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各系部xxxx届
及xx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设想
电子信息系
一、基本情况
xxxx年共有毕业生147人,到年底,已有正式接收证明的144人,就业率98%。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
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多次召开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会议,专题讨论毕业生就业事宜。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举办了一系列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专门聘请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干部给毕业生作就业指导演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从小单位小企业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挣小钱做起”。
2、主动对外联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主动与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联系,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发出邀请函的单位进行追踪反馈,邀请用人单位来我院招聘。二是充分利用一些地市举办人才招聘市场的机会,派出工作人员同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洽谈,组织学生参加各地校企见面会和人才交流会。三是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
3、保持信息能及时传达
要求辅导员、班主任保持与毕业生的密切联系,保持信息畅通,增强热情服务的意识;学生离校前每个人都留下自己的电话、QQ号、电子邮箱等,确保第一时间能联系上学生,及时将招聘信息通知到学生。
4、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材料的审核和收集工作
认真审核学生有关推荐材料,把好推荐和面试关,规范就业协议书登记、发放和签约等项工作,统一为毕业生出具学籍证明,方便学生就业。要求所有管理人员、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督促已就业学生上交就业材料。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安排专人汇总登记造册,建立资料库,认真做好就业率的统计和上报工作。
三、xx年就业工作设想
1、充分利用已有的就业资源。
2、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
3、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等方法。
4、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
5、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思想教育。
社会事业系
一、基本情况
xxxx届毕业生共有356人,涉及11个专业,到xxxx年12月底,就业率达到了99%,较上一年度增加了3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1、全系职工高度重视,群策群力。
第二篇: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
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
奖惩情况
2009年春学期获学习标兵
2009年春学期获爱校优秀学生
2009年秋学期获学生干部表扬
2009年秋学期获三好学生
2010年春学期获三好学生
2010年春学期获优秀学生干部
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1、2011.3——2011.4在校参加护理展示会表演,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2、2011.5——2012.4 在南宁市第一人医院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临床操作技能,能做到学习严谨虚心学习。
技能描述
在实习中我掌握了许多护理操作技能,如会阴冲洗、徒手心肺复苏、接生、等等
就业意向
本人希望毕业后能在广西或广东范围内就业。
自我鉴定
在校期间遵守学纪校规,不旷课不早退,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认真学习了医学相关学科,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医护人员,我深知责任重大,在校期间,也特别注意了这方面的锻炼,努力从各方面摄取知识来丰富自己。
作为一名班级干部,我尽心尽力为班级和同学服务,赢得了同学的好评,曾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同时,由于自己较热爱体育运动,多次参加院系的一些体育比赛,在比赛中不仅锻炼了健康的身体,更培养了自己坚强自信的性格,以迎接未来激烈的竞争。
实习期间,我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再这里我熟练我的护理操作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用我全副的耐心和爱心护理病人,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照顾,早日康复。在医院实习期间本人担任实习组的组长,[莲 山课 件 ]带领实习组同学认真负责的完成医院交给我们的实行任务,在实习期间大家都无差错事故,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时,在医院实习中认识了许多其它学校的护生,增加了与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我喜欢实习,虽然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而不疲。
签名: 黄xx 2012年11 月1日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就业自荐信
尊敬的公司人事部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自荐信。我叫,XX大学的一名学生。如今怀着青年的理想,即将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
在学习上,我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并能熟练操作和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如word、excel)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更好地从事财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必修课程之外,我还自学一些常用的电脑办公软件。因此,对日常办公软件用得相当熟悉。在英语学习上,我坚持每天听英语磁带,阅读英语书报,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作为一名刚步入社会的学生,虽然没有太多的经验,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您的选择是我的期望,希望贵单位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第四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分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表现在:
1.毕业生就业协议又称“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协议,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
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见证方。劳动合同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2.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计划进行派遣。
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3.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
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
每个毕业生在落实就业单位后,应该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协议是在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前明确双方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书,必须慎重签订。经过多次的完善,教育部门统一印制的毕业生就业协议已经逐渐向劳动合同靠拢了,它的内容基本含盖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前后8项条款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罗列得清清楚楚。
协议书的第3项条款包含见习期、薪金等重要内容,而且具备形式上的完整,只要填上几个数字和文字,关系立马明确。但在第3项条款的起始处,有着一段文字的补充:“如果甲乙双方已有约定,可以不填写以下栏目,并另附约定条款。”
由于有这个补充规定,不少毕业生所签的就业协议书上第3项条款内容存在空白,除了口头约定外,极少另附条款,只说“按我公司人事制度履行”。相比之下,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所签订的协议书,就填写得极其规范,没有“空白”。
在劳动法律关系问题上一般都以书面文书作为履行的基础,特别在发生争议时,处理部门也都以书面文件作为证据,口头的承诺是不能作为证据的。已签约的大学生,当属幸运。可他们其中一些人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中事关见习期、薪金等关键内容却是一片空白,这就是用人单位的“签约前提”。当然用人单位在签约前也曾向大学生对见习期、薪金等作出承诺,但离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至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现今那些优厚的口头承诺会不会临时变卦,实在令人担心。
就业协议书是与劳动合同的衔接,因为签约时学生都还在学校,还要经过见习才能确定最后的职位、薪水,同时协议书确实存在“市场制约”问题,用人单位也不一定是故意对协议书上的见习期、薪金等项目留“空白”。有的单位顾及到行业机密等原因略去不填,甚至填一个假数字。有的单位薪金本来就是浮动制,也回避填写,所以会有内容“空白”现象的出现。
不过,的确有单位纯粹是为了吸引同学,故意许诺高职、高薪,到时又以各种原因拒绝履行协约。所以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尽可能不要出现“空白”。否则吃亏的肯定是你,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与用人单位签约时,尽可能多了解对方,仔细斟酌约定的内容。
若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填写就业协议书上的一些内容,一定要写好另外的约定并附在协议书上,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经签署的就业协议书上内容在正式签署劳动合同前一直有效,如果劳动合同标准低于协议书条款,学生可以要求单位赔偿违约金。
每个毕业生找到用人单位后都要先签订就业协议书,这个协议是意向性的,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用人单位都要盖章后才能生效。这样,由学校进行监督,就可以避免学生“一女多嫁”情况的出现。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有不少大学生为了“保底”,先逮住一个单位就签,等到日后收到工作地点、薪水福利和发展空间都更好的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时,便投奔后者。“人往高处走”的观念让毕业生很难满足于现状。
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本来并没有打算违约,但参加工作以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一旦找到心仪的去处,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奔去。
当前一些不合理的制度也是造成毕业生频繁违约的原因之一。在现有的体制下,公务员、研究生的录取结果以及出国的签证都要到来年三、四月才能知晓,而到那时好单位早已完成招兵买马的任务。许多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的同学为了稳妥起见,免得失败以后没有落脚的地方,就倾向于先找个单位签约。按照有关规定,大学生违约要承担一定的违约金,金额一般在3000元-5000元之间。但这并不能有效地阻止大学生违约,对他们而言,一份更好工作的价值远远超出这笔钱。
第五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姓名:张莹专业:工程管理学号:2011415131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正如我们知道的,随着大学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数目巨大,而社会每年能提供的职位有限,使这些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人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残酷竞争。这一现象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流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100多万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
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 1
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
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
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
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
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
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
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
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由于各方面的转变,再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因此,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不同的统计资料都表明,“京、沪、穗、深”曾一度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之地,大连、厦门等二线沿海发达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却使“事情正在起变化”: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网络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61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示,34.2%的人就业首选省会城市或发达的地级市,其次是普通地级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则降到了第三位,约为24.7%2。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有很多评价,就我个人而言,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现实的无奈,但这种现象却对我们的社会、国家有着正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具体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这一社会现象。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类似“逆城市化”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大城市职位提供能力有限,大学生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生数量众多。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难以实现自身原有的抱负。
二、大城市生活消费水平太高,房价上涨过快,即使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而言也不堪重负。最近的电视剧《蜗居》就是这种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对于那些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中小城市现在发展良好,国家给予了大力扶持,能提供现代化的生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四、在大城市智力过剩的同时中小城市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五、在中小城市物价较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是十分大,竞争相对小,等等。综合以上原因,最近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现象。
然后,我们可以看看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的社会影响。对国家而言:
一、它直接缓解了大城市巨大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为大城市人才已经趋于饱和,能够接纳的待业人员有限,势必产生很多失业人员,如果过多的人没有工作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识的人员失业,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二、它给经济正在急速发展而人力资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带来了急需的知识分子,有利于人才分布均衡
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据报道:清华大学首场2010年毕业生招聘会20日举办。来自重庆地区的近50余家重点单位携1200余个招聘岗位,另有141个博士后岗位以及133 个实习生岗位到清华引才。清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去京外就业已经成为清华学子的就业选择新趋势。2009年,清华就业的毕业生40%选择京外就业。一滴水见太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回流中小城市现象对当地引进人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帮助。
三、它有利于改变社会对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的偏见,有利于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团结统一和长治久安。人们过去是“唯大城市是从”,看不上中小城市。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或盲目崇拜,任其发展,对国家安定势必有不良影响。对个人而言:
一、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避免过于残酷的竞争,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下生活。
二、它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正如一份数据显示:麦可思发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在2008年“211”院校的毕业生中,在地级及以下城市的实际就业率高达44%。这是在有巨大的“蚁族”(待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社会中多么难得的就业率。
就如今的社会形势的风云变幻,大学生的就业也随之变化,虽然一时解决不,但不管是各种转变还是回流形现象都会朝着解决问题方向去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DB/OL]
【2】中国青年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