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心得——反腐倡廉,刻不容缓
党课心得
——反腐倡廉,刻不容缓
第四支部 11注3 陈怡君 0111779
今天认真学习了肖华茵副校长关于反腐倡廉的讲座后,感触颇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1月9日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反腐倡廉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坚持严肃查办案件和注重预防腐败相结合。根据中纪委工作报告的数据, 5年来的腐败中倒下的人数已经超过三大战役总和。根据透明国际近年来公布的清廉指数及排名,我国的反腐倡廉形势依然很严峻。
绝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总是中年人、临退休人员的问题。但是从 1998年至2000年10月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查处不满30岁的犯罪嫌疑人19人,占查办案件总数的17.6%。他们中犯罪的最低数额是4.2万元,最高数额达7100万 元;他们中犯罪时的最低年龄只有19岁,刚刚跨过未成年人的门槛;犯罪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5.6岁。
面对这样一串沉重的数字,我们不能不感到震惊,不能不长久地思考,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
宋代哲学家王廷相讲过这样一个寓言:轿夫穿着新鞋进城,始而小心翼翼,生怕弄脏新鞋,后来一分心踩进水塘,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踩过去,再也无所顾忌了。
轿夫行路有个警惕第一脚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不少贪赃枉法而沦为阶下囚的贪官污吏本来也是想做清官的,但经不住诱惑接受了第一次贿赂后,也就放松了警惕,一步步走向了堕落。不少大好前程毁于贪欲的“人民公仆”在铁窗内回首自我毁灭的过程时,常常因“一个不慎,满盘皆输”而泪涕横流,痛不欲生。
显然,那些辜负党教育多年以身试法的贪官,断不是东窗事发后一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就可以轻易搪塞过关的。此类教训举不胜举,足以令每一个有职有权者惊醒。
谨防“湿第一脚”,除了各级党员干部从严自律、洁身自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建立健全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惟有如此,方能真正震慑那些心存邪念和侥幸的意志薄弱者,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绝大多数执掌权力者清正廉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中,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坚持反腐败始终不渝。一部中共党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也是一部廉明公正的反腐倡廉史。
“我们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2011年1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作出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决态度。
名反腐学者、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对腐败始终强调从严惩处,决不手软。”
从中央苏区时期的谢步升、左祥云,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黄克功、肖玉璧,再到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这几个人都是当时党的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有的不仅地位高,而且战功赫赫。但是党并没有因为他们有功,就对他们的贪污腐化行为“手下留情”。他们最终为自己的贪腐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正如有人为刘青山、张子善求情时,毛泽东主席所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秉持惩治腐败的决心,依法严厉查处了一批贪污腐败的高级领导干部。据统计,近10年来,因腐败犯罪被判处重刑的省部级高官有100余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是改革开放以来因腐败犯罪被判处死刑的省部级高官第一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是因腐败犯罪被判处死刑的级别最高的官员。
2010年12月29日,中国首次发布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其统计显示:2003年至2009年,我国各级检察院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24万余件。2011年6月22日,在中共中央外宣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吴玉良说,2010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9621件,结案13948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6517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73人。
这些数字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
在党组织部的倡导下看完《忏悔录》后,我不仅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首,更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肩负的职责重担。“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行动就紧紧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的准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时刻执行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永葆党员干部的纯洁公仆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第二篇:反腐倡廉党课材料
反腐倡廉党课材料
各位同志们:
今天开展反腐倡廉专题会议,进一步让大家认识到了党纪国法是一条“高压线”,千万触犯不得,在权力和金钱面前,要抵得住诱惑,做到慎思慎独,时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加强教育,树立工作新风尚
公园党总支坚持把反腐倡廉作为中xxxx心工作来抓,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一是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纪条规教育、典型引导教育;二是广泛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xxxx形成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追求正派的良好风气;三是坚持立党为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工作作风,优化便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受理反馈诉求,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二、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把廉政建设渗透到公园每一项工作之中;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切实做到“领导、责任、工作、措施”四个到位,将反腐倡廉工作与xxxx旅游生态发展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依据党建责任书对各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风险管控、风险测评、风险排查;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廉政若干准则,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对《廉政准则》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对照民主生活、组织生活会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利用互查互纠形式,将问题查摆出来,为今后工作确立了“精准靶向”。
三、强化措施,将廉政建设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将反腐倡廉工作与干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警示教育管理,使xxxx干部从思想上确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风险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廉政建设氛围。二是将增强廉政意识和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和落实,逐步探索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反腐倡廉机制。三是将廉政建设与信息公开相结合。实行政策公开、办事条件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理时限公开、办理结果公开,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提高修养,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1、加强学习,增强免疫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因此我将坚持深入学习和钻研,切实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立党为公,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好权力关和金钱关。时刻牢记权力是职工赋予的,要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克己奉公、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3、做到慎独,克服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及“一岗双责”,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筑惩治和预防体系,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严格惩处,保证工作风清气正。
通过开展反腐倡廉专题会议,教育每名干部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一名“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理、管得住小节”的党员干部。
第三篇: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去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有同志出了问题,令人痛心和惋惜。办公厅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特别是办公厅的同志在领导身边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规则比别的同志要多,可为什么还会有人出事?下面,我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一、这些年我们在不断进行教育、警示,为什么还是有同志出问题?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一批“害群之马”被迅速查处,赢得社会各界拍手称快。省政府办公厅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到中心任务和业务工作之中,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应该说,办公厅党组抓廉政建设态度是坚决的,力度是很大的,制度比较健全,警示也是到位的。然而,我们还是有两位干部出了问题。这是为什么?这段时间,我反复进行了思考,觉得在办公厅的少数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扭曲心理,必须深刻反省、严肃指出、坚决纠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还存在职权就是特权、公家就是我家、为公为私不分的错位心理。省政府办公厅是全省政府机关的枢纽和核心,对省政府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办公厅工作的同志都是从全省各地各专业选拔出来的精英,一直以来,同志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地工作。但少数同志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和灯红酒绿的诱惑,心理产生了错位,逐渐变得洋洋自得、颐指气使,在行使督办权、协调权时宣称“我代表省政府,我的意见也就是省政府的意见”,混淆了“为公”和“为私”的界限,有时甚至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有些事,明明是公事,有服务程序、有办结时限要求,若与办事者没私交、没有利益交往,就会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办起来就会旷日持久,在求办中显示“权威”,在拖延中获得好处。有些事,明明是私事,甚至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但若有某些利益关系,就帮助出主意、搞变通、打“擦边球”,“特事特办”,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缘,公务员成了“私务员”。这方面,办公厅早有前车之鉴,2003年和2004年,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唐见奎、王道生先后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去年和今年又先后发生了谢晚林、刘岳辉案。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单位、我们身边,它深刻地警示我们,如果办公厅的干部没有做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甚至以公权谋私利,就必然走向犯罪、身陷囹圄。
二是还存在法不责众、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的侥幸心理。对“法不责众”这一成语,现在有“正解”,也有“歪解”。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一般不能把大多数人的需求、行为作为惩罚的对象。但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执法者在执法时如果遇到较多的人违法,就会放弃执法。这种“误解”在我们一些干部的思想中还很有市场。有的认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事情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被人发现;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保护伞大、关系网广、哥们义气铁,即使败露,也能逢凶化吉。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驱使下,有的人偶尔得手,便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如去年被抓的那名干部,被抓的前一段时间,我一直苦口婆心找他谈话,劝他坦白交待,争取宽大,可他认为自己到处托了关系,应该会没事,结果没多久就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当前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事实证明,法不责众只是一个“掩耳盗铃”式的伪命题。比如,今年省委按照中央要求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衡阳破坏选举案,分两批给予466人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彰显了我们党“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决不会因面广而“法不责众”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对腐败严惩不贷、决不姑息的鲜明态度。
三是还存在“小节无害”、无伤大雅、谁也难免的放任心理。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去工作,每一步都择地而行,生怕弄脏新鞋。但出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也就是不再有顾虑、不再珍惜了。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理往往就放松了戒备、降低了要求,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随它去了。有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大贪不敢,但小节不顾,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小欢喜,没关系”; 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意思,不碍大事”;有的人工作不尽职、不尽责,认为是“小错误、谁也难免”;有的人热衷于进歌厅、舞厅,认为是“小娱乐、何人不为”;有时不但当事人不以为耻,就连旁观者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了自我约束,“第一次”的闸门打开之后就会变得放任自流、肆无忌惮,结果是积小恶成大患、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身不由己、陷入泥潭。
四是还存在协调无实权、关系不大、顺便帮忙的投机心理。权力有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之别,综合协调权就是一种隐性权力。省政府办公厅虽然没有审批权,不像财政部门批资金、国土部门批土地、发改部门批项目,但是有综合协调权。比如,协调意见是我们起草的,会议纪要是我们记录的,省领导批示是我们督办的,这里面处处都有参与权力的影子。如果我们私底有倾向性,政策文件改动一个字,会议或行程安排调整一下,办事流程拖延一会,督办力度有别,相关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出现有利或不利申请办事人的现象。所以,不能说办公厅无权、是清水衙门,实际上也存在可以“寻租”的机会。有句俗话叫“天子脚下好做官”,意思是离权力核心越近,哪怕只是芝麻大的官,人家也敬你三分。有的同志认为,反正是工作需要,我只是打个招呼,顺便帮个忙罢了,别人送个“信封”感谢我也只是讲感情而已。殊不知,外面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请办公厅的同志出面“协调”一些问题,以达到谋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于是,在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中,在隐性权力的遮掩下,有的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和约束,有意无意间干出一些违纪违规违法的事来。
二、法律、纪律、制度规范都很明确,为什么还是有同志敢于触犯?
近年来,党中央廉政制度建设之密集,监督惩处之严厉,可以说是空前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名副国级、37名省部级、500多名其他级别官员被查。为什么在惩治腐败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人敢于触犯?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马嚼子)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像身体上缺钙,就会骨头不硬朗、四肢无力。许多领导干部步入歧途,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得不牢、出了毛病,理想信念滑坡信仰失去支撑。有的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装点装点门面;有的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再教育。这些人把当年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把理想信念当作“贴面金纸”,以致于在种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原则立场。我给大家说个例子: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的父亲去世前问他,儿子,你这些穿着打扮、开销、享受,我看有点像腐败。他对他父亲说,这都是组织上给我的待遇。当时是骗过了父亲,但最终没有骗过党和人民,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冀文林就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
二是把制度规范当成了“稻草人”。高压线因其强大的电流让人望而生畏,没人敢碰。可一旦高压线不带电,就和晒衣绳没有什么两样。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就像农田里的稻草人,开始来偷吃稻谷的鸟有些惧怕,可时间一长,看到稻草人没有任何威胁,鸟的胆子就大了,先吃几粒谷看一下,之后肆无忌惮地吃,再后来就落到稻草人头上拉屎撒尿。有的人在法律、纪律和制度规范面前毫无敬畏之心,错误地认为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只是吓吓人的“稻草人”,甚至把法律、纪律当成不带电的高压线,当成可以随意触碰的晒衣绳,于是变得目无法纪、胆大妄为,殊不知这些法纪制度都是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只要你敢踩红线,就必然触电身亡、万劫不复。“七一”前夕,中央严肃查处徐才厚等4人违纪违法案件。现在,几乎每个礼拜,中纪委网站都会公布被立案查处的党员干部名单。这清楚地表明党纪国法不是软约束、不是“稻草人”,更不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干部更要从严。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对于这一点,谁都不要幻想有什么“保险箱”,谁都不要指望有什么“法外开恩”。
三是把别人出事当成了“运气不好”。有人出事了,有的同志就喜欢茶余饭后议论,认为别人蠢,认为别人是运气不好。我看这些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关键不是别人运气好不好,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去做那些违纪违法的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收了别人的钱财,就等于领到一张卖身契,成为别人控制的傀儡,稍不顺其意,他就可能威胁你、举报你,法律之剑就在头上悬着,惩治之网就在身边张着,夜路走多了,就会碰到鬼,哪有什么“好运气”呢?所以,如果没有深入总结别人的教训,没有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没有从主观世界深挖根源,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避开前车之覆的老路。那些敢于送钱给你的人,也敢于送钱给别人。我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这种人就像一颗满身引线的地雷,随时都可能“爆炸”,他一“爆炸”,必然殃及你被查、被处理。任何信誓旦旦的誓言都是谎言,不仅会把你说出来,而且一定会把他所知道的你的事全说出来。
四是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现在的公务员确实工作辛苦、艰苦、清苦,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有时工作起来是“5+
2、白加黑、雨加晴”,大多数公务员都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同志有功劳就伸手,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这就很危险了。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就应当有所回报,应当按“劳”取“酬”,把得点外快、收点红包礼金、拿点土特产品当成心安理得的事。不知不觉中,你向别人索价的筹码,慢慢变成了自取灭亡的一颗定时炸弹。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当了处长想当厅长,赚了百万想赚千万,人心不足蛇吞象,堕落皆因太贪婪”,这几句话辛辣味很浓,道理也很深刻。人生就像驾驶汽车,欲望是油门,知足是刹车,没有油门就没有动力,只踩油门肯定要出问题,关键是要踩得住刹车,只有操控有度、驾轻就熟,车子才能行稳致远。
三、党员干部出了问题令人痛心,但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
这是今天我们上课最终的目的。问题已经出了,但是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是要经常抓、长期抓。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制度健全,但范围宽泛、约束软化的问题。在反腐倡廉方面,我们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制度、规范和措施有不少,但部分制度过于宽泛,监督乏力,约束软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能管用上下功夫。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刻剖析近年来厅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进一步研究办公厅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与规律,选择那些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要突出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和归集,力求各项制度更加具体明了而不模棱两可,于法周延而不相互抵触,于事简便而不繁杂琐碎。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制度执行,从严执纪、铁面执纪,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让违反制度者付出应有代价。
二是在监督管理上,要重点解决虽然程序不缺,但谈心谈话碍情面、主动提醒怕得罪人的问题。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说的是:一栋楼房在第一扇窗户被打坏之后,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引起连锁反应,招致更多的窗户被打坏。因此,要保护好更多的窗户及整栋楼房,及时发现和修补第一扇被打坏的窗户极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监督不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没能及时发现“第一扇窗户”被打坏,或者发现了但并没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往往是整栋楼的窗户被打坏了并发现了破坏者,相关监督部门才上去处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工作重心前移,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大胆放手工作,敢于向潜规则叫板,既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腐败苗头,主动提醒帮助同志,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铸成大错;又要做“黑脸包公”,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毛病马上医治,决不能因初犯而“下不为例”,决不能因恶小而“以观后效”,决不能因位高而“网开一面”。单位领导要职能部门要解决“留情面”、“不较真”的问题。在我看来,“留情面”等于留隐患,“不较真”就等于不关心干部,放任干部出问题。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帮助同志,提醒、谈话,甚至内部处理、诫勉,都可能会使人红脸、出汗、难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意见,但这总比从量变到质变、接受组织查处甚至法律制裁要好得多,也不至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恨。
三是在廉政教育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场面隆重,但“雨过地皮湿”、用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的问题。开展廉政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廉政教育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真正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正本清源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通过组织参观案例剖析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忏悔、看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劳动改造等活动,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要多抓一抓我们身边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警示同志们认识到教训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失足就在脚下,进一步增强办公厅干部廉洁自律、防微杜渐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我们有许多同志在廉政教育、案例剖析时,也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但就像“雨过地皮湿”一样,似乎有点效果,却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甚至用形式主义来对付。比如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落马前夜,还大谈“自我批评辣不怕,相互批评不怕辣”,根本就没有触及到他们腐败问题的实质。
四是在用人导向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口号叫得响,但还是守规矩者清贫、老实人吃亏的问题。“老实”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是褒奖。然而,在当下一些人眼里,说某某人是个老实人,潜意识里是在蔑视和嘲笑这个人“玩不转”、“吃不开”。有的单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口号叫得很响,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清正廉洁的干部没有及时得到重用。这种不正确社会舆论和导向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起码在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决不能让这样的风气“有市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所谓的“老实人”,往往是那些心怀敬畏、遵纪守法的人,当然也不是木纳、一言不发、无所作为的人。既要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又要规规矩矩。而那些出了事、犯了错误的,往往是那些思想活络、目无法纪,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不老实人”。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老实人、保护老实人、使用老实人。办公厅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从评价机制上鉴别老实人,从考核体系上突出老实人,用制度把老实人评出来、选出来、护起来,真正让老实人叫得响、站得住、吃得开。我希望大家胸怀宽一点,全局观念强一点,把事业干好,形成一个总体上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导向。
四、办公厅的同志要主动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镜子,不断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
从近年来办公厅发生的腐败案件看,这些领导干部腐化变质,无一例外都与放松个人修养密切相关。办公厅干部一定要以此为戒,把加强个人修养看作是一辈子的任务,一辈子的功课,以良好的修养铸就防腐拒变的“金刚不坏之身”。
一要明理修德,精神不能“缺钙”。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它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品格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气概情怀。广大群众对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干部是尊敬的,或者说是高看一眼的。如果省政府办公厅干部精神追求标准比他们没有提高一分、行为规范要求没有比他们严格一点,那群众就会看不起我们,也会看不起政府。因此,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保持那么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发有为的锐气。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锤炼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二要敬畏权力,公权不能私用。《左传》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三朝元老,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意思是说,第一次提拔后要低头,再次提拔后要曲背,三次提拔后要弯腰,平时连走路都要靠墙走。一个古代官员尚能做到对权力如此谦卑敬畏,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权力受之于人民,对权力的敬畏更应该发自内心。尤其对办公厅的同志而言,虽然没有审批的权力,但协调权、督办权、办文办会权,都是公权力,没有私人权力。别人有求于你,不是对你这个人,而是对你这个位置,对你暂时代表的公权力。以权为公,秉公办事,就是为民服务,要受到褒扬;以权为私,徇私枉法,就是腐败和犯罪,要受到惩处。任何“掩耳盗铃”不过是黄粱一梦。因此对待权力一定要有一种怕的感觉、有一种畏惧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要防微杜渐,小节不能小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家别看一个节收一两千元现金红包、收一点烟酒、收一点土特产,但若干年累积起来,那也不是个小数。俗话说,一次守不住、次次都让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相信大家都看了原南京市委书记季建业《我的悔过书》,我觉得写得很真切,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管住小节,认为平时犯点小错误不打紧,结果积小错成大错。“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保持高度警醒,坚决筑牢思想之堤、行为之堤,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不以“下不为例”为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开脱,时刻慎言“小道理”,谨防“小意思”,警惕“小场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要严守法纪,底线不能触碰。法律是约束所有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一旦逾越了法律、纪律、道德的底线,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整个人就变了质,就要受到惩罚甚至牢狱之灾。办公厅位置重要,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严格的要求来讲法律、守纪律。大家要记住,法规准则、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等等,都是原则,都是高压线、红线、底线,都不能碰、不能闯、不能过,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本人,还有家人、所在单位。俗话说万事严中取,一处弛则百处懈。我们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送大家几句话,希望与办公厅的同志们共勉。
这是我从基层走来,从政多年的一些真实感受,或者说是自己对人生的几点感悟,是肺腑之言,与大家共勉。
一是关系靠不住,组织最可靠。有的人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只要学会了“搞关系、钻圈子”,左右就可以逢源,上下就可以通气,办任何事就会“一路绿灯”,不该办的事也能办,办不成的事也能成,“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但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今天和你关系很好的人,明天可能
和你关系不好,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不要认为有后台、有靠山,就可以摆平一切。那些一门心思拉关系、套近乎、搞钻营的人,往往会被关系网住,甚至被反噬其身。相反,组织是稳定的、牢靠的、坚强的。组织有一套严密的运行体系,是没有什么人能够摆平的。组织是不会放过那些违法违纪的人,也不会亏待那些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只有对忠于组织、相信组织,才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二是权力靠不住,制度最可靠。权力不是永恒的,而是一时的,你在这个岗位上有这个权力,你离开了这个岗位或者退休了就没有这个权力。权力还是把双刃剑,驭之有道,控之有方,就可以做权力的主人,成就一番事业;为权所累,为权所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变成权力的奴隶,被权力所害。有一副对联说得好:“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权力是“风光”与“风险”并存,可以说,哪里有权力,哪里就可能有拉拢腐蚀、就可能有陷阱。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而制度是最可靠的,能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规范、约束、制衡权力,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我们的每一项行政行为才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才能真正地保护好自己。三是朋友靠不住,自己最可靠。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这个数就是指对所交往的人要有判断力,谁是良朋益友, 谁是貌合神离,谁是包藏祸心,心里应该有杆秤。一个领导干部拥有某种权力之后,这样那样的“朋友”便纷至沓来。这些所谓的“铁哥们儿”、“发小”、“至交”、“闺蜜”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地巴结你、讨好你、满足你,让你陶醉在灯红酒绿之中,让你权为他所用,利为他所谋。但每当“东窗事发”时,检举揭发得最坚决、最彻底的,恰恰是这些平时关系最铁的“好朋友”。什么歃血为盟,什么喝血酒等等,都是假的。会开车的人都知道,驾驶员在危险时刻,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是保护别人。还有一个理论是“下水救人的人容易淹死”,因为被救者出于本能会剧烈挣扎,在失去理智时,即使是根稻草他也会死死地拽住,救人者就会被拖得精疲力竭、直至淹死。所以,到了关键的时候,每一个人只会保护自己。谁能保护你,谁最可靠?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任何教育代替不了自我教育,任何法律代替不了自律。我们办公厅的干部,平时一定要增强一点戒备心,择善交友,谨慎交友,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保持一份平常心,珍惜现有岗位,正确对待名利,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四是侥幸靠不住,不为最可靠。侥幸心理要不得,高压线触不得,顶风而上使不得,中央反腐的决心低估不得。侥幸与不幸之间的距离很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狐狸再狡猾总会露尾巴。在这里,我奉劝同志们,勿存侥幸思想,勿拿政治生命去冒险,勿拿个人前途、幸福开玩笑,否则只会自挖陷阱深埋其中,最终会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追悔莫及,成为别人的谈资和笑料。要常怀警醒之心,切记那两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有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清白做官、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才能远离不幸,永保幸福平安。同志们,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国古人有四句话: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古人将“酒色财气”作为人生四戒,要求世人严于律己,不可沾染,以防颓废堕落断送前程。希望办公厅、研究室的每位同志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爱惜自己的荣誉,善待自己的家人,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志向、一种品质,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稳当、更踏实,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去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成真、人生出彩!)
第四篇: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反腐倡廉党课讲稿
去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有同志出了问题,令人痛心和惋惜。办公厅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特别是办公厅的同志在领导身边工作,接受到的教育和规则比别的同志要多,可为什么还会有人出事?下面,我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一、这些年我们在不断进行教育、警示,为什么还是有同志出问题?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一批“害群之马”被迅速查处,赢得社会各界拍手称快。省政府办公厅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到中心任务和业务工作之中,同步推进、同步督查、同步考核。应该说,办公厅党组抓廉政建设态度是坚决的,力度是很大的,制度比较健全,警示也是到位的。然而,我们还是有两位干部出了问题。这是为什么?这段时间,我反复进行了思考,觉得在办公厅的少数干部中,还存在一些错误观念和扭曲心理,必须深刻反省、严肃指出、坚决纠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还存在职权就是特权、公家就是我家、为公为私不分的错位心理。
省政府办公厅是全省政府机关的枢纽和核心,对省政府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办公厅工作的同志都是从全省各地各专业选拔出来的精英,一直以来,同志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高度负责、任劳任怨地工作。但少数同志却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和灯红酒绿的诱惑,心理产生了错位,逐渐变得洋洋自得、颐指气使,在行使督办权、协调权时宣称“我代表省政府,我的意见也就是省政府的意见”,混淆了“为公”和“为私”的界限,有时甚至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赚私利。有些事,明明是公事,有服务程序、有办结时限要求,若与办事者没私交、没有利益交往,就会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办起来就会旷日持久,在求办中显示“权威”,在拖延中获得好处。有些事,明明是私事,甚至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但若有某些利益关系,就帮助出主意、搞变通、打“擦边球”,“特事特办”,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缘,公务员成了“私务员”。这方面,办公厅早有前车之鉴,2003年和2004年,省政府原副秘书长唐见奎、王道生先后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去年和今年又先后发生了谢晚林、刘岳辉案。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单位、我们身边,它深刻地警示我们,如果办公厅的干部没有做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甚至以公权谋私利,就必然走向犯罪、身陷囹圄。二是还存在法不责众、被抓的是少数、漏网的是多数的侥幸心理。
对“法不责众”这一成语,现在有“正解”,也有“歪解”。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一般不能把大多数人的需求、行为作为惩罚的对象。但许多人错误地理解为:执法者在执法时如果遇到较多的人违法,就会放弃执法。这种“误解”在我们一些干部的思想中还很有市场。有的认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事情做得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被人发现;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保护伞大、关系网广、哥们义气铁,即使败露,也能逢凶化吉。正是在这种侥幸心理驱使下,有的人偶尔得手,便变本加厉,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如去年被抓的那名干部,被抓的前一段时间,我一直苦口婆心找他谈话,劝他坦白交待,争取宽大,可他认为自己到处托了关系,应该会没事,结果没多久就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当前中央反腐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事实证明,法不责众只是一个“掩耳盗铃”式的伪命题。比如,今年省委按照中央要求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衡阳破坏选举案,分两批给予466人党纪政纪处分,立案侦查68人,彰显了我们党“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决不会因面广而“法不责众”的坚定决心,表明了对腐败严惩不贷、决不姑息的鲜明态度。三是还存在“小节无害”、无伤大雅、谁也难免的放任心理。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去工作,每一步都择地而行,生怕弄脏新鞋。但出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也就是不再有顾虑、不再珍惜了。这个故事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理往往就放松了戒备、降低了要求,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随它去了。有的党员干部就是这样,大贪不敢,但小节不顾,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小欢喜,没关系”;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意思,不碍大事”;有的人工作不尽职、不尽责,认为是“小错误、谁也难免”;有的人热衷于进歌厅、舞厅,认为是“小娱乐、何人不为”;有时不但当事人不以为耻,就连旁观者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了自我约束,“第一次”的闸门打开之后就会变得放任自流、肆无忌惮,结果是积小恶成大患、从量变到质变,最终身不由己、陷入泥潭。
四是还存在协调无实权、关系不大、顺便帮忙的投机心理。
权力有显性权力与隐性权力之别,综合协调权就是一种隐性权力。省政府办公厅虽然没有审批权,不像财政部门批资金、国土部门批土地、发改部门批项目,但是有综合协调权。比如,协调意见是我们起草的,会议纪要是我们记录的,省领导批示是我们督办的,这里面处处都有参与权力的影子。如果我们私底有倾向性,政策文件改动一个字,会议或行程安排调整一下,办事流程拖延一会,督办力度有别,相关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出现有利或不利申请办事人的现象。所以,不能说办公厅无权、是清水衙门,实际上也存在可以“寻租”的机会。有句俗话叫“天子脚下好做官”,意思是离权力核心越近,哪怕只是芝麻大的官,人家也敬你三分。有的同志认为,反正是工作需要,我只是打个招呼,顺便帮个忙罢了,别人送个“信封”感谢我也只是讲感情而已。殊不知,外面一些动机不纯的人,总是想方设法请办公厅的同志出面“协调”一些问题,以达到谋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于是,在阿谀奉迎、溜须拍马中,在隐性权力的遮掩下,有的人逐渐放松了警惕和约束,有意无意间干出一些违纪违规违法的事来。二、法律、纪律、制度规范都很明确,为什么还是有同志敢于触犯?
近年来,党中央廉政制度建设之密集,监督惩处之严厉,可以说是空前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名副国级、37名省部级、500多名其他级别官员被查。为什么在惩治腐败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人敢于触犯?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
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马嚼子)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像身体上缺钙,就会骨头不硬朗、四肢无力。许多领导干部步入歧途,根本原因在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把得不牢、出了毛病,理想信念滑坡信仰失去支撑。有的把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看成是空头理论,是形式主义;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装点装点门面;有的以教育者身份教育下属,很少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接受再教育。这些人把当年面对党旗的铮铮誓言和庄严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把理想信念当作“贴面金纸”,以致于在种种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原则立场。我给大家说个例子:海南省原副省长冀文林的父亲去世前问他,儿子,你这些穿着打扮、开销、享受,我看有点像腐败。他对他父亲说,这都是组织上给我的待遇。当时是骗过了父亲,但最终没有骗过党和人民,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冀文林就是把理想信念当成了“贴面金纸”。
二是把制度规范当成了“稻草人”。
高压线因其强大的电流让人望而生畏,没人敢碰。可一旦高压线不带电,就和晒衣绳没有什么两样。制度如果没有执行力,就像农田里的稻草人,开始来偷吃稻谷的鸟有些惧怕,可时间一长,看到稻草人没有任何威胁,鸟的胆子就大了,先吃几粒谷看一下,之后肆无忌惮地吃,再后来就落到稻草人头上拉屎撒尿。有的人在法律、纪律和制度规范面前毫无敬畏之心,错误地认为制度只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摆设,只是吓吓人的“稻草人”,甚至把法律、纪律当成不带电的高压线,当成可以随意触碰的晒衣绳,于是变得目无法纪、胆大妄为,殊不知这些法纪制度都是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只要你敢踩红线,就必然触电身亡、万劫不复。“七一”前夕,中央严肃查处徐才厚等4人违纪违法案件。现在,几乎每个礼拜,中纪委网站都会公布被立案查处的党员干部名单。这清楚地表明党纪国法不是软约束、不是“稻草人”,更不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法纪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干部更要从严。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对于这一点,谁都不要幻想有什么“保险箱”,谁都不要指望有什么“法外开恩”。三是把别人出事当成了“运气不好”。
有人出事了,有的同志就喜欢茶余饭后议论,认为别人蠢,认为别人是运气不好。我看这些同志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对,关键不是别人运气好不好,而是根本就不应该去做那些违纪违法的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收了别人的钱财,就等于领到一张卖身契,成为别人控制的傀儡,稍不顺其意,他就可能威胁你、举报你,法律之剑就在头上悬着,惩治之网就在身边张着,夜路走多了,就会碰到鬼,哪有什么“好运气”呢?所以,如果没有深入总结别人的教训,没有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没有从主观世界深挖根源,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避开前车之覆的老路。那些敢于送钱给你的人,也敢于送钱给别人。我说句不太恭敬的话,这种人就像一颗满身引线的地雷,随时都可能“爆炸”,他一“爆炸”,必然殃及你被查、被处理。任何信誓旦旦的誓言都是谎言,不仅会把你说出来,而且一定会把他所知道的你的事全说出来。四是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
现在的公务员确实工作辛苦、艰苦、清苦,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有时工作起来是“5+2、白加黑、雨加晴”,大多数公务员都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同志有功劳就伸手,把自己的付出当成“索价筹码”,这就很危险了。有的人做了一点事情,就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就应当有所回报,应当按“劳”取“酬”,把得点外快、收点红包礼金、拿点土特产品当成心安理得的事。不知不觉中,你向别人索价的筹码,慢慢变成了自取灭亡的一颗定时炸弹。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当了处长想当厅长,赚了百万想赚千万,人心不足蛇吞象,堕落皆因太贪婪”,这几句话辛辣味很浓,道理也很深刻。人生就像驾驶汽车,欲望是油门,知足是刹车,没有油门就没有动力,只踩油门肯定要出问题,关键是要踩得住刹车,只有操控有度、驾轻就熟,车子才能行稳致远。三、党员干部出了问题令人痛心,但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
这是今天我们上课最终的目的。问题已经出了,但是要“亡羊补牢”,借“前车之覆”、明“后车之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是要经常抓、长期抓。
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制度健全,但范围宽泛、约束软化的问题。
在反腐倡廉方面,我们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制度、规范和措施有不少,但部分制度过于宽泛,监督乏力,约束软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在制度行得通、做得到、能管用上下功夫。要围绕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刻剖析近年来厅系统发生的腐败案件,进一步研究办公厅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与规律,选择那些最重要、最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要突出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和归集,力求各项制度更加具体明了而不模棱两可,于法周延而不相互抵触,于事简便而不繁杂琐碎。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制度执行,从严执纪、铁面执纪,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让违反制度者付出应有代价。二是在监督管理上,要重点解决虽然程序不缺,但谈心谈话碍情面、主动提醒怕得罪人的问题。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说的是:一栋楼房在第一扇窗户被打坏之后,如果不及时修复,会引起连锁反应,招致更多的窗户被打坏。因此,要保护好更多的窗户及整栋楼房,及时发现和修补第一扇被打坏的窗户极为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监督不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没能及时发现“第一扇窗户”被打坏,或者发现了但并没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往往是整栋楼的窗户被打坏了并发现了破坏者,相关监督部门才上去处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定要把工作重心前移,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大胆放手工作,敢于向潜规则叫板,既要有“火眼金睛”,善于发现腐败苗头,主动提醒帮助同志,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铸成大错;又要做“黑脸包公”,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毛病马上医治,决不能因初犯而“下不为例”,决不能因恶小而“以观后效”,决不能因位高而“网开一面”。单位领导要职能部门要解决“留情面”、“不较真”的问题。在我看来,“留情面”等于留隐患,“不较真”就等于不关心干部,放任干部出问题。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帮助同志,提醒、谈话,甚至内部处理、诫勉,都可能会使人红脸、出汗、难堪,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意见,但这总比从量变到质变、接受组织查处甚至法律制裁要好得多,也不至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恨。三是在廉政教育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场面隆重,但“雨过地皮湿”、用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的问题。
开展廉政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途径。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廉政教育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要真正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正本清源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通过组织参观案例剖析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忏悔、看在押职务犯罪人员劳动改造等活动,增强警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要多抓一抓我们身边的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警示同志们认识到教训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失足就在脚下,进一步增强办公厅干部廉洁自律、防微杜渐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我们有许多同志在廉政教育、案例剖析时,也信誓旦旦、言之凿凿,但就像“雨过地皮湿”一样,似乎有点效果,却停留在表面,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问题,甚至用形式主义来对付。比如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落马前夜,还大谈“自我批评辣不怕,相互批评不怕辣”,根本就没有触及到他们腐败问题的实质。四是在用人导向上,要重点解决虽然口号叫得响,但还是守规矩者清贫、老实人吃亏的问题。
“老实”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也是褒奖。然而,在当下一些人眼里,说某某人是个老实人,潜意识里是在蔑视和嘲笑这个人“玩不转”、“吃不开”。有的单位“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口号叫得很响,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清正廉洁的干部没有及时得到重用。这种不正确社会舆论和导向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起码在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决不能让这样的风气“有市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所谓的“老实人”,往往是那些心怀敬畏、遵纪守法的人,当然也不是木纳、一言不发、无所作为的人。既要能办事、会办事、办成事,又要规规矩矩。而那些出了事、犯了错误的,往往是那些思想活络、目无法纪,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不老实人”。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老实人、保护老实人、使用老实人。办公厅要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从评价机制上鉴别老实人,从考核体系上突出老实人,用制度把老实人评出来、选出来、护起来,真正让老实人叫得响、站得住、吃得开。我希望大家胸怀宽一点,全局观念强一点,把事业干好,形成一个总体上不让老实人吃亏的导向。四、办公厅的同志要主动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镜子,不断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
从近年来办公厅发生的腐败案件看,这些领导干部腐化变质,无一例外都与放松个人修养密切相关。办公厅干部一定要以此为戒,把加强个人修养看作是一辈子的任务,一辈子的功课,以良好的修养铸就防腐拒变的“金刚不坏之身”。
一要明理修德,精神不能“缺钙”。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宝贵的,它是一种思想信仰,是一种品格修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气概情怀。广大群众对我们省政府办公厅干部是尊敬的,或者说是高看一眼的。如果省政府办公厅干部精神追求标准比他们没有提高一分、行为规范要求没有比他们严格一点,那群众就会看不起我们,也会看不起政府。因此,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保持那么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发有为的锐气。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锤炼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实践能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敬畏权力,公权不能私用。《左传》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三朝元老,对自己要求很严,在家庙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意思是说,第一次提拔后要低头,再次提拔后要曲背,三次提拔后要弯腰,平时连走路都要靠墙走。一个古代官员尚能做到对权力如此谦卑敬畏,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权力受之于人民,对权力的敬畏更应该发自内心。尤其对办公厅的同志而言,虽然没有审批的权力,但协调权、督办权、办文办会权,都是公权力,没有私人权力。别人有求于你,不是对你这个人,而是对你这个位置,对你暂时代表的公权力。以权为公,秉公办事,就是为民服务,要受到褒扬;以权为私,徇私枉法,就是腐败和犯罪,要受到惩处。任何“掩耳盗铃”不过是黄粱一梦。因此对待权力一定要有一种怕的感觉、有一种畏惧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
三要防微杜渐,小节不能小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家别看一个节收一两千元现金红包、收一点烟酒、收一点土特产,但若干年累积起来,那也不是个小数。俗话说,一次守不住、次次都让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相信大家都看了原南京市委书记季建业《我的悔过书》,我觉得写得很真切,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没有管住小节,认为平时犯点小错误不打紧,结果积小错成大错。“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一定保持高度警醒,坚决筑牢思想之堤、行为之堤,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不以“下不为例”为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开脱,时刻慎言“小道理”,谨防“小意思”,警惕“小场合”,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要严守法纪,底线不能触碰。法律是约束所有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一旦逾越了法律、纪律、道德的底线,就是从量变到质变,整个人就变了质,就要受到惩罚甚至牢狱之灾。办公厅位置重要,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严格的要求来讲法律、守纪律。大家要记住,法规准则、党员纪律处分条例、行政监察法规,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等等,都是原则,都是高压线、红线、底线,都不能碰、不能闯、不能过,否则,受到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本人,还有家人、所在单位。俗话说万事严中取,一处弛则百处懈。我们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送大家几句话,希望与办公厅的同志们共勉。
这是我从基层走来,从政多年的一些真实感受,或者说是自己对人生的几点感悟,是肺腑之言,与大家共勉。
一是关系靠不住,组织最可靠。
有的人认为:“关系就是生产力”。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只要学会了“搞关系、钻圈子”,左右就可以逢源,上下就可以通气,办任何事就会“一路绿灯”,不该办的事也能办,办不成的事也能成,“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但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今天和你关系很好的人,明天可能和你关系不好,世界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最不可靠的也是人际关系。不要认为有后台、有靠山,就可以摆平一切。那些一门心思拉关系、套近乎、搞钻营的人,往往会被关系网住,甚至被反噬其身。相反,组织是稳定的、牢靠的、坚强的。组织有一套严密的运行体系,是没有什么人能够摆平的。组织是不会放过那些违法违纪的人,也不会亏待那些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人。在以关系为主的社会里,只有对忠于组织、相信组织,才是冲破一切关系、获得更自由广阔空间的最好通行证。二是权力靠不住,制度最可靠。权力不是永恒的,而是一时的,你在这个岗位上有这个权力,你离开了这个岗位或者退休了就没有这个权力。权力还是把双刃剑,驭之有道,控之有方,就可以做权力的主人,成就一番事业;为权所累,为权所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变成权力的奴隶,被权力所害。有一副对联说得好:“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权力是“风光”与“风险”并存,可以说,哪里有权力,哪里就可能有拉拢腐蚀、就可能有陷阱。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而制度是最可靠的,能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规范、约束、制衡权力,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人,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我们的每一项行政行为才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才能真正地保护好自己。三是朋友靠不住,自己最可靠。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这个数就是指对所交往的人要有判断力,谁是良朋益友,谁是貌合神离,谁是包藏祸心,心里应该有杆秤。一个领导干部拥有某种权力之后,这样那样的“朋友”便纷至沓来。这些所谓的“铁哥们儿”、“发小”、“至交”、“闺蜜”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地巴结你、讨好你、满足你,让你陶醉在灯红酒绿之中,让你权为他所用,利为他所谋。但每当“东窗事发”时,检举揭发得最坚决、最彻底的,恰恰是这些平时关系最铁的“好朋友”。什么歃血为盟,什么喝血酒等等,都是假的。会开车的人都知道,驾驶员在危险时刻,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不是保护别人。还有一个理论是“下水救人的人容易淹死”,因为被救者出于本能会剧烈挣扎,在失去理智时,即使是根稻草他也会死死地拽住,救人者就会被拖得精疲力竭、直至淹死。所以,到了关键的时候,每一个人只会保护自己。谁能保护你,谁最可靠?自己才能保护自己。任何教育代替不了自我教育,任何法律代替不了自律。我们办公厅的干部,平时一定要增强一点戒备心,择善交友,谨慎交友,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保持一份平常心,珍惜现有岗位,正确对待名利,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四是侥幸靠不住,不为最可靠。侥幸心理要不得,高压线触不得,顶风而上使不得,中央反腐的决心低估不得。侥幸与不幸之间的距离很近。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狐狸再狡猾总会露尾巴。在这里,我奉劝同志们,勿存侥幸思想,勿拿政治生命去冒险,勿拿个人前途、幸福开玩笑,否则只会自挖陷阱深埋其中,最终会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追悔莫及,成为别人的谈资和笑料。要常怀警醒之心,切记那两句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只有遵纪守法、克己奉公,清白做官、老实做人、干净做事,才能远离不幸,永保幸福平安。同志们,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中国古人有四句话: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古人将“酒色财气”作为人生四戒,要求世人严于律己,不可沾染,以防颓废堕落断送前程。希望办公厅、研究室的每位同志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爱惜自己的荣誉,善待自己的家人,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志向、一种品质,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稳当、更踏实,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去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第五篇:2017年反腐倡廉党课材料
2017年反腐倡廉党课材料2篇
中纪委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并把它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这一决定抓住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要害和关键,上符党心,下合民意。同时这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即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党风廉政建设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往往抓了这方面的问题,又冒出那方面的问题,治标难治本,工作上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为什么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有的甚至愈演愈烈,使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越来越多,不满情绪越来越大,有的甚至站到党和政府的对立面去了。表面上看,这是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问题,实质上是缺乏理论武装、思想认识不明的问题,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忘的问题。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正是因为理论上的不清醒,政治上的不坚定,才导致了工作上的盲目,导致了腐败行为以及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等种种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反复出现。
“情系民生,勤政廉政”,就是要求民政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冷暖常挂心上,切实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敏锐地抓住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个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迫切要求,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保持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我们只有认真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将“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群众利益”这样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科学阐述,全面弄清,并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统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其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实践党的宗旨的自觉性,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深入开展,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一、增强宗旨意识。
切实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四个方面率先垂范:一是在深入群众方面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体服务,办好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认真切实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思想和新办法,大胆创新,加快发展,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三是在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上率先垂范。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沾的东西坚决不沾,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四是在弘扬创业精神上率先垂范。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增强创业意识,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寻找致富的门路,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强化廉洁从政意识。
严格自律,坚决抵制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为社会发展总有个过程,总要经过从少数人富裕到共同富裕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我们党员干部绝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先富起来,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要抗得住诱惑,严格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还要慎重交友、慎重用权;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拒腐蚀、保原色,经受住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三、加强学习和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至高无尚的大局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基础,也是我们加强学习和修养的追求方向,使自己真正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争贡献。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中央、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精神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认识、理解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投身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三是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调研。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真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思想认识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符合加快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四是要坚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做一个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人。五是要长期保持奋发进取、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在开明开放、舒畅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团结协作、严守纪律、坚强意志、奋发向上,扎实有效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前发展。四、狠抓作风建设。
在民政系统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正确对待手中权利,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可以让人谱写出光辉的篇章,也可以把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实现个人的抱负,如果滥用或失控,不仅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且会使个人身败名裂,遭人唾弃。慎用权力,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十分重要。第一、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不过是受人民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各种社会事务。但是,有的人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我们党在执政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很容易产生模糊思想,在权力从何而来,为谁掌权、为谁服务、如何用权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现在有的人认为,权力不是党和人民给的,而是凭自己的“本事”获得的,凭关系取得的等等。它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有商品和交换的筹码,进行交易。近几年,全国共查处了十几位省部级高官,他们无一不在丑恶思想攻击下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这说明,权力一旦背离了人民群众,就必然走向腐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观点。第二、掌权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权”只能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以权谋私。历史上有的干部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为配偶子女服务,为亲朋好友服务,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江泽民同志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政风廉洁,从来都是赢得民心,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第三、权力是否等于权威?现在,少数干部有一种错觉,认为手中有了权力,自然就有了权威。特别是当他感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甚至一呼百应的时候,更加忘乎所以,久而久之,就摆出一副官架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是极其错误的。领导权威大小取决于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认可度、接受度。如果群众不认可,不接受,你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可能有权威,相反,还会被群众所抛弃。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因此,只要我们一心为民,办事公道,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威信。
目前,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我们民政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脚踏实地、无怨无悔的干实事,坚持严格秉公用权,依法恪守廉政,在工作方式上敢于创新,有所创新;在工作阻力面前敢于碰硬,善于碰硬;在工作标准上事争一流,永争一流,再创我县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017年反腐倡廉党课材料篇二
20XX年,我党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为主线,以教育增效、文化添彩、宣传有力为目标,以“守纪律、讲规矩”为主题,突出“一堂、一周、一园、一网、一活动”(即楚沩清风讲堂、廉政文化周、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宁乡廉政网、廉政(洁)文化“十进”活动)工作重点,着力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营造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
一、聚焦中心,营造宣传氛围
(一)加强对中央反腐精神的宣传。
深入宣传党的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反腐倡廉的新要求、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廉洁意识。(二)加强对全县反腐倡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宣传。
围绕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紧跟委局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创新工作开展对外宣传,组织开展好案件查办、党纪法规、作风建设、先进典型、廉政文化等专题宣传报道,加强与《中国纪检监察报》、中纪委网站、三湘风纪网、《湖南日报》、红网、《长沙晚报》、长沙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的沟通联系,上大稿、出精品,做到反腐倡廉宣传在各级媒介上有图像、有声音、有文字、有影响。(三)加强县内宣传阵地建设。
注重发挥好新媒体辐射面宽、信息量大、高效快捷的优势,全面改版升级“宁乡廉政网”,合理设置栏目,及时更新内容,优化系统服务,畅通交流监督渠道。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加强自办网站中的廉政专栏建设,扩大影响。办好“楚沩风纪”电视专栏、“预防腐败在宁乡”报纸专栏等廉政专题栏目,增强廉政宣传的影响力。利用短信平台,在重大节假日发送廉洁从政关爱提醒短信。(四)加大反腐倡廉舆论引导力度。
充分发挥媒体和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完善反腐倡廉舆情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置网络舆情,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围绕重要会议召开、重要政策实施、重大信息发布、重要案件查办等重要主题和时间节点,主动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做好网络评论工作,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增强正能量,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二、多管齐下,强化教育效果
(一)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
根据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要求,突出党纪条规教育,着重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党章、准则等党内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以以来新出台、新修改的党纪条规为主要内容,编印《守纪律讲规矩--党纪条规知识微读本》。10月份,分类分层组织开展党纪条规知识考试,进一步浓厚领导干部学习党纪条规的氛围。中层骨干和村(社区)负责人由各单位组织考试,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按照“一把手必考,副职抽考;闭卷考试、成绩公示”的方式统一组织考试。
(二)组织理论教育。
全面落实党委的廉政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宣教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把廉政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习培训的必修课。组织、宣传、党校、人社等部门要在教育培训中设置廉政课程,纳入常规教学安排。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教育计划,每年组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接受廉政教育不少于4次,实现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常态化。继续抓好“一把手”讲廉政党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讲一堂廉政党课。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和两新工委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家庭助廉教育、廉洁从业教育,不断拓宽廉洁教育社会覆盖面。(三)推进岗位教育。
全面落实领导干部预防腐败谈话、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廉洁从政承诺等制度,确保岗位廉政教育收到实效。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动岗位廉政教育融入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财务管理、资源开发和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乡镇、单位要以掌管“人权、财权、事权”等岗位干部为重点,分层分岗开展岗位廉政教育,不断提升重点岗位人员的廉政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四)加强警示教育。
通过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组织公职人员参加庭审旁听等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各乡镇和单位结合实际以警示教育大会、案例剖析、案情通报、集中收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年内至少组织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活动。三、创新载体,推进廉洁文化建设
(一)以“楚沩清风讲堂”为依托,打造专业化讲台。
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建立廉政教育宣讲团,充实廉政党课课件库,组织优秀廉政党课评选,并选送上级纪委参评,进一步扩大“楚沩清风讲堂”的影响。(二)以廉政(洁)文化“十进”为依托,打造多元化展台。
深入推进廉政(洁)文化“十进”活动,重新修订廉政(洁)文化“十进”示范点建设评比标准,按“系统抓、抓系统”的模式,实行动态管理,两年一评审,打造一批廉政(洁)文化建设精品示范点。(三)以“廉政文化周”为依托,打造多彩化舞台。
创新活动载体,精心策划举办第六届“廉政文化周”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参与者众、活动面广、氛围浓厚的廉政文化热潮。拟以“崇廉尚德·敦行致远”为主题,组织开展楚沩清风讲堂“讲廉”,党纪条规知识考试“考廉”,廉政漫画、书法、绘画征集大赛“绘廉”,廉政知识趣味运动会“倡廉”,廉政诗歌朗诵比赛“颂廉”,现场感知教育活动“警廉”,廉内助讲座“话廉”等主题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要把廉政主题纳入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年内创作或举办一个以上廉政文化节目或活动,不断拓宽廉洁文化的辐射面。
(四)以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为依托,打造开放化看台。
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内涵,拓宽廉政文化教育渠道,抓住鳝鱼洲公园建设、状元楼装修的契机,深入挖掘宁乡本土人文底蕴,充分宣扬与传承宁乡廉政文化传统,打造长沙市首家开放式廉政文化主题公园,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教育搭建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文化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