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汇报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汇报
1.加强培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一是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11月份选派了两名骨干教师到淮安参加“儿童发展评价与阅读”专题研讨会,并及时组织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都能接触新的教学理念。
二是积极参加县域各类培训学习。通过参与现场观摩、专家讲座等研训模式,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使教师们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业务素质。
三是园内开展园本培训学习。通过组织老师学习《指南》、学习“六个支架”和开展“创设班级特色环境”,再结合我园市级课题举行系列讲座,通过这些方法使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培训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加大投入,增设户外游戏项目。
一是改造玩沙地。去年 10月,投入近万元,填运近30吨沙子将原有仅10㎡,扩大至100多㎡。
二是增设了攀爬类大型玩具。投入了1万元,增设一组攀爬长廊、攀爬木制玩具,购买了100多个轮胎等,丰富了孩子的户外游戏设施。
三是增设区域游戏角,自制户外玩具。我们发动家长、教师收集各种乡土资源以及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做成竹梯、竹凳、小推车、跷跷板、平衡木等等并于10月份开展区域游戏和自制教玩具等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墙壁、走廊及闲置活动室,设置了编织坊、盒子王国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初步尝试两点一餐幼儿自主服务。
我园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在生活习惯方面家庭教育的就比较少,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在试行“两点一餐自主服务”上就更难了,我们慢慢尝试,让幼儿慢慢学会自主用餐,我们会持之以恒的做好这项工作。
4.试行弹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
去年11月,我们尝试实行弹性的一日活动,根据各自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班级幼儿的一日活动,建立稳定且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流程。试行后,真正做到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游戏,让幼儿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的活动。实现了从以前的集体教学模式“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跨越。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汇报材料
XX幼儿园2017年课程游戏化区级视导汇报材料
2015年末,我园申报了区级课程游戏化项目,申报的项目名称为《„„》。2016年,我园正式成为课程游戏化建设园,开始了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探索之旅。
一、2016年项目建设推进情况。1.理论学习,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
2016年是我园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第一年,园领导以及一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还不够清晰,因此,我们首先的安排是学习培训,内化理论。我们先后分层次派出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园内领导参加区级、市级的的课程游戏化理论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菜单讲座,搜集网络资源提供给一线教师学习培训,定期组织沙龙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和指导,我们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已经非常明晰,对课程游戏化提出的要求也能熟记于心。
2.成立了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整理建设思路。
紧接着,我们成立了课程游戏化核心组,通过教师自我申报和考核竞选的方式从园内挑选出了理论水平高,行动力强的老师组成了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核心组成员虽然只有8人,但是涵盖了老中青教师、一线和行政教师,何园长担任核心组组长。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研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反馈最近的园内发展状况,反思园内的各项活动安排。
通过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我们的建设思路初步确定为:教师在研读《指南》和分析本班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够创设满足幼儿发展的适宜环境,能够更加了解幼儿,自我反思能力有所提高,家园合作更加科学和谐。
3.分析一日活动流程的合理性,梳理过度环节的研究策略。
通过2016~2017学第一学期的交流讨论思考,我们将园内的一日活动安排流程做了进一步的梳理,与所有教师交流了一日活动安排中的“弹性时间”的含义,鼓励教师按照班级特点和孩子兴趣,实行弹性时间,消除消极等待,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支持他们多样化的发展。
针对我园之前各环节中间的过度环节,教师自我反思加园领导蹲班观察,发现之前园内的过度环节时间处理方式有悖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幼儿缺乏自主,活动内容比较单一。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首先与教师展开了讨论,明确了一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有哪些,再指导老师与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倾听孩子在过度时间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将可做的事情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提供一个专门的版块,孩子可以根据板块中图画的提示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在过度环节时间,孩子们除了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利用班级中的任何材料,待在班级中的任何位置,通过这样的形式,班级中的空间和材料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孩子们也变得更加自主了。
4.在共建园的帮扶下重点研究区域游戏、晨段游戏环节。
我园的课题名称为《„„》,因此,我们将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先拆分出来,逐一重点研究在此环节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2016~2017学第二学期,我园与„„幼儿园形成帮扶园关系。利用这一优质的指导资源,我园邀请了„„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多次来园,重点指导区域游戏和晨段环节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通过园内教师的积极创新以及„„幼儿园老师的尽心指导,在区域游戏环节,我们的桌子全部进区角,教室的空间利用上更加合理,区域的隔断也经过多次的调整,实现了各区域间的互动。材料的投放上更加丰富,同时注重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也能更多的以观察者的身份而不是直接的参与指导进入游戏,及时观察、记录、反思,为进一步提材料做思考。
我园的晨段游戏环节,在实施课程游戏化之前,材料比较单一,幼儿消极等待、排队现象比较严重。自从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开展后,我们增添了很多大型的器械,梯子和轮胎。器械丰富后,孩子的自主性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依然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相对简单的器械组合锻炼。为此,我们学习了一些幼儿园的做法,实行了幼儿自主晨锻。起初,孩子们和老师都放不开手,经过核心组成员在操场的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孩子们对自主晨锻的规则、要求以及可以的组合方式了解的并不清楚,教师因为害怕安全隐患而不敢放开手。为此,我们指导教师利用集体教学时间,向幼儿介绍自主晨锻的要求和规则,开展晨锻器械组合创意比拼活动,提高幼儿自主组合拼搭的能力。针对教师的担忧,我们利用业务学习,观看了安吉的室外游戏,教师们在感慨的同时也愿意相信我们的孩子也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愿意放手试试看。经过一学期的尝试,现在我园的孩子基本实现了自主晨锻,孩子的各项动作技能以及社会性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2017年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针对2016年我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情况,我们制定了本学期课程游戏化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本学期,根据我园实际状况,我们将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领域。
根据《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要求》,比如目标一中指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目标二中指出: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在实践中坚持对先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经行审议,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作出适宜性调整。审议课程的内容,内容应来自于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从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目标四指出: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要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全班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确保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园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我们本学期的研究目标为:
1.加强教师的观察意识。
教师主动观察幼儿的意识加强,能够利用多种便捷的方式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的记录,能够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并提出有效的支持策略。
2.开发周边资源并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实施运用。
3.丰富户外游戏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在户外游戏活动时的指导水平。具体工作安排:
(一)课程游戏化理论培训。1.开展课程游戏化园级菜单讲座。
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园内利用菜单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课程游戏化理论知识。
业务园长利用每学期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所有教师学习课程游戏化实施要求、六个支架等理论内容。3.以青年教师沙龙组形式组织所有教师进行集中学习。
青年教师在我园的教师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利用青年教师沙龙组活动,学习并进行考核,激发所有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的热情。
4.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理论分享。
课程游戏化群里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料,课程游戏化负责人定期将最新的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盘,提醒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各教师在外出学习后,也可将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全园学习。
(二)加强教师观察意识。
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里面要求教师每天观察1名幼儿,每天观察3次,每次观察3分钟,用随笔的方式或者同事们之间即兴谈话的方式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教师每天共同观察1名幼儿,每天观察3次,在下班前以即兴谈话的方式讨论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要求教师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另外要求教师每两周上交一篇纸质的观察记录随笔,每学期上交3篇儿童游戏视频的观察分析。一线教师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集体活动、户外游戏时幼儿的社会交往、动作发展、学习习惯、语言表达等情况。
另外,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还需要观察一线教师,定期观察一线教师在本学期重点研究的环节时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情况。
(三)丰富户外游戏内容和形式。
我园的下午户外游戏以户外集体游戏为主,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户外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准备开发幼儿园后面的荒地,开辟户外种植区、玩水区、探索区,给孩子提供探究创造的场所(详细方案见幼儿园荒地开发方案)。
针对前期户外游戏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我们拟在本学期在户外游戏时间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一起游戏,中班孩子带着小班孩子一起活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大班的“大带小”活动我们鼓励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一起去玩一玩传统游戏,中小班的“大带小”活动我们鼓励中班孩子带着小班孩子去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器械和玩具材料(具体安排见幼儿园“大带小”活动安排表)。
这样的话我们每天下午的户外游戏:大带小一天、大型玩具或小树林游戏一天、荒地探索一天、集体游戏一天(星期三下午除外)。形式和内容较之前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改变。
(四)园本主题教学活动的尝试。
根据暑期所有教师对周边资源的调查表,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讨论确定出适合小中大年龄特点的主题资源,青年教师沙龙组成员根据《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再由年级组长和说课组长安排集体说课,最终确定出主题活动的内容。并在环境和区域中充分体现该主题。
三、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困惑。
1.区课程游戏化群文件更新的较少,缺乏课程游戏化项目优秀幼儿园实际的操作方案的文件参考。针对幼儿教师队伍来说,很大程度上别的幼儿园的实际的操作方案比理论学习更能激发教师的思考。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开展,需要更多像“六个支架”一样实践性强的理论指导手册。
四、下一步推进计划。
1.加强一线教师的培训力度,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同步进行。2.实行学习——反馈制度,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和工作的行动力。3.打造特色班级,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班孩子的特点以及家长资源开展丰富的活动。
第三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探究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实施探究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在有效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园合作的课程游戏化。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幼儿发展规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6-01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课程游戏化就是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幼儿园如何实现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熟练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园合作的课程游戏化。
一、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主体,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尤为重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就是课程,一日活动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师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将课程活动游戏化。比如,在晨间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实际场地布局,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规划一些运动项目。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让同一年龄段的幼儿自行分组选择,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还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虞永平教授指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尽可能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在行动中获得经验。对于既可以集体教学也可以分散教学的项目,应该尽量减少集中教学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索,自行寻找答案。开展区域活动时,幼儿可自由选择区域,共同制定进区规则,教师则要根据活动需要及时调整布局。在活动中,教师要及?r观察并记录幼儿的游戏情况,不断调整规划,适时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根据需要自主设计活动,和小伙伴开展创造性的游戏,从中获得愉悦感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活动,适时给予幼儿帮助。教师只有提高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才能积极主动地为幼儿提供有层次、有变化的学习和游戏空间,才能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探索,体验自主、自由、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
二、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为了推动课程游戏化进程,教师需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这才能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打下基础。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知识竞赛、教育教学活动案例分析研讨、教学问题解决策略沙龙等活动。还可以邀请专家来园,有针对性地讲解游戏化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结合一日活动中常见的问题,确立专项研究小课题,制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分组研究,定期总结、反思,不断优化一日活动。教师只有牢固掌握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真正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通过游戏获取不同的经验。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课程游戏化
首先,加强园本特色课程游戏化建设。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园本特色资源,在一日活动中开设特色课程。在活动过程中,渗透课程游戏化精神,构建园本特色文化,让幼儿园更具自身特色。例如,在以“自然资源”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的过程中,要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寻找相关的素材,让幼儿自主设计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水文化”专题研究中,幼儿们从不同的地方取水,对水的颜色、成分、味道、微生物含量等进行研究,寻找差异。在“蚕宝宝成长记”主题研究中,幼儿对蚕宝宝从蚕卵到蚁蚕、吐丝、结茧、破茧产卵的成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不仅对蚕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特点等知识有了充分了解,而且培养了爱心、耐心和观察力。可见,园本特色课程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园本课程的实施应实现游戏化,从而让幼儿享受游戏过程,并获得一定的经验。其次,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游戏化资源。幼儿的发展,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学校要充分挖掘家庭和社区课程游戏化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合作共育的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游戏化。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家长进校园”活动,让不同职业的家长如警察、点心师、银行工作人员等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互动,参与角色扮演活动等,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以丰富课程内容,密切家园联系,加强亲子关系。有的学校就在社区里面,而社区里的很多资源可以共享,因此,学校可以和社区联合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走进社区参观和学习,让幼儿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挖掘和探索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
四、结束语
总之,课程游戏化的发展永远在路上,只要教师从幼儿出发,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机会,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探索,幼儿就会体验游戏的愉悦、获得生活的经验和提高自身创造力。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关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并生成新的活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优化课程,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沙迎迎.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研究[J].亚太教育,2015(24).[2]杜春娟.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异化”与“回归”[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8).
第四篇: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去年开始,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我们幼儿园在区教育局和镇教办室领导的关怀下,也参加了两场关于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学习——在邵伯中心幼儿园参加了“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高邮参加了“扬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会”。让我们对课程游戏化这个概念有了一个更加鲜明和具体的了解,今天我代表我们园长把我们对课程游戏化的几点思考向大家做个简单的汇报。
一、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纲要》和《规程》中都提到“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认为这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活,玩具是儿童的伴侣”。我想我们每一个幼教行业的人都很清楚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性。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加的生动、丰富、有趣。因为幼儿的心灵是游戏的,幼儿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幼儿的内心更贴近游戏。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包括生活活动更加适合幼儿,让幼儿园游戏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但是课程游戏化也不是把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改成游戏活动,而是在自由游戏保证的情况下,让游戏精神落实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去。
二、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对老师的要求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提升课程实践的水平。我们通过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课程实践水平,来提高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进行合理指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指导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就会失去,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形成这种课程文化。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来。教师还要不断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更新活动区的材料,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所以我们幼儿园现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就放在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上面。教师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课程游戏化: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孩子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一节课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以上三点是我们对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希望能在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能进一步的消化理解及实施,真正达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从而让幼儿园的孩子在愉悦的游戏中获得身心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以上是我对课程游戏化的两点浅显的看法与思考,不到之处还能各位领导各位园长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发布稿)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
(试行稿)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课程游戏化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根据前一阶段项目实施的情况,结合项目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状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在此提出了五方面项目实施的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建设幼儿园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
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目标: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
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在观察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要求:
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
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作出课程上的调整。3.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日常情境中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自身各领域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儿童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
4.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5.开展“有图有真相”的教研活动,支持并鼓励教师基于对儿童的观察发表观点,帮助教师形成观察意识和观察兴趣,鼓励教师做有用的观察,避免单纯地追求观察记录的篇数;鼓励教师与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如便条、微信、QQ、电话、约谈等)分享交流儿童在园的行为表现,为家园合作与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与建议。将对儿童的观察通过合适的方式(如视频、照片)与儿童进行分享,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行为的意图,提高观察与解读的准确性和教育过程的有效性。6.对于初学观察的教师,可以就某一观察对象,多人同时观察,各自形成观察报告(含观察纪录、分析与解读、教育建议),然后比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分析的准确性,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7.根据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的性质,制定持续的观察计划,例如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需要制定长期的跟踪观察计划,用过程和事实说话,防止以偏概全。
参考书:
▪施艳、韩春红编.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2 ▪Carole Sharman著.单敏月等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8 ▪Sheila Riddall—Leech著.潘月娟等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大出版社.2008.1 ▪Warren R.Bentzen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 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 案例主旨: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
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的案例 正确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和发展的案例 观察基础上提高教育决策有效性的案例
个体(或小组、群体)儿童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观察解读回应(可多人观察同一情境)
个体(或小组、群体)儿童在日常情境中的行为观察解读回应(可多人观察同一对象)
对个体儿童(或小组、群体)进行长期持续观察的案例(可多人观察同一对象)
基于观察,从课程角度反思教育内容、环境材料、组织方式等适宜性的案例
立足于提升观察解读能力的教研活动案例 观察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 „„ „„
二、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
改造现行课程方案是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程适宜性的重要策略。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对现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课程的适宜性程度和游戏化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目标:
1.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进行审议,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做出适宜性调整。能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
2.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
3.提升教师对儿童生活的敏感性,对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敏感性,并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要求:
1.审议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注重幼 儿的现实需要,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给予幼儿更多自发活动的机会,注重动静交替,形成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等各类活动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避免无序化、随意化和单一化。
2.审议室内外环境。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班级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要丰富室外环境,让室外环境更具有生命的气息,更多的包容多样化的资源,更有利于幼儿的充分的活动。室外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活动,并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经验。
3.审议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来自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应从社区生活与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要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也要避免拿来主义的模仿、因袭和克隆课程内容的现象。
4.审议课程资源。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从幼儿园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内容,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幼儿周围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都是课程资源。要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避免资源贫乏和单一的现象,避免有资源而不加利用资源的现象。
5.审议一日活动的指导策略。幼儿园活动的指导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以观察为先导的结合具体问题的启发、鼓励、提示和指导,应针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境,灵活采用多样化的、适宜的和有效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指导绝不是包办代替和一味的讲解,适宜的指导策略有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完整享受探究、交往和表达的过程,让幼儿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幼儿有成就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参考书:
1.米歇尔·格雷夫斯.理想的教学点子(全4册).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茱莉亚·布拉德.陈妃燕.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翠斯特·道治.幼儿园创造性课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 案例主旨:重在审议过程中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及主动性,着.....力培养反思意识、建立审议制度
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需要,对幼儿园课程进行审议的案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总体课程方案或部分课程内容进行审议的案例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进行审议的案例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总体或部分室外环境进行审议的案例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总体或部分室内环境进行审议的案例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幼儿园内部或外部课程资源进行审议的案例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指导策略进行审议的案例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审议的案例 基于儿童学习发展需要,对幼儿园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审议的案例 课程设计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 „„ „„
三、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
《纲要》和《指南》对生活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生活的关注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的问题。关注生活要求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实 现革命性的转变,从书面的知识转向生动的生活,从成人期待转向儿童需要,从简单接受转向在行动中学习。儿童只能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做人中学做人。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儿童的生活。
目标:
1.能依据《纲要》和《指南》理解幼儿生活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2.能在生活中发现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实现生活的教育价值。3.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并努力付诸实施。要求:
1.依据《指南》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握各环节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洞察各环节可能给幼儿带来的活动和经验,使一日生活各环节发挥整体的发展价值,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避免只关注集体教学的现象。
2.关注幼儿在园的生活环境,从幼儿整体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审视、完善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丰富和充实环境的内涵,为幼儿提供安全、稳定、有序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环境。
3.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具体活动的需求出发,加强对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在引导家长理解课程资源的价值的基础上,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和支持幼儿园对课程资源收集和利用,鼓励家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幼儿获得动手体验的机会。
4.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开拓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会机构、社会成员、社会活动以及各种民间文化资源等等。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网络。
参考书
1.[日]高杉自子.与孩子们共同生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3.张雪门.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4.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
案例主旨:让课程源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儿童生活的全过程 分析一日生活各环节(入园、餐点、饮水、如厕、洗漱、散步、穿脱衣物、睡眠、离园等)、各领域学习发展契机、幼儿当前经验关系的案例 幼儿园生活中发现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案例(散点经验或系列经验) 家庭生活中发现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案例(散点经验或系列经验) 社区生活中发现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案例(散点经验或系列经验) 从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对待在园生活环境的案例 从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对待家庭生活环境的案例 从幼儿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对待社区生活环境的案例
资源库(素材库、结构性资源库、校外资源库、电子资源库等)建设案例 幼儿生活类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 „„ „„
四、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生动活泼、多种形式的过程。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的,也是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实现的,要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全班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目标:
1.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2.理解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
3.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采用各种适宜的活动方式。要求: 1.打破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活动形式,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确保幼儿有充分的自由游戏时间,确保尽可能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确保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得到彰显。合理开展各类游戏活动。
2.当出现以下情形的时候,可以采用教学活动的形式,如:分享经验、引导探究、解决幼儿共性的问题、讨论并制订规则„„教学活动的组织,视幼儿的情况和内容的不同,可长可短,避免教学活动照本宣科。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幼儿做了什么,要把引导幼儿探索、交往、表现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3.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确保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注重以幼儿自己的经验生发的游戏,游戏的场景、清洁、角色、材料的使用、规则等由幼儿自己决定。观察幼儿在自发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要注重自发游戏中多样化的经验,不要用单一领域的经验来观察幼儿游戏。提供安全的、多样的、有层次、可操作的材料,根据幼儿的活动的状况,及时调整活动材料。
参考书
1.王微丽,霍力岩.支架儿童的主动学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美】马里奥·希森.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培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新】玛格丽特·卡尔.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6 4.【美】丹尼尔·沙因费尔德,凯伦·黑格,桑德拉·沙因费尔德.我们都是探索者.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美】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 案例主旨: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注重自发游戏中多 样化的经验,基于领域而不囿于领域。
集体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辨析的案例 同一目标通过不同活动形式达成的案例 阅读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科学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音乐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建构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角色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美术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玩水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玩沙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种植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生活区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攀爬悬吊等区域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其他区域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跨区域活动(含集体、小组、个别活动)案例 相关专业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 „„ „„
五、和家庭建立双向互惠的关系
家庭是儿童最初级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对儿童有不可推卸的抚养、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幼儿园是促进儿童成长发展的专门机构,它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高质量的家园关系是双向互惠的,能够形成合力,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秉持民主、平等的意识,主动和家庭对话和合作,应基于理解和互惠的立场,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向家庭和大众传播现代儿童教育理念和知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
目标:
1.明确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以平等、合作为基本原则开展家园共 育。尊重不同家庭的多元文化背景,提供针对性的适宜服务。
2.了解当代家庭的真实需求和现实问题,主动发起对话,谋求家园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一致。
3.运用多种沟通渠道分享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行为表现及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实现信息互通。
4.创设多种机会让家庭参与到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和实施之中。要求:
1.能与家庭建立尊重、平等的关系,构建育儿共同体。通过阅读幼儿信息表、问卷调查、家访、接送环节观察等方式,初步了解每个家庭的成员结构、爱好特点、家庭的育儿理念与方式及家庭的需求等,并据此形成家长学校的教育主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亲子活动并召开亲师恳谈会,形成相互尊重、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树立目标一致的共同体意识。
2.能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家庭理解《指南》精神。利用班级QQ群或微信群以及网络向家庭传达《指南》等幼儿教育政策、法令及其他幼儿教育先进理念和知识。利用幼儿的作品、对幼儿活动的文字记录或照片记录在每日接待时间与家庭个别交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引导家庭逐步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领会《指南》精神。
3.能通过引领家庭作成长记录等方式鼓励积极的亲子互动。将轶事、照片及幼儿作品等记录幼儿发展过程的信息集中整理归档,为每个幼儿建成长档案,鼓励家庭分享信息,参与到幼儿成长历程的记录中。在达成保护隐私权的共识下,鼓励家庭在信息平台中分享家庭亲子互动片段,开展育儿问题讨论,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家庭成长共同体。
4.能吸引家庭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利用电子邮件或家园沟通园地每周向家庭通报班级活动的进展及下周课程计划,听取家庭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家庭利用各自的优势特长或其它家庭资源参与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以幼儿成长档案为依据,每学期至少与每位幼儿的家庭交流一次幼儿的整体发展 情况,与家庭共同讨论家园共育的途径和方式。
参考书
1.【美】奥尔森.家校关系:与家长与家庭成功合作.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丰子恺.我们这些大人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2010 3.陈鹤琴.家庭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美】托马斯·戈登 著.宋苗 译.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让你和孩子更贴心.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6 5.【美】简·尼尔森 著.玉冰 译.正面管教.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12 案例与工具征集(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音视频记录与文本材料): 案例主旨:幼儿园应该秉持民主、平等的意识,主动和家庭对话和合作,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向家庭和大众传播现代儿童教育理念和知识,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能力。高质量的家园关系是双向互惠的,能够形成合力,促进儿童的发展。
了解当代家庭真实需求和现实问题,主动发起对话,谋求家园共识的案例(例如小学化等)
有效传达《指南》等教育政策及其他先进理念和操作方法的案例(要内心认同)
创设多种机会让家庭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与实施的案例(例如家委会、志愿者等)
幼儿在园及在家行为表现及各个领域发展状况的信息分享案例(如何做到长期协同)
家长实质性地参与幼儿园管理案例(例如建立有效的制度)
儿童成长档案的记录与管理案例(如何做到客观、过程性,而不是资料的堆积,仅作展示,徒增负担)
家庭教育专业、家园合作书籍的阅读心得与实践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