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之支教心得
我的支教心得
一直都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神圣、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情,没想到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却圆了我的支教梦。
第一次离开家人、背着行囊、坐着火车,满怀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作为支教教师踏上了远赴十里中学支教的路途。十里乡,一个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的小乡镇。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地,心中暗暗做好了“吃得苦中苦”的打算。此次支教主要是针对七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在兰州,我曾经给一个八年级的女孩带家教,她的身上折射出90后典型的“腐败”与桀骜不驯:包里装着手机、学习机、游戏机和MP4;拉帮结派称社会、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崇拜非主流,在耳朵、鼻子、嘴唇、肚脐上打很多个洞,然后戴上漂亮的饰品;疯狂的恋爱,失恋后又疯狂自残。和这些孩子呆在一起我甚至会感到害怕。我害怕支教时会遇到这么些折腾人的90后。。。
可是在十里这个小乡镇里,我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我又重新认识到原来90后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家庭贫穷,所以他们要不懈努力,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家庭的境遇;他们的家离学校很远,所以他们得起得很早,赶上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到校上课,然后一直到下午放学又赶上一两个小时的路程回家。他们没有可供娱乐的周末,每到周末,他们还得下地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家离学校远的学生就得住校,学校有食堂,但只给教职工开放,学校周围根本没有餐馆什么的,所以他们每人都有一个小煤油灶,假期回家从家里带点米面和简单的菜,下课放学后自己在宿舍做饭吃,小小年纪就得生活自理。他们尊敬师长,他们吃苦耐劳。
当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越过破旧的教室窗口,穿透贫瘠的土地,让人揪心。这时我们会觉得支教活动很有必要,支教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知识。尽管农村义务教育迎来了曙光,但依然还有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它没有好的硬件设施,却有着全市最好的学风;它没有较好的生源,却有着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更需要老师们含辛茹苦、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不是去游山玩水,我们不是去极地探险,我们不仅仅是在教育别人,同样对自己也是磨练,这样的大学生支教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奉献爱心的机会,天地之大,有多少人需要我们去关爱,大学生支教活动将我们的爱心传递给了山区的孩子们。
支教的日子里虽然很辛苦,但也是快乐的。毕竟和这些孩子年龄相差不太大,我们就像他们的哥哥姐姐一样。他们会在课余时间来寝室和我们聊天,会和我们说他们的心里话,会拉着我们教他们唱英文歌、跳锅庄舞。。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可爱的学生们自己动手做饭给我们吃,帮我们改善伙食。
“这里的老师和校长对我们这么好,孩子们又这么可爱,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代课,以回报他们的真情!”这是我们支教组所有成员的心声,也是支撑着我们坚持到最后的强大信念!“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在一刻,感同身受,要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须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位学生。通过与老师们的真心接触,我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人生的道理,更为十里中学教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安于清贫的实干精神而深深感动。
作为支教老师,我们深深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当好使者,加强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为十里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们始终牢记这一使命,努力创造条件,架设教育交流之桥而积极努力。在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不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更做到了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在支教的几天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与同学们交流实质上是心灵的碰撞,思想的融会。没有碰撞的火花,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没有思想的融会,便没有了进步,授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然而,我们的课堂是活跃的。我们给他们讲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讲实用但不枯
燥的学习方法、教他们学会感恩、学会时间管理。。在看到我们多样的互动式讲课后,同学们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他们高高举起的手如雨后春笋般举到我们的面前,看到他们积极的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每一天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不正是一名教师梦寐以求的吗?
家访在支教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来支教之前我幻想过无数次这个学校的环境,我以为支教的地方都是相当贫穷相当落后的地方。破旧的教室,破旧的课桌椅。来了之后不免有些失望。十里乡虽是西和县内的一个小乡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却已是焕然一新。人们生活也算得上小康,交通也很方便。学校就坐落在公路边。起初我也纳闷,为什么会来这里支教。第一期的家访就让我找到了所有的答案。我记忆最深刻是去七年级的杨丹同学家。那是一间低矮的土墙房,朴实略显拘谨的杨妈妈、杨爸爸站在门边接我们。一张木床,几张小凳子,一台小电视机,这些就是屋内的家具。杨同学家家访的原因是因为她平时在学校很内向,不爱和同学们交流。杨妈妈、杨爸爸很客气的招呼我们进屋坐,叫杨同学给我们倒茶。其间我们从杨妈妈的口中得知,原来杨同学一家是在几年前从异地搬迁到此地,没有土地,家里种的田全是租别人家的,家里的条件很不好,久而久之,杨丹在这种环境中变的敏感、内向甚至自卑,在我们的劝说与鼓励之下,渐渐的我们可以看见杨丹脸上露出的微微笑容。。之后的几次家访情况都是基本相同的,都是由于耕地面积有限,不少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生活很艰苦。
看到每一个“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在我们的悉心帮助下越来越少甚至消失殆尽,我们每一位支教老师都由衷的感到高兴,但同时又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
回想短短十天的支教生活,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经验与成熟,更多的是感动。奉献之余,我们收获的行囊中盛载的是尊严的饱涨和个性的张扬,淡薄的是功名利禄,而个人价值也将在人生的坐标中得到重新定位,而我们留给十里中学的,将不仅仅是回忆„„同时我们收获到了珍贵的友情,虽然我们一行十人在一起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我们之间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小组长及同伴们的互相照顾,让我们有了如同家人一般的亲切,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此时,似乎有了深切的感受。因此,我们每天的日子虽忙,却忙的不亦乐乎!我想,支教生活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会成为我人生经验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磨练,让我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了成长,让一直过着平淡生活的我收获了感动„„我从支教中得到的乐趣与收获,绝对不会比付出的少。支教不仅是种体验,更是一种责任。对我来说这一个假期是实实在在的,我会像珍惜我的生命一样珍惜每一天,绝不会荒废一分一秒。
这次支教,给了我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成长的机会。我将把这次支教经历变成我的精神财富,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争取更大的进步。在工作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使自己更加出色。支教的经历也赐予我们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缤纷。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与奋斗不息的不竭动力。
第二篇:社会实践之暑期支教
社会实践之暑期支教
姓名:班级:
学院:专业:
实践单位:时间: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积极宣传党的知识,弘扬党的文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一位大学二年级学生我也争取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实践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即开展农村支教活动。这次支教是由我和几位同样是大学生的好友一起组织并实践的,支教对象是我们家乡的一所小学,由于现在正值暑假,多数学生都不太愿意再上课,我们通过学校领导走访一些在读学生的家庭,让孩子们自愿与我们一起度过这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
学校那么多人挨家挨户地访问实在是有些不现实,一起讨论后我们最终决定以走访六级学生为主。在走访期间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面临的就是胆量的考验,毕竟大家都是邻里乡亲,走访时总有些尴尬或者说是有些不好意思。万事开头难,在走访第一家的时候,我们都推来推去,好不容易才在胆量较大的一位朋友的带领下,与家长和孩子沟通,这位朋友后来也被我们推举为我们这次支教的小组长。来到第一家时,我们都很紧张但家长却是很热情地招呼我们,我们努力向家长说清楚我们的来意,也真诚地寻问小朋友,在得到他们双方的点头同意之后我们做了记录,这才算真正成功完成我们这一次的走访任务。第一次的交流虽然主要不是我本人来说明,但那种萦绕在心头的紧张感却是非常深刻。后来的走访就由我们轮流带领我们的小团队去说明,每走访完一家我们或为走访成功而大笑来小小地庆祝,又或为不成功而黯然神伤,同时又打起精神走向下一个目标。有时碰到好奇心较强的家长就稍微麻烦了些,我们得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尽管如此,他们多数还是同意小孩参加这个活动的。在走访期间,家长们对我们的活动都是同意的,有时还给予一定鼓励,至于不成功的情况则有很多原因:有的是由于小孩走亲戚或者其他原因不在家的,有的是走访几次家里都没有人等等。三天的走访很累但我们都觉得累有所值,我们一共说服二十几位小学生参与这个支教活动,虽然人数少了些,但他们能同意来上课我们已经感到非常高兴了。
正式上课是在8月16号,在这之前我们仔细地讨论了教学计划,课程也都做了分工,数学英语语文自然少不了,我们为了增强趣味性,又加了绘画音乐体育之类的科目,至于课程安排则比平时要松一些,但保证我们每个人每天至少要上一次讲台。要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我们借了一位小同学的教科书,一起讨论、认真准备好第一天的上课教案,有人甚至还做了PPT,当然要放映出来就不太现实了。在谈上课的计划时我心情说不出的激动,可以称得上信心满满、跃跃欲试,但到真正上课的时候却完全是另一种状态。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是我们的小组长打头阵,我们则都坐在后面听课,一方面酝酿即将来临的自己的课,另一方面注意台上的同学的问题。后来我们就形成了习惯,在我们其中一个上课的时候,其他不上课的都会在后面听课,下课后给上课的朋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认为我这个习惯还是挺好的,这样才能互帮互助,不断提高嘛。第一节课我们早早的来到了教室,那些同意来上课的孩子也陆陆续续的到了校,也有个别迟到的,但我们也没计较,点完人数后就正式开讲了。可能是我们的小组长本身成绩就好,教人也有自己的一套,也可能是英语课对这群小孩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一节课上小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仔细地学。当时我就坐在小学生的后面,看着朋友站在讲台上谈笑自如,心下暗暗感叹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登场捏了一把汗,他讲的课我也没听进几句,只是为接下来我的数学课感到无比的紧张,一边不断地复习着手中的教案,一边又为自己打气鼓励自己。
不知不觉间,下课铃响了,不一会儿,上课了,上课那叮铃铃的铃声有如我那一刻的心跳——快速而有力。我手拿教案走向讲台,试图用脸上的微笑掩饰心底的慌乱,但微微颤抖的双手出卖了我,抬起头看着讲台下一张张稚嫩的充满期待的眼神时,脑袋里突然一片空
白,我低头看我的教案希望能找回一丝信心,然而彼时烂熟的教案在此刻却显得异常陌生。我几乎不敢想象我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囧境,但站在讲台上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于是我硬着头皮再次抬起头,这次我的视线越过孩子们向朋友们寻求帮助,他们似乎也看到了我的紧张都带着鼓励的肯定的目光看着我,就好像在说:加油,你可以的。也许我也受到了目光的感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放下教案,微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我的名字,镇定地作自我介绍,尽管此时我的声音还有些颤抖,尽管心里那股怯懦的阴影仍然存在,但我已努力克服它,战胜它。讲台下的小朋友们也出奇安静地看着我,我心下一片宁静:讲课,提问题,一切有条不紊地持续着。小朋友们回答问题也出乎意料的有激情,渐渐的我也被这种激情所感染,一开始的拘谨也逐渐消失,接下来一切按教案上来进行的都很顺利。这是我第一次上课的情形,心中是忐忑的、紧张的,但我已学会怎样去克服,这之后我觉得我们其实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勇敢,有时我们缺少的就是一个契机——能逼自己的一个契机,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我都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课上的是越上越溜,越上越自然,和这群小朋友也越混越熟。虽然混熟之后距离感没有了,但迎面而来的就是纪律问题。他们调皮、活泼,又带着孩提的天真烂漫,每次我们看到有人上课捣乱就微笑着示意他们不要讲话,但很不奏效,这造成了班级管理一度较为混乱,这让我们感觉尴尬却又无计可施。我有好几次面对那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时,都很想拍桌子发火,可一看到那一双双明亮的眸子,火又一下子被浇灭了。我们在上副科时的纪律要求不是很严格,让孩子们适当发挥他们的情感,这个时候童言无忌的特点显露无疑,他们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说起话来更是无所顾忌,我就常常被这群小不点说的一愣一愣的。在上课结束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还注意到上课应该多关注发言比较少、与教师少互动的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都不应该被忽视。以前在我们做学生时,老师都比较喜欢上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现在我自己来做老师也总算明白了一些个中原因,明白这道理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争取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不因自己的情绪而回避那些调皮的、害羞的小朋友。在一次次的上课我也学会理性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对着学生不管上课前有多委屈、心情多不好,一旦上课我都会尽量调整好心情,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
支教除了一开始的走访时间只有七天,可以说是既漫长又短促。和小朋友相处很容易动怒,他们的调皮劲是我们这些人不能想象的,有时说了他们,他们也不听不睬,打不得骂不得,直教人憋着一肚子的火气却无可奈何。但和他们相处更容易开心,准确的描述那种感觉应该说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充实,他们似乎有魔法一般很轻松的就带动了我们心中的真实情绪,可能这就是天真无邪的魔力吧。每次在下课时,我总喜欢微笑地站在旁边,看着他们玩着我们曾经的游戏,没有觉得幼稚无聊,看着他们的笑容想到我们当年玩耍时的快乐,内心那一刻总会变的很柔软,仿佛自己就是这群孩子的亲人。在我教导他们,要求他们认真学习时,开始明白作为家长、老师的辛勤与不易,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很难让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讲或者是做作业。他们敢想敢做,几乎不会考虑被人的感受,有这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这不也正是这个年纪最突出的优点吗?我教育别人的同时,身心同样接受这这些孩子们的洗礼,在教育和受教育之间我感受到了我的成长,体会到了质的蜕变。
通过支教过程中的了解,针对教育问题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1、要丰富农村地区学生的精神生活。据我们了解,学校的运动会、联欢会等一般的活动都没有举行过,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十分不利。
2、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孩子的基础教育问题一直被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但一直没有提升到重要的地位,农村的教育条件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3、农村教育问题不仅仅要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就足够的,国家已经落实了很多政策鼓励基础教育,下一步提高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意识更不能忽视。
4、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鼓励整合教育资源,将大城市闲置的教学设备、书籍等资源运至农村地区学校。
总体来讲,现在农村的教育无论是师资、教育环境还是受教育意识,比我小时候都提高了许多,这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但我希望我们的政府官员、党员能多体验民情,组织更多的志愿活动,相信将来的小朋友会有更美好的童年、更良好的教育。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之支教
暑期社会实践之支教总结
临床医学院中医学王槐七月流火,酷热难耐。正是在这个暑假,我们“晴天”小队开始了我们的支教之旅。成都的七月似乎有着不寻常的天气,原本是烈日炎炎,但我们出发的这天却下着细雨。再往前推,则是下着暴雨。天有风云难测,我们正要上路。
在经历了一段长途跋涉之后,我们来到了龙泉驿工农村小学。我们此次的主要目的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将爱传递下去,万世沧桑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用我们的爱去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漫长的暑假。
来到学校后,我们首先与当地干部进行了简要的交谈协商,算是认识了一下环境.我们一行11人来到学校开始了简短自我介绍,熟悉各项之后我们返回驻地开始了对支教正式开始前的准备。我们开始了在周边的商店采购一切必需品,然后开始了对教室的布置,以举行开课仪式。
不得不说的是乡村的环境就是好啊,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没有城市的拥挤,雨洗过后的青山看起来永远是那么秀气。虽然河水浑浊,但不失为自然的造化。在成都平原上,一马平川,能看到的山可不多啊。此处还有不少的池塘,可惜缺少蛙鸣,不然,又是一番景色。闻不到稻香,可是却可看见整片的葡萄园,这儿的人看来种的都是经济作物。这让我不禁想到我的家乡,家乡的人们还是种的是原始农作物。成本很高,可是卖出的价钱却不是很高,为什么我们是穷县,可见一斑。视乎闲话写的太多,话题转到我们支教上吧!
我们开始了简易的开课仪式,按照普通的惯例开始了仪式的序幕。精彩的表演层出不穷,舞出了青春的活力,让人三月不知肉味,曲犹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接下来,我们开始了上课。
看着桌下坐着的孩子们,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小时候,童年的生活真是好啊,可惜比不上他们,在暑假还有学习的地方。我小时候的暑假向来是在家干农活结束的,后来上初中后才没有做了,因为家里农活做得少了。掀过这几句,我开始了教学。我的教学目前是体育上的长拳。由于女孩子居多,自有少数的男孩子跟着我学,不过幸好也只有几个人,人多了我反而教不过来。
在教学过程中,孔老夫子说的因材施教当真是真理,又活泼好动的学生学起来这些就是快,但也有看来身体素质不行的,简单的动作做起来也很别扭。在我的学生中,有汤卓成同学领悟较快,卓远航同学踏实勤奋,比起来,我更欣赏卓远航的努力。还有谢顺全也还是做的不错。本来一个人天资有限,何必去追求完美呢!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固然人要向前看,但也要有一颗平常心,何必让自己活的这么累呢!淡然面对人生,长寿才会来,没有多少劳心劳力的人活得自然长久的。安于现状不好,但每一段追求过后,我们都需要对自己心灵进行反思,回归到心灵的净土。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悲愤的事,开兴的事。大家每天一早一起出发,晚上一起回驻地做饭,看来感觉还不错。
从没有过的这样的假期,一群同龄的男男女女住在一起。在以前,不可想象,现在已经发生。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为了同一件事而奋斗。我们努力向前,从不言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开始向往桃花源了,采菊东篱,带月荷锄。无忧无虑,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之民欤。
关爱孩子,把爱延续下去。万世沧桑唯有爱是永远的神话!
第四篇:XX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
XX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
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
7月24日,是实践队员们探访玉兰故居的日子,队员们一路走访,一路触动,一路收获。坐落于村落中间的玉兰故居门前墙壁上写着“吕玉兰故居”几个大字,院子中的两棵枣树和石榴树仿佛静静见证着玉兰同志终其一生献身于党,献身于人民的故事。故居的陈设布局基本保持了原貌,院子中的枣树见证了故居的春秋代序,也见证了几十年来东留善固村的步步发展。简朴而整洁的房间,透着清香泥土气息、散发醉人玉兰花香的小院,让队员们深切感受着吕玉兰前辈的无限魅力。
10余天的调研和研究,让实践队员们深刻真切的感受到最生动地“玉兰精神”。吕玉兰同志用她短暂的53个春秋,写就了“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在参观吕玉兰纪念馆的过程中,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吕玉兰同志的生平事迹,对玉兰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实践队员刘宏伟感慨地说“玉兰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百姓至上的情怀需要代代传颂,我要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永远记住这位英姿飒爽、高风亮节的“铁姑娘”。
实践队员王小玲感慨地说:“参观故居和走访村民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东留善固村的村民们是幸福和充实的,因为他们的内心有着老支书、领路人玉兰同志留给他们的巨大的精神,“玉兰精神”逐渐成为东留善固村甚至临西县的精神文化品牌,这种文化品牌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信仰,‘爱国为民、艰苦创业、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必将转化为当地群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实践队员,我想与玉兰精神邂逅,我们注定是幸福的!”
爱心支教行,欢乐少年心。
实践活动期间,xx大学的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师范专业优势,以“玉兰实验学校”为大本营积极开展“暑期乡村少年宫”特色活动,努力为当地教育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团队成员开辟了 “快乐足球”和“热火排球”、“天使合唱团”、“奇妙实验室”等几个板块的特色活动。足球和排球课程老师除为孩子们讲授基本动作规范和规则外,还带领学生运球锻炼,感受运动智慧,体悟运动乐趣;音乐课程老师带学生学唱歌曲“红星闪闪”、“玉兰之歌”、“核心价值观”等歌曲,淋漓尽致的感受革命精神,汲取文化正能量;科学实验课程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科学实验的奥秘。
本次支教活动中,支教队员们扮演的并不仅仅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也是生活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在实践的这段时间中,实践队员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促进孩子们良好习惯养成,肩负着家长、学校赋予的深切期盼与责任。支教队员们激动地说:“看着他们一个个活泼天真的笑脸,还有充满期待的眼神,我认为我来到这里是值得的。就像放牛班的春天里的一句话一样,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就不会知道其中的快乐。”“现在静下心来,为什么支教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那里需要支教,那里需要帮助,那里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
为检验支教成果,在师大领导的支持和当地学校的帮助下,实践队员们于30日晚上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汇报演出。表演形式丰富,现场气氛热烈,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教学之余,李辉老师带领实践队积极加入到玉兰小学操场修建中,帮助校方完成操场画线工作,在玉兰小学的操场上留下师大人志愿服务的青春足迹。
建立实践基地,传承支教爱心
7月30日,xx大学校团委书记马建国,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孔德强来到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玉兰实验学校看望社会实践队员。老师们非常关心实践队员在玉兰小学的生活和支教情况,队员们就个人实践任务、实践收获等方面向老师们做了汇报。支教队员姚显说到“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这次实践帮助我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的教学技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如何管理课堂秩序。十余天的支教过程也让我坚定了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想法,继续将这份爱交给三尺讲台。”调研队员王小玲提到“村里的领导、学校和乡亲们对我们都非常热情,无论是调查还是走访,我们都学到了很多。”马书记首先对队员们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对当地学校领导的关怀表达了感谢。
当日午后,“xx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在玉兰实验学校举行,确定玉兰实验学校为xx大学学生暑期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立,为玉兰精神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地保障,也为当地农村小学生艺术素质提升搭建了更加广阔的服务和探索平台,为推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准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
支教心得
依旧是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我大二的暑假过得挺有意义,因为很荣幸并且很高兴地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成为2011年青海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一员。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青春献青海”,我所在的团队所属是青海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政法分会。我们一行9人于期末考完的第二天即7月17号的上午八点多就上车出发前往湟源日月藏族自治乡哈城学校进行计划为期十天的爱心义务支教活动。累并快乐的支教很快结束了,28号上午搞完文艺汇演就把已经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和个人行李物品搬上车,和那群朴实可爱的学生艰难地告别后返回学校。支教时日比原计划多了2天。短短十二天的支教让我获益匪浅,颇有感触。我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第一次担任校学生的历史教师,感觉难度有点大,由于小学没有开设历史课(只有社会课),加上教育的不到位使得孩子们整个水平处在极差的位置,对于原本属于他们这个阶段的基本历史常识一无所知,到最后不得以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希望以此来促进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
经过几天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兴趣。但由于时间的有限,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求知的大门,仅仅能够给他们带去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给他们的暑假增添求知的快乐。
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每天早晨离8点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学校,我们只有在他们的到点之前就起床;每个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3节课,多的有的一天甚至有5节课;每天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至少23点后睡觉;一天中还要抽出队员拍照、做一日三餐、中午下午送学生回家„„但是,和这些辛苦比起来,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活跃和笑容,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和课余的交流,支教队员之间的和睦融洽与互帮互助,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
青海农村的学生十分朴实可爱,但有时候我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我们到的那天,好多附近的学生闻声过来主动帮我们从车上搬行李、整理厨房和住的房间,我们离开的那天,黑板上写着“老师们别走,我们舍不得„”,有好多学生哭了,看着他们的泪花,我心里感觉酸酸的,赶紧逃上车关上车门„„十几天中,有的学生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吃饭,有的学生给我们送来牛奶送来蔬菜,有好多学生给我们送礼物留作纪念,有些名字都还不太记得住。在他们写给我的心里话中有的这样写道“林老师,虽然您看着有时候很严肃,比我哥哥还凶,但我还是不怕你,您上课很有趣,谢谢您教我们,带给我们快乐!”有的写说我晒得很黑,像碳,让我下次再去的时候带上防晒油,有的写问我要电话号码和QQ号,更多的写的是感谢的话和“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明年再来”之类的话„嗬,这群可爱的孩子!
当老师很难,当小学的老师,更难。以前我觉得当老师很酷,那么多孩子在家皮得很,一老老师面前就服服帖帖的,我弟弟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在家骂不怕,打不怕,每次调皮得实在管不住的时候就搬出他们老师来当杀手锏,只要说“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告诉你的*老师来!”保管有效。支教之后我就觉得,当老师不仅不酷,而且很辛苦,给几个班改作业、备课上课就够累的了,课后还得总结反思,还得处理一些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吵口打架、课堂捣乱、抄作业等学生问题,找学生或其家长谈话,反正事情不少,这些都是当过老师才有的切身体会。
如果教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那还稍微省心一些,要是教的是小学生,课堂除了上课还得管纪律,课外眼睛还得盯着学生别打打闹闹出事,出件小事苦口婆心罗嗦一大堆,想想这些就头大。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真的,狠难,狠辛苦。
对团队、对团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整了一个乒乓球比赛,活动并不是很流畅,活动中总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搞的我自己也生了自己一天的闷气,我的沉闷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后来经过反思,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活动前与队友沟通不够,以致做活动时队友不是很明白我的意思,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说话言语欠考虑,也太急躁了些,另外怪我缺乏对队友能力的绝对信任等等。活动之后我反思了很久,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团结和信任。这是这次支教给我的切身体会。此外,作为队里唯一的大二学生,一口一个“学长”地被叫着,我时常感觉到的不是骄傲和得意,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是遇事时的冷静和果断,挂有副队长之名就要敢担当,对于因为自己一天的沉闷而影响其他队员的心情,给团队的团结带来负面影响,事后我深感内疚和抱歉。
这次支教不仅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让我体验了一把走上三尺讲台当老师的感觉,还近距离地切身观察了青海农村的生活,进一步了解青海。暑期支教让我明白,作为师范生的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距一名合格的老师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更多的锻炼。
在这次支教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支教“支”什么?不仅是知识,还有尊重和爱。为孩子们支撑起远大的志向,是馈赠于他们最好的礼物。支教,让我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支教,也让我重新思索我的人生定位。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群人。首先,我要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提供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队友,是他们给了我充分的发挥空间,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去做,是他们和我一起努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变得精彩,变得完美;最后,我要感谢这群大山的孩子,是他们让我们队伍的工作变得有意义,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爱的真谛,是他们让我们的暑假变得充实,是他们给与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次暑期支教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丽而多彩的一笔,那些人和那些事,是一次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美好的大学记忆。
青协政法分会 湟源哈城学校支教队 副队长
人文学院 09级历史五班 林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