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场经济下为什么要走出对雷锋与包青天的寄托
市场经济下为什么要走出对雷锋与包青天的寄托
引言:走出对雷锋和包青天的寄托,才能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才能摆脱过去的历史周期律。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雷锋和包青天可谓最熟悉的两个名字。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大公无私、利他主义,这得到了官方不遗余力的宣传,并通过焦裕禄、孔繁森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楷模而不断延伸。包青天虽是历史人物,但从来不曾过时,有关包公断案的电视剧经久不衰,寄托了公众对腐败的憎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市场经济下,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认为政府不需要进行任何干预,微观主体追求自我利益的动力会促使社会整体效率最优。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和法律环境。市场经济不仅不需要雷锋,而且还把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出发点。市场经济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利用了人自私的本性去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但是,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是有条件的:公平的游戏规则。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决定竞争结果的是每个人的努力程度、机遇、创新能力、承担风险能力等因素,换言之,每个人都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因此,尽管结果不平等,但大家都能接受。比尔•盖茨、巴菲特这样的世界首富不仅不会令人嫉恨,反倒成为激励普通人去追求合法财富的榜样。不难得出结论,我们需要“法治的市场经济”。对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而言,雷锋和包青天都是不可取的。
包青天是可敬的,因为他的令人仰止的道德力量和不畏权势的勇气。但是以包青天一己之力,仍难以撼动腐败的官僚集体。包拯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安抚意义和象征价值:毕竟包拯能抓的官员能有几人?包青天的存在,也使得国民长期沉迷于对清官的期盼和寄托,而不去思考如何建设可靠的反贪体制。
雷锋也好,包青天也好,都是对道德的迷思。黄仁宇先生在名著《万历十五年》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以道德代替法治,是两千多年来一切问题的症结。因此,我们对雷锋和包青天可以敬仰,仅此而已。我们在现实中应远离雷锋和包青天,去思考如何建立超越个人的有效体制。
吴敬琏先生告诫说: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文化是“两暴文化”:一个叫暴君,一个叫暴民,轮流坐庄。暴君对大众压榨得太厉害,原来的顺民就成了暴民,揭竿而起。暴民掌权后不消多久也成为暴君。于是,就形成了“暴君压迫-暴民起义-出现新的暴君”的循环。这种“打倒皇帝做皇帝”的历史重复了几千年。
走出对雷锋和包青天的寄托,才能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才能摆脱过去的历史周期律。
第二篇:对幼儿的评价与态度要慎重
对幼儿的评价与态度要慎重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对幼儿的评价与态度直接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这是由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决定的——多以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作为自我评价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幼儿良好自我概念的发展更多来源于别人的积极肯定和正面评价。相反,过多接受别人消极否定和负面评价的信息,会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我们经常会听幼儿说:“我不是好孩子,因为老师说我淘气,不喜欢我。”……成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常常会被幼儿当作自我评价的依据,进而调控着自我概念的发展方向。
自我概念在儿童心理系统中的作用,就好比人的脊柱,起着支柱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作支撑,人的心理大厦就会出现问题。一个没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人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会影响到其心理和行为的方方面面。自卑的人在乐群性、主动性、自主性等主体性方面都比较差,通常表现出消极畏缩的行为模式,发展严重者还会形成人格障碍。
心理学家常常把家长和教师称为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不限于自我与人格发展方面,而与儿童的认知与学习、信念与态度、社会性与个性以及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多层次、多途径的内在联系。
家长“重要他人”的角色让我们有可能承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自我概念的重任。只要做到在对待幼儿的评价与态度上慎重、理性,就完全可以培养出自尊自信、阳光开朗的孩子。
首先,对幼儿的评价要慎重。因为这直接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幼儿的作品等,都要以肯定、鼓励为主,千万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孩子,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贬损孩子;不要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
其次,对幼儿的态度要慎重。家长对幼儿的态度也间接传达着对幼儿的评价。过分溺爱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无能;过于放任又会使他感到自己不被关注、无足轻重;习惯用指挥、干涉、数落、斥责等居高临下的方式与孩子讲话的中国式家教,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很卑微、不受尊重。
只要学会了尊重孩子,家长就会把握好对幼儿评价与态度的正确方式,一个自尊自信的孩子就是可期可待的。
第三篇:论忠诚与老实、党员对党要忠实
论忠诚与老实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七日)
邓小平
怎样才合乎共产党员的条件呢?不合格如何使他合格?不够如何使他够?一般同志入党后都要经过改造这个不可避免的阶段。一个加入党十年、八年的老同志不一定合格,新的党员更是如此。老党员虽然在党内马列主义教育受得不够,但到底开过一段时期的会,与党接触过一段时期。不过,新党员也不要紧。我们只是说,只要你诚意地愿意革命、当好共产党员就可以。
怎么算‚愿意进步‛?是不是说‚我‘愿意’可以赌咒,如果‘不愿意’则让我绝子灭孙‛就可以呢?不是。拿列宁的话来说,就是表现在行动上的言行一致和理论与实践上的一致。‚言行一致‛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就是‚忠诚与老实‛。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布尔什维克必须具有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就很容易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即便目前经验不够,但也很容易进步,很容易提高。
什么叫忠诚呢?党章(指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编者注)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 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的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是以自觉的、一切党员都要履行的纪律联结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于自己的坚强团结,意志统一,行动一致。在党内不容许有离开党的纲领和党章的行为,不能容许有破坏党纪、向党闹独立性、小组织活动及阳奉阴违的两面行为。中国共产党必须经常注意清除自己队伍中破坏党的纲领和党章、党纪而不能改正的人出党。‛这是党的总纲上的建党学说。
归纳一下,‚忠诚‛就是将全部真情率直而老实地向党坦白出来,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凡是有利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办;不利于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就反对,就斗争。每个共产党员从入党的第一天起就必须抱着这样的信念、这样的决心。入党的动机应该是抱着很高的热诚,抛弃一切,为革命、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人民办好事。但是,并非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动机是有不同的。党所以要加强教育、严格纪律,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就不能使党和党员进步。党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势必造成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党就不可能统一起来。那么,在党内 闹独立性、小集团、小组织、阳奉阴违、山头主义、自由主义等都来了。我们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如果我们想不损害党的战斗力,就必须严格纪律、加强教育。
一个党员必须使自己的行动符合于党的要求和利益。既然是个党员,就要按党要求的这样办。如果说这一点办不到,或者说别的都可以,就是‚自由‛这一点我还要,那可以不必入党。当然,有时候有志愿也不一定能做到,但要有决心,改造本不是一天的事,像中央局这一级的干部有时也难免不犯错误。但是,我们必须有这样的品质,勇于承认错误,这次办不好,下一次就办好它,这就叫‚忠诚‛。我们要遵守党章规定的四条义务、四条权利,这不是约束、不是痛苦而是愉快,为人民做事是愉快,为党为人民做事而降低自己的职位也是愉快,这就叫‚忠诚‛。这样做了,立场就稳了,就有了当共产党员的基础。
另外,还要‚老实‛。唯物主义本身就叫‚老老实实‛,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执行人更必须老老实实。我们党内不少同志态度不老实,自以为不老实占便宜了。他们与党斗争的方式就叫不老实。事实证明,不老实总是倒霉的。不老实只能蒙混一时,当党的组织、上级、同级或下级没有发觉时确实可以占一些小便宜,但是一经发觉就完了,就吃亏了。在旧社会还有可能蒙蔽,在新社会,尤其是在党内一定要被戳穿的,因为看你的是多少双眼睛,有些虽然现在未看清楚,将来终究是要看清楚的。相反地,越老实越能得到党与同志的信任,老实的人才真正吃得开。若是你工作能力强,政治水准高,为党为人民能做更多的事情,上级提拔你是应该的,否则是爬得越高跌得越痛。由于党内还或多或少存在着官僚主义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党内是有同志受委屈的,有很多很好的同志未提升,可是总有一天党会发觉的,将来总会提升的。
我们从入党的第一天起就要检查自己合不合乎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如果不合乎,就要痛切反省,赶快改造。这并不只是指新党员,老党员也是一样的。要看看是为党的、国家的利益打算,还是为小集团打算?是把党的利益,还是小集团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点我们的思想界限必须划清。对同志要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首先看他是否‚忠诚与老实‛。对同志犯的错误也要这样去看。一种是由于品质不好而犯错误,一种是由于经验不够而犯错误,这两种错误要善于鉴别。当然,都是需要教育、说服与改造的,不过这其中有原则性的区别。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要我们的鼻子懂得嗅、善于嗅。拿这样的标准来教育党,党就会进步;来教育同志,同志也会进步。这就是我所讲的党员的‚忠诚与老实‛。
我今天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资格来说话的,同志们可以考虑考虑,我所讲的对大家有没有帮助?这些道理并不是我 发明的,而是我们的老祖宗马、恩、列、斯和毛主席发明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当一名共产党员,确实要下决心‚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全体党员包括新党员、老党员在内,都要下决心‚忠诚与老实‛,这就叫共产党员。我们共产党员要有这个决心,做了工作还要受批评、挨斗争、受一肚子的委屈。首先我们要看我们个人的利益是否与党、国家的利益一致,我对不对得起共产党?再看共产党员义务很多,权利只有四条,又有纪律约束,如果受不了这些,最好请你考虑一下如何办。我们的同志首先要把自己的思想端正一下,先弄清楚共产党、共产党员的性质。自然,开始时每个党员都是不行的,可是只要我们愿意、有诚意去改正,今天不行、开始不行,十年八年就行了。共产党员要怎样做?就是要‚接受教育、展开批评‛,党的组织就是依靠这些才坚强起来的,如果这样做我们就进步了。(这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南京市支部书记及部队排以上干部党员大会上的报告,从档案中整理的,以前没有公开过)。
党员对党要忠实
(一九四○年)
陈云
前几天,有两个知识分子新党员分别来找我谈话。他们已经在一个学校毕业,不久将出外工作。第一个同志说:‚有三件事过去没有向党报告过,今天临走时必须向你说一下。‛接着他说了三件事,都不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但过去都未填在入党志愿书上。第二个同志也报告了一件他在党内从来没有说过的事情:某年在某地方为了‚饭碗‛问题加入过国民党,但是既未开过会,亦未领过党证。我问他为什么入党时和入党后不说呢?答复是,说了怕党不接收为党员,怕不准在党的学校读书。他们在讲完了过去的隐瞒之后,都表示:现在一切话都对党讲了,对党没有一点亏心的事了,痛快了。我听了之后,认为他们临走时能把隐瞒的事讲了出来,总算向党讲了老实话,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原谅这些党员的幼稚,但同时不能不指出,党员对党隐瞒应该向党报告的事情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共产党不允许党员有这样的行为。为了使他们自己认识这个错误,我要他们个人写一个对党的声明。这一类的隐瞒,在党员中特别是新党员中还有没有呢?过去有,现在也有,而且还不少。
最普遍的情形是:家庭社会地位确实是大地主、资本家或者父兄在旧军政界服务,但是在党表上一概不填,只写家庭社会地位是小资产阶级。有些人在社会上有过各种职业,但党表上填得非常简单,甚至有的不是工人却在党表上填着‚无产阶级‛。为什么隐瞒呢?就是因为说了这些怕入不了党,怕在党内受歧视。有人填‚无产阶级‛是想在党内吃得开。
所有这些隐瞒都是错误的。从根本上说,这种行为都是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严格地说,这种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还是不够格的。他们设想隐瞒之后就可不经详细考察而入党,但没有想到,详细考察每个党员的社会出身和家庭背景,这是党所必需做的,即使你入党时瞒过了,如果后来被发现,就要经过更详细更严格的考察。发生这样的问题,主要应由对党隐瞒的人自己负责。每个党员应该相信,党在考察党员时主要是观察党员的政治立场和对党的事业的实际表现。党也懂得,在反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未尝没有革命的子女。因此,应该信任党,对党毫无隐瞒,乐于接受党的任何考察。
另一方面,应该承认部分党的工作人员中也存在着缺点。他们选择新党员对象时,只要‚纯洁‛分子。他们所说 的这种‚纯洁‛,仅仅是年龄轻,毫无社会经验。他们对于家庭社会关系或本人社会经历较为复杂的分子,就不敢介绍入党。结果是,学校和单位内年幼的纯洁的人一批一批入了党,长胡子的就吃不开。甚至有这样的怪现象:儿子入了党,父亲还是非党员,而儿子的思想又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进步的。这些做党的工作的同志不了解,我们所说的纯洁,主要的不是年幼龄轻、没有社会关系、单纯的纯洁,而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的纯洁。
我们共产党是言行一致的政党,而且只有共产党才能言行一致。我们共产党内也不允许有对党言行不一致的党员,不允许任何党员对党讲一句假话。我们绝不能像剥削阶级政党那样,党员可以说假话,鬼话连篇,欺骗人民。如果我们的党员也染上了这种恶习,那末,我们党内的互相信任就不可能建立,党的意志的统一和铁的纪律也就不能建立,共产党将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队伍,也决不能被人民信任而成为人民的领袖。
因此,在党员面前放着这样一个问题:你要做一个好党员,就要与自己作斗争,经常以正确的意识去克服自己的不正确的意识。这个思想上的斗争和斗争中的胜利,就是自己思想意识上的进步。自己不跟自己的错误意识作斗争,偷偷地容忍自己错误意识存在着,则错误意识就会发展,结果越错越远,终究会离开革命的队伍。共产党员必须言行一致,这是党规定的。违反了这一条,就是违犯党的纪律。有些人对党说一次两次假话,经过教育不加改正,反而假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大。这样的人,不管你口里讲得如何革命,不管你过去有多大的功劳,应该立即开除出党,没有价钱可还。向党隐瞒的人,说假话的人,固然有许多人是政治上很幼稚的党员或新党员,但是,确有一些政治上别有企图的分子,过去做了许多坏事的分子,自首变节的分子,或者是叛了党的内奸和混进党内的敌对分子。所有这些人,他们隐瞒历史,假话连篇,目的是为了破坏我们的党。这同上面所说的幼稚的共产党员,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此外,还有一些投机分子,他们为了取得党的信任,爬上领导岗位,也常常会采取隐瞒欺骗的态度。对于这几种人,必须提高警惕,防止他们利用任何机会破坏党的事业。(这是陈云同志在延安写的一篇短文,已收入《陈云文选》第一卷)
第四篇:一个孩子如何正确教育 看对孩子奖励与惩罚要适当
对孩子奖励与惩罚要适当
奖励篇
1.有言在先:事先向孩子明确传达父母们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比如“妈妈希望你玩好游戏后,自己把玩具收拾起来,这样才是爱整洁的孩子”、“你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这是大孩子应该做的”。知道某些行为会获得父母的喜爱和大家的欢迎,孩子就产生了作出良好行为的动力。
2.及时奖励:表扬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例如孩子主动扫地了,父母们要及时肯定。同时,表扬不等于乱戴高帽,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孩子爱劳动、勇于改正缺点等等。
3.并驾齐驱:采取合适的表扬方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互结合。父母们要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做得很好”,并且拥抱、抚摸、亲吻孩子,用肢体语言传达对孩子的支持。何时应采用物质奖励呢?爸爸妈妈最好等孩子自己提出要求,之后共同商量并明确指出:必须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份礼物。
4.制订规则:要奖励习惯养成、学习表现等长期行为,可以使用“代币制”。爸爸妈妈在纸上画好方格,与孩子达成协议:每次表现良好,就画上红圈或往上升一级,每次表现不好,就画上蓝圈或往下降一级。一个月或几个月下来,红圈达到一定数量或上升到一定级数,就可以实现孩子的愿望。
惩罚篇
1.以德服人:接纳孩子,要以了解具体情况为前提。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父母们自己先要静下心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开心,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父母们这么一说,孩子就对大人产生了信任感,感受到父母们对自己的理解,很自然就承认自己的过失。要了解孩子具体做了什么错事,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能在某些现象背后孩子确实有自己的道理。
2.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情绪容易波动,他们往往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以符合规则,因此不必把他们的错事刻意夸大。比如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看见饭桌上好吃的菜就要夹来自己吃……对于这些现象,父母亲要宽容处理,向孩子说明并示范正确的行为,作出榜样,不要刻意用“捣乱”、“没礼貌”等严重的词语给孩子“定罪”。
3.晓之以理:无论对孩子惩罚与否,在此之前都要说理。说理要就事论事,简明直接,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来讲。最关键要说明两点:第一,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要惩罚;第二,怎么做才是好的。如果父母亲反复唠叨,讲的都是大道理,孩子只会越听越糊涂,越听越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了。
4.故意忽视:如果孩子做出了无理取闹的行为,例如无端发脾气、无端哭闹等,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亲故意不予理睬,只顾做自己的事情。孩子作出这些行为,主要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或提出要求。一旦他们发现父母亲不吃这一套,自然也就不再哭闹了。故意忽视切忌半途而废,最终向孩子妥协。他们一旦得逞就更觉得这一招有用,以后还会变本加厉。
5.将功补过:必要的惩罚是应当的,但惩罚并不见得就是训斥、罚站、关房间等,还可以惩罚孩子收拾盘子、自己洗袜子、打扫房间等等。把这些他们平时不去做也不喜欢做的事情作为惩罚方式,既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有研究表明,让孩子负责简单的家务劳动,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第五篇:关于“要棍子事件”对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要棍子事件”对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思考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指南》中将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子领域。人际交往子领域中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目标4,关心和尊重他人。社会适应子领域中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社会,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一、《指南》社会领域核心概念: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指南》“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纲要》: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着重理解《指南》和《纲要》两者在表述上的不同、着重点的强调等,落实。《指南》更突出了重点中的重点,核心中的核心。这样的表述让我们对领域的核心价值有了更精准明确的把握,在教育观和儿童观上导向集中,归类清晰。
二、关于“要棍子事件”的几点思考: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如“要棍子事件”:
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要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指南》有几个关键点是需要时时印刻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的,那就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具体在社会领域,“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另外,幼儿的行为应由外部控制还是内部控制?我们提倡“内部控制”,也就是说,幼儿重复某些行为,是因为从中得到了快乐,而不是得到了别人的表扬。
★当幼儿的控制核心外部化以后,他就会被其他人所控制:他们总是被别人告知去做什么、如何表现自己的行为举止。
★幼儿一旦依赖上“外部控制”,就变得缺乏内趋力,而且极易受别人的影响,活得不自在、不轻松。
★教师一定要努力避免在幼儿身上发展“外部控制”。
▲如何培养幼儿的“内部控制”?——帮助儿童成为负责人的人
▲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幼儿职责;
▲让孩幼儿自己做选择和决定,不强迫孩子做事 ;
▲与孩子商量而不要指挥,与孩子交谈而不要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