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牛街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牛街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以来,结合党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乡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重点工作重点抓,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把提高群众素质、增加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三清洁”工作,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置,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得到控制,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切实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三清洁工作初见成效。今年以来,我乡扎实开展“三清洁”工作,积极组织全乡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人员、群众积极参加,出人出力,重点对境内湖泊、河道、214国道、集镇、村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各村主要道路、村内侧沟、空闲地及主要灌溉渠以及村内堆积的各类垃圾、河面漂浮物、沟渠、村落杂乱无章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粪堆进行了综合清理整治,完成弥茨河、跃进河、低改沟河道清理34km,海西海前置库区整治670亩,清理214国道、干道32公里;整治8个重点村,1个示范村。全乡累计26823人次参加了活动,共清理淤泥1816吨、生活垃圾7655吨、焚烧秸秆2016吨,整治农家肥乱堆乱放、农家肥下田800吨。
(二)农村环境明显改善。投资337万元,完成海西海及弥茨河小流域治理,治理面积29.84平方公里;投资38.6万元,完成海西海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龙潭项目),建成了通水景观桥、弓鱼养殖基地;投入180万元,实施西坡村、洛书村的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实施新登村、白塔村的洱海流域白村整治工程;投资921万元,建成日处理1000m³的牛街集镇污水处理厂;投资60多万元,建成日处理30m³渔潭村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成洛书、西坡、双龙3个村的垃圾焚烧炉。同时,整合财政、政研室、扶贫、林业、国土等部门项目资金,实施了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的道路建设、生态环保、绿化美化亮化等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三)垃圾清运全面覆盖。在全乡全面推广“农户缴费、政府补助、袋装收集、定时清运”的新型农村垃圾清运模式,坝区36个自然村实行每周1—2次,集镇每天1次,使全乡农村垃圾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四)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4年,全乡共有1个垃圾中转站、4垃圾焚烧炉、5个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工程。截至目前4个垃圾焚烧炉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上站垃圾中转站已完成图纸审查,正在进行前置审计,力争10月中旬进入招投标程序,文曲、白玉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正在进行图纸审查和前置审计工作,上下协和、鳌头3个村正在进行设计预算,力争年内垃圾中转站和5个村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开工建设。
(五)环保宣传力度加大。以机关单位、中小学校、村组为重点,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共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8550份,书写永久性标语90多条,设置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公示牌40块,河道、湖泊责任公示牌3块,宣传栏2块,开展洱海保护知识宣讲活动11场次,成立了238人的洱海保护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小分队,配发24套小喇叭,保洁员随身佩戴,在对村内进行日常保洁的同时,在村内巡回播放,各村委会每天利用早晚的时间播放保护洱海的宣传内容,树立起群众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让群众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通过项目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一是在工程建设中,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置,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得到控制;二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切实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目标,村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在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宣传教育)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提高群众素质、增加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四是为控制洱海流域面源污染、探索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大、任务艰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全乡有11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6900多户,24267人,涉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自然村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大,而乡村两级财力十分困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仍然艰巨。
二是群众环保意识薄弱,参与环境治理积极性不高,群众生态和环保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级部门长期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和帮助。
三是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数量庞大,运距远,运行费用较高,每年全乡农户缴费与政府补助资金仅有21万元左右,垃圾清运经费严重不足。
四是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考核目标形势严峻,截止8月份弥茨河水质均为Ⅳ类以上,年度水质考核目标难以实现。
五是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对三清洁工作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有畏难情绪和厌倦思想,导致部分重点村日常保洁不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推进“三清洁”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村内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广泛动员全乡干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是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对乡境内的湖泊、河道加大治理力度,坚持日常保洁与宣传相结合,加大监督监管和处罚力度。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日常监管。加强环境整治工作的协调领导,严格监督检查,由乡环保站工作人员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工作开展,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管的强大合力。
四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结合实际,强化责任,细化职责,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健全环境卫生监管制度,抓实“门前三包”责任制。
五是加快项目进度。力争10月底全面完成4座垃圾焚烧炉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垃圾中转站及5个村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六是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标语、黑板报、乡村组各种会议,深入村组、农户,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公众参与氛围。充分发挥乡工会、团委、妇联的部门优势,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 3
和环保意识,逐步改变人民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努力让牛街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将牛街建设成为生态之地、美丽之乡、幸福之源。
第二篇:xxx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为建设环境优美山区新农村,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按照“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原则,集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部署,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整个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持“分布实施、标本兼治、全面发动、干净彻底”的原则,建立“垃圾定点倒、定人管、定期运、集中埋”的管理机制,全面打造“青山绿水,干净整洁”的田园新xxx。
二、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广泛宣传。
为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全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为各村、各单位下达了工作任务。同时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成员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导组、宣传后勤组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宣传、检查等各项职责。小组成员分组负责,每月对全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随时通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综合治理工作不留死角,顺利开展。同时,宣传报道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广播电视等形式,将综合治理的意义,工作中的典型宣传报道出去让群众家喻户晓,支持环境综合整理工作,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严格考核。
一是落实责任。乡政府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大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力度,特别是采取经费补贴形式,调动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对此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乡党委、政府按照500人以下的村补贴700元、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村补贴1000元、1000人以上的村补贴1300元,根据各村修建垃圾池的多少和工程量分别予以补贴。三是严格考核。制定了具体的考核细则,主要包括卫生大清除、修建垃圾池两大部分。按照这一考核标准,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全乡进行考核验收。对各村卫生保持情况每月检查一次,不定期抽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与卫生管理员的乡级补助、工资挂钩,激发了各村的工作热情。
四、强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发展。
为建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一是乡政府出台了《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清洁员职责》等一些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卫生保洁员队伍制度。二是建立环境卫生清洁员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清洁员会议,及时进行环境卫生交流工作。三是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制度。乡政府分别在杨家、xxx、东石设三处垃圾处理场,集中焚烧、深埋。四是建立政府驻地卫生清洁制度。各门头户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政府设专职卫生管理员,配备垃圾流动车,每日一清理实行城市化管理。五是建立洪峨路两侧卫生清洁制度。乡政府成立18人的清洁员队伍,每周两次对公路两侧的垃圾进行清捡。六是建立垃圾定期清运制度。政府组织车辆、人员定期将各村的垃圾统一清运到三处垃圾场集中处理。七是建立环境卫生奖惩制度。政府成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考核小组,定期对各村进行检查考核,并将结果与村年终考核及清洁员工资挂钩。
五、突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1.突出抓好洪峨路两侧、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洪峨路纵穿xxx全境总长15.3公里,为做好洪峨路两侧卫生工作,我乡成立了由18人组成的环卫队,分段负责。每周进行一次卫生大清除。政府驻地安排了专职卫生清洁员,配备了3辆垃圾流动车,8个垃圾桶,每天进行卫生清除。加大对写生基地的管理力度,严格要求各写生基地对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集中清运,改善了写生基地周边的卫生状况。
2.村级卫生管理规范化。为了做好各村村内环境卫生清理工作,乡政府拨付专门资金5万元,在全乡31个村中开展了卫生大清除活动,清除结束后乡政府投资10余万元为各村修建垃圾池114个,同时全乡建设了3处垃圾填埋场,组织专业队伍每月一次集中清运各村垃圾到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现已集中清运垃圾1930余吨。为做好村级卫生日常保洁工作,乡成立了40名村级卫生保洁员队伍,由乡政府负担工资,负责各村的垃圾池及主干道的卫生保洁工作,同时每月召开一次卫生清洁员例会,加强对各村卫生清洁情况的督导力度,各村村内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xxx村投资2万余元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每天对倾倒的垃圾进行清运,保持村内的卫生清洁。
3.做好路边绿化美化工作。政府一边进行卫生整治一边进行绿化美化,先后投资30余万,在原来洪峨路绿化的基础上栽植蜀桧4500余株,补植扶芳藤8000余株,提升了洪峨路的绿化效果。投资8万元在西石、xxx等适宜地段完成了1500平方米的绿地景观建设。投资5万元在东石、鲁子峪两村进行了绿化试点现已初显效果。为了保证道路绿化的成果,安排专人对公路两侧行道树进行管护,适时浇水、修剪、粉刷,既保证了树型美观又不影响交通。通过绿化美化使洪峨路真正形成了四季常青的绿色长廊。
4.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针对政府驻地的危房旧房,积极与其业主进行协商,要求对危房旧房进行改造装修。并实行统一图纸,统一要求,严格按照乡镇规划进行建设。目前装修楼房外墙600平方米,改造2000平方米,推进了我乡的城镇化进程,并使政府驻地建筑的和谐统一。同时,对各商铺的店牌门篇进行了统一的更新、摆放,使其更加有序。并对公路摆摊、店外占道经营、户外乱设广告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集中治理和规范。规范店外经营60余户,清理乱贴、乱画、乱设广告100余幅。大大改善了政府驻地的整体环境。同时,按照“退路进场、引集入市”的原则对东石、xxx、孙家三处集市进行了统一的规范治理,解决了大集占道经营问题。
5.加强景区建设。一是以开展创建文明景区为契机,对各景区的卫生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治理,并对其管理进行规范。景区内严格禁止乱摆摊点、乱倒垃圾,确保了景区景观和秩序的良好。同时督促景区进行绿化改造进一步改善景区环境,给各景区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为各景区提供国槐、银杏等绿化树木3000株,其它绿化苗木10万余株。二是加大了对景区内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的清理力度,乡里组织专门人员对景区进行巡逻,对乱搭乱建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处理,处理各类建设纠纷7起,拆除违章建筑 处,杜绝了乱搭乱建现象,保持了景区风景的美观。三是成立了xxx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将写生基地纳入统一管理,加大对写生基地经营、卫生、安全的监督力度,同时加大对写生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严禁写生人员在景区内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乱涂乱画等行为,保证了景区内的环境整洁。
6.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xxx。今年全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000余亩,栽植各类绿化树木40余万株,同时配备了49名专职护林员,对全乡林区进行统一看护管理,杜绝了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现象的发生,巩固了绿化成果,使我乡生态环境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三篇:**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张弛有度
保护发展
**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古村生态”
(2018年1月22日)
**乡区域总面积274.9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12008人,森林覆盖率达92%,享有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传统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森林文化小镇、**市有机农业特色乡镇之称。新一届乡党委政府,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祈福圣地、天然氧吧、快乐老家”的大美**为奋斗目标,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2017年,我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部署,全乡上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树立“因地制宜、文化融入、特色彰显、建管并重”的建设理念,坚持一张图规划、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一股劲攻坚,全面提升集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致力打造“乡容洁美、功能完善、特色彰显、生态宜居、民风文明、管理有序”的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我乡“最美会客厅”。
一、系统谋划,景乡融合描绘最美蓝图
紧跟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号角,**乡因地制宜,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古村落保护相融合,精心谋划,全力绘就“乡愁浓厚的古朴村落风情小镇”最美蓝图。
一是高起点规划设计。建立专业机构战略合作关系,在乡贤推荐下,引进华东设计院浙江分院,对秀峰大桥、文化长廊、廊桥、古街、八角亭、集镇入口等重要风貌节点进行免费设计;引进驻镇规划师——雅克设计有限公司,依托集镇现有的资源禀赋、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开展规划编制,制定《江山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设立“一环两线四点”整治方案,延续传统文化根脉,兼顾小城镇现代功能,全方位打造“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传统古村落集镇风貌。
二是原生态编排项目。通过城镇修补、顺势造景、就地取材等形式,以保护和修复小城镇内现存古房、古街、古桥等历史记忆站点为着力点,深挖景区“古典味”、保留“生活味”、突出“发展美”,完成11个标配项目和“旅游+”高配项目的编排。如仿古文化长廊项目就是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为设计原点,融合山、水、古建筑等元素,打造融自然元素和人文元素为一体的新景观。
三是智慧化平台管控。充分利用“四个平台”现代化、信息化的智慧管控平台,实行“线上+线下”的双网管控,线上管控主要是通过综合信息指挥室大屏对集镇区域内进行24小时联网管控,在重要路段和区域安装探头、监控,真正实现消除盲区、不留死角。线下主要按照网格化管理机制,对集镇所在地秀峰、先锋进行网格化划分,每个全科网格按照“1名网格指导员+1名网格长+1名网格信息员”的配备,对集镇“脏乱差”现象进行重点巡防,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由网格信息员上报到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再进行分流交办。目前已经上报问题清单510条,整治点位208处。
二、重拳出击,强势整治守住绿水青山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五四三”专项整治、卫生乡镇创建打稳根基,项目带动补足短板,文化元素符号串联古今风貌,竖立古村落传统文化群,再现“千年古村”。
一是铁腕整治改善颜值。以衢州市卫生乡镇创建为契机,结合“五四三”中心工作,纵深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一环两线四点”的整治路线,重点开展“剿灭劣五类水”“赤膊墙整治”“三改一拆”和“洁美集镇”等专项行动,对秀峰路生活带、张柘线景观带、古村落特色带及农户屋前屋后开展重点整治,坚决对“脏乱差”现象露头就打。截至目前,排摸并解决涉及民生的环境卫生问题300多个;组织发动环境整治攻坚行动30多次;清除卫生死角、乱堆乱放500多处、各类垃圾100多吨;修补小区路面5000余平方米;清掏堵塞化粪池30余个;清除乱张贴乱涂写小广告4000多张;实行沿街店面、农户、企业“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保洁垃圾箱全范围配备。通过声势浩大的各类攻坚行动,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2017年,我乡被评为衢州市卫生乡镇。
二是全力打造滨河风情。建立河道保洁机制,明确保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以达到“河面无杂草和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建立乡级河长制和清三河长效机制,确定乡主要领导为乡级河长,制定治理方案和计划;**溪结合现状实施“引水入景、水景相融”工程,分段修筑拦水坝,打造以文化长廊、文化礼堂、廊桥、健身道为一体的滨河风情景观;同时,以全面剿灭劣V类水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拉高标杆,扩大战果,力争二类水体全域覆盖。目前,**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到70%以上,建成区内水质经检测全部为“Ⅱ类水”。
三是项目带动扮美小镇。直面、剖析“脏乱差”等问题根源,通过“点线面”的项目带动从根源上破解难题,打造精品,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倍增整治效应。投资160万元,实施店招项目、违停抓拍监控项目、标志线项目、农贸市场项目,做实做细“点上美”;投资580万元对集镇主、次街道实施“三线下埋、人行道铺装、仿古路灯、光伏能源”项目,做强做大“线上美”;投资600多万元实施建设长170米宽3米的仿古文化长廊项目,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精品点,做精做亮“面上美”。
四是文化融合提升品位。遵循“整旧如旧、建新如旧”原则,注重保留传统古村落的原始风貌、独有的文明形态和传统DNA继承创新雅俗共赏、兼容并蓄的乡土文化。投资600万元,实施以周氏、黄氏两大宗祠为主的古建筑修复工程。同时,积极提炼古祠古村古巷、黄家拳、黄家棍等历史文脉中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建筑元素体现,营造与历史文化相承接、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对一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开展立面整治,对“新建筑”保留马头白墙灰瓦的通用图集基调特色,保护修复好古村古街古建筑。
三、生态整治,打造宜居宜游风情小镇
**乡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开展以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摊乱摆、房乱建、低小散治理为主的综合整治工程,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游的古朴村落风情小镇。
一是治理“道乱占”实现“畅安美”。制定小城镇“道乱占”治理整治攻坚方案,通过开展一系列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小镇道乱占、车乱开、牌乱竖、摊乱开、房乱建、线乱拉等“六乱”问题,使小城镇道路畅通、安全、洁美。规划结合现状用地特征及停车需求分布等因素,新增5个大小停车场101个停车位;投资260万,新建客运站、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增设违章监控等等形式规范交通行为;投资100万,建设星级农贸市场,解除“摊乱摆”现象;实行共杆共线项目,破解“线乱拉”难题;通过对秀峰路、北山路沿街房屋以及店招进行立面改造提升,打造浙派民居小镇,焕发小镇新颜值。今年以来,我乡组织开展“道乱占”集中整治行动30余次,对5条集镇公路全力整治,共清理占道停车288起,僵尸车10起,乱堆物213处,占道经营4家,乱摆摊10起,乱搭乱建25起,乱竖牌5起。
二是治理“车乱开”实现“齐序优”。坚持“从严从严再从严”,落实“建队伍、强科技”工作建设。建设“两站两员”,设立乡交通安全管理站,村级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站11个,配备劝导员44人,对“车乱开”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劝导,杜绝摩托车乱窜、助力燃油车上路等违法乱象,确保交通安全;编制乡镇交通规划,建立“车乱开”专项整治队伍,建立日常巡查管理机制,整治车行道上违停乱象288起,深入推进小城镇“车乱开”治理工作;实施智能化管理,集镇入口设置交通违法自动抓拍系统,5条主次道路标识标线进行规范,保障镇区交通整齐、有序通行。
三是治理“摊乱摆”实现“明净好”。**乡占道经营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非法伸出门店外、超范围、超面积经营;二是牌匾设置不规范;三是占道摆放物品。根据这三类现象,我乡投资100万元积极打造星级农贸市场和店招整治项目,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扰民的超面积经营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确保集市商店无“无证占道经营”和“伸出门店外经营”行为,畅通集镇交通道路。目前集镇街道4户占道经营全部整改完毕,10个流动摊点全部搬入农贸市场,商业核心区街面室外广告牌50多块全部拆除,实行统一店招,保障集镇街道明亮、干净。
四是治理“房乱建”实现“洁绿美”。传统古村落是**乡集镇建设的魅力和特色所在,乡党委政府结合历史文化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的迫切需要,提速提质提效开展集镇古建筑修缮和保护工作,确保小镇整洁、绿色、美观;借势借力“三改一拆”专项行动,成立由乡村干部、专业拆房公司组成的“拆小二”攻坚小组,纵深拆除集镇商业核心区、古建筑保护区、居民生活区等违章建筑,确保安全拆违;实行文化干部、专业人员入驻“拆小二”队,确保拆得专业精准,古建筑不会被破坏;开展“夜学讲坛”大交流活动,一周一故事,一周一交流,确保拆得立体、合规。截止目前,共拆全乡违法建筑203宗34904.5平方米,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39.62%,共拆除集镇建成区露天厕所47个,古建筑保护区危房27宗4285平方米,绿化美化3562平方米,建立健身广场、健身绿道;立面整治赤膊墙、蓝色屋面76处5232平方米。2017年,我乡被评为衢州市“无违建乡镇”、衢州市“无赤膊墙乡镇”
五是剿灭“蜘蛛网”实现“清亮蓝”。将“三线改造”列入重点工程,主动协调对接联通、移动、电信、广电等部门,对镇区的传输缆线及入户线缆进行全面整治,通过线路“上改下”、架空路线整治和入户线整治等手段,有效剿灭空中“蜘蛛网”。2017年,我乡投资150万元,完成镇区5条穿镇道路“上改下”工程,梳通架空路线30公里,并完成秀峰、先锋古街200户入户线整治。我乡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全乡道路架空线改造工作,统筹推进电力、电信、广电等架空线缆,实现共线共杆建设,让小镇天空“更清澈、更明亮、更蓝”。
六是整治“低小散”实现“倍安增”。成立“四无企业(作坊)”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四无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对辖区内的9家企业和12家个体工商户进行走访、排摸,特别是针对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重点走访。2017年,我乡共排查出2家无证无照企业,已联同江山市场监管局、安监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和各村两委干部,完成整治任务,一家已完成相关证照办理,一家已被责令关停,有利保障辖区产业倍加安全、农民增收。
四、着眼长效,奏响小镇提质升级强音
坚持一套班子抓到底、整合资金兜住底、特色办法管到底的“三底”长期发展战略,逐步推进集镇提质升级,真正实现“乡容洁美、功能完善、特色彰显、生态宜居、民风文明、管理有序”的小城镇。
一是一套班子抓到底。明确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列入我乡2017民生实事工程项目,确定乡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挂联、干部包干工作机制,以发展全域旅游的标准为牵引,制定整治作战图、时间表,推进小城镇综合整治与全域旅游发展互促共进、全面融合。今年以来,我乡借助太阳山村创建浙江省3A级景区、先锋、秀峰村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有利契机,集聚统筹要素资源,打好推进组合拳,倒逼提升小镇各项软硬件设施,全力打造“山区小镇样板”。
二是整合资金兜住底。把资金整合作为古朴风情小镇建设的第一保障,采取财政投、部门帮、群众筹、乡贤捐等办法,做大资金盘子,着力破解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资金瓶颈。号召创建各类示范村、景区村,获取资金奖励补助,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今年乡集镇所在地两个村秀峰村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浙江省2A级景区村,先锋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同时先锋、秀峰村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整合补助资金600多万元。发动乡贤积极主动反哺家乡建设,2017年我乡周顺华、周飞等一批在外知名人士、乡贤助力景区村建设、古村落保护资金共达100多万元。
三是特色办法管到底。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尊重群众意愿、完善激励政策,激发群众投身于古村落保护、景区村创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群众自发投入完成宅间道硬化、赤膊墙整治、户厕改造、庭院绿化等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创出了一套“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的新机制。建立健全四个平台网格化管理机制、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河道保洁机制、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公厕管理制度、垃圾兑换机制、交通劝导员机制等一系列制度,设立河长、路长、交通劝导员,并实行公共场所卫生外包模式,保证保障镇区颜值。
本着“大干项目、干好项目”的基本原则,经过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乡容镇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完成,但是一些项目建设距离理想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按照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下一步工作重点除了要快节奏、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还要紧跟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步伐,掀起全乡环境综合整治新高潮,集中力量,精准发力,村村都要打造亮点,洁化、绿化、亮化、美化落到实处,将各村外围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河溪沟渠等进行集中整治,实行每月观摩评比,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深入,实现乡容村貌彻底改观。
第四篇:南湖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违章建筑拆除工作成效显著
南湖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违章建筑拆除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南湖镇紧扣建设“生态靓镇”这一目标,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全面治理”的原则,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违章建筑拆除、乡村道路整修、农贸市场管理等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健全机制,强化措施,狠抓管理,努力为城乡群众营造干净优美、整洁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利用宣传车宣传、广播宣讲、印发通知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法》、《庄浪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规划执法理念,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违章建筑拆除,形成了“人人珍爱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工作氛围,有力推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违章建筑拆除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累计开展宣传活动15场次,印发资料5000余份,下发《责令限期拆除违章建筑通知书》200余份。
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治理。突出公路沿线、城乡结合处、新农村村庄环境3个整治重点,对庄静、庄隆、南阳、水杨等公路主干道沿线及可视范围内的垃圾、“三堆”污染、废旧农膜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全面实施土方回填、路肩整修和行道树绿化,集中征用土地12亩,栽植行道树48公里,并对公路主干道沿线全面实施花草绿化美化,累计整修道路58公里,种植波斯菊、万寿菊、二月兰、蜀葵、紫茉莉等花卉288万株,规划修建花卉道牙绿化带1万米,建成凉亭2处、大型游园2处;城区按照“一街一景”的思路,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对集贸市场、车辆交通、经营门店等进行全面整顿,对所有流动摊点实行划行归市和车辆有序停放;结合实施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五改三建”工程,栽植村庄绿化树木1.2万株,建成沼气池100眼,设立垃圾临时收集点16处,硬化村社道路15公里。
三是重拳出击,拆除违建。坚持把依法打击和拆除违章建筑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突出重点,源头控制、依法拆除、协作配合的原则,联合派出所、法庭、国土所、工商所、食药监所、环保所、水管所等单位,抽调工作人员50余名,对城区及公路沿线违章建筑进行了一次性彻底拆除,对抢占强占基本农田、公共用地和其他规划用地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控制红线以内的违法建筑坚决拆除,严防死守新建和有苗头性的违规修建行为,对涉及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司法程序进行严肃处理,对全镇违建情况分别进行登记造册和挂牌销号,严厉打击了未批先建、少批多建、乱修乱建等违法行为,保证了城镇规划执法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累计拆除违章建筑50处,清理破旧广告宣传牌匾78面。
四是创新机制,确保实效。为有力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规划执法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常态化,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镇情实际,坚持规划与建设并重,管理与服务齐抓,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南湖镇小城镇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城乡同步,全面推进,有效提高城镇建设的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水平,健全完善了全民共建、成果共享的小城镇建管机制,突出抓好基层基础,下放城镇管理权限,强化村社管理职能,逐步解决小城镇周边村社垃圾乱倒、污水乱排、乱堆乱放等突出民生问题,着力推进城区公厕、生活垃圾处理场、公园绿地、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效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确保了整治成效及质量。
第五篇: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自查报告
***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乡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积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安排,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经验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根据文件要求,***乡及时制定并下发《***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求各部门各村(社区)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责任落实,配合密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加大投入力度,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环境卫生整治任务,按照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二)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按照《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和《*市城乡建设布点规划》要求,积极谋划***乡村建设规划布局,围绕美丽乡村、现代生态休闲农业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在城市规划区以外的3村(社区)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现代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和《***乡“******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实现村庄建设先规划,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
(三)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先建后补,封闭运行。建立完善危房改造农户纸质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分村归档”,规范有关信息管理,近五年,全乡危房改造总户数303户,共计投入376.6万元(今年完成的40户,资金正在区审核拨付中)。稳步推进灾毁房建设。加大对因灾倒塌和受损房建设的检查和指导力度,去年全乡受灾毁房共142户(其中涉及拆迁范围内51户)。重建5户,维修加固共86户,地质灾害点切坡危房迁建4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对现有农村饮水工程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提高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乡已实现自来水全覆盖,普及率达100%。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工程。乡内主干道和村组道路全部采用柏油、水泥进行路面硬化,部分次要道路也根据人流量情况进行适度硬化,自去年,全乡硬化道路14.5公里,补修居民组道路36条。
(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自去年,每年投入100多万元,对全乡主干道及村组道路,实行市场化保洁。并结合文明创建,多次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出动人工1000多人次,铲车200车次,运输车400车次,摆放垃圾桶750个,清运垃圾280多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招标,现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完工投入使用。投入20万元,建立环保湿地,对集镇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环保处理。中心村建立三格式污水集中处理池。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380多处,拆除破旧危房和违搭乱建11500平方米,整治破旧杂物间143户,清除牛皮癣2630处,改建卫生厕所46户,改造、新建村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12处,修建文化墙1200余米,铺设彩砖道路900米,安装路灯500余盏,粉刷墙体6720平方米。治理水体污染。结合农田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河道疏浚力度,清淤河道沟塘34处,修建沟渠2000米,砌下水道、安装雨水管网1600米,完成机站、闸、沟、灌区改造16处。提升绿化水平。践行“绿色行动”计划,栽植各类果树75000余棵、景观树88000余棵,五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均建立15亩以上的苗圃种植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涉范围广、所需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整治的瓶颈。
2、污水处理水平低。目前,农村自来水使用率已很高,但农村污水处理几乎没有,虽然现在有少部分村(社区)开始建污水管网,但也仅限于交通干道,大多数村民组均未覆盖。
3、卫生改厕难度大。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加之宣传教育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卫生改厕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与配合意识。
4、群众素质亟待提升。部分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差,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立足常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贵在常抓不懈、长效管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体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建立完善多元投入、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责任考核等一系列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常态长效推进。
(二)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将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项目调度,整合涉农资金,在环卫设施、垃圾处理场、排污设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沿路亮化等方面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公共配套设施,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引导,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群众素质是根本。以***好人、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