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个园
走进个园
一、个园的历史
从个园的历史上来看,个园的成长离不开盐商的发展,说个园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盐商文化,盐业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自古就有 “扬州繁华以盐胜”之说。公元995年北宋在扬州设局。南宋高宗在扬州设行,负责发卖盐钞。经过高宗、孝宗两朝的复兴,南宋中期江淮的盐产和盐利达到最高记录。元代在扬州设江淮都转运盐使司,两淮盐产量最高,为全国总产量的37%,盐课收入也达到全国盐课收入的37%。明清两代在扬州设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两淮盐务,扬州成为全国盐业管理中心。扬州盐商与广东行商、山西票商构成中国封建社会三大商业资本集团。独步中国的盐商园林,全国仅存的海盐盐宗庙、富丽堂皇的盐商深宅大院,依然再向人们诉说着盐商这一特殊群体千百年的风流,诉说着扬州这座城市盐商文化的辉煌历史。扬州盐商园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湖上园林和城市山林。湖上园林即瘦西湖,其最鼎盛时有二十四景,现存西园曲水、卷石洞天、长堤春柳、趣园、梅岭春深、白塔、五亭桥等。城市山林现存包括个园、片石山房、小盘谷、汪氏小苑、卢绍绪住宅及意园、贾颂平住宅及二分明月楼、刘庄、平园、魏园、华氏园、壶园、街南书屋、平山堂西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私家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个园乃由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商黄至筠在东关街构筑个园,前身是小玲珑山馆,“主人性爱竹,盖以竹固本”取宋代文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意,园中遍值翠竹,因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主人叫黄至筠,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同治年间卖给镇江丹徒盐商李文安。后李家负官债,军阀徐宝山逼李家用个园抵债。徐宝山1913年被革命党炸死,1926年李家让出个园,后个园又几易其主。李家入主个园达60年左右,时间最久,其间将个园逐步完善,乃个园最完整的时期,大多假山乃以李家船队的压舱石所建。
二、个园的经济价值
“扬州盐商历史遗迹”中的个园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盐业经济及盐业文化发展、鼎盛以及衰落的过程,成为以扬州为中心两淮海盐生产、运输、贸易、管理为基础的盐商文化的独特见证,同时也是中国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例证。“扬州盐商历史遗迹”中的盐商园林如个园,以新兴的商业、市民价值以及审美趣味为旨归,成为18世纪以来与中国文人园林、皇家园林相颉颃的三大园林流派之一,是中国景观设计方面的杰出范例。
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造趋同,化趋异,作趋同,用趋异。”作为历史文明,扬州园林无疑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符号,是滋生体验经济的良好温床,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扬州园林发生的衍变,使其功能与内涵远远超出了古代造园者的初衷,成为一种依据当代个人不同的造化,可以向不同的领域,不同方向,产生不同角度与深度解读的文化符号和设计资源$ 扬州园林与建筑、历史、哲学、绘画、诗词、文学、书法、戏曲等领域,以及茶饮、美食烹饪、风土民俗等方方面面有着盘根错节的不解之缘。使得通过这个平台“可全面开展娱乐、教育、审美等各种体验活动也就是进行所谓“甜蜜地带”多维度交汇空间的体验消费。
“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扬州东关街个园的镇园之宝“四季假山”可谓是集扬州叠石技艺之大成的绝世精品,相传此物出自清康熙年间的大画家石涛之手,因采用分峰用石、以石斗奇的表现手法与精巧的堆叠技艺而名震大江南北。作者以产自苏南安徽、浙江等地的笋石、太湖石、黄石和宣石等石料为丹青,将“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石体百里只回”的山水写意画理信手拈来,依阳光运动的方向堆置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划分园内空间。令人惊叹叫绝的是,当人们走过冬山,似见宣石堆叠的冬山积雪还未消融,颇有几分凛冽之感时,蓦然见到春山西墙洞开两个圆形漏窗,斑驳摇曳的翠竹隐约进入眼帘,似乎使人隐隐的感到一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遥远吗?”的启迪其小中见大往复无穷大起大落的空间意识,给今人以假戏真做,以假乱真之感,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充分展现了写意山水画师法自然的审美意识。今天,古老的扬州园林经历了岁月的沧海桑田,其自身的功能与内涵已发生了巨大的衍变,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迎来了复兴的春天。
三、感受个园的旅游路线和特色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东关街个园的镇园之宝四季假山可谓是集扬州叠石技艺之大成的绝世精品。相传此物出自清康熙年间的大画家石涛之手,因采用分峰用石、以石斗奇的表现手法与精巧的堆叠技艺而名震大江南北。作者以产自苏南、安徽、浙江等地的笋石太湖石、黄石和宣石等石料为丹青,将“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石体百里只回”的山水写意画理信手拈来,依阳光运动的方向,堆置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以划分园内空间。令人惊叹叫绝的是,当人们走过冬山,似见宣石堆叠的冬山积雪还未消融,颇有几分凛冽之感时,蓦然见到春山西墙洞开两个圆形漏窗,斑驳摇曳的翠竹隐约进入眼帘,似乎使人隐隐的感到一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遥远吗?”的启迪。其小中见大”往复无穷’大起大落的空间意识“给今人以假戏真做’以假乱真之感,”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充分展现了写意山水画师法自然的审美意识。
四、个园的文化底蕴
个园内有一“丛书楼”,原主人并不是个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中叶扬州盐商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马氏两兄弟,家中的藏书数量之多,校书的用功之勤,同唐宋以来的名家相比毫不逊色。“丛书楼”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清代朝廷编撰《四库全书》时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
除了藏书还有楹联也能反映出个园深厚的文化底蕴:“春夏秋冬,山光异趣;风晴雨露,竹影多姿。”这是描写个园的一副名联。联中“春夏秋冬”语表指四季,语里借代为个园的一个显著特色—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四季假山选用不同湖石,极富季节色彩,以门景竹石为“春”,湖山石子为“夏”,黄山石子为“秋”,宣山石子为“冬”。且造型各异,显示四季特色:以物象、云水、奇峰、风雪分别作为“春山”、“夏山”、“秋山”、“冬山”之代表特征。假山之叠法,又富有古山水画南北两派的风格。真可谓“山光异趣”。“风晴雨露”,指称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无论是春雨细润,还是秋月高洁,竹影摇曳,百态千姿,自然淡雅,惹人喜爱,添人情趣。由此,我们联想到苏东坡所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由上可知,此下联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又显示出了个园的另一显著特色。这一楹联通过修辞艺术,体现出个园的鲜明独特的风格特征:以四季假山、满园竿竹构成主体,高低错落,曲直有致,小中见大,幽深典雅。人们游园一周,大有经历一年四季之感。此外,个园中“壶天自春”、“门厅”、“宜雨轩,、“丛书楼”、“抱山楼”、“住秋阁”、“觅句廊”等每一景点的楹联亦各具修辞艺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个园的构筑艺术和独特的风格,如“觅句廊”楹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住秋阁”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丛书楼”楹联“清左据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等便是。
五、个园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由于个园每年春季都会迎来旅游高峰期,所以对个园的保护也成了一大难题。个园景区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细细找找就能发现,个园的竹子上经常能看到“某某到此一游”的字,个园的建筑经过长年累月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同时有些文物由于条件有限也存在保护不当的问题。有的景区在面对这些问题往往是用提高票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个园又何去何从呢?
六、保护和弘扬个园文化
扬州的园林极具特色,个园尤其是。清人曾这样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亭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侄。”扬州园林融北方园林之刚劲与南方园林之秀美于一体,布局精巧风格各异,叠石手法尤其高超。陈从周在《园林丛谈》中将各方园林作了形象的比较“苏州园林如宋词,纤巧精致,扬州园林像唐诗,清秀富丽,颐和园则像汉赋,恢宏广博”。扬州园林作为兼具南北特色的园林品牌。其名气却不如苏州园林和北京的皇家园林大。但扬州园林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都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可待挖掘,扬州的盐商住宅园林、深厚的盐商文化,是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利用具特色的园林和扬州盐商文化,打出扬州盐商园林文化旅游品牌。
1、继续开发个园,打造以个园为代表的园林品牌。扬州园林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都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可待挖掘,是具有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树立一个异于其他园林品牌的主题,创立主题园林旅游,是扬州旅游发展的应有之义,而扬州的盐商住宅园林、深厚的盐商文化正提供了这样一个主题。扬州的个园是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盐商住宅园林。利用各具特色的园林和扬州盐商文化,打出扬州盐商园林文化旅游品牌,是今后几年扬州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只是盐商的园林住宅在某中程度上与徽州的住宅很相似,在开发时要特别注意。
2、建设“盐商文化”展示场馆。两淮盐税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经济命脉,盐商们的大量财富是清政府特殊用项的来源,而盐商的垄断经济利益又靠清政府的庇护,形成了上至皇帝,下至官僚和扬州盐商在政治上、经济上相互利用和支持的微妙关系。可以充分利用现存的盐商住宅、盐政衙门,新辟以下几类展示场馆:一是整修盐运使衙门,兴建“盐政博物馆”,展示汉、唐、明代以来,特别是有清一代盐政官员生平、政绩、个性,与朝廷的关系等;二是整修盐商住宅,兴建“中国海盐史博物馆”,展示海盐的制作、运输,有代表性的盐商生平事迹等,与四川自贡的井盐博物馆相呼应,三是整修东关街盐商马氏兄弟住宅,兴建“盐商文化与教育展示馆”,充分展示盐商“亦儒亦商”,精于诗文,注重教育的独特风貌.3、营建餐饮娱乐夭地,发展美食休闲游。在盐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如个园,营造食器精美、菜肴新鲜、原料奇特的盐商饮食,让游客在亭台楼阁的雅致环境中享受饮食文化的美,体味盐文化的内涵,是最恰当不过的。在将个园开发为游客旅店时,可以给游客安排一个大小合适、场地固定的“茶馆式”的演出场所,增加戏曲表演,让游客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听几段扬州小曲,充分感受、体验盐商的饮食娱乐生活。
4、开发扬州传统工艺品两千多年来,扬州的手工艺品一直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著称子世.漆器和玉器早在汉代已具相当高的制作水平,是中国漆器和玉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他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灯彩、绒花、玩具等民间工艺,也是全国首创地区之一特别是扬州盆景久负盛名,是全国五大流派之一如此多的传统工艺为扬州开发其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供了良好条件。剪纸、刺绣、灯彩、绒花、玩具都是游客在旅行过程中可以直接购买的轻便产品,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和丰富,将现代观念融人其中,可以开发出令游客爱不释手的旅游纪念品。
第二篇:个园论文
扬州个园的历史变迁和住宅分析
摘要:扬州个园的前身叫寿芝园,根据街南十二景的分布又可以看出寿芝园和街南书屋有着紧密的联系。后盐商黄至筠从马氏兄弟手中购得街南书屋加以改建成个园,后于同治年间将个园卖给李氏兄弟,又于光绪年间卖给了江都朱氏。随后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个园遭遇了浩劫。个园之中的住宅部分三横三纵三进,分为东中西路住宅,其中还有三条火巷,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关键词:扬州个园 寿芝园 街南书屋 住宅 火巷 正文:
1扬州个园的历史演变 1.1个园背景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之景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即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1.2个园之寿芝园
个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各种缘由记载个园历史的历史资料却不多,从《个园记》“个园者 本寿芝园旧址 主人辟而新之。“〔1〕可以发现,个园的前身是寿芝园。而寿芝园的 具体状况现今也发现具体的资料。据传寿芝园的 叠石出自于大画家之手,而个园中叠石无论从选材还是手法上都和寿芝园如出一辙,所以说,在这个角度上也从侧面证明了个园的前身是寿芝园。由于资料的有限也只能作出以上推测。
1.3个园之街南书屋
街南书屋位于东关街309号,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二人的住宅园林遗址,因其在东关街南,故称“街南书屋”。书屋东至薛家巷,北至东关街,南至韦家井,西至马坊巷。街南书屋曾有12景,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一块从太湖购来的小玲珑山石,因此,书屋又被称作“小玲珑山馆”。
根据现实状况,目前的街南书屋的位置和个园隔关东街向望,(如图一)但是街南书屋曾有12景,分别为看山楼、小玲珑山馆、透风透月楼、石屋、藤花俺、清响阁、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等共十二景。但是笔者发现在这十二景中觅句廊、透风透月楼、丛书楼位于现在的扬州个园中,所以可以发现个园和街南书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推测寿芝园和街南书屋是主宅和次宅的关系。
图1 1.4 几度易主,黄—李—徐—蒋—朱
图2图3 关于寿芝园的主人具体是谁,到如今也没有发现。之后陈氏拥有了街南书屋,陈氏没有什么大名气,可是当时的街南书屋即“小玲珑书屋”却是名声很响。接着盐商黄至筠拥有个园,其财力雄厚,历经8年时间花费600万两白银对个园”辟而新之“。在此期间个园名声大噪,成为了个园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嘉庆以后,盐商经济遭遇了打击,黄家落魄,个园无人料理。黄至筠死后两儿子分家,李氏兄弟购得个园,李氏兄弟对个园进行了休整,在个园石头上的运用上李氏采用了压舱石来改造和扩展成就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四季假山,与此同时也对抱山楼进行了很大的休整。
后个园又易主徐氏,在徐氏死后个园留给了其二夫人,在民国十年卖给了蒋氏,期间个园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后来个园又卖给了江都的朱言吾,朱氏不以个园的修葺为意,在此期间个园日益荒芜。1.5 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后期
在抗战时期,个园数遭劫难,据说抱山楼、觅句廊的地板被拆卸用来烧饭,字画相继被抢被毁。解放战之后,国民党军进入个园,又一次对个园进行了破坏,使得个园臭气熏天,破烂不堪。历史的各种原因对个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个园的从兴盛到衰败也伴随了盐商的兴盛和后来的被打击。
现今的个园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还兴建了一些亭阁,花草树木,使得整个园子又重新充满生机活力。2 个园住宅分析 2.1 三横三纵三进
据传说,扬州盐商黄至筠的住宅在鼎盛时期有总共五路住宅,非别为:“福、禄、寿、财、喜。”目前还保存下来的有三横三纵主房。横为东、西、中路三条道路并列。纵列是主房,前后还有三进,中间夹三条火巷。前后左右住宅之间可分可合,分合方便。房屋整体宽敞明亮,装饰装修精致奢华,用材讲究。房屋庭院间的距离适当,这样房屋间采光充足。﹝图4﹞
东路住宅前后据传说原来有五进房屋。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进?古代在儒家礼教思想的影响下,用中门来划定男女、主仆上下之间的区域,俗称为“进”。一进、二进、三进这样平面展开,层层推进。现在保存下来的住房为三进,住房有前厅,后厅,住宅。东路住宅作为生活的主要服务区,其中第一进是管家房、账房的为事处所。第二进是举行家庭宴会和接待一般宾客的场所。东路住宅第三进据说是厨房的所在地,格局是三进四厢,构架为立帖或有中柱。此处运用的木材用料比较小,等级比较低,所以也是破坏的最为严重的,再后来在南部住宅开放前对此处进行了修复。目前现在还原了厨房的样子,还有仆人下人吃饭生活的地方。
中路住宅的整体布局是前厅后室,此进前厅堂是黄氏大宅门的正厅,专门为接待宾客礼仪的场所。厅整体很大,比起东路厅堂更为宽敞,用料也是十分的讲究,是用柏木造成的抬梁式,前轩弯椽也是柏木制作的,其大梁扁作制式,整个柏木的构架雄伟,是目前扬州现存的最古老明代的柏木构架,次进是四合院的结构,尺度比较的大,是主人起居之所。第三进可能是子辈居住的或者宾客暂时居住的,也有是女厅一说。还有值得一说的地方,卧室均采用木地板,墙壁用合墙板,这是扬州大户人家传统格局的形式之一。西路住宅现存的是前后三进,第一进是厅堂,此处的厅堂是杉木的构架,用料是十分的考究。同时采用的是明三暗五的格局,此厅从建筑形式上是方厅,从使用的功能上叫作内厅,此厅的作用是黄至筠家族聚会,议事,祭祀的场所。此厅气势宏大,是个园住宅中最高的厅,也是目前扬州现存的最高最宽城的厅堂。越过此厅堂到第二进住宅,次进有暗楼梯的设计,目前为了供游人游览做了隔层,表面上看不见隔层。但其实是有暗楼梯可以上阁楼的的,配有古朴精致的家具,显得更加宽敞典雅,富丽堂皇。次进是黄氏家族家庭聚会,祭祀的场所。后进任然是“明三暗五“楼宅,成为绣楼。”明三暗五“指看上去三间房,实际上是有无间,在旁边两间是套间的形式,是以前小姐住的地方。2.2 火巷
黄至筠遗存的住宅有三路并列,纵有三条火巷相隔分为东、中、西。东边的火巷最窄,中间的火巷相对比较宽,巷宽2.4米,是东边火巷的宽度的一倍之多。而西边的火巷北头小南头大,从北向南走是越来越宽的。这三条巷子的宽窄大小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呢?可以推测火巷不是在同一的时间建造起来的,也可以更为大胆的推测这个住宅在原本不是一户人家的,而是由黄至筠后来购买来的然后进行合并修整最后形成的。
火巷是从前封建社会社会大户人家在大宅门内,为了家族生活所需设置的通道。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生活所需能隔能分,也可以有防火的功效,也有防盗的作用。因为封建礼教道德按照尊卑做仆人、杂役等人进出前后,只能走进火巷。
黄家火巷有五个特点:一是火巷两侧的高墙高低有致,墙面是青砖,清灰砌筑,墙体比较厚实,扬州的匠人称这个为“清水货“,和南方的墙体单薄有所不同。二是墙的下半截是用青砖扁石砌,上半段使用板砖作空斗竖立砌。三是西边的火巷北端窄,越往南越宽。四是西边的巷子有一口井,井口的旁边墙体上有一道拱圈,水井在巷子的南端,若发生火灾,可以及时的用水。而且拱形的墙可以使墙体更加的坚固,同时也可以缓解水井对墙体的影响。
总结:本文介绍了个园的背景,然后从个园的寿芝园时代到街南书屋是时期,后个园又几度易主,以及因为易主而产生的对个园的影响。接着对个园的住宅部分进行分析,个园住宅三横三纵三进的居住区的空间特点,对其每个部分进行分析。还有个园住宅区的一大特点火巷功能特点进行分析。
第三篇:个园策划
半塘学子〃竹西佳处话竹西
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即是坐落在扬州古城北隅的“个园”了。扬州大学文学院“半塘”学社暑期社会实践“半塘学子寻访扬州园林文化”团队为深入了解个园园林文化与扬州著名园林个园合作举办“半塘学子〃竹西佳处话竹西”活动。
二.活动目的
1.本活动旨在作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半塘”学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因个园的历史与著名“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本团队希望借此活动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
2.本活动将积极宣传个园园林文化,加强市民、游客对传统地方文化的关注以及更好地传承扬州园林文化。
三.活动内容
1.大师在现,淮扬名菜
邀请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陈忠明老师现场制作淮扬经典名菜,讲授淮扬菜之饮食风俗。
(注:陈忠明,男,汉族,1957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烹饪大师,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餐饮业评委,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主要从事淮扬菜的教学研究。主讲江苏名菜、食品雕刻、冷拼工艺、饮食风俗、西餐工艺学等课程。
曾在意大利、匈牙利、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烹饪技术及学术交流。曾于1995年5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接等过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2005年为首届中国创新菜大赛评委、2008年全国第六届烹饪大赛合肥赛区评委。)
2.曲水流觞,竹西谜会
本社将准备一些经典的竹西谜语,可以由内部成员竞猜或者邀请游客参加猜谜,答对可赠送小礼品以示纪念。
(注:竹西是扬州的别称,扬州是谜语的故乡之一。制谜主张须“典、浅、显”,提倡“俗不伤雅”,深受市民欢迎,在全国谜坛有着独特的地位。被古今谜家誉为“竹西谜艺,独步一时”。竹西谜语遂成为谜坛中的专有名词。)
四.活动时间、地点
2011年7月7日 扬州个园
2011年6月19日
扬州大学文学院半塘学社
第四篇: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米,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1.2公顷,中部叠石区占8000平方米。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中这个“个”字,最为耐人寻味,大家都知道,“个”通常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其实呢,“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书《史记正义》便有 “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汉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个”看上去不正是竹叶的形状吗?清代大才子、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物象鲜明,意境空灵,可谓深得竹的神韵。另外黄至筠自己也以“个园”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与园合一,意味深长。
风情万种生态竹
进入北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万竿修竹,竹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游个园,第一要观竹。黄至筠爱竹,并
在园内种竹万竿,就连个园的名称也是由竹而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目前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竹60余种,近20000竿。
在个园观竹,既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50余属,1300余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就约有30余属,500余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园内现有60余种,从观赏角度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龟甲竹
龟甲竹是园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变异品种,属自然生长的变异竹子,因此极为稀少,上千亩竹林中也难见其踪。是珍稀观赏竹种。龟甲竹的节片像龟甲又似龙鳞,秆基部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交斜连续如龟甲状。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慈孝竹
这一品种称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紧靠老竹,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而老竹,则殷殷呵护、扶持着新竹免遭风雨侵袭,平安成长。正如板桥所言“新竹高于旧竹枝,全靠老杆来扶持。”因为气候的关系,个园内丛生竹较少,只有孝顺竹、凤尾竹和小琴丝竹几种。
黄杆乌哺鸡竹 大家再看我身边这种竹子,乍一看,会不会以为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实啊,它就是天生的黄皮竹,就像中国人天生的黄皮肤一样,所以它叫黄杆乌哺鸡竹
竹西佳处
大家抬头请看,行至竹径尽头,可见一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竹西”的来历,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便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竹西“后来就借指扬州了。
银宾大道
走过竹西佳处,我们便来到一条林荫小道,这里种的是桂花树,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后,可持续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周的样子,每到桂花盛开,满园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种很多,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等。这里种的是银桂,银桂也就是迎接贵客的意思。
丛书楼
个园分为三个布局,分别是万竹园,住宅部分,还有后花园,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刚刚我们走过了万竹园,接下来我们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楼是“丛书楼”。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其实藏书楼的原主人不是园主人黄至筠,而是清代盐商马曰广和马曰璐两兄弟的,当时的藏书量是“前后2楼,藏书百厨”。藏书楼最辉煌的一页,就是清代朝廷编写四库全书的时候,成为南方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还表彰了马家兄弟。大家有没有发现,丛书楼虽然2层楼,但是却找不到它的楼梯。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一会再告诉大家。
冠盖豪门盐商第
过丛书楼向南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园主黄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园的传统,个园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区,正门开在东关街上。大门对面是座豪华大八字磨砖砖雕照壁。据说个园鼎盛时期的住宅分别以“福、禄、寿、财、喜” 为主题,纵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开,原有房屋二百多间。虽然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东、中、西三路,但一厅一堂,一梁一柱无不显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与奢华,印证着扬州盐商财力的雄富。
东路建筑:(禄
现在随我进入东路建筑,大家抬头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禄”,门上也有梅花鹿的图案,皆喻禄。
厨房
“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先来看看黄家的“厨房”。由于原厨房早已废弃,为了让人能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状况,在此屋按传统厨房布局作恢复性陈设布置。内设大锅灶,置食盒、酒坛、条凳等厨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细细揣摩当初厨子、仆从来往穿梭,细作羹汤,精制佳肴的场景。清代盐商对美味的追逐达到极至。民间传说黄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窝,参汤,外加鸡蛋两只。关于黄至筠饮食的精制讲究,至今还有两则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逸事
一两纹银一只蛋
黄至筠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营养。
这个过道是传菜用的,把菜从厨房传到餐厅,接下来我们看看主人家的餐厅。
楠木厅
这个餐厅厅梁柱取材为楠木,也称楠木厅。大家请看屏门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的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追求一种半醉半醒的朦胧美,所以我们现代人也要这样哦。屏门下面的条案上的摆设是徽派风格,西边是倒插镜,东边是花瓶,寓意平平静静。此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大家再看这个圆桌,中间有条缝,它是可以分开的。据说,主人常年在外经商,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女眷吃饭只能用半张桌子,也体现了男足女卑的观念,等男主人回来才能拼桌子吃饭,大家再看,厅内设圆桌、圆凳,“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
清美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此厅有楹联两副,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东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们先驻足来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
鸳鸯墙
从黄氏火巷两侧墙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墙下半段是青砖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砖空斗竖砌。称之鸳鸯墙。还有一特点,墙面上钉有铁巴锔间隔有序,排列整齐。此铁巴锔在墙面看是坚着一字形,实际是丁字形,另一端钉在顺墙木与排山上,起拉结作用,使墙与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中路前进为正厅,中进和后进为住宅,称之为前厅后寝。檐口瓦头滴水及门窗阁扇,皆为倒挂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现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讲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间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四个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里了。这门口有2个大缸,也叫“门海”,它一能消防,二为了聚财。
汉学堂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是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厅内家具陈设为扬州传统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饰均为竹叶形状。迎面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的叫“太师壁”,条案上摆着西边倒插镜插屏和东边花瓶,但是中间多了一口西洋钟,谐音“终生平静”。
中路中进
这里是黄至筠次子黄奭夫妇的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相当于考古考证一类的事情,他和同时代另外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黄奭十分推崇汉学,治学严谨,著名学者阮元称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奋博学留名,当属不易。
中路后进
穿下面再开看看黄至筠四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的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寓居泰州。黄锡喜离开个园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西火巷
此巷南宽北窄,扬州人俗称“棺材巷”,升官发财的意思。又因为它男宽北窄,也寓意官运恒通,路越来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墙下端发砖拱着一道。若发生火灾取水灭火及时。旁边墙上砌成拱形,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
西路建筑(寿)清颂堂
这里是最后一路建筑,大家偶没有感觉,这里比前两路建筑要高得多。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民居中遗存最高的厅堂。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此厅是黄氏家族聚会祭祀场所,厅后步架上有阁,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这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至筠曾畜养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西路中进
下面,我们来看看黄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楼下是不是只有三间厢房呢,其实啊,它是有五间厢房的。在封建社会受“礼”制等级制度的规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间,民间为避之规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组合。楼下西边最后一间是主人黄至筠的卧室;另一间是书房;楼下最东边房间有楼梯可直达二楼。楼上是内眷活动的场所,有绣房、儿童室等。
西路后进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大家闺秀通常高墙深院,与世隔绝,有大户人家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之说。一般“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抛绣球”,平时只能去后花园游玩。
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个园的精华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个园由此开始,门上的个园二字是园主人在190多年前亲题的 这里花坛内种的是刚竹,因为刚竹四季常青,什么时候看起来都有春天的感觉,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为了突出春的意境。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山百兽闹春图
过月洞门,这里利用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百兽闹春图”,亦称为“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这些石头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么就是什么。夏 山
走过春景,来到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的西北,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这就是夏山。湖石山景
为了更好的体现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选择备具瘦、透、漏、皱之形的上品太湖石来掇叠。
荷塘蛙鸣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所以此处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像不像一只青蛙呢。俗称“荷塘蛙鸣”。
鱼骨石
大家看湖中这竖着的石头,这可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如剔净的鱼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极似汉字中的“丑”字。贾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说:“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大家再看,着石头的形状,是不是很像汉字“月”,而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称它为“镇园之宝”当为不过。
鹤亭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这里是主人养鹤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扬州人对鹤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紫藤
鹤亭东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气东来的说法。这颗紫藤有200多年的历史。
抱山楼
这是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是他们家当时的宴会厅,楼上楼下各7间。大家请到这边,楼下有一块空地,这里是他们家戏班拍戏练戏的地方,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特别在这里修建了蝙蝠形状的池塘,靠水来传音。
秋山
如果说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那么我们眼前的秋山则是高潮。沿楼廊东行,越过架空的复道廊 拂云亭
从抱山楼廊东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颠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这里是园内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园,可以看到古运河的瘦西湖,现在城市涨高,已经看不见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 的口诀,就是中间那个洞。沿山道行至底层,向东、向光线明亮处去,就可看到一个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线即是由此洒落,此桌四人围做,两人对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东是一石床,床头灯台、床边踏脚一应俱全。石床对面为石窗,窗下置石几,两侧设石凳。你看此处,有桌、有床、有窗、有几还有凳,分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石屋。
住秋阁
石屋窗下,南峰有一山间小筑,面西而建,上悬一匾曰“住秋阁”。人都是怕秋日萧瑟,要设计留春的,个园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来黄至筠少时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业成功,人生得意的阶段,人生的秋天在他来讲真是一个金色的季节。春华不如秋实,春日虽有繁花似锦。只有秋日的累累硕果,才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 成功的喜悦。
冬 山
从住秋阁下山,南行数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贴山、围山三种手法垒叠而成的冬山,是园中占地面积最小的一组假山,它分别 从色、形、声三个角度来勾画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来烘托冬的气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连其间,也觉得寒气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称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的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为了打破冬日的萧条,这里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象形宣石,在掇叠时又 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远远望去,好像有无数的小狮 子在雪中嬉戏,一只只顾盼生情,憨态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所以冬山被 人成为“群狮戏雪图”或“雪压百狮图”。
冬树
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一般来说,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此树既无花的芬芳,也无叶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却是神来之笔,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风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的呢?看到了吗?这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这些孔洞被人称为“风音洞”。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会形成负压,加快流速。这时墙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呼呼作响,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
漏窗望春
再看这墙上有2个大的孔洞,透过它,可以看到刚刚走过的美景。所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
壶天自春、抱山楼
北边的抱山楼因着树木山石的掩映竟让人感觉有些缥缈,不过楼前的匾额上“壶天自春”四个大字还是清晰可见的。“
宜雨轩
走了一圈,我们又大地回春了,最后还有一处景点建筑,宜雨轩。他是全园谋篇构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围绕宜雨轩次第展开的。
宜雨轩门前有一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用“今雨”“旧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还多了好几点,是说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这门口的石阶叫浮云阶,它有一个寓意,登上浮云阶便平步青云了,所以这个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会我们从旁边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说“人在厅中坐,景从四面来”,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生产玻璃,这些都是欧洲进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说法,现在仅存的一块蓝色玻璃还是原物,是从法国进口的兰波。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黄至筠,不仅是一个精通盐业生财之道的大商人,还是一个富有才情,擅长丹青的风雅名士,抱山楼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挂在汉学堂内的花鸟题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笔。不过,黄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传世之作,还是他的个园,花了600多万两银子,相当于江苏省一年的财政收入。真正是“盐商豪府第 竹石雅乾坤”。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好书不厌百回读,个园妙处须细品!欢迎您再次游览个园!谢谢!
第五篇:个园
个园——春山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个园的春山。
很多人说,个园最美的风景是假山,个园假山的美不在其高,不在其多,而在有“四季”之分。四季是从春季开始的,四季假山自然也是从春山开始的。来到这个嵌着“个园”门额的月洞门前,请各位先歇歇脚,因为个园的妙处就在于尚未入园,春景就已经抢先显露在咱们眼前了。
春天在哪里呢?造园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春的意境的呢?大家请看两侧花台,花台上翠竹挺立,形似竹笋的乌峰石和白果峰石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寥寥数笔,便点出了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最妙的是花台后的粉墙,如同一张宣纸,一副春日竹林图跃然纸上。微风中,阳光下,修篁弄影,疏叶生姿尽现于粉墙之上令人遐想,颇有板桥遗韵。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点破“春山”主题,告诉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月映竹成千个字”,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在月光的照射下,微风吹过,竹叶摇曳,如同有千万个“个”字在这粉墙上随风起舞,这是一副多美的画呀!
各位游客,请从月洞门往里看,透过光线,园内的风光若影若现,凭空增添了几许神秘,请大家随我去一探究竟,穿过这月洞门,我借助月洞门的寓意,祝愿您一切都顺顺利利,圆圆满满现在就请您回过头,看看我们刚刚入园时走过的小径,您看园门口的那块石头,像什么?像不像一条眼镜蛇?我们知道蛇是冬眠动物,每年惊蛰后才会苏醒,而这条蛇真昂首吐兴,很显然它已经感受到春的气息,您看这一块小小的石头就能让您感受到春回大地的气息。
造园者为了进一步渲染春的气息,这里所用的太湖石形态别致,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以贴山,围山,点石等手法构成了一幅 “十二生肖闹春图”。你看,那负重向前的春耕牛,还有那气定神闲的骏马和活泼可爱的小狗无不惟妙惟肖,就连长啸山林的猛虎,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聪明调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当当,当然离人最近的还是温顺的玉兔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再请看,透过这南墙上的漏窗,我们又可以欣赏到园外的那副春日竹林图了,透过这漏窗欣赏墙外的景色,犹如在我们面前悬挂了一幅水墨丹青,您觉得
这样是不是更有一番情趣呢?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园门内外,同是春景,意境却全然不同,如果说雨后春笋是早春的表现,那么十二生肖闹春图就是三月仲春,生机盎然的写照了。
春天虽短却让人留恋,春山虽小却让人回味无穷,此刻,也许您正沉浸在园主人营造的春光里,也许您正在惊叹,也许您正暗自叫绝。可是,时光已经变换,在春天偷偷溜走的同时夏天也悄悄来了,造园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夏山呢?大家请随我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