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天行者》有感——爱心撑起大山深处“爱的教育”
爱心撑起大山深处“爱的教育” 乡村民办教师心中“爱的火炬”
——再读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有感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生于湖北黄州,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出版于2009年的长篇小说《天行者》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一)再读《天行者》,或许缘于一种感恩的心,突然间勾起了我想回到大山深处执教的冲动。我来自湖北老少边山穷的鄂西——恩施建始。
可以说,启蒙时期所受的教育全部来自于民办教师,他们大多数是我们村里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至今还忘不了张老师每早把牛羊放到山后,到学校时那湿湿的裤腿儿,整个乡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大多如《天行者》中所写的民办教师一样,给了我最初的文化启蒙。
穿越《凤凰琴》改编的电影,那座大山,那所小学,那把凤凰琴的声音至今还萦绕于脑海,咱们小时候升国旗的画面如同刻在了心田。
大山下的那所小学,三位民办老师支撑起远山深处的教育,或许他们教不出清华、北大的学子,但他们教会了学生识文断字,给了他们一双走向社会的隐形的翅膀,他们会因阅读而丰富思想,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他们用责任和爱教会了学生做人的道理,他们一言一行让每个学生感动……
为了孩子们,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到头来,他们依然贫穷,依然痛苦,依然在替天行道。他们背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安抚着全国所有乡村儿童痛苦的灵魂,让他们识了字,认识了国旗,学会了做人,懂得了爱。
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走出了小村庄,走向了全国和世界各地;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的经济才日新月异;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才由愚昧走向文明,贫穷走向富有……
今天的我有幸成为一名编辑记者,只可惜没有作家与诗人的笔墨和情怀。这就要求我,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再读《天行者》,与各位共勉。
(二)《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书写了一群民办教师在农村中的坚守与盼望,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四百多万民办教师的近乎临摹式的描写。长期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民办教师的形象一直被限定于低下的文化、社会地位之中,政治形象以及教育贡献往往被简单的勾勒或直接忽略,而刘醒龙则超越了这层简单的政治道德评价,立体地表现了中国民办教师在底层无私奉献的形象。
刘醒龙有感于这种现象,1992年为他们写下中篇小说《凤凰琴》。《凤凰琴》在取得巨大成功后,刘醒龙接到众多读者来信希望看到小说的续集。刘醒龙并为理会这些信件。而十几年后,乡村教育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作者又有感于一篇讲述乡村教师的文章于是写下了《凤凰琴》的续集。
《天行者》从宏阔的政治、文化以及时代变革的历史进程出发,深度把握了中国民办教师的历史命运,透过民办教师的道德光辉,深入地窥探了民办教师的文化心理!同时,《天行者》不同于其他书写民办教师的作品的是作者也将艺术触角深入到广袤的中国乡村,该书秉承了作者现实主义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作为“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刘醒龙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乡村文明,并用批判的眼光重新解读都市。他渴望都市中的人们能够重建自己内心的乡土世界,在喧嚣的闹市中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刘醒龙在小说中力求还原民办教师最真实的人生,赋予他们以“人”的各种情态,使他们既具备民间英雄的大义胸襟,也带有普通人的蝇营狗苟、鼠肚鸡肠。其作品重点突出民办教师作为乡村启蒙者的英雄人格,塑造出他们作为乡村心灵守护者的形象,作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另一种文学世界。
(三)让我们一起分享《天行者》的部分片断和作者的创作情怀。
界岭是一个偏远、落后、贫困的地方。离最近的小镇也有30里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几乎和外界隔绝。村民几乎都是文盲。让孩子们上学受教育,得用各种手段去动员。让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这些人多少代的愿望,也是这些民办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贫穷得最好吃的就是油盐饭,即用一点油将剩饭炒一下,然后加点盐水;贫穷得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
小说中几位民办教师,十几年来一起工作,同甘苦,共患难,使得他们有了生死之情。每当有了一个转正指标后,他们既想自己转正,有不愿意舍弃自己共患难的同事,最后将名额让给新来的年轻人。
小说中还描述了这些民办教师,不仅要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要同形形色色的落后观念和势力进行斗争。这更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敬重。
小说将几位民办教师的工作事业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向我们讲述了他们许多悲欢动人故事。
这里有几处细节描述请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高考落榜生张英才焦急等待舅舅给他安排工作。身为乡教育站的万站长为两个即将成为民办教师的年轻人分配去向发愁:一个是外甥,一个是旧情人的儿子蓝飞,哪个去盛产男苕女苕深山里的艰苦卓绝的界岭小学呢?
有文艺爱好的张英才委曲进了山。从此,他融进了民办教师勉力办学的爱与恨、忧与痛。进教室吃粉笔灰的猪,自刻油印课本的学生,辍学打工的优等生叶萌,每天笛声伴奏的升降国旗……单纯热血的张英才体味着严峻的教育现状,也感触、认识三位资深同事:教学、照顾瘫妻之余,承担着十几个寄宿家里的学生吃住管理的老好人余校长;节俭、灵活,一切为转正做准备、一丝不苟进行自己人生计划的副校长邓有米;清高、孤傲,与有瘫痪丈夫的王小兰暗中苦恋多年的教导主任孙四海。他们在深山演绎着寂寞、卑微、五味杂陈的岁月,为实现界岭高考零的突破呕心沥血。
“界岭小学的那帮民办教师,少的干了十几年,多的干了二十几年,日日夜夜对转正的渴望,早已化为一种心情之癌,成了永远的不治之症。”张英把切身体会写成文章《大山•小学•国旗》。经省报记者王主任实地调查后发在头版,张英才的文章刊发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界岭小学因此得到一个珍贵的转正指标。而这个转正的指标,张英才也没有要。
山外的风慢慢吹进闭塞的山区。漂亮的支教女大学生夏雪,给界岭小学带来了生机。优美诗歌和宝马轿车,昭示着她的与众不同。躲进深山的她,仍逃避不了要为失败的青春爱情买单的结局,她很快不告而别。但她短暂的活力支教,却为山里的孩子留下了诗歌的种子和对美的向往。
久任一把手的余校长,知道应给年轻人施展手脚和锻炼的机会,他决定借送叶碧秋去省城王主任家的机会。王主任热情帮余校长在省实验小学谋到门卫之职。为了获取“教师培优”的实质效果,余校长千方百计学习,甚至对着无人的空教室试讲……直到被发现。他终于获得了正式上课的机会。
„„
《天行者》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是讲述张英才的精神如何成长的成长小说。小说的中心人物张英才是高考中的失败者,无奈之下,他接受了担任乡教育站站长的舅舅的安排,到界岭这样一个鸟都飞不进的山窝里,当一名民办教师的,起初他是一百个不情愿的,他的努力目标就是尽快离开这里。小说结尾却以已获得大学文凭、在县教育局工作的张英才重返界岭小学任教收尾,小说围绕着张英才的人生选择这个主题展开不断的叙写。
书中讲到了余老师、孙老师、邓老师等三位甘于奉献的民办老师,为了让当地贫困人家的孩子早日摆脱无知而默默奉献着。他们的工资由起初的每月几元钱到后来的每月70元钱,其中乡里发35元,另外的35元由对教育不太重视的村长长期拖欠。工作几十年的他们竟然赶不上县城里小保姆第一个月的120元的工钱。可怜的工资还经常用去垫付孩子的课本费、学费,学校维修教室的费用等等。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们在业余时间还不得不进行些开荒种地等额外工作,以创些收入,维持学校的各种开支和补贴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之用。
我喜欢乡村中所有的人。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叶碧秋的那位苕妈。在丰厚而神秘的乡村,一棵从不言语的大树都会是旷世的智者。也许生活中,像夏雪这样既时尚又纯美的女孩儿,是唯一的。我希望她是一种美的标本。我更希望她是一种美的真实。我敬重一切前往乡村任教的人,不管他们是以何种理由,也不管他们心中怀有何种想念,哪怕他只是在某所学校里带上一个星期,只要他们教会孩子一个字。
他们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也许为了那少之又少的民办教师转正名额。多年的同事,血浓于水的感情,当来之不易的转正名额来到他们身边时,割舍不下朝夕相处的同事,而把名额让给了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我打心底敬重这些乡村教师,他们可能是物质上的贫困者,却又是精神上的富有者,在他们身上,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当今社会正逐渐缺失、人们又渐渐淡忘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不屈不饶、奋发自强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让我们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四)难以想像,只有三个民办教师却带着百八十个学生,而每天学校雷打不动地举行升国旗仪式。由校长主持、两位教师用笛子奏国歌,全体学生庄严敬礼。在三位民办教师心目中,学校是一个圣洁的地方、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正是为此而献身的人。这种神圣感是可以感化任何人的。从这个学校起步、后来进入政府机关的张英才,最终又回到了这里,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必得有一种博大的“爱心”,它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教育”。
《天行者》一书中,反复出现几个意象,如界岭小学的国旗,孙四海的笛声,以及一开始充满神秘色彩的凤凰琴,这些无一不是在昭示着界岭小学的精神,一种面向太阳盛开、永不屈服的精神。说这些民办教师是最浪漫的,小说中多出描写体现了这一点,在竹笛声中界岭小学的国旗早晚按时升降,孙四海与王小兰的苦恋,支教女大学生夏雪的诗歌,为了转正,情同刘关张的三位民办教师共进退,最终把转正名额还给了年轻的、有前途的张英才。书中充分展示了这些民办教师在孤寂中的坚守、苦难中的忠诚、同甘共苦的兄弟情,书中闪耀着人性的色彩和光芒的深情描写,让人温暖而感动。
刘醒龙说:“小说应该是优雅和高贵的!”刘醒龙的为人却是朴素的。朴素的刘醒龙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有多少闪亮的头衔,总是执着、谦逊地行走于他的艺术世界中,总是能够避开流淌于生活表面的泡沫,看取生活的真相,把民间底层人们的精神和灵魂真实地表现出来,以如水的柔情给人以深深地感动。乡土世界的细微之处能在一个人的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痕,他的情感就会有一种沉重的悲凉和柔情的深刻。它让人在残酷中看到了诗性、在疯狂的人性裸露中感受到了人之“为”人的温暖。这种“深刻”大概只有象刘醒龙这样把“心”安放于土地中的作家才能有,这是刘醒龙作品的底色,也是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独特性所在。
正好比省红十字会新媒体部组织的“语•爱同行读书会”这次活动一样,既是优雅和高贵的,更是朴素的。优雅缘于我们在用心读书,高贵缘于我们读的是正能量的书,至于朴素这个词汇,大家从今天的会场布置和整个活动的程序都看得出来,几乎做到了环保和朴素,得体而简约。值得庆幸的是,今天参加读书会的成员,都是省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我们将以“人道、博爱和奉献”的名义,在各自的志愿道路上越走越远。让“红爱之花”在彼此的心中盛开、传递、传播和传承。
第二篇: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
观《大山深处的保尔》有感
四年级二班徐心驰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在看的时候,我好几次忍不住落泪,为山里同学们生活的艰苦和学习的刻苦努力,更为“张老师”的奉献、坚强和执着。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叫张学成的老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山区的小朋友们。山里的同学们上学、放学的路又险又远,张老师就一个一个地去送他们;学校没有篮球架,张老师就自己动手去做。为了救一个学生,张老师自己不幸摔下了山沟,摔断了双腿。可是他非常勇敢、尽职,仍然拄着拐杖,拖着残废的双腿或者骑着毛驴去上课。为了学生,他起早贪黑,不落下一节课;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课本,不让雨水淋湿,他被突然倒塌的教室压在下面;为了让学生在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他累倒在教室里;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病了也要把黑板搬到自己的床前„„他的这种勇于奉献、舍己救人、顽强坚韧、拼命工作、不畏艰难的精神不就象保尔一样吗?所以他被大家称为“深山里的保尔”。
比起山区的小朋友,我们比他们幸运的多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好,我们的学校环境比他们好,我们的教室设施比他们好,我们也有这么多的好老师,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他们的那种刻苦和努力。而且我也要像张老师那样勇敢、坚强,遇到困难不退缩,现在好好学习知识,长大后像他那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三篇:读.爱心教育有感
林东六中“尽责圆梦,争做师德标兵”征文
读《爱心教育》有感------教育无小事
林东第六中学
张桂萍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像洒满大地的爱,给学生带来温暖,给未来带去希望。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感受到为人师者的他,给予学生的爱博大如海,它包容着关心和支持,理解和友情、激励和希翼、宽容和真诚…...。李老师的教育从爱起步,由爱伴随,因爱结果,他所教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多少年之后,都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记挂着自己的老师,那是一种怎样的师生情怀呀!听着都让人羡慕不已。这足以说明,教育的一切都源于爱学生,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既真实而又通俗易懂,不像一般教育专著那样,没等读就已经开始有畏惧心理了,而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就像一本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次心灵沟通,让人一读就爱不释手。
教育无小事,在李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李老师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去看待。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有些时候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可我们却熟视无睹,而李老师却以发掘教育资源,作为研究的教育素
林东六中“尽责圆梦,争做师德标兵”征文
材,真正把教育教学作为一项研究去做,真正是一名研究型的学者。
学生王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王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武健有了辍学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同学们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武健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武建,你好!让武建感动的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的转化,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的培养。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教师要从一些小事上去关心、爱护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是真挚的、无私的。如果不努力,就愧对老师。在交流、沟通、理解中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喜欢你这个老师的同时,也会喜欢你所教的课程,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还有什么能拖住学生前进的脚步呢?
我们现在很多人由于职业倦怠,懒得去学习和研究。新形势下,学生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仍然用老一套的办法去教育学生,已经不管用了。而李老师恰恰是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如家
林东六中“尽责圆梦,争做师德标兵”征文
庭教育、中学生早恋问题、班务管理、后进生转化等多方面开展自己的研究。不是说教,而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用自己的真心去做教育,真正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认真思考,勇于追梦,实干奉献,勤于圆梦。
第四篇:关爱农村儿童 爱洒大山深处
关爱农村儿童,爱洒大山深处
2016年9月20日,细雨如注。中国青基会伙伴关系中心部长迟耀萍女士、云南省青基会理事长沈光鑫先生、宝洁大中华区口腔护理品类总裁欧阳庆球先生、公关总监刘岚女士以及口腔医务人员一行20多人专程从北京赶往云南省禄丰县,在中共禄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田霞、县教育局书记、局长刘春麟和共青团禄丰县委张曼娇书记等陪同下,来到和平镇宝洁全球员工希望小学,共同开展佳洁士“健康自信,笑容传中国”9.20爱牙日公益探访活动。活动得到省州县各级媒体一一见证。
活动由共青团禄丰县委张曼娇书记主持,在给嘉宾们系红领巾的童趣中拉开了序幕。中共禄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田霞首先致辞,她对欧阳总裁及迟部长一行的到来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表示活动的开展将会进一步增强和平小学师生的口腔保健意识,提升学校的健康水平,对改善师生健康状况乃至身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田副县长指出,青基会和宝洁公司带给和平小学的不仅仅是物资上的支持,更体现了宝洁公司心系教育、情系山村的高尚情怀。她希望和平小学的师生把这份关爱化作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欧阳总裁及迟部长也分别就活动致辞,他们均表示:将用“服务中国,关爱农村”的理念,做大做强更好的社会活动,共同致力于打造一流企业,一流公益。共青团禄丰县委张曼娇书记强调: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弘扬无私奉献和关爱互助精神,在社会上逐渐形成关心关注教育的良好风气,同时,也希望和平镇宝洁全球员工希望小学能够珍惜机会,把社会对大家的关心化做学习的动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上述领导的讲话,掌声不断响起,气氛十分热烈。
此次活动,宝洁公司共为学生捐赠了牙膏牙刷套装720套、书包346个、彩色铅笔384盒,洗发水336瓶,折合人民币四万二千多元。活动中口腔医务人员还给346名学生进行了口腔检查,并为孩子们讲授了8节生动、活泼、诙谐的口腔护理知识传授与培训课。和平小学的学生代表也向尊贵的客人回敬了精心制作的“十字绣”、“贺卡”、“书画”等礼物,以表达深深的谢意。
就餐时,所有嘉宾还深入食堂和师生们一同排队打饭,体验学生生活,回味快乐童年。活动的开展对改善我校师生身心健康具有深远意义。此前,宝洁公司已为和平小学捐赠了50万元建盖校舍资金,并后续投入10几万元作为图书、器材等设备设施的添置。同时数次组织我校教师到北京、重庆等地培训与交流,邀请10余名师生赴广州参加运动会等活动,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思路与学习视野。(和平镇小学
张晓)
第五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读。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我看后心情澎湃,很想做好孩子们的天空、大海和春天,让孩子们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在大海中欢畅的嬉戏,在春天中感受勃勃的生机。虽然身在三尺讲台,但是心却放眼世界。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凸显出自己人生的价值,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应有的贡献。做到爱岗敬业、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热爱每一个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国将来的建设者。无论今后他是参天的大树,还是碧绿的小草,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料,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快乐起来,原来自己做着这么快乐而有益的事,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读书伴我成长,读书教我育人。快乐生活每一天,快乐工作每一天。把爱心撒向每一位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