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8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课 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教 具: 黑板,粉笔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重 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 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4’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5’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今年4月1号,也就是愚人节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学生:张国荣跳楼自杀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 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2’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十条太过于复杂,总结一下,基本上是三条就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 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些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一些方法,可以让人有一个由内向外的改变。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举极端例子,以《发条橙》为例,男主人公是一个反社会的少年,欺负孤寡老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朋友也是非常冷漠,经常欺凌他们,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有一次和同伴一同闯入一个单身女子家,砸死了主人,警察来的时候他被同伴出卖,抓入监狱。接受了一个行为疗法的治疗,非常残酷,被迫盯着非常暴力的电影看,同时注射一种药剂,让他产生呕吐及四肢无力,建立了这样一个条件反射,一想到暴力,就会有上述的反应。被放回到社会后,他受到了别人的欺凌,最终满身石膏的躺在医院里,而此时,他发现对于暴力他已不再恐惧,因为当初建立的条件反射已经消退了。所以,行为主义的疗法往往只能改变一时,想要真正的适应社会,必须是从自己的内心来改变自己。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同时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要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调试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6’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反 思: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第二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我与心理健康课
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教具:
黑板,粉笔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4’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5’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今年4月1号,也就是愚人节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学生:张国荣跳楼自杀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2’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十条太过于复杂,总结一下,基本上是三条就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些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一些方法,可以让人有一个由内向外的改变。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举极端例子,以《发条橙》为例,男主人公是一个反社会的少年,欺负孤寡老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朋友也是非常冷漠,经常欺凌他们,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有一次和同伴一同闯入一个单身女子家,砸死了主人,警察来的时候他被同伴出卖,抓入监狱。接受了一个行为疗法的治疗,非常残酷,被迫盯着非常暴力的电影看,同时注射一种药剂,让他产生呕吐及四肢无力,建立了这样一个条件反射,一想到暴力,就会有上述的反应。被放回到社会后,他受到了别人的欺凌,最终满身石膏的躺在医院里,而此时,他发现对于暴力他已不再恐惧,因为当初建立的条件反射已经消退了。所以,行为主义的疗法往往只能改变一时,想要真正的适应社会,必须是从自己的内心来改变自己。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同时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要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调试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第三篇:八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
八年级(4)班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重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4’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5’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今年4月1号,也就是愚人节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学生:张国荣跳楼自杀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生活道路。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2’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十条太过于复杂,总结一下,基本上是三条就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些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一些方法,可以让人有一个由内向外的改变。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举极端例子,以《发条橙》为例,男主人公是一个反社会的少年,欺负孤寡老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朋友也是非常冷漠,经常欺凌他们,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有一次和同伴一同闯入一个单身女子家,砸死了主人,警察来的时候他被同伴出卖,抓入监狱。接受了一个行为疗法的治疗,非常残酷,被迫盯着非常暴力的电影看,同时注射一种药剂,让他产生呕吐及四肢无力,建立了这样一个条件反射,一想到暴力,就会有上述的反应。被放回到社会后,他受到了别人的欺凌,最终满身石膏的躺在医院里,而此时,他发现对于暴力他已不再恐惧,因为当初建立的条件反射已经消退了。所以,行为主义的疗法往往只能改变一时,想要真正的适应社会,必须是从自己的内心来改变自己。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同时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要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调试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五、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六、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愿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找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共同提高,一起进步。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北安中学——刘洪波
一、教学内容:如何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使学生了解健康心理的特点
三、教学方式:专题教育
四、教学要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生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其中中学生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中学生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中学生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表现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中学生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中学生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中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中学生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中学生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中学生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发生剧烈 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妄自骄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1)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2)写信到悄悄话信箱。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问题,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
(3)到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要有意识地和老师建立起尊重关系,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4)和家长进行心理交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存在种种不健康心理, 应该引起教师、家长的注意.
怎样认识中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l.逆反心理.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 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束缚, 如果教师、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则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有的教师对犯过失的学生态度粗暴, 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这就易激起学生“横竖横”的逆反心理.如有一名初二男生屡次写纸条给一同班女生, 表示爱慕之情, 在课堂上班主任严厉批评他, 家长打骂他, 反而使他在性失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终因侮辱女生而被送少教所.
2.幻想心理.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梦幻的体验, 这种体验有时是在清醒状态下, 有时是在梦中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如某中学一初三女生对本班长得高大魁梧的体育委员产生仰慕之情, 上课老`走神', 每当有同学谈起这个体育委员的时候, 她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成绩每况愈下.那个女生不肯向老师、家长说出其中原因, 后在其他场合进行心理咨询以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3.炫耀心理: 当今不少中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别人谈论的“中心”, 受到别人羡慕.一些中学生在交友中以异性朋友的多少相互攀比, 甚至长期把比较出众的“男朋友”、“女朋友”作为炫耀资本.有的中学生因过分炫耀自己引起同伴反感而发生殴斗.在有关部门调查的101 位性犯罪青少年和工读生中, 有34.7%的人是受炫耀、攀比心理驱使而与异性“谈朋友”, 最终导致性失误.
4.游戏心理: 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 由于性觉醒的内部冲动, 产生了特殊的心理体验, 表现出对异性的关注和思念, 对初
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容易产生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觉, 有时受好奇心驱使, 会进行游戏性尝试.如有一个初中女生,平日喜欢看征婚广告, 为了品尝“爱情”的滋味, 用自己的名字、同学的照片应征, 津津有味地热衷于情书的往来之中.事发后她说: “我是玩玩的”怎样看待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老师和家长要关心中学生的学习, 还应注意解决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中学生有哪些障碍呢?
1.偏科心理.喜欢的学科书本翻破, 不喜欢的学科是“被遗忘的角落”, 以致各学科成绩发展不平衡.
2.等待心理.白天混, 等晚上学;今天玩, 等明天学;作业不做, 等待照抄.
3.唯我心理.过于相信自己, 怀疑老师指点, 拒绝同学帮助.
4.应付心理.为了不受批评, 作业马马虎虎, 随便划上几笔;回答问题随意应付几句;平时不用心, 临时抱佛脚.
5.得过且过心理.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作业爱做不做, 书包爱带不带, 考试只求60分.
6.随心所欲心理.学习无计划, 上课三心二意, 一时练字、画画, 一时看小说、诗歌, 过一会又抄歌曲.
7.对策心理.学习无自觉性, 家长要我学, 我就假装看书, 老师要检查作业, 就请人代劳;上课不做笔记, 说视力不好;作业未做, 说在家没带来.
8.无所谓心理.一切都无所谓, 课本丢了还说背书包省力, 得0分还笑眯眯.
9.依赖心理.不注重课本知识学习, 依赖复习资料, 考前依赖老师猜题, 考时依赖作弊.
10.片面强调环境心理.学习不发挥内因作用, 片面强调外因, 不是怪老师不佳, 就是怪同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