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全新归纳(推荐)

时间:2019-05-11 23: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全新归纳(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全新归纳(推荐)》。

第一篇: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全新归纳(推荐)

初中政治综合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综合知识点归纳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措施的内容:保障性措施和促进性措施

6.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的标志等

7.公民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9.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的内容:消费者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和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10.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享有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休息和休假的权利(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11.我国税收的种类(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2.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内容: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3.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内容:只有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14.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

15.违法行为的种类(内容):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16.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生产资料归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

17.生产力要素的内容: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18.“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内容):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2.伟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3.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5.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6.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7.(繁荣)文化事业的主要内容: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

28.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

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P38)

3、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0、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2、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4、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6、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7、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8、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Ⅰ、我在成长

一、认识自我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该懂得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学习调节情绪,增强调控自我、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1.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3)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2.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期,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特殊生理现象,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①向老师、家长、亲友等寻求帮助。②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们身心协调发展,顺利地度过青春期。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喜、怒、哀、惧。

(2)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情绪对人也有消极影响。(3)调节情绪的方法:①注意转移法、②合理发泄法、③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4.正确对待挫折。

(1)挫折具有两面性。①挫折一方面使人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②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2)战胜挫折的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②正确地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找到有效的对应方法;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开拓进取;④学会自我疏导,善于自我排解;⑤请求帮助。5.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1)意志坚强的作用:①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作出正确的选择,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②能够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挫折和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③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战胜学习、工作中的惰性,从而成就大业。

(2)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①树立明确的目标;②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③应善于管理自己;④要自觉地、主动地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二、自尊自强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热爱生活;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1)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3)珍爱我们的生命:①永不放弃生的希望;②肯定生命、尊重生命、③延伸生命的价值。2.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2)善于尊重他人。①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②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体做到:A、善于欣赏、接纳他人;B、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C、理智地尊重他人。3.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树立自信的基本方法:①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②增强信心与实力: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③自信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表现评价,是一种科学的进取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

(2)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

4.告别依赖,走向自立。(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人生需要自立,学习自立既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

(3)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立能力:①拒绝和摒弃依赖思想,走向自立的人生;②明确自主与自立的关系,学会独立地生活、学习,自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③从小事做起,多实践多锻炼。

5.发扬自强精神,做自强不息的青少年。

(1)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自强的作用:①自强是进取的动力。②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③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炼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强的精神:①树立坚定的理想——自强的航标: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

三、交往与沟通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往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克服消极逆反心理,与父母平等沟通。

(1)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和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因消极的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不仅是惩罚了自己,也是对父母的伤害。(2)与父母进行平等沟通,是辨明是非、寻求最佳结果的过程。有效沟通要掌握基本要领:①彼此了解是前提;②尊重理解是关键;③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④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⑤沟通的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对待父母。

(3)如何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②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③孝敬父母表现在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2.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

(1)意义: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如果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我们就会①接触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接纳;②积极交往,友谊之树立才会枝繁叶茂;③开放自我,我们的性格才会更开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男女同学之间进行正常健康交往的方法:①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②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③在与异性相处时,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的能力。④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还应该做到严格自律,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不做违背道德法律的事。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

(1)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2)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③原谅教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教师的错误是对老师的尊重;④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等。4.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2)礼貌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3)文明礼貌的基本要求: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5.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合作与竞争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2)我们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①“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②我们应在与他人竞争中学会欣赏、学会合作、学会共享;③“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和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3)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①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②在合作中竞争的目的是取长补短、携手共进。③在合作竞争要勇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不以成败论英雄,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

四、交往的品德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应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关心、尊重、宽容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

1、孝敬父母长辈。

(1)父母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为家长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待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2、努力做诚信的人。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②诚实的核心是践约守信。③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2)怎样才能做个诚信的人:①遵守诚信的守则:第一,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第二,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第三,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②讲究诚信的智慧,把理解诚信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选择。③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例如,不撒谎、不抄袭同学的作业、考试不作弊、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3、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

(1)人生来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我们应当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尊重他人,尊重社会。

(1)尊重他人,要求我们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2)尊重社会,主要表现在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5、理解、尊重和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习俗。(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差异?①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②学习外来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而要批判的继承。

③珍爱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继承、保护、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2)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五、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学会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

1、正确认识好奇心理与从众心理。

(1)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助于学习、思考以及科学发现;

(2)众心理,我们要认真分析,不能随意盲从。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理智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1)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①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②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2)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3)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面对考试。应该做到:①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②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③增强自身实力。

3、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利益,个人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的表现: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千方百计的努力,为集体排忧解难;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Ⅱ、法律与我同行

一、学法用法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养成自我防范意识。1.什么是法律?

(1)法律的含义: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2)法律的特征: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国家生 活的保障;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2.违法行为

(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制责任。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3.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4.如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1)国家、社会角度:A、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国度,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B、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关注青少年 的健康成长。C、政府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高雅的活动场所。D、需要国家和社会组织用法律来教育和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全面优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学校角度:A、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B、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C、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D、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与设施

(3)家庭角度:A、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引导子女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B、还要配合学校和社会努力把子女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青少年:

一、加强自我防范,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二、学会自我保护,青少年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遭遇意外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斗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运用法律保护自己:A、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益手段B、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5.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列为严重不良行为。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电子海洛因”,侵蚀和毒害未成年人的精神;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2)如何抵制不良诱惑: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④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⑤联想后果法;⑥请人监督法

二、权利与义务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2)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3)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监督不做。

2、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2)维权途径: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者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①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非诉讼方式:a.寻求

学校老师的帮助;b.寻求当地居(村)民委员会帮助;c.寻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或者妇联帮助;d.寻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帮助。(3)履行受教育义务,珍惜受教育机会。

①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是:a.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b.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c.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两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人格权的首位。

(2)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

(3)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国家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4)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具体做到:①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②在患病时及时医治;③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5)关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①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②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果实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健康权的行为。③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健康,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4、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5、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1)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维护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3)如何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隐私权:①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②需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

(4)如何尊重与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隐私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方式:①通过非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a.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b.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c.与当事人协商和解;②通过诉讼方式维护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加把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④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6、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

(1)在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2)当我们的经济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7、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各项权益。(2)如何培养消费着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①消费者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②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形,受到惩治。

(3)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①非诉讼方式: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c.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②诉讼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遍法律更严格。

2、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情况,提出批评和建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③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

(3)公民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与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失职,违法行为时,有举报、揭发的权利。

③当我们自己或亲人、朋友遭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有依照法律规定讨回公道的权利。

④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的权利。

III、承担责任 融入社会

一、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从而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要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1.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1)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2)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理智地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程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价值观念;③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同时,还要认识到自己遇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不公平。

3.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4.提高辨别正义与非正义的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

(1)含义: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②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2)遵守社会规则与秩序:

正义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5.做有正义感的人。

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奋起抗争;(2)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6.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2)责任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3)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意味着承担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我们要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第一单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国策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2)特征: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2.维护民族团结。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③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c.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3、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1)一国两制的含义: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结论: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③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为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该:①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台独”;②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主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4、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2)公有制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4)我国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1.科学发展观点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必要性:①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怎样实施: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③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①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③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严峻的资源形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3)观点: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4)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怎样实施: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②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6.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①我国科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③有利于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4)怎样实施科教兴国:①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5)青少年该怎么做:

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努力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②要主义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a.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b.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c.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d.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四个尊重”:

(1)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目的: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重要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②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③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④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①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

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2.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时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特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2)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④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⑥坚持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⑦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⑧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4.依法治国:(1)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意义:①才能加强党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巩固党的地位;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和公民该怎么做?

①每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政府:要依法行政

重要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1.先进文化:

(1)含义: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①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②我们要继承和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③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包出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③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女里,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1)艰苦奋斗精神:①艰苦奋斗的精神又集中体现为艰苦创业的精神;②艰苦创业精神是人们成就任何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③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崇高思想境界;④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

(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距离。③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④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⑤贫困人口为数还不少;⑥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夜里增大。⑦我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年个斤毫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⑧我国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总体来说,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5.我们的共同理想。

(1)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二者的关系: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第二篇: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五)“本质”“实质”

1、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从事生产劳动

3、国家的本质:在阶级社会,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4、奴隶制国家的本质: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5、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农民阶级的工具

6、资本主义法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的工具

8、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

9、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六)“目的”

1、人民法院适用刑罚的目的: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

2、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商品生产的目的:交换

3、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千方百计追逐剩余价值

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改革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七)“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实现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制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篇: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 扬帆起航

第一课 走进中学

第二课 昨天与今天

第三课 新的起点

第二单元 学会学习

第四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五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第六课 聪明以外的智囊

第三单元 成长中的我 第七课 成长的烦恼

第八课 正视自我,成就自我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第九课 “人”字的结构

第十课 假如我是你

第十一课 交往有艺术

第五单元 在分数的背后

第十二课 考试的心情

第十三课 分数的品质

第十四课 分数之外的收获

第一单元 扬帆起航

第一课 走进中学

1、如何适应新学校? 了解学校,用心关注、细心感受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校园社团、文化活动。

2、⑴什么是校训?

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⑵校训反映了什么?

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P5)

3、如何与新同学沟通,尽快走近新同学?(P7)

⑴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学说一句“你好”。

⑵给新同学一个善意的微笑,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主动热情地向他人介绍自己。

4、让别人认识、记住自己的好办法是在自我介绍时突出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中的特别之处。良好友谊的开端是记住他人的名字。(P8)

5、适应新老师:

(1)为什么?老师是我们学会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引路人。(P9)

(2)怎么办? ①想办法让老师认识自己。②关心、尊重老师,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③有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多与老师讨论、交流。

6、让我们同行(P11)

为了快乐的成长,为了幸福的回忆,我们应以主人的身份融入班集体,规划我们的前景,一起来创造一个值得回忆的“家”。

7、怎样建设良好班级?(1)每位同学为班集体尽自已的责任.(2)发挥自已的特长,为集体争光.(3)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4)遵守班规班纪,维护集体荣誉.第二课 昨天与今天

1、怎样适应初中的学习?(P13)

⑴在学习上更加主动、认真和努力。

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尽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2、新的规则(P14)

⑴制定校规校纪的目的: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⑵面对新的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做?

新的校规校纪反映了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新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3、如何承担新角色?(P17)

成为中学生,我们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有了更大的自由。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了更多的责任、更强的自觉性,我们应该学会自觉地、独立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自己的问题应该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第三课 新的起点

1、放飞理想(P18)

明确目标、树立理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⑴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正确的计划,就容易成功,否则就可能失败。

⑵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⑶制定计划应该注意哪些?

计划要明确具体;计划要切实可行;计划要体现自己的个性;计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P19)

3、理想和目标怎样才能实现?

⑴要使远大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首先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具体计划。

⑵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⑶计划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21-P22)

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第二单元 学会学习

第四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了什么?(P24)

教人知识,不如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爱因斯坦:W = X + Y + Z 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

由此可见,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勤奋、惜时等,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3、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⑴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合理安排时间(P26)

① 为什么?学习时间不仅能节约时间,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②怎么办?a安排时间要分出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b安排学习时间要结合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并考虑自己的各种实际情况。

⑵珍惜时间也体现在善于有效利用零星的时间。(P27)

4、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P31-P32)

学习方法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定意义上说,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第五课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文明娱乐、健康休闲,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我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1、劳逸结合的意义(P33)

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和调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明娱乐,健康休闲

⑴作用?(P35)

文明高雅的娱乐和休闲可以对我们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我们高雅的情趣,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⑵玩的原则:玩得健康,玩得节制,玩得节俭,玩得有个性。(P37)

第六课 聪明以外的智慧

影响人成才的因素: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即个性,占80%)聪明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要成才,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个性。(个性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性格、气质、意志、习惯、兴趣爱好等因素)(P38)

1、态度决定未来(P39)

⑴学习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效果。⑵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

⑶学习态度也决定于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强大、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是促使我们勤奋学习的根本动力。

2、习惯造就成功(P40)

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一心向学的习惯 ②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③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④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⑤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⑥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3、合作带来共赢(P42)

⑴竞争的作用:①充分调动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精神;③使集体和个人不断进步。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赢。

⑵合作的作用:①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③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思维创造力;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⑶如何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们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4、进入初中,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或: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⑴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⑵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P28)

⑶要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不偏科。(P29)

⑷学会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P31)

⑸懂得科学用脑,劳逸结合。(P33)

⑹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⑺要学会竞争与合作。在学习中,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第三单元 成长中的我

第七课 成长的烦恼

1、青春发育

⑴青春期是指10---19岁。

⑵青春发育的特点:①女孩比男孩早;②存在个体差异;③受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⑶青春发育的标志是身体发育。(P46)

⑷青春期三大生理变化(P48)

①身体迅速长高长大、长宽长壮。

②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不断成熟。

③性器官发育和成熟。

2、直面烦恼

⑴青春期存在的烦恼

①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烦恼

②性心理带来的躁动不安

③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带来的烦恼

④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带来的烦恼

⑵如何看待青春期的烦恼?

无论是因青春期生理变化引发的问题,还是因青春期心理矛盾而造成的麻烦,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寻找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学习青春期有关身心健康知识,解除因青春期认识不足而引起的好奇和困惑,愉快地接纳自己的性身份,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解决种种烦恼和问题。

⑶如何消除青春期的烦恼?(P53)①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识,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身心特点,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②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③参加集体活动,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好奇心理。

④找好朋友、家长、老师或者心理辅导老师倾诉,向他们讨教处理问题的方法。

第八课 正视自我 成就自我

1、进入少年期,正视自己是我们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标志。(P54)

2、为什么要认识自我(意义、作用)?(P55)

正确认识自己,不仅可以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使我们愉快地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变化,也有助于我们的成长以及各方面的发展。

3、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方法)?①比较评价(要求:a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b对自己和他人作出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评价);②他人评价(要求:a独立思考、正确对待、具体分析;b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③心理测量与评价;④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⑶怎样正确的看待自己?

②在认识自我时,要以真实的“现实自我”为对象,在激励和发展自我时,可以以“理想自我”为目标。

4、悦纳自我,发展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只能成为我们自己。

⑴怎样悦纳性别?(P62)

我们的性别是先天的,任何人都无力决定自己的性别。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男女两性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两者在总体上没有优劣之分,各有长短,各有千秋,各有各的价值。

⑵怎样悦纳我们的外表?(P63-P64)

人的外表不能由自己决定,我们应采取坦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容貌。优秀的内在素质,自然、大方、文明、得体、高雅的言行举止可以弥补外表的不足。以内补外,扬长避短,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可爱、更美丽!

⑶悦纳性格

人的性格五彩缤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同一个人在生活的不同方面或是不同场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P65)

①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P66)

自尊、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认真负责等。

②怎样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良好性格的途径)(P66)

读好书、交益友、学榜样、多参与、常反省。

5、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要用”?(P67)

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和环境,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每个人也有一定的弱点和不足,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而自卑。要愉快地接受自己,并通过努力,改进和发展自己。

6、小结(P68)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激励自己、改进自己、发展自己,这样才是对自我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态度,才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第九课 “人”字的结构

1、为什么人类需要与人交往(与人交往的重要性)?(P71、P74)

⑴与人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⑵交往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交往。

2、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会有什么危害?(P71、P73)

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甚至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正常交往有什么作用?(P75)

正常的交往有利于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激发思维,锻炼能力,也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们道德、审美等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交往,乐于交往,学会交往。

第十课 假如我是你

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负责与合作,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P76)

1、平等与尊重

⑴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法律和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P76-P77)

①人人生而平等,这不仅是社会法律的规定,更是文明社会共同的理性和道德的要求。平等待人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也不论其身体状况如何,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⑵相互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P78-P79)

受到尊重,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该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①尊重他人包括哪些方面?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自由、正当合法权利、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尊重他人的思

想、情感、言行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劳动与创造等。

②尊重他人对中学生来说有什么意义?

对于中学生来说,尊重他人不仅是保证我们学习进步和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更是作为现代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2、宽容与理解(P79)⑴宽容待人

宽以待人、接纳所有不同的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更多的宽容。

①什么是宽容?

②宽容他人的表现(P81)

宽容他人包括宽容他人的不同观点,不苛求别人,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对于同学的成绩、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对于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错误或过失,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过分苛责。

③宽容有原则(P81)

宽容并不等于无原则的纵容。宽容是在不违背是非原则基础上的求同存异。

⑵理解他人

①理解他人是指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与言行,理解他人的处境、问题与困难,理解他人的愿望与需要等,并给予关心。(P82)

②理解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理解是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我们渴望他人的理解,我们也要学会理解他人。(P81)

③如何理解他人?(学会理解的关键)(P82)

学会理解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体会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关心与互助

⑴关心他人的表现(P83)

关心他人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心、重视、尊重和同情等等。

⑵相互关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P83)

⑶关心他人包括哪些方面?(P83)

关心他人,不仅要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也要关心他人的情绪、冤枉和需要等,并在他人需要时,及时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

⑷互相帮助(P84)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帮助他人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帮助。

第十一课 交往有艺术

1、讲究文明礼貌的重要性(P85)

⑴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⑵讲究文明礼貌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⑶讲究文明礼貌,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2、礼貌待人

⑴ 语言文明 ①文明礼貌首先反映在语言上。(P85)②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是打招呼。(P86)

⑵行为文明(P87)①一个人的文明行为反映了他的品德修养②在交往中,最不可忽视、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是微笑。

3、表达与倾听

⑴ 学会表达

意义: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看法和感受,可以使对方了解我们的真实态度,增进对我们的了解,从而更乐意与我们交往。

⑵学会倾听(P91)倾听就是听他人表达或倾诉。积极的倾听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技巧之一.要求:要保持专心、尊重与体谅的态度,切忌一些不良行为,如三心二意、东张西望、翻看书报、随意打断对方、乱插话以及妄加评论.4、要想成功地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注意做好那几点?

⑴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一个正直诚恳、人心助人、同情心强的人,这样会得到他人积极肯定的评价.⑵要讲文明,有礼貌.⑶要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尽可能地多团结同学.⑷要学会倾听、表达,赞美他人

第十二课 考试的心情

1、为什么适度紧张是有益的(P95)? ⑴ 适度的紧张有利于提高生命的活力和活动的效率 ⑵考试前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中正常水平的发挥⑶过度紧张会使大脑神经活动失去平衡、受到抑制,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和创造力全面下降。

2、紧张心理调节方法有哪些?(P97~P98)

⑴认知调节法 ①要正确看待考试②要正确估计考题的难度和我们的能力。

⑵积极暗示法 ⑶深呼吸调整法

3、平静看分数

每个人都希望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理想的分数。因

此我们要学会平静地、正确地看待分数,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考试,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全棉发展也有积极作用。⑴ 恰当的期望(P99)

①恰当的期望就是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效、合理估计自己的考试成绩,确定比较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②期望值过低导致不思进取,过高则容易紧张焦虑甚至因达不到而失去信心。

⑵分数不代表一切

① 分数代表什么?(或分数反映什么?)(P101)

分数可以反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的优劣和学习能力的强弱,表明已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但是,分数反映的只是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不能反映一个人全面的素质,更无法充分体现, 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进步和成绩。

②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分数?(P102)

我们要重视考试、关注分数,但不要片面理解分数、过于看重分数。以理性的、平静的态度看待分数,客观地分析分数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地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改进学习、实现全棉发展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第十三课 分数的品质

1、诚实的检验

⑴分数的真假反映了什么?(P105)分数的真假反映了人是否具有诚实这一重要的品质。

⑵什么是诚实?(P105)

诚实就是指实事求是,不说谎,不欺骗,不作假。诚实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⑶诚实的人会吃亏吗?(P105)

弄虚作假的人,可能会一时侥幸得到某些“好处”,但终究会被人识破,不仅失去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而且会遭到人们的鄙视。诚实的人也许会一时吃亏,但他们最终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并获得他们该得的一切。

⑷偶尔抄一次答案,偶尔作一次假,真的没有关系吗?(P107)

①一个错误的行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其错误的性质都是不会改变的。

②对微小错误的放松警惕,有了第一次,就会滋生出第二次、第三次。小错误越积越多,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来越低,最终会酿成大错,甚至是违法犯罪。

2、公平的比较

⑴考试也是一种公平的“竞赛”,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鉴别和选拔方法。作弊不仅关系个人的诚实品质,也有损公平的原则。(P107)

⑵“作弊是我自己的事,我又没有妨碍别人”,“我自己不作弊,但是可以帮朋友作弊”,这些观点对吗?为什么?(P108)

通过作弊得到高分,甚至因此获得其他的利益,实质上是用了不正当的和不公平的手段获得了不应该获得的利益,这不仅违背了诚实的准则,也破坏了公平的原则。

第十四课 分数之外的收获

1、分数之外的收获

分数是我们一方面的收获,除了分数之外,我们有广阔的生活空间,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不少的收获;有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帮助、朋友的鼓励,还有自己的汗水等等。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P115)

⑴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绩,都有自己的不足。我们要坦然面对差别,发扬长处,弥补不足。

⑵ 成绩的高低、收获的多少,最终取决于我们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

⑶勤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不付出艰苦的劳动,美好的理想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 共同的责任

第一课 大家之“家”

第二课 我与我们

第三课 承担责任

第二单元 情感世界

第四课 多彩情绪

第五课 缤纷情感

第三单元 无序与有序

第六课 规则与秩序

第七课 法律初探

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

第九课 少年的权益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第五单元 走进社区

第十二 课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十三课 在社区中生活

【第一单元

共同的责任】

第一课

大家之“家”

一、知识要点:

1、“家”是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班级和学校.2、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P4

3、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园地。P4

4、特有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校成为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P5

二、问题归纳:

1、归属感的含义:指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

2、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

答:对校园生活的期盼,对老师、同学的想念,就是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

3、“家”的感觉(校园生活给我们的感受):

答:①有温馨,有快乐,有关爱,也有快乐和烦恼。②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分享收获的喜悦;③我们共同生活,相互鼓励,共享成功的快乐。

4、班级和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

答:①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②是我们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③是我们培养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园地。

第二课

我与我们

一、知识要点:

1、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P7

2、每个人都离不开班级和学校集体,班级和学校集体也同样不能没有我们个人。P7

3、在班级和学校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使同学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P8

4、集体是有层次的,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P8

5、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P9

6、从长远看,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主义利益的最大保护。P10

7、个人主义伤害的不仅是集体和他人,最终也必然伤害自己。11

二、问题归纳:

1、集体的含义:是由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

团伙的含义:一些人简单地聚合在一起或是为了错误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群体。团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

2、集体的四个特征:①有共同的目标。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拥有集体的组织机构,有一定的集体活动准则,以及集体成员对各项准则的遵守。④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它的集体有机地联系。

3、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4、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④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作出妥善处理。

5、集体主义的含义: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就是集体主义。

6、个人主义的表现: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主义的表现。

7、小团体主义:实际上是扩大了的个人主义,往往会腐蚀集体。其特点是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而不顾他人 利益以及大集体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8、团结就是力量: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要真正做到团结互助,需要对团结有正确的认识: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9、竞争与合作:⑴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发展,有赖于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既要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⑵敢于竞争意味着„„(P16)⑶善于合作(团队精神),意味着„„(P16)

第三课

承担责任

一、知识要点:

二、问题归纳:

1、责任是由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应该做的事。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并不是说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都是一样的。

2、我们是班级和学校集体的一员,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是我们的责任。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办法是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比如说主动关心班级的进步与存在额问题,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班集体各项活动,努力学习,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等。

3、为班级和学校做奉献:⑴要学习螺丝钉精神,做好集体分配给自己的事;⑵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单元

情感世界】

第四课

多彩情绪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组成的混合情绪。如惊喜、悲愤交加、百感交集、哭笑不得等。

2、少年的情绪特点: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3、情绪的分类:正常情绪(有适当原因和反应适度的情绪)和不正常情绪(没有适当原因或反应程度不适当的情绪),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对个人健康和发展有利的情绪)和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有害的情绪)。

4、情绪的作用: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正常的、积极的或良好的情绪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积极作用(比如说能提高个人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激励人勇敢地面对艰难困苦)。不正常的、消极的或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说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的自制力下降)。

5、调节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⑴认知调节 ⑵理智控制 ⑶合理宣泄:⑷心理放松:⑸行为调节: ⑹理性升华:通俗点说,就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或结果也要学会往好的方面想。

第五课

缤纷情感

1、情感的类型:⑴对亲人、同学、老师、朋友的情感。⑵对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的情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⑶对自己的感情:比如说自尊感、自豪感、荣誉感、羞愧感等;⑷对大自然的感情:感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亲近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情感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自觉的努力和培养。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调节、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绪。

3、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没有情感,就没有道德可言。

4、培育高尚情感:⑴感受理智:追求理智,追求科学,追求真理。⑵体验道德:追求正义,追求善良,追求道德。⑶欣赏美好:感受美的事物。

5、爱国情感:是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祖国的身后情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责任感、义务感。这些积极的情感是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第三单元

无序与有序】

第六课 规则与秩序

1、规则的重要性: ①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②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规则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

2、生活中常见的规则:

①“落棋无悔”是下棋游戏和竞赛的规则。②“越位犯规”是足球赛场的规则。③“红灯停,绿灯行”是车辆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④“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是行人必须遵循的规则。

3、规则的分类

①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如家庭规矩、学校规则、社会规范等。②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习归则、运动规则等。③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如经济领域的规则、日常生活领域的规则、政治领域的规则、文化领域的规则等

4、规则的其他分类:①正式规则 ②非正式规则 ③强制性规则④非强制性规则。正式规则:社会制度、体制、法律、规章制度、守则和纪律等。非正式规则: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等。强制性规则:国家和地方的法规等。非强制性规则:《中小学生守则》、农村社区的乡规民约、各种风俗习惯等

5、校园规则及作用-P49正文

6、规则与秩序的关系P53正文

7、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基本原则和宗旨: ①含义: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一个通过规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②基本原则和宗旨: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第七课 法律初探

1、法律的含义: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基本特征:

①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③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④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①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②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力,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力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②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纠纷或矛盾的作用。③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5、法律与纪律规章、道德、宗教戒律的、区别:P57第2段、P58第1段

6、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手段:①通过双方协商 ②他人或组织调解 ③法律途径(最终途径)。

7、青少年怎样维护法律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①我们即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即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即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 心中的规则

1、他律的含义、表现: 含义: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就是他律

表现:要求“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者“不许你怎样做”

2、自律的含义、表现:

含义: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就是自律 表现:“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我愿意怎样做”“我不愿意怎样做”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P65正文部分

4、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自律? ①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得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慎独”,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

5、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网络规则)?P68第一段正文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

第九课 少年的权利

1、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什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是为保护18岁以下未年人而专门制定的法律。

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未成人的权利有哪些?(P71共16项)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财产所有权、著作权、专利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受教育权。

4、《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一个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国际性公约。1989年该公约成为国际法。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世界儿童的权利有哪些?(P73)

①每个儿童都有结交朋友并和朋友玩耍的权利;②每个儿童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每个儿童都享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④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⑤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毒品危害的权利;⑥每个儿童都有得到公平对待及法律上受到尊重的权利;⑦每个儿童都有知道他们的权益的权利;⑧每个儿童都有免受有害工作伤害的权利;⑨每个儿童都有不受暴力侵犯、得到保护的权利。

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

知识点一:家庭保护

1、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四条基本途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家庭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这种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内容:P74方框小字部分

3、父母未经子女同意翻阅子女日记的行为是 违法行为。

4、对父母侵犯子女隐私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5、父母或监护人怎样保证未成年人的保证受教育权?

未成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按照要求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入学,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6、对拒不送其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怎么办?

可以借助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通过批评教育、罚款、提起诉讼等手段,强令他们送子女就学。

7、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知识点二:学校保护

1、学校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内容:P77方框小字部分

2、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3、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采取了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序列措施,特别是为公民享有受教育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质保障和师资保障。

4、作为学生,应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按时入学的义务,接受规定年限教育的义务及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5、学校要保护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知识点三: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国家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社会各界和公民也负有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内容:P79方框小字

2、社会保护归根到底是要创造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

4、隐私权的含义:每个人都有一些涉及个人心理以及社会交往的秘密,未经本人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其公开。这种由法律明确规定并加以保护的权利就是隐私权。

在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和现象有哪些?①打听别人的秘密。②偷听其他人的私下谈话。③偷看他人日记。④猜测人家不愿公开的事情。⑤私拆他人信件。

5、、通信包括电话、电报、电子邮件、电传、书信等多种方式。侵犯通信自由罪的含义: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6、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智慧成果权等。

著作权的含义: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研究的科学技术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包括发表权、匿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权。

未成年人是否享有知识产权?公民无论年龄大小,都享有著作权和专利权。知识点四:司法保护

1、司法保护的含义、内容:

含义: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少年犯管教所等劳动改造执行机关,依法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内容:P83方框小字

2、未成年人犯罪应该受到法律制裁,比如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3、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4、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各个环节(如在询问、羁押、审理、执行判决等),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

5、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

1、青少年要使自己的身心和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护,关键靠自己。

2、青少年年可能遇到的侵害和危险有哪些?(对教材的补充)

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自然灾害、意外险情与伤害。如发生地震和火灾,遇到车祸、上学途中遇到高压电线、野外郊游迷路等。二是不法分子的侵害。如遇到校园小霸王、遇到校外勒索、路上被坏人盯上、遇到抢劫绑架、遇到盗窃等对青少年生命财产安全的侵害,还有对青少年的教育权、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侵害。

3、青少年应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初一一班笔记最全

①远离危险,拒绝侵害。即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当不法侵害发生前)面对不法侵害,要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当不法侵害发生时)

②学会求救和自救。(当危险、灾害发生时)③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当不法侵害发生后)

4、青少年应远离哪些危险环境?(请举几个例子)(P85最后一段)

①如果在路上遇到陌生人问路,不要上他的车;②不要独自穿越公园或树林,尤其是在黑暗中;③独自在家,而且不知道是谁在敲门时,不要轻易开门;④决不要离家出走、四处流浪。

5、青少年遭遇不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①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②遇到严重的危险时,要学会求救和自救。

③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方法: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

6、当我们遇到地震、火灾等严重险情时,该怎么办?

要学会求救和自救,具体而言:意志坚强,保持镇静,作出正确的判断,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保存实力,及时求救,大声呼喊。

7、当你的受教育权、经济权利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办?

①向老师、学校、家长报告;②向有关门报告;③向法院起诉;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8、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

提供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等。打官司要到法院,打官司即诉讼。

诉讼分为:①刑事诉讼。②民事诉讼。③行政诉讼。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是诉讼。民间又将行政诉讼称为“民告官”。

9、请你就未成年人保护提几条建议?

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自我保护五角度来回答。【第五单元 走进社区】

第十二课

我们生活的地方

1、社区的含义: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我们休息、娱乐、交往和生活的场所,为我们创设了学习、锻炼、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2、社区的类型:我国最基本的社区类型有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类。此外,还有兼具农村、城市两类社区特点的城镇社区。(详细分类见P96)

3、感受社区:了解与关心;感受与体验;态度与愿望。

4、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

5、最有效的防盗系统:邻里的关照。

6、邻里交往的原则:邻里之间不仅要和睦相处,而且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关系可使我们感到和谐、温暖。在邻里交往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分寸。如: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不干扰别人的生活;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7、关心社区、感受社区,是我们的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我们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成熟的标志。

8、社区考察:⑴实现了解社区、为社区发展做贡献的愿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对社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研究。⑵社区考察的程序:①分组与选题(即组织考察小组,确定考察问题);②方案与实施(即制定考察方案,实施考察活动);③分析与交流(即撰写考察报告、交流考察结果)

9、制定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确定考察的具体目的和内容,选择考察方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注意提前预约、准时赴约、不过分打扰他人、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礼貌待人,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研究考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等。

第十三课

在社区中生活

1、权利与义务:⑴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⑵义务:法律规定的、道德规范等要求应尽的责任。

2、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正确认识和行使我们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额义务,学会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我们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

3、营造祥和安宁的社区生活环境:在社区生活中,人们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有时甚至发生利益冲突。只有妥善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营造祥和安宁的社区生活环境。

4、社区规则:制定社区规则目的是为了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以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社区是我们的家,我们在社区生活,就应该遵守社区规则,按照规则做事,这是每个社区成员应尽的义务。

5、参与社区事物、服务社区的方式和机构(详见P113-P114)

6、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是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近父母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四课 交友的的智慧

第五课 男孩!女孩!

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 从众与自我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第四单元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五单元 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第一课

走进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2、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应做到哪几个方面?)(1)听从父母的教诲,认真学习,踏实做人。(2)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3)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4)赡养父母。(物质上赡养父母,精神上关心父母)

3、代沟产生的原因。

(1)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识、自尊心和独立意识增强,逐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强烈希望并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不再一味的依赖父母,但父母仍然把我们当成小孩儿或儿童,因此产生了各种误解、分歧、隔阂,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

(2)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导致产生矛盾。

(3)与同伴关系越来越密切,也会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百年的相对疏远。(4)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使我们往往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加剧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如何消除代沟?(1)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2)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

(3)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自立于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5、如何与父母沟通?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2)客观的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与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二课

理解老师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一职业是崇高的。教师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如何尊敬老师?

对老师的尊敬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3)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师生矛盾和冲突产生的原因?

随着自我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老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而是逐步用批判的态度与眼光评价老师,希望与老师建立起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4、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

5、如何与老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3)了解老师的优点与长处;(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

只要我们真诚地与老师沟通,就能在我们与老师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1、友谊的作用

(1)友谊是心灵的需要。友情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要,离开了朋友,失去了友谊,人就会感到孤独,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2)友谊与成长同行。在成长道路上,朋友给与我们很多。朋友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2、如何获得真挚的友谊?

真挚的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只要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与老师、同学交往,我们一定会获得真友谊。敞开心扉,坦诚的与他人交流,真诚的帮助别人,朋友一定会向我们走来。真诚培育、努力付出是跨越障碍获得友谊的基础。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1、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1)所谓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

(2)善交益友包括乐交诤友。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指出我们的缺点、错误或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3)如何成为诤友?

一方面要乐于接受同学的批评,另一方面要敢于并善于提出批评。(4)善交益友要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江湖义气的危害: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

2、远离损友

(1)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和好人交朋友,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好的影响;与坏人交朋友,也会不知不觉受到侵蚀。

(2)要谨慎选择朋友,远离损友。

3、交友的艺术

友谊的获得需要我们掌握方法,讲究艺术,付出努力。

(1)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2)真正的友谊不包含嫉妒,要欣赏并真诚地赞美朋友的成功。(3)我们交友既要讲原则,又要理解、宽容和信任朋友。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1、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在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角色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有各自的乐趣和烦恼,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也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应相互体谅、互相帮助。

2、纯真的友情

(1)异性同学交往是正常的:人类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男女之间的交往是很平常的事。

(2)异性同学交往的积极作用: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不仅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

(3)异性同学交往遵循的原则: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遵循“自然”和“适度”的交往原则。

3、青春的心弦

(1)男女同学相互产生好感和爱慕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可能因此遇到很多麻烦、困惑和苦恼,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2)如何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问题? ①萌动的青春,需要理性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②在对待男女情感问题上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③当我们在情感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1、什么是从众?

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这就是从众现象。

2、从众现象的表现: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

3、从众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积极作用:(1)从众有助于完成群体目标。(有的从众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顾大局,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安全感和自信心;(3)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消极影响:(1)盲目从众会阻碍个人的发展。(如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2)盲目从众也会影响到集体的事业。(3)更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4、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1)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

(3)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

5、如何克服从众心理?

(1)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2)全面的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作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是青少年避免盲目从众的重要途径。

(3)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1、追星现象产生的原因。

(1)进入少年期,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了第一次认真的思考,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发生矛盾时,明星恰恰就寄托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梦想,所以也就产生了对明星的崇拜。

(2)青少年“追星”可能出于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也可能是为了寻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等。

选择谁作为我们心目中的明星(偶像),喜欢或崇拜“明星”的什么特征或品质,不仅反映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与追求,也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

2、追星的利与弊

弊:如果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以至丧失自我,就会妨碍我们的学习,影 响我们的生活;

利:追星,可以是一种成长的动力,它悄然的改变着我们,使我们发生一系列变化。

3、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心中的偶像?

(1)既要看到其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

(2)既要看到其成功的结果,又要看到其成功的过程;既要看到成功的辉煌,也要看到成功背后的奋斗和艰辛,既要看到其表面的光环,更要看到他们内在的品质。

4、对待明星与偶像,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偶像,我们崇拜他们成功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但不能仅仅停留于崇拜,要让明星的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的优秀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超越崇拜,走向自我。

第八课

一念之差

1、我们身边存在那些危险的诱惑?分别有什么危害? 诱惑:黄赌毒和邪教。

黄毒的危害:一旦涉黄,轻者会精神萎靡、纪律涣散、不思进取,重者极易诱发性犯罪及与之相关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

赌博的危害:容易使人形成贪婪、好逸恶劳、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未成年人染上毒瘾后,会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吸毒的危害:吸毒就是踏上不归路。一旦因为一念之差吸食毒品,必将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

邪教的危害:邪教法轮功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可以使人丧失正常的思维和理智,甚至失去人性。导致一些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破环了社会的安定,是反人类、反社会和反科学的邪教。

2、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1)客观地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2)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不涉足营业性歌舞厅、不健康的录像厅、游戏厅和网吧等容易滋生黄、赌、毒和其他不良现象的场所。发现学校周边200米内有这些营业场所的要举报,(3)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冲动和欲望,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4)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第九课

一步之遥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携带管制刀具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和多次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和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偷窃和多次偷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和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种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可以分为违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分别应受到违宪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

4、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5、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的启示。

(1)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刑事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2)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要从克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之中。增强法律意识,改正因年龄小而犯罪就不会被判刑,只要不犯大错误,犯点小错误没关系的错误思想。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

6、惩处犯罪分子的目的(意义)。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慑。

7、对待过错我们应当持什么样的态度?

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过则勿惮改,过而能改,脚踏实地的走向正道。这种光明磊落的胸襟、真诚坦率的态度、知耻近乎勇的表现是我们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1、顺境对我们成长的作用 积极作用: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顺境中我们感受到安全和愉快,我们安心学习、享受生活、锻炼才智、发展能力,我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负面作用:但顺境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如果我们贪图享乐,那么长期的顺境容易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2、在顺境中我们应当怎么做?

身处顺境,我们在感到幸运的同时,更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战胜自己,更上一层楼;我们应当常存感激之心,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不辜负亲人和社会的殷切期盼和嘱托;我们要警惕自鸣得意,免得大意失荆州,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3、逆境对人成长的作用。

消极影响:对有的人来说,逆境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心,甚至使他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

积极作用:逆境对于意志坚强、刻苦努力的人来说,是磨练。是促进,是有益的砥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

4.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身处顺境时,如果忘乎所以,就可能出现“寒潮”或“冬天”;当我们遭遇磨难时,只要不气馁,它就会成为磨炼意志的熔炉。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1、挫折是成长中必然的事,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会遇到。

2、挫折的作用

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挫折会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使生活道路变得曲折;另一方面,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人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增长人的知识才干,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练人的坚强意志,提高人的适应能力,促成人成就伟大的事业。

3、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1)冷静看待挫折。明白人生难免有挫折、遭遇挫折是极为正常的,不怨天尤人,而是正视现实,直面挑战,把它当成丰富人生经历和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2)乐观面对挫折。用乐观的态度笑对挫折,以豁达心态对待暂时的成败,赢得起也输得起,拿得起也放得下。乐观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消除挫折的消极影响。

(3)坚强战胜挫折。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最可靠的保证。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就要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4)树立人生理想。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就确立了前进的方向,就能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1

4、面对挫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来化解?

(1)及时降低期望值,果断的改变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2)尝试进行一些活动,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以转移情绪,减轻心中的烦恼;(3)学会运用一些心理疏导方法(如心理补偿法、情感的合理宣泄或转移法、升华法、自我暗示法、系统脱敏法等)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排解。

5、坚强意志的作用

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最可靠的保证。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6、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 要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培养。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增强自制力。

7、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作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就确立了前进的方向,就能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反之,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就会目光短浅,不求上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退缩不前,一蹶不振。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目录】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第五课 公私之间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第八课 共同的愿望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善于劳动

第五单元 市场考察

第十二课 走进市场

第十三课 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第十四课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1、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各种生物也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2、人类也生存于自然环境中。

⑴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和空间环境等。人类正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⑵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食物链关系,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⑶①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②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③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问题归纳:

1、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2、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①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全世界的物种正在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个物种,往往就有10—30种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有什么危害?

作用: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③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4、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后果: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就是沙尘暴。

5、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后果:淡水资源危机可能使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6、能源匮乏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过度消耗。

后果: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可持续发展。

7、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后果: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8、土壤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原因:人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

后果: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9、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后果: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1、人类要做大自然的朋友

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在索取和享用大自然中的各种资源的同时,不能忘记奉献的义务;人类应该亲近自然,感激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其实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2、保护大自然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过度消耗及人口的不断膨胀、自然环境被破坏,使得自然已经很难满足人类的需要,环境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因此,人类唯一的选择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几十年来,联合国和很多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公众都致力于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p19

4、青少年应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⑴首先学会遵守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

⑵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区、社会,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5、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p26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四课 共同的需要

一、知识归纳:

1、身边的公共利益包括: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

2、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包括: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

3、建设公共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为了直接造福于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政府是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

㈠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

1、身边的公共利益主要有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

2、公共场所是人们交往互动的公共生活空间,它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或集团,大家都可以出入、停留和使用。如博物馆、商场、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展览会和贸易集市等。

3、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有什么意义? ①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②建设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造福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是用于谋求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私利。

4、公共设施是指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法人设置或管理以供公众使用的设施,包括公共汽车、公路、电线、光缆以及农田水利等。

5、政府是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和管理者。㈡公共服务

1、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等。

①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卫生事业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卫生技术保证。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得到了切实的保证。

②公共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公共事业,它对于提升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㈢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体现了全人类的公共利益。①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规范的世界贸易市场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各种制度性的保障,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②空气、海洋、森林、矿产等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希望,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紧密相连。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

③更广义的自然环境还包括太空。合理开发和利用太空,能够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满足人类进—步发展的需要。

9、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①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②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③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④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⑤公共利益,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成乏,都是必不可少的。

10、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①石油危机会给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困难,②会深刻影响各国的关系,③危害国际安全,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11、公共利益的特点:共享性、不可分性、层次性、特殊性、多样性。

12、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利益包括哪些?

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公共安全保障、农村医疗保险。

第五课 公私之间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③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④没有脱离个人的抽象的社会,也不存在超越个人利益的抽象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

任何利益都基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而公共利益的产生,则与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需求相似性的增多关系密切。随着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个体的需求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合。虽然从根本上说,这些重合的需求来自于单个人的利益,但因为在社会关系中,其满足和实现涉及社会中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因而就拥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公共利益由此产生。

3、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的利益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些需求单靠个人努力很准得到满足,只有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公共利益实现得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也就越充分。

4、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而者互为前提,共生共荣。但由于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整合,并不等于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不可能总是将每一个人特殊的个体利益一 一涵盖其中。因此,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事情时有发生。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不仅表现为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也表现为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这种冲突会突破某一狭小的范围,影响更多的人,波及更多的地方。

5、面对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应作正确选择

⑴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同时,依法保护个人的正当权益。⑵面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这样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只有为维持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个人才会从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因此,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

6、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是不是就忽视个人利益呢?

公共利益在公共生活中具有优先性,但这并不等于无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关心和尊重,其合法权利应当受到保护。个体利益的有效实现,充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民主与文明。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彼此依赖,互相包容。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7、在现代社会,公共利益应该符合哪些标准呢?

①合法合理性

②公共受益性 ③公平补偿性 ④公开参与性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

在社会生活中,维护公共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大到社会组织,小到每一个人,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公共利益不能自动实现,它的实现需要道德的约束、法律的调节和制度的保障。

1、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

⑴ 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人民授权政府履行公共管理的 职责,政府只有切实维护公共利益,才能真正并且从根本上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利益的实现程度,反映了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⑵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多种方式,如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 化等强制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依法行政是政府执政为民、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

⑶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间的合作日益密切,各国政府在国际安 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

2、非政府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他 们在谋求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整个社会整体利益乃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旗帜下开展活动,是一种道义性、公益性的社会力量。

现在,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已经覆盖了从环保、教育、科研、社会工作、慈善,到公共交通、公益展览等广阔的领域。

非政府组织坚持“全球意识”,代表了超越国家利益的公共利益。它们的工作影响着社会的决策,引导和改变着社会舆论和公众行为。

3、其他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其他社会组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学校、医院、工厂、银行、商店等。对于这些组织而言,依据法律、规章制度和道德的要求发挥相应的社会功能,就是维护公共利益。

4、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公共利益

⑴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每种社会角色都与一定的责任相对应。如果每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分内责任都得到履行,社会就能和谐有序地运转。对于每个人来说,这就是为维护公共利益尽了一份力。

⑵每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a维护公共利益不仅仅是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更重要的是在公共生活中,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努力。

b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这是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力量之源。

c要有奉献精神,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所贡献的现代人。

5、作为中学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该怎么做?

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我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6、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不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维护我们的公共利益。只有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行动起来,我们的公共利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公共利益,同时,每个人的公共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7、如何理解“态度改变,我们 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

①不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维护我们的公共利益。②有句话说得好:态度改变,我们 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

③就象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喝水、吃饭和休息一样,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④只有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行动起来,我们的公共利益才能真正的得到保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公共利益,同时,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8、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处与代价:

好处:①可以赢得自尊和自信

②容易被他人接受和认可 ③可以获得奖励,赢得荣誉 ④能得到知识和处理问题的经验。

代价:①有时要忍受一时的不便

②要付出时间、精力还有金钱,③有时要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9、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政府的职责:

①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与守护者。②政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③在突发事件面前,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的神圣职责。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一、知识要点

1、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6、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二、问题归纳: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p61

3、尊重各民族文化包括: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4、中学生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怎样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②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③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5、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⑴作为一个有多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非常重要。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⑵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等。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市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体现了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求发展的精神。我国各民族互相帮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促进了共同发展。

⑶加强和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要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8课 共同的愿望

一、知识归纳: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50多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并完成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业,但台湾问题尚未解决。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3、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有关台湾的全部历史和法律事实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在目前,要大力发展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8、到21世纪的中叶,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基本实现的目标: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问题归纳:

1、“一国两制”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P70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P73最后两段)

4、反对“台独”,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

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少数台独分子搞台独,妄图分裂祖国,是对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公然挑衅。也是对中国人民感情的公然挑衅。③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④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

6、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国做贡献的本领:②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做斗争,③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

第九课 人类的需要

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①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世界,创造文明。②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是由古猿经过千百万年逐步演变和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是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因此,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

3、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

劳动创造的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⑴物质文明,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劳动使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在劳动过程中,人们通过发明、改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⑵劳动是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①很多精神文明的成果,起初大多是在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们以人类的劳动为主题,记载、反映和歌颂了人类的劳动生活。②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创造了宝贵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

③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精神财富的生产逐步从物质财富的生产和体力劳动中独立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精神劳动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在人类精神生产领域中艰苦劳动,辛勤地创造着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等精神财富。4.如何理解劳动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劳动不断地提高着人类自身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着人类的成长与发展。① 通过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人类延伸了身体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加强了在自然界中谋生和发展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在不断创造、使用和完善劳动工具的过程中,不仅人类的四肢等身体器官和它们的功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人类的智能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② 劳动是培养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③ 劳动不仅能够促进人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发展,而且与个人的成才、事业的成功紧密相关。

④ 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

⑤通过劳动,我们不但能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强不屈,而且能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些都是我们走上社会后建功立业的必要素质。

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1.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什么最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⑴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也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⑵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劳动。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只要他们的劳动对社会有益,就都是光荣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2.如何理解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上面第2点)3.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⑴劳动成果是劳动者用汗水换来的财富,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体现。

⑵珍惜劳动成果,过艰苦朴素的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⑶资源和财物总是有限的,不能任意挥霍。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而且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的生活并不富裕,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现实。因此,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⑷对于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来说,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奋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勤于劳动

1、我们要乐于劳动,成为快乐的劳动者

⑴生活因劳动而精彩。生命的意义与劳动息息相关。不劳动,不热爱劳动的人,谈不上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惟有劳动,也正因为有了劳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被不断地创造出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丰富和充实。

⑵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各行各业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和种种方便,我们有义务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其他劳动者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回报。2.参加家务劳动的意义(好处)?P99第2、3段

3.新型劳动者的含义、特点(素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努力成为新型的劳动者?

⑴新型劳动者是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劳动者。

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的21世纪,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只有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科学技术的前沿,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专家做先导,在生产一线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做支撑。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做创新型的劳动者,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⑶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练就一身真本领,将来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第五单元 市场考察】

第十二课 走进市场

(一)、知识要点:

1.市场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原始的市场是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的场所。2.集市是从早期市场最终过度到现代市场的关键环节。集市贸易的广泛兴起,是市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3.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概念。4.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5.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的政策是:鼓励、支持和引导。

6.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二)、问题归纳:

1.为什么说市场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器”? ①社会经济的兴衰常常可以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市场繁荣,说明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市场萧条,说明社会经济在衰落。②同时,市场是生产与消费的连接点,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市场不仅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器”。

2.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局限性(弊端)分别是什么?

特点:所有物资的生产、流通(资源的配置)及其价格都由国家计划调控。局限性:政府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再有计划地通过票证分配生活消费品。这种对社会资源的统一生产、调拨和分配的做法,难以对市场供求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做出灵敏反应,结果,有的产品积压,有的则长期短缺。3.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优势?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可以直接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决定生产和经营的品种和数量,既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又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实现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目标的重要步骤。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一步成为世界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5.国有经济的含义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6.国有经济的地位优势是什么? 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和关键领域,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7.国有经济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8.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分别是什么? 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共同富裕,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9.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哪些意义(作用)?

①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弥补了公有制经济的不足,推动了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②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十三课 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

(一)、知识要点:

1.公平买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是我们理想的市场秩序。法制是市场经济的护卫者。法律是保障市场正常运行的最重要的规则。

2.平等、公平、公正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要求,是维护交易秩序的重要原则。经济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问题归纳:

1.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具有哪些危害?①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是对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破坏,既损害了其他商家利益,又损害了顾客的利益。②从长远来看,这种短视行为也不利于本地企业和经济的发展,最终损害的其实是自身的利益。2.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为什么?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是靠买卖双方的契约联结起来的。对契约的遵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双方共同遵守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来保证。因此,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

3.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①要维护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②只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才能引导和规范人们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经济活动,避免经济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含义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5.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求偿权。④自主选择权。⑤公平交易权。⑥获得有关知识权。⑦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6.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

①向工商部门投诉,拨打12315电话。②请求当地消费者协会调解。③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④利用新闻媒体披露。⑤向法院起诉。

第十四课 品质:市场的通行证

(一)、知识要点:

1.品质和诚信是市场的通行证。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命脉之所在。

2.提高产品的品质是拓展市场的关键。

3.诚信是市场的支撑者。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

(二)、问题归纳: 1.品质的含义是什么? 品质就是物品的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而具备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等。2.品质对企业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对企业来讲,品质就是面向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高品质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机遇。3.在市场经济中,我们应树立哪些意识?

①法律意识。②品质意识。③竞争意识。④诚信意识。⑤开放意识。4.提高产品的品质是拓展市场的关键。为什么? ①没有产品品质作保障,市场拓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缺乏生命力的。②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品质,才能从根本上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5.谈谈对诚信的认识?

①“诚信”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商业道德。“诚”要求人们诚实经营,不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欺诈,不坑蒙拐骗;“信”要求人们重合同,重承诺,遵守契约。②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③对个 38 人而言,如果没有了诚实,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诚实是最起码的品德。

6.诚信对企业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经商都要求以诚为本。一个不诚实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更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可以说,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②在经济活动中,货真价实、公平无欺、城市经营被认为是高于一切的原则,违背了这个原则,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最终一定要为其付出代价。

7.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具有什么危害?

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背诚实经营原则的突出表现之一,它不仅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最终也会使自己付出应有的代价。8.为什么说诚实与利益本非矛盾?

①诚实与利益本非矛盾,即使产生了矛盾,企业也应该诚信至上,在诚信的基础上寻求利益,那样的利益才是长久的利益,真正的利益。②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如果违背诚实的原则,就无法塑造完美的社会形象,也就没有信誉可言,最终失去的必将是企业的生命。

9.如何理解“市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立。”

①取信于市,是企业、企业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前提。契约、合同、借条等,都是自己的庄严承诺,都应该切实地加以履行。因此说市无信不立。②重信守诺,是每个成功企业发展的法宝,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坚持的做人原则。③取信于人,也是我们中学生在社会上立身处事的基础。我们应该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切实地履行自己的承诺。因此说人无信不立。

.39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第五课 财富之源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集两会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

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课 战争与和平

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

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

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

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

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什么样的历史?

2-3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3、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由强变弱的主要原因)?5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②国家的落后

③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4、青少年应从中华民族百年抗争史得到什么启示?(补充)

①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

②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勇于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主权与领土完整。

③青少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什么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

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在哪些方面?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抗雪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

4、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是什么?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继承和发扬热爱和平的传统,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3、14 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纪元。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幸福生活、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4、15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7、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5、16 ①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救国之路,失败原因归根结底是: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②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内容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历史给我们的昭示是什么?(补充)

① 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③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④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⑤ 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7、18(1)历史经验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可以使人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迎头干上。

(2)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三大差距为:①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②制造技术基础薄弱;③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为实现时代赋予的振兴中华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9、20 ①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时代相传。

②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谁提出的?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康”一词源于《诗经》。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具体是: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我国现阶段小康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补充)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全面小康含义: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六更加)。

5、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有什么新特点?

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6、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么?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如何正确理解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

31、32 ⑴要创造财富,不只要靠劳动,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⑶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2、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3、34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3、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4、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5、36 ⑴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6、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是什么? 36 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如何理解“合法致富”? 37、38 ①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然而,无论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走合法的生财之道。每个人要获得财富,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②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2、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⑴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⑵作用:国以税为本。

①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

②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 ③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⑶特点: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39

4、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5、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40、41、42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⑵“吃水不忘挖井人”,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是“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们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6、为什么必须要勤俭节约?

43、44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⑵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

⑶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⑷勤俭节约是做人的美德。

7、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作为中学生该怎么

做?)

⑴中学生应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美德。

⑵作为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⑶在日常生活中,应衣着朴素,不追求名牌时尚;不乱买零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1、我国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⑴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⑵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⑶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⑴含义: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⑵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 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

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⑵主体: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4、我们同龄人中有哪些困境? 49、51 1)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的学生; 2)课余打工的中学生;

3)过早地背负起家庭生活重担的孩子; 4)因家庭变故,面临许多困难的孩子;

5)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离开家乡,居无定所,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的孩子。6)世界其他国家生活在困境中的少年儿童:疾病的折磨,失学的痛苦,贫穷的困扰,战火的蹂躏。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1、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基础和体现是什么? 52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平等的真谛是什么?

52、53

⑴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⑵人人生而平等,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⑶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⑷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⑸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3、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⑴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⑶我国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⑷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4、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竞争要“优胜劣汰”,竞争中一部分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势人群和富裕者,而另一部分人则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和贫困者;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在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工作的职工,在调整过程中成为低收入者甚至成为下岗职工。

5、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富民政策: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1、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意义)60 ⑴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⑴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60、61、62、63 ⑴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⑵我国政府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⑶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政府致力于社会平等的一项重要举措。⑷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

⑸我国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服务。⑹政府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3、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64、65 我国:⑴“春蕾计划”

⑵中国扶贫基金会

⑶中国红十字总会

⑷中华慈善总会

世界:⑴联合国难民署

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4、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有哪些需要?)66、68、69 ⑴社会上处境不利的人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的传统文明和民族精神。⑵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5、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69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6、“关爱”品行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

⑴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

⑵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焦两会

1、两会指的是哪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什么?(补充)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4、正确区分下列概念:(补充)

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⑺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⑻我国的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原则。

5、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制度和主要职权分别是什么?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任期:每届任期五年。

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

主要职权:①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 ③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 ④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职能(三大职能)是什么?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

8、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组成分别是什么?

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组成: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9、人民政协的主题是什么?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1、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有哪些?(补充)77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人)②年满18周岁。

3、选举的法律程序是什么?

①选民登记;②推荐候选人;③候选人产生;④代表选举。

4、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四大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5、我国基层民主主要有哪些形式?80、81、82 村民自治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6、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什么?采用的选举制度是什么?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定了村民委员会采用直接选举制度。

7、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是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

8、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⑶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2、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意义?)84 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离开了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可靠保证。

③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④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及其相互关系?84、85、86 ⑴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⑵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肃、严格,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 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所有公民,不论是国家公职人员还是普通群众,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⑶关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保证。

4、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补充)

⑴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⑵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⑶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⑷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5、依法治国的知识点(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补充)

⑴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⑵前提:有法可依; ⑶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⑷有力保障:违法必究; ⑸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⑹根本依据:宪法;

⑺核心:依宪治国;

⑻基本要求:见第4题;

⑼含义:见第1题。

6、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

(或: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87、88 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7、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②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8、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①党的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③人民群众的监督

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

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途径: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问题: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更不得采用张贴大字报或聚众闹事等方法。

10、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⑶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1、人大代表的性质和身份: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⑵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⑶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意义)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从根本上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第四篇: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各章考点总结归纳

1、国策、战略、理念

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2、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3个考点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3、标志、标准

7个考点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4、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36个考点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36、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目的、目标

7个考点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任务、职责、作用

4个考点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7、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20个考点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8、特点、特征

6个考点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6、我国各民族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9、内涵、含义、定义

13个考点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见课本P76最后一段大号字。

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机关、机构

7个考点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制度、原则

7个考点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列举成就方面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2、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

(2)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

(二)分析原因方面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⑤实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⑥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⑧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和决策。

原因归类:

经济上: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等。

政治上: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文化上: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②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7、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经验总结

8、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9、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四)学生实践活动

10、青少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形式。

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图片、摄影展览;学习胡锦涛主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请专家作相关的主题报告;召开主题班会,分组讨论、交流。

11、调查途径: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采取哪些途径?

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上网查找等。

12、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你可以按哪几个板块来展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13、结合所学知识,为武汉“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或请你为当地政府怎样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①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别;

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企业;

③积极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贯彻“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④关注“三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14、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第五篇: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修改版)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各章考点总结归纳

1、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2、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3、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4、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坚持党的领导。

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

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36、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目的、目标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任务、职责、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7、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8、特点、特征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我国各民族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9、内涵、含义、定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

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0、机关、机构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制度、原则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一)列举成就方面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2、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

(2)休闲方式的变化: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电视、上网、旅游等休闲娱乐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请例举出三个这样的事例。

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实行真正的免费教育;陈旧的校舍得到翻建和维修;城镇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等。(二)分析原因方面

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⑤实行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

⑥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

⑦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

⑧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和决策。

原因归类:

经济上: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分配制度;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等。

政治上:坚持了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文化上: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②说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正确性.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实施的战略、国策及采取的各项重大举措是完全正确的。

7、制定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依据.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经验总结

8、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可以得出哪些基本结论和经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落实科教兴国、自主创新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

9、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亳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四)学生实践活动

10、青少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活动形式。

举办改革开放成就图片、摄影展览;学习胡锦涛主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请专家作相关的主题报告;召开主题班会,分组讨论、交流。

11、调查途径: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采取哪些途径?

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上网查找等。

12、班级要出一期黑板报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你可以按哪几个板块来展示?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或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13、结合所学知识,为武汉“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或请你为当地政府怎样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提高改革开放水平提出合理建议)。

①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和地区差别;

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低耗能、重环保”的绿色企业;

③积极引进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贯彻“科技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④关注“三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⑤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公民素质;

⑥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14、面对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做?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事业的艰巨性,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下载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全新归纳(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初中政治知识点全新归纳(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范文大全)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责任: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者是不应当做的事情 责任的产生: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基本观点? ①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是与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②真善美的行为有较强的感染 力和......

    政治知识点 鲁人版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 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② 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

    高中人教版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4(人教人教版)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篇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 初中政治综合知识点归纳 1、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内容: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

    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1国策、战略、理念 3个考点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

    初中政治必看知识点20205篇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

    初中政治核心知识点总结[

    初中政治核心知识点总结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