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

时间:2019-05-12 05:0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

第一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

谨以此文献给遇难者及发奋者

到了南京,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直想写点什么,但都没有鼓足勇气,现在就借概论作业的机会略表情怀吧。我觉得如果没到这里,就是枉来南京了。参观它的意义决不是一个旅游景点那么简单,也不单是一处历史遗址。抬头看着“侵华日军”、“纪念馆”等字样,我告诉自己,这是要让我们永远铭记而存在的。

场外的几个雕像,可谓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人的惨状。对于惨案而言,景象越是触目惊心,其发狂程度与真实状况越是难以想象,它所带来的破坏也就越令人发指,而对后人的启迪也就越发久远。攻下一座城池在人类历史上的罪行及其可怕程度是最大的。亚历山大攻下提尔,犹太人攻下迦南城邦,也曾进行过一番血洗,但日本的这一次,确实是把人类战争的罪恶推向了极点,日本人的兽性也是前二者望尘莫及的。万人坑、毒气、集体枪杀、以及零星的卑鄙的屠戮,每一项都堪称人类历史之最。对婴儿、妇女和老人的恶行,更让人觉得这不是人做的事,就连撒旦看到这一幕,也会为其草菅人命而震颤。人固然不是实验工具,也不是被杀害取乐的,更不是同类用以发泄万恶的欲望而相互存在的。猛兽之间有时会争夺地盘而搏斗,《丛林历险记》里的狼群,也只会咬死衰老的首领,但从来不会把杀戮妄加到同类身上,他们更不会在同类死后去侮辱它们的尸体,作践它们的灵魂,视同类为奴隶,自己还感到天经地义。日本人学西方,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对他们起到了反作用,眼见同类的哭声越是响彻云霄,同类的血液越是喷涌而出,他们的兽性也就越发得到滋长,直到把这六朝古都彻底变成一座死城„„

但这一幅幅凄惶的画面,一遍遍无声的控诉,告诉我们的还不止是这场战争的惨烈以及对日寇的恨之入骨。我相信,用人类史上最严酷的刑罚也不足以原谅他们的罪状,将日本人投畀豺虎也不足以消除中国人内心的悲伤。历史已然成为历史,后来人要做的不仅是记住历史本身,更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才是纪念馆存在的真正意义。场内有的人的目的不可否认是为了获得谈资,诚然“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而我作为一名自视爱国的大学生,却不得不在此陈述我所学到的,或者说是我的感想。首先从中国自身出发,我看到了一个科技思想各方面落后的古国对于突如其来的悲惨命运的无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格局一旦形成,剩下的只是什么时候和何种方式进行宰割的问题了,或者说“突如其来”一词不够恰当。先来看看康熙朝吧。当法王路易十四派来六个传教士给天朝皇帝讲课时,康熙颇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几何,甚至在皇宫里设置了化学实验室,绘制了人体解剖图,因为此举一度被西方人称作开明的皇帝。于是康熙开始向白晋炫耀自己的易经,白晋却把八卦图寄给自己的好友莱布尼茨。当莱布尼茨满怀信心要用中西方哲学相合来感动康熙时,他却因为礼数的原因排斥起基督教,本来一路看好的中国革命态势一下子成为泡影。礼教加上封建分别使国人戴上了手铐和脚镣,盲目和锁国又使它们失去了解开的钥匙。我之所以不谈明代,就是想表明:连康熙这样的明君都不舍得打开国门,别人又有什么盼头呢?这就是中国,强化君权,放不下礼教,腐朽的思想伴随着天朝的迷梦,正在把一个泱泱大国推到列强瓜分的风口浪尖上。中国不乏黄宗羲这样的哲人,但他们太聪明了,认为自己作为易学行家,自己构建的哲学体系完美无懈;中国人太圆滑了,总是能找到自己的立身之本,把小聪明都放在周旋上,而非自然科学;中国人太自大了,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四海升平物阜民安,以致万邦来朝。国家富强,科技为先驱;科技发达,哲思为先驱。当西方摆脱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科学家兼哲学家引领着他们,他们当然高歌猛进。而中国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惟其太平故不思进取。中国人确是太聪明了。李白说“鲁叟谈六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便可谓窥见一斑。他们只知道帮助皇帝奴役百姓,维持奢靡的生活,而毫无西方的人文情怀。当今世界,亦当如此。我们必须有领先时代的哲学思想,才能有洞烛未来的豪情。这样在任何时候都秉持“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感,兴国是必然的。作为理科生,我还是喜欢哲学的。哲学家就是先知,就像摩西一样领导犹太逃出埃及。

从更大的方面,我想谈谈战争的罪恶。这是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当时我在考虑国人所谓报复日本的言辞,比如说制造“东京大屠杀”的想法。有这样想法的人,我不得不承认他们首先是爱国的,但也是目光短浅的。纵观人类战争,有多少次是纯粹正义的呢?而每一次带来的伤害却更久远,久远于当时的死亡及掠夺。就像圆明园,阿房宫,特洛伊,波斯波利斯,君士坦丁堡那样,有多少历代文化珍品由于战争被毁灭?这样的话,毁灭的不仅是人类本身,人类文明也不能摆脱消亡的噩运。以暴制暴乃是原始人处于仇恨而价值观简单所致。只有禽兽们的思想会依照以前的例子作为行事的准则,比如杀害猎物。犯经验主义者常犯的错误,而不加大脑的思考,还是无异于禽兽。今天的我们既然知道以人为本的道理,又有着不同于前者的高度的文明,我们的所作所为当然更不能出于对文明的损毁和对人性的侮辱。我们不畏战,也不好战。别人不义,我们应引以为戒,做出自己的努力,使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发生。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文明世界,让她更繁荣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时刻保持我们文化的先进性也是对我们当今大学生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对参观侵华日军南京的屠杀纪念馆的感想,感触之深与否,抑或痛悼,抑或唏嘘悲叹,都不足以表达我对死难同胞的深切同情。行文至此,唯有仰天长叹,但愿此种灾难不要再次发生在这片饱受欺凌的国土上,历尽沧桑的这个星球上„„

011040208

袁航

第二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临床医学二系

2008年级

班驭涛

10月18日,我们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午的天气有些阴沉,大自然仿佛是有灵性的,它和我们一样悲痛。有一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也烙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使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处,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囚有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射毙,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城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施虐后又被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见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夫子庙一带繁华地带,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分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

日军的暴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为之愤怒,面对同胞的灾难我已不仅是悲痛,还有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及深深的思索。

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抗和斗争,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爱可敬的敃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民产生了震惊和民族的危机感。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7问题无不与之相关。无论是卷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提倡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中是近代史昭示我们,要以身试法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 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仆后继、历尽艰辛”。

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从古代,我们的先辈生于斯、长于斯利用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祖国地理,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的文化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热爱,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抵抗住帝国主义的野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渡过了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着,30年的风雨征程、3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才能取得的成就。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奥运会时全国人民激动不已的场面,这种情不自禁是爱国主义的流露。为有一个强大祖国而自豪。

然而,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南京30多万被杀同胞。在21世纪,我们要为建设一个科学、民主、进步、繁荣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

011040214

刘捷

随着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于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300000。

大一期间,由班委组织参观了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300000的死难同胞。该馆是我近年来见过的最好的建筑设计作品,不知出于哪个优秀的设计师之手。展品陈列也很好,声光效果运用得恰到好处,总之硬件超出我的期望值。下了车,我们能看见一座类似金字塔的建筑,朝那方向走去,路旁有着一些铜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意境深远。

看见第一座雕塑时,我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我没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突然感觉到我所学了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第一座铜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双手抱着一个恐怕不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无力地躺在母亲的手中,大概已经遭难,妇女抬头望天,大概是在向苍天申诉命运的不公。铜像下刻着几行字:“杀害了我的孩子永不再生,杀害了我的丈夫永不再生,却留下了受强暴的妻子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

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日军的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多大的灾难,使多少幸福的家庭家破人亡,使多少鲜活的生命就此丧生。过去的十几年,从书上,从荧屏上,我知道了无数日军的暴行,心中

虽然愤恨,可是觉得那一切毕竟离我太过遥远,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只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兴奋。然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心情无比复杂。我们更多的是对70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借鉴。此刻的心情究竟如何,我无法言喻……

进入展厅,我们看到了一些保留下来的东西,有70多年前被杀害的中国人民的骸骨,有一些已经锈迹斑斑的凶器,有短刀,刺刀,和铁钉,更有令人害怕的“万人坑”,那儿活埋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罪过的铁一般的证据。闭上双眼,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少年背着年迈的奶奶,脑海中只有“逃”,他尽力地奔跑,然而始终逃脱不了恶魔的刺刀,只是一瞬,刺刀便贯穿了两人的胸膛……一位伟大的母亲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压在身体下面,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恶魔的屠刀,希望能保住孩子一条命,可是在母亲死后,恶魔仍然用刺刀将孩子刺死,将尸体挑起,借此炫耀自己的“战绩”……一位到了绝境的知识分子,他手中握着刀,无奈却又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妻子,似乎想说“我宁愿你死在我的手里,也不愿让你受到恶魔的凌辱”,而妻子也微笑地看着丈夫,静静地等待丈夫将刀插进自己的胸膛,也许这是最好的结果吧……我不忍再想……后又来到了书画展厅,一些现代的文人墨客在这留下了许多墨宝,能想象他们写这些字画的时候,心中也是在滴血吧!“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八个大字刊在墙上,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来,若杜工部泉下有知,他要是看见了70多年前金陵城中的一幕幕惨剧,会是怎样的反应?伤心,痛苦,悲怆?恐怕这些

都无法表达他心中的感情吧,不知道他是否还能写出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内心……展厅内还有一些主张和平,希望中日友好的画,上面有许多中日人民的签名,看了这些,不知道我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有许多日本人他们愿意承认当初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愿意对此道歉,希望中日友好,希望能消弭这一段仇恨,对于这些,我大概该高兴吧;然而,他们的道歉却无法挽回任何东西,事实终究是事实,这是中国永远的伤痕,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痕,若这一切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后人发奋,那么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参观完展厅后我翻了一下参观者留言簿,90%以上都是“勿忘国耻”、“血债血偿”之类的,如果时光倒流几年,我也会写上同样的话。但是好在,我开始学习思考。毫无疑问,那些血腥的照片,尤其是孩子们的小小尸体,令人不由自主握紧拳头一股悲愤上心头,恨不得下一秒就踏平东京血洗小日本!但是且慢,如果我这样去想了,我不就跟那些刽子手的做法一样了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正是认可并肯定了他们的暴行吗。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强烈谴责这种野蛮的反人类的暴行!不仅仅是他们杀了我们的人(而且是虐杀),就是他们杀他们自己的人,我也强烈谴责!还有纳粹杀犹太人,广岛长崎被投掷原子弹。

有一幅字让我印象很深,写的是“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简单的十二个字,却能代表许多人心中的想法!他们不想再有战争,不想再有硝烟,每一次的战争受害最多的都是无辜的人民,和平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孩子能够了解中国曾有这段令人不

堪回首的历史,他们所希望的只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不是增添他们的仇恨,希望他们能够正视这段历史,毕竟中国的未来是要靠他们的。

今天的日本人之所以不承认南京大屠杀,是因为我们还不强大,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一忍再忍,不能再忍下去了。就以纪念馆的一句话做结束吧:悲剧绝不能再重演!!!

参观回来后,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我自从纪念馆出来就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我们的同胞被肆意屠杀而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这是谁的责任?想起一衣带水的那个国家至今仍然对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屑一顾,心里疼痛难忍。我们民族的尊严何在?同胞门,我们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记住历史吗? 我明白,我们要做的不是学会仇视日本,不是毫无理由地抵制日货,这样我们则忽视了我们去凭吊的真正目的,我们所领会到的应该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记忆越深厚,文化就越深厚。轻视历史,忘记历史,只会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越来越浅,没有了根,在发展中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更应该直面历史,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更要肩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让历史只能成为历史!

第四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1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300000。

2011年5月 15 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去参观了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

300000的死难同胞。该馆是我近年来见过的最好的建筑设计作品,不知出于哪个优秀的设计师之手。展品陈列也很好,声光效果运用得恰到好处,总之硬件超出我的期望值。下了车,我们能看见一座类似金字塔的建筑,朝那方向走去,路旁有着一些铜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意境深远。

看见了第一座雕塑,我什么话都说不出了,似乎所有的话都被哽住,我没办法用言语形容当时的心境,突然感觉到我所学了一切所谓华丽的辞藻在此刻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第一座铜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双手抱着一个恐怕不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无力地躺在母亲的手中,大概已经遭难,妇女抬头望天,大概是在向苍天申诉命运的不公。铜像下刻着几行字:“杀害了我的孩子永不再生,杀害了我的丈夫永不再生,却留下了受强暴的妻子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

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日军的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多大的灾难,使多少幸福的家庭家破人亡,使多少鲜活的生命就此丧生。过去的十几年,从书上,从荧屏上,我知道了无数日军的暴行,心中虽然愤恨,可是觉得那一切毕竟离我太过遥远,因

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只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兴奋。然此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心情无比复杂。我们更多的是对70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借鉴。此刻的心情究竟如何,我无法言喻„„

进入展厅,我们看到了一些保留下来的东西,有70多年前

被杀害的中国人民的骸骨,有一些已经锈迹斑斑的凶器,有短刀,刺刀,和铁钉,更有令人害怕的“万人坑”,那儿活埋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不可饶恕罪过的铁一般的证据。闭上双眼,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少年背着年迈的奶奶,脑海中只有“逃”,他尽力地奔跑,然而始终逃脱不了恶魔的刺刀,只是一瞬,刺刀便贯穿了两人的胸膛„„一位伟大的母亲将自己年幼的孩子压在身体下面,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恶魔的屠刀,希望能保住孩子一条命,可是在母亲死后,恶魔仍然用刺刀将孩子刺死,将尸体挑起,借此炫耀自己的“战绩”„„一位到了绝境的知识分子,他手中握着刀,无奈却又深情地看着自己的妻子,似乎想说“我宁愿你死在我的手里,也不愿让你受到恶魔的凌辱”,而妻子也微笑地看着丈夫,静静地等待丈夫将刀插进自己的胸膛,也许这是最好的结果吧„„我不忍再想„„后又来到了书画展厅,一些现代的文人墨客在这留下了许多墨宝,能想象他们写这些字画的时候,心中也是在滴血吧!“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八个大字刊在墙上,是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来,若杜工部泉下有知,他要

是看见了70多年前金陵城中的一幕幕惨剧,会是怎样的反应?伤心,痛苦,悲怆?恐怕这些都无法表达他心中的感情吧,不知道他是否还能写出一句诗来形容自己的内心„„展厅内还有一些主张和平,希望中日友好的画,上面有许多中日人民的签名,看了这些,不知道我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有许多日本人他们愿意承认当初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愿意对此道歉,希望中日友好,希望能消弭这一段仇恨,对于这些,我大概该高兴吧;然而,他们的道歉却无法挽回任何东西,事实终究是事实,这是中国永远的伤痕,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痕,若这一切是为了警示后人,让后人发奋,那么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参观完展厅后我翻了一下参观者留言簿,90%以上都是“勿

忘国耻”、“血债血偿”之类的,如果时光倒流几年,我也会写上同样的话。但是好在,我开始学习思考。毫无疑问,那些血腥的照片,尤其是孩子们的小小尸体,令人不由自主握紧拳头一股悲愤上心头,恨不得下一秒就踏平东京血洗小日本!但是且慢,如果我这样去想了,我不就跟那些刽子手的做法一样了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正是认可并肯定了他们的暴行吗。但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我强烈谴责这种野蛮的反人类的暴行!不仅仅是他们杀了我们的人(而且是虐杀),就是他们杀他们自己的人,我也强烈谴责!还有纳粹杀犹太人,广岛长崎被投掷原子弹。

有一幅字让我印象很深,写的是“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简单的十二个字,却能代表许多人心中的想法!他们不想

再有战争,不想再有硝烟,每一次的战争受害最多的都是无辜的人民,和平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所希望的只是孩子能够了解中国曾有这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他们所希望的只是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不是增添他们的仇恨,希望他们能够正视这段历史,毕竟中国的未来是要靠他们的。

我明白,我们要做的不是学会仇视日本,不是毫无理由地抵制日货,这样我们则忽视了我们去凭吊的真正目的,我们所领会到的应该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富国强民,我们渴望和平,我们不愿欺侮他人,然伟大的中华民族却再也决不容许他人欺侮!

参观回来后,我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我自从纪念馆出来就一直在想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遭受这样的苦难?为什么我们的同胞被肆意屠杀而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这是谁的责任?想起一衣带水的那个国家至今仍然对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屑一顾,心里疼痛难忍。我们民族的尊严何在?同胞门,我们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记住历史吗?

第五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作为一名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一年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 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

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

下载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背景: 我曾经去过两次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一次是在国庆期间的假期,一次是在开学后的十月份的团日活动组织班级一起参观。第二次的参观没有了众多的人流,更令人在细细品味中......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河海大学2012年军事理论实践作业 作业完成背景:2012.年11月4日.我和几位同学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了纪念馆前的雕塑群心里就很沉重。我们就这样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范文大全)

    铭记历史 把握未来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关键词:历史 未来 南京大屠杀 爱国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摘要:历史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事实,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无论事实......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2014年6月29日,今天天气很好,阳光也很好,我迎着朝阳,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今天的目的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个很沉重的名词!一个很悲痛的名词!一个很值得深......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大全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历史的教训不可以忘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明,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战争是滋长兽性虐杀人......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策划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2届城市科学系外联部组织集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策划书一、活动目的:1.为增强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的了解历史2.为使同学们时时刻刻勿忘国耻,为中华之......

    悲痛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悲痛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万人坑。这个坑里埋了七层人,是1999年才被发现的。人们在这个坑里挖出了许多贝壳,这就说明这里原来是个有水的地方,可是歹毒的、毫......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陈逸凡 六(1) 暑假,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进门一个大大的“300000”在我眼前。那是侵华日军在南京留下的血腥的数字。30000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