹲守。应急抢险小分队和督导组将深入乡镇、村社逐点开展巡查,帮助和指导各地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并协助做好突发险情的应急处置等工作。同时,各市(州)、县(市、区)也要组建督导组,定期开展区域内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督导检查工作,帮助基层干部和群众解决防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各项防灾措施,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对因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不落实、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要严格问责追究。

谢谢大家!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0年08月13日 14时34分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凯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重要指示,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也多次下发文件题要求。但是,今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群死群伤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6月底以来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多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应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充分认识严峻形势。一是我国山区所占面积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那些区域是地质灾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害多发地带;二是我国是地震频发国家,地震将许多山脉“抖松”,极易发生地质灾害;三是许多民房、集镇、城市依山而建,在审批、建设时没有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那些地方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高。四是全国已排查出数万处地质灾害隐患未治理、未实施异地移民搬迁仍在观测,安全风险比较大。

二、突出灾害防治重点。我国山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城市、集镇、学校、医院、道路和重建工地、矿山企业、房前屋后为人口聚集场所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持续强降雨及后期3—5天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段。

三、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定期普查制度,特别是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经常性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制度化、常态化,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情况,确保不留死角,做到心中有数。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登记造册,落实防范措施,纳入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汇总分析,建立数据库,为上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应经常性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掌握、准确判断事件发生态势,加强监测、预警措施。

四、切实加强预防避让。基层干部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昼夜值守,严密关注雨情、灾情的发展变化趋势,遇有较强降雨时,应提前组织泥石流堆积扇体、滑坡变形体、沟口、陡崖及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区及营地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受威胁人员果断避让至安全地带,转临灾避险为预防避让,掌握防灾工作主动权。

五、加大隐患整治投入力度。一是必须树立人命关天的思想,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的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力度;二是整合移民扶贫资金、地质灾害异地避让搬迁补助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三是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处理按照治理、避让搬迁成本等因素,适宜治理的进行治理,适宜搬迁的实施异地避让搬迁。

六、落实防治工作责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应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特别是应加强县乡两级责任制的落实,把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和人员。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并会同气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水利、交通、铁道、建设、安全监管、旅游、教育、电力等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组织指导做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和排危除险工作。纪检、行政效能、目标督查等有关部门,应深入基层进行认真督促、检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得不力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

七、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基层党委、政府和各级国土、水务、交通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通过开展贴近实际、简便易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形式,全面普及预防、辨别、避险、自救等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临灾自救和互救能力。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和宣传栏,及时向受威胁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确险情发生后撤离转移的路线和避让地点。

八、务必保持政令畅通。今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多次作出了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低“底线”和最高标准,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落实到基层操作层面,务必保持政令畅通,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我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绵阳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 代永久

7月18日下午2时,地震极重灾区北川青片乡上五村石人梁子发生大面积崩塌。一瞬间,巨石翻滚、尘土飞扬,山下的房屋、输电线路、农作物等全部毁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

“我的家就埋在那堆石头下面”,事后前往现场查看灾情的村民郁旨强指着已毁的房屋心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有余悸地说,“要不是政府组织紧急转移,恐怕我们这里4户17人全部都要遭殃!”

无疑,这是我市在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又一次成功的紧急转移避险!

“5.12”地震后,我市一手抓地质灾害防治,一手抓紧急避让搬迁,先后对安县高川乡二郎村泥石流、北川县陈家坝泥石流、平武县土坟梁崩塌等10多起地质灾害成功进行了紧急避险,使灾区2000多名村民幸免于难,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北川擂鼓镇猫儿石村地质灾害治理现场

坚持巡查排查,将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据北川国土局副局长介绍:“按照要求,每次大雨后,我们都要组织排查”当记者在北川碰到这位女干部时,她刚从禹里、璇坪等乡镇排查5天后才回到县上。“大雨后,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掌握滑坡、崩塌、裂纹等变化情况,就能更准确地判断灾情,并能及时发现新的隐患情况”。参与排查工作一年来,尹燕已俨然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行家。

“5.12”地震以后,绵阳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立足于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多次亲自深入一线调研和指导。市国土部门组织地勘单位和国土系统干部职工,对全市地质灾害点进行了进村入户“拉网式”大排查,并组织了复查,全面摸清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情况。

随后,雨后排查就成了全市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不仅国土部门要组织排查,交通、水利、建设、旅游、教育、经委等部门都要对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隐患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两年多来,全市已重点排查复核居民安置点2243处,学校、医院、场镇、在建工地等人口密集区850处,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制定排险措施,完工应急排危工程达到81个。

为确保防灾减灾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灾区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国土局组织了20次地质灾害防治汛前、汛期检查、巡查和应急调查,对防灾工作不力的实行严格问责。

老北川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3号拦沙坝

强化群测群防,筑牢安全防范第一防线

7月1日一大早,平武县水观乡平溪村村民周通兵便来到古坟沟危岩作例行巡查。突然间,他发现以前从未看见过的一条裂隙!周通兵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迅速向乡上报告了这一发现。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接到灾情报告后,平武县立即组织国土部门和地质专家现场核实后,采取果断措施,于当天17点30分前将当地10户40人于全部进行了紧急转移。

次日下午2点30分,该危岩再次产生崩塌,由于避让搬迁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成功避开了该危岩造成的危害,保证了该危岩体威胁对象的生命安全。

据了解,“5.12”地震以后,我市加强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落实了监测人员。其中纳入治理范围的隐患点由专业机构进行监测,其余隐患点落实由村社干部或当地村民进行监测,共落实监测人员近5000人,参与群测群防的群众达3万多人次。

为了提高监测人员的识灾水平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市国土资源局还专门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同时,还加强了与气象部门的协作,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之前,通过短信的形式对监测人员进行预警,提醒加强监测力度和密度,效果十分明显。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在北川麻柳湾、平武平通镇和绵阳高新区百坟梁等地举行了5次大规模演练。各县市政府组织应急演练12次。在县市区及乡镇政府的指导和督促下,各地质灾害危险区、学校、靠山集镇、施工工地都进行了相应的应急演练。

在演练中,我市着重强化群众识别预警撤离信号、按既定线路有序撤离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应急演练,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工作,先后向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12万份,向每个隐患点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划定了危险区域和撤退路线。

全市国土系统干部排查巡查地质灾害隐患

加大工程治理,努力改善灾区地质环境

7月14日—17日,绵阳普降大雨,北川擂鼓镇猫儿石村突发泥石流。由于提前实施了有效地治理,猫儿石村泥石流灾害点没有出现丝毫险情,山洪和泥污顺着排水沟通畅地排向山脚的河流。猫儿石村不少村民冒雨观看了这一“胜景”。

“今后下再大的雨,我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村民们感慨地说。

我市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之一。在“5•12”地震中,全市 6县2区1市全部成为重灾区,其中3个县(市)为极重灾区。地震后不久又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击,地质环境更加恶化,地质灾害隐患点从震前900多处增加至2500余处,对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在恢复重建中,我市纳入灾后重建规划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达400个,通过前期的勘察,纳入治理计划的272个。各级国土部门积极向上沟通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主动加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大对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

两年多来,全市已成功争取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约22亿元,重点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目前,已经进场施工113个,完成治理35个。

对不具备实施治理条件的地质灾害点,各地采取避让搬迁的方式,结合农房重建,将受威胁群众搬迁至安全区域建房,确保群众安全。目前,全市共规划搬迁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农户6629户,现已完成5331户,预计其余的将在年内搬迁完毕。

把握大山的脉搏 ——朝天区地质灾害防治纪实

郭桂花 杨镇方

“朝天区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类型特别、构成复杂、危害程度严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现已查明全区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66处„„”“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省地质专家的一席话道出了朝天区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挑战。两年来,该区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对地质灾害,提高了群众群策群防意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防灾:筑起“心”的长城

地质灾害说来就来,人民安全重于泰山。如何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至关重要。”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人说。“5·12”地震后,该区通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片等方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防御预案,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为群众筑起了“心”的长城。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浓荫如盖的院落里,坐满细心听讲的群众,他们手拿资料,不时提问„„这是笔者5月17日在朝天区东溪河乡解放村二组看到的场景。“以前不懂咋个防灾,现在听了专家讲解,啥都晓得了。”听了省地质专家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座,村民们众口一词。据介绍,今年5月以来,该区连续播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片两周,宣传覆盖面达19个乡镇;邀请省地质专家举办了3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出动宣传车5台(次),散发了防灾宣传资料2000余份。

“这种地质灾害预警器是伸缩式的,在滑坡裂缝处和我家里各安装了一个,一旦雨天有滑坡征兆,伸缩管滑出半厘米左右报警器就会像防空警报一样响个不停,附近居民听到就会及时避让。”在该区朝天镇清风村滑坡地段,清风村地质灾害监测员边介绍边翻着他连日来的监测记录,厚厚的记录薄上条分缕析的记载着预警器每点每分的变化情况。

据了解,该区震后在16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各类监测预防,逐点落实了监测人员,并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落实了气象预警、灾情巡查、险情速报等制度;及时向三官桥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发放了避险明白卡和防灾明白卡。

治灾:树起安全屏障

地震破坏了朝天区地质结构,诱发了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该区心系百姓安危,争取到国家地质灾害治理资金1.5775亿元。为做到工程阳光重建,该区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资金专户,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严格按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划付资金;对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点,加快受灾害威胁农户的搬迁安置及灾害隐患点水泥抗滑桩、钢丝防护网等拦截治理。

5月18日,笔者来到了该区陡峭偏僻的柏杨乡捍东村地质灾害治理点。红瓦白墙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阳光明媚的校园里孩子们欢快地嬉戏。“快黄快割,擀面烧馍”,鸟儿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依旧在四季轮回中提醒着人们收割幸福„„这熟悉的祥和之境上,不见了地震滑坡残骸,取而代之的是一排高约4米的水泥抗滑桩,一条长约300米的地表排水渠。“这样一治理,娃儿在这儿上学我们放心多了!”捍东村四组韦元武如释重负地说。据了解,投资77万元的捍东村治理工程由省地质专家设计,每个抗滑桩都用了32号螺纹钢27根,地下浇注深20余米,工程预计5月底完工。

在朝天镇军师村一组的茅坡岩危岩崩塌治理处,笔者看到,一排排张开的钢丝防护网格外醒目,斜拉钢绳横跨半面山。“有了钢丝防护网,五六十吨重的大石头滚下来都拦得住。”军师村村支书说。截至目前,该区拨付157万元,安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135户;投入560万元,在朝天镇军师村、俞家村等地质灾害隐患处建被动防护网600多米;在羊木镇五星村、蒲家乡三垭村建抗滑桩1200多立方、建挡土墙360多立方、建地表水渠300余米;投入1700万元,在明月峡地质遗址处建主动防护网1.8万平方米。

扎紧篱笆 防患未然—— 娄底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作者:肖 敏 彭洪峰 来源: 点击数: 次 发布日期:2010-06-10 22:27

【[打印]】【大 中 小】【评论】【关闭】

5月6日4时50分,湖南省新化县遭受特大暴雨,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罗果勇立即集合应急队伍赶赴灾区,因道路受阻,绕道邵阳、隆回,一路冒着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危险来到奉家镇、水车镇指导抗洪救灾工作。5月8日,省委副书记梅克保视察奉家镇灾区时,看到各地质灾害点都竖起了警示牌,称赞道:“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做得真扎实!”

正是因为扎实的地灾防治工作,近年来,娄底——这个全省乃至全国地灾易发区、高发区,没有发生一起因地灾引发的群死群伤事故。特别是在今年500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中,娄底市更是创造出600多个地灾隐患点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的奇迹。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科学预警,成功避让30余起地灾

娄底地灾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强。从2004年开始,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气象局联合开展汛期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成效显著:信息交流由临时通报改为了日常通报;两局共同出资在全市98处与降雨关系密切的地灾高发区安装了自动雨量监测器,每小时报送一次当地降雨量;除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发布预警消息外,还与电视台合作,在天气预报栏目中播报预警消息。2004年以来,全市共发布预警消息96次,成功预报30余起地灾,避免1020余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4500万元。

5月6日至18日,娄底市预报将有强降雨天气。该市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5月13日9时,涟源市蓝田国土所工作人员在巡查地灾隐患点时,发现峡溪村3户村民房屋后山体裂缝扩大,滑坡体前缘出现隆起现象,发生地灾可能性极大。他们果断组织这3户村民按照应急预案设定的避灾应急路线,转移到安全地带。10分钟后,山体滑坡发生,由于预警避灾及时,无一人伤亡。

近几年来,娄底市筹集地灾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资金9200多万元,对近60处地灾进行了治理和应急处理,对一些因自然因素引发的较严重的地灾点及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区进行重点治理。地方政府也主动筹集资金治理地灾隐患。去年,新化县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对十余处地灾隐患点采取砌筑挡土墙、填埋裂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缝、清理防渗、恢复植被、退耕还林等措施。同时,充分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的契机,督促、指导矿山企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程。

群测群防,1200余名监测员覆盖所有地灾点

目前娄底市建立并逐步健全了市—县(市、区)—乡镇—村组—监测员的五级监测体系,1200余名基层监测员对全市所有地灾隐患点进行日常监测,并与水利、建设、交通、铁路等部门建立了良性互动,形成了竖向联动、横向协作的群测群防网络。根据“预案进社区,预案进企业,预案进学校”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编制了突发性地灾急预案和年度地灾防治方案,对已发现的地灾隐患点,逐个编制点上应急预案,明确了监测责任人和巡查员。及时发放地灾明白卡及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地段竖立警示牌,并将灾害点应急预案内容向受威胁的群众广为宣传。

在汛期前,充分发动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及监测员,对所有地灾隐患点逐一进行排查,通过灾点排查,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在汛期中,采取群专结合的方式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观测并及时通报各类实时监测信息,特别是对重大地灾隐患点实行专人监测,建立了定期查询制度,及时掌握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去年4月16日,新化县奉家镇毛家村滑坡发生前,当地村民主动巡查,及时将险情信息上报相关部门,并迅速按应急预案规定,将受威胁的42名村民及重要财物撤离至安全地带,从而避免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降到了最低。事后群众心有余悸地说:“幸亏国土部门及时预报预警,并组织我们转移,否则非死即伤。”

全副武装,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娄底市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均成立了汛期地灾应急小分队,并紧紧依托地勘等技术单位的力量,将经验丰富的地灾防治专家纳入应急分队。强化应急分队的硬件建设,目前各应急分队均配有专用车辆、手持式GPS、对讲机、发电机等照明和抢险设备及用于远程会商的数码摄(照)像机和无线上网设备,并且每年举行应急演练。

近几年来,娄底市各级应急分队共开展应急处置80余次,转移群众12000余人次,减少经济损失8000余万元,并为各级政府提供调查报告65份,建议27份。去年7月19日,双峰县荷叶镇当先村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对16户、6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双峰国土资源局在接到的灾情报告后立即派出应急分队赶赴发灾地,查看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随行专家对滑坡作了详细调查,认为只有其中7户须异地安置,其余9户可通过工程措施确保安全,这样既保证了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搬迁,减少了经济损失。

构筑地质灾害防治坚固网络

——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实

核心提示:

●灾害面前,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第一时间拿出治理方案。2010年的8月,对于全省国土人来说注定是难忘的、艰苦奋战的一段日子。

●全省因地质灾害提前避 让 转 移123342人,实现成功避险33起,成功避免 19161人伤亡。

这是一次次生命线上的赛跑。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8月12日晚,曾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创的极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等山区发生强降雨,引发多处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德阳、绵竹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3000余人被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8月14日凌晨,强降雨突袭汶川县映秀镇,2小时降雨量达到163毫米,引发了红椿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出量达70万立方左右。由于省、州、县国土部门早在13日就发出了预防避让通知,灾情发生时映秀镇安全撤离人员6500余人。

目光转向都江堰市龙池镇。13日13时至14日7时的暴雨,引发八一沟、栗子坪、麻柳坪等地发生泥石流,400万立方的冲出物来势凶猛。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和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提前预报预警,4000多名群众得到及时转移,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生命高于一切。在灾害面前,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第一时间拿出治理方案。2010年的8月,对于全省国土人来说注定是难忘的、艰苦奋战的一段日子。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充分发挥部门作用与专业特长,全力抗击这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保证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有力、高效推进。未雨绸缪

预警预防机制起到巨大作用

“宁可听骂声,不要听哭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系统流传着这样一句朴实又在理的话,这句话在“8·13”强降雨期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省国土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拼搏精神奋战在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一线。

降雨初期,省国土资源厅就多次召开厅务会议,传达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和指示,并迅速派出多个由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分赴强降雨区现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成立抗击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协调领导小组,分别落实了5位厅领导分片区防范职责;汛期中,连续召开6次地质灾害防治会商会,从信息预报、应急预案、排查治理到值班值守,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部署一一落实到位。

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尤为关键。就在“8·13”强降雨的前一天,12日下午,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结合强降雨天气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紧急召开了全省26个重点县(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会议,再次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防灾责任、值班值守等工作进行明确部署。

在汛期,全省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所有的工作都落实到基层的操作层面上。“每日预警,每晚督查,每天反馈。”今年入汛以来,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通过电视、网络平台向全省21个市(州)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近800次,向县(市、区)、乡、村及具体防灾和监测责任人发送手机短信近7万条;每天从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发出的预警预报信息通过传真、电话、网络等平台迅速逐一逐级传达至最基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层。

各级国土部门监测预报工作做到不漏报一处,不放弃任何细节。每当下雨时,德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智勇就紧张地打电话到各个地质灾害监测点询问情况。对很多国土人而言,下雨天就是他们的不眠之夜。北川县擂鼓镇麻柳湾村监测员雷德福、陈家坝乡老城村监测员权英和众多村社监测员一样,随时把手机放在身边,“县上、乡上有预报信息下来,能够及时看得到。”

“群测群防”体系发挥重大作用,“每个人都是监测员”。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每个村社都有监测员,实行24小时巡查,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点。一旦发现险情或灾害征兆,预警信息会在最短时间内层层上报,每一个乡村都配有铜锣、高音喇叭等报警设施,在灾害来临前及时通知群众转移。

主动避险、提前避险,抢在灾害发生前把人员紧急疏散转移到安全区域。事实证明,这一应急机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8月12日以来,全省因地质灾害提前避让转移123342人,实现成功避险33起,成功避免19161人伤亡。特别是8月13日以来,绵竹清平、汶川映秀、都江堰龙池等地均实现多处重大成功避险,避免了巨大人员伤亡。

舆论宣传和引导及时跟上。在此次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省国土资源厅广泛发动地质专家和学者,密切联系新闻媒体,采取专家访谈、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向社会传递灾害的发生情况,滚动报道我省抗击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工作进展和成效,引导社会公众公正、客观、科学地对待本次特大自然灾害。专业科学

高效推进关键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在绵竹清平乡文家沟、走马岭沟,在映秀镇红椿沟,施工便道紧急抢出,机械设备开足马力,勘察、设计、施工人员迅速到位,在备受关注的灾后泥石流治理工程现场,处处都有国土人的身影。

快速反应、高效组织。灾情发生后,省国土资源厅依照省委、省政府“重点防控,关键突破”的部署,迅速组织专业地勘单位赶赴绵竹清平、汶川映秀、都江堰龙池等泥石流灾害发生地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泥石流沟应急治理等工作。

在清平,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4个专业地勘单位迅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前乡政府所在地、武警水电部队第十支队营房等4个临时安置点和圆包村大湔坪、小湔坪,清平小学复课板房场等8个永久性安置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已经完成;排查、复核清平乡场镇及其周边共25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绵茂路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完成了18公里长的公路边坡29处隐患点的排查,并对公路两侧地质灾害点坚持每天两次巡查和重点监测;针对小岗剑泥石流,组织编制了“人工改道,定向停淤”的应急处置方案,为绵茂公路的抢通保通提供了技术保障。

汉清路通车后,省国土资源厅迅速调集7支岩土工程队伍进入清平,对文家沟、走马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岭沟、洞子沟等5条沟进行勘察治理,目前文家沟和走马岭沟的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已经启动。39名工人操控着6台挖掘机、1台装卸机、4台空压机等正日夜奋战在文家沟的治理工程现场,200米长的临时施工道路和排水沟已开挖出来,400立方的土石方已被挖掘并铺设;42个施工队员和1台挖掘机、1台装卸机于24日进入走马岭沟治理现场,已修筑施工道路300余米,清淤15000立方、换填5000立方,乡村公路清淤3000米、清淤方量20000立方,同时还协助当地居民在娃娃村附近抢通长20米、宽3米的村道。

在映秀,省国土资源厅迅速组织完成了从映秀镇到银杏乡段的无人飞机航空遥测,并将航测图像转送省级相关部门和阿坝州政府,为国道213线的抢通保通和映秀镇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提供了科学指导;组织完成红椿沟泥石流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论证,目前施工项目组已经相继投入150余人,进入现场进行堆积体开挖、沟槽挖掘、防护挡墙的修建,270余米长的钢筋石笼挡墙正在沟道左侧拔地而起,形成坚固的防护堤。

4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次生泥石流动态监测报警仪和6台雨量计安装在红椿沟沟道中下游,全天候的专业监测预警工作和24小时的专人值守,同步将有关泥石流灾害和降水信息及时传递给抢险指挥部进行预警。

在龙池,场镇周边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已经完成。省国土资源厅又立即增派技术人员到虹口乡、大观镇、子坪镇等地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新发现2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协助当地政府落实了防灾措施。在调查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完成了黄央沟、水打沟和碱坪沟三条泥石流沟的应急治理方案,目前正着手开展麻柳沟和蒋家沟泥石流应急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

路不通,就翻山越岭到地灾隐患点开展排查;勘察设备运不进去,就人力扛着进入泥石流沟治理现场展开工作;施工现场没有吃喝的,就自揣干粮和水„„在抗击“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过程中,全省国土系统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岗位上。“能够参与这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是一种使命与责任。”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省地矿局华地公司安全技术部陈洪伟的一番话,道出了国土人的心声。坚持不懈

夺取今年地质灾害防治最后胜利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汶川特大地震加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震后,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范就纳入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视野。两年以来,全省国土部门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11384个新增隐患点被排查出来,每一个隐患点都一一落实了监测预防和治理措施。

今年汛期开始之前,从4月中旬开始,全省全面启动了地质灾害隐患的集中拉网式排查,汛期来临后各地又继续深入排查,所有排查发现的隐患全部及时纳入到监测防控中。在每一次的排查巡查中,都能看到国土人孜孜不倦、兢兢业业的身影,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默默工作,加班加点没有怨言。

当前我省主汛期还未结束,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监测工作依然严峻。“8.13”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工程已经启动。面对艰巨的监测、预警和治理工作,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不懈地开展抗击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全力争取今年地质灾害防治的最后胜利。

——继续密切关注雨情、灾情的发展变化趋势,实时、迅速、及时地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逐一逐级传达至最基层。要求其加强监测预警,切实履责,果断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人员提前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掌握防灾主动权,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力度,全力查找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落实防灾措施。启动实施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复查复核,对其经历“8.13”洪灾冲击后的长期运行有效性作出进一步评估。

——加快绵竹清平、汶川映秀、都江堰龙池等3大重点片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评估、专业监测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应急处置工作,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着手编制我省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普查、预防、工程治理三大体系,努力构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全民参与的防灾机制。推行基层地质灾害专职监测人员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强化基层监测人员激励奖励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群测群防的实效。

第二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局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相关业务股室的指导和永安乡各部门、各村、单位的支持下,我所在xx中,切实按照xxxx号文件精神及要求,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我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努力够建和谐社会,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乡长姜若海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张著升、杨嗣勇任副组长,有关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罗登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雷富飞、黄黔东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办公。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办公室及时研究部署辖区范围的防灾减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11份;国土资源管理所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召开村组干部培训会议2次;在政府所在地办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专栏二期,增强了群众避灾救灾的观念,树立全民防灾意识。

二、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xx年4月,我所对全乡辖内11个村125个村民组进行排查,共排查出大小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影响和受威胁农户共55户266人,其中防范重点3处,35户、148人,对这15处地灾隐患点全部进行制表上报。对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共60份),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预案》(永府通xx]24号)。5月份,又编制了永安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安乡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府通xx]26号)。在汛期,制定了永安乡汛期防汛值班表,对防汛工作作了值班登记,并对重点排查出的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隐患点,相应成立了村级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由村长李杰任组长,支书喻朝明任副组长,喻清怀、喻胤、杨秀位、李进、李国民任成员。

xx年7月,继我省关岭县岗乌镇大寨村山体滑坡后,我们又对全乡进行了逐村、逐户、逐点全覆盖无缝隙控网式排查,此次排查共排查出8个地灾隐患点,即落兴村河底、永安村街上、三岔溪村任家沟、沙堡村半沟和大坡、茶元村大院坝、鸣坷村斋公沟和雷家寨。后通过县地质灾害防治巡查组对我乡进行巡查和提出要求,我们又对这8个隐患点全部上界临地查看,最后审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为1个,即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滑坡点,涉及受威胁群众19户、87人,并根据县国土资源局xx]43号文件《关于报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相关资料的通知》的要求,我们又编制了《永安乡沙堡村半沟组蕨基坡崩塌应急预案》(永府发xx]11号),建立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制定了《永安乡地质灾害防治职责》、《沙堡村地质灾害防治职责》,还制定了蕨基坡滑坡点警示牌,对灾点进行埋桩监测记录,(有灾点场景图15张,监测记录一本)。并要求村委进行地灾监测:晴天3天记录一次,雨天一天一次,降雨或暴雨天,每天至少三次。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乡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面广,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乡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四、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治灾意识。

2、引导农民科学建房。在农村民居选址时,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好用地审批关,充分考虑综合防灾和应急疏散的要求,使农民建房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农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3、建立地灾防治基金,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4、规范工程建设活动。严格遵循“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在工程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打石、取土、切坡、过量抽取地

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坏山体的自然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险情的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发人为造成的地质灾害。

总之,我乡对地灾防治工作下了大力,做了大量工作,及时按上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工作,极大地减少了人们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成绩是肯定的,不容质疑的,但离上级要求还很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灾的防治和监测工作,我们将以此为责任,努力承担、努力完善和做好其相关工作。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

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24小时有人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

7、健全规章制度。先后拟制定实施八项制度,即:地质灾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速报制度、汛期危险点巡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地质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告示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奖罚制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职责明确、奖罚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认识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时间较长,即使是汛期结束,山体内还涵养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经开裂失稳的山体继续下滑的可能。由于一般群众主观上认为,汛期过后不会发生什么地质灾害。正是这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农民建房缺乏科学知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认为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说。加上国家严格土地管理,为了减少宅基地占用耕地,一些农民便往山边建房,而在清基时处理不当,切坡角度过大,留下了地质灾害隐患。

3、地质灾害治理资金不足。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范围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资金比较多。一方面我市地质灾害以小型规模为主,很难争取到国家立项治理防治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难于筹集治理资金。造成全面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资金严重不足。

4、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从已发生的地质灾害来看,许多与人为因素有关。如有的些方随着采矿的延伸,长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发生大面积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设的大面积开挖,很容易形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防治对策

1、普及地灾防治知识。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采取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了避免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分局安【2011】39号(关于转发公司《关于转发股份公司<转发铁道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的通知)文件要求,本项目部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本部所承建项目为鲁地拉水电站对外公路宾吗得隧道工程,该隧道全长1920m,位于金沙江右岸宾吗得滑坡处,地表滑坡及崩坡积松散堆积物厚度20m~53m,进、出口明线段洞脸处于高边坡施工,其岩石整体性较差,裂隙发育,裂隙间距一般10~20cm,最大50cm,宽度0.2~0.5cm,充填岩屑、岩粉,未胶结,裂面平直较光滑,可见延伸长度>10m;洞内岩体较破碎,断层交错裂隙发育,局部地下水渗漏严重,施工中易出现泥石流、滑坡、坍塌、掉块等地质灾害隐患;宾吗得老营地和出口钢筋厂临时生活营地周边属于原状坡,雨季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自项目开工以来,隧道因地质原因造成大小塌方约50余次,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本部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项目部和外协队密切配合,周密 1

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公司和分局的各项工作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工区、外协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领导机构,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部门,实行防灾减灾责任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开展。

2、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1年防泥石流和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充分做好动员工作。

3、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大家防灾意识

为了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广大员工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施工现场悬挂张贴横幅标语,并发放各种宣传画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到部门、工区和施工作业队;按照鲁地拉水电站业主华电公司统一要求和部署,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责任单位和负责人,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同时,根据业主单位预报的天气变化和水情变化情况,及时做好施工现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控、预防工作。并且按照施工特点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组织地下洞室坍塌应急演练,参加培训和演练人数达70人以上。

4、认真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加强巡查排查工作,组织管理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场监测点设置24小时人员值班,并组织地质灾害巡查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防治指导和抢险救灾。同时,对宾吗得生活营地和出口钢筋厂临时生活营地组织专项检查,对居住人员进行撤离、搬迁至安全的么下营地,并对周边边坡排水沟检查、清理保证畅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宾吗得隧道已全线贯通,前期开挖和支护施工也全部结束,剩下的是混凝土衬砌施工,所有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基本到位,一些老营地居住人员均已搬至安全的生活营地。接下来我部将继续努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和保障广大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中国****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普及地质灾害的识别、观察以及临灾避让知识,开展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预防突发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汇编如下。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那些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多为突发地质灾害。自然因素产生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人为活动引发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

二、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

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崩塌:(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出现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泥石流: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山谷 中传出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长期降雨或突降暴雨要注意防范泥石流。

四、如何监测地质灾害?

形变监测:采用经纬仪、红外线测距仪监测隐患点位移动态变化;在主要裂缝两侧布置监测点,或采用固定标尺,或在开裂的建筑物墙体上用水泥砂浆片采用钢卷尺监测动态变化。采用常规人工巡查,监测其变化状况。

水源监测:对区内降雨及上游水位进行监测。

雨量监测:对本行政区域或乡镇区域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自动雨量监测仪,进行定点监测。监测工作要做好监测记录,定期整理资料,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五、大雨过后会发生地质灾害吗?

在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因为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结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所以,降雨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

六、什么样的雨量易引发地质灾害?

日降雨量在50毫米~99.9毫米(即: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日降雨量在100毫米~250毫米及大于250毫米(即:大暴雨,特大暴雨)极易引发大范围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长时间的持续降雨也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七、哪些人类活动极易诱发地质灾害? 崩塌:爆破震动、开挖坡角、弃土不当、排水进入岩土体裂隙等往往造成破裂的岩土体崩落。

滑坡:(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因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库的浸溢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排放,农业溉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量,诱发滑坡;水库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坡体动水压力,也可诱发滑坡;(3)堆填加载,斜坡上兴建楼房,修建重型工厂、大量堆填土石、矿渣等使斜坡失去平衡而顺软弱面下滑;(4)乱砍滥伐,劈山采矿的爆破作用,使斜坡岩土体振动破碎,产生滑坡;(5)山坡上乱采滥伐,坡体失去保护,有利于雨水等流水渗入而诱发滑坡。

泥石流:(1)不合理的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3)滥伐乱垦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加重水土流失,使山坡稳定性破坏,很易产生泥石流。

八、丰台区极易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什么时间?

地质灾害集中发生在6~9月汛期,受降雨影响最为明显,其他时间亦会发生。

九、如何防止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强化植被覆盖率,严禁毁林开荒等,保护生态环境,能很好的防止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

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发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地质 灾害防治的行政法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管理、职责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的三项原则、五项制度和五项措施,规范了政府、部门、单位和公民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权利和义务。《条例》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十一、由谁来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十二、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网络有哪些?什么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网络有:县、乡镇、村、点四级联动监测防治网络,即:群测群防网络;群专结合防灾预警网络;气象预报预警网络等。

“群测群防”的基本含义是开展群众性的灾害预测和群众性的灾害防御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到广为人知,在此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和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防灾抗灾工作。实践已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 效的方法之一。

十三、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的职责有哪些?

监测人的职责:(1)熟悉、了解、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关灾情情况和变化情况,并随时报告,协助乡镇政府、国土部门进行地灾调查及防治知识宣传;(2)汛期严格按照规定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全天侯监测;(3)发现临灾迹象,按照规定发警报并组织将人员迅速转移,并迅速上报灾情;(4)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治理工程设施管理保护。

十四、什么是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四应知”、“四应会”?

“四应知”:应知辖区内灾害点数、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和人数;应知各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和次数。

“四应会”:应会在灾害点的主要位置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应会3种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作出初步判断;应会采取措施进行监灾时的应急处置。

十五、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怎么办?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十六、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该怎样处理?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十七、地质灾害临灾报警信号有哪些?

根据预防突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方案,临灾报警信号有:手机(短信播报)、小区广播、对讲机(信息传递)、敲锣、敲铁盆、敲铁箱、吹哨子、放鞭炮、灯光报警(夜间)等等。

十八、发生地质灾害时,由谁组织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抢险救灾。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组成,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的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十九、地质灾害发生后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地质灾害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将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做好应急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民政、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公安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 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及时传递气象信息;通信、航空、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保证地质灾害应急的通信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的运送。二十:什么是:三查、五到位、十有县?

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

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 十有县: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 第二部分:部分知识重点解读

一、地质灾害分级

(一)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危害程度,既受威胁人数或受威胁财产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级(特重):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受威胁财产1000万元以上的;

2、重大级(重):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较大级(中):受威胁人数1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一般级(轻):受威胁人数10人以下或者受威胁财产100万元以下的。

二、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一)速报范围

发生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以及避免10人(含)以上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都要按照不同的时限要求上报国土资源部。

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避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的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以地质灾害实际影响范围测定,如倒塌房屋内居住人员或灾害现场活动人员等。

(二)速报时限

(1)3小时报告:对于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灾害发生地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事发后3小时内速报国土资源部。

(2)12小时报告:对于6人(含)以上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避免10人(含)以上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事发后12小时内速报国土资源部。(3)2日报告:对于6人以下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情,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日内上报国土资源部。

(三)速报内容

地质灾害速报应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主管部门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对地质灾害灾情的速报,还应包括死亡、失踪和受伤的人数以及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有新的变化时,要随时进行续报。

三、地质灾害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的月底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发生的所有地质灾害灾情和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实例,按照统一要求报部地质环境司,同时对次月和下季度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作出简明扼要的预测说明(季度趋势预测仅在上一季度末进行)。

四、群测群防简介

(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灾体变形、活动信息,迅速发现险情,及时预警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

(二)群测群防的主要做法是,汛期前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趋势,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落实监测点的防灾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从县、乡政府的管理责任人一直落实到村(组)和具体监测责任人,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通过这种责任制形式,明确了隐患点的具体责任人和监测人,保证各隐患点的变形特征能及时被捕捉,有效地指导了当地政府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灾工作。

(三)群测群防主要任务

1、查明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确定纳 入监测巡查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编制监测巡查方案。

2、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建立防灾责任制。

3、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知识及相关防灾知识培训。

4、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预案,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建立各项防灾制度。

5、通过实时监测和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预报和预警。

6、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

7、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四)群测群防体系各级组织的职责

1、县级: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群测群防体系的统一领导,组织开展防灾演习,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等工作,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群测群防体系运行经费。

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县群测群防体系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辖区内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宣传培训,指导乡、村开展日常监测巡查及简易应急处置工程,负责组织专业人员对下级上报的险情进行核实,负责组织指导辖区内群测群防工作总结。

2、乡级:在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乡级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辖区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督促村级监测组开展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应急处置,抢险救灾、宣传培训,防灾演习。做好本辖区内群测群防有关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完成辖区内群测群防工作总结。

3、村级:参与本村地域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负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上报。一旦发现危险情况,及时报告,并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做好自救、互救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完成辖区内群测群防工作总结。

(五)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方法

地质灾害的监测是指对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所造成和引起各类地质体的变化情况实施监管和监测。按监测的人员、手段、工具等的不同,可分为群众监测和专业监测。按灾种可分为滑坡监测、崩塌监测、泥石流监测等。

群众监测是由广大群众,特别是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个人或集体,采用简单的设备并通过观测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监测的一种监测方法。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动态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避让、治理、预报提供依据。

当前,我区通过地质灾害的调查,已经发现了2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灾害点中以崩塌占绝对多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还会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可以采取专业人员指导,群众开展简易监测的方法,并由此形成地质灾害的群众监测网络。

1、崩塌监测方法

简易监测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定期目视检查及安装简易监测设施二种。(1)定期目视检查法

属于宏观地质观测法,其要求监测责任人必须定期对可能崩滑的土体采取目视检查,尤其在融雪期、汛期时,应检查被监测地质灾害点有无其它异常变化;也可采用常规的崩塌滑坡变形形迹追踪地质调查方法,进行人工巡视,并发动当地群众报告崩塌滑坡区出现的各种微细变化。该调查法选点宜在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包括调查路线应穿越、控制整个崩塌滑坡区。(2)简易观测法

主要是对滑坡上形成的各种裂隙和滑坡上的建筑物进行位移、沉降、倾斜的变形观测。同时对滑坡崩塌体上的井、泉、池塘等水体的观测也是简易观测法的主要内容。

2、滑坡裂隙监测方法

可在滑坡裂隙的两侧设置骑缝式简易观测标志,直接测量裂缝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主要方法有:埋设简易观察桩;在滑坡前缘剪出带内刻槽等定期测量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以及裂缝形态和开裂延伸方向。

(a)设桩观测;(b)设片观测;(c)设尺观测;(d)刻槽观测

上述这些方法操作简易,直观性强,观测数据资料可靠,适用于滑坡体处于速变或剧变阶段的动态变化监测。即使在有精密仪器的条件下,也可布置一些简易观测,以供核对测量成果,一般采取钢卷尺、皮尺、三角堰、温度计等监测工具。各地也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群众监测方法,特别是一些小型滑坡、崩塌的监测方法。监测次数和时间:旱季每月观测一次,雨季4~10月每10天监测一次,如发现被监测地质灾害点有异常变化或汛期、台风暴雨期,特别是12小时过程中降雨量达50mm以上时应加密观测次数。

监测成果分析:每个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成果都必须按统一表格填写记录。若监测数据有重大异常时,应首先采取避让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分析研究地灾发展趋势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3、泥石流的简易监测方法

泥石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是为获取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源、水源和流动过程中的流速、流量、顶面高程(泥位)、容重等及其变化,为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和警报提供依据。监测范围包括水源和固体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群众性的简易监测,主要应用皮尺等工具和人的目估、判断进行,简易监测的主要对象与内容有:

(1)物源监测

 形成区内松散土层堆积的分布和分布面积、体积的变化。 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滑坡、崩塌的体积和近期的变形情况,观察是否有裂缝产生和裂缝宽度的变化。

 形成区内森林覆盖面积的增减,耕地面积的变化和水土保持的状况及效果。

 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及变形破坏状况。(2)水源监测

除对降雨量及其变化进行监测、预报外,主要是对地区、流域和泥石流沟内的水库、堰塘、天然堆石坝、堰塞湖等地表水体的流量、水位、堤坝渗漏水量、坝体的稳定性和病害情况进行观测。同时对泥石流沟内水的颜色、浑浊度等进行观测。

(3)活动性监测

泥石流活动性监测,主要是指在流通区内观测泥石流的流速和流位(泥石流顶面高程)和计算流量。各项指标的简易观测方法如下:

 观测准备工作

A、建立观测标记。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对那些近期可能发生泥石流的沟谷,选择不同类型沟段(直线型、弯曲型),分别在两岸完整、稳定的岩质岸坡上,用经纬仪建立泥位标尺,作好醒目的刻度标记。划定长100米的沟段长度,并在上、下游断面处作好断面标记(图5)和测量上、下游的沟谷横断面图。

B、确定观测时间。由于泥石流活动时间短,一般仅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故自开始至结束需每分钟观测一次,特别注意开始时间、高峰时间和结束时间的观测。

 流速观测

 浮标法:在测流上断面的上方丢抛草把、树枝或其它漂浮物(丢物时注意安全)分别观测漂浮物通过上、下游断面的时间。

 阵流法:在测流的上、下断面处,分别观测泥石流进入(龙头)上断面和流出下断面的时间。

 流速计算 第三部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六个自我”

一、自我识别

采用编制科普教材、挂图、音像制品,办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辅导站和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教育等,引导公民自觉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的能力,以便通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险情。组织村长和村民讨论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形态、发生的自然与人为情景、危险雨量判断与正确撤离路线,进而引申到爱护林草水土、土地限制利用和经常性的斜坡维护等。

二、自我监测

落实县、乡、村基层群众组织的防灾责任人、确定监测方法与要求,如配发简易雨量筒、木桩、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等,人工巡视滑坡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定期巡查测量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纸介质记录监测数据并注意灾害发展趋势,必要时按程序逐级报告。

在重大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建立警示牌,并简要说明灾害类型、发生条件、威胁范围和避让方法。

三、自我预报

群测群防预警体系要使用尽可能简单的、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语言或方式发布预警,包括书面报告或通知、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系统、信号旗、扬声器、警报器等。如泥石流可采用注意、警戒和警报三级。例如,以累积降雨量 或日降雨量为预警判据,如我国东南丘陵区日降雨量50~60毫米为注意级,60~130毫米为警戒级,达到130毫米为警报级,当日累积降雨量小于25毫米时则解除警报。

注意同一流域或同—区域的呼应联动,及时了解或吸收相邻监测预警点的动态。

四、自我防范

无论是农村社区,还是城镇社区,自我防范首要的是注意训练社区居民防灾的警觉性、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醒出入于山坡地警戒区的居民及游客,留心处所周遭环境的异常现象及天气变化,注意保障自身安全。

确定有危险、危害性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和重点预防,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确定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预警信号与等级、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危险区的划定主要考虑地质灾害体的规模、特点和危害对象及历史灾情等。一般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具体确定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的危险区,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五、自我应急

当发现重大险情时,除立即上报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外,县、乡、村有关责任人应立即进行防灾应急的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组织准备包括成立工作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及监测预警组、抢险救灾组、治安组、安置组、医疗救护组等,组织动员居民保持高度警觉,按照确定的避灾路线进行疏散等。物质准备包括集体大宗物质和家庭防灾应变包,应变包一般内装通信 18 设备、医疗用品、随身衣物、贵重物品、照明设备、逃生用品(绳索、刀具)和方便食品等。

六、自我救治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县、乡、村三级机构应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一方面应立即报告上一级政府,申请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紧急救助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自觉地立足自己抗灾救灾,充分认识这是减少财产损失尤其是人员伤亡的关键因素和宝贵时机。自我救治要把握以下几点:自觉组织对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妥善安置遇难人员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对受伤人员组织救治,使其尽快康复;及时组织转移疏散有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加强监测预警,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安排好灾民的衣、食、住、行,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制定方案,积极筹划家园重建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下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滑坡?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6、......

    地质灾害防治2019年工作总结[大全]

    地质灾害防治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地质灾害防治2019年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项目部认真学习贯彻公司__文件,按照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汇报

    筑牢地灾防御体系,保障群众身财安全***镇人民政府(2019年4月X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镇地处长江南岸,全镇......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领导重视到位。认真落实“党组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土资源厅川东北片区督导组的督查和指导下,在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共同......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溪镇中心小学2017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平......

    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石拐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