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生物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国主义意识;创新意识;健康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1(B)―0046―01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生物教学中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行为上转变方式,使初中生物教学力求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初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
一、环境保护意识
当前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确实有很多的问题,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存以及生活的质量,已经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结合新课程提供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在生物教学中,深入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依据教育教学实际,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环境教育素材,如“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做到生物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爱国主义意识
爱国主义意识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只有具有了爱国的意识,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国情教育素材,如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特有的动植物类群、在生物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及研究成果等,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生物学方面的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献身精神,坚定报国志向。
三、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需要创新型人才。初中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模式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如教材安排通过组织学生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具体学习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在一定的章节分别介绍了进行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如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生物分类、实验等,目的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领会科学探究,树立创新的观念和意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消除屏障,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大胆设计探究活动,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真正实现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双赢。
四、健康意识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科学性、典型性、主体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尤其初中生物教材中七年级下册整个内容是“生物圈中的人”,让学生从解剖学的角度全面认识自我,加强学生对自身的了解。还有“健康生活”等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增强健康的意识,使学生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社会做到身体和心理上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珍爱生命,学会生活中的自我调控,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完善自己。
总之,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特点统筹考虑,在教育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张昀
第二篇: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摘 要:主要论述如何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当前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实践 环保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而人类不可能塑造另一个“生物圈Ⅱ”。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笔者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人教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 “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 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福寿螺等灾害性生物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七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资料分析:
左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A微小的水生植物
→B剑水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左图中的红色圆点表示的是排入水体中的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红色圆点的多少表示有毒物质量的多少。让学生讨论:“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下面简短的师生对话便能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分析、讨论)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
师:很好。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工厂排放的废水,废电池随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让我们珍惜环境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还列举了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的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在探究“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危害”。使学生明确酸雨的危害并了解如何才能减少酸雨的产生。形成要尽量减少燃烧含硫量低的煤,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严格治理重金属污染源,不随便乱扔垃圾,减少脏水的排放„„并带动周围的每一个人来保护生态环境。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山上见过有人网鸟;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贩卖野生动物情景、以及藏羚羊被捕杀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地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要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当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耳闻目睹以及资料的采集与分析,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初步探索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组织学生参观考察
通过调查访问等亲身体验活动,学生对环保的必要性、紧迫性产生共鸣,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利用我校(省绿色学校)的“环保夏令营”带领学生参观如意食品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观察污水在曝气沉淀池、SBR反应池等设施中由浑黑到澄清的一系列变化,不但了解了微生物的作用,更深刻体会到环境污染为人类带来的影响。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刚进入厂区捂住了鼻子,看到最初的污水,有的同学几乎要吐出来,随着污水的流动逐渐前行,水越来越清了。在处理后的水流出之前的一个水池中,同学们看到了水中自由自在的金鱼,兴奋得手舞足蹈。参观后,许多同学都能够从一些小事做起,保护水环境。有些同学还向家长提出不使用含磷洗涤剂等建议,真正的落实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利用寒暑假教师布置学生按要求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如“翔安农厕状况”、“农村的白色污染”等,分析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和危害,真正树立起环保的责任心。
2.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环保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环保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利用校园植物的命名、挂牌开展实践活动,对校内外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监 测,做了“翔安红树林生存状况调查”、“翔安——新的白鹭栖息地”等课题,以及利用学校“天气监测站”进行分析环境各项指标等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活动,不但巩固和加深课内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发挥个性特点,成为环保小卫士。
3、开展环境问题专题讲座
结合教材中的环境知识,用身边的材料做例证,进行环境专题讲座(我校曾多次请环保局的专家以及环保人士)。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付诸于环保行动。
4、利用相关节日,进行环保宣传
以“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土地日”等为契机到农村进行环保宣传,介绍铝污染、白色污染的由来和危害,让居民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你身边,从而认识到污染的危害,自觉加入到环保行动中。
参考书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3.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
第三篇:培养党员的四种意识
培养党员的四种意识
左亚琴
2010年12月08日14:45来源:《湖北日报》
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等五种意识,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给我们党员在新时期提出了新要求。
共产党员,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党员意识是由党员的角色意识、身份意识、形态意识构成的,是共产党员自觉的党性意识。它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及由观念产生行动的产物。培养党员意识既关系到党员个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又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党的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少数共产党员,党员标准履行不够,党员责任承担不够,放松了思想改造,淡化了党员意识,存在思想逐步发生蜕变,与党离心离德的危险。甚至,有少数党员干部走向了腐败和违法犯罪的深渊。究其原因是入党后放松了学习和党性锻炼,党性不坚定,党员意识淡化、弱化甚至丧失殆尽造成的。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身应注重培养党员的四种意识。
培养党员的标准意识
我们常说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特殊材料”也就是“特殊标准”,这是当代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党员应做到“七个不一样”:工作姿态不一样,应具备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敢于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充满激情和饱满的热情、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一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工作理念不一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德品质不一样;豁达大度、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不怕困难、敢于攻
坚克难的意志风格不一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包容性增长”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的党员形象不一样。
培养党员的组织意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离不开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帮助和教育。党的各种形式的组织生活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筑牢党员思想基础,使党员充分认识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直接体现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党的威信。因此,每个党员都应培养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组织纪律观念,积极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接受组织教育,做维护党的团结和谐的一份子。每位共产党员都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自觉同破坏党组织团结、分裂党的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培养党员的责任意识
党员只有时刻牢记执政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才能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对党的事业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和奉献;才能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每个党员,无论你干什么工作,处在什么岗位,都要自觉用“责任”两个字来建立工作目标,指导一切行动,把党员的光荣称号用责任来实践和诠释。
培养党员的表率意识
“党风正则政风清,政风清则民风淳”。现实中,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这面旗为群众领路,为群众导向,为群众聚力。有了这面旗,在“汶川”、“玉树”和、“舟曲”等特大急难险重任务中,群众才会
跟你来、同你上。因而,每个党员要经常想着自己的言行对群众具有直接的示范作用。坚持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到改革创新闯在前,勇挑重担走在前,关键时刻冲在前,完成任务干在前。
(作者单位:云梦县委组织部)
第四篇:培养党员的四种意识
思想建设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树立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培养党员的四种意识。在这方面,要重点强化党员以下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讲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旗帜鲜明,经受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大局意识。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就是顾全大局,不为眼前一“子”利益所动,既要“见木”,更要“见林”,以长远的目光审时度势,力求赢得工作上的主动。党员要顾全大局,在大局下统一行动。要围绕大局,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要坚决做到不利于全局的话不说,不利于全局的事不办,对部署的工作,带头坚决完成,范文《培养党员的四种意识》。
奉献意识。党员必须树立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要坚持做到事业第一,工作为先,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国家、集体为重,以事业和工作为重,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要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对党、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恪尽职守,尽心尽力,淡泊明志,甘当无名英雄,以奋斗为乐,以奉献为乐,使孺子牛情操不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
服务意识。党员必须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服务的崇高性,树立自觉服务的角色意识。要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领导服务,就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当好领导的“外脑”;为基层服务,就要深入基层,了解、反映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群众服务,就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要搞好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服务。要强化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的意识,超前思考一些事关长远利益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要围绕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第五篇:培养党员的四种意识
思想建设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是党员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树立良好形象的必要条件。在这方面,要重点强化党员以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讲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旗帜鲜明,经受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大局意识。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势”,就是顾全大局,不为眼前一“子”利益所动,既要“见木”,更要“见林”,以长远的目光审时度势,力求赢得工作上的主动。党员要顾全大局,在大局下统一行动。要围绕大局,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工作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要坚决做到不利于全局的话不说,不利于全局的事不办,对部署的工作,带头坚决完成。奉献意识。党员必须树立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要坚持做到事业第一,工作为先,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国家、集体为重,以事业和工作为重,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要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对党、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恪尽职守,尽心尽力,淡泊明志,甘当无名英雄,以奋斗为乐,以奉献为乐,使孺子牛情操不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服务意识。党员必须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能,充分认识和理解服务的崇高性,树立自觉服务的角色意识。要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领导服务,就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当好领导的“外脑”;为基层服务,就要深入基层,了解、反映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并及时、准确地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为群众服务,就要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呼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要搞好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服务。要强化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的意识,超前思考一些事关长远利益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要围绕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吃透上情、掌握下情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