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综述_通用版

时间:2019-05-11 23:0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综述_通用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综述_通用版》。

第一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综述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综述通用版

一、引导想象,不断拓展文本意境美的特质

文章的美,还在于通过词语构建的情境,给人创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在其中获得美的体验,这就是文本的意境美。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受到的约束少。在文本品读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意境,不仅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也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文时,文章对山里孩子们艰苦的上学环境进行了描写,他们起早贪黑,每天要花很长的时间在上学的路上。在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短短的几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和想象,进入文本创造的情境。(1)在上学的路上,山路的情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指出通过“变绿了、变紫了、变红了”三个词,写出了孩子们经过一段很长的上学路,从天黑走到“天空醒来”。(2)孩子们放学回家的路上情景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又抓住景物渐渐“变黑”,月亮出来,感受到回家要走过的一段长长山路。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身临其境般进入了文本创造的情境,感觉到孩子们上学的艰辛,然而他们却每天都坚持不懈地走在这样的山路上。通过文本描绘的朦胧美景,又体会到孩子们为了山村美好的未来,以苦为乐的心境,实现了教学的效果。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我通过文中的几个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和想象,带领学生进入了文本创造的意境。在品读中,学生既获得了美的体验,也通过与山村孩子上学的对比,提高了自身学习的目的性。

二、感情朗读,充分体验文本情感美的价值

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优秀的文章通过其中的丰富情感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抓住文本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品味其中的情感美,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在品读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中读出情感,提高阅读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平分生命》一文时,本文通过小男孩要与自己的妹妹平分生命的故事的描写,给人展示了一个崇高的孩子形象,描写了血浓于水的情感,催人泪下。在教学中,我抓住这样的情感脉络,通过几个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品读。(1)小男孩抽血怕吗?为什么?(2)在抽血时,小男孩为什么要微笑?(3)你怎么理解小男孩再次挽起袖子,要抽一半血给妹妹,与妹妹“平分生命”?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合作讨论,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了小男孩身上的那股勇敢、坚毅,对妹妹的爱,懂得了亲情。然后,我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的质量就出来了,实现了美读的效果。文章的情感是隐含在文字后面的,在阅读中,只有入情入境,与文本的主人公、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才能读出这样的情感美。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抓住文中的几个片段,让孩子们通过问题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走进文本,感受文本的美。在他们再次阅读课文时,自然地将文本的情感通过阅读表露出来。

总之,语文课程是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美育引领。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创设条件,通过有效的引领,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既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二篇:语文美育论文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牟县职业中专

郭志刚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丰富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及判断.推理能力,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本文联系实际,谈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强调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兴趣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因为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就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学习,有时甚至忍受肉体.精神上的种种痛苦,以求创造性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热爱学生,变情感激励为兴趣激励。(2)运用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效果。(3)教学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变枯燥为生动。(4)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设观摩讲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论文.小设计.小制作活动等。(5)介绍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趋势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6)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7)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

学生认识知识,技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理论,实操上来。当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时,即成为乐趣

和志趣时,学习效果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学生就能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要善于提出思维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思维常有解决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平铺直叙地解说教材,另一方面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思考性问题,如假说法,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突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在教学中运用假说法,可以刺激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领会,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其具体步骤为:(1)研究观察各种现象;(2)构成假说,即引起这些现象原因的假说;(3)根据假说推测结果;(4)对结果做出必要的验证;(5)得出所研究的各种现象的原因和结论。如铁生锈的原因,先启发学生考虑生锈的各种情况:放在潮湿处铁器生锈,干燥的铁器不生锈,涂了油的铁器不生锈,铁器放在空气中易生锈等。再经过引导提出以下三个假说:(1)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铁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水与铁反应;(3)铁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如假说(1)正确,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就能生锈;如假说(2)正确,则铁在水中并与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假说(3)正确,则铁必须在空气中与水共存条件下才生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

人深思,学生脑子一开窍,思维一下子便活跃起来,课堂上将会出现兴奋,紧张,有趣,生动的局面,再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将有助于学生经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讲课播放投影时可提问:为什么机我们要用平行投影,而不采用点投影?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知识点,还能应用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教学思路要多体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思路是指解决问题方式和过程的思想。正确流畅的教学思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问题解决的条件。好的教学思路能减少学习中的模糊不清,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教学中要处理好三条,把握两点:三条即作者编写教材的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两点一是教材,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启发,引导,传授的过程。学习和传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师必须选择一个清晰的,尽可能好的思维程序组织教学,用自己科学清晰的思路来影响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动手的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应从何处着手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用哪些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其意义和应用范围,条件是什么;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等等。这些使学生 的思维由被动到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具体化,达到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一条清晰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思路。教学就是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思维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已有智能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认知途径,让学生循着思维的正确线索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教学思路的科学实现必须以教材思路,学生思路及教师思路相结合为基础,将思路的内容,程序及此过程中能力,态度,技能,品德的发展等融合在一个和谐自然,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便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要在教学中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郭志刚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①美育是中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中学美育教学水平,必须抓住与中学美育息息相关的重点学科,中学语文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学审美特征在中学美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育教学应全面的贯彻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教学中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如何化平淡、枯燥为神奇而具有魅力,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受到美的教育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必须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将本人对此见解与思考阐述如下,谨请尊贵的读者予以赐教。

一、“感知——理解——鉴赏——创造”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美育中,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1、在审美直觉中感知审美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知社会生活的结果,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作家感知的直接对象和创作的唯一源泉。另一方面,感知又是美感的门户。审美必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外来刺激,主体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在文学鉴赏中,主体必须通过感觉知觉与审美对象发生联系,才会产生美感。在语文教学中,本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的积极性来唤起学生感知审美的能力。讲授《三峡》②一文时,因为学生中绝大部分没有去过三峡,所以为了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唤醒其热爱大自然与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本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聆听配乐朗读,欣赏三峡风VCD,从听觉和视觉上引导学生进入美境和丰富其感受。并以此为基础,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学生的生活经历,启发他们的想象。

2、在审美理解中引发情感的共鸣

教育应在审美教育中引导学生透过感性形象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进入作者的内容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鲁迅先形象地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有发声器才会共鸣。”③对此,我在教学中也深有感触。如教学老舍的《南的冬 1 天》④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和赏析济南冬天的景色。济南城“„„暖和舒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城外远山是张“小水墨画”,整个济南城上下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可以学习了解作者的语言功底,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评作品的语言美、形式美,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比热爱。通过——讨论和赏析,此时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默契,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3、在鉴赏中再现拓展审美

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⑤的确如此,在审美教育中,当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后,随即而来便是如何通过想象与联想,把感知理解的连缀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并自然地拓展美。比如。《驿路梨花》⑥一文中,曾几次提到梨花姑娘而梨花姑娘却始终没有出现,这样就有必要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先找出间接描写梨花姑娘的语句,然后通过自己的联想,推断出为人民服务建造茅屋究竟到底是谁。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来进行拓展。如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洁白的梨花”,学生通过讨论并凭借想象,能深刻体验文中主人公那纯洁美好的心灵,从而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这样就能很好地拓展了审美。

4、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从审美感知到审美理解再到审美鉴赏,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思想与情操的升华,这是审美的最终目标。******同志曾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强调:“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⑦学校培养一代新人也必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美育中的审美创造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条途径。审美创造可以抓住作品中原有形象来进行提炼、加工、想象和构思,去创造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例如讲完《木兰诗》⑧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发挥想象力,把花木兰背后的故事向大家说一说,大部分学生都能涌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表达可以使思想定形,使感情深化,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时,本身也随着提高了。”⑨这样,学生的思想感情就很自然地达到升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既离不开作品的本身,又与 2 学生主观能动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显得尢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美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的发展

美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因此,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显得最为重要。在这里我认为“教与学,授与受”这一问题。对于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大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需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学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语文美育过程中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但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处方学习。而只有处方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审美的发展。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与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⑩要做到这样,就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出发。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

录音、投影、录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审美的视、听觉,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响情感的心弦。学生会愉快地进入审美天地,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上述例子中,讲授《三峡》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情趣盎然,迅速进入情境。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较好培养,而且使其育在美育的引领下深入学生心灵,真可谓一举两得。

3、以朗读来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间强调反复朗读的重要性,我们提倡重视朗读是力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语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当然,对学生的朗读还应加强指导。3 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应有不同的朗读要求。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师生范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个人读、小组读或者朗诵比赛等等。总之,以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正读懂课文,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感应。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当今,社会上存在着不少不良现象:赌博、打架、盲目上网、玩电子游戏等。教师就有必要教导学生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有害毒物,坚决反对用黄色下流的书刊来腐蚀青少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培养其美的情感,完善其美的人格。

其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课堂内进行教育,还要对其进行课外教育,学生进入课堂,就是为以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准备的。因而对学生进行美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美、理解美、评价美。

最后、广大教师应当努力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如板书的合理与美观、朗读的声情并茂、语言的规范化、态势语的自然运用以及课堂艺术的不断提高等等,尤其要注意个人修养,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影响学生。总之以真善美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牟县职业中专

郭志刚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丰富的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及判断.推理能力,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本文联系实际,谈谈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内驱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强调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兴趣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采用“兴趣激励法”。因为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就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学习,有时甚至忍受肉体.精神上的种种痛苦,以求创造性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热爱学生,变情感激励为兴趣激励。(2)运用挂图.模型.幻

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直观效果。(3)教学尽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变枯燥为生动。(4)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设观摩讲座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小论文.小设计.小制作活动等。(5)介绍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相关学科的新发展.新趋势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6)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7)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

学生认识知识,技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理论,实操上来。当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时,即成为乐趣和志趣时,学习效果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学生就能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积极主动地思维,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要善于提出思维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思维常有解决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尽量减少平铺直叙地解说教材,另一方面要善于采取不同的方式提出思考性问题,如假说法,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突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在教学中运用假说法,可以刺激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领会,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其具体步骤为:(1)研究观察各种现象;(2)构成假说,即引起这些现象原因的假说;(3)根据假说推测结果;(4)对结果做出必要的验证;(5)得出所研究的各种现象的原因和结论。如铁生锈的原因,先启发学生考虑生锈的各种情况:放在潮湿处铁器生锈,干燥的铁器不生锈,涂了油的铁器不生锈,铁器放在空气中易

生锈等。再经过引导提出以下三个假说:(1)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2)铁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水与铁反应;(3)铁生锈是水与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推论:如假说(1)正确,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就能生锈;如假说(2)正确,则铁在水中并与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假说(3)正确,则铁必须在空气中与水共存条件下才生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学生脑子一开窍,思维一下子便活跃起来,课堂上将会出现兴奋,紧张,有趣,生动的局面,再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将有助于学生经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讲课播放投影时可提问:为什么机我们要用平行投影,而不采用点投影?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好有关知识点,还能应用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教学思路要多体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思路是指解决问题方式和过程的思想。正确流畅的教学思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问题解决的条件。好的教学思路能减少学习中的模糊不清,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教学中要处理好三条,把握两点:三条即作者编写教材的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学习的思路;两点一是教材,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启发,引导,传授的过程。学习和传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有

其自身的规律。每个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师必须选择一个清晰的,尽可能好的思维程序组织教学,用自己科学清晰的思路来影响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动手的能力,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应从何处着手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可用哪些基本方法;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其意义和应用范围,条件是什么;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等等。这些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到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具体化,达到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在研究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师应设计一条清晰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思路。教学就是根据科学知识的逻辑思维结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学生已有智能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认知途径,让学生循着思维的正确线索探求科学知识的过程。教学思路的科学实现必须以教材思路,学生思路及教师思路相结合为基础,将思路的内容,程序及此过程中能力,态度,技能,品德的发展等融合在一个和谐自然,积极的思维过程中,便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要在教学中实施开放型教学,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实习,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郭 志 刚

中牟县职业中专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张永莉

美育是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小学美育教学水平,必须抓住与中小学美育息息相关的重点学科,小学语文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学审美特征在小学美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育教学应全面的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而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能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经验的理论性、心理现象和积淀的系列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烈的感召力,更浓的诱导力,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得到收获,从而更加喜欢语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探索与实践,教学中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如何化平淡、枯燥为神奇而具有魅力,从而使学生陶醉其中,受到美的教育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必须思考、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感知——理解——创造”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美育中,学生在直觉中感知审美,在理解中引发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1、在审美直觉中感知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美的表象入手,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因为这是审美的基础,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必须在他们眼前显示鲜明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审美环境。通过插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想象,烘托出美的气氛,并运用直观教具展示文章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和美的构思。如在上一年级下册《识字1》的时候,因为该课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描绘会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小河流水的画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所以我利用课文插图,将学生引入春天的美好境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知社会生活的结果,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作家感知的直接对象和创作的唯一源泉。同时,感知又是美感的门户。审美必须有一个对象作为外来刺激,主体通过感知才能产生美感。

2、在审美理解中引发情感的共鸣 教育应在审美教育中引导学生透过感性形象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进入作者的内容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对此,我在教学中也深有感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句名篇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

3、在强化训练中创造美,达到思想与情操的升华

语文美育中的审美创造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条途径。审美创造可以抓住作品中原有形象来进行提炼、加工、想象和构思,去创造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这样,学生的思想感情就很自然地达到升华。课文是个例子,在引导学生欣赏了作品的美的形象、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之后,要注重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进而指导学生去写自己认识的人和事,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学生每天在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的接触中,有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把其中自己认为比较有意思的东西随时记录下来,就是观察日记。随时记录观察所得对于写好作文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作家都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进行写作的准备工作。我们教师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学写观察日记,此后,这方面的训练要长期坚持,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都不间断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的发展

美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因此,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显得最为重要。在这里我认为“教与学,授与受”这一问题。对于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大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需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学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今天,从教学大纲到课程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语文美育过程中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性,但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处方学习。而只有处方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审美的发展。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与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做到这样,就应当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出发。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录音、投影、录像、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审美的视、听觉,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响情感的心弦。学生会愉快地进入审美天地,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上述例子中,讲授《欢庆》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情趣盎然,迅速进入情境。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较好培养,而且使其也在美育的引领下深入学生心灵,真可谓一举两得。

3、以朗读来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当然为教学提供优越的条件,而触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让其做到声情并茂,而朗读这一教学方法是最恰当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间强调反复朗读的重要性,我们提倡重视朗读是力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语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当然,对学生的朗读还应加强指导。对于不同文体的文章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应有不同的朗读要求。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如师生范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个人读、小组读或者朗诵比赛等等。总之,以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正读懂课文,真正做到与作者心灵感应。

三、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认为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当今社会上,存在着不少不良现象:赌博、打架、盲目上网、玩电子游戏等。教师就有必要教导学生自觉抵制低级庸俗的有害毒物,坚决反对用黄色下流的书刊来腐蚀青少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培养其美的情感,完善其美的人格。

其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课堂内进行教育,还要对其进行课外教育,学生进入课堂,就是为以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准备的。因而对学生进行美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正确地认识美、理解美、评价美。

最后、广大教师应当努力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如板书的合理与美观、朗读的声情并茂、语言的规范化、态势语的自然运用以及课堂艺术的不断提高等等,尤其要注意个人修养,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影响学生。总之以真善美的形象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因此,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认识美——发现美——孕育美——赞颂美”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事物、美的对象面前,受到直观熏陶感染,激起感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感化、陶冶。促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心灵美的人,做行为美的事,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美的风尚,谱写美的篇章。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的一些肤浅见解,望各位老师予以宝贵的意见。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 谈 小 学 语文 教 学 中 的 美 育

[ 08-06-05 09:07:00 ]

作者:盘红琼

编辑:studa0714 摘要: 语文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跟据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美学教法,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使他们逐步具备美的欣赏力,美的创造力。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教学是现代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它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由教师施教和学生受教来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经验,其根本职能是育人、化人、使人成才。教学活动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蕴涵着对美的直接追求,存在着重要的美育功能。

美育,又称美教育、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周扬在《关于美学研究工作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技术教育,也不能缺少美育。在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美育更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教学活动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一起体现教育目的,并渗透于多育当中。美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那就是以美启智、养智、优智,又以智识美、爱美、创美,从而智育因美育而使人聪颖慧敏,而美育因智育使人明快空灵。

语文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智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旨在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美好的天性,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从教材中发现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应有尽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一种雄壮之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游子思乡之美。《黄山奇石》中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仙人指路”这些关于奇石的描述表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之美。《妈妈的爱》通过叙述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是“遮雨的伞”,是“滴落的泪”,表现了母爱之美。叶圣陶老先生的《荷花》一文中关于荷花的描写:“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不光赞美了白荷花的美丽,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妙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美。《清澈的湖水》一文中对湖水的描述,如“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是一种景物的自然之美;小洁看到一个小孩把香蕉皮仍向小鱼后的不满,以及“船靠岸了,小洁手里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她大步跨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表现的则是一种爱护环境、注意环保的心灵之美。各种美的描述应有尽有,层出不穷。有写建筑美的《赵州桥》、《人民大会堂》;歌颂英雄的《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表现机智的《司马光》、《称象》;赞美诚实的《诚实的孩子》、《在金色的沙滩上》;描写科学家不畏艰难,顽强奋斗的《爱迪生》、《一定要争气》等等。

二、通过朗读欣赏美。

从课文中发现了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美。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于朗读课文,有人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课文像台机器,默读只是看到了它的外形,朗读才是把它转动了起来,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妙处。那么,怎样才能朗读好课文呢?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欣赏到课文的美呢?作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一,指导学生正确地读,做到“五不”: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第二,指导学生流利地读,即要读得通顺、流畅,速度适当。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的情感性和人文性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小学美育的重要领域,而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开发教科书中已有的关于美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挖掘美,在课堂中的“起承转合”中落实美,并正确恰当地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呈现美,最后在课外语文活动中实践美,延伸美,才能形成一个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美育整体,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提高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美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本身的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中就蕴含着对学习者情感、态度以及相关高级情感的审美教育内涵,而随着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做了很多的尝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地位日渐突出。

一、美育思想与小学语文教学

我国近现代“美育”思想是蔡元培先生任民国全国教育总长时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之一。他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在学校美育中,学校应充分重视文学艺术美的陶冶作用,以相关教学内容作为美育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心灵。除此之外,他还要求学校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要尊重学生的审美追求差异,根据学生对美的追求,选择相关美育载体。而教学中的美育在实施过程中有重要的特征,即体验性、个性化、创造性,因此任何一个学科在教学环节中开展审美教育都需要创设审美环境,指导学习过程,在教学环节中都需要发挥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美育教学设计不仅在艺术类学科中可以应用,在其他学科中照样能够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的美及其呈现特点分析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1~12册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语文园地、课后练习、资料袋等内容可以按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分为四大类。其中自然美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它包括自然景物美、自然现象美、植物美和动物美;社会美指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它包括劳动美、革命斗争美和人的自身美;科学美指科学活动所产生的美和美感;艺术美指艺术活动而表现在包括拼音和汉字在内的艺术作品中的美。

首先,这些美育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美,几乎每篇文章和活动环节都配上了相关的图片,这些色彩鲜明、线条鲜明、寓意明确的图片形象直观并且富有趣味地展现了教材内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反映社会美的插图占总量的44.8%,反映自然美的插图占26.1%,反映艺术美的插图占19.2%,反映科学美的插图占了8.7%,这些插图与文字材料一起,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感情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教科书在展示美的教材体系中紧紧围绕专题进行,新课标教科书是“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指导思想来编订的。从单元导语到课例再到各项语文教学活动都紧紧着围绕单元主题,同时即也是围绕着单元主题来展示美的。在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四种的美的类型中,其具体的美的内容又各有侧重,例如教科书在以展现自然美为重点的课文中展自然现象美的有4篇,展现动物美的有17篇,展现植物美的有8篇。

最后,各种美育因素在教材中实现了的有机整合,这有利于加强教科书的美与功能。每一个课例以及语文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不是某一种美的类型的单独存在,而是多种美的类型的融合。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草原》中既展现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又展现了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实现了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有机统一和整合。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本身就在应试教育的教育现实中就没有引起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一直被忽视。“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正确的,但一些中小学校确实存在‘智育第一’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完善。我们有一亿多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想着大学的事,准备挤‘独木桥’。”应试教育以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本该成为学生美育培养的语文课变成了简单的应试训练课,知识本位的理念在教学具体实施中成为了主流,教学目标变得越来越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感受不到语文学习中的美感,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正确的途径引导学生找到美,鉴赏美,以最终创造美,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当务之急。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因此开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效也要从它的这一特征出发,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环节的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美

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中挖掘美,这个过程是以教师能够研究学生的审美规律为基础的,因此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需要先于学生被开发出来,才能科学研究并且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正不断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审美规律,从而对教学过程进行审美预设。

2.在课堂教学的“起承转合”中落实美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要使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能落到实处,就需要采用恰当的美育策略,讲求课堂教学中的“起承转合”四个过程:“起”就是指情景的铺设与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美,创设一个利于学生理解本堂课要学习内容的情景,激发起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学习兴趣,“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承”是引导学生围绕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探讨,从而在对文学作品的切身审美体验中帮助学生领悟到文本蕴含的美;“转”是课堂教学中的高潮,是有感情地对相关文本和内容进行诵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他们在经过对文本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之后的一种情感表现方式,这个过程既要读出语言的韵律美,还要读出语言所描绘的情形、所蕴含的情感和深藏的精髓;“合”是对文本学习的总结,这个过程要给学生留下抒发个体情感,自由表达美的感受和展开想象创造美的机会,语文学习教学中的美育最终目的是创造美,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关于美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3.在课外语文活动中实践美、延伸美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含有语文教学因素的集体活动,课外语文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冲破教科书文本的限制,走向语文应用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美育思想,这是小学语文自身学科特征的反映,也是新课程对小学教学的总体要求。要克服现状中存在的困境,小学语文美育要充分开发挖掘教科书中的美,再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自然地渗透美育内含,使美育实施的每一环节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将内容的有限和审美的无限相结合,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既得到知识,又能够获取受到美的熏陶,既会创造美,又会辨别美,成为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丁耀.小学美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36120-122.[2]钱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09.[3]蒋念祖.美学与美育系列讲座

(八)艺术美和美育(下)[J].江苏教育,1991(04):27.[4]孙宁.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美育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作者简介:

李家豪(1994~),男,汉族,浙江台州人,单位:江南大学。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综述_通用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综述_通用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 龙山县里耶小学陈桂芳 小学语文的教育需要与丰富的审美思想活动相适应。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教育能力,让学生经常亲近自然环境,利用声音影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的内功修炼 和平县浰源镇黄田小学 黄秋暖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似乎很简单,但对于很多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集 个性飞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近段时间,从我校几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以教材为切入点,将课外文学作品欣赏引入课堂的做法,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思想,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单位:新密市来集镇裴沟小学 姓名:魏秋凤 邮箱:peigouxiaoxue@126.com 电话:63158985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道德课堂 【内容摘要】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7篇【篇一】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