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设计的感想
关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设计的感想
摘要:本文对南京市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了实地参观和相关的调查研究,针对纪念馆的历史及地理位置,相关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对纪念馆的规模和内部,外部环境进行实地对比,在参观和调查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给予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自己以后的规划学习带来些帮助!
前言 所谓的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的实物,图片,影像等的建筑。在中国,例子就有很多,如鲁迅纪念馆,南昌起义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等。现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筑的,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并在1995年进行了扩建。该馆坐落于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这里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的丛葬地。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主要是老馆,但是新馆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更深刻的印象。经调查了解到,在新馆的设计投标之初,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的工作组经多方沟通并两次到现场勘察才确定下方案思路。据何镜堂教授介绍,纪念馆位于南京市近郊,扩建用地呈狭长的船形,故设计方案赋予其“弯刀”的理念,用“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深埋在土中的“折断的军刀”隐喻正义战胜邪恶,象征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强敌,将侵略者送上历史审判席。
该馆的正大门左侧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形式分为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三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面刻着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牌,“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组成,尤其是大型石雕母亲像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深深地印象(图一,二)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十七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
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木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就是万人坑遗址的所在地所发掘出的遗骨经多方鉴定被确认为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图三)
陈列厅主要是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向游客一一展示南京大屠杀前后的详细内幕,最后以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也是在告诉人们历史发展的金科玉律是正义必将会战胜邪恶再强大的力量都无法阻挡失败的丧钟敲响。主要的陈列品有当年的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当时中外人士对这次历史惨案的纪实文字,至今尚在的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证物等;侵华日军司令部使用过的物品,如挂钟,保险柜,军旗;日军使用过的指挥刀,机枪,手雷,毒气弹,军装,钢盔,焚烧尸体用的汽油桶和大量刑具等;日本当年发放的“良民证”,“支那事变
图一
图三
图二
图四
纪念章”,1644细菌部队使用的手术剪刀和证章,慰安所日军的题字墙;还有李自健等创作的一批南京大屠杀书画作品等等。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冥想厅的设计,经过万人坑后我沿着类似墓道的入口,进入了以烛光之路为主题的冥想厅(图四),昏暗的灯光搭配着白色的幕布,反射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通道两边静静地流淌着水,暗黄色的灯光在水中一闪一闪显得格外的凝重,让我不禁也沉默冥思,为国家和人民所禁受的耻辱和伤痛而冥思,为所有在这次惨案中的遇难者而追悼。
下面我们可以从该馆的扩建工程获得最佳建筑奖提名的介绍来了解这一建筑:
突出遗址主题。在空间秩序的组织中,我们认为遗址部分——原有纪念馆院落中发掘出的万人坑应该成为参观序列的高潮和重点。新建纪念馆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序曲部分,点明主题;原有纪念馆及其核心空间——死亡之庭作为整个空间序列铺垫部分,酝酿情绪;万人坑遗址及扩建的祭场,冥想厅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高潮部分,震撼心灵;而和平公园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尾声部分,发人深省。
尊重原有建筑。作为扩建工程,我们始终注意与原有纪念馆保持协调一致。在建筑尺度上,为避免新建部分对原有纪念馆的影响,我们在确定建筑形体效果时采用了“体量消隐”的设计手法将新建的纪念馆主体部分埋在地下,向东侧逐渐升高,屋顶作为倾斜的纪念广场。既突出了新馆的设计风格,又减少了对原有纪念馆的压迫感。再次我们以原有纪念馆的体量为模数,在扩建工程的设计中安排了万人坑遗址保护建筑,冥想厅等一系列尺度相近的小型建筑体量,并在设计中用一条中轴线将这些主要的体量统一起来,形成空间尺度和秩序的统一。此外,园区西侧的馆藏交流区也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手法。新老纪念馆建筑语言和手法统一,令参观者感觉浑然一体。
营造纪念性场所。我们认为扩建工程重要的不只是设计建筑而是要营造一系列的纪念的场所,形成突出的场所精神。在入口纪念广场部分,我们以无生命特质的级配碎石铺装广场,通过这一特殊的铺装材料来反映“生与死”的场所精神主题。新馆建筑内部空间结合形体特点,运用倾斜的墙体和缓坡的地面,组合成一种错乱,冲突的非常态空间,表达同展馆主题相适应的场所精神。在和平公园我们用巨大的长条形水池将人们的视线直接引向水池终点的和平女神塑像,映衬出向往和平的场所精神。
精心处理细节。结合施工过程中现场发现的数处骸骨遗迹,我们重新调整设计,加做了透明地面和天光,使这一遗迹原貌展现。新馆南立面长度达到180米以上,我们就重点考虑石材纹理和单元尺寸的变化组合使其达到力度感和沧桑感的要求。重新设计的万人坑遗址保护建筑内,采用了沙石地面,锈蚀钢桥与昏暗的灯光的组合充分表达了遇难现场的历史感细节的处理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氛围,同需要表达的场所精神相符。
从相关介绍中,我们也足以窥见这座建筑在形体的设计和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所达到的效果,在建筑四周广场和四周环境的协调性来看,植物的搭配和材料的使用上都近乎完美,对冥想厅和万人坑遗址的建筑设计及氛围营造上,都别出心裁,但是在参观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纪念馆的主体功能应该重在纪念,重在给后人以警醒,给人们敲响警钟而不是着眼于展览,所以作为纪念馆,更多的成分应该在于如何给参观者足够的震该撼和警醒,而纪念馆则是缺乏那种感染力,再多的展品,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参观的过程中直到结束,看那些展品的时候,感觉到的只有好奇,没有太多的震撼和愤恨,只有在面对几具仿真尸体和万人坑中白森森的骸骨的时候才感觉到一阵阵的热血澎湃。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和小朋友,根本没有一点严肃的态度,嬉笑声不绝于耳,当然除了那些老人。正如汤本先生在接受凤凰卫视就“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缺乏感染力”的采访中说到:“访问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似乎看到尸骨的数量还不太够,应该学习华盛顿的,犹太人所建造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这种给人巨大的视觉震撼的一种效果,因为在华盛顿的大屠杀纪念馆里首先看到的是几百,几千,几万双遇难者的鞋子,你看到这双鞋子,看到这些曾经穿上这个鞋子活生生的犹太人,被希特勒无情的屠杀,无耻的罪恶。因此南京大屠杀也应该陈列的是大量的尸骨,尤其近几年来,南京有大量的基本建设,应该可以挖掘大量的尸骨集中展览,给人一个强烈的视觉震撼。”没有感染力的纪念馆和只会高喊爱国口号的人有什么区别?
其次的缺乏互动的效果。整个纪念馆大都是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带给人一种审美疲劳,光靠几张图片,文字根本无法表达出当时的惨烈。在杭州西湖附近的展览馆内,看到有好多提供给人们参与其中,了解西湖及浙江的历史的设施。南京也应该将其考虑其中,在国情感淡薄的今天,光看是无法产生影响的。
最后,建筑外部的纪念广场略显单调,似乎也与建筑内部缺乏必要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必将大量地应用于纪念馆的设计及其展示方式。直观的文物展示和文字描述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和上面所提到的一样,为了提升纪念馆给参观者以强大的感染力,也许仿真技术和情境再现手法将被大量地应用于其中,甚至也会有亲身体验的内容等等。
当然对这次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印象非常深刻,也很喜欢这个建筑,也接受了一定的爱国教育,收获还是非常多的!
参考文献《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
《建筑设计资料集》
《城市规划资料集》
《拉贝日记》 约翰 拉贝
第二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临床医学二系
2008年级
班驭涛
10月18日,我们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午的天气有些阴沉,大自然仿佛是有灵性的,它和我们一样悲痛。有一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也烙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使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处,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囚有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射毙,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城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施虐后又被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见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夫子庙一带繁华地带,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分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
日军的暴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为之愤怒,面对同胞的灾难我已不仅是悲痛,还有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及深深的思索。
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抗和斗争,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爱可敬的敃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民产生了震惊和民族的危机感。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7问题无不与之相关。无论是卷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提倡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中是近代史昭示我们,要以身试法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 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仆后继、历尽艰辛”。
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从古代,我们的先辈生于斯、长于斯利用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祖国地理,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的文化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热爱,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抵抗住帝国主义的野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渡过了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着,30年的风雨征程、3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才能取得的成就。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奥运会时全国人民激动不已的场面,这种情不自禁是爱国主义的流露。为有一个强大祖国而自豪。
然而,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南京30多万被杀同胞。在21世纪,我们要为建设一个科学、民主、进步、繁荣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
011040214
刘捷
随着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于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300000。
大一期间,由班委组织参观了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300000的死难同胞。该馆是我近年来见过的最好的建筑设计作品,不知出于哪个优秀的设计师之手。展品陈列也很好,声光效果运用得恰到好处,总之硬件超出我的期望值。下了车,我们能看见一座类似金字塔的建筑,朝那方向走去,路旁有着一些铜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意境深远。
看见第一座雕塑时,我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我没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突然感觉到我所学了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第一座铜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双手抱着一个恐怕不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无力地躺在母亲的手中,大概已经遭难,妇女抬头望天,大概是在向苍天申诉命运的不公。铜像下刻着几行字:“杀害了我的孩子永不再生,杀害了我的丈夫永不再生,却留下了受强暴的妻子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
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日军的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多大的灾难,使多少幸福的家庭家破人亡,使多少鲜活的生命就此丧生。过去的十几年,从书上,从荧屏上,我知道了无数日军的暴行,心中
虽然愤恨,可是觉得那一切毕竟离我太过遥远,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只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兴奋。然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心情无比复杂。我们更多的是对70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借鉴。此刻的心情究竟如何,我无法言喻……
进入展厅,我们看到了一些保留下来的东西,有70多年前被杀害的中国人民的骸骨,有一些已经锈迹斑斑的凶器,有短刀,刺刀,和铁钉,更有令人害怕的“万人坑”,那儿活埋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罪过的铁一般的证据。闭上双眼,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少年背着年迈的奶奶,脑海中只有“逃”,他尽力地奔跑,然而始终逃脱不了恶魔的刺刀,只是一瞬,刺刀便贯穿了两人的胸膛……一位伟大的母亲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压在身体下面,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恶魔的屠刀,希望能保住孩子一条命,可是在母亲死后,恶魔仍然用刺刀将孩子刺死,将尸体挑起,借此炫耀自己的“战绩”……一位到了绝境的知识分子,他手中握着刀,无奈却又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妻子,似乎想说“我宁愿你死在我的手里,也不愿让你受到恶魔的凌辱”,而妻子也微笑地看着丈夫,静静地等待丈夫将刀插进自己的胸膛,也许这是最好的结果吧……我不忍再想……后又来到了书画展厅,一些现代的文人墨客在这留下了许多墨宝,能想象他们写这些字画的时候,心中也是在滴血吧!“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八个大字刊在墙上,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来,若杜工部泉下有知,他要是看见了70多年前金陵城中的一幕幕惨剧,会是怎样的反应?伤心,痛苦,悲怆?恐怕这些
都无法表达他心中的感情吧,不知道他是否还能写出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内心……展厅内还有一些主张和平,希望中日友好的画,上面有许多中日人民的签名,看了这些,不知道我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有许多日本人他们愿意承认当初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愿意对此道歉,希望中日友好,希望能消弭这一段仇恨,对于这些,我大概该高兴吧;然而,他们的道歉却无法挽回任何东西,事实终究是事实,这是中国永远的伤痕,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痕,若这一切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后人发奋,那么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参观完展厅后我翻了一下参观者留言簿,90%以上都是“勿忘国耻”、“血债血偿”之类的,如果时光倒流几年,我也会写上同样的话。但是好在,我开始学习思考。毫无疑问,那些血腥的照片,尤其是孩子们的小小尸体,令人不由自主握紧拳头一股悲愤上心头,恨不得下一秒就踏平东京血洗小日本!但是且慢,如果我这样去想了,我不就跟那些刽子手的做法一样了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正是认可并肯定了他们的暴行吗。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强烈谴责这种野蛮的反人类的暴行!不仅仅是他们杀了我们的人(而且是虐杀),就是他们杀他们自己的人,我也强烈谴责!还有纳粹杀犹太人,广岛长崎被投掷原子弹。
有一幅字让我印象很深,写的是“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简单的十二个字,却能代表许多人心中的想法!他们不想再有战争,不想再有硝烟,每一次的战争受害最多的都是无辜的人民,和平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孩子能够了解中国曾有这段令人不
堪回首的历史,他们所希望的只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不是增添他们的仇恨,希望他们能够正视这段历史,毕竟中国的未来是要靠他们的。
今天的日本人之所以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是因为我们还不强大,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一忍再忍,不能再忍下去了。就以纪念馆的一句话做结束吧:悲剧绝不能再重演!!!
参观回来后,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我自从纪念馆出来就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我们的同胞被肆意屠杀而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这是谁的责任?想起一衣带水的那个国家至今仍然对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屑一顾,心里疼痛难忍。我们民族的尊严何在?同胞门,我们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记住历史吗? 我明白,我们要做的不是学会仇视日本,不是毫无理由地抵制日货,这样我们则忽视了我们去凭吊的真正目的,我们所领会到的应该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记忆越深厚,文化就越深厚。轻视历史,忘记历史,只会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浅,没有了根,在发展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更应该直面历史,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更要肩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让历史只能成为历史!
第四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1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300000。
2011年5月 15 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去参观了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
300000的死难同胞。该馆是我近年来见过的最好的建筑设计作品,不知出于哪个优秀的设计师之手。展品陈列也很好,声光效果运用得恰到好处,总之硬件超出我的期望值。下了车,我们能看见一座类似金字塔的建筑,朝那方向走去,路旁有着一些铜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意境深远。
看见了第一座雕塑,我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我没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突然感觉到我所学了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第一座铜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双手抱着一个恐怕不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无力地躺在母亲的手中,大概已经遭难,妇女抬头望天,大概是在向苍天申诉命运的不公。铜像下刻着几行字:“杀害了我的孩子永不再生,杀害了我的丈夫永不再生,却留下了受强暴的妻子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
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日军的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多大的灾难,使多少幸福的家庭家破人亡,使多少鲜活的生命就此丧生。过去的十几年,从书上,从荧屏上,我知道了无数日军的暴行,心中虽然愤恨,可是觉得那一切毕竟离我太过遥远,因
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只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兴奋。然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心情无比复杂。我们更多的是对70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借鉴。此刻的心情究竟如何,我无法言喻„„
进入展厅,我们看到了一些保留下来的东西,有70多年前
被杀害的中国人民的骸骨,有一些已经锈迹斑斑的凶器,有短刀,刺刀,和铁钉,更有令人害怕的“万人坑”,那儿活埋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罪过的铁一般的证据。闭上双眼,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少年背着年迈的奶奶,脑海中只有“逃”,他尽力地奔跑,然而始终逃脱不了恶魔的刺刀,只是一瞬,刺刀便贯穿了两人的胸膛„„一位伟大的母亲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压在身体下面,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恶魔的屠刀,希望能保住孩子一条命,可是在母亲死后,恶魔仍然用刺刀将孩子刺死,将尸体挑起,借此炫耀自己的“战绩”„„一位到了绝境的知识分子,他手中握着刀,无奈却又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妻子,似乎想说“我宁愿你死在我的手里,也不愿让你受到恶魔的凌辱”,而妻子也微笑地看着丈夫,静静地等待丈夫将刀插进自己的胸膛,也许这是最好的结果吧„„我不忍再想„„后又来到了书画展厅,一些现代的文人墨客在这留下了许多墨宝,能想象他们写这些字画的时候,心中也是在滴血吧!“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八个大字刊在墙上,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来,若杜工部泉下有知,他要
是看见了70多年前金陵城中的一幕幕惨剧,会是怎样的反应?伤心,痛苦,悲怆?恐怕这些都无法表达他心中的感情吧,不知道他是否还能写出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内心„„展厅内还有一些主张和平,希望中日友好的画,上面有许多中日人民的签名,看了这些,不知道我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有许多日本人他们愿意承认当初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愿意对此道歉,希望中日友好,希望能消弭这一段仇恨,对于这些,我大概该高兴吧;然而,他们的道歉却无法挽回任何东西,事实终究是事实,这是中国永远的伤痕,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痕,若这一切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后人发奋,那么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参观完展厅后我翻了一下参观者留言簿,90%以上都是“勿
忘国耻”、“血债血偿”之类的,如果时光倒流几年,我也会写上同样的话。但是好在,我开始学习思考。毫无疑问,那些血腥的照片,尤其是孩子们的小小尸体,令人不由自主握紧拳头一股悲愤上心头,恨不得下一秒就踏平东京血洗小日本!但是且慢,如果我这样去想了,我不就跟那些刽子手的做法一样了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正是认可并肯定了他们的暴行吗。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强烈谴责这种野蛮的反人类的暴行!不仅仅是他们杀了我们的人(而且是虐杀),就是他们杀他们自己的人,我也强烈谴责!还有纳粹杀犹太人,广岛长崎被投掷原子弹。
有一幅字让我印象很深,写的是“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简单的十二个字,却能代表许多人心中的想法!他们不想
再有战争,不想再有硝烟,每一次的战争受害最多的都是无辜的人民,和平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孩子能够了解中国曾有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他们所希望的只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不是增添他们的仇恨,希望他们能够正视这段历史,毕竟中国的未来是要靠他们的。
我明白,我们要做的不是学会仇视日本,不是毫无理由地抵制日货,这样我们则忽视了我们去凭吊的真正目的,我们所领会到的应该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富国强民,我们渴望和平,我们不愿欺侮他人,然伟大的中华民族却再也决不容许他人欺侮!
参观回来后,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我自从纪念馆出来就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我们的同胞被肆意屠杀而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这是谁的责任?想起一衣带水的那个国家至今仍然对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屑一顾,心里疼痛难忍。我们民族的尊严何在?同胞门,我们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记住历史吗?
第五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游后感想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游后感想.txt
-你脚踏俩只船,你划得真漂亮。-每个说不想恋爱的人 心里都装着一个不可能的人。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南京,一座繁华的六朝古都,曾经是古代君王都向往的城市。可是,谁又想得到,在这座繁华的古都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抹不去的历史,那一页页沧桑的过去仿佛在呻吟着、痛苦着„„
这次学校的夏令营是去南京旅游,在每个景点中,我最期待的就是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一看。在我倚着车窗看风景时,眼里映入了几座雕塑——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痛哭着;老人为炸死的男孩闭上他的双眼;少女紧抓住零碎的衣裳,哭着、喊着„„一幕幕,为我展现了1937年时“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场景,看得我不禁湿了眼眶,那是一幕幕多么震撼人心的画面呀!
之后,我们进入了馆内,之前在路上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已经不复存在,随之取代的,是一种紧张、恐惧的氛围。我踏着一级级阴暗的阶梯,周围伴随的不是明亮的灯光,而是几盏微弱的烛光,还有一阵阵低沉的音乐随之传来„„走完了阶梯,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上映出的一张张笑脸和名字,那就是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无辜的中国人民啊!那一张张贴在墙上的新闻,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大屠杀的惨烈场景——“日本人把杀中国人当成一种乐趣”、“日本人活体解剖中国人”、“日本人进行杀中国人比赛”„„这一系列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刺入我的心里,这些屈辱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是无法忍受的„„
墙上还有一幅壁画,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当时的惨景:几个日本军官手持留着鲜血的长刀,嘴露奸笑地觊觎那些等待死亡的中国人;一些中国人丝毫没想抵抗,只是咬着下唇,眼中饱含着泪水,低着头看着这片泛着鲜血的土地;一些已经被屠杀的中国人民,再也没有能力支撑住躯体了,倒在这片土地上含恨长眠„„在这幅画下还有一个展区,展区中躺着一大片的尸骨,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示在我的面前,经历了将近75年,他们已经失去了血肉,只留下这些骸骨„„但这些不仅仅只是骸骨,我觉得它还代表着灵魂,中国人的灵魂!周围走过的人,有的害怕地闭上了眼,不敢看就悄悄走开;有的人轻轻叹了口气,就默默离开了;有的带着愤怒并窃窃私语地走开了„„
到了纪念馆的“解放展区”,只见几只和平鸽飞在蓝天之上,上面写着: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一年一年,中国正在进步,甩掉“东亚病夫”的称号,中国正在强大着!在走出纪念馆之前,我在捐款箱投了一些钱,仅仅是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代表的不仅仅是我对这些亡者的慰籍和尊敬,更代表着我对中国历史的痛惜和对那些侵华者的憎恨!
走出了纪念馆,阳光一下就照在我身上。但这暖意来得多不容易呀!因为这是300000中国人民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