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六大方法
【内容提要】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初期阶段成绩不好,但阅读能力强。跟综调查的结果表明,最终这样的小孩都能够成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问题,以下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六种不同的教学方向,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苦读法
情境朗读法 交流法 提问读书法 背诵课文法 练笔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六大方法
桂林市中华小学 林静敏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初期阶段成绩并不好,但阅读能力很强,或者是非常喜欢阅读,跟综调查的结果表明,最终,这样的小孩都能够成才。也就是平常说的:“只要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无论如何差不到哪里去!”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问题,以下根据平时在教学中的实践,提出六种不同的教学方向,供大家参考。
一、苦读法。
苦读的目的是通过“苦”来培养阅读的习惯。好的习惯是可持续阅读的基本保证,因此苦读是各种方法中的重中之重。通常可用以下步骤达成教育的目的。
1、全力动员。古人苏秦受到家人的轻视后,头悬梁、锥刺股,刻苦读书,最后成为六国的相印;鲁迅先生少年时期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夜深人静、天气寒冷、读书难以忍受之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最后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用这些名人的故事来告诉孩子:在读书这条路上要吃苦耐劳,唯有苦读方能在明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建立组织。让学生集体苦读比个体在家苦读更有持久性。学生可以找喜欢的同伴组成读书小组,互相激励,互相监督,读同一本书交流不同的心得体会。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见闻,学习做人做事,还能互相分享读书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既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又交到了知心好友。所以建立组织有利于孩子们坚持长期阅读,把阅读培养成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伴随终身。
3、开展竞赛。在学期开始时,指导学生制定出阅读计划和阅读进度一览表,并张贴出来,这样既方便学生自我检查也方便教师和家长监督,阅读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读后感的优劣都可以作为评比项目。小学生的特点就是争强好胜,参与了竞赛,他们就希望在竞赛中获胜。为达到这一目标,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读书,结果就是阅读能力提高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苦读,我们发现学生在课间十分钟讨论的是自己正在看的书籍,而不是那些无聊的电视连续剧了。学生书包里的漫画书少了,在家里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也减少了,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有益书籍。
二、情境朗读法 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再指导学生读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图像再现法。一副与课文内容相宜的挂图能成功地再现情境,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执教《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出示风景图让学生欣赏,并请他们为美景配上解说。那赏心悦目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他们读文时自然就读出了那份美。学生在课文的情境中去阅读,感受就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更到位。
2、音乐渲染法。在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管是欢快的文章还是沉痛的文章都可以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把学生置身其中。此时,课文的语言似乎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感受,朗读的语调、速度就会因为情感的作用而表达得恰如其分,能恰如其分地朗读说明孩子读懂了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3、表演体会法。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教师可充分挖掘他们的表演天赋,在表演中体会情境。学生为了演好文章里的人物就需要反复阅读,反复揣摩,对文章里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的认识就会更深,理解了文章里的人物才能更好地理解整篇课文。
三、交流法
在教学中,要经常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他们通过交流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1、词语接龙。词语接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学生就会在课外大量地积累词语,要积累词语就必须读书,读很多的书。
2、美文欣赏。美文就是美丽的文章,美丽的文章就是让人喜欢的文章。爱美及书,爱美及读,学生在读美文的过程中越读越觉得美,越美越想读。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揣摩,阅读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3、朗诵擂台赛。朗诵擂台赛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诵读,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多读,把枯燥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比赛,学生在比赛中不仅分出了胜负,还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提问读书法
感悟不仅要注重读,还要注重思。让学生在思中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精,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
提的问题一般分为三类:
1、围绕课题提问。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围绕课题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觉自动地去读课文。
2、围绕字词提问。这一类问题是帮助学生熟读深思,体会文章字词运用的巧妙之处。
3、围绕难点提问。让学生带着这一类问题去读书和思考,自己去发现和领悟,在反复地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真切的感受,就能突破学习的重难点,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五、背诵课文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可以利用早读的时间带着学生背诵,也可以在课堂上当堂背诵,还可以采用课后检查的方法。让学生利用好一切可用的时间多背诵,多积累。
除了落实课本的原有的背诵量,还可以让学生每周做一次摘抄,把自主挑选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断熟读成诵。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规范、鲜活的语言来促进自身语言的发展、感悟的丰富。
六、练笔法
阅读感悟能力需要实际练笔来巩固,练笔实践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回放、交流、筛选,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表达感悟的目的。
1、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可以练在知能转换处。当学生对所学文章产生共鸣时就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仿写,这样的练笔不光使知能转换落到了实处,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也可以练在思维的发散点。把课文的人物放到学生当中,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段话,学生充满好奇,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种种设想。
2、写日记或周记。让学生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运用到练笔中,再通过练笔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总之,多读,多思,多写,一环扣一环,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当然,让感悟之树“抽枝发芽”、“根深叶茂”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一蹴就成,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有教会学生阅读(观察)、感受、联想和想象、分析鉴赏,才成培养出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感悟能力,就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特征,学会理解文章语词的表层与深层含义,即语词的所指与能指。由此而统冠全篇,从而把握文章多层次的、丰富的情感内容及内蕴。
参考文献:
江平朱松生·小学语文教学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陆有锦·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语文教学之友,2003,11。秦然星·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0。左昌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推想·小学语文教学,2003,10。王志勇·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文本意识·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杨再隋·学生主体的再认识·小学语文教学,2003,9。章师亚·人文 文本 人格·小学语文教学,20035。侯苏琴·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2003,11。
。11
第二篇:培养感悟能力
培养感悟能力,促进作文教学
贺伟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是初中生作文走向成功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之小学生有一定的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强,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感觉、感受更深化一层,即向感悟转化。只有这样,我们指导学生写出感悟独特的好文章。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一点呢?
一、在教材学习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我们的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几经考察研究,无数次的增删后留下来的精华。这些课文打破了以往的文体界限。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生内涵,注重对学生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所以说这些课文是培养感悟能力的最佳教材,教师要以课堂为阵地,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指导学生写作。
例如: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的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等都是有关感悟人生的文章。《在山的那边》,作者由现实中的一座座山,悟到了在人生中遇到的一个个困难,由越过一座座现实的山看到大海,感悟到了只有克服一个个困难、障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由回忆小时候爬山遇险,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这件事,感悟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把握住生活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上述这些课文,作者都是写了一些生活中的很小的事和物,但从这些微小的事和物中,作者通过思考,都感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为了提高学生由感受向感悟的转变,教师在教这些课文时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吃透课文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细致入微地进行描写这些事和物的,作者又是如何通过这些事和物进行感悟的。
等到学生体会到课文作者的感悟之后,教师可安排一些迁移片断训练。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细小的事物,它们往往能够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请你认真思考,从中任选一例,说说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如:我在完成《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发现学生听后稍加思索就开始了写作,有的写《猪》,有的写《老鼠》等,可以看出,他们的作文都比小学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他们由猪的好吃懒做感悟到了人不能像猪那样懒,要勤奋耕耘,奋发向上。由老鼠不劳而获,悟到了人的一生不能向老鼠那样坐享其成,人不应该贪婪,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二、在课外阅读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当然,单从课本里学知识、积累素材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感悟多了,积累的素材自然就丰富起来,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校每周开展的阅读课,每天进行的诵读经典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及时向学生介绍新书,新报,好文章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国内名著,还有《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简爱》等外国文学作品,让学生从这些经典名著中汲取精华,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是文章增色生辉。并组织学生订阅作文周报,既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新鲜素材,同时还可以吧自己的佳作投到报刊上去。近年来我校多名学生的作品被《作文周刊》《帅作文》等刊物选中。看着自己的付出有所收获,学生的阅读劲头越发足了,动笔写作,主动投稿,在我校已经蔚然成风。
三、在课余活动中培养感悟,积累素材。
通过各种课余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访问,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也是培养感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基本方法。学校经常会开展各种活动如读书节、科技展、学雷锋周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还有大课间的阳光体育活动。在家里有洗衣做饭、布置房间、打扫卫生、叠被子等家务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生活、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镜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开发学生写作源泉。其次,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是一座蕴藏丰富知识的宝库,蕴藏着无穷的文章,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带领他们走出去,去体验、观察、感悟。每年的三月我们都开展动手做风筝 活动,带领同学们到户外开展放风筝比赛;九月我们组织学生爬山;每月末进行篮球比赛等。活动后,指导学生吧活动经过,活动场面,活动感悟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再也不会感到无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一个比一个生动,一个比一个精彩。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多途径培养学生自己去感悟的能力。只有学生养成了悟的习惯,具备了悟的能力,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收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观点、方法,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第三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感悟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在教学中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关键词:学生;阅读;感悟
一、激发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首先,根据学生的差异推荐书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学段、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如小学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等感兴趣,女生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生对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有兴趣。
其次,开展读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施展才能。针对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再次,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教给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从几种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和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我评价习惯等等。
(三)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四)学会积累
我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在学习中,还经常给学生讲积累好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像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在积词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哪些是该积的好词,我们就应该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三、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
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W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身。
作者简介:
许爱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龙泉小学。
第四篇:学生英语朗读能力要怎么培养,方法是什么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学生英语朗读能力要怎么培养,方法是什么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也是学生学习外语知识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更是学好一种语言的基础。事实上,朗读就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音语言的活动。通俗地说就是用声音把文字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比生活语言更准确、更生动、更具美感。它不但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它还体现出了人对语言完美的追求。这种学生同时使用眼、耳、口、脑各个器官来进行的有声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英语思维和记忆能力。“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对于初级和中级学习者来说,朗读可以用来:检测学习者自下而上语言处理技能;检测学习者的发音;增加学习者的参与。如果学生是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那么,朗读就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帮助其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能力的方式。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英语免费试听课。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经常性、一定强度的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达到与外国人用英语自由交流的目的。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所说:母语是说在前,读在后。而在缺乏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自然是读在前,说在后。听和读是两种最主要的语言知识输入的途径;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途径。只有大量、充足的语言输入作储备,才能保证语言的有效输出。所以人们常说:听力和阅读,是口语和写作的前提。在听和读之间,阅读是重点。学生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英文材料来获得外语知识,为13后语言的运用作铺垫和准备。
一、朗读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促进作用
1.朗读对听力理解的促进作用。
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听力理解恐怕是最难的一项。听力理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人的心理和生理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的复杂变化和对语言的编码解码过程。朗读与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又能反过来加深理解,所以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或缺乏足够的阅读,就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听出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听出连读、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带来的朗读效果,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适应平时英语听力材料中的语速和语调。从而避免了时下部分学生的“聋子英语”现象。试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可以快速、大声、流利地朗读一些字词,句子或短文,再次听到这些时,你一定会很容易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2.朗读对口语的促进作用。
朗读就是开口,开口就是说话。有些学生对“说英语”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内向害羞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紧张、怕出错、同学笑话,这是“开口难”的主要原因。通过大声朗读,可以让他们找回自信,勇于开口,避免哑巴式英语。可以说朗读是对英语教学中哑巴式英语开出的最有效的一剂良药。朗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语音和语调。在熟练朗读一定量的文章之后,很多常用句子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一个你读熟了的句子,会在你需要时脱口而出。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朗读是一种清晰有效的口头表达,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标准,流利的英语口语。相反,不会朗读的学生是无法说出流利的英语的。因此,朗读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3.朗读对阅读的促进作用。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朗读是阅读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朗读时,教师和学生听到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语言。根据义群的停顿,句子重音和语调,这些都代表了读者对所读语言的掌握程度。因此,朗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果学生期望自己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英语材料,就应该反复朗读这些语言教材,这必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朗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有了朗读的基础,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能很快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一名学生,多朗读英文材料,尤其是多背诵,对英语写作是非常有益的。朗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学生自己用英语写作时,他们可以借鉴读过很多次而且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非常熟悉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字词或者句子,甚至可以借鉴有些段落。取他人之所长来补自己之所需,全面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5.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兴趣、自信、和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读的越多,语感就越强烈。我国古人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其实英语也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是相通的。大量反复的朗读,对熟记单词、短语和加深课文的理解都是大有裨益的。语感的培养和学生最基本的阅读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当学生自己可以大声、流利、正确地读出一些英语句子、段落甚至课文时,其心中一定充满了快乐和成就感。定期、持续的英语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可以省去许多对复杂的语法知识的解释。阅读也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英语思维是英语世界最抽象的概念。准确朗读英语对话、课文和相应的语言材料,能够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材料,并将在大脑中储存大量的有用语言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英语思维能力也逐步得以发展。
朗读训练还有助于促进和培养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语言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为兴趣可以激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展自学能力。绘声绘色的朗读将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同时,学生的听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对英语更感兴趣,对学好英语也更有信心。
二、朗读技巧培养的策略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自己也要在这方面加以注意。在培养朗读能力方面,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听录音跟读、跟老师朗读、示范朗读、学生齐声朗读、个别朗读、情境朗读等。
1.跟老师或者录音读。
录音材料或者教师朗读都会给学生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的发音表达方式。听录音模仿,用耳听口说,使学生从语言的具体实践环境中直接掌握语言准确表达技巧,比如语调的升降、连读、爆破等等。跟录音或者老师模仿朗读,学生可以勇敢地读、说英语。因此,可以避免怕出错而害羞不敢读说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避免了“哑巴式”英语学习方式。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2.示范朗读。
邀请英语学习好且能力强的同学先作示范朗读。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朗读。因为他们是同龄人,这种模式将激发其他学生互相模仿的欲望。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学生集体朗读。
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对话或者课文。这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有些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害怕单独在许多人面前读英语。一起读可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或害怕丢脸的焦虑。因为一起朗读,他们没有感到来自外界的威胁。这就给他们信心和勇气把英语读出来。
4.情境表情朗读。
情境阅读也是朗读的一种方式,就是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或课本剧中的人物的语言,根据课文情境,每位扮演者运用声音和面部表情,绘声绘色地进行朗读活动。情境朗读的效果要好,学生必须要真正把握作品的风格,情感色彩。学生与同班同学一起协作进行情境朗读,他们既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又锻炼了自己英语表达和运用语言能力。
5.大声、快速、流利地朗读。
学生模仿录音或者老师的语音、语速和语调,大声、快速、流利地朗读,这样才有利于说出地道、标准的英语。很多学生平时怕开口说英语,怕大声地朗读单词、句子和课文,这就为发音不准确埋下了隐患,不能准确地朗读出英语单词,流利地读出英语句子和短文,对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难以准确地听辨出来,更不能体会英语的语感、语调和语气。试想,如果这些英语句子、短文,学生能大声、快速而流利地朗读出来,那么,同样的句子、短文在英语的听、说、写运用等方面还会有问题。
6、录制个人朗读录音,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笔者采取了更为具体的措施:要求学生每人准备几盘空白磁带,每周对指定的英语篇目自行朗读录音,在下周的英语早读课上,选择几盘给全班同学播放试听。这样,为保证录音的效果和质量,学生在录音前就必须先反复朗读要录制的课文,熟练朗读之后才能录音。通过他们自己的朗读录音,学生的英语口语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
阿卡索外教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识的理解。而且当他们再回头来听自己的朗读录音时,感到自己也能说出这么流利地道的英语,心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信心倍增,许多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上面提到的培养朗读训练的方法策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学生自己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两个场所,两个时段,坚持不懈地进行英语朗读训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交流能力,也可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朗读并不只是一个机械的发音过程,在朗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思维,更加关注词语的组织,句子的结构模式,上下文的连贯呼应、节奏、语速、重音和语调。因此,我们学到的不是各个孤立的英语项目,而是系统的英语知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学习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关键是学生自己要“动起来”。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从英语朗读开始吧!
第五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1.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因此,我努力在教学中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保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处于最活跃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大胆探索。对此,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如“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谁的答案与众不同?”“谁能把大家问倒?”“你真行”“你的看法很独特”“你敢向名家名篇挑战,真了不起!”„„
要让学生愿意质疑,必须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所谓“三不”,一是不迷信古人,二是不迷信名家,三是不迷信老师。所谓“三欢迎”,一是欢迎质疑,二是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三是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所谓“三允许”,一是允许说错做错,二是允许改变观点,三是允许保留意见。
这观点确实行之有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就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对名篇提出不同的看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不仅组织讨论,而且张贴示范。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机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惟有如此,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
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学生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1)疑概念(2)疑结论(3)疑方法(4)疑重点(5)疑难点
(6)疑易错点(7)疑关键点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要
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4.创设互动情景,培养学生共同质疑的能力
疑问最终要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对某些学生来说,还存在着语言表述障碍。创设小组互动情景,意在消除这种障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
5.创设反思情景,培养学生自我质疑能力
反思不仅是教师的专利,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反思情景,旨在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例如:在巩固练习结束后,以学生自问作为结尾。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习了什么方法?”这样,学生经过自我质疑,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由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境,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逐步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