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时代,创新篇章

时间:2019-05-11 23:3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刷新时代,创新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刷新时代,创新篇章》。

第一篇:刷新时代,创新篇章

刷新时代,创新篇章。

给你点赞

作别2017,凝存十八大的辉煌成就;招手2018,启创十九大的崭新开局。

未来已至的当下,新的科技,正颠覆我们的生活;新的知识,正刷新我们的认知;新的机遇,正催促我们的起程。这是逐梦的时刻,也是圆梦的瞬间。

我希望,当新时代的梦想之光照进现实,你我在场,以画见证。

土路、土房、土墙,门前是望不到边的一座座土山坡,这是老曹曾经的家;干净、明亮、温馨,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的小区,这是老曹的新家。对比今昔让老曹感慨:“简直就是天上和地下。坐在舒适的房间里,时常想起以往的生活。没料到,老了老了却享福了!” 有深度贫困,到如今完全脱贫 盼小康,奔小康,过小康

现在除了种地,还可以在县城上班了,听说开到富士康,日子一天天红火 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三晋儿女正以昂扬奋发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在87年,我回忆了下我的家庭条件,不一定非常准确,可能有正负一两年的误差。

由于我老爹够勤奋,所以条件还凑活,应该是五岁时家里添置彩电一台,日本货,至于品牌,松下还是日立真忘记了。应该原来住的单位宿舍,公共卫生间,到87应该差不多就住进了厂里自建的房,两室一厅五十平吧,当时觉得好大,哈哈,我单独住一间。那时应该粮票开始退出了,想吃肉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据我堂弟现在讲,那是我家条件好,他想吃肉都吃不够,我真的没那么清楚,应该是他太爱吃肉。那时我爹妈都是自行车带我上学放学的,直到小学三年级九零年,给我买了个童车,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不,我开始自己骑车上学。90年左右开始,早上给一块钱吃早饭,中午给五毛一块吃个雪糕啥的。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现在看看自己,一个客厅就比原来两室一厅大了,可是我就睡客厅沙发,其实五十完全够用了。再说吃,现在真是想吃什么都可以满足了,当然你要说每顿天九翅什么的那不说浪费钱我也吃不下了,想着在家吃个老妈的粉蒸肉咸菜扣肉的,至于海鲜,痛风了,不敢吃。出行么,萨斯那年拿的本,开到12年驾照被警察叔叔收回去了,现在每天滴滴中,不过马上就可以再次拥有本本了。

这么一比,比起三十年前,现在的生活好太多了,从肉吃不够到肉吃到吐,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还嫌车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居住条件的变化,折射了时代的变迁

现在孩子亲子游,辅导兴趣班,让孩子快乐生活中健康成长,而近十几年来,随着暑期活动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提高,互动类活动越来越受欢迎。孩子们逐步开始能够参加体验活动,从体验动手制作到探究式学习,再到主动参与并能独立思考,提出需求和建议,有了很大变化。今年暑期举办夏令营等活动,就是通过讲解员培训和手工操作等参与性较高的活动方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中体会文化、感知文化。同时,家长也能参与到其中。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努力提高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除了中小学日常教学中对中国文化部分的比重增加,暑假里很多孩子进入专门机构或在网上,学习古诗词、书法、国画等中国古典文化。

车子的记忆

儿时的我,生活在农村,从来没有见过汽车,那时候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已经算是小康了。那时家里很穷,但是父亲为了实现自行车梦,省吃俭用,最终花了十几元钱托亲戚买了一辆二手的“凤凰”牌“二八杠”自行车。

家里有了自行车,自然是很高兴,每次放学父亲都让我坐在自行车的大扛上接我回家。有时候路上看到一个“放屁虫子”,高兴极了,我对爸爸说:“人家‘放屁虫子’可以自己跑,跑的又快,等我们有钱了,也买一个”,爸爸连忙笑着说:“好好好”。那时候在路上看见一辆摩托车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每当别人停下车来,都要跟小朋友们摸摸这、摸摸那,围着看个半天。

现在的我们,不用说摩托车了,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家乡的大街小巷停满了私家车。我国已成为汽车消费第一大国,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快捷。

名称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家家户户都没有通电,晚上就用“罩子灯”,而点灯用的小棒子叫“洋火”,也就是火柴。当时我国生产力落后,连个火柴都生产不了,要靠外国进口,所以老一辈的人都叫“洋火”,还有铁丝叫“洋条”,铁钉叫“洋钉”,可见那时我们的国家很落后,好多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生产不了。

现在的我们,再也不会叫出“洋火、洋条、洋钉”,不用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动车、火箭、飞船等高科技产品都是中国制造,振奋人心的“中国制造2025”也在加快实施。

道路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我每天步行去上学,走的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那时没有石子路,更别说水泥路了。

一到下雨天,卷起裤角,赤着脚去上学,脚上踩的全是烂泥土,脚一踩上去就会陷入泥窝,想要再次抬腿迈步非得使劲不可。原本在晴天顶多20分钟就能到达的路程,在雨天竟要走过40分钟,乡村的土路给上学的我们带来了不便。

现在的我们,家乡道路硬质化改造已经实施,坑洼不平的乡间土路早已变成了平直整洁的水泥路面,不仅村与村之间被宽阔的水泥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就连村庄里大大小小的小巷也都被水泥路完整地贯穿一体了。

身体的记忆 记得冬天里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拿两个“小爬爬”到门外晒太阳,要妈妈帮我抓“虱子”,妈妈就拿个篦子,把藏在头发里的“虱子”一个个梳出来,然后用两个大拇指一夹,“啪”的一声,虱子壮烈牺牲。

还有一件事印象很深,就是治蛔虫。小时候吃生冷的东西,喝缸里的冷水,就常常会肚子疼。大人们会去买来治蛔虫的药,药是甜的,像个宝塔,我们都爱吃,于是给它起名叫“宝塔糖”。药见效后,蛔虫就不闹了,全都跑到茅坑里面了。

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了虱子、蛔虫,家里的小朋友们更不知道什么是虱子、蛔虫。可见我们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越来越完善,环境也越来越干净整洁,由卫生引起的一些普通的疾病,也得到了很好的预防。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相信我们宝应人民,也会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为建设“四个宝应”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人,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三个阶段来述说我的家庭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家生活的变化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美好,我家所享受到的发展红利也印证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我的童年时代

虽说孩童是“没心没肺”的,但小时候还是有着朦胧记忆的,孩童时代的快乐我还是能够深切感受到的。我出生在1983年3月,那时候家里贫穷,家里几乎看不到什么肉食,过年包饺子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玩具是爸妈手工做的,穿着的衣服颜色单一,样式简单,日子虽然贫穷,内心却很快乐。那时全国通用粮票,只带钱是不够的,买什么东西都必须凭票供应,物质极度缺乏。

童年时期爸爸还在二岸水利站上班,妈妈在城里棉织厂做工人,爸爸妈妈都很忙,妈妈一个人把我带在身边,又要上班又要照顾我,为了我,妈妈磕坏了两颗门牙,累坏了身体,瘦的皮包骨头,爸爸心疼妈妈和我,毅然放弃了二岸那边的事业单位,调到了城里托修厂做工人,放弃了原来有编制的休闲轻松的工作,妈妈开玩笑问爸爸后悔不,爸爸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才是最开心的事,哪会有什么苦和累呢!”

爸爸调来后,我们一家人挤在一个破旧的只有50个平米的小平房里生活,低矮潮湿的房子风吹日晒雨淋后破旧不堪,特别是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家里能盛水的坛坛罐罐全用上了,后来爸爸隔三差五请泥水匠上屋顶“整瓦”,否则下雨天依然“忙碌”。为了让我的童年更有乐趣,全家人省吃俭用还买了一台15寸的黑白电视,那时候有台电视是多么奢侈的事,我激动了好多天都睡不着觉,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我们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爸妈每到周末都会带我出去玩,有了父母的陪伴,是我的童年最幸福的事。

我的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的生活对我来说,已经有了逐步的变化,家里住上了厂里分的七八十平米的商品房,比起之前的小屋,这个房子真是让我们一家人很满足了。爸爸妈妈辛苦努力工作,没多久家里添置了第一台冰箱,这是妈妈托人从上海买的,我们可当宝贝了。

少年时,可口可乐、健力宝和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连环画已经被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5寸的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1寸的熊猫彩电。那时候学校门口,不再只是自行车,也排起了接送小孩的电瓶车、摩托车和私家车。爸爸妈妈最关心的已不再是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更多的是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人文环境的好差。

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悉心照顾,我学习还算刻苦,生活上也比较节俭。在一家人的相互鼓励和努力下,我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的生活开心快乐,让我很难忘。

但是大四那年我却很悲伤,我的父亲患了重病,母亲不肯告诉我真相,只说放假了就早点回来,我当时并没有想到那么多,回来后才发现父亲躺在医院里,身上插满了管子,父亲说:“丫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你出嫁了”,我安抚父亲:“你一定能看到我出嫁,还能看到我的孩子结婚生子”,父亲会心地笑了,我却控制不住自己躲在门外嚎啕大哭,我真的好担心父亲的病情。

所幸当年医生的医术高超,加上父亲的心态很好,父亲当年也有医保,我们一家在经济上也度过了难关。假期里,我悉心照顾着父亲,父亲不久就康复了,为了我的父母,我放弃了南京外资企业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工作,陪伴在父母身边,就像童年他们陪伴着我一样。

我的青年时代

青年时代的我,已经结婚生子,在基层工作,父亲每年都体检,身体一直保养的很好,不但看到我出嫁,还见到了两个外孙女,父亲说:“我庆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啊,现在的医疗水平好了,生活条件也好了,要不然我也活不到现在。”

我们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城里换上了大房子,老家也盖起了带院子的楼房,门前大马路、背后小河流,居住起来很舒适。父母都领了退休金,生活不成问题,小汽车也成了我们生活的日常配置。每年一家人都会出去旅游,欣赏名胜古迹,感受人文古韵 ,缓解工作压力,享受生活乐趣,陪伴家人见识外面的大好世界。节假日里,一家人都会围坐一起,吃饭聊天,笑声常在。

青年时代,汽车、火车、飞机、地铁、轻轨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各种品牌的衣服挂进了我的衣橱,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电脑笔记本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无论是三九严寒的腊月,还是酷暑难当的盛夏,菜市场里各种时令的蔬菜应有尽有,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从菜摊上摆放的各种蔬菜上,似乎感觉不到季节的变化,网上淘宝、微商等互联网技术更是让人真正惊叹道: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我们不断接受并享受着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家用电器也更为人性化,高科技产品使用的社会化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道风景线,改革开放让我们家收获了太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摄丨吴海洋

40年前,“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不是一句玩笑,40年后,“幸福”变成了生活的“主题词”。用母亲的话说,40年的变化太大,她从女儿变成了外婆,从艰苦走向了幸福,40年的收获也太多,享受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看到了孩子们的学有所成、住有所居,而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幸福。如今迈入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创先争优、锐意进取,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第二篇:李长春书评 团结奋进的时代篇章

团结奋进的时代篇章

——读《中原大地奋进曲——20世纪90年代振兴河

南的探索与实践》

闻华

《 人民日报 》(2016年03月22日 07 版)

李长春同志《中原大地奋进曲——20世纪90年代振兴河南的探索与实践》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和河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这本书选编了李长春同志在河南工作期间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书信、报告等共217篇,照片159张。这些文稿和照片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20世纪90年代是十分关键的十年。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期。

从1990年到1998年,李长春同志先后担任河南省代省长、省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河南省委书记。作为这一时期河南改革开放、奋发进取、实现中原崛起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组织者,李长春同志和省委领导班子一起,总揽全局,谋划发展,团结带领河南9000多万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点的改革、开放、发展道路。《中原大地奋进曲》一书,忠实记录了8年不同寻常的辛勤耕耘,真实反映了河南的新变化新成就、新风貌新气象,生动展现了中原人民改革开放、团结奋进的辉煌篇章,留下了那个时期中原大地加快发展的诸多历史印记。

第一,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启动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奏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主旋律。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的发展长期受到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灾害多等省情的困扰。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仍处于全国后进行列,属于欠发达省份。一些干部群众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小农经济旧观念的束缚,“一„左‟一旧”的思想影响曾经使河南丧失了多次发展良机。河南的改革开放要进一步深化,河南的现代化建设要跟上全国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必须找出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在解放思想上有大突破。李长春同志在河南工作期间,始终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对于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性。他在《冲破思想禁锢,实现中原崛起》(1993年1月)一文中深刻指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大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经济要上新台阶,思想观念必须先上新台阶”。他强调,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促使中原大地固有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相结合,启动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破五立”:一是破除抽象的姓社姓资的思维定式,树立以“三个有利于”为衡量全部工作标准的观念;二是破除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三是破除一切靠本本的旧习惯,树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创新的新观念;四是破除传统封闭的内陆意识,树立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观念;五是破除消极畏难、无所作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干大事业、求大突破、上大台阶的新观念。要通过“五破五立”,在中原大地奏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主旋律。实践证明,思想观念这个“总开关”一启动,整个中原大地有如春风扑面,干部群众面貌为之一新,各项事业迅速打开了局面,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二,坚持抓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主线,不失时机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央提出要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长期以来以农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怎样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就显得尤为重要。李长春同志和省委领导班子一起,足迹踏遍中原大地,深入农村、企业进行调研,反复论证,科学决策,大胆破题,提出发展河南经济总的战略思路:全面实施强农兴工、以城带乡、全方位开放、高起点发展的战略,走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度加工增值的发展道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使全省经济逐步从高耗低效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从资源的低层次开发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转变,从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向高附加值产品输出为主转变,从“小而全”“大而全”条块分割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生产转变,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冲破思想禁锢,实现中原崛起》,1993年1月)。这一战略思路,为河南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实实在在的规划。在推动河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李长春同志和省委领导班子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他一再强调,河南不能走发展工业、牺牲农业的歪路,要为国家的长期发展稳住河南这个大粮仓,走出一条“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强农兴工,协调发展”的农业省份实现工业化的新路子。通过大力倡导“公司+基地+农户”,实现农业产业化,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形成一批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龙头企业,创出一大批名牌产品。随着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的壮大,工农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李长春同志对推进河南国有企业改革尤为重视,他走访了许多工厂企业,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国企改革的新思路,书中的多篇文章,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兼并重组,优势互补》《不断完善企业配套改革》等,都是他深入调研、深刻思考与大胆实践的结晶。此外,关于探索乡镇企业发展新机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非公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等问题,李长春同志都有深入的调研和深刻的阐述。特别是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1992年,河南省委确定了18个改革、开放、发展特别试点县(市),形成了“十八罗汉闹中原”的生动局面,一批经济强县脱颖而出,带动了河南经济整体发展。从本书所收的《“十八罗汉闹中原”意义重大》《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十八罗汉”要再上新台阶》等文章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当年中原大地上那种龙腾虎跃、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

第三,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闯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新路子。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实施“优化环境,外引内联,四面辐射,梯次发展”的开放战略,全方位推动河南经济,是李长春同志和省委领导班子一直坚持的重要思想。在河南工作期间,他针对内陆省份有没有条件搞开放、怎样开放等诸多新课题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和新举措。他鲜明地指出,内陆城市搞开放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关键是要比沿海地区的思想更解放一些,紧迫感更强一些,干劲更大一些,工作效率更高一些,一切都得加上“更”字才行(《闯出一条内陆省份加快对外开放的路子》,1990年11月1日)。他强调,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要发挥“中”与“通”,即地处中原、四通八达的优势,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大交通、大流通、大市场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充分发挥郑州中心城市作用》,1990年11月1日)。在他和省委领导班子的直接推动下,10项基础设施工程和20项振兴工程全面展开,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郑州航空港加快建设,以“郑汴洛”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郑州建设内陆海关,货物在省内封关,在深圳、连云港等沿海口岸直接出海;全国第一家粮食期货交易所在郑州建立。郑州、开封、洛阳、漯河、焦作、南阳、鹤壁等城市明确定位,找准了各自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形成了一个以省会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他还带队远赴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推介河南,逐步改变了河南作为内陆省份保守、封闭的形象。这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大大拓展了河南改革开放的天地,有效提升了河南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质量。

第四,坚持带领群众扶贫开发,艰苦创业奔小康。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贫困面比较大,能否尽快改变落后面貌、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李长春同志和省委一班人心系贫困地区群众。李长春同志多次到信阳、驻马店、南阳、洛阳、三门峡、濮阳等市地的贫困县进行扶贫工作考察,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处处留下了他与乡亲们亲切交谈的身影。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李长春同志提出了河南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一是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真正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益为核心的开发性扶贫的轨道上来;二是要把脱贫致富转到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的轨道上来;三是要把贫困地区开发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是要把贫困地区的开发转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内因为主、外援为辅的轨道上来(《脱贫致富要有新思路》,1994年4月15日)。他特别强调,要以豫西人畜吃水工程为突破口,改善贫困地区的生存环境。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为期5年的豫西人畜吃水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经过不懈努力,河南贫困地区的面貌逐步得到改变。不少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富民工程”,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庭院经济遍地开花,祖祖辈辈种地吃饭缺钱花的农民赶上了产业化发展的快车,勇敢地闯进了大市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第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弘扬优秀传统,提供精神动力。在推进河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李长春同志和省委领导班子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他多次强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河南人民形成了热爱祖国、重视教育、吃苦耐劳等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河南又涌现出了焦裕禄、史来贺、吴金印等先进典型,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一定要把弘扬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结合起来,展示河南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河南人民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振兴河南的热情,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弘扬焦裕禄精神》(1994年5月13日)一文中,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要大力提倡干事创业、积极进取的精神,反对和克服无所作为的懒汉懦夫思想;大力提倡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反对和克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的思想;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反对和克服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在《弘扬红旗渠精神有重大现实重义》(1991年4月27日)中,他高度称赞“红旗渠精神是我省人民自己的创造,看得见,摸得着,学起来有亲切感”,号召党员干部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变面貌不罢休的气概,把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改变山河面貌上来。这些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促进河南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河南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第六,坚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倡导讲团结、讲大局、讲党性,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环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推进河南改革开放至关重要。李长春同志和省委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李长春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学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掌握强大思想武器。他非常重视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始终倡导防止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三防四实”工作作风。在他和省委一班人的大力倡导和共同努力下,河南各级领导班子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渐成主流。他十分关注党群关系问题,始终把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把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对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对城市困难职工再就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深入调查,制定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这些思想和实践,在本书中收入的《一要团结,二要工作》《县委班子建设要上一个新台阶》《关心爱护乡镇干部》《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开封市实施“城市困难职工再就业工程”的调查》等文章中,都有全面生动的反映。李长春同志和省委一班人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他在许多场合都明确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自觉抵制那些错误腐朽的东西,绝不允许在思想上政治上不加设防,听任错误腐朽的东西侵蚀我们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1995年2月18日)。“我们还是要按共产党的规矩来交往,决不允许搞腐朽庸俗的那一套。今天不好意思拒绝,就是为明天挖掘„坟墓‟”(《领导干部要带头自律》,1997年2月18日)。李长春同志设身处地、谆谆告诫,这些讲话春风化雨、语重心长,对确保河南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营造干事创业的大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观上世纪90年代的河南,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奋斗,古老的中原大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走向振兴崛起的重要关键时期:一是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小农经济旧观念束缚的状态,向解放思想,树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思想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二是从落后的农业省份,向在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逐步实现工业化和加速城镇化转变的关键时期;三是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发挥地处中原、四通八达的“中”与“通”的优势,不断扩大对国内、国外双向开放转变的关键时期;四是从贫穷落后状态,向解决温饱再到疾步迈向小康转变的关键时期;五是从不团结和内耗,错失重要的发展机遇,向讲团结、讲大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团结奋进,振兴中原”的良好氛围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河南的面貌,而且为今后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河南就是中国的缩影。河南人民团结奋进的进程就是展示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窗口,中原大地繁荣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华大地焕发生机活力的鲜明写照。《中原大地奋进曲》一书,忠实地记录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经验,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是怎么样变为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行动;记录了河南人民是怎么样依靠自己的力量,砸碎套在脖子上的贫困枷锁,在古老的中原大地奏响了奋进曲;记录了李长春同志和省委领导班子团结干部群众,坚持改革开放干事创业的艰辛历程:8年间,他们每年平均深入基层调研达110多天,走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始终心系河南人民,在大别山区、豫西山区、淮河两岸、黄河滩区,为解决大旱之年老百姓人畜吃水困难奔波操劳,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下大力气治理公路“三乱”,怀着深厚感情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关心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为贫困农民送去党的温暖和致富的门路。在推进实际工作中,他们善于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河南省情紧密结合起来,善于进行调查研究,善于运用典型推动工作,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又继往开来、不断创新,展现了我们党的各级干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画卷。2015年11月23日,李长春同志在郑州召开座谈会,听取对本书的意见时特别强调,“这本书收录的虽然是我个人的讲话、文章,但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集体的智慧,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创造。”从书中收录的李长春同志的讲话、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中原大地逐步走上振兴发展之路的峥嵘岁月,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取得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河南历届省委领导班子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开拓创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建设,都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一个加快发展、富有生机、充满自信的河南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古老的中原大地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第三篇:学校创新--“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湖北拾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英山县长冲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2年底申报,2003年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2002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2002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

十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长冲中学近2000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可谓与时俱进。

2、学校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初立项实验以来,学校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2003年底学校步入黄冈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农村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学校还被评为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技术装备同时还获得黄冈市人事局、教育局颁发的先进单位。

图片新闻、《推管理经验,展示范风采》的办学事迹多次上了《黄冈报》、《鄂东晚报》。

3、学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

两次参加全市创新教育阶段总结会并作发言,三月又申报并立项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专家视导时推出一批阶段资料与成果,获良好评价。去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学检查中,获得三项先进单位:一是综合的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学科竞赛先进单位;三是教研教改先进单位,4、教师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水平的提高。校长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县“十佳校长”称号,20多名教师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省综合实践先进个人,3人夺得黄冈说课一等奖,教师的论文在刊物发表和评奖的36篇,优质课、课件获市以上级奖的22节、件。

5、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新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氛围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人次,省级奖54人次,去年全市优秀艺术人才比赛,我校获奖占全县三分之一,学生彭湃等多篇作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逊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届茶叶节《茶乡放歌》全市征文中,一(8)学生王爽夺得初中组唯一一等奖(奖金500元),学生屡屡在全县运动会、艺术节、演讲赛等多项活动中获奖。

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在农村初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作为后盾支撑,由于财力上的困难,难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中考压力对“创新”课题实践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作较深层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于目前正处于学生高峰期,班额过大,也是制约开展课题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强教师的调控能力也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注人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创新。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指导和兄弟学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必将开出灿烂之花。

附:

1、课题主要承担人:詹宇意王万利胡建议萧本初岳伯成舒克章潘峰孙教育余盛国刘斌杨李程文斌沈立新余荣新姜文惠王林汪鹏夏运贵郑伦松张长生毕朝晖许松华张泉王富林胡自琴方超吴又红黄伟张梅香

2、参考文献:叶瑞祥等主编《创新学习能力论》

周庆林著《课题研究》

董奇译编《有效的学生评价》

李祖超、刘青春等主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选集》(2003.03)

执笔:萧本初

二OO五年五月

第四篇:学校创新--“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湖北拾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英山县长冲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6年底申报,2006年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2006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2006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

十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长冲中学近2000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懂常规与教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认为科研影响日常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秩序,不可否认,科研创新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创新会让教师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常规,提高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误解,学校不断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利用外派参观学习,利用周六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校长、副校长带头讲创新理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跟班谈认识,两年来,已举办讲座9期,54人为创新进行了讲析,外派学习63人次,印发创新学习资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误解。

3、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必须树立四种信念。

虽然好奇心是创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状况,而学生求学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四种与信念直接相关的内容。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既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实践”,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实践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五不空”,一是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实践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2006.12~2006.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2006.3~2007.7)

根据学科与课型的不同,不断地实践,反复地探索,创新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趣——引导——动笔——互评,精读课文教学的“导——悟——创——评”;数学课思维为主线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物理课的八步教学模式: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参与体验——创新展现等。课题实验涵盖了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3)全面实践阶段(2007.9~2006.7)

是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阶段。即在全体教师中推广模式,通过讲、说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不断调整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创新策略。

(4)攻坚结题阶段(2006.8~12),随着实践的深入,借助研讨会召开,利用省级新课题立项,我们发现学科创新中的国家级课程、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活动性课程、展示型课程、研究性课程之间是有共性的,相对学科型课程内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三类课程均以活动贯穿始终,并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尝试过程,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这三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带动学科课的研究,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随着创新课题深入开展,开放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给了“自主、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到结题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获知过程的开放性,教师评价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会成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空间可谓面面俱到:

还是参与实践的每一位教师,自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来,一路上不断地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内化创新认识,外化创新方法,物化创新成果。沿途拾起一串串“创新”果实:方案、报告、论文、案例、记录、反思、总结、证书。

三、把创新教育的“落脚点”放在研究创新的效益里。

科研创新教育研究给我校带来了勃勃生机,学校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影响不断扩大,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会学习,会探究,会创造,会展现自我的优秀学生在不断涌现。

1、学校创新氛围越来越浓。

近几年来学校理念创新,育人环境创新,教师教法创新,学生学法创新,可谓与时俱进。

2、学校影响越来越大。

2006年初立项实验以来,学校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2006年底学校步入黄冈市第23所、英山第一所农村示范初中行列。去年底,学校还被评为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技术装备同时还获得黄冈市人事局、教育局颁发的先进单位。

图片新闻、《推管理经验,展示范风采》的办学事迹多次上了《黄冈报》、《鄂东晚报》。

3、学校科研成果越来越多。

两次参加全市创新教育阶段总结会并作发言,三月又申报并立项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去年四月接受市教科院专家视导时推出一批阶段资料与成果,获良好评价。去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初中教学检查中,获得三项先进单位:一是综合的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学科竞赛先进单位;三是教研教改先进单位,4、教师整体素质越来越高。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观念的创新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带来了水平的提高。校长获全省优秀教师和全县“十佳校长”称号,20多名教师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人获得全省综合实践先进个人,3人夺得黄冈说课一等奖,教师的论文在刊物发表和评奖的36篇,优质课、课件获市以上级奖的22节、件。

5、学生创新能力越来越强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在新的大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氛围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释放,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天性也得到自由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6人次,省级奖54人次,去年全市优秀艺术人才比赛,我校获奖占全县三分之一,学生彭湃等多篇作文发表在《中学生优秀作文逊上,尤其是在最近的第十四届茶叶节《茶乡放歌》全市征文中,一(8)学生王爽夺得初中组唯一一等奖(奖金500元),学生屡屡在全县运动会、艺术节、演讲赛等多项活动中获奖。

几点困惑

困惑之一:创新课题研究与实践在农村初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它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作为后盾支撑,由于财力上的困难,难免受到限制。

困惑之二: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中考压力对“创新”课题实践势必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作较深层次的研究。

困惑之三:由于目前正处于学生高峰期,班额过大,也是制约开展课题全方位研究的一大因素,因而如何加强教师的调控能力也是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

“创新决定未来”。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时代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希望所在。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禁锢,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注人生机和活力,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创新。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指导和兄弟学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必将开出灿烂之花。

附:

1、课题主要承担人:詹宇意王万利胡建议萧本初岳伯成舒克章潘峰孙教育余盛国刘斌杨李程文斌沈立新余荣新姜文惠王林汪鹏夏运贵郑伦松张长生毕朝晖许松华张泉王富林胡自琴方超吴又红黄伟张梅香

2、参考文献:叶瑞祥等主编《创新学习能力论》

周庆林著《课题研究》

董奇译编《有效的学生评价》

李祖超、刘青春等主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选集》(2006.03)

执笔:萧本初

二OO五年五月

第五篇:学校创新--“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湖北拾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英山县长冲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2年底申报,2003年1月正式启动的,至今已走过了两年半的研究历程。在市教科院和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回顾这两年多的研究,应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绩。现在向各位作汇报,汇报的题目是《“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主要从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创新教育的“落脚点”,谈谈怎样“链接”;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实践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创新的效益里,说说如何“刷新”。

一、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肩负着民族创新的特殊使命,因而,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而能否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而教师的这种精神、意识与能力又完全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教育理念是否创新。

自2002年底接题以来,我校就形成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的共识,明确提出了“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阶梯、把课题研究作为培养教师队伍的机制、把课题研究作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手段、把课题研究中的创新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的研究口号。把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育创新的观念上。

一是理念,学校办学理念的的创新;二是观念,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三是信念,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

1、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力争提升一档品味

在思维上创新

学校能否与时俱进,办学理念很关键。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我们觉得过去的办学理念缺少特色,于是将办学理念创新为与教育方针紧密吻合的十六个字。即: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德、智、体浑然一体,构成办学主体行为。”德“,要修;”智“,要启;”体“,要强,缺一不可,而”成才“是目的,有鉴于此,我们于2002年底就把当时有着32年办学历史的长冲中学的办学理念作了大胆创新,集中为八个字:修德、启智、强体、成才。

在运行中创新。再好的办学理念不付诸实践不行,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办学理念?我们主要采用了”三合一“的办法来强化师生的理念。

一是”天天看“——将八个大字的办学理念铸成两米见方的大红烤漆字,高耸在教学楼顶上,醒目、耀眼,师生无时不在关注它、谈论它、践行它。

二是”时时唱“——我们把办学理念写进了《民族兴旺我担当》的校歌。通过对两小节歌词的反复吟唱,强化师生的理念行为。如:毕升故里大道旁,青纱环绕碧罗帐--长冲中学我的向往,长冲中学我的希望--清晨的阳光,傍晚的灯光--莘莘学子书声琅--修德、启智、强体、成才--民族的兴旺,我担当!国家的富强,我担当!并把她作为初一新生进校必学歌曲,五四或

十一、元旦歌咏的必唱歌曲,艺术人才选拔必测歌曲。可以说,在长冲中学近2000师生中,第一会唱的是国歌,第二会唱的就是校歌了。

三是”周周讲“——我们规定国旗下讲话内容,无论哪个领导讲话,必须紧紧围绕办学理念的八个字来拓展,结合校本实际去生发,并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使办学理念的观念意识不仅物化为资料、更内化为行为。

此外,我们还在”校园之声“广播台开辟了”化理念为行动"的专栏,在《山茶花》文学社刊内设置办学理念实践专页。

总之,近两年,我校的办学理念不仅有形可见,有声可听,而且有更多的人在用心内化,努力践行。

2、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彻底消除三个误解

一是科研创新“神秘论”。他们虽然向往上进,也崇尚创新,羡慕别人的成果,同时又觉得创新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徘徊在创新的门口。

二是创新“冒险论”,他们认为,科研创新是形式,有违常规,是“花拳秀腿”,“好看不好吃”,他们贪图安逸,墨守陈规,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人是抵制创新的。

三是常规与创新“冲突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不懂常规与教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认为科研影响日常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秩序,不可否认,科研创新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打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创新会让教师从新的高度去审视常规,提高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教师的误解,学校不断借助外力、挖掘内力,利用外派参观学习,利用周六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校长、副校长带头讲创新理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跟班谈认识,两年来,已举办讲座9期,54人为创新进行了讲析,外派学习63人次,印发创新学习资料16期,基本上消除了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误解。

3、学生求学信念的创新,必须树立四种信念。

虽然好奇心是创新的首要成分,自信心也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少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一个人将来创造力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阶段创造力发展的状况,而学生求学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四种与信念直接相关的内容。一是自信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会”;二是自爱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愿”;三是自觉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能”;四是自主的求学信念,学会说“我敢”。既要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创新能力,让他们

获取成功的学习经验;更要从道德层面上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失败的痛苦,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把创新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

我们认为:创新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在实践过程中坚持创新。立项时的“实验”二字在去年10月的市教科院会议上,改为了“实践”,这就意味着,初中创新教育应全方位,大面积地投入到实践之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践行创新,不让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落空,针对实践中的“实”字,我校课题组明确提出了“~空”,一是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二是在实践阵地上不放空炮;三是在实践的机制上不说空话;四是在实践的关键处不挂空档;五是在实践的进程中不行空路。

1、在实践的时空上不留空白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时段,大至分为四个阶段

(1)开题起步阶段(2002.12~2003.7)

我们以学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申报立项,当时确立了六个学科共8个子课题为创新研究项目,并确立了在六个班开展实验,还成立了科研处,确定双周六上午为创新教育学习研究固定时间,形成了系统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运行阶段(2003.3~2004.7)

根据学科与课型的不同,不断地实践,反复地探索,创新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趣——引导——动笔——互评,精读课文教学的“导——悟——创——评”;数学课思维为主线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物理课的八步教学模式: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参与体验——创新展现等。课题实验涵盖了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3)全面实践阶段(2004.9~2005.7)

是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阶段。即在全体教师中推广模式,通过讲、说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不断调整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全面摸索新的创新策略。

(4)攻坚结题阶段(2005.8~12),随着实践的深入,借助研讨会召开,利用省级新课题立项,我们发现学科创新中的国家级课程、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活动性课程、展示型课程、研究性课程之间是有共性的,相对学科型课程内容而言,完全可以打破教材的束缚,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三类课程均以活动贯穿始终,并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尝试过程,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这三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带动学科课的研究,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随着创新课题深入开展,开放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给了“自主、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到结题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获知过程的开放性,教师评价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会成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

我校实践创新教育的空间可谓面面俱到:

一是科科有课题。语文有“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数学有“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课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班班有研究。开题之初,我们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共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就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已发展到全校24个班。

三是人人都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校107个任课教师都参与其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子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呈现在与会者面前虽然难免有些粗糙、简单,但仍能反映出我校实践创新教育教学的整体状况。

2、在实践的主阵地上不放空炮。

勿庸置疑,创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让创新实践在主阵地上放空炮,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条: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

如文科教师巧用“三境”培养创新: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交流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思维。

又如理科教师培养创新学生的“三性”:有的采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有的采用“一题简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有的采用“一题优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2)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培养创新能力

主要是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三类创新性思维:

如理科主要采用“大脑激荡法”、“反问法”、“分散法”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文科主要采用“图像法”、“变换法”、“情境法”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综合学科主要采用“设想法”“追踪法”“类比法”训练直觉思维。

(3)以个性化发展为重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如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作文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理科实验个性化,信息技术个性化,综合实践个性化,体音美特长个性化训练等都收到了较好效果。

3、在实践机制上不说空话

(1)增设保障机制。首先是组织保障。自2003年春季起,学校增设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落实一名副校长专门分管;其次是时间保障。常规教学本来就时间紧,要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必须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指导和兄弟学校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必将开出灿烂之花。

附:

1、课题主要承担人:詹宇意王万利胡建议萧本初岳伯成舒克章潘峰孙教育余盛国刘斌杨李程文斌沈立新余荣新姜文惠王林汪鹏夏运贵郑伦松张长生毕朝晖许松华张泉王富林胡自琴方超吴又红黄伟张梅香

2、参考文献:叶瑞祥等主编《创新学习能力论》

周庆林著《课题研究》

董奇译编《有效的学生评价》

李祖超、~春等主编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选集》(2003.03)

执笔:萧本初

二OO五年五月

下载刷新时代,创新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刷新时代,创新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创新--“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链接”创新教育,“刷新”学校形象 ——湖北拾十五”重点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总结会汇报材料 英山县长冲中学课题组 我校“初中创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

    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演讲稿_谱写时代篇章

    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演讲稿范文5篇_谱写时代篇章五四青年节演讲稿范文1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

    《刷新》读后感(合集)

    《刷新》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刷新》读后感,欢迎阅读......

    时代呼唤创新

    中国创造”呼唤创新型人才 http://.cn2011-01-31 14:42 有资料显示,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

    谱写城镇化建设的时代华彩篇章4

    谱写城乡建设的时代华彩篇章——杞县“十一五”城乡建设及城镇化发展综述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承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十一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

    人民日报社论 创造崭新业绩 谱写时代篇章

    人民日报社论:创造崭新业绩 谱写时代篇章——热烈祝贺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2008年10月28日02:4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

    关于时代创新作文汇总[推荐5篇]

    关于时代创新作文汇总七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代创新作......

    关于时代创新作文汇总(精选5篇)

    关于时代创新作文汇总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