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
会
篇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活动、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知识,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篇二: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一、明白意义 通过这一次培训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这次培训。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小学全部制成了电子白板,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技术变革高速时段,互联网+已经是不可逆转了,许多学生都已可以熟练“玩”电脑,然而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许多教师根本就不会用这些仪器,将电子白板仅当成是以前的投影仪,或干脆就不使用,所以更别说利用网络或数字资源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了。现在开展这次培训,无疑就是及时雨,让大家不与社会脱轨,不与时代脱轨,提高硬件配置的效率,能够迅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升了大家电子白板操作的能力,改变大家对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认知,让大家由习惯书本和粉笔变为习惯屏幕和鼠标,由习惯黑板变为习惯白板,让优质资源效率最大化,让每位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二、明确责任 从教二十多年从最早的幻灯机、多媒体等当时名为电教设备使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到网络初识培训,再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使用技术培训,每次的培训,都见证着课堂教学中信息化设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变革。通过这一期培训,深深知道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也又一次见证了课堂教学信息设备的革新带来的教学方法的革新,所接触的内容也使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产生了再一次的变革,更使我感觉到了身上担子之重。
三、拓展见识 原先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本期网络培训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的课堂准备,用信息技术有效呈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策略,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学数学的微课设计、等课程了解了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学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新名词,以及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也正确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我们教师应把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
四、思索实践 学以致用,学以后用,我在学习相应的技术后,在教学量角时,直接将白板中的量角器拿出来进行量角的技术教学,在白板上直接操作,简洁明了.以前需要通过投影仪展示,然后又个别指点,效率低下,而且效果也不太好.这是通过本期培训带来的直接成果.以后会实践,应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出现。
篇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学习总结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总结 武陵源二中教师 熊丽萍 信息技术已成为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其功能首先是利用声、色、光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虚拟现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知识一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就能概括地反映具体情境的“本质”,进而认为对概括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来进行,而学习的结果可以自然而然的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去。然而,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现实情境,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于是创设现实情境得到了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创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
二、使数学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隐藏着丰富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而信息技术能够 使数学生活化,使数学更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欢数学,例如:教学“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一课时,在上课伊时,多媒体出示三幅小动物照片:(一幅人像过大,背景过小;一幅人像过小,背景过大;一幅人像适中,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去判断这三幅图片中最美的一幅,并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及审美的能力,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感想、敢说。根据学生的标准选出第二幅是最美的之后,利用多媒体,把图中的人像与照片化分为2:3指出了摄影中应用到了比。像这样,愿意学习数学。
三、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中深感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适时的利用,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上,可以扩大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激活课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时,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与教 学内容相适应的片断、设置为问题情境,在课堂上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比如:在教学第二册《整十数的加减法》时,教材创设了一个猫妈妈存鸡蛋、小老鼠偷鸡蛋的有趣情境,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在引导学生求得新知以后,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贪心的小老鼠偷鸡蛋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同学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编织了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故事。他们有的说小老鼠可能偷走了20个、30个、40个鸡蛋或全偷走了也没人发现;有的说猫妈妈走着走着,忽然想起鸡蛋装满了,冰箱的门还没关,回来发现了,把老鼠吃了;有的说小老鼠发现偷鸡蛋不对,主动把鸡蛋送回来,跟猫妈妈认了错,它们成了好朋友??多么瑰丽的想像、多么新奇的创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个性素质会不断提高。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2013-1-15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篇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活动、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 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知识,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
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篇二: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一、明白意义
通过这一次培训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教育部、省教育厅开展这次培训。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小学全部制成了电子白板,现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技术变革高速时段,互联网+已经是不可逆转了,许多学生都已可以熟练“玩”电脑,然而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上,许多教师根本就不会用这些仪器,将电子白板仅当成是以前的投影仪,或干脆就不使用,所以更别说利用网络或数字资源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了。现在开展这次培训,无疑就是及时雨,让大家不与社会脱轨,不与时代脱轨,提高硬件配置的效率,能够迅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升了大家电子白板操作的能力,改变大家对数字化、信息化设备和资源的认知,让大家由习惯书本和粉笔变为习惯屏幕和鼠标,由习惯黑板变为习惯白板,让优质资源效率最大化,让每位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
二、明确责任
从教二十多年从最早的幻灯机、多媒体等当时名为电教设备使用的信息技术培训,到网络初识培训,再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使用技术培训,每次的培训,都见证着课堂教学中信息化设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变革。通过这一期培训,深深知道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我们自己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来
武装自己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也又一次见证了课堂教学信息设备的革新带来的教学方法的革新,所接触的内容也使我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产生了再一次的变革,更使我感觉到了身上担子之重。
三、拓展见识
原先总是简单的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本期网络培训才深知自己知识的匮乏及思想的落伍。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的课堂准备,用信息技术有效呈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策略,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学数学的微课设计、等课程了解了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学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些新名词,以及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课堂.也正确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代替传统的教法;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我们教师应把技术整合到课堂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转变课堂。
四、思索实践
学以致用,学以后用,我在学习相应的技术后,在教学量角时,直接将白板中的量角器拿出来进行量角的技术教学,在白板上直接操作,简洁明了.以前需要通过投影仪展示,然后又个别指点,效率低下,而且效果也不太好.这是通过本期培训带来的直接成果.以后会实践,应用.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出现。
篇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心得体会
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时还是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整合”应是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
二、通过整合,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 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让教师能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三、通过整合 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学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由于是电脑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能使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合理设计与应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但部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
(1)关注课件,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中,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式从头到尾都要使用课件,割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忽视教学过程。
(2)唯技术主义,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的人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这就再很大程度上导致一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盲目的使用,要强调教师的心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准备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计算机。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
一、激发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媒体计算机通过文字、图画、动画、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想。接着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
二、合理运用动画揭示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三、呈现过程,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书中的图例,由静态转变动态,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学生们就能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计算机技术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利于及时反馈,实现精讲多练
为了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增加练习量,教师往往把练习题抄在几块小黑板上,或写在幻灯片上,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比较单调枯燥,让学生感觉到是在“题海”里游泳。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计算机具有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推荐)
一、激发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媒体计算机通过文字、图画、动画、声音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动画,向学生播放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画面,教师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教师问: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想。接着老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它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合理运用动画揭示规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呈现过程,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如果教师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书中的图例,由静态转变动态,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学生们就能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如运用计算机技术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计算机技术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直观地演示出图形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克服认知障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及时反馈,实现精讲多练
为了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增加练习量,教师往往把练习题抄在几块小黑板上,或写在幻灯片上,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比较单调枯燥,让学生感觉到是在“题海”里游泳。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计算机具有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例如:学生在练习时,如果选择了正确答案,显示屏上就会有可爱的小人出现,并伴随着声音:“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即使算错了得数也没有关系,显示屏上会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语句,让学生不灰心,继续努力。这样,既使学生身在“题海”,而依然感觉“海中的世界真精彩!”象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
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即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
五、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在低年级的学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段时间,我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嘟嘟的新朋友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闹钟。这天早晨8时了,嘟嘟才到校。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嘟嘟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嘟嘟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嘟嘟,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六、个人认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唯有高瞻远瞩,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明确设备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使设备生诱、贬值;再次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高度。、培训教师,提高教师应用技能。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培训能操作、懂设计、会维修的教师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其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日趋广泛,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广大教师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其二:跨世纪的中国需要的是能迎接21世纪挑战、全面发展、潜能大、素质高的建设人才。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其三:近年来多数农村小学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如果不培训出相应的教师,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增进交流,促成资源共享。由于缺乏简洁、易操作的课件制作平台,使得课件的制作相当麻烦,这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农村小学得不到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能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能鞭策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活动、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
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知识,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
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