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体心理辅导的感想
团体心理辅导的感想
2014年10月22日,星期二下午的心理课,老师带领我们去玩了两个小游戏,这虽然只是两个小游戏,但是给人的感受却是颇深的!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场的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开心,露出了可爱的大白牙!我也一样,特别特开心,也感受到团体的力量,让我觉得自己也是大集体中的一员,大家都是那么的团结友爱!
刚开始进团体心理辅导室的时候,大家还是有点拘束的坐着,并不在怎么活跃,随着老师的讲话,第一个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桥手起立。我们以4个为界报数,同一数字的为一组,最后我们那组8个人,2个男生,游戏是从4个人开始的,先是我们其中4个相对比较瘦小的女生背对背坐在地板上,手挽着手,要求同时起身,起身后加一个人,重复刚才的过程。刚开始,我们没有掌握要点,4个人不能同时起身,于是身旁的伙伴们提醒我们背对背靠紧,手挽手挽住,数1,2,3一起起立,并且,剩余的4个人帮忙固定我们的脚,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成功的起来了,并且后面越起越快!在这个游戏中打破了所谓的男女“三八线”,女生放下了平常的矜持,紧紧的挽住男生的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使自己的团队获得最终的胜利!在这个游戏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人能力强是不能使整个集体能力强,需要万众一心,才可齐力断金!第二个游戏是“诺亚方舟”,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一组分发一张报纸,本组所有成员都要站在报纸上,至少维持3分钟不倒。成功站稳后将报纸对折,然后继续让所有成员全部站在报纸上,如此循环,一直到站不稳为止,最后将每组最小的能站上的报纸展示给所有人欣赏一下。第一次我们这个组所有人站上去是毫无压力的,将报纸对折后每个人放一只脚上去,然后每个人都互相抱着还是可以很轻松的站上去的,但是将报纸三次对折后,报纸明显小了很多,要想所有成员都站上去也明显困难了很多,于是大家都各抒己见,商量着最可行的方法,最后决定下面八个人一个人放一只脚在报纸上,然后互相拉着对面人的手,身体向后倒,为了保持平衡,安排在对面的人体重都相当,于是我们成功的站稳了!四次对折后,看着这么小的报纸,我觉得我们不能全部站上去了,因为它实在太小了,只有这么一点点,我们都不能一个人放一只脚的。但是伙伴们都没有就这样放弃,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我们一个一个的试,我们成功了——四个人一个人放一只脚在报纸上,其余人都在那四个人背上,真是辛苦了他们四个了,给亲爱的伙伴们赞一个!五次对折时我们还是用的这个方法,但是我们上面的四个人跳上他们的背上时有点站不稳,于是我们想起可以借助旁边的椅子,我们上面的每个人都站在椅子上,这样跳上去会比较稳一点。六次对折时,报纸已经特别特别小了,我都不敢相信我们可以站上去,因为报纸已经小得不能放四只脚了。正当我们都在想怎样才能将我们8个人放在这张小小的报纸上时,我们组的两个男生很有担当的说:“我们两个各放一只脚,然后两个女生踩着我们俩的脚,你们再继续跳上我们四个人的背,手拉着手,保持稳定!”就这样子,不可思议的站稳了,只是苦了这两个男生了,他们是好样的!在7次对折后,我们居然继续用这个方法站稳了,最终次数是7次!太不可思议了!我们都是好样的!
这次实验之后,我们真的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每个人都是这个团队的一部分,缺谁都不行,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努力,才会有最终的成果!而且经过这次游戏,我对每个人的看法都有所改变,认识到其实每个人都很重要,而且在关键时刻,他们会伸出他们的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从此,我们觉得我们的友谊又更近一步了,见面时的笑语更多了,会讨论的话题也多了,男生女生也不会那么尴尬了!这个团体辅导的游戏真心不错!“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一点都不过时!
第二篇: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团体心理辅导我参加过几次了,每次都有很多不同的感悟。这次是我们学校自己开展的活动,我更是增加了一份投入感,得到了一份亲切感。
这一天半里面我感触良多的一个环节就是爱心早餐,我们红牛组最幸福就是屈生,整个身体只有头是正常的,正所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面对黄校无微不至的关怀,屈生更有从返儿童时代的感觉,时不时还撒一下娇。我们这组始终给别人一种轻松愉快,有时也有点自得其乐地感觉。
这 种感觉我以前参加时从未有这么强烈过,自己也从未有这样投入过。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过,这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大家都很放松,没有不好意思,不适 应的感觉。说到这里,大家也会知道屈生为什么会这样享受黄校的照顾啦。对啊得到信任的朋友的关怀照顾我们会感到很温暖,见到兄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这种 互相之间的帮助关怀是建立在感情上的。
社 会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的圈子也是这样。我们也避免不了要取得一些不熟悉的人的帮助。这个时候我们心里的感觉是怎样了,还会那样轻松自然吗?当然不会。得到帮助的人老是琢磨别人帮我是为了什么。给予帮助的人也在考虑我帮别人有好处吗,以后别人会帮我吗。这种互相之间的帮助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我 们一生一世就是纠缠在这两种“互相之间的帮助”上。我们老是想得到第一种关心帮助,然而往往遇到最多的都是利益上的帮助。没办法,人生难得一知己吗。这就 是社会的现实,我们不能反感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帮助,我们应该适应它,驾驭它。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和别人相处。每个班 级都是由不同档次的学生构成,而每个班级就这么几个老师,所以很多“小老师”就成了我们老师的“好帮手”。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使学
生们处于利益和帮助的矛盾 纠缠之中,有矛盾就会出现问题。有的学生无私的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有的学生却留一手。有的学生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有的学生会抵触别人的帮助。其 实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 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叫做鸢雏,这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在这遥远的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 一只鸮鸟的头上,这只鸮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鸮鸟恐怕鸢雏抢走它的老鼠便仰头嘎地大叫一声。”鸮鸟为什么会嘎地大叫一声呢?我想大家都明白。社会现实营造 了“鸮鸟”,同时也教会了它们“嘎地一声”。鸮鸟为了顾全自己的利益,其实没有做错啊。很多学生不愿意帮助别的同学往往出自这种原因,他们会想:我帮了别 人,到时候别人的成绩好过我,那怎么办„„
现在国家助学机构力不从心,私人助学机构出现时便出现了很多的矛盾,贫困学生接受了“嗟来之食”,在新闻媒体面前好像没有了尊严,在其他同学面前失去了信心,还要背负起“报恩”的强大精神压力。有的学生得到助学后在学校还要接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说来说去“帮助”二字,我们还有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去好好去理解它,适应它,驾驭它。
第三篇: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团体心理辅导我参加过几次了,每次都有很多不同的感悟。这次是我们学校自己开展的活动,我更是增加了一份投入感,得到了一份亲切感。
这种感觉我以前参加时从未有这么强烈过,自己也从未有这样投入过。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过,这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大家都很放松,没有不好意思,不适 应的感觉。说到这里,大家也会知道屈生为什么会这样享受黄校的照顾啦。对啊得到信任的朋友的关怀照顾我们会感到很温暖,见到兄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这种 互相之间的帮助关怀是建立在感情上的。
社会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的圈子也是这样。我们也避免不了要取得一些不熟悉的人的帮助。这个时候我们心里的感觉是怎样了,还会那样轻松自然吗?当然不会。得到帮助的人老是琢磨别人帮我是为了什么。给予帮助的人也在考虑我帮别人有好处吗,以后别人会帮我吗。这种互相之间的帮助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我们一生一世就是纠缠在这两种“互相之间的帮助”上。我们老是想得到第一种关心帮助,然而往往遇到最多的都是利益上的帮助。没办法,人生难得一知己吗。这就 是社会的现实,我们不能反感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帮助,我们应该适应它,驾驭它。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和别人相处。每个班 级都是由不同档次的学生构成,而每个班级就这么几个老师,所以很多“小老师”就成了我们老师的“好帮手”。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使学生们处于利益和帮助的矛盾 纠缠之中,有矛盾就会出现问题。有的学生无私的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有的学生却留一手。有的学生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有的学生会抵触别人的帮助。其 实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叫做鸢雏,这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在这遥远的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 一只鸮鸟的头上,这只鸮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鸮鸟恐怕鸢雏抢走它的老鼠便仰头嘎地大叫一声。”鸮鸟为什么会嘎地大叫一声呢?我想大家都明白。社会现实营造 了“鸮鸟”,同时也教会了它们“嘎地一声”。鸮鸟为了顾全自己的利益,其实没有做错啊。很多学生不愿意帮助别的同学往往出自这种原因,他们会想:我帮了别 人,到时候别人的成绩好过我,那怎么办„„
现在国家助学机构力不从心,私人助学机构出现时便出现了很多的矛盾,贫困学生接受了“嗟来之食”,在新闻媒体面前好像没有了尊严,在其他同学面前失去了信心,还要背负起“报恩”的强大精神压力。有的学生得到助学后在学校还要接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说来说去“帮助”二字,我们还有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去好好去理解它,适应它,驾驭它。
王海泉
第四篇: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一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已结束,最大的收获便是认识的那些可爱的组员们了,除此之外,便是对自己的了解加深了一些,大致搞清楚了自己的同一性发展阶段和依恋模式,但是在网络交往方面,我认为我的想法没有太大改变。
自我判定我的同一性发展阶段为第一阶段或第三阶段(我网上查的资料好像是叫拒斥和分散),在平时基本是没有对自己心理探索的兴趣,但实际上我觉得四个里面都有一部分与我认为的自己相符合,硬是要给自己定一个阶段也是挺困难的。至于依恋模式,我认为我是右下角那个,但具体情况忘记了,内心是比较渴望亲密关系的,但又对亲密关系感到不是那么舒服。
同一性发展阶段和依恋模式确实是和我的网络交往方式有一定的关系,辅导前在我的网络交往中沟通交流占50%,自我认同占10%(感觉还是不太明白这个是个什么东东,但在网络上发表对某些东西的看法应该算吧),情绪调节占30%,亲密关系占10%,在辅导过后,我认为我之后的网络交往中各部分比例会变为沟通交流60%,自我认同5%,情绪调节20%,亲密关系15%。在网络交往中,我一直是对网上的陌生人持怀疑态度的,因此很少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主要的沟通交流是与认识的人,其中,我又觉得沟通交流和亲密关系有重叠的,我认为二者的界限难以区分。上完团体辅导课之后,我依旧对与陌生人进行网络交往持怀疑态度,即不会主动去与陌生人交往,而在建立亲密关系方面,想和人建立亲密关系,感觉最近的网络交流中,亲密关系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可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该如何去说一些话。
至于其他方面,我觉得现在就很好了。在一般情况下对建立亲密关系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在关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觉得烦,如果对方一直缠着人就会觉得烦,这一点,或许确实需要改一下,而其他方面现在感觉就挺好了。这次团体心理辅导,虽然在我的交往方式方面没有什么影响,但在自我认知上面,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性格使然,虽然我觉得同一性发展的某些阶段更优一些,但并没有意向去改变,现在的就足够了。
第五篇:团体心理辅导
二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一、辅导缘由: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二、初步分析:当回“坏孩子”
“坏孩子”这个称谓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排斥和反感的。许多孩子在被老师和同学贴上这个标签之后,并不能马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会将问题的根源放在这些给他指出问题、贴上“坏孩子”标签的老师和同学身上。这样一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当坏孩子的害处与自身上存在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学会担当、学会负责是现代家庭教育辅导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换位思考的体悟行为,恰恰能在培养小学生管理自己、解读自己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换位思考,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并做一个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好孩子。本活动试图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三、目的要求:
1.帮助小学生学会如何换位思考
2.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品
五、辅导方法: 体验法、推理法
六、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被人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吗?生答:“不愿意!”但是今天老师要同学们做一回坏孩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体验活动去寻找他们隐藏起来的心灵轨迹。” 2.课堂操作。
(1)词意接力
①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在两行处写上好事、坏事。
师问:“好事你会做吗?坏事你会做吗?”,生答:“好事我会做,坏事我不会做。(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师问:“好事你喜欢做吗?坏事你喜欢做吗?”,生答:“好事我喜欢做,坏事我不喜欢做”(师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
师问:“你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读书、学习、游戏……(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好孩子的行为)” 师问:“你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迟到、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坏的事情)” 看来同学的回答都很符合老师的口味。那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师问:“有哪些同学迟到过三次以上的?”,生超过半数举手(大多数都有过一些不好的行为)。
师:既然同学们在看待“迟到”这件小事上,都觉的错误可以一犯再犯,是不是老师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这件事情呢?生摇头。
师:既然同学们摇头,那就是说明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师问:“破坏同学的物品是不是做坏事的行为?”,生答:“是的!”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的这样的行为是坏事,并且从多次“迟到”的现象上来看,那同学们肯定就是喜欢迟到喽。回过头来看,前面同学们自己也说过了:“迟到是一件坏事”。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喽。生摇头。师用相同的方式举出其他同学们经常会犯的小错误。老师讲其夸张地表现出来。
②小组评议:现在同学们应该明确了一个道理:“凡是小错误重复地犯了许多次,就会使小错误变成一件坏事。而同学们平时都害怕自己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所以同学们就这个道理讨论一下是否自己站在坏孩子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坏习惯?
③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身上的问题了,并且开始学会以第二人称“他”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2)“做一会坏孩子”评选活动。
①教师接着前面的内容,在黑板上已经写好的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让学生自己
举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学生举出了一系列坏习惯。小组讨论:如果让同学们选择一件坏事做,你会做哪一件?
生:摇头。
师:同学们都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了吧?
生:带来了。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每个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想办法进行破坏。
生:不要(有的甚至情绪很激动)
师:既然同学们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物品都能够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那么在面对平时遇到的不良行为时应该熟视无睹还是加以劝告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当你做了一件坏事后是否想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或者说假如你曾遭过坏孩子的破坏,你的心情是否很开心呢?
②全班交流:选出一名不想体验当坏孩子感觉的同学,让他讲讲自己的内心想法。
总结和建议: 通过这节心理辅导课,使同学们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到问题产生时发生困惑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一次做“坏孩子”的特殊体验,了解到这些问题孩子的内心需要一个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与引导。
课外作业 :从现在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冷静下来,分析一下事情的主要原因,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替对方做一些考虑,同时能够在设想中体会到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将这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继续坚持下去。
四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尽管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游戏仍然是小学儿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带有表演性质的游艺活动对小学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发展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化装舞会正是适宜的活动形式。小学儿童通过参与准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通过主动邀请教师和同学参加舞会,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成功地举办化装舞会,有助于增强信心和勇气。目的要求
1.通过舞会培养小学生与别人交往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2.通过舞会,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课前准备
化装舞会所需要的头饰、面具和伴奏音乐带等。
操作过程
1.导人课题。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希望有好多好多知心朋友,可是我们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交往,遇到不熟悉的人就会害羞,不好意思与人交谈,这样就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使自己身边缺少友好的伙伴。今天我们举行这个舞会,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交往能力,交上更多的好朋友。”
2.活动与训练。
(1)宣布舞会开始,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头饰、面具戴在头上。“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对方是谁,用不着害羞,要大胆地去邀请对方跳舞,注意跳舞时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也不要问别人的名字。(”音乐起,舞会开始,要督促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同学寻找舞伴。)
(2)两曲过后,音乐暂停片刻,教师提问:“你觉得乐曲好吗?现在你的心情怎样,好吗?”
(3)继续播放音乐,希望大家放开胆量,尽情地跳舞。
(4)几曲过后,教师再问:“想一想,你与几个舞伴跳过舞?在跳舞中交谈些什么?你与对方交谈时轻松吗?高兴吗?你最满意的舞伴有几位?使你感到满意的是什么?”
(5)音乐再起,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寻找舞伴时应当注意哪些社交礼仪?自己做得如何?可邀请教师共舞。
(6)当一首乐曲进行过半时,突然停止音乐,请大家拿掉面具,前后左右互相看一看,对方是谁?(惊讶,大笑)教师:“①你的舞伴原来熟悉吗?如果不熟悉,请谈谈你们现在交往得怎么样?②与老师共舞,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跳得好吗?你感到拘谨吗?”
总结和建议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尝试,就会发现与人交往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能充分注意到社交场所应有的礼仪,就会顺利交往。我们今天的舞会开得很成功,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