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参观郑各庄心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郑各庄参观观后感
11会计2班
李慧茹
6号
201120442062
伴着初冬的乍寒还暖,上午,三个班的同学从依旧沉浸在金秋的大北农出发了,去往昌平区郑各庄村。
就在上车前还在想去郑各庄参观什么,那会是个怎样的地方,老师的参观意图是什么等等。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略显灰蒙蒙的冬景,和身边的好友闲扯着,也就二十分钟左右,车子便驶到了“温都水城”的门口,停在了一个有着貌似滑雪场地的巨大的陡坡广场前,壮观还不至于但感觉是工程浩大的样子。广场周围环绕着些建筑,错落有致,干净整洁。一行人窸窸窣窣下了车,随着老师走到了一个“金手杖公寓”的地方,从外面看,貌似是个星级酒店,与身边的同学调侃道:“老师是要请咱们吃大餐么?”周围笑声一片,至此对于参观的内容依然毫无所知。
随着大家的步伐进入大厅,先前进去的同学早已围成了一圈,还在好奇着是什么,一抬头便看见“最美村庄--郑各庄展览馆”几个大字,恍然大悟今天的主题,却又产生了新的疑惑:这么一个村怎么还整个展览馆。带着疑问挤进了人群,摆在面前的原来是个沙盘啊。在灯光的配合下显得精致无比。旁边的解说员清清嗓子,开始了讲解。
解说员告诉我们:早在98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穷苦落后的普通村庄,人均不过五千元,之后经各方摸索与尝试,他们开发出了“主动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以郑各庄村为基础、以宏福集团为经济主体的“村企合一”的经济运行体系,请专家对该地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地热水能,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现在的郑各庄,有着最合理的规划,教育,旅游,住宅,医疗,行政区域划分明显,井井有条,人均收入在五万元以上。听到这里我真的不得不佩服。让我想到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它们都是本着“敢为人先”的理念创造了惊人的辉煌业绩。
在对沙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后,我们随着解说员走进了展览馆内部,走进郑各庄村的发展历程:郑各庄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郑各庄村系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上个世纪90年代郑各庄人,在“自己的土地自己使用,农民的城市农民建设”的创业原则指导下,开始了京郊乡村与城市自主接轨的这一浩大工程,力图寻求主动城市化的全新发展道路。过去的几十年,通过不懈努力和艰难抉择,郑各庄村找到了一条“村企合一”的路子,从而由“都市里的村庄”变身为“村庄里的都市”,郑各庄村也成为了主动城市化的典型,集体经济取得飞跃发展,从1998年开始旧村改造至今,郑各庄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紧紧围绕北京市提出的发展首都经济的方向,按照村庄的现实基础和城市的市场需要,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和休闲产业创造条件。承接了中心城区北京邮电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的外迁扩址、昌平科技园区扩展腹地,建设了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高标准接待、训练、旅游设施;通过对平西府历史文化和温榆河生态走廊进行整合,依托当地丰富的地热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由宏福集团与郑各庄村村民共同投资20亿元开发了以“温都水城”冠名的大型旅游休闲项目,打造集商务会展、水上娱乐、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场所。通过十几年的努力,郑各庄完成了从农业村向施工村、向工业村、再向服务村的转型,完成了郑各庄从农村向城镇的转型,实现了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社会服务、社区管理的新型城市化。
过去20年郑各庄通过土地置换推动农业村转向产业村,经济规模到一定程度后,郑各庄村将逐步向“服务村”转型升级。今后10年,郑各庄希望抓住中国养老产业的机遇,将养老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到全村产业规模的三分之一,从农村人过上城市生活到吸引城里人来农村养老。我们参观的展览馆就坐落于金手杖老年公寓里,舒适宜居,真是养老的不二选择。
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也会不禁竖起大拇指吧,听到7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医疗、交通、环境、设施统统一步到位的公寓的待遇,我都蒙生了嫁到这里的想法。言归正传,郑各庄转型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以下几点:
1、敢为人先,主动城市化。
郑各庄人以“自主投资、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样一种村民自治的思路,推进城市化进程。做出“主动城市化”的决定后,郑各庄村随即请来专家,依据市、区、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出《郑各庄村21世纪生态庄园》的详细规划。在规划中突出了产业支撑、环境改善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理念。
2、推陈出新,推行“村企合一”。
郑各庄村创造了“村企合一”的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强大集体经济为城市化提供坚强支撑,以宏福建工为主体的建工产业,以宏福建投置业为主体的房地产业,以温都水城为品牌的旅游产业,以宏福建科为主体的科工贸文产业,支撑起郑各庄村的新农村建设和“主动城市化”。
3、独树一帜,坚持制度创新
首先是创立了“以企带村”的发展机制。其次是不以农民失地为代价。最后是村民享有农民和城市居民双重保障。即享有村内自治的退休养老、医疗、农龄及工龄津贴,全程教育补贴,水、暖、燃气等生活费用补贴、粮油实物补助等诸多福利,同时还享有城市退休居民的保障。
4、出奇制胜,创新利用资源。
这也是我感受最深、认为最值得推崇的一点。
第一是启动旧村改造,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聚敛周转资金,给传统产业带来了生机;第二,是通过旧村改造腾出一部分宅地,开发工业园区,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科技型产业,从村庄的单一产业转向产业的多元化,造就了新的增长点。第三,可持续利用与开发资源。
温都水城用水量巨大,但聪明的村民没有大量利用地下水,而是通过建设北京最大的村级污水处理厂,村、企排出的废水以及雨水回收利用,建成了环城水系,节约出来的水相当于半个十三陵水库。为了节约宝贵的地热资源,郑各庄人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一整套供暖、洗浴、观赏鱼养殖、绿地喷灌的“梯级”利用方案。这么科学、环保、高效的体系实在是值得大力推广。
虽然参观只有一个多小时,可是信息量的巨大程度足以让我们咋舌。这堂生动的农村城市化发展历程课到这里就算结束啦。期待下次能够与最美村庄---郑各庄有真实的互动体验吧。
第二篇:参观郑各庄心得体会 毛概课
题 目:关于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调查
课程名称:
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
学 院: 城乡发展院
专 业: 会展经济与管理
学 号:
姓 名: 卢梦琪
班 级:
目录
前言....................................................................................................................................................2
一、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程度的基本情况................................................................2
1、民族知识薄弱..........................................................................................................................2
2、对民族精神态度冷淡..............................................................................................................3 2.1大学生的思想更加现实化..................................................................................................3 2.2对国家大事等关注较少......................................................................................................3
3、民族意识不够理智..................................................................................................................3
二、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低存在的问题....................................................................4
1、客观存在的中国文化断裂......................................................................................................4
2、外来民族文化影响严重..........................................................................................................4
三、北京农学院大学生更好了解民族精神改进措施....................................................................41、2、3、4、学生为本,紧贴实际,因材施教.....................................................................................4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5 宣扬本土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5 鼓励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6
结语....................................................................................................................................................6
前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文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想就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程度做个调研,我的调查方法是网上问卷的方式,大概200份儿问卷。根据这些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程度的多少。
一、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程度的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贵州大学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相对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方面:
1、民族知识薄弱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信息、各种文化冲击着我们,尤其是网络的日益普及化更是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但是,对于我国的优秀知识文化,大部分同学并没有投入必要的时间以及精力去学习,从图1-1可知,37%的同学表示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及生产生活了解很少,甚至有10%的同学表示对民族只是几乎不了解,这说明我国的教育宣传工作急需加强。由图1-2关于大学生对我国民族知识的学习途径调查显示,56.5%的同学认为自己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而了解的,这说明我国对民族知识的教育途径还过于单一,而且只有16%的同学主要是因为自身兴趣等原因而自主学习,这说明我们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水品较差,不能使其自主学习我国的优秀文化知识。
北京农学院毛概调查报告
2、对民族精神态度冷淡
2.1大学生的思想更加现实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人本着现实的原则来为人处事,而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也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针对出国、考公务员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两件问题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国外更有助于自身发展,国内由于竞争压力比较大,科研环境较好等原因,很多人都热衷于出国,而另一方面,63%的同学认为公务员的工作是铁饭碗,工作收入比较安定,所以才拼劲全力去考公务员。在这两个问题上,大学生表现出对自身发展以及将来生活的物质质量的极大关心,而将民族精神等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2.2对国家大事等关注较少
21世纪以来,全球更加趋向于信息化、开放化,我们并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文化所包围,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更是缩短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从图1-3关于大学生浏览网页新闻报道情况知道,在被调查的200个同学中,有84位同学比较关注娱乐,这其中以女生为主,另外男生中由于有很多同学对NBA等比较关注,所以有68位同学经常浏览体育的新闻,而对于涉及到国家大事等的政治财经新闻,仅有为数不多的同学感兴趣。
3、民族意识不够理智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建立时期,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常不能理智的解决问题,加上对于信息了解的方便快捷,导致其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例如宣传国货运动,拒绝购买某些国家的东西,拒绝观看某些国家的电影等。本次问卷中,当问及对于国货运动看法时,26%的同学认为这与爱国精神无关,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觉得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针对日前出现的钓鱼岛、黄岩岛事件,有53%的同学
北京农学院毛概调查报告
觉得应该通过抵制该国产品获商家来回击这些领土纠纷,更有一些同学觉得可以攻击该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的网站,这些行为都是比较偏激的,都是不正确的。
二、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低存在的问题
1、客观存在的中国文化断裂
年青一代缺乏对民族文化深入、系统和本质的了解,由不了解催生不自信,又不自信演变成全盘否定,从而消泯民族精神产生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暂时领先的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准,我们暂时还落后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面临的种种困难,由此带来的中西文化冲突所造成。
2、外来民族文化影响严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都过一种吃着肯德基,看着美 国大片,讨论着NBA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日益严重,同时,对于本国的重要民族文化遗产等,一方面,政府并这不关注,例如前不久出现的故宫文物失窃以及损坏事件等说明国家在这方面投入资金不够;另一方面,我们很多人出现崇洋媚外的心理,出于好奇等原因,我们对外来的事物更加的感兴趣,在对最愿意过的节日的调查中倾向于过西方节日的大学生较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的大学生还要多,这一现象折射出我们对本国的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存在严重问题,亟待教育改善。
三、北京农学院大学生更好了解民族精神改进措施
1、学生为本,紧贴实际,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努力解疑释惑,切实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变封闭灌输为开放互动,在提高学生的接受度上狠下功夫;制定相应规章与方案,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各年级学生考核评优众环节,适度灌输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着力于内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其次,注重学科渗透。民族精神应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智慧及其人格魅力等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熏陶,也会对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北京农学院毛概调查报告
2、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针对大学生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紧跟形势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努力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学习与应用;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成果,通过看录像或VCD,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讲授引导,提倡大学生去了解原文原著,并通过学习了原文原,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着手写调研报告、心得论文等多媒体教学与网络交流,不断探索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容、技术、手段与方法之创新,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杠杆。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不仅能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够通过培养大学生创造出新的文化。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民族性、导向性,注意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着重发挥课程所拥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民族精神成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内容。
3、宣扬本土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和场所,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充实大学生生活,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高尚人格。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且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它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精神追求的引领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民族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校园物质环境的创造,是师生赖以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条件,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化,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文化的引导教育和潜移默化功能决定了它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特殊意义,要将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贯穿于高校的各种教育内容体系之中。
学校要注重通过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舆论氛围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比如,通过举办人文知识讲座,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提升审美格调和情感。利用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文化节、科技节、读书会、文化沙龙、诗会、影视评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唤起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在参与文化实践、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民族精神得到培育;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史展览,使其了解学校艰苦创业的非凡经历及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在校园主要活动场所建造高雅的人文景观,在教室、走廊悬挂伟人、名人的画像和警句等来营造文明、健康、高品位的精神氛围,形成独有的校园人文景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重视互联网的育人效用,趋利避害,用民族精神占领互联网
北京农学院毛概调查报告
阵地,以建立民族精神红色资源网站为主,依托影响力广泛的主要站点,开展以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网上论坛、网上讨论、网上交流、网上教学等活动,通过平等交流、民主对话、积极渗透、加强监督等方式,在思想互动中加深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创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4、鼓励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人文精神,加强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应加大投资,给予适当的活动经费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并要求高等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结语
我们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的调查要求的了解,选择了关于“关于北京农学院大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程度调查”的问卷,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基本良好,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亟待加强。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关键在教育,学校要构建合理的目标体系,把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到各种内容体系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塑造民族精神。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关系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大学生深刻领会民族精神的实质,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在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带动和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共同奋斗,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强化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把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结合起来,自觉承担己任,履行职责,齐心协力,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
第三篇:参观郑各庄感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参观郑各庄的感想体会 班级:11会计二班 姓名:杜奕晴
盼望已久的毛概课课外参观终于在今天实现了。十点我们登上了开往郑各庄的校车。当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无人不晓的“温都水城”四个大字,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就是郑各庄。
未到达这里之前,郑各庄在我的脑海里也仅仅只是一个村庄,但当我真正到这里的时候,才被它的文化氛围和设施建设所震撼。
在校车上飞速的浏览了一下村庄风光,最终在气势恢宏的滑雪场停下了,尽管是秋天,光秃秃的滑雪场还是很吸引人的眼球,很多同学都在这里合影留念,当然我也不例外。
随后我们就直奔主题,通过老师的指引,大家都向一个叫“水城金手杖”的楼座走去。一进门引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郑各庄村整体模型,在这里可以系统的了解到整个村庄的结构和规模。通过讲解员的讲解,看到郑各庄的规模建设,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北京最美的村庄”确实名副其实。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才知道这里是作为全国唯一一处穿村传递圣火的村庄。祥云圣火在郑各庄村点燃梦想之旅,这也深刻的说明了郑各庄在北京村庄里的地位。同时,郑各庄还是个有悠久历史的“皇城”,据说是明代成村,原名郑家庄,清光绪年间更名郑各庄。因处故宫延长线上,被视为龙脉之地,康熙年间是皇家的御马场,康熙行宫、平西王府都建在郑家庄皇城内。此风水宝地,如今正在续写着辉煌,勾画着更新的蓝图。
看着展区里各个展示,我发现郑各庄村走的是主动城市化道路的道路,宏福苑、宏福集团、“温都”水城展现的既是郑各庄村的实力、名片,也是农民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在村展览馆里参观时,我脑海中忽然出现了江南的“华西村”,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眼前的郑各庄可以和华西村媲美,一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馆内的墙壁上贴满了郑各庄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郑各庄实施城镇化以来经济社会效益也是显著上升的,历经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郑各庄村实现了由单一的农业向以建筑为龙头、集科技、旅游、文创、贸易、医疗、养老、物业保障等多元化产业布局的跨越。同时带动了本村乃至一些社会人的就业率。
当然,在推进郑各庄村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定离不开村里“两委”一班人的带领,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把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为第一要务,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和实践中央制定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指导方针,通过建立组织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决策机制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的工作机制,使郑各庄村呈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交融并进、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我想正是因为郑各庄村的领导班子有着这样的思想,有着这样先进的觉悟才能把郑各庄村建设的如此美好。
这样巨大的变化,让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反映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以往的印象里,新农村的建设只是留于表面“功夫”,对农村的改造不全面也不深入,比如把各家各户的墙刷成统一的颜色,或者是把村里的街道铺上水泥,再或是新建公共卫生设施而不让用之类的。在参观郑各庄村后,让我感触颇深,打破了以往我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
这里的农民如今不仅富裕起来,而且过上了既现代又安逸,既充实又休闲的幸福生活,很多方面超越了城里人。村民享受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多种优厚的待遇,村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费用村里全包,失业村民还有失业金,老人有养老金。村民在企业中持有股份,每年还从企业中得到不少的股份分红。
对于这次参观,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这些。脑海里久久不忘的是当我们进入水城金手杖的时候,大厅的待客沙发那里慈祥的坐着两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这让我瞬间明白了金手杖的含义,让老人过上舒服的生活。在这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又享受优厚待遇入住了水城“金手杖”老年公寓。我想大多数我们这种年龄的学生,爷爷奶奶身体还很硬朗。当我们有了足够能力的时候,能否也可以让我们的长辈过上如此舒服的生活。这需要我们自身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郑各庄的老人们知足了,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从内心深处感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好,感谢社会主义制度好,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美好生活和居住环境,享受着高档待遇。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通过这次参观郑各庄,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农村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作为主动城市化的典型代表,一个郑各庄村折射出了一个中国新农村的发展方向,相信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都可以成为下一个郑各庄。新农村的建设在于人,人之所向、心之所向才是中国之所向。相信新农村必将成为中国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第四篇:郑各庄观后感
郑各庄观后感
今天在马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昌平区的郑各庄。刚听到郑各庄这个名字时我认为他与北京其他的村子没有什么差别,无非就是搞搞农家院、垂钓园之类的,村民们摆脱了传统农民种菜的生活。但当我们来到郑各庄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村子!随着大巴的缓缓前进,我们先后看到了著名的温都水城、梦幻水空间、巨大的滑雪场等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还有著名的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院校。郑各庄已经完全脱离了我们对农村的传统观念,它没有低矮的平房,更无田野阡陌。走进这里,宽阔亮丽的宏福大道,鳞次栉比的商业店铺,安全时尚的交通环岛,高楼林立的现代社区,管理规范的物业设施,其现代化的水平,科技化的程度,人性化的设置,绝不输于任何一个北京市的成熟社区。更甚者,这里的村民都拥有良好的社会福利、养老制度。当我们还在震惊之余,大巴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在工作人员及老师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郑各庄展览馆。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沙盘,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得知这便是郑各庄村的沙盘这个沙盘由几部分组成:教育板块、旅游板块、科技板块和居住区。看到这里我以经等不及想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了。工作人员先为我们介绍了郑各庄的概况:郑各庄村隶属昌平区 北七家镇,576户,1388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人。村域面积4332亩。经济运行体系:以郑各庄村为基础、以宏福集团为经济主体的“村企合一”的经济运行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接下来我们了解了这里的历史。郑各庄是个有悠久历史的“皇城”,据说是明代成村,原名郑家庄,清光绪年间更名郑各庄。因处故宫延长线上,被视为龙脉之地,康熙年间是皇家的御马场,康熙行宫、平西王府都建在郑家庄皇城内。此风水宝地,如今正在续写着辉煌,勾画着更新的蓝图。
1997年之前的郑各庄村,像多数农村一样,一座座农舍前堆满了柴垛、垃圾,猪圈、厕所紧挨住房,粪便、污水街巷里横流。1983年起,黄福水开始担任起村领导的职务。改革开放后,郑各村人脱贫致了富。到1996年,村里成立“宏福集团”时,总资产已达到三千万元,腰包渐鼓的村民刮起了“追赶风”,比着盖房子,反复翻盖引起的浪费日益严重。村里房子大了、多了,可换镜脏乱依旧。1997年,村党总支书记、宏福集团董事长黄福水提出实施旧城改造,让村民上楼,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围绕主动城市化做文章。村民上楼后,相应的设施也全部建设起来了,幼儿园、学校、医疗保健室、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等,听到这里不少同学纷纷感叹道这里的生活水平真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新落成的养老中心,专门为老人们建立的各种设施,舒适的房间,以及夏天去东北避暑,冬天去海南度假的三地养老,都令我们感到震撼!就连我也被这里的这些诱人的福利所吸引,恨不得自己马上就来这里养老。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结束了此次参观。在我看来郑各庄村真正做到了村民的生有所依、病有所偿、老有所养。他折射出了一个中国新农村的发展方向,相信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村都可以成为下一个郑各庄。
第五篇:毛概参观感想
毛概参观感想
韩春燕09112105
现在城市节奏发展很快,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适应世界的快节奏,农村也要加入到这个队伍中,要换上新的面貌,去迎接这个新世界。
农村改革一直是农村人们心中的一个迫切的愿望,我本人也是农村来的,就我自己的经历可以说上几句。
这次参观的河口村,在有些地方上和我的家乡都是非常相象的。首先,他们也有农村合作医疗,这是农民的一大福利,不得不承认的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原来家里一个人生场大病,不是全家破产也差不多,根本没有社会救济。而现在不同,花上几十元就有了保障,让每一个人放心安心。其次,村内卫生环境非常好,现在都有固定人去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回收,并且为每家配备了垃圾箱,真正做到了环境卫生的大大改善,消除了过去的脏乱差的说法。最后,我想说不同的是,他们那有秸秆处理处,可以提供清洁的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切实做到环保,这是我的家乡所不及的,但是应该向节约型农村转变。
其实,农村需要更多人去建设,因为这里面有大量的资源需要去开发。我们应该摒除过去农村落后破败的形象,加入改变农村的队伍,希望有一天,人们愿意去空气新鲜的农村生活,而不是交通拥挤不堪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