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卫版第二版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总结
要药
麻黄:治肺气雍遏所致喘咳之要药 苍耳子:治鼻渊之要药
辛夷:治鼻渊之头痛鼻塞、浊涕长流、不闻香臭之要药 菊花:疏散风热之要药
柴胡:少阳证之要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升麻:升阳举陷的要药 石膏:清热泻火之要药
知母:温热病气分实热证之要药 栀子:治热病烦闷之要药
夏枯草:治肝火目赤、目珠夜痛之要药 黄芩:治湿温暑温胸脘痞闷之要药 清热凉血之要药:生地黄 黄连:治湿热泻痢之要药
金银花: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 青黛:热毒发斑之要药 蒲公英:治疗乳痈的要药 紫花地丁:治疔疮之要药
重楼:治疮痈肿痛,毒蛇咬伤要药 木芙蓉叶:外治痈肿疮毒要药 野菊花:热毒疮痈之要药
鱼腥草: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 红藤、败酱草:治疗肠痈之要药 土茯苓:治疗梅毒的要药
山豆根:治热毒蕴结、咽喉肿痛之要药 射干:咽喉肿痛之要药 白蔹:治疮痈要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要药 青蒿:治暑热外感之要药
大黄:大便秘结、胃肠积滞之要药 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之要药
独活、威灵仙:治风湿痹痛之要药 雷公藤:治风湿顽痹之要药
木瓜:治痹症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肿痛之要药 蕲蛇:截疟要药
藿香:芳香化湿要药;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要药 苍术:燥湿健脾之要药 厚朴:消胀除满之要药 茯苓:利水消肿之要药
滑石:治湿热淋证及暑热烦渴之要药
木通:治湿热淋证及心火上炎之口疮,移热小肠之心烦尿赤之要药海金沙: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萆解:治疗膏淋之要药
金钱草:治砂淋、石淋之要药 茵陈:退黄要药 附子:治亡阳证要药 干姜:温中散寒之要药 肉桂:补火助阳之要药
丁香:治胃寒呕吐、呕逆之要药 小茴香:治寒疝腹痛之要药 枳实:破气除痞要药
木香: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要药 香附:妇科调经止痛、疏肝行气之要药 薤白:治胸痹之要药
山楂: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使君子:驱蛔要药
地榆: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凉血止血要药 三七:外科要药
茜草:行血凉血之要药 白芨:收敛止血之要药 五灵脂:血瘀诸痛之要药 艾叶:妇科下焦虚寒要药
川芎:妇科活血调经、头痛之要药 乳香:为外伤科之要药
丹参:活血化瘀要药
益母草:治妇科经产之要药 自然铜:伤科接骨续筋之要药 苏木:骨伤科要药
血竭:伤科及血瘀疼痛之要药 刘寄奴:金疮要药 莪术:破血消癥之要药
半夏: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治风痰要药
旋复花: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白前:治咳嗽降气之要药
桔梗:肺经气分要药;祛痰排脓治肺痈之要药瓜蒌:治胸痹之要药
天竺黄:小儿痰热惊风之要药 苦杏仁:治疗咳喘之要药
紫苏子:治痰壅气逆咳嗽之要药 百部:治肺痨咳嗽、久咳虚嗽之要药 葶苈子:泻肺平喘之要药 朱砂:心火亢盛诸证要药 龙骨:重镇安神要药 酸枣仁:养心安神要药 合欢皮:悦心安神要药 石决明:镇肝凉肝要药 牡蛎:平肝潜阳要药 赭石:重镇降逆要药
羚羊角: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重证要药 全蝎:治肝风抽搐要药 麝香:醒神回苏要药 蟾酥:治痈疽诸疮要药
人参:拯救危脱、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黄芪:治气虚浮肿尿少之要药 白术:健脾要药
鹿茸:治元阳不足,精血亏虚之要药
补骨脂:治脾肾阳虚下元不固之要药 杜仲:治肾虚腰痛之要药 续断:骨伤科要药
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要药:蛤蚧
当归:血虚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症要药 熟地:滋补肝肾阴血要药
鳖甲: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动风之要药 麻黄根: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肉豆蔻:治虚寒性泄痢要药 山茱萸:平补阴阳要药
硫磺:疥癣、湿疹、阴疽诸疮皮肤瘙痒 升药:外科要药 砒石:治冷哮要药
圣药
呕家圣药:生姜 疮家圣药:连翘 血中圣药:当归
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经典用语
“发汗解表第一药”:麻黄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附子 “医劳弱诸虚百损之病”:三七
“血分行止之药”:蒲黄 “定风草”:天麻
“焦三仙” 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血肉有情之品:鹿茸、紫河车、蛤蚧、海狗肾、7.病证选药
安胎:紫苏(气滞胎动)黄芩(胎热胎动)砂仁(气滞胎动)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白术(脾虚气弱胎动)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鱼蟹中毒:紫苏,生姜,破伤风:防风 蝉蜕 天南星 白附子 天麻 全蝎 蜈蚣 胃寒呕吐:丁香 生姜 吴茱萸 高良姜 沉香 胃热呕吐:芦根 竹茹 枇杷叶 胃火牙痛:石膏 阴暑证: 香薷
风湿寒痹、肩臂疼痛:羌活 项背强痛:葛根
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桑枝 太阳头痛:羌活 阳明头痛:白芷
厥阴头痛: 藁本(巅顶头痛)鼻渊头痛: 辛夷 苍耳子 细辛 无汗骨蒸:牡丹皮 有汗骨蒸:地骨皮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蚕沙
排石:海金沙 金钱草 鸡内金 郁金 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 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失音:诃子 桔梗 胖大海
顽固性头痛及风湿顽痹:全蝎 蜈蚣
毒蛇咬伤:紫花地丁 蚤休 白花蛇舌草 穿心莲 金钱草 半夏
退虚热:知母 黄柏 牡丹皮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利咽:薄荷 牛蒡子 板蓝根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玄参 巴豆 牛黄 胖大海 桔梗 透疹:荆芥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升麻 葛根 浮萍 芦根 紫草 升阳举陷:升麻 柴胡 葛根 黄芪 亡阳证: 附子 干姜
绦虫证: 鹤草芽 槟榔 南瓜子 雷丸 榧子 芜荑 滑脱诸证:龙骨 牡蛎
乌须黑发:何首乌 女贞子 黑芝麻
肾不纳气之喘:蛤蚧 补骨脂 沉香 磁石 紫河车
润肠通便:火麻仁 郁李仁 柏子仁 核桃仁 桃仁 决明子 榧子 苏子 冬葵子 栝楼当归 何首乌 黑芝麻 桑葚 肉苁蓉 胖大海 知母 生地黄 锁阳 杏仁 烫烧伤:四季青 紫珠 地榆 虎杖 侧柏叶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 青蒿 草果 鸦胆子 槟榔 何首乌 常山
通经下乳:路路通 关木通 通草 漏芦 王不留行 穿山甲 冬葵子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 蒲黄
乳痈:蒲公英 漏芦 丝瓜络 远志 肺痈:鱼腥草 薏苡仁 栝楼
肠痈:红藤 败酱草 牡丹皮 络石藤 薏苡仁 栝楼 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 紫草 半夏 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明目退翳:秦皮 青葙子 密蒙花 谷精草 蝉蜕 熊胆 赤芍 石决明 珍珠母 紫贝齿枸杞子 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 连翘 关木通 瞿麦 竹叶 淡竹叶 虚火咽痛: 玄参 阴虚外感: 玉竹 安蛔止痛: 乌梅
牛黄配珍珠:治咽喉肿烂、口舌生疮,有清热解毒生肌之效;治痰热神昏、中风痰迷,有清心凉肝、化痰开窍之功
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而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黄连配半夏、瓜蒌: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疗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中药学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
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
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
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
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
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
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
胡黄连
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
鳖甲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
关木通
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
穿山甲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
青蒿
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杜仲、断续
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苎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
艾叶
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
白术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
麝香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
花椒
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
川楝子、苦楝皮
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川楝子
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
槟榔
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
百部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苏子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
肉苁蓉、硫黄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
当归、桃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
柏子仁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
麦冬
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
桔梗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
诃子
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
蝉蜕
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
生姜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白豆蔻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
砂仁
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
吴茱萸
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
沉香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
补骨脂
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
磁石
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第二篇:中药学总结
秦汉——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秦汉时候
上中下品味 365
现存最早药学专著
首次总结汉前成就
奠定中药理论基础
体例样式后世范模
南北朝——雷公炮炙论
时代:南朝刘宋时代
作者:雷敩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晋参鲁胶兼浙贝(3)包煎: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 绒毛的药物。炮制的方法:(4)另煎:贵重药材。修制(5)熔化(烊化)水制(★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6)泡服: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易破坏药效 火制(炒、炙、烫、煅、煨)(7)冲服 水火共制(蒸、煮、炖、潬、淬)其他(发芽,发酵,制霜、精制、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药拌)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 表药升 降 浮 沉 麻黄:宣肺平喘用于喘咳实证:
隋唐——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唐代苏敬
最早药典首次官修
图文并茂开创先例
唐代成就大型格局
宋——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宋代代表
唐慎微著厥功非小
图文并重方药兼收
承前启后奠基纲目
金元——饮膳正要
年代:元代
作者:忽思慧
饮食疗法 的专门著作
明代——本草纲目
成书年代:明代
作者:李时珍
药味数:189
2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成书年代: 清代
作者:赵学敏
药味数:新增药物数最多
道地药材特点:
历史悠久产量宏丰
炮制规范疗效可靠
地域特点:
东北人参细五味
河南菊地药牛膝
广东陈砂苏薄荷
四川黄连乌芎贝
宁夏枸杞甘当归
青海大黄蒙黄芪
云南三七与茯苓
1升降浮沉指药物对机体向上、向风寒症配杏仁 外、向内、向下的四种不同作用趋向 肺热症配石膏 2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桂枝:发汗解肌:风寒表证 苍耳独升 表实无汗配麻黄表虚汗出配白芍 归经 紫苏:治疗风寒感冒轻证及风寒表证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 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比较 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麻黄与桂枝都是常用的辛温解表药,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均味辛性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不 同之处在于: 药物七情的定义麻黄 ── 重在宣肺,发汗力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 大,宜表实证,并能宣肺平喘、利水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 消肿。相使者,我之佐使也;桂枝 ── 重在温通阳气,发汗相恶者,夺我之能也; 力缓,表实、表虚均宜。又能温通经相畏者,受彼之制也; 脉、温通胸阳,通阳利水、温中散寒相反者,两不相合也; 羌活:上半身风寒湿痹,头身肩背疼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痛独活: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十九畏歌 湿者硫黄原是火中精, 白芷:善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治疗寒湿下注,白带过多者。水银莫与砒霜见,细辛: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狼毒最怕密陀僧; 脉反沉者巴豆性烈最为上,麻黄、香薷、浮萍:既能发汗解表偏与牵牛不顺情; 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丁香莫与郁金见,香薷:适用于暑天贪凉饮冷,症见牙硝难舍京三棱; 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川乌草乌不顺犀,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 人参最怕五灵脂; 生姜、紫苏: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结官桂善能调冷气,鱼蟹毒 若逢石脂便相欺,生姜:能解生半夏、生南星毒 大凡修合看顺逆,★发散风寒药小结 炮爁炙煿莫相依。发汗解表: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 薷。汤剂的煎煮方法 祛风解表:荆芥,防风。(1)先煎:金石、矿物、介壳类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羌活,藁本。(2)后下:气味芳香以及久煎易破解表宣通鼻窍:白芷,细辛,辛夷,苍坏其有效成分的药物。耳子。1
牛蒡子:为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黄连、吴茱萸:肝郁化火,肝胃不和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红芽大戟消肿大便秘结者首选 之呕吐吞酸宜选用。散结力胜。
薄荷与蔓荆子的共同功效:疏散凤连翘: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有木瓜:既能舒筋活络,又善化湿和胃热、清利头目 “疮家圣药”之称。以治吐泻转筋。
薄荷、牛蒡子、蝉蜕的共同功效:比较大青、板蓝根、青黛: 秦艽:既可以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发散风热、利咽透疹 三者大体同出一源,功效亦相近,皆挛,骨节酸痛,又可以治疗骨蒸潮热,桑叶、菊花的共同功效:疏散风热、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疳积发热。祛风湿作用好,且被誉为清肝明目、平抑肝阳 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板蓝根解毒利“风药中之润剂”。
菊花有白菊花和黄菊花之分。黄菊花咽效著;青黛清肝定惊功胜。威灵仙:祛风湿、止痹痛,善通行十偏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偏于平肝清肝栀子: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二经脉。
明目。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川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柴胡常配伍黄芩:为伤寒邪在少阳,夏枯草:可用于肝阴不足,用,尤宜于寒邪偏胜之风湿痹痛。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至夜尤甚者 汉防己与木防己均有袪风湿、利水之眩者首选 白头翁:清热解毒药中,常用治热毒功。但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发散风热药小结 血痢 偏于袪风湿止痛。
发散风热、利咽透疹:薄荷、牛蒡蒲公英: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治乳痈
子、蝉蜕 肿痛。防己、木瓜、五加皮:均可以治疗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射干:既可以治疗治咽喉肿痛,又可水肿、脚气。
桑叶、菊花 以用于痰盛咳喘。防己与五加皮共有的功效:祛风湿、解表升阳:柴胡、葛根、升麻 山慈菇:有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近年止痹痛、利水消肿。
解表除烦:淡豆豉 来本品广泛地用于癥瘕痞块遗精和佩兰: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蔓荆子、薄多种肿瘤。口臭宜选用
荷 生地黄: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津。草果:既可以燥湿温中,又可以除痰清 热 药 玄参:既可以治疗温毒发斑,又可以截疟。
石膏配知母:用于温热病壮热、烦渴、治疗津伤便秘。砂仁:古人曰其:“为醒脾调胃要汗出、脉洪大等实热亢盛之症。牡丹皮与赤芍作用的共同点:清热药。”
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凉血、活血散瘀 厚朴: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黄芩:泻火解毒,清热安胎 紫草: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黄连: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紫黑。豆蔻、砂仁同为化湿药,常相须为
要药。紫花地丁:以治疔毒为特长 用。但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黄芩: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湿温、漏芦:用于乳络塞滞,乳汁不下,乳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蔻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房胀痛,欲作乳痈者的清热解毒药物 中偏于胃而善止呕;砂仁温中,重在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脾而善止泻。黄连: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善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
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
呕吐。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鱼腥草: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
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
黄柏:长于清泻下焦湿热。用治湿热败酱草、大血藤:治疗肠痈的首选
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或者治湿热下药物
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既可以治疗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湿热黄疸,又可以治疗骨蒸劳热、盗长于清透阴分伏热,为退虚热之要药
汗、遗精白薇:清退虚热,解毒疗疮
黄芩: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用治地骨皮:既善于退虚热,又可以清泄
肺热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单用。肺热。
龙胆:既可以治疗肝胆湿热黄疸,大黄善治热结便秘,巴豆善治冷积便
又可以治疗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秘。火麻仁善治肠燥便秘。
痛口苦,还可以治疗肝经热盛,热生大黄泻下力强,久煎则泻下力减
极生风所致之高热惊风抽搐 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
金银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
止痢。金银花生品长于疏散风热、清则多用于出血证。
泄里热;炒炭宜用于火麻仁: 既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
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养补虚作用。
第三篇: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
巴豆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白芍的功效是(益气)
白芍缓急止痛宜配伍A)甘草 白芍主治D)阴虚阳亢
补骨脂的功效是(止汗)
苍术可以治疗的病证A)湿阻中焦C)风湿痹证D)风寒挟湿 柴胡治疗少阳证,寒热往来,宜配伍A)黄芩
常用治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以及肠燥便秘的A)生地黄 沉香治疗喘证取的功效是 B)纳气平喘 当归可用于治疗(阴虚发热)
独活的功效是(去借纸)B)袪风湿D)解表E)止痛
附子的功效是(不散会)A)补火助阳B)散寒止痛E)回阳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善治肺痈、肺热咳嗽C)鱼腥草 虎杖的功效是(E化痰止咳)黄连的主治证是(风湿热痹)
黄芪与白术均具有的功效是 B)补脾气C)利水 D)止汗 黄芩具有的功效是(E清热燥湿)
既能发表解肌,又能升阳止泻的药物是B)葛根
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是D)麻黄、香薷 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纳气的药物是B)沉香 既能活血调经,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D)鸡血藤 既能清热利湿,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A)栀子 既能泻火解毒,又能清热安胎的药物是C)黄芩 既善清虚热,又可清泄肺热的药物是B)地骨皮 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津的药物是C)生地黄 金银花可用治(D阴虚发热)桔梗的主治证有A)咳嗽痰多,胸闷B)咽喉肿痛 D)肺痈 具有安胎作用的药物C)砂仁D)紫苏E)黄芩
具有通鼻窍功效的药物是B)白芷C)细辛E)苍耳子 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是B)砂仁C)白豆蔻D)广藿香
决明子的主治证是A)目赤肿痛 D)肝火头痛E)肠燥便秘 苦杏仁、桃仁的共同功效是B)止咳平喘D)润肠通便 莲子所主治的病证是(E肾虚阳痿)芦荟的主治病证是A)热结便秘C)烦躁惊痫 D)小儿疳积 芒硝的功效是A)泻下攻积C)润燥软坚E)清热消肿 能补脾肺之气,又升阳固表的药物是D)黄芪 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为B)苏子
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的药是A)滑石 秦艽的功效是(E解毒)桑寄生的功效是A)补肝肾B)强筋骨C)袪风湿D)安胎 麝香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B)凉血止血C)活血调经D)开窍醒神E)消肿止痛 答案CDE 升浮药物的作用有(B消导积滞)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本草经集注》 桃仁可用于(C热结便秘)
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是C)《新修本草》
下列药物中,既能凉血止血,又能解毒敛疮的是 B)地榆
夏枯草具有的功效是A)散结消肿 仙鹤草的功效是(D清热解毒)
香附的功效是B)疏肝解郁D)调经止痛E)理气调中 消食兼可解表的药物是 B)神曲
益母草的功效是A)清热解毒C)活血调经 D)利水消肿 知母的主治证是B)热病烦渴C)肠燥便秘E)肺热燥咳 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首选E)牛蒡子 治疗肝气郁结,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B)香附 治疗痰热咳嗽兼有便秘者,宜首选C)瓜蒌仁 治疗痰饮喘咳的药物是C)厚朴
治疗外感风寒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D)紫苏 治疗胸痹证取薤白的功效是A)通阳散结
第四篇:中药学总结
《中药学》总结
绪论
一、药物的起源
药物起源的传说:1.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2.神农尝百草,3伊尹制汤液-----传说反映了中华先民认识和使用药物的起源于原始社会。4.医食同起源于劳动人-----反复实践。
二、早期药物记载
1.目前所知最早的“药”字,出自数千年前古钟鼎类铜器上铭文(即金文)。自西周以后,“药”字使用增多。
2.“中药”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3.清代末期“医士”考试试卷中出现过“中药”称谓。
4直到1950年以后,“中药”一词才大量出现在行政机构、学校、书籍、团体和会议的名称上,一直沿用至今。
5.国传统药物的总称。6.《说文解字》释为“治病之草”,明确指出“药”乃治病之物。
三、中药的组成来源
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植物占80%以上,所以就叫“本草”。本:草木根也。草:茎叶也。
古籍3000多种,目前12800多种。《中药学》教材中载300多种,掌握140种,熟悉90种,了解90种。
四、有关中药几个概念
1.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研究中 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 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 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2.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3.本草:古今相沿将中药称作“本草”,官方书面语。4.草药:流用于民间,官方不太应用,尚欠规范的一些中药。5.中草药:中药,草药的混称。
6.中药材: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采集的原料药物进行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以供使用。
7中药饮片:炮制后直接用于处方的药品。
8.中成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饮片为原料,加工直接选用的固定制剂。
9.民族药:中国少数民族说习用的药物,具有民族医药学特色和较强的地域性。也是中国医药的组成部分。
第五篇:中药学总结[范文模版]
中药学总结
1.圣药
“呕家圣药”: 生姜
“疮家圣药”: 连翘,黄芪
2.通用药
发表散风通用药:荆芥
治风通用药:防风
治痹证通用药:秦艽
3.经典用语
“风病、疮病、血病为要药”:荆芥
“夏月麻黄”:香薷
“斩关夺门之功”:巴豆
“将军”:大黄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
“血中之气药”:川芎
“头痛不离川芎”(风寒、风热、风湿、血瘀、血虚)
“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之要药”:延胡索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活血祛瘀、凉血清心):丹参
“祛瘀生新”:桃仁
“引血、引火下行”:牛膝
“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
回乳:芒硝(外用)、麦芽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蚕沙
膏淋:萆薢
血淋:蒲黄
虚寒呃逆:丁香
寒疝腹痛:乌药、荔枝核
泌尿系或肝胆结石症:鸡内金、虎杖
肺胃出血:白及
手足皲裂:白及
脱发:侧柏叶(外用)
阴疽流注:白芥子
痨嗽及百日咳:百部
噤口痢:石菖蒲
休息痢:鸦胆子
热毒血痢、阿米巴痢:白头翁
口中甜腻:佩兰
排石: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郁金、核桃仁
喉痹:络石藤、灯心草
口疮:吴茱萸
龋齿疼痛:筚拨
手足皲裂:白芨
脱发:侧柏叶
疟疾:柴胡、青蒿、草果、鸦胆子、槟榔、何首乌、常山
胸痹:薤白
通经下乳:路路通、关木通、通草、漏芦、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梅毒:土茯苓
脾胃虚寒吐泻:砂仁
血淋涩痛:石韦、蒲黄
乳痈:蒲公英、漏芦、丝瓜络、远志
肺痈:鱼腥草、薏苡仁、栝楼
肠痈:红藤、败酱草、牡丹皮、络石藤、薏苡仁、栝楼、大黄
梅核气证:绿萼梅、紫草、半夏、紫苏
暑湿吐泻:白扁豆
高血脂症:山楂、蒲黄、姜黄、没药
降血压:杜仲、夏枯草、决明子、青葙子、车前子、罗布麻、地龙、青木香、大蓟、小蓟、马兜铃、桑白皮、荠菜、臭梧桐、淫羊藿、山茱萸、稀莶草、山楂
明目退翳:秦皮、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蝉蜕、熊胆、赤芍、石决明、珍珠母、紫贝齿、枸杞子、木贼
扩瞳:青葙子
清心利尿:连翘、关木通、瞿麦、竹叶、淡竹叶
虚火咽痛:玄参
阴虚外感:玉竹
安蛔止痛:乌梅
5.配伍用药
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
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
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
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
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
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
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
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
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
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
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
6.中药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麝香——开窍要药,本品辛温气极香,主入心经,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之效,最宜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主归肝经。善能散肝气之郁,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凡肝郁气滞之证,无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又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故本品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凡肝气郁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以及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艾叶——虚寒性科病证,本品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之功。善治虚寒性出血证,尤宜于崩漏、胎漏下血。又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有温经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脾胃虚寒之腹痛及妇女宫寒腹痛、经行腹痛。且有散寒调经止痛,止血安胎作用。对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及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可配阿胶,用胶艾汤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7.特殊供销和适应症的特效药:
麻黄:喘家圣药 生姜:呕家圣药 川芎:一切头痛 杜仲:一切腰痛 茯苓:一切水肿
防风:祛风——风证 佩兰:脾瘅 大黄:便秘
桂枝:风寒表虚、表实证 附子:回阳救逆——亡阳证
人参: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肉桂:引火归源——真寒假热证(上热下寒)细辛、麻黄、附子:温阳散寒——阳虚外感 玉竹、白薇:阴虚外感 藁本:颠顶头痛
葛根:项背强痛、湿热泄泻、脾虚泄泻 夏枯草:目珠夜痛 卑懈:膏淋 乌梅:蛔厥 蒲公英:乳痈 土茯苓:梅毒 巴豆:冷积便秘
威灵仙:消骨鲠——诸骨鲠咽 木瓜:吐泻转筋 苍术:夜盲 麦芽:回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