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历史进程?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党的十六大,形成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名词解释)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的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初,从理论上深刻的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与发展的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饿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名词解释)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体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传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名词解释)
1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考题
思想路线含义: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内容。(名词解释)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三个基本观点;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毛泽东在1993《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1)理论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主要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形成的。
(2)实践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完成反帝反封的艰巨任务,就必须从国 情出发,照顾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2)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
(3)党的建设十分重要。中国共产党是掌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处在农村和战 争环境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大多数,因而党的建设十分重要。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思考题
(名词解释)2.“和平赎买”指什么? “和平”就是不用暴力;“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巨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思考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从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界定的,区分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更高的概括性;(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是占第一位的决定因素;(2)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3)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
4、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5.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把我国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思考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两层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根本的改变,人民生活将明显改善,我们的国力将大为增强,(2)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它将向世界表明: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大大加快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名词解释)
9、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进一步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增加富裕起来的人口的比例,提高富裕程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而且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消除局部贫困、少数贫困,在使贫困人口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使他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这样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0、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1)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2)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3)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思考题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3)“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这一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性质;才能保证人们互相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5.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所谓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中央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重新回归到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范围,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动态努力过程
①.统筹区域发展是抑制区域经济差距负面效应的需要。
② 统筹区域发展是联动解决各类区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区域病的需要。③ 统筹区域发展是谨慎渡过“矛盾突显期”的需要。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六个制度)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
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 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题
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 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目标和内容。
(1)小康社会应是和谐的小康社会,共助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小康社会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初级目标和初级阶段,为社会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思考题
(名词解释)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未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思考题
1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和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思考题
1、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考点上没有)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实现国防技术呢后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
(3)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2、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
3、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第十五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思考题
1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考点没有)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3)从党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同党肩负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之一。
3、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4、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Ps:名词解释:知识分子(p340)统一战线(p346)
第二篇:201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经验和历史经验,见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新民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和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注: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时间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转正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真滴,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更名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应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3.一包泽东为主要滴啊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逐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吧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五、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哦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正式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场景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反战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人事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看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开个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视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四、三步走战略内容:
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市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中国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八、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滨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 张龙彪 0543-766526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归纳
2.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凝聚中国力量,滨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技术一班张龙彪 0543-7665267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总结(全)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历史进程?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了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党的十六大,形成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名词解释)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的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
(名词解释)“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初,从理论上深刻的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新境界。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与发展的理解:十六大第一次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饿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名词解释)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体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传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名词解释)
1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思考题
思想路线含义: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名词解释)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各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2)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的三个基本观点;(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检验标准和目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考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毛泽东在1993《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
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什么?(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1)理论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主要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形成的。
(2)实践意义
①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③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完成反帝反封的艰巨任务,就必须从国 情出发,照顾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2)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
(3)党的建设十分重要。中国共产党是掌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处在农村和战争环境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
员占大多数,因而党的建设十分重要。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思考题
(名词解释)2.“和平赎买”指什么?
“和平”就是不用暴力;“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巨变;(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思考题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从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界定的,区分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更高的概括性;(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结构是占第一位的决定因素;(2)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3)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
4、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 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5.人才强国的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把我国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思考题
社会注意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987年的十三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两层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主要的矛盾:在社会主意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2、简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将得到根本的改变,人民生活将明显改善,我们的国力将大为增强,(2)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它将向世界表明: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将大大加快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名词解释)
9、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进一步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增加富裕起来的人口的比例,提高富裕程度。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不仅在经济指标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而且在社会指标方面,在精神生活的充实方面,提高人民的小康水平;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是全面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要消除局部贫困、少数贫困,在使贫困人口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进而使他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讲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这样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可以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0、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1)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2)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3)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思考题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3)“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用唯物辩证法原理来分析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考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4、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这一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性质;才能保证人们互相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5.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所谓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中央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重新回归到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范围,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动态努力过程 ①.统筹区域发展是抑制区域经济差距负面效应的需要。
② 统筹区域发展是联动解决各类区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区域病的需要。③ 统筹区域发展是谨慎渡过“矛盾突显期”的需要。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六个制度)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2)3)4)5)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
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
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 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题
1、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是: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 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目标和内容。
(1)小康社会应是和谐的小康社会,共助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小康社会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初级目标和初级阶段,为社会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思考题
(名词解释)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十个方面内容:
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
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未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思考题
1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和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我国的中心任务。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平,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思考题
1、如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考点上没有)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实现国防技术呢后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3)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2、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
3、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不少人陆续脱离原来的工作岗位,转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或自主创业,或进入私企、外企,或成为自由职业人员,成为新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成员。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批被分流出来的职工和农民纷纷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其中一些人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为我国的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也不会否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第十五 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思考题 1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考点没有)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3)从党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情况同党肩负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之一。
3、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4、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
①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七大正式将毛泽东的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名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⑦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⑨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触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⑩“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⑪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①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④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⑤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⑥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
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他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
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保护私有财产。⑧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 第一,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的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⑪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指挥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②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③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⑤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⑥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⑦1956年底,我国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初步确立。
第四章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①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这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③我国的最大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⑥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明确回答了什么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问题。
⑦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第六章 ①“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伦理问题。②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十分明显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七章
①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④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⑤30多年来,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多的贡献。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
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②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如何正确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⑥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⑪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⑬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⑭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⑮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⑰神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九章
①如何理解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个中国。第二,两制并存。
第三,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③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第四,两岸双方都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
①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④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吧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的力量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的路,同时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⑥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第十一章
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②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质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③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综合素质迅速提高;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④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⑤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⑥社会主义时期处理名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⑦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⑧党在新形势下的治军的总方略:
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四散,作风优良是保证。
第十二章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④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国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⑤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性质和方向。
⑥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结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历史进程: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 兼顾
指导意义:
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
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认识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路线:
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党过度时期的总路线:“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
3、二战后的国际形势
4、有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什么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自身的不足:第一,新民主主义理论始终没有明确划清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限,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时间设想的过短。第二,新民主主义理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的论述存在矛盾。第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界定不明确。主观原因: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基于统一战线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建国后终结它就成了必然。第二,建国后很短时间内取得的一系列巨大成绩和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切向往也是促使毛泽东急于往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对资本主义历来的排斥情绪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的不景气,是促使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客观原因 :国际因素:苏联社会主义胜利的影响
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区别:
1、社会矛盾
2、社会性质
3、经济形态不同
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性质上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由我国静茹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所共同决定。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七章
改革开放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次革命的结果是,改变了旧社会的基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了,它逐步地由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力量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改变原来的社会体制,进行社会体制的改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所以,第二次革命是完成社会基本制度革命以后,进一步完成社会体制变革的这样一种革命。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收入差距不同原因:(1)以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到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后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出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含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性:
1、中国体制背景不同
2、中国工业化是在人均生产总值极低的情况系进行的。
3、特殊的积累,第一是省,第二是牺牲农业。三农问题
第九,十,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话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主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原则: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法杖,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