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年两会心得体会:民生-
2019年两会心得体会:民生-范文汇编
阅读了有关“十二五”规划的相关新闻信息,我有了一点感想。据相关报道,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规划草案中包括“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首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等十六大要点。作为党的拥护者,我始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中,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我也时刻不忘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民生的部分。
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改善民生也一直是广大老百姓的心愿。我国党和政府也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的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工作的基本原则,不断地采取措施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惠民政策,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十二五规划也十分重视改善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是纲要草案的重点所在。规划纲要草案有一点“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它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此外,整个纲要草案贯穿“改善民生”这一观念,如要点“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在发改委负责人就“十二五”规划答记者问的会议上,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回答关于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时指出,“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求达到两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力发展同步。还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等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有力措施。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民生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作为志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的积极分子,我将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伟大使命,时刻关注两会,关注民生。
第二篇:乡镇干部“两会”的心得体会——民生是关键
乡镇干部“两会”的心得体会
——民生是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1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1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
胡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反复强调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全党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关注民生必须做到富民,安民,为民。要切实关注民生,必须善谋富民之策,恪守安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关注民生必须增强民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必须进一步增强民本意识,解忧于民,取信于民。
因此,我们强调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住房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不公和医疗不公都与民众的切实利益挂钩,还有暴力拆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
们高度重视。所以,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两会”,人大和政协应该运用自身的权威,制定一些基本的法律和制度,给民众以希望和信心。我们要肩负起民生的责任,把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 2
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两会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两会”重要思想,使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深化系统地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党的章程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本任务、目标,在心中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直坚信党员是一面旗帜,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贪图享乐的,永远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能常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今年的两会,民生问题已成为了主打歌:两会的议案主要包括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问题;高房价带来的稳定物价问题;改革攻坚点—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坚决遏制房价问题;地方行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农民工收入提高和粮食增长问题;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缓解社会矛盾问题、反腐倡廉问题等。
通过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已成为两会讨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如何集思广益,正确的反映百姓之所需,解决百姓之所难,成为两会展开的真正意义。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的议案太多太多,不论其是否得到我们的赞同,但是其出发点都是为了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都是为国为民。一份议案不需要有独特的创意或创新,最重要的是提出的议案的最终目的是为民着想。这便是两会精神的最佳体现。
例如,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在提案中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这个提议一方面反映出了当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代表们时刻体谅老百姓的难处,提出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建议以缓解由于近年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困惑。这是为民干实事的体现,也是民生问题的一大突破。
虽然两会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但是重要的是两会的这种精神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党和国家才能倾听到人民最真实的心声,才能为解决人民的困惑而明确前进的方向,走向光明的彼岸。
第三篇:乡镇干部“两会”的心得体会——民生是关键
乡镇干部“两会”的心得体会
——民生是关键
今年的党代会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1年的主要任务,赵书记提到与民政工作相关的是第八个着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全面推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
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关注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关注民生必须做到富民,安民,为民。要切实关注民生,必须善谋富民之策,恪守安民之责,多办为民之事。关注民生必须增强民本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民生,必须进一步增强民本意识,解忧于民,取信于民。
因此,改善民生,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能常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作为一名
乡镇民政干部要牢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在救灾救济、优待抚恤、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基层政权建设、婚姻登记管理等方面要做到细致入微,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作出贡献。但就目前乡镇民政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与日益扩展的民政职能不相适应,处于相当薄弱的状态。乡镇民政办担负着落实上级民政业务部门各项具体工作的重任,工作情况如何,直接影响民政职能的履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深入村社,认真调查了解情况,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数据准,为有效的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加强制度监督力度,强化责任心,杜绝“人情户”;三是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农村青年对《婚姻法》、《甘肃省婚姻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意识。
第四篇:关于两会民生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3月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两会民生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谁是最幸福的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今天发布的“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公务员被认为是“最幸福的人”(59.3%);稳定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41.6%)是确保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仅次于家庭和睦(48.6%)。
公务员是“大众情人”,也是最幸福的人
谈及谁获得的幸福感更高:59.3%的居民认为是国家公务员,其次是国企人员(10.7%)。同时,在2011年的两会调查中,40.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对伴侣的职业有要求,希望他是公务员”。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21.4%的居民认为是“思想豁达,容易得到满足的人”,仅次于“家庭和睦的人”(27.2%)。如此看来,要想与幸福近一点,并不一定非要是公务员。
均衡的社会利益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对京沪穗三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显示:家庭和睦(48.6%)是代表居民幸福感的第一指标,其次是稳定的社会保障(41.6%),接下来是良好的社会治安(29.9%)与“居有其所”(28.4%)。
尽管较高的收入水平不是最能代表幸福感的指标,但是经济条件毕竟是生活的基础,过半居民(53.1%)表示“提升工资水平”可以提升幸福感,同时保证“社会公平公正”(45.1%)对于提升幸福感也很重要。
总体来看,居民的幸福感既需要小家的和谐,也需要社会利益的均衡。
第五篇:2016两会学习心得(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6两会学习心得——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5日在京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慈善法草案将上大会审查和审议。而我们百姓最关心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事求是地讲,进入新世纪,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倍,连续超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而与此同时,一些不和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可以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须下更大气力予以保障和改善。2010年,我国GDP达397983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既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质基础,也让满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诉求、实现社会公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
一方面,黄金发展期往往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凸显期、高发期相生相伴。人均GDP提高,意味着改革正逐步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大量的新问题新矛盾扑面而来。处于社会高速转型期的公众,也加速分化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另一方面,随着公民意识、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国开始进入所谓“税感”时代。从围绕个税起征点的持续热议,到个税草起征征求意见时的广泛参与,再到社会舆论对小小“馒头税”的高度关注,无不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为自己争取利益,积极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的时代大背景下,执政者只有以更鲜明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回应民心所思所盼,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真正体会到民生的持续改善,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够实现。
当下,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发展过程中因利益诉求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了民生问题,社会矛盾很大程度上也就迎刃而解。要把民生问题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就是要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就是要在“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上下功夫。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绩。
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