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时间:2019-05-12 14:1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第一篇: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贵峁完小 郭新娥2014、4、7 【内容摘要】:生活能使语文更生动,语文能让生活更精彩!从学生现状分析,小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不强。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笔者通过树立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之情,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等方法,提高小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关键词】:生活感悟能力 观察 实践 独特体验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天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生活如一个万花筒。然而,置身于其中的每个人的生活感悟能力却是不等的。我在教学中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引起了我的深思: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有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生活单调、经历贫乏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然而我发现许多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相似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却是大相径庭。我和这些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处在同样的环境或经历同样的事情,学生的内心体验、感悟是很不相同的。让我惊讶的是有的同学甚至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要说细细体验、感悟了。那些感悟能力强的同学作文内容丰富、立意新颖。反之,作文则空洞、苍白。

这里的“生活感悟能力”,指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它包括了从感官感觉到表象的体验、人的情感的体验、心灵世界的体验几个阶段。看来,有生活经历,并不代表有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有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每个人的体验和感悟内容、深度也是有差异的,甚至是迥异的。

怎样增强小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呢?我苦苦思索,忽然眼前一亮: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世界各地令人啧啧称奇的自然风光、神奇而充满人类智慧的人文景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材故事,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教材里鲜活的内容。语文教材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啊!我们的语文教材,不是最生动的素材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最有利的阵地吗?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也正体现了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本质。

我细细分析了小学生生活感悟能力差的原因,外在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积累相对较少。

2、学生缺少生活感悟的外在氛围

3、学生缺少相互探讨、交流的平台。内在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的感知能力薄弱。

2、学生缺乏积极思索、主动探究能力。

3、学生情感体验不丰富。

4、学生的知识积累贫乏。

5、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正在形成,具有不确定性。

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感受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充满爱的柔情。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健康的,才会充满朝气,才会阳光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

1、感受自然之美

大自然的美,让我们沉醉、惊叹、震撼。走进小学语文教材,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让走进了美妙的自然世界。风景秀丽的西湖、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荷兰静谧的田园风光,金蝉脱壳瞬间的感叹、变色龙的奇特„„这些课文用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之大、自然之神奇,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领略人文之美

人类文化的灿烂足以让我们充满骄傲、自豪。小学语文教材中敦煌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秦兵马俑的气势恢弘,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莫测,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神奇的克隆技术,梦圆飞天的神奇感受„„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品味人文之美。

3、敬仰人性之美

人类社会的美在于人类的人性之美。语文教材中身残志坚的霍金、忠于职守的哈尔威船长、誓死保护学生的谭千秋老师、智勇双全的爱国志士郑成功„„古今中外,这些人的身上无不闪烁着人性最美好的品格。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激励,美好的人性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生活也因此更加充满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二、学会观察的方法,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观察是感悟的基石,没有观察,何来感悟?所以,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学习不同的观察方法

观察的方法有很多,观察不同的事物、场景可以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而语文教材中渗透了观察方法的指导。要注意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有的是按空间转换的顺序观察事物。从远到近、从上到下,取一个观察点观察,有时也可以变换立足点。如小语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早》中,介绍三味书屋的时候,作者就是取一个观察点,按照方位的顺序来仔细观察、描述的。有的是按时间的顺序观察事物。如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等,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观察。如小语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金蝉脱壳》,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观察金蝉脱壳的经过。有的是以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为顺序观察事物。如小语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之都维也纳》,就是围绕“音乐之都”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维也纳。

2、观察要发现差异

观察一定要抓住特点。每一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即其独特的地方,这便形成了事物之间的区别。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特征。怎样去努力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呢?我认为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

3、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还要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观察不仅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灵性的,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那么,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语文时,也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三、感受世界的奇妙,培养探究、创新的激情。

1、利用语文教材中体现鼓励探究、创新主题的课文感染学生。如小语国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头书》中,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好思、好问,就是主张碰到事情要多想、多问,而且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小语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中也提出要成为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这些人物身上具有的探索激情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激情的美好,从而也用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鼓励学生发现文本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他们会用这种自主探究的精神去研究探索生活,改变和创造生活。

四、崇尚真善美,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材中的典型人物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者。人生长河中不光有鲜花与阳光,也有荆棘与乌云,生活中充满了善恶美丑。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章的内涵,人物的崇高品格,作为学生精神之舟的航标灯。提高学生自己明辨是非、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小语国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微笑着承受一切》,面对厄运,桑兰表现出的勇敢坚强让我们敬佩。而小语国标苏教版《“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里的汤姆和他的父亲让我们懂得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是多么崇高的品格。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举不胜举。教材中鲜活的人物身上闪烁着人性美好的品格,而这些才是能让我们的学生享用一辈子的精神食粮。

教师要把这些看似遥远的榜样和身边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感悟自己的生活,净化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在这基础上的生活感悟一定会更有价值。

五、语文回归生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还少,而学校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有的放矢地将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活感悟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

1、根据教材内容,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可根据课文联系,挖掘文章主题,结合阅读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如让学生通过演课本剧、课堂竞赛、动手实验、读书交流、办墙报和手抄报、实话实说、答记者问、辩论会、诗歌朗诵会等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

2、结合校园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学生对于校园生活是十分熟悉的,所以我把学校举行各种类型活动,当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最佳时机。如学校举行秋游活动,“古诗文诵读比赛”、校运动会,语文教师就要做足文章,活动开展前、活动进行时、活动结束后,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抓住重点,不放过细节,注意观察,细细体验,深深感悟。

3、针对社会现状,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关注生活,当然要关注社会现状。如结合“乱闯红灯”“随地扔纸屑”“横跨绿化带”等社会现象,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展开讨论会,设计公益广告,写一封告市民书。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生活。

六、搭设平等交流的舞台,鼓励交流独特感受。

1、创设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只有在和谐、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才能驰骋思维,顺畅交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种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交流中能互相学习、补充,从而

2、交流形式要多样化。学生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课堂小组、个人交流,也可以是在网络上用电子邮箱、QQ进行交流,当然还可以是书信、绘画等,形式是不限的。

3、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捕捉独特、创新的灵光。

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新颖是创新的火花,表现出来的是生命质体的活力。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而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其在各个方面的感悟亦是充满个性的。生活和感悟因人之不同而摇曳出五彩斑斓的风采。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扩大知识面,知识越丰富,学生的鉴别力也就越强,也就越有胆识,才有可能有创见,生活感悟才能更丰富、更深刻。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把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生活才能使语文更生动,语文也能让生活更精彩!

第二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写一写、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谐调发展。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识字、阅读、习作之外,还应让学生将语文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生活是一所大学校,而语文教学中所要掌握的识字、阅读、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访一访,观察生活

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学一学,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谈一谈,领悟生活

在语文课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品位,我觉得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过年时,大家都爱在门的两旁贴上春联,有些对联寓意丰富,在此,可利用这一习俗,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对联到学校中来展出。这样,既让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神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语文积累。又如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精点一百”“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你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用错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查找,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第三篇: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第四篇: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2011年4月25号星期日晴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让我帮她到小卖部去买盐和醋,说完就给了我五元钱。来到小卖部,买了盐和醋,就付了钱。老板说:“这些总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说完,就把钱交给了我,我见了,连忙说:“不对不对!你少给了我一元,应该找我三元五角才对呀!”老板听了,傻了眼,犹豫了一会儿,对我说:“孩子,是你算错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听,急得争了起来:“阿姨,是您算错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在那儿买东西的人听了都“哈哈”地笑了起来,我看了看,难过地跑回家,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也笑得前俯后仰,我生气地说:“连你都笑我!”妈妈连忙解释道:“我们不是笑话你不会算题,这是因为你没理解,没去思考数学中的„元角分‟。那我问你两张五角等于多少。”

“一元。”

“那两张二元等于多少?”

“当然是四元喽!”

最后,我终于在妈妈的解释中明白了自己的马虎。从此我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这个笑话给了我一个教训,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数学,数学可不简单的家伙。学后一定要记着: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教师评语:你能联系自己买东西的经历,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感受,真是个有心人。

第五篇: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

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

杜家完小:江文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一、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感念,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米,宽()米;一只鸡重()千克;一千克鸡蛋有()个等等。、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坚固。

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有利于学

生收集信息,又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如教学“圆柱和球”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找出生活是圆柱形和球形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圆柱和球”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进行有选择地、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得掌握和了解圆柱和球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表达能力。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让学生将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说

出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

如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去收集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家讨论、交流、汇报了收集的信息,了解了人民币的种类繁多:有纸币,有硬币,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等不同面值;以及人民币的广泛用途等。

另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收集生活中有万以内数的信息。同学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准备中。课堂汇报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所收集到的信息,如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是250米,电冰箱的价格是2500元,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等等,信息包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学生也很好地了解了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体现,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教学应时时关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与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培养数学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载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济管理类院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 21世纪掀起的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浪潮,使各行各业都无可避免地卷入到了这个漩涡之中。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世界的每个层面都带......

    培养感悟能力

    培养感悟能力,促进作文教学 贺伟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是初中生作文走向成功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之小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有所增......

    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1 今天,我和威威一起到公园去玩。我们坐在草地上,无聊地仰望着天空。忽然,威威对我说:“太无聊了,不如我们玩个游戏吧?”“好呀!”......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

    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很难从生活中学语文,一方面是学生缺少对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双岔河小学李树恒背景: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

    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600字

    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600字合集五篇在生活中学语文作文600字 篇1 “生活处处有语文。是的,像空气般无处不在。小至平常的交谈,大至史书的记载,都离不开语文。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

    在生活会上的发言

    在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材料 按照**发**号《关于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为主题开好全区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