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时间:2019-05-11 23:4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第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在教学中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学生;阅读;感悟

一、激发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首先,根据学生的差异推荐书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段、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如小学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等感兴趣,女生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生对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有兴趣。

其次,开展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施展才能。针对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再次,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教给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从几种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和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我评价习惯等等。

(三)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四)学会积累

我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在学习中,还经常给学生讲积累好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像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在积词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哪些是该积的好词,我们就应该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三、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W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身。

作者简介:

许爱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龙泉小学。

第二篇:培养感悟能力

培养感悟能力,促进作文教学

贺伟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是初中生作文走向成功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之小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强,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感觉、感受更深化一层,即向感悟转化。只有这样,我们指导学生写出感悟独特的好文章。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一点呢?

一、在教材学习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我们的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几经考察研究,无数次的增删后留下来的精华。这些课文打破了以往的文体界限。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生内涵,注重对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说这些课文是培养感悟能力的最佳教材,教师要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指导学生写作。

例如: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等都是有关感悟人生的文章。《在山的那边》,作者由现实中的一座座山,悟到了在人生中遇到的一个个困难,由越过一座座现实的山看到大海,感悟到了只有克服一个个困难、障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由回忆小时候爬山遇险,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这件事,感悟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把握住生活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上述这些课文,作者都是写了一些生活中的很小的事和物,但从这些微小的事和物中,作者通过思考,都感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为了提高学生由感受向感悟的转变,教师在教这些课文时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吃透课文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细致入微地进行描写这些事和物的,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事和物进行感悟的。

等到学生体会到课文作者的感悟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些迁移片断训练。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它们往往能够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请你认真思考,从中任选一例,说说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我在完成《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听后稍加思索就开始了写作,有的写《猪》,有的写《老鼠》等,可以看出,他们的作文都比小学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由猪的好吃懒做感悟到了人不能像猪那样懒,要勤奋耕耘,奋发向上。由老鼠不劳而获,悟到了人的一生不能向老鼠那样坐享其成,人不应该贪婪,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在课外阅读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当然,单从课本里学知识、积累素材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感悟多了,积累的素材自然就丰富起来,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校每周开展的阅读课,每天进行的诵读经典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及时向学生介绍新书,新报,好文章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国内名著,还有《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简爱》等外国文学作品,让学生从这些经典名著中汲取精华,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是文章增色生辉。并组织学生订阅作文周报,既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新鲜素材,同时还可以吧自己的佳作投到报刊上去。近年来我校多名学生的作品被《作文周刊》《帅作文》等刊物选中。看着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学生的阅读劲头越发足了,动笔写作,主动投稿,在我校已经蔚然成风。

三、在课余活动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通过各种课余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访问,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也是培养感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基本方法。学校经常会开展各种活动如读书节、科技展、学雷锋周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还有大课间的阳光体育活动。在家里有洗衣做饭、布置房间、打扫卫生、叠被子等家务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生活、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镜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开发学生写作源泉。其次,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是一座蕴藏丰富知识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文章,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带领他们走出去,去体验、观察、感悟。每年的三月我们都开展动手做风筝 活动,带领同学们到户外开展放风筝比赛;九月我们组织学生爬山;每月末进行篮球比赛等。活动后,指导学生吧活动经过,活动场面,活动感悟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再也不会感到无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一个比一个生动,一个比一个精彩。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多途径培养学生自己去感悟的能力。只有学生养成了悟的习惯,具备了悟的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观点、方法,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第三篇: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六大方法

【内容提要】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初期阶段成绩不好,但阅读能力强。跟综调查的结果表明,最终这样的小孩都能够成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问题,以下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六种不同的教学方向,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苦读法

情境朗读法 交流法 提问读书法 背诵课文法 练笔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六大方法

桂林市中华小学 林静敏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初期阶段成绩并不好,但阅读能力很强,或者是非常喜欢阅读,跟综调查的结果表明,最终,这样的小孩都能够成才。也就是平常说的:“只要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无论如何差不到哪里去!”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问题,以下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六种不同的教学方向,供大家参考。

一、苦读法。

苦读的目的是通过“苦”来培养阅读的习惯。好的习惯是可持续阅读的基本保证,因此苦读是各种方法中的重中之重。通常可用以下步骤达成教育的目的。

1、全力动员。古人苏秦受到家人的轻视后,头悬梁、锥刺股,刻苦读书,最后成为六国的相印;鲁迅先生少年时期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夜深人静、天气寒冷、读书难以忍受之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最后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用这些名人的故事来告诉孩子:在读书这条路上要吃苦耐劳,唯有苦读方能在明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建立组织。让学生集体苦读比个体在家苦读更有持久性。学生可以找喜欢的同伴组成读书小组,互相激励,互相监督,读同一本书交流不同的心得体会。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见闻,学习做人做事,还能互相分享读书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既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又交到了知心好友。所以建立组织有利于孩子们坚持长期阅读,把阅读培养成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伴随终身。

3、开展竞赛。在学期开始时,指导学生制定出阅读计划和阅读进度一览表,并张贴出来,这样既方便学生自我检查也方便教师和家长监督,阅读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读后感的优劣都可以作为评比项目。小学生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参与了竞赛,他们就希望在竞赛中获胜。为达到这一目标,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读书,结果就是阅读能力提高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苦读,我们发现学生在课间十分钟讨论的是自己正在看的书籍,而不是那些无聊的电视连续剧了。学生书包里的漫画书少了,在家里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也减少了,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有益书籍。

二、情境朗读法 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再指导学生读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图像再现法。一副与课文内容相宜的挂图能成功地再现情境,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执教《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出示风景图让学生欣赏,并请他们为美景配上解说。那赏心悦目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他们读文时自然就读出了那份美。学生在课文的情境中去阅读,感受就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到位。

2、音乐渲染法。在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管是欢快的文章还是沉痛的文章都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把学生置身其中。此时,课文的语言似乎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感受,朗读的语调、速度就会因为情感的作用而表达得恰如其分,能恰如其分地朗读说明孩子读懂了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3、表演体会法。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教师可充分挖掘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表演中体会情境。学生为了演好文章里的人物就需要反复阅读,反复揣摩,对文章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的认识就会更深,理解了文章里的人物才能更好地理解整篇课文。

三、交流法

在教学中,要经常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通过交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词语接龙。词语接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学生就会在课外大量地积累词语,要积累词语就必须读书,读很多的书。

2、美文欣赏。美文就是美丽的文章,美丽的文章就是让人喜欢的文章。爱美及书,爱美及读,学生在读美文的过程中越读越觉得美,越美越想读。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揣摩,阅读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朗诵擂台赛。朗诵擂台赛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诵读,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多读,把枯燥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比赛,学生在比赛中不仅分出了胜负,还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提问读书法

感悟不仅要注重读,还要注重思。让学生在思中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

提的问题一般分为三类:

1、围绕课题提问。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围绕课题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觉自动地去读课文。

2、围绕字词提问。这一类问题是帮助学生熟读深思,体会文章字词运用的巧妙之处。

3、围绕难点提问。让学生带着这一类问题去读书和思考,自己去发现和领悟,在反复地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真切的感受,就能突破学习的重难点,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五、背诵课文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带着学生背诵,也可以在课堂上当堂背诵,还可以采用课后检查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好一切可用的时间多背诵,多积累。

除了落实课本的原有的背诵量,还可以让学生每周做一次摘抄,把自主挑选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断熟读成诵。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规范、鲜活的语言来促进自身语言的发展、感悟的丰富。

六、练笔法

阅读感悟能力需要实际练笔来巩固,练笔实践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回放、交流、筛选,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表达感悟的目的。

1、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可以练在知能转换处。当学生对所学文章产生共鸣时就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仿写,这样的练笔不光使知能转换落到了实处,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也可以练在思维的发散点。把课文的人物放到学生当中,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充满好奇,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种种设想。

2、写日记或周记。让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运用到练笔中,再通过练笔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多读,多思,多写,一环扣一环,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然,让感悟之树“抽枝发芽”、“根深叶茂”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一蹴就成,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有教会学生阅读(观察)、感受、联想和想象、分析鉴赏,才成培养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感悟能力,就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特征,学会理解文章语词的表层与深层含义,即语词的所指与能指。由此而统冠全篇,从而把握文章多层次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及内蕴。

参考文献:

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陆有锦·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语文教学之友,2003,11。秦然星·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0。左昌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推想·小学语文教学,2003,10。王志勇·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文本意识·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杨再隋·学生主体的再认识·小学语文教学,2003,9。章师亚·人文 文本 人格·小学语文教学,20035。侯苏琴·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2003,11。

。11

第四篇:浅谈感悟能力的培养

感悟能力培养探微

武进区花园小学小学 张凤君

感悟是指“有所感悟而领悟”,主要指个性化的、感性认识的范畴,可是猜想、直觉、想像、灵感等,不是指理性化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感悟它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或感知能力。敏锐的感悟能力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标志,是左右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效率的杠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是个熔炼炉,能容万事万物、万情万理于其中。叶圣陶曰;“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当然,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源头所在。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人情的冷暖,春雨秋风、山形水势、花萎叶落等等,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不仅要求学生“身近”,而且要求“心入”。学生感悟的“触须”只有扎进了生活的沃土,才能结出鲜活真实的感悟之果。学习《微笑着面对一切》,如果我们联系自己以往克服重大困难的经历,或者有了对身边残疾人生活的观察、理解,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桑兰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但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共鸣,而且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创设一种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语文的美,探索语文的奥秘,发展应用语文的能力,在感受、探索、应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而看到半亩方塘“清如许”,朱熹悟出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

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语文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前后翻阅了1500多种书籍,做了大量笔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感悟是一个吸收和建构的过程,它的广度和深度更多地取决于学生个体语文的积累程度。因此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是提高学生悟性的基础。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阅读各种书籍,无论是诗1 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素材也越多,表达也就越丰富。

我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采蜜集”,注重平时的积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分类摘录好词佳句,并定期组织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同时我能结合教材要求,坚持把写句、写段训练挤进课堂,采用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看图写、想象写等形式,既丰富了阅读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演讲会、专题辩论会、诗词朗诵会、成语接龙等。同时,引导学生写日记,让学生记下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记录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多读书是培养感悟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每一个语文学得好的学生,读书多是其共同的一点。“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厚的积累才能使学生的感悟逐步走向开阔和深入。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悟”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感悟使得教材上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素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感;同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凭着自己的语感寻找对文章的直觉理解,它使学生悟得更深,悟得更轻松。所以语感和感悟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对于一些精要的好文章更应该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要求学生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学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读多了,读熟了,文章流畅的韵律感、生动的形象感以及深厚的意蕴,就都能体会到。巴金老人也曾说:“如能烂熟几百篇文章在胸中,不但知道文章是怎么回事,也能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了。”指导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内容,再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之前让学生说出喜欢此段的原因。在练习朗读时,把重点放在对这段文字感情的把握上。简言之,作品写忧伤就要读出忧伤的语调,写欢喜就要读出欢喜的语调来。“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笔者执教《泉城》一课,读第一段时,请学生读一读、又读一读、再读一读,没有从技巧上去指导学生如何读好,而是通过反复读,使学生感悟出一个“美”,体味出一个“奇”,越读感情越投入,与作者一样深深折服于济南泉水的美不胜收。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2 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读时不知不觉地对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体悟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感悟,是学生主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而不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去强迫学生理解课文,是教师课堂态度的一种转变,是真正走进美文,具有人文精神的体现,彻底地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真正实现语文的素质教育。

第五篇: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范文模版]

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贵峁完小 李绘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感悟”的目的。

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像,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如执教人教版第三册《我们成功了》,“当喜讯传来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句时,我就让学生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像 “涌上街头,欢乐的海洋”这一画面,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想像中去感悟。于是“涌”这一词,在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中,立起来了,活起来了,动起来了,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到了人群中,为这一天的到来兴奋不已。”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一群大学生涌上街头,共同举杯欢庆。”有的说:“这不光是北京的骄傲,更是全中国人的骄傲,所以人们才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街上,真是人山人海。”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举国欢庆的热闹场面„„”学生在轻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对“涌”一词的理解,还有比这更生动,更真切,更让人震撼的吗?

2、在诵读体味中领悟语言情感

诵读体味是感悟的基本策略。这是因为首先诵读对感悟的作用已经为语文教学所证实。以“心治”、“意会”为特征的汉语言文字,决定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自主感悟为主,以诵读体味为主要教学形式。其实,诵读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在感悟中的优越地位。诵读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要求眼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四个太阳》一文时,我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体会,有个学生读得轻轻柔柔的,她说因为春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作者被陶醉了;有个学生说要读得欢快轻松,如此美丽的春天,谁不想尽情赞美;还有个学生在读的时候抑扬顿挫,他说这样才好听,尽管学生的理解不是尽善尽美,但都是他们在反复诵读体味后自己独特的感受。

3、在默读思考中理解文章中心

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其读书有所收获。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带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情境、文本情感、作者情思、课堂情境、课堂情趣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心灵思绪自由洋溢。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言语的发展,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完善,人生的启迪„„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画面、逼真的声音和深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借助这一情境学生走入了课文,与文本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刘伯承的伟大精神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由此引发了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对话——“我笔写我心”可见,如果我们能把握时机,讲究方法,重视情感的引发和运用,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作者有意安排的每一个精彩内容,编者有意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练习,教者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境,都会在学生心灵的大海中引发起奔涌的浪花,都会在学生心灵的回音壁上引来强烈的回响。

4、在品读剖析中感悟写作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比较,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敏锐。有了对语言的敏锐,就有了对生活的敏锐,反过来又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敏感。一旦学生对语言有了敏感,学生就会在社会生活中敏锐的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的表象,理解生活的深刻底蕴,从而更好的创造生活。可见比较在语言感悟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奇妙。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细细品读的基础上,认真剖析课文的写作技巧,为自己所用。如:为了让学生领悟作者在炼字铸句上的技巧,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时,让学生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换成“吹”“过”“到”等字,再品读剖析,深刻领悟用“绿”字既显示出色彩,又把春风写得极具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非常恰当。

5、在精读实践中领悟文章内涵

有些课文学生读时很平淡,教师的讲解也让学生雾里看花,这时学生的生活经历就显得很重要,学生凭借生活画面,依自我体验,语言情感才得以迸发,心灵受到震撼。如《天鹅的故事》中描写了老天鹅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动人场面,读了震撼人心。怎样让学生深刻的领悟老天鹅的壮举,从中受到感动,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是这样做的。他先根据学生的感受,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说老天鹅破冰是最感动的,为什么?”而后通过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答案,但是谈得不深,只是认识到老天鹅很勇敢。

感悟就是心对心和心对物的发现以及发现过程中的创造。“感”是感受,“受”是领悟,是在感受基础上的进一步领会。由此可见,感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的感悟技能,启发诱导学生感受语言信息,领悟语文知识,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心去思考课文内涵,咀嚼课文言语的滋味,体会课文言语的感情,让语文课堂洋溢智慧的光辉,散发人文的光彩。

下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贵峁完小 郭新娥2014、4、7 【内容摘要】:生活能使语文更生动,语文能让生活更精彩!从学生现状分析,小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不强。充分利用小学语......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从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贵峁完小郭新娥2014.3.17 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心有灵犀一......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感悟5则范文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感悟 -----模块一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

    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扎实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活动至关重要,我们要下功夫抓好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好。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

    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

    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课题方案 贵阳三十中王保敏 研究内容: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研究对象:初一(2)班、初一(4)班 研究目的:通过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

    培养学生讲话能力

    培养学生当众讲话的能力刻不容缓学生在校内校外乃至家庭生活的众多场合中,与他人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其主要渠道都是靠说话,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也必须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