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楷模事迹材料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道德楷模事迹材料
道德楷模事迹材料
道德楷模事迹材料
张xx是x市x县x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今年她11岁,她自强自立,勤俭节约,孝敬母亲,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助人为乐,她的事迹非常感人。一是品学兼优,以身作则,老师工作的得力助力。张xx帮助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次班级的王红和唐悦两个同学有点小隔膜,两个小同学你不理我,我不理你。张xx发现后就主动做她两的思想工作,给她两讲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相互谅解,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自己的优点,少看别的缺点,多找自己的不足。通过张xx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王红和唐悦和好如初。张xx代替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例子已经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她是老师的好助手,班级的小管家。二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同学和邻里孩子的学习榜样。张xx的家经济条件很------------------------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是不好,父母离异后,母亲又得了癌症,没有主要劳动力,只靠姐姐和别人结伙种唯一的二公顷地来维持家庭生活和妈妈的医药费以及她的上学的各种费用。而张xx还是热情地帮助别的困难同学。班级的李乐家庭也很困难,她经常是没本没笔,张xx就主动的帮助她,自己节省开支,把使过的本在背面继续用,节省出的钱给李乐买笔和本,感动的李乐不知说什么好,李乐说:“我长大后,第一个要报答就是你张xx,因为他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帮助我,使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班级的几名贫困生都得到过她的帮助。张xx同学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年每学期的学科考试中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班级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从而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李爷爷和李奶奶是她的邻居,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她经常搀扶老爷爷老奶奶,帮他们拎东西,不知道的人都认为张xx是李爷爷、李奶奶的亲孙女,李爷爷、李奶奶逢人便讲:------------------------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张xx虽说不是我的亲孙女,但是她对待我们的亲情胜似亲孙女了”。下雪天,邻居门口的雪被打扫干净了;邻居三年级的小妹妹数学题不会了,他给耐心讲解;邻居们有把垃圾倒在家门口沟里的习惯,张xx就做了温馨提示牌,提醒大家保护环境……她深得邻里喜爱。村里各家各户教育孩子都以张xx为榜样,让孩子向张xx学习。三是护理妈妈,体贴姐姐,撑起家的一片蓝天。张xx早早就学会了与姐姐分担家务,放学后,她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马上写作业,而是先给妈妈倒水、擦脸、倒尿盆,然后烧火做饭。饭后,她一边陪妈妈说话一边摘好明天的菜,给妈妈洗脚、按摩腿,擦洗身子。瘦弱的她搬不动妈妈,他就让妈妈搂着自己的脖子,抱着妈妈的腰一点一点的挪动……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久卧病床的妈妈竟没得褥疮。她做完家务,照顾妈妈休息后张xx才能写作业,直至深夜。张xx从没因为这些耽误过学习。张xx是一个勤俭节约、生活简朴好------------------------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孩子。张xx吃穿很节俭,从不与同学攀比吃穿。从没见到她买小食品,即使再热的天他也不舍得买一根冷饮。她的最大愿望就是攒钱给妈妈治病。用过的本子都保留着,用背面演算或听写。同学们扔掉的废纸她都捡回来,积攒多了卖给废品收购站。张xx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子,撑起了家的一片蓝天。四是与人为善,维护和谐,她被誉为“三好”人。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当玉树发生灾难时,她毫不犹豫的捐了10元钱,10元钱,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不算钱,但是,对于张xx来说那可是所有的积蓄啊,是天文数字啊,不知省了多少冰棍才攒下的,她能把这10元钱捐出来,对于她来说那可是崇高和伟大的义举。她在家里她被誉为妈妈的好女儿;在街坊邻中,被邻里誉为社会上的好孩子;在学校里,他尊敬老师,协助老师做好班里的工作,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张xx在家是个好女儿,在学校是个优秀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公民,------是个道德高尚的“小------------------------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财经类,论文类文档,欢迎下载-----大人”。
第二篇:张良道德楷模事迹
好媳妇---李婵娟
孝敬公婆是义务,赡养叔公是责任。你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担,不言苦,不言累。
顺儿子---吕保堂
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你完美的诠释了孝道的内涵。
孝顺夫妻---张俊有、张淑琴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们倾注全身心,让养父母尽享天伦之乐。风里雨里,任劳任怨。
道德楷模---乔金玲
幼儿时你扶着弟弟学步学语,现在你搀扶残疾的弟弟走动散心。你是那样执着、勤劳、淳朴、善良。
好母亲--梁青莲
成家立业,赡养老人,抚育儿女,担当责任。儿女不幸,你毅然担负起看孙义务,不管自己有多累,总是那样坚持着,因为你相信,一切都会好的。好母亲梁青莲主要事迹
她已年过七旬,一有空就在打零工,育三个儿女,可长女生育后,中风早亡,外孙女嗷嗷待哺,她硬是用米汤、奶粉把外孙女养大成人。两个儿子已成婚,本该清闲下来,可二儿子因病致儿媳丢下孩子离家出走,抚育孙子的担子又落在了她的肩上。儿子在外打工,孙子身前身后绕一圈,可她无怨言,一口一口地喂,心甘情愿的付出常人几倍的心
孝顺媳妇—申香香
面对特殊的家境,面对残疾的家人,再苦再累也无怨言,目的只有一个,让全家人都过得好一点,不善言辞,默默奉献是你的品行。
孝顺媳妇申香香事迹
老公公八十有余,且是脑病患者,小叔子是个智障残疾,你不嫌弃,就在家里维系着,你与丈夫承包了百亩田地,没日没夜,土里挖金,养活全家,每个人吃穿住行,都做得是那样细致那样井井有条。孝顺媳妇—卫彩存
照顾儿女,失去双亲的侄儿,更是你的牵挂,你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今天,面对高龄卧床的婆母,你用心在侍奉,吃饭、起居、拉家常,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你是当之无愧的孝顺儿媳。
孝顺儿媳卫彩存事迹
她丈夫兄弟二人,可弟及弟媳一去世十年了,养育自己儿女,无所谓,可她多了一个侄儿,从衣着、吃饭、上学到结婚,无不一一料理。如今,婆婆九十高龄,神志不清,可她还像过去一样,床前伺候吃喝拉撒,不言脏、不说累,她的愿望就是延长老人寿命,她做到了。
孝顺媳妇—刘明亮 不言苦,不言累,不嫌弃,不放弃。自己再苦,挺一挺都过去了,从来都义不容辞,默默奉献,诠释了最美当代儿媳的美德。
孝顺媳妇刘明亮事迹
她,刚成年就嫁到夫家,家境困苦,她不说。就凭着勤劳的双手,义不容辞担负起家庭重担。下游两个小叔子,到了结婚年龄,她就借居别处,但从不放弃对老人的孝敬和对儿女的抚养。由于二公公双目失明,终身孤独,她担当起照顾二公公的责任,从不抱怨。无论春夏秋冬,关注他的饮食起居,不管自己付出再多,总想让老人过得舒心。
祖辈楷模—张合弟
生活再苦,从不叫苦,家务再累,从不叫累,整天整月整年不停地操劳,把家庭照料,照顾了几辈人,想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过得幸福快乐。
祖辈楷模张合弟事迹
她,年逾八旬,历经沧桑,如今已儿孙满堂,本该颐养天年,可她没那么幸运,长子长媳长期患病,常年服药控制,可长媳还是早早病逝。次子早已年过半百,至今未娶。孙子孙媳疲于生活,风里雨里奔波。只有她这个耄耋老人还在不停做家务,带孩子,任劳任怨,从不叫苦。
孝顺儿子—卫铁成
你不让母亲感到孤独,常陪母亲聊天、拉家常,看似平常,其实不平常。你把不平常的事做到很平常,母亲的健康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心愿,无论付出多少。
孝顺儿子卫铁成事迹
他兄弟三个,他居中,长兄和小弟因工作忙于外地,不能赡养高堂,父亲早逝,他一有空就陪母亲拉家常,不让母亲感到失落,长年累月,默默无语,尽孝尽心,侍养老母,愿天下老母亲都能健康长寿。
慈祥母亲—刘兰英
赡养上辈,温抚下辈,更贴孙辈,从不考虑自己。如今,年事已高,迈着蹒跚双腿,仍不停地奔忙。言传身教,儿女典范,乡邻楷模。
慈祥母亲刘兰英事迹
她已八十出头,满头银丝,双腿有疾,行动不便。可她总不能闲着,艰辛抚育几个儿子成家立业,现已孙辈成群,可她还不放心,尽心尽力的甘愿为儿孙奔忙,还总是那样乐呵呵的。三个媳妇三个妯娌和谐共处,文明相伴,乡亲们都说她是个好母亲。
第三篇:道德楷模事迹
全国道德楷模事迹选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
李明素,女,55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2007年7月17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50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30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65岁的老人,下至2岁小孩,一共32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10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刘月生、王世昌
刘月生,男,90岁,中共党员,军委工程兵原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女,84岁,中共党员,国务院国资委离休干部。
为了能让家乡河北省顺平县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将晚年的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对这样两位老人来说,要想白手起家,为家乡建一所学校,何其难啊。1989年开始,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3位爱国港商捐资了74.5万元。其中,港商梁洁华女士捐款58万元。此后,王世昌四处奔波,跑有关部门落实建校的具体事宜。不久,以梁洁华命名的“希望学校”,在顺平县常各庄村动工建设。
施工期间,60多岁的王世昌始终奔波在一线,刘月生因岁数较大,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一次,王世昌正在工地上忙碌,突然接到电话说刘月生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她连忙赶回北京,在医院里陪了三天三夜。但王世昌心里却总惦记着工地的事。刘月生知道她的心思,就对她说:“快忙学校的事去吧,我这儿没关系。”王世昌一听,当天就离开医院回到了工地。那时的王世昌,不知冒着严寒酷暑往返于北京和顺平之间多少趟。她和民工同吃一锅饭,啃馒头,喝菜汤,中午就在一个长椅上枕着砖头小憩一会儿。那段时间,她瘦了30斤。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她忍受着右腿膝盖长有骨刺的疼痛,亲自去建材厂家订货,亲自押车将建材运回工地。为了买到便宜的水泥,她一趟趟地找水泥厂,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拿到了低价货。她打听到附近南吕村的砖瓦质量好,为了把每块砖的价格降低一分钱,她拉着县里有关人员去说情。施工后丢弃的废水泥袋、破纸盒,她都要捡起来卖破烂换钱入账,地上的碎砖头也要收起来铺路。到1995年,建筑面积达2060多平方米,计84间校舍,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终于屹立在了顺平大地上。1997年以后,王世昌、刘月生夫妇又用梁洁华女士的捐助,为“梁洁华希望学校”盖了30间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2001年至2003年,他们再用梁洁华女士的捐款,为“梁洁华希望学校”建起了高中部。这不仅使“梁洁华希望学校”成了顺平条件最好的学校,还使全县普及高中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从为家乡筹建新校到最终建成“梁洁华希望学校”,刘月生、王世昌夫妇整整奋斗了18年时光。
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在执著为家乡建新校的同时,还主动捐款成立了家乡教育基金会,号召社会集资,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然而他们省吃俭用,共向家乡的学校捐款30余笔、近20万元,还对口资助了三名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和一名大专生。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谢芳秋
谢芳秋,女,21岁,广西宾阳县中学学生。
2003年2月21日晚,年仅16岁的谢芳秋在路过宾阳县黎塘火车站一路口时,远远看见一位聋哑老人扛着甘蔗横穿铁轨行走,而与此同时,一列调度机车正飞速驰来。由于被甘蔗挡住了视线,聋哑老人既没有看到列车正向他急速逼近,也无法听到列车一阵阵急促的示警鸣笛声,仍然在缓步地走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谢芳秋毫不犹豫地飞身奔向火车轨道,在列车将要撞上老人的瞬间,用双手奋力向老人的后背推去。聋哑老人被推出火车轨道获救了,身体单薄瘦小的谢芳秋却因为来不及撤离,被飞驰而来的列车撞倒。滚滚的车轮无情地碾断了她的右腿,车上的铁架子钩起她的衣服,将血流如注的她拖行了10多米远。经医院连续7个小时的全力抢救,谢芳秋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她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哑巴叔叔没事吧?”事后,有人关心地问:“列车就要撞人了,你不害怕吗?为了救一个聋哑人,自己却伤成这样,你后悔吗?”失去右腿和右手,左颅受到严重创伤的谢芳秋却平静地回答道:“哪有时间去想害怕不害怕?能用我的一条腿救回哑巴叔叔一条命,我不后悔!”谢芳秋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深深地震憾了社会各界,她的英雄事迹经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立即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王树先
王树先,男,已故,中共党员,福建省永定县抚市镇里兴村村民。
王树先出身贫寒,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过剿匪斗争。13年军旅生涯,他先后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受师团营嘉奖多次。复员回乡后,王树先担任过生产队会计、烤烟技术辅导员。他和队里干部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养猪场、碾米加工厂、米粉厂,建起了烤烟房,使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说起有50年党龄的王树先老人,人们忘不了2006年的那场洪灾。2006年 6月18日5时,住在客家土楼笃庆楼的王树先老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烧火煮饭,清扫庭院。5时30分,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倾盆。6时至7时,降雨量达124毫米,这是当地近百年来最强的一次暴雨。转眼间,大水漫到老人所住的土楼大门前,不一会儿,大水开始灌进院子!“涨大水了,快跑啊……”王树先扯起嗓门高声叫喊。他叫起了笃庆楼住户,又跑到隔壁的汉兴楼喊。这两幢楼共住有132人。老人的喊声惊醒了仍在睡梦中的人们,大家慌忙起床。
“不要带东西!快往后山跑!”在王树先指挥下,第一批村民安全转移到土楼后面的山上。王树先组织第二批人转移时发现,门外已是一片汪洋,土楼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同屋的18名村民大多是老弱妇孺,王树先果断地扳断一楼的窗户,跳出窗外,一手抓住窗格子,一手把人一个个从窗户拉出来。一个、两个……最后才是自己的老伴和孙女。这时,王树先看到毗邻的另一幢土楼门前有3位老人在求救,他又扳住另一扇窗户,想扶着墙过去施救。突然,一股巨浪扑过来,体力不支的他再也没能抓住窗格子,消失在汹涌的洪水中……没过多久,笃庆楼塌了一大半,汉兴楼全部倒塌。132名村民除4人外全部得以逃生。在罹难的人员中,有王树先的侄儿、侄孙媳妇和出生还不到100天的曾孙。19日中午,乡亲们在永定河城郊乡东溪河段找到王树先的遗体。悲痛欲绝的村民们一遍遍呼喊着他的名字,老人却再也无法答应了。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文花枝
文花枝,女,中共党员,25岁,原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导游员,现湘潭大学学生。
“我是导游,先救游客!”中国女孩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
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重伤的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时间里,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过来,就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
由于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她才20多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灿烂的青春年华。半个多月后,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条腿的残酷事实,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流泪的花枝流泪了。但几分钟后,再抬起头的她眼里已没有了泪水。也就是从这天起,花枝还是像从前那样,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
文花枝一直是一个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常说:作为导游就是要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一个地方,她都提醒游客购物要谨慎;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最后才吃。游客称赞,她是我们人品上的“导游”,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导游”。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曹于亚 曹于亚,又名曹瑜,女,20岁,共青团员,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
曹于亚家住邻水县一个贫穷而又偏僻的小村庄。小时候,父母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外婆相依为命。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课的曹于亚突然接到电话,得知父亲因患尿毒症已送至重庆西南医院抢救。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于亚向学校请假,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曹于亚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当母亲告诉她即便卖了房筹够了钱,没有肾源也救不了父亲时,曹于亚毅然决定要用自己的肾救治父亲。由于她看起来较小,而按规定,捐肾最少也要18岁,医生一口回绝了她的请求。曹于亚长跪在医生面前请求救父。手术时,曹于亚没有一点犹豫。在生与死的决战中,曹于亚成为重庆市西南医院女儿向父亲成功捐肾的第一人。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刘霆
刘霆,男,21岁,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
刘霆13岁那年,母亲不幸患上尿毒症。昂贵的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父亲不得已离家另谋生路。面对艰难境遇,刘霆自强自立,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勤奋学习,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刘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
缺钱治病的无望和拖累儿子的内疚,一度使刘霆母亲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为防不测,刘霆考虑再三,经得浙江林学院同意后,毅然带着母亲来上大学,一边求学深造,一边悉心照顾母亲。
每天课一上完,刘霆就赶紧回到在校外租的房子,整理家务,清洗衣服。食堂吃饭时,刘霆吃一半,给妈妈留一半。为了节省费用,刘霆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了测量血压和使用电疗设备、打针等,自己在家给母亲治疗。
刘霆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被他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和知恩感报的爱心、孝心所感动,纷纷给予援助。在全社会的关爱下,刘霆母亲接受了换肾手术,身体逐渐康复。
为感恩、回报社会,刘霆将母亲治病剩下的5万元钱重新捐献出来,在浙江林学院设立了首个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心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资助那些家境贫困并同样富有爱心、孝心和感恩之心的大学生。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谢延信
谢延信,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1973年,滑县小伙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婚后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7月,产下女儿仅40天的谢兰娥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她一遍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望着痛不欲生的两位老人,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 这一跪,跪出了33年的真情与责任,跪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跪出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结,他用手往外抠;岳父喜欢听豫剧,他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收音机;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他借书读给老人听。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老人心情不好骂他,他一笑了之,从不计较。岳母体弱多病,谢延信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养身体。老人头疼脑热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内弟先天呆傻,经常外出后不知道回家,谢延信总是满大街找。有时内弟解大便弄得满身屎,谢延信就哄着他换洗衣服,从不厌烦。
为了省下钱给老人治病、补充营养,谢延信直到患脑出血住院前,没有为自己花过一分钱看病。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补了又补,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妻子去世后,为了照顾这个家,谢延信一直没有续娶。通情达理的岳母既欣慰又愧疚,一次次劝他走,劝不动就骂,边骂边往外赶。上天不负有情人。谢延信的善良和真情最终打动了一位善良的农家女--谢粉香,心甘情愿走到了他的身边,并与他一同擎起这个艰难的家。
谢延信不是钢,不是铁,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第四篇:道德楷模材料
不要忘记头上那道德的星空
在前几天的央视《面对面》节目中,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被记者问及“什么是富贵”时,欣然回答道:富贵的衡量不在于你有多少钱才“贵”,“贵”在于你对社会、他人所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内心的富贵才是真正的富贵。
李嘉诚先生的“富贵观”表达出了一个世界著名企业家的人生感悟,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应奉行终身的道德箴言。
在当代,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千万富翁的时代宠儿已不鲜见。这些富翁中有些人在取得成功后,继续扬帆奋勇开拓事业的新天地,但他们没有忘记昔日艰苦创业时得益于社会、好心人的真情相助,李嘉诚先生就是他们之中的代表之一。
其与李嘉诚先生相比,那些日日挥霍万金,却对公益事业捐助哪怕一分钱都心疼,甚至有的将自己财富的获取建立在违背法律、牺牲国家人民利益之上的暴富者们,欠缺的不仅是巨额的财富,更欠缺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义和侠骨热肠,以及做大事业所需的视野、仁心和崇高人格。这也许就是暴发户与大企业家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吧。
李嘉诚先生的“富贵观”其实在告诉当今那些财富的幸运儿:一个人在追求眼前现实利益的同时,不要忘记头上那道德的星空;既要努力做一个享受物质生活的成功人士,同时也要做一个充满理想和人生追求的精神贵族,这精神之“贵”的核心价值就是“回报社会,回报人民”。(曹清泳 天津化工厂职工)
见义勇为是一种责任
17日中午12点,在南京建邺区兴宏园小区内,一蒙面歹徒抢劫路人三万元现金后逃窜。金陵中学河西分校7名高中学生闻讯后紧追不舍,并在民警协助下将歹徒擒获。(4月18日《扬子晚报》)
中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怎么“为”。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天地之常理”,也是人生的一种价值取向。离开见义勇为,社会要平安、健康发展是不可能的。这种美德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从小锻炼培养。学校和家庭应该担负起这种培养责任。
当然,见义勇为不能蛮干,强调“智为”无疑是对的。但如果有条件、有能力、有把握,尤其是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提倡“勇为”。当然,是否“勇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2006年9月5日晚6时许,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东下市直街的一间小发廊内,一对夫妇因为发生口角,丈夫愤然打开煤气瓶要与妻子“同归于尽”。危急关头,两名放学路过的花地中学初中女生在听到求救声后,撞坏房间侧面的小门将女子救出,求死男子最后自焚身亡。正是这种“勇为”,既抓住了“战机”,又减少了损失,并经受了一次活生生的锻炼和考验。这对于培养“生以载义”的英雄主义和浩然正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见义勇为既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须。有没有这种责任,人生是大不一样的。藏族有句谚语说得好:坐在家中活百岁,不如为国争光彩。(沈仰佑)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六周年暨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前夕,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表彰道德楷模,这将充分展示广大公民树立、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风貌,切实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学楷模、知荣辱、促和谐的时代风尚。
自从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广大干部群众热烈拥护,积极响应,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新高潮,涌现出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成为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社会风气主流是好的,但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总的看,我国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民道德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开展道德楷模评选表彰,引导全社会学习先进人物,对于进一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建立和完善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规范,培育注重提升个人品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社会风尚,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进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评楷模、知荣辱、促和谐,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民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拓展公民道德教育内容,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融会贯通到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各个方面。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倡导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巩固拓展道德建设成果;着力推进工作延伸,扩大道德建设的覆盖范围。公民道德建设要在知与行结合上下功夫,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既强调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又注重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差异性特点,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公民道德楷模的大量涌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
第五篇:学楷模事迹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表彰、学习,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塑造和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鲜活、丰富的养料,也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凝聚更为强大的推动力。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征程上,在育人为本的探索上,有许多诸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结构的调整、创新人才的培育等改革与发展的难题,这些难题的攻关、突破,需要宏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值得弘扬的教师职业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尽可能好的发展平台。
敢为人先的精神。能够紧紧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推进教育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勇于改革的精神。无论是处于怎样的艰苦环境,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的需求为突破口,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试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探求教育本质的精神。努力探求教书育人的本质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育人,让学生的成长获得更持续、长久的动力。
严谨治学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一丝不苟,讲求真正的学术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将催生出更多优秀教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书育人楷模,更是“师之典范”,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五种力量:
第一是师德感召力。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对立德树人的无悔追求,显现了强烈的师德感召力。
第二是精神引导力。他们身上体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许多可贵精神,如鼓励创新、言传身教、爱岗敬业等,为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引导力。第三是楷模的育人内驱力。每一位楷模,都将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看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并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这既是教师的使命,更是教师的荣耀,激励教师不断增强主动发展的内驱力。
第四是楷模的文化生长力。楷模的身上所体现的,远不只是个人的力量、个人的价值,而是体现了教师群体所弘扬的内在气质、信仰,是一种教师文化精髓的显现,促进了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长力。
第五是楷模的带教影响力。他们不仅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更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不断奋发向上的优秀教师团队,从而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迈向新的巅峰。
无论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还是各级各类教师楷模,他们展现的不仅是教师集体内在的价值追求,更展现了教师在推进教师事业发展中所建立的不朽丰碑。新时代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教书育人楷模的伟大精神,不断激活教师育人与成长的内在动力,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基。优秀教师是教育的最宝贵资源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张军盛
在学校工作了二十多年,校园里最能触动我心灵的除了学生们学习、活动的生动场景外,就是那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看到今年教师节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感觉他们就像校园里那一棵棵枝繁叶茂、充满郁郁绿意的大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感、奉献精神、爱心和丰厚的专业素质,正是这些优秀教师的美德和素养,构成了教书育人事业的常青之树,撑起了校园里的一片蓝天,荫庇着莘莘学子。
这10位楷模是全国1600万教师的杰出代表,面对榜样的引领和感召,我们更应该思考: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又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不管是不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对教师职业怀着一种敬畏和敬重感,“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选择当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伟大意义和崇高价值。此次受表彰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都具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和境界,具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他们具有与教育事业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懂得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又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不愧是有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的高素质教师,当之无愧应受到全社会尊重,值得每个教师向他们学习。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教师直接肩负着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高素质教师已成当今世界各国人力资源中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一份名为《教师和教育质量:2015年全球教育需求监测》报告,报告中称:如果现状得不到改善,到2015年会有1.6亿儿童没有训练有素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奋斗目标的关键,也是推动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
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效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改善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提高社会地位来推进,也需要榜样的示范,需要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的激励推动。从国家层面表彰教书育人楷模,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能够对广大教师发挥巨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全国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标杆,必将激励全国教师响应时代召唤,以更加执著的教育情怀,去书写中国教育的未来。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杜谷
日前教育部表彰了10位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教师,同时还有22位教师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这是全教会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国家对教师进行的一次最高级别的奖励。
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地方,是我国1600多万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虽说他们的教育经历各有不同,但从一名普通教师最后成长为“育人楷模”,他们付出的心血和爱心却是一样的。温家宝总理说过:“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西部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知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对于西部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办学实践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一个好教师对成就一批好学生的意义。
10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再次印证了优秀教师的影响力有多大、感召力有多大,也激励我们每个校长,必须把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当成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把多出优秀教师、多出教书育人成果作为最大最重要的事情来抓。好教师的成长,一方面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实践,另一方面依赖于教育环境的优化。而教育环境的优化,则有赖于校长。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校长既能成就一个好学校,也能成就一批好教师。教育家办学,既是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人力资源,在一名优秀校长的心目中,第一位的永远是学生和老师。10位楷模不仅爱教育,也懂教育。身为校长,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品德。只有懂教育,才可能实现教育家办学,才懂得尊重教育规律,鼓励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只有爱教育,才可能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教出一批好学生”。
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校工作以教师为本。我校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大胆尝试,做到新课程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觉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和教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创新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10位楷模的感召下,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促进教师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并让教师感受“为人师”的自豪和幸福。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袁虎
最先知道于漪老师,是从那句话开始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个从教六十多年,获得诸多殊荣,深受学生爱戴,并被青年教师称为“活的教育学”的年过八旬的老教师,却依然说自己在学做教师。我想,“一辈子学做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谦虚,更包含了一种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这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育家的情怀。
在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之际,在全社会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我们无疑更需要向10位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学习他们用赤子之心爱教育、爱学生,把教育当成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学习他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情感熏陶熔为一炉,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对这些老师来说,选择教师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同时也选择了不断进步,成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有专家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懂教育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懂教育的人呢?尊重并敬畏教育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并且深深扎根于教育第一线的实践,是“懂教育的人”的基本要求。这10位楷模无疑就是懂教育的教育专家。在业务水平上,他们是值得全国教师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这些楷模教师无一例外地爱学生。把三尺讲台当成影响学生命运的舞台,潜心教学,潜心研究,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也是不断学习求知进步的典范,是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实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典范。他们把身为教师当成造就高尚灵魂的崇高事业,爱学生、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教育人生印证了这一点。在师德水平上,这10位楷模也提供了全国教师学习追求的标杆。
我们经常谈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有事业心,但是责任感和事业心从何而来?从哪里体现?我想应该从努力做一个“懂教育的人”、从一个爱学生的人开始。从尊重和敬畏教育启迪生命的价值追求开始,从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开始,从醉心于课堂教学的每时每刻开始,从醉心于当教师开始,每堂课都用激情和生命去“歌唱”,和学生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用爱去“歌唱”,才能唱得好,唱得精彩,唱得受学生欢迎,成为受社会和学生爱戴的优秀人民教师。
爱教育,爱学生,爱教师这个“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职业,这就是10位教师楷模给我们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深刻启示。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段海珍
81岁高龄,59载教育生涯,至今仍然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在三尺讲台的平凡岗位上,不变的是她一生的追求——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这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真实写照。第一次“认识”于漪老师,是在一本教学改革的课例集中,不同的学科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原因是当时70多岁的她,居然还和二三十岁的小年轻一起研究新课改。于漪老师的事迹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她的一生。上世纪50年代,带着青春的梦想走进中学任教,在三尺讲台上播撒智慧的良种;60年代,经历文革的风风雨雨,她坚守心中的信念——中国需要教育;70年代,卓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使她当选为首批语文特级教师;80年代,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大展宏图;90年代以来,引领时代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在中学教育这块土地上,于漪老师真正做到了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是什么支持着于漪老师走过59年的教育生涯,经历59年的风风雨雨?是使命,是信念,“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是心中对教育的不懈追求。中学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琐碎的、艰苦的,多少人在付出得到回报后,卷着荣誉“胜利大逃亡”,转岗了;多少人走到职业的荣誉顶端,枕着特级教师的称号睡大觉。荣誉有尽头,培养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基础教育的使命、信念却没有尽头。10位教师楷模用自己坚守的信念引发我思考:身为一名教师,我为什么而来?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为名利,走错了地方;图清闲,入错了行当。只有坚守教书育人的信念,才能使我们在中学教育这片平凡的岗位上工作得更加从容淡定。
正是信念的坚守,让这些优秀教师将平凡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变得不再平凡,不再寂寞,他们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共同成长,共同收获。这些楷模身上,不仅有执著信念的坚持,有对学生深切的爱和关心,更有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善于学习,善于和学生共同进步,他们感受着教师职业带给自己的幸福。
身为中学教师,我们常常从清晨忙到晚上,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交织在一起,我们工作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幸福程度。在教书育人中,通过不断提高的职业技能和师德修养,总能收获朵朵教育教学成果的小花,也就是身为教师的幸福生活之花,坚守教师岗位,提高教书育人能力,理应成为教师让自己生活更加幸福、快乐的内在需求。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张富强
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既有蜚声海内外却始终坚持为学生授课并亲自批改作业的数学家,也有扎根海拔5000米高原的藏区小学校长,更多的则是战斗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的普通教师,他们之所以堪称楷模,我想,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彰显出了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
这10位楷模是全国优秀教师的代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高尚师德将对中国教育的未来产生影响。楷模教师群体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也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群体潜在的价值力量。
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校长,我深切感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评选和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活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楷模教师们,学为人师,德为世范。然而,在全国范围内,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楷模教师事迹的推出,将对广大教师起到感染作用、激励作用、号召作用。面对楷模,我们每个普通教师都可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学习楷模教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刻苦钻研、不懈探索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楷模教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先进的教师受到激励、平庸的教师受到推动、后进的教师受到鞭策,而且能够让楷模教师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广大教师,进而增强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能够号召和启迪广大教师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楷模教师群体的教育价值观的彰显,可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伟大出于平凡”,平凡之中一样蕴含丰厚的价值。以学习者的心态去感悟,我们必将发现这些楷模教师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们能够将一件件我们普通教师偶尔也能为之的平凡之事,当作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业追求和价值追求。这些教书育人模范对教育教学呕心沥血倾情投入,坚持教育理想,坐得住,静得下,想得深,看得远,在各自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实践自己的教育承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教书育人的标杆。这些教书育人模范来自一线,离我们很近,更是我们每所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师个人的全方位发展上,很容易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够在楷模教师价值观的引领下,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师文
人们往往用“德艺双馨”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这样的人往往是某个领域中的一代宗师。在第26个教师节之际,欣喜地看到有10位普普通通的教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他们无疑属于“德艺双馨”教师。
姜伯驹年逾古稀,仍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并矢志不渝坚持教改,为北大建设“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竭尽全力;于漪六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执著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桃李满天下;徐英杰积极投身职业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自编教材,锐意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好评;黄金莲结合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充分发挥了每个孩子的特长,为孩子们营造了花园似的学校,也营造了鲜花似的未来……从这一个个不同人的相同动人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的师德品行堪称一流,他们的教书育人技艺也无与伦比,是谓“德艺双馨”,绝不为过。
通览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最终胜出的10位教书育人楷模,还是获得提名的22位名师,以及之前的96位候选人,抑或是站在他们背后的,不为人所知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无论是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一辈教育家,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育工作者,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技艺高超却经年累月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种精神既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品质体现,更是教育规划纲要要努力造就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尖刀形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教师这个行业的最高要求。
一个普通教师如果恪尽职守,他的言行就会令人敬重,一个优秀教师能带出一个优秀群体,他的言行就会得到同行们的普遍认可,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师的言行将感召一代又一代学人努力奋进,而一个模范教师群体的优秀技艺、优秀品质、优秀作风,将会把一种优良的民族印记,深深地烙进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的内心深处。今天,我们有了10位教书育人楷模,明天,我们将有更多个楷模。教书育人楷模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将感召成千上万个教师不断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师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一员。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树立新时代的楷模,也需要我们每位普通教师努力学习楷模的精神,践行他们的责任和使命。
学楷模事迹,做一流教师 魏琴霞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形势下,教育部联合有关新闻媒体,评选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并进行了隆重的颁奖和表彰,这是教育战线一大盛事。我们的时代需要楷模的示范、引领,我们的时代正在产生无数的楷模。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造就一批教育家。评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对于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于漪、徐英杰等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身上凝聚着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严谨笃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特征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和要求的精神特征,他们以卓越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为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昭示了努力的方向。从这些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和时代的希望。
近些年来,教育战线创造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其中广大教师的辛勤劳动、探索创新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这样那样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或现象,特别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亟须加强建设,严谨笃学、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亟须倡导和推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教学作风亟须践行和落实,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教书育人楷模给我们做出了优秀的示范。
在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条宝贵的启示,在时代前进的进程中,教师要善于汲取优秀的、先进的精神因素,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想和信念,永远成为时代的先进代表,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研究、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重要责任。任何先进、楷模都不是偶然产生的,他们是应时代之呼唤、受时代之造就、通过个人的探索努力而生成的。在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特点、不同模式的成长发展之路,他们在教育改革创新中、运用教育科研的手段,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表现出了对教育本质和价值的敬畏和虔诚,这里面有丰富和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科研工作者要一方面向他们学习,一方面研究、总结、提炼、升华他们的思想和做法,形成普遍意义理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真正来源,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