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绿色课堂剖析
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一、项目背景
1、源于新课程对“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呼唤。
课堂,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学习知识技能、体验丰富人生,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地方。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所需的生态土壤,要求我们的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育人行为。在争创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奔牛实小的全体师生领悟到“绿色”的博大与精深:“绿色”——象征着自然、本真、健康、尊重,象征着个性、丰富、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基于自然性生态化的本色育人课堂;一种基于生命自主成长的行为更新与自主完善;一种基于人本教育,情感教育、自主教育的常态体现;一种基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融与共生。我们要让课堂里充满生命的本色——绿色,洒满让学生人格、情感、智慧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
2、源于对“学习过程人本化”的深入思考。
“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的省教研课题《学习过程人本化的研究》成功结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在人本化的学习环境中,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落实,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自主探究、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角色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了有效的优化。这些都为新一轮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在深入观察课堂时,也发现部分老师不能持久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对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尚未能自始至终地重视,自己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得不够,自己本身的价值比较忽视,学生未能得到理想的发展,自己也劳累并痛苦着。如何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融合于学习过程中,确保课堂教学有智慧、有意义,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同时让教师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这是我们必须继续探讨的新课题。我们想构建的绿色课堂旨在追寻一种内生性的“绿色”重建,让绿色学校的建设重心在于“人”而非“物”上,让教育“以人为本”得以真正彰显,“绿”的层次置于“人性人格”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种“物性化”的感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自主追寻,通过教育的实践致力完善人,充实人,寻找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通道。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决定开展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的研究活动。
二、项目创意
绿色:本意是一种颜色。随着全球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文明的进步,人们赋予了它更广更深的人文性含义,绿色成了环保、生命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然、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这里的绿色,就是指它的人文意义。
绿色课堂: 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尊重生命,注重自然和谐、智慧高效,充分张扬师生生命活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指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主要创意是:
1、着眼于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每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自主自觉地学习,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调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发展,在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也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项目目标
1、探索能体现绿色课堂理念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一套激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具体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重点,带动本校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职业情趣,改善教学方式,使广大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舞台上展现才能,发展个性。
3、打造绿色课堂,使广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感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
四、项目内容
我们的项目重点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构建绿色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组织与实施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具体内容为:
1、创设绿色课堂教学环境;
2、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
3、研究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和一般模式;
4、探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5、研究绿色作业的设计;
6、构建绿色课堂评价体系。
五、项目推进措施
1、学习交流
我们引导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本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满腔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投身于项目研究与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以“自学、导学、交流”等形式加强项目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促进他们转变观念。
个性自学 我们在校园里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自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还经常向老师们推荐、赠送教书育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书籍,如: 《人的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赏识你的学生》 等,进一步扎实教师的理论功底,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老师们坚持每周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做好不少于3000字的摘抄,写好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心得体会。除了看书,上网学习也是老师们的必修课,各学科教研网和与项目研究相关的网站是老师们每天必到的地方。
专家导学 我们邀请省教研室朱纷老师、万伟博士、市教研室龚国胜老师、王俊老师,以及武进区教研室徐惠仁、钱新建主任到我校进行项目指导,并组织一批又一批老师外出聆听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座,然后有选择地把经典的讲座光盘带回家,供全校老师学习。没有光盘,则由外出教师对学习笔记进行整理上传至校园网或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老师们传达。其次,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向老师们推荐有关教育热点文章,拓宽老师们的视野和思路。
交流互学 集体的智慧常常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项目组每月坚持开展两次学习研讨活动并作相应的记录,还经常开展多种形式、主题不一的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不断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每天,老师们还会在校本教研网上针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发帖、跟帖。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带着困惑去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或送经上门或虚心请教,互释疑惑,共同发展。
2、研究 实践
我们首先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项目研究组织机构,成立了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教科研骨干教师组成,负责项目设计、理论培训与过程指导,同时提供经费、制度的保证。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我们把总项目依据研究需要分解成五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组长1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由学校教师自愿报名组成,涉及到各个年级、各门学科,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其次,我们建立了与项目研究相配套的制度,对项目组成员的学习、研讨、实践、考核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多元化的学习、每周的研究课、每学期的项目组成员考核……等都一一落实。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断促进项目研究科学、有效地开展,根据考核情况,我们每学期都要评出一批 项目实施先进个人,在精神、物质上给予奖励。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把学习所得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平时的每节课都是研究课,有明确的研究意图。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就再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同时,我们还注意科研资料的积累和规范的归档,便于我们回顾工作的进程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3、互动 反思
每学期初,我们要求教师自愿申报项目研究公开课,然后根据上报情况统筹安排。每节课先由执教老师进行思考、设计,然后由项目组的全体成员一起集体备课,研讨各个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合明确、合理,接着大家一起听执教老师上课,课后大家再一起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评课,重点看每一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切实得到落实,哪些地方还需调整或改进。执教老师再进行深入的反思,再在其他班进行该内容的教学。研究、互动、反思是我们的家常小菜。
每学期我校都要举行一次镇案例评比和论文评比,评出一、二等奖若干名,鼓励老师们平时做一名有心人,注意捕捉教学中的精彩瞬间,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动笔的积极性。
在项目研究中,我们注意及时总结,每学期的阶段小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使项目研究始终焕发活力。
六、项目成效
(一)寻找到创设绿色课堂环境的策略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践研究和对学生的调查、观察、分析,寻找到一些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一些创建策略。
1、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对学生的影响
(1)、物化的学习环境
①生活化学习环境 一切学习皆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实践的大课堂。生活学习环境又分真实的和模拟的两类。真实的即现实生活,模拟的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课堂里呈现出现实生活的场景。在生活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学习问题,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②资源化学习环境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教师或学生的各类作品布置于教室里或校园橱窗中,一方面可以使展示作品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对其他同学也有熏陶和促进的作用。展示的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主题学习材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实现资源共享,使每个学生都受益。
③信息化学习环境 电视、网络这些现代技术,有声有色、富有动感,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睛。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特别集中而且持久,效果也特别好。同时,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信息网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能很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2)、人文的学习环境
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愿意敞开心怀,展开真诚的交流。
②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③有趣的学习过程 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从学生和学习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与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愉快地学习、勇敢地挑战、大胆地创新等心理需要。
2、绿色课堂环境的创建策略
(1)、物化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走向生活 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认识千米,教材是利用10个100米的跑道连起来向学生介绍1千米的。其实这样介绍还只介于抽象于直观之间,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这时我们带学生到马路上去看一看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再走一走,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再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的课文,如《春到梅花山》,我们在梅花开放的季节组织或由家长带着孩子去梅花山赏梅。我们学校还与《常州日报》联手,经常带小记者外出采风,丰富学生的见闻,提高学生的采访、作文水平。校内的树、花可以标上英文名称,力求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英语的气息,时刻传递着英语教学的信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则经常组织到社会中去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至于艺体课,则在暑期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适合学生的夏令营活动。
②模拟生活 我们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把一些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吃穿住行等“请”进课堂,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让课堂活起来。如认识人民币之后,我们在教室里开设“小超市”,让学生模拟购物;学《维也纳》这篇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欣赏维也纳的相关图片,聆听优美的旋律。
③丰富信息资源库 学校一方面利用采购、租借等方式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制作一些,还经常组织老师进行课件、网页制作比赛,经常更新、添加校园网上的教学课件、学习网页,不断丰富我校的信息资源库。
(2)、人文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生生关系
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我们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以及喜欢怎样与老师交往,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我校教师的具体做法: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学生亲其师、乐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恳,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爱心,能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教师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差异,用静心等待、延缓评价等手段留出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成就最佳的自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做到引而弗牵、放而不纵;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互动,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在理智地控制好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反省自己的言行。同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
同样,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生生关系,我们也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同学以及喜欢怎样与同学交往,然后根据调查资料组织师生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同学之间应这样做:尊重同学,友好地和同学相处,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精彩之处要热情鼓掌,错误或不足之处要善意指正或补充,绝不能讽刺、嘲笑;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与同学发生摩擦时,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对方,多作自我批评。
②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保持宽容与理解,少一些否定与指责,多一些肯定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③实施快乐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游戏、表演、竞赛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获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内部动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
平时,我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红领巾义卖活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消毒、修补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拟价、推销、购物、理财等技巧。又如诵读、演讲、校园小歌手、挑战主持人等比赛,让学生有公开表现自己、自由表达他们的情感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还特地聘请外教,使学生能够和外国人直接对话、接触,感受纯真的英语。
(二)初步形成了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
教学设计表现为一种静态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蓝图。绿色课堂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状态和教学内容,围绕绿色课堂育人的核心价值,对课堂教学作出整体的策划和具体的设计。
1、落实绿色课堂教学框架——为绿色课堂积基树本
课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
第 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清单 备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最基础的目标就是传递知识,绿色课堂教学框架在考虑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强调教学是为“育人”的资源和手段,服务于“育”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的。教学设计要把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看作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将各种要素进行综合,使教和学成为相互构成、同生同长的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些认识和追求,我们制定了奔牛实验小学“构建绿色课堂”备课格式(见上表)。
其主体由六部分组成:
(1)学情分析及教材解读。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
(4)严谨的教学流程。
(5)课堂上对学生个体学习的预设与规定。
(6)教学反思。
(1)、(2)、(4)重点在于教材和教师,主要是“教什么”和“怎样教”两大问题。(3)、(5)是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关注,预习是确保学生拥有真正的独立学习的机会。“教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清单”的设置是提醒教师要清楚每个环节中教师要怎样做,学生应该如何做。这样基本的备课结构可以帮助老师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又能帮助老师反思课堂,为构建绿色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2、激活书本知识——让绿色课堂生机勃勃
书本知识不能只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压缩,更不能把书本知识看作独立于老师、学生之外的静止的、封闭的客观存在。绿色课堂的教材处理要注重书本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为学生提供能与现实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世界沟通的内容,提升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生命性。
(1)教材 知识体系,在完整知识体系的视野下看待教材知识。教材上的知识(特别是数学)是以点状形态表现出来的,从表面上看,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局部的,人为编排的知识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背后的整体知识体系结构,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除了注意知识结构,还应注意知识建立和发展过程、知识的运用过程等,以使学生感受、体验到知识所包含的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
(2)教材 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教材知识的生长点。绿色课堂强调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生活是教材知识的沃土,在呈现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打破教材为唯一标准的观念,可以把滔滔不绝的生活之水引入课堂,给绿色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沟通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是说教材知识等同于现实生活,在用生活化的策略呈现教材内容时要处理好生活世界的具体、丰富、随意与书本知识的抽象、概括、严谨之间的关系,防止教材内涵的流失。
(3)教材 个体发展,让教材知识真正内化为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催化剂。早在19世纪杜威就指出教学应该从儿童经验出发,因为教育是一个完成社会已有文化向个体成长转化的过程,只有与儿童个体经验世界相沟通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儿童自己的知识,才具有促进儿童成长的意义。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并允许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三)初步研究出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和一般模式
我们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了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探索出了绿色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1、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
(1)、目标情感化 有明确的人本化的目标,既注重系统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等目标的达成,更注重学习价值观、态度、兴趣、动机等情感目标的达成。
(2)、内容合理化 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拓宽,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课本知识。
(3)、方式自主化 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富有意义的体验、探究、交流,在互动交往中共同发展。
(4)、评价多元化 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充分关注个体的需要,尊重个体的差异。
(5)、作业个性化 作业内容、题型丰富多样,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发展的空间,把作业当成一种乐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
2、绿色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教师 学生
…… ……
绿色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有6个基本环节:
(1)、第一环节:进入情境 教师根据具体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演示情境、欣赏情境、辩论情境、应用情境等。不管哪一种情境,都要注意情境的直观性、合理性、科学性、情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使学生乐意学。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第二环节:明确目标 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确定富有层次的目标。学生明确自己的基本达成目标和努力目标。
(3)、第三环节:提出观点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重组、拓宽,或对不同学科进行合理整合,使之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预设,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课本知识,同时注意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我构建的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
(4)、第四环节: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一些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数学课上,学生可以选择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学习新知;语文课上,可以选择读一读、议一议、悟一悟、演一演等方法学习新课。
(5)、第五环节:交流解疑 课堂交流注重多向、评价注重多元。生生、师生之间多向的交流不仅体现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沟通,还注重思维的碰撞和感情的升华。我们的评价理念是“以人为本、多元评价、和谐发展”。学生通过多向的交流,解决心中的疑惑,收获新知。
(6)、第六环节:达成目标 作业具有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业具有实践性,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业具有探究性,能吸引学生步步深入,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业具有综合性,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业形式多样化,既有书面的,也有口头的,可将作业融于游戏、制作、观察、调查、画画、表演、竞赛之中;作业有选择性,一部分为必做题,还有一部分为选做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掌握新知后,能有效巩固并达成目标。
(四)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的具体策略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即使每一节课我们都有充分的预设,但孩子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在我们的绿色课堂里,课堂的生成是否能成为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珍珠,是否能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还在于我们教师是否能正确地解决好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学生课堂的生成需要我们老师的智慧的点缀,才会是成功的课堂,快乐地课堂,生命的课堂,绿色的课堂!
1、理解性生成——跟着你的感觉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指向于文本内容的,也就是理解性层面的生成,但这又不在老师的预设中,那此时的教师要跟着学生的感觉走,同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能在自读自悟中解决理解性层面的问题。
2、拓展性生成——不能被你牵着走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材之外的话题,这时,我们教师既不能简单对答,也不能大肆讲解,要灵活地进行调控。必须有效拓展的,课堂就应该提供背景加深理解,应该课后延伸拓展的,就放到课后继续学习,千万不可被学生牵着走,我们要把握好教师是课堂主导者、调控者这一角色。
3、价值取向生成——我要为你找理由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悖于文本思想的,教师不应该简单的否定,而应该“引申悟谬”,让学生去思考,在自己的探究否定中解决生成的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文本价值的“激发点”,教师要积极引导探微,不断深化课文的主题,在情感的渲染、激发中让学生深刻感悟文本的多元价值。
4、思辨性生成——我们一起来碰撞
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五)初步形成了绿色作业的设计策略
作业布置是绿色课堂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完美的结局也是成功的重要保证,绿色作业的设计要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要让作业变得鲜活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1、适可而止,师生同乐
一课上完,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疼:习字册、语文补充习题、家作、课作、小练笔……一大堆的作业,学生做得焦头烂额,老师批得颈椎疼痛,双手发麻。所以我们认为作业第一要改革的是量的问题。绿色是环保节能的代名词,那么绿色作业首先也要“节”。怎么个节法?比如说我们一篇课文上下来,对于字词的教学有个习字册认真完成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在课文中划出很多重要的词语回家当作家作再抄写。重复机械地抄写词语并不是熟记词语的最佳方法,我们应该重在平时,重在第一课时字词教学中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记住难写的易写错的词为成功之处。
2、生动有趣,乐此不疲
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学科的特点,学生一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才有真正地参与。
3、体现层次,各取所需
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总有长短,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存在的。做着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受不了”。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难度,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特别是那些学习差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再对做作业产生反感的情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会慢慢地提高。所以,层次性的作业设计,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课堂、作业和自主都还给学生,才能真正给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春天的绿意。
4、学会合作,共同进步
有些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作业,学生独自一人完成难度较大,这样的作业完全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共同负责来学会学习,让学生品尝到作业的乐趣和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成功感。
【典型作业选登】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练习六中有一个倒顺词的学习,与其老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倒顺词,还不如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把自己收集到的倒顺词编成相声,自编自导自演。这样一放手,学生的兴趣浓厚起来。一下课只见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开始自编自演起来。学生还大胆地要求利用一节综合课的时间来展示,我做评委,给优胜组加分。以下是一组学生创编的相声:
甲:学了倒顺词才也来用用,别浪费了这美好的倒顺词。
乙:好呀,你不就是想给大家展示展示你的才华吗,谁怕谁呀?
甲:切,我这是温故知新。瞧我今天的领带多漂亮。
乙:我今天准备带领你全家去大购物。
甲:戴上手铐的肯定是罪犯。
乙:你若犯罪了我绝对会去探视你。
甲:你这家伙啥意义?我们来点高难度的。
乙:奉陪到底。
甲:我拿牙刷刷牙。
乙:我拉警报报警。
甲:奶牛挤出来的是牛奶。
乙:蜜蜂酿出来的是蜂蜜。
甲:哈哈哈,厉害厉害。
乙:彼此彼此啦。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六)初步形成了落实绿色课堂评价的具体策略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以人为本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绿色评价的主体、标准、方式、形式、时机等一些列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的评价由学生个人、同学、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交互评价,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将评价变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1)、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突出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2)、同学互评 由于年龄的关系,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深刻,从而使他们无法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在自评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相互评价。“你认为他做得怎样?”“你要向他学什么?”“还有哪些要改进,怎样改进?”从而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注意指导性、激励性。教师除了平时的随机性评价外,期末还要运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作出书面评价,说明学生学习活动中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4)、家长参评 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请家长来评价学生,让家长对孩子在家中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5)、师生互评 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反过来评价教师。这样的评价可以使主客体相互转换,促进平等,有利于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评价标准多元化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真正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还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我们一方面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学生统一使用的“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过程与方法位居第二,具体从爱学习、不怕难、会创新、习惯好、善倾听、会提问、会思考、会实践、会合作、会表达、能理解、能掌握、能应用共十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较为全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以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对不同的学生又设置了一些不同的评价标准,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某个方面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如定期或不定期地评选“绿色小卫士”、“文明小使者”、“校园小雷锋”、“优秀学生”、“进步学生”、“金嗓子”、“故事大王”、“口算高手”、“运动之星”、“书画小能人”等。
附: 奔牛实验小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试行)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评价等级(好、进步、一般)
自评 他评 师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爱学习喜欢任课老师,乐意参与学习。
不怕难 遇到困难不退缩,能克服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会创新 喜欢寻找与众不同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习惯好 注意力集中,书写认真。
过程与方法 善倾听 善于倾听并听懂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会提问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会思考 善于利用合理的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
会实践 能围绕问题开展实验、操作、调查、研究等活动,善于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会合作 能主动和同学配合,能与同学一起探索、讨论并形成一定的成果。
会表达 能用简洁的语言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 能理解当堂课所学的知识
能掌握 能掌握本节课应掌握的一些本领。
能应用 能准确、熟练、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
想对自己说
伙伴对我说
老师对我说
3、评价方式多元化
我们除了运用常规的口试和笔试外,还采用表格式评价、成长记录袋、观察式评价、家校联系卡等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最大程度消除学生对评价的恐惧心理,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评价方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在具体评价实践中,取长补短,根据不同的情境与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1)、表格式评价 利用统一的学习活动评价表(见上表)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好、进步、一般”三个等级。通过自评、他评和师评,学生能够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通过纵向的比较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还可以看到同学、教师对自己的建议,使今后的努力更有方向。
(2)、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由学生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素材,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成长足迹,而且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
(3)、观察式评价 观察式评价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对学习者平时表现的观察,教师及时采用合适的方式给予恰当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家校联系卡 家校联系卡,老师每周都和家长书面联系一次,双方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情况及其他表现,能有效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
4、评价形式多样化
评价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用语言、表情,也可用动作来评价。
(1)、语言 评价的语言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当学生停止不前或表现突出时,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学生前进和再前进的动力。作业本、成绩单上的书面评语,也是如此。当然学生表现不佳时,适当的提醒和批评也必不可少。
(2)、表情 当学生由于紧张而不知所措时,老师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待的微笑能给学生莫大的勇气。
(3)、动作 学生有出色表现时,用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摩一下他的头、对他竖起大拇指或奖励给他们一颗“小星星”,学生会兴奋一整天。
5、评价时机弹性化
(1)、即时评价 我们随时注意捕捉学生的亮点:课堂上精神的状态、精辟的回答,作业中精妙的解法,活动中精彩的表现,都会对之及时加以肯定。凡是能针对现状对学生即时的褒扬,对其他学生的刺激最强烈,学生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期望也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会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不遗余力。
(2)、延时评价 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实行延迟性评价,按自愿的原则进行重测,并按最佳成绩记录,有利于激发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定时评价 在周末、月末、期末,将学生的学业情况与日常言行结合起,用等级加评语的形式进行来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继的学习与生活指明方向。
七、综合成效
1、项目的有效实施是对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响亮回应。通过构建绿色课堂,优化了教学过程,实现了课堂各要素各环节的协调融合,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了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连续三年获区质量评估一等奖;学生在区以上各级各类素质竞赛中获奖750多人次。该项目2009年被省教研室确定为江苏省第8期教研立项课题。
2、通过构建绿色课堂,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育人成人”的同时“育己成己”,获得尊严和快乐,提升了职业价值和生命质量。三年来,“五级教师梯队”人数由原来的45%提高到60%;被评为区级以上先进的有20多人,十三位老师在区以上评优课中获一、二等奖;两个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教师的240多篇论文在区以上评比中获奖和发表。
3、项目的有效实施为学校的“新绿色教育”提供了更多理论、实践支撑,成为了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纽带,彰显着学校新一轮主动发展的特色。育人环境更加和谐,办学内涵进一步提升。围绕“绿色课堂”设计的校本课程获首届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武进区十佳创新发展成就奖;学校先后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江苏省“书香学校”等。
我校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经验多次在区新教育实验学校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并通过支教结对、送教下乡等形式在周边学校得到辐射和推广。
执笔:林志明、解放英、王晓东
第二篇:构建绿色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一、项目背景
1、源于新课程对“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呼唤。
课堂,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学习知识技能、体验丰富人生,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地方。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所需的生态土壤,要求我们的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成长的育人行为。在争创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奔牛实小的全体师生领悟到“绿色”的博大与精深:“绿色”——象征着自然、本真、健康、尊重,象征着个性、丰富、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绿色课堂”——是一种基于自然性生态化的本色育人课堂;一种基于生命自主成长的行为更新与自主完善;一种基于人本教育,情感教育、自主教育的常态体现;一种基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融与共生。我们要让课堂里充满生命的本色——绿色,洒满让学生人格、情感、智慧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
2、源于对“学习过程人本化”的深入思考。
“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的省教研课题《学习过程人本化的研究》成功结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在人本化的学习环境中,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落实,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习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自主探究、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角色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行为得到了有效的优化。这些都为新一轮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在深入观察课堂时,也发现部分老师不能持久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对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尚未能自始至终地重视,自己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得不够,自己本身的价值比较忽视,学生未能得到理想的发展,自己也劳累并痛苦着。如何让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统一融合于学习过程中,确保课堂教学有智慧、有意义,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同时让教师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这是我们必须继续探讨的新课题。我们想构建的绿色课堂旨在追寻一种内生性的“绿色”重建,让绿色学校的建设重心在于“人”而非“物”上,让教育“以人为本”得以真正彰显,“绿”的层次置于“人性人格”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种“物性化”的感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自主追寻,通过教育的实践致力完善人,充实人,寻找让师生共同成长的绿色通道。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我们决定开展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的研究活动。
二、项目创意
绿色:本意是一种颜色。随着全球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文明的进步,人们赋予了它更广更深的人文性含义,绿色成了环保、生命的代名词,象征着自然、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这里的绿色,就是指它的人文意义。
绿色课堂: 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尊重生命,注重自然和谐、智慧高效,充分张扬师生生命活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
构建绿色课堂,指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主要创意是:
1、着眼于学生的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每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自主自觉地学习,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强调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发展,在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也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项目目标
1、探索能体现绿色课堂理念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一套激发课堂生命活力的具体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重点,带动本校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职业情趣,改善教学方式,使广大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舞台上展现才能,发展个性。
3、打造绿色课堂,使广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感和能力不断增强,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
四、项目内容
我们的项目重点立足于课堂,积极开展“构建绿色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组织与实施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具体内容为:
1、创设绿色课堂教学环境;
2、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
3、研究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和一般模式;
4、探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5、研究绿色作业的设计;
6、构建绿色课堂评价体系。
五、项目推进措施
1、学习交流
我们引导并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本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满腔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投身于项目研究与实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以“自学、导学、交流”等形式加强项目组成员的理论学习,促进他们转变观念。个性自学
我们在校园里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自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还经常向老师们推荐、赠送教书育人、自身发展等方面的书籍,如: 《人的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赏识你的学生》
等,进一步扎实教师的理论功底,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老师们坚持每周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做好不少于3000字的摘抄,写好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心得体会。除了看书,上网学习也是老师们的必修课,各学科教研网和与项目研究相关的网站是老师们每天必到的地方。专家导学
我们邀请省教研室朱纷老师、万伟博士、市教研室龚国胜老师、王俊老师,以及武进区教研室徐惠仁、钱新建主任到我校进行项目指导,并组织一批又一批老师外出聆听一些名师、名家的讲座,然后有选择地把经典的讲座光盘带回家,供全校老师学习。没有光盘,则由外出教师对学习笔记进行整理上传至校园网或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向老师们传达。其次,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向老师们推荐有关教育热点文章,拓宽老师们的视野和思路。交流互学
集体的智慧常常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项目组每月坚持开展两次学习研讨活动并作相应的记录,还经常开展多种形式、主题不一的 “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在交流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不断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每天,老师们还会在校本教研网上针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发帖、跟帖。一段时间,我们还会带着困惑去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或送经上门或虚心请教,互释疑惑,共同发展。
2、研究 实践
我们首先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项目研究组织机构,成立了项目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室和各教科研骨干教师组成,负责项目设计、理论培训与过程指导,同时提供经费、制度的保证。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我们把总项目依据研究需要分解成五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设组长1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组成员由学校教师自愿报名组成,涉及到各个年级、各门学科,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其次,我们建立了与项目研究相配套的制度,对项目组成员的学习、研讨、实践、考核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如多元化的学习、每周的研究课、每学期的项目组成员考核„„等都一一落实。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断促进项目研究科学、有效地开展,根据考核情况,我们每学期都要评出一批项目实施先进个人,在精神、物质上给予奖励。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把学习所得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平时的每节课都是研究课,有明确的研究意图。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就再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同时,我们还注意科研资料的积累和规范的归档,便于我们回顾工作的进程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3、互动 反思
每学期初,我们要求教师自愿申报项目研究公开课,然后根据上报情况统筹安排。每节课先由执教老师进行思考、设计,然后由项目组的全体成员一起集体备课,研讨各个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合明确、合理,接着大家一起听执教老师上课,课后大家再一起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评课,重点看每一环节的研究意图是否切实得到落实,哪些地方还需调整或改进。执教老师再进行深入的反思,再在其他班进行该内容的教学。研究、互动、反思是我们的家常小菜。
每学期我校都要举行一次镇案例评比和论文评比,评出一、二等奖若干名,鼓励老师们平时做一名有心人,注意捕捉教学中的精彩瞬间,认真反思,不断总结,极大地提高了老师们动笔的积极性。在项目研究中,我们注意及时总结,每学期的阶段小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使项目研究始终焕发活力。
六、项目成效
(一)寻找到创设绿色课堂环境的策略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践研究和对学生的调查、观察、分析,寻找到一些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一些创建策略。
1、绿色课堂环境的分类及对学生的影响(1)、物化的学习环境 ①生活化学习环境 一切学习皆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实践的大课堂。生活学习环境又分真实的和模拟的两类。真实的即现实生活,模拟的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在课堂里呈现出现实生活的场景。在生活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学习问题,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活,真正实现学以致用。②资源化学习环境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教师或学生的各类作品布置于教室里或校园橱窗中,一方面可以使展示作品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对其他同学也有熏陶和促进的作用。展示的可以是作品,也可以是收集到的有关主题学习材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实现资源共享,使每个学生都受益。③信息化学习环境
电视、网络这些现代技术,有声有色、富有动感,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睛。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特别集中而且持久,效果也特别好。同时,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园信息网也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能很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
(2)、人文的学习环境 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对教师产生心理的认同,愿意敞开心怀,展开真诚的交流。②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③有趣的学习过程
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从学生和学习的实际出发,将教学内容与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愉快地学习、勇敢地挑战、大胆地创新等心理需要。
2、绿色课堂环境的创建策略
(1)、物化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走向生活
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认识千米,教材是利用10个100米的跑道连起来向学生介绍1千米的。其实这样介绍还只介于抽象于直观之间,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这时我们带学生到马路上去看一看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再走一走,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再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景的课文,如《春到梅花山》,我们在梅花开放的季节组织或由家长带着孩子去梅花山赏梅。我们学校还与《常州日报》联手,经常带小记者外出采风,丰富学生的见闻,提高学生的采访、作文水平。校内的树、花可以标上英文名称,力求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英语的气息,时刻传递着英语教学的信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则经常组织到社会中去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至于艺体课,则在暑期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开展适合学生的夏令营活动。②模拟生活
我们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把一些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吃穿住行等“请”进课堂,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努力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让课堂活起来。如认识人民币之后,我们在教室里开设“小超市”,让学生模拟购物;学《维也纳》这篇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欣赏维也纳的相关图片,聆听优美的旋律。③丰富信息资源库 学校一方面利用采购、租借等方式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制作一些,还经常组织老师进行课件、网页制作比赛,经常更新、添加校园网上的教学课件、学习网页,不断丰富我校的信息资源库。(2)、人文的学习环境的创建策略 ①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生生关系 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我们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以及喜欢怎样与老师交往,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我校教师的具体做法: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交往;要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学生亲其师、乐其道;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恳,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付出持久的耐心和爱心,能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要欣赏学生,不仅欣赏其优点,还要欣赏其缺陷中积极的一面;教师要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差异,用静心等待、延缓评价等手段留出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成就最佳的自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做到引而弗牵、放而不纵;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帮助他们积极互动,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在理智地控制好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反省自己的言行。同时,学生也要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
同样,为了建立以人为本的生生关系,我们也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喜欢怎样的同学以及喜欢怎样与同学交往,然后根据调查资料组织师生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同学之间应这样做:尊重同学,友好地和同学相处,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精彩之处要热情鼓掌,错误或不足之处要善意指正或补充,绝不能讽刺、嘲笑;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与同学发生摩擦时,不斤斤计较,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对方,多作自我批评。②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保持宽容与理解,少一些否定与指责,多一些肯定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③实施快乐的学习过程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游戏、表演、竞赛等,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获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内部动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平时,我校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红领巾义卖活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消毒、修补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拟价、推销、购物、理财等技巧。又如诵读、演讲、校园小歌手、挑战主持人等比赛,让学生有公开表现自己、自由表达他们的情感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学校还特地聘请外教,使学生能够和外国人直接对话、接触,感受纯真的英语。
(二)初步形成了绿色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 教学设计表现为一种静态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蓝图。绿色课堂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状态和教学内容,围绕绿色课堂育人的核心价值,对课堂教学作出整体的策划和具体的设计。
1、落实绿色课堂教学框架——为绿色课堂积基树本 课堂最基础的目标就是传递知识,绿色课堂教学框架在考虑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强调教学是为“育人”的资源和手段,服务于“育”主动、健康、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目的。教学设计要把课堂教学的各种要素看作是教学整体的一部分,将各种要素进行综合,使教和学成为相互构成、同生同长的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些认识和追求,我们制定了奔牛实验小学“构建绿色课堂”备课格式(见表)。
第三篇: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剖析
构建生态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学本教育”,是乌敦套海中学践行“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的校本做法,它注重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先学后导。它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构建以学法指导为中心线索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历程及做法
我校导学案的编写使用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两型四步一专题” 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完成:
1、两型:即两个课堂教学类型:预习探知课和达标展示课
2、四步:明标自学——交流研讨——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3、一专题:每一单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二)、“三型五步一专题”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体现这一理念。
三型:预习探知课、达标展示课、巩固复习课
五步:明标自学——交流研讨——展示提升——自主构建——达标检测
一专题:学习完每个单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抓好课堂评价,确保导学案使用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认真遵循新课标精神,重视教学过程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开放,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广泛,师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自由、宽松、平等、和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主动学习。
我校评价课堂教学是否取得实效的方法是“五看一达标”:
一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牵引;
二看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否充足、活动方式是否多样;
三看学生的质疑质量;
四看预设与生成是否协调统一;
五看教师是否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帮助者;
达标是通过课堂观察或试卷测评,考察本节课的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效果评价这一环节,我们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既关照学生的成长,又关照教师的成熟。
二、困惑及解决
导学案编写中的困惑:
1、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教师不忍心打断,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当堂完成。
2、走进新课改,如何对学生、教师进行科学性评价,避免教师追寻的盲目性。
3、学习小组的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评价和激励措施还需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对策略:
(一)、重视导学案设计。
师设计导学案之前,要对教材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乡下学生与镇内学生相比,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认知能力,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教材,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中的问题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在设计学案时,努力让问题设计有层次性、梯度性,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不同的问题,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学期初的整体备课,备课组长按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同时,我们强调集体备课不能绝对统一,对集体备课的意见也不必全盘接受,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基本形成了如下流程:主备人精心备课——学科教师充分交流——个性处理,修改增删——再次交流,初成学案——深化研究,课堂检验——再次润色,形成导学案。集体备课中不仅备教师“教什么”,还备“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打造出多维互动、智慧生成、人性养育的精品课堂。
(三)、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完成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对小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从而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能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在评价小组学习时,教师还注重让学生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及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展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和活动过程。
三、设想及预期
今后导学案编写理念:
1、人际互动、情知互动、多维互动。
2、课前、课中、课后,相得益彰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声有色。
4、学习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逐步提升。
5、载体依托、主体凸显、体验加强、问题强化、共同体凝聚。
导学案的使用重点:
第一、营造民主平等的生态课堂。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教师是信息的加工者和积极建构的指导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消费”信息,而是对知识信息进行在教师加工基础上的再加工,存在重新建构。所以教师不应扮演“真理化身”、“文化权威”等角色,而是一个创造者的激发者、学习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高品位生态的营造者、生命活力的调节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动学生。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商量就是民主、就是尊重,尊重是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民主则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生态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
第二、建立多维互动的生态课堂。
1、师生互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困惑和失败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忘了上课是师生的共同劳动。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来引领学生,教学相长,滚动发展。课堂中,我们的老师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敞开心扉,自由地做思维体操,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辩的语言。
2、生生互动:作为课堂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学生,应该让他们动起来。课堂中,我们的老师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与学生互动影响着价值观和能力态度,影响学生人格和健康心理成长,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获得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弥补课堂上教师无法满足多层次学生需要的缺憾,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3、竞争合作。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忽视个人学习和竞争学习,一方面要强调独立思考、积极进行组间竞争,另一方面加强组内合作,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灵感,碰撞思想,创造火花,促进反省,建构知识,培养团队意识和能力,让和谐的教育存在于合作化的竞争与竞争化的合作中,实现竞争和合作“比翼双飞”。
4、彰显个性。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观念,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等,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5、时空开放。生态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的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系统才是有活力,才能不断发展。所以,课堂中,我们的教师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上开放,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从课堂向课前、课后、课外开放,从生活中提取源泉丰富课堂,同时要解放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用科学思维方式来观察社会。
肖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以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之后各自有两个思想。”编好导学案,拓展多元化学习渠道,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文化生态环境,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不仅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托,而且是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创建诗意空间、心灵家园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绿色课堂
关于“绿色课堂”对话沙龙的发言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很高兴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对绿色课堂的看法,首先呢,我想说说我理解的绿色课堂是什么!
绿色课堂,不是颜色是绿色的课堂,不是桌子凳子学生老师衣服穿成绿色的就是绿色课堂。我们生活中也提到过绿色生活,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绿色城市,绿色代表着生命,生命应该是怎样的呢,生命的成长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的过程,一棵树在阳光下土壤中自然成长,没有人去折枝,没有人去扭曲它的树干,只要按照它生长所需的条件,它就可以茁壮成长,而我们的学生也好比一颗颗小树,不要有压迫,不要有灌输,让他们自然地成长,去吸取知识,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成才成人。
所以,绿色课堂,就是一种强调以生为本,注重民主尊重,追求生态和谐的教育。绿色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而对于绿色课堂,我总结的重要点,有两个部分,一是民主。一是对话。对于民主,不是说就是对每个孩子都公平,不是说把一碗水端平就是民主,民主不等于公平。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所以,民主应该就是老师与学生可以达到真诚的理解,建立起互相的信任,老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刚才,我说的民主不等于公平,它有时候还可能不公平,对于特别的学生要特别的对待,尤其是调皮的学生,那些不守规矩的学生,他们更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想法,民主在他们那里就不是规矩,而是理解,要和他们交谈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用真诚去关爱学生,以情动人,才能让这些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一个是对话,对话包括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现在我主要讲对于对话,很容易出现的一个困惑,现在我们总强调的一句话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都交给学生了,我们老师来干什么呢?绿色课堂是不是就是学生自学嘛!是不是就是让学生任其发展嘛!不是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大量的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因为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太过于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了,要改变这样的历史惯性,我们就要大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两种做法的融合,才能达到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才能做到让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绿色地发展,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真诚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进取的状态,才能敢于质疑,才能勇于创新,中国的诺贝尔才有希望!
最后,我想说,绿色课堂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不但需要时间让老师的思维转变,还要给学生适应转变的时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五篇: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对现代的教育进行了精辟的解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教育“应该培养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的人”。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应是培育出具有美好人性、灵性的“好人”、“能人”,而不是丧失“人性”、“灵性”的“庸人”、“坏人”,更不是扭曲本性和迷失自我的“废人”、“痴人”。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站在整个人类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尊重爱护每个学生的个性,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绿色课堂就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为学生构建一种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能培养锻炼合作交往,探究发现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改变当前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课堂内容脱离生活、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等现状,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绿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面向丰富的社会生活,课堂不再局限于学校,而是面向整个自然及社会生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而是社会伙伴的有机结合;教材也从传统的课本中突破出来,使学生阅读课本这个“有字书”,更要学习自然这本“无字书”。
在新课程推行的过程中,学校新旧文化的冲突、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碰撞在课程文化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长期以来,老师们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思维束缚于没有生气的教学内容等。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个现实的问题: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三维目标。老师们很茫然,怎样走进新课程?怎样转变观念?怎样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由于受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过程比较单一枯燥,很难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课堂教学流程不科学,缺乏时间效益观,讲到哪里算到哪里。(3)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少。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独立思考机会少。(4)、忽视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培养,忽视师生、生生间的多维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健康发展。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又是由学生、教师、课程组成的。这三者的关系犹如水中行舟,学生是舟,而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是承载舟航行的帆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正确的航向才能使学生达到成人、成才、成功的彼岸。学校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切的学生。那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是不是应该从建构理想的、崭新的、绿色的课堂生活入手呢?走校本之路,从课堂入手,提出绿色课堂的人,能极大地激发老师们研究的兴趣与活力。
前华中科大前校长杨叔子院士积极倡导绿色教育,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可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可求真务善、可人文至美。我校在这种人文与科学结合的绿色教育观的启示下,提出了“构建绿色课堂”的课题研究,树立新型的教学过程观、教学价值观和师生观,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我们研究小组根据组员学科特点与研究基础,选择“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促进教师建立新型的教育观和教学观,重点研究绿色课堂理念指导下,不同年级、不同数学课型的一般教学模式,促进绿色教育目标的达成,从而能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师生情感与需求,保护师生个性与兴趣,开发师生思维与创造力,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的反思,我们提出“绿色课堂”,来改判课堂教学现状。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不是外砾的,也不是内发的,人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绿色课堂是指在“绿色思想”的指导下,从课堂的各个环节着手,协调平衡各种主客观因素,以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绿色课堂,是现代教育发展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课堂是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的课堂,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也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的知识基础,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学习与探究;注重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知识建构的特定的生活情境和实践;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互相合作与交流。绿色课堂就是要通过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倡导一种活泼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
绿色:本意是一种颜色,现代社会,绿色成了环保的代名词。这里的绿色,不仅指通常意义上的生态绿色,还指在教学活动中尊重生命,注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构建绿色课堂: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课堂。主要特征是:
1、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来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使每项教学活动都有意义。
2、突出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地学习,使课堂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真正体现学生生命价值的场所。
3、强调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使课堂教学同样成为激活教师生命活力的过程。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近年来,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实践选择;另一方面,对教育实践的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则可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出一套激发师生生命活力,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打造绿色课堂,让广大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活动中成长发展,使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情感与能力不断增强。
三、研究内容
1、构建绿色课堂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绿色课堂应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学教互动。绿色课堂应做到“清、实、活”。清是指环境清雅,目标清晰,流程清晰,学生语言清楚,老师评议清晰,有感染力。实是指课堂真实,过程扎实,方法务实,效果在此之前。“活”是提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方式灵活,教师精心预设,能灵活处理教学情况。
2、探索组织与实施绿色课堂的具体策略的研究。
对教学目标、内容、情境、扭转、手段课堂等要素进行研究,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能激发学生的生机与活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教师的教学智慧。
3、建立体现绿色课堂理念的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一是改革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与方法。二是建立学生课堂学习观察、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以学论教,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作用,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总结有关变量的属性。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现有基础等及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是否科学恰当等问题,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4、个案研究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研究,以有利进行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5、经验总结法。针对有关教育现象,进行分析、概括,总结经验教训。
五、研究措施
1、理解课题研究内涵,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转变观念,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培训目标,实行参与式培训,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改的理念、掌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和进程,帮助教师领悟新的教学思想,熟练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要求教师在学习时勤作笔录,勤写心得,结合教学教研实际,撰写教学札记与读书笔记,使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迁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
2、抓集体备课改革,发挥课题组的群体优势。
改变传统的备课活动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备课,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改革备课的内容重点,强调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学校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召开教师集体研究会,把问题摆出来,由课题组教师或全体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创意加减→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还要求每个教研组开展年级研讨课的上、听、评活动。一人上课,课题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表自己的见解,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另一方面,开展专题系列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三部曲:绿色课堂模式探讨课—(考核课)模式尝试到模式探讨,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绿色课堂示范课—(外出听课、名师录像课)邀请名师授课,学习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绿色课堂展示课—(同一节课进行对比教学)同年级同学科每位教师准备一节代表自己最高水平并体现绿色课堂思想的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通过校本教研,不断探索绿色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渐变的过程中使绿色思想与绿色理念成为学校文化的主色调。
3、加强教学案例研究,促教师迅速成长。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教学案例研究”将成为课题研究的又一亮点。我们将组织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每位中青年教师每月总结出1篇教学心得,深入细致地剖析、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出来,使教师以一名“反思的实践者”和“反思的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将自己对教学的“精彩回顾”、“弥补追求”记录下来,并在“反思”中畅所欲言,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优化进程。
六、课题研究的计划及时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10年8月)
1、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
4、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和学生培养目标体系进行修改。
5、组织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2年1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月)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七、课题组成员
高伟明
季亚珍 孙娟 陈莉 等
(奔牛实验小学 高伟明、季亚珍、孙娟、)
陈莉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