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号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范生喜
爱学生、爱语文、爱生活 —— 读于永正“五重教学法”有感
雅周镇中心小学:范生喜
寒假里,我拜读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我怎么教语文》这本书,感觉字字珠玑,就象遇到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让人精神焕发,活力倍增。许多教学上的结被解开了,心里也敞亮了许多。于永正先生教了近四十年的书,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从这本书字里行间可以品于老师是如何潜心教学,是怎样务实求真。
一、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于先生是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同情、理解。在于老师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这就是尊重。于永正先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他从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因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愤怒。于老师除了对学生尊重还理解。他认为只有蹲下身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以急。这就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当我们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某些差生,我们是否能够像于老师一样,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身来,静听学生的心声?如此一来,相信我们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跟我们学习是一种快乐,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记得开学不久我让几个学生晚上在家背诵《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背诵部分,我没有点周某某,因为我自认为他背不了。可就在我点其他学生名字时,我看到一个小手悄悄举起,就是他——周某某。我用怀疑的口吻问他:“你明天早上能背得到吗?”他自信点点头。第二天早读课,他主动到我面前背得滚光烂熟。我就在班上大大表扬,看到他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我真正体会到爱一个学生多么重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么重要。
二、爱语文
爱学生,对学生有情,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做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还应如于老师所说,要爱语文,对语文教学有情,对上课有情,关注教材,关注学生。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情感的产物,于老师提倡教师课前与教材对话,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课堂上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文中丰富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组织和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记得我上公开课都是背教案,课堂上按照教案预设来上,可有些生成,有些特殊学生不珍视我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并不“配合默契”。艺术在哪里?我惘然了。现在明白了,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
特级教师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中所介绍的组块教学就是提倡教学结构简约。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设计精当的板块来让学生探寻文本,去破译言语密码,领会语言文字运用之秘妙,更好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备《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我循“语用”之道,入“美好”之境。我设计以“寻找美好”为线索,以一个问题“森林里是那么美好,你从文中哪里读出这种美好”统领课堂。《礼记》中讲:“一唱三叹,有遗音者。”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一条线索”作为解读文本的切入点,提领而顿,激活文本阅读。一些语用知识是学生潜心会文和教师创设的矛盾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的。通过这次备课,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依托文本、结合语境,突出语文文字运用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与体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系统与精神世界,实现“言意兼得”。
三、爱生活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于先生也重视积累,重习惯。于先生积累是三个方面: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怎样做到三个积累呢?
语言的积累。第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要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不必解”的东西,我坚决做到“不饶舌”;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解”的,我常常强调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上,那就是在学生应该积累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第二,重视课外阅读。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
生活和感受的积累。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再者由于独生子女多,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彼此不相往来,所以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接触,少了一份情。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
我以后要利用我身边的雅周现代农业园这个平台,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带到社区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感受自然就增多了。
我们要给每个学生一个金色的童年,要给每个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让他们玩出灵性来。“灵性”是什么?就是爱生活,就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
读此书,如观一部老式黑白电影,这部电影没有特技的烘托,没有色彩的渲染,一个个实例让我们看到一幅幅耐人寻味的教育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位教育行者前进的足迹。古人云:道不远人。大概但凡大家的思想都是朴素的,是经得起时空检验的吧!
总之,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向于老师学习,学习他的简单教学法,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真谛!更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都能拥有于老师百分之一的精彩!
第二篇:学习范振喜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范振喜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多年前,年仅24岁的范振喜任职时,低矮破旧、漏顶塌陷的河北周台子村部里仅有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三条腿的桌子,一把破椅子和一个没有摇把的电话。他没有悲观失望和怨天尤人,而是横下一条心:群众推举我,我就要对群众负责,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拼了命,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是真想为老百姓办事。经过走访,范振喜村支部一班人理出了“治乱、治穷、收人心、抓企业、强经济”的工作思路,并决定从解决群众看着不公、心里不平的几个热点、焦点问题入手,维护群众利益,打开工作局面。
范振喜同志是继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名优秀党员干部代表,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在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中,范振喜书记的感人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之重。
想做去做坚持做,是范振喜精神的内核,是成就周台子村的法宝,同时也是我们学习范振喜精神最宝贵的践行原则。短短七个字,让我深深感受到范振喜书记情系乡村、心系村民、舍小家为大家、心里只有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这无疑都是我们日后工作需要学习和践行的优良作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范振喜书记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群众路线的神经实质,在党内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窝,处处显示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以范振喜书记的精神为动力,学习他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以及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范振喜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神圣和责任,我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范振喜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我要把范振喜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范振喜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学习范振喜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省、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我坚信以范振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全心全意地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改造农业现状,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用满腔的热血和饱满的精神,迎接自我挑战,实现新跨越,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添砖增瓦。
第三篇:(2011_17号文件)2012寒假读书活动
关于开展2015年寒假读书活动的通知
一、活动主题
开卷有益 含英咀华
二、活动形式
根据自身爱好、所学专业选择一本以上有益的书籍认真阅读并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后感(读书笔记)。
三、具体要求
1、全体学生须认真对待本次活动,2013级学生在2015年春季开学一周内,每人提交一篇读后感(读书笔记)。
3、读本可以从参考书目(见附件一)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专业等自行选择。读后感(读书笔记)题目自拟,内容必须详实,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1000字。
四、评优及奖励
开学后院团委将组织评委对读后感(读书笔记)进行评阅,对评出的先进个人将颁发证书和奖品,并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课外学分。对在读书活动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将颁发优秀组织奖。
2015年寒假读书活动参考书目
1、帕克〃福列特《动态的行政管理》
2、布鲁克《管理的原理与实践》
3、德鲁克《管理:任务、职责和实践》
4、帕斯卡尔《艰难的管理》
5、塞姆勒《独树一帜!》
6、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7、亚当〃斯密《国富论》
8、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9、戈登《伟大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10、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1、卢梭《社会契约论》
12、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
13、老子《道德经》
14、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15、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16、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7、伊索《伊索寓言》;
18、吴敬梓《儒林外史》;
19、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20、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2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2、钱钟书《围城》;
23、路遥《平凡的世界》;
24、余秋雨《文化苦旅》;
25、但丁《神曲》;
26、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27、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28、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29、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0、海伦〃凯勒《我生活的故事》;
31、梁思成《中国建筑和中国建筑史》
32、保罗〃拉索《图解思考》
3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34、吴良镛《广义建筑学》
35、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
36、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
37、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
38、唐晋《大国崛起》
39、王伟《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40、齐康《城市建筑》
41、黑格尔《小逻辑》
42、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43、岳晓东《登天的感觉》
44、勒庞《心理学统治世界》
45、希利尔《希利尔讲世界史》
46、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
47、拉罗•什夫科《道德箴言录》
48、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
49、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 50、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第四篇:穆喜芳读书心得体会
品味书香,感受阳光
暑期读《阳光教育》有感
穆喜芳
暑期有幸拜读了《阳光教育》一书,更多地接触了解了阳光教育、阳光教师、阳光校园、阳光课堂,内心清新一片,豁然开朗:要创设阳光教育,要成就快乐人生,要让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同样精彩,同样绚丽。
尊重生命,关注成长,把快乐成功的体验还给自己也还给学生。
有了阳光心态,有了爱心,快乐成功的体验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就会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感觉,就会快乐人生每一天:快乐的工作,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所以我想说,快乐成功实质上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命精神、一种人生价值、一种做人做事的人生哲学。这一点,正应该是我们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教育应该寓教与乐、寓教于运动、寓教于游戏;生命渴望快乐成功,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生命的质量、唤醒他们生命的爱心,帮他们确立阳光心态,帮他们收获生命成长过程中所有快乐成功的体验。
阳光教育就是要从孩子们的内心抓起,培养他们的阳光心态,引导他们认真思考自己人生的发展目标,强化成功意识,树立坚定信念。人的信念,就犹如一颗成功的种子,播种在心田里,不断的呵护、滋润,让它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收获,就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因为长征的“播种”,才迎来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因为科学家们的“播种”,才有了两弹的实验成功,才有了神
五、神六的飞船升天„„所以,我们教我们的孩子学会播种,哪怕播一粒种子,种一棵树、洒一缕阳光。引导他们多看好的一面,多想好的事情。多做好的、多说好的、多传好的,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引导他们用阳光而快乐的心境去面对人生过程中所有的困难和挫折。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我呼唤阳光教育,我渴望生命的快乐成功,我渴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和同事们一起,把阳光教育进行到底,渴望做一条红色的纽带,把辛酸和沉重远远抛开,把欢乐和微笑与我的学生、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分享,带着这份执着,我相信,我们的阳光教育、生命教育、快乐教育,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位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教育之旅中走的更好!
第五篇: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
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