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办“节日小报”感受传统文化
中小学学生自办“节日小报”感受传统文化
从2009年开始,市中小学校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通过组织学生自办“节日小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这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以趣味性浓、参与面广、简便易行、寓教于乐等特点,将传统文化教育物化为孩子们需要和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载体和新平台。
在采编中自成品牌、各具特色
“节日小报”活动开办之初,市文明办联合教育局首先在青羊区50所中小学校进行试点,逐步引导全市各校学习借鉴,并引导各学校在“节日小报”的采编中有机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自成品牌、各具特色。
市各中小学校纷纷结合自身特点,从课本开发入手,分门别类地编写了《国学堂》、《百韵金沙》、《童学堂》等传统文化教材,为学生创作“节日小报”提供丰富的资源。同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把语文、美术、体育、音乐、劳动等日常课程的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国学故事短剧汇演、古诗古乐鉴赏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他们在玩耍中逐渐学习书法、国画、篆刻等技能,并融入到“节日小报”的文字采编等各个环节当中。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中小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明确小报创作主题,进行前期策划,让学生了解报纸的基本构成要素,引导他们学会如何选题、如何编排和美化版面,在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进一步夯实了“节日小报”的工作基础。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在“节日小报”创作中,市中小学注重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在“节日小报”创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参与、多交流,以个人、小组、班级、家庭等为创作单位精心编排“节日小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逐步形成了“老师指导、学生主创、家校互动”的小报创作模式。
在“节日小报”的版式设计、内容采编上,充分注重彰显学生的特长、喜好和个性,突出表现形式的多元性。采取“小学低年龄段学生以绘画展现为主、小学高年龄段学生以文字采集为主,中学生以表现自身感悟和创作技巧为主”的方式,鼓励中小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书法、国画、篆刻、剪纸等开展“节日小报”创作,涌现出了《草堂小报》、《金沙小报》、《文翁小报》等童趣盎然又不失地域文化特色的“节日小报”。
每个传统节日之后,各学校还统一组织开展“节日小报”的班级、年级、校内评选活动。通过“节日小报”展示周、PK赛等形式,评选出“办报小能手”、“优秀节日小报”等,并将优秀作品在学校的走廊、宣传栏、教室、校园网页进行集中展示,为中小学生搭建了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引领学生践行传统美德
通过开展创作“节日小报”活动,市中小学生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文化积淀、道德素质、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等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活动中,他们要求学校不仅要组织学生参与小报创作,还要利用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引领中小学生践行传统美德,实现“知行合一”。九九重阳的“节日小报”创作,让学生们感悟“敬老、爱老、助老”,主动到社区空巢老人家中陪爷爷奶奶聊天。端午节,学生们主动向社区工作人员学包粽子,并将“节日小报”和粽子作为礼物送给援建灾区的叔叔阿姨。
第二篇:学生自办清明节节日小报方案
昌北二小关于开展学生自办清明节节日小
报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中小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围绕清明节、文明祭扫、网上祭英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创编“节日小报”。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自创“节日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三、具体要求:
1、本次“节日小报”创作作品应以清明节为主题。
2、内容精炼、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作品有创意、报头新颖、贴切。低年级以绘画展现为主;中、高年级以文字采集为主。
3、手抄报和电子报(打印成纸质)均可,A4纸大小。
4、报送作品可以个人名义参评,也可以集体名义参评。
四、活动安排
请各班班主任组织安排学生自主制作节日小报,(格式:A4纸)并挑选出5份优秀作品,于4月2日之前由年级组长收齐并交到汪建老师处。
五、奖项设置
(一)低年级组和中、高年级组将分别设置奖项。其中,低年级组设特别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中、高年级组设特别奖1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
(二)设团体组织奖5名、优秀指导老师奖5名。
六、评选表彰
大队部组织对各班推荐的作品进行评审,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并在昌北二小展示栏中展示优秀作品。
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学 2012年3月11日
第三篇:节日小报
“节日小报”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为扎实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未成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过好“我们的节日”,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节日小报”创作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标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自办“节日小报”的活动中认知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意识、尊崇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创作节日小报。
学校根据不同节日的类型,如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校园节日,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年段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小报主题,组织学生自办“节日小报”。在活动中注重创新形式,采取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发动学生通过报纸、电子杂志、博客、网页等形式创造性地编制各具特色的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每班的节日小报都汇编成册,学校定期举办节日小报展览、评选活动。
(二)注重结合主题,活动取得了实效。
利用升旗、班会,广播等宣传阵地,展示学生的手抄报成果。
第四篇:节日小报方案
五女冢小学开展“节日小报”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深入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引导我校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突出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培养和树立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校于2012年1月启动“节日小报”制作活动。
二、活动内容
根据不同节日的类型,如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校园节日,特别是春节、国庆节、建军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年段特点和实际需要,确定阶段性的小报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小报”创作。
三、活动形式
发动学生收集活动的相关资料,可参照节日资料、参与活动情况、自我感受表达等板块并注意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来组织小报内容。在活动中注重创新形式,可灵活采取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发动学生通过校刊校报、手抄报、网页等创造性采编各具特色的小报,充分利用经典诵读活动、民俗知识讲座、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和纪念馆、故事会、赛诗会等多种方式。
四、活动策划(2012上半年)
2012年2月开展“寒假之我见”活动(活动形式:摄影、手抄报、征文)
2012年3月 到福利院进行敬老慰老活动
2012年4月 参观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2012年4月 参观烈士陵园
2012年5月 “迎五四颂青春”演讲比赛
五、活动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必活动取得实效。开展“节日小报”主题活动,贯彻落实市文明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2.注重结合主题,注重学生参与。各班要把开展“节日小报”主题活动与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教育紧密结合,发挥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功能,调动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使传统节日成为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现结合的内涵丰富的教育形式。
3.注重总结经验,及时做好资料整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梳理,认真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经验总结。
五女冢小学
2013.2
第五篇:节日小报总结
开展“节日小报”活动总结
为了丰富学生的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校就制定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方案,引领学生践行传统美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了展示自己在节日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编创“节日小报”参加本次评比活动。
本次活动在初一初二年级开展,学生们通过资料汇编等设计编写小报。小报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学生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和诠释。在实践和创新过程中加深安全意识。通过此次节日小报活动,促进了学生们在创作中培养综合素质、在参与中感悟民族精神、在实践中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了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民族传统意识和爱国意识。节日小报展评活动结束后,我们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方案,使今后我校的节日小报越办越精彩,水平越来越高。
宾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