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的心得体会
郝崇义
2012年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远程校本研修培训并聆听了由陕西师范大学马晓雄教授关于《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的专题讲座。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马晓雄教授在本次课程中与我们一起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如何理解并建设教师道德这一重要问题。该课程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培训需要对话和交流”,本部分马老师提及对教育理论的认识,从而让一线老师树立教师专业的信念。第二部分为“德育原理与师德教育反思”,他着重讨论了德育是什么,并举例说明应通过何种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第三部分则介绍有关“职业道德”,尤其是我们老师的职业道德感,马老师从现实中师德建设收效甚微入手,以两篇《光明日报》社刊为着眼点探讨有关师德建设。第四部分讲述“教育功能”。最后一个部分则是有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引人思考的话题。马老师讲课风格诙谐幽默、不拘一格,受到了在座老师们的欢迎。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师道自悟与师道尊严”马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的教育一方面正在被人们政治化、另一方面只重规范教师行为而不重教师发展。教师节来临,整个社会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还都是老师教过的学生,鲜花、掌声、恭维,扑面而来,叫我们这些教书匠们受宠若惊。在人们心中,教师应当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神”。为了让教师成为“完神”,诸如“名角可以收钱,名师不可提薪”之思潮随之而来。这一现象不但违背了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律,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样是劳动,同样是职业,为什么出现截然不同的要求?
所以,相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如何维护教师的尊严可能更为教育从业人员所看重。毕竟,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教师并非如推销洋葱、白菜一样是知识销售员,“教书”、“育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无法短缺的两个车轮,而对于教师如我,也许“育人”常常比“教书”更为重要。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大学教授与一位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聊天,谈到大学四年的教育,她说,所学知识已经全忘,所受教育感觉最重要在于世界观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对这个学生的说法,这位教授深以为然,他不由感叹:一个没有尊严的老师,如何谈得上“育人”二字呢?
今天建设师道尊严,要以师道自尊为基础。正如有专家所说:而师道自尊,则应建立在保持心灵自由的个体人格基础上,建立在对于人类普世伦理价值的坚持之上,建立在对真理的坚守上,建立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上。其实所有这些,不过是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不作假,不说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寻找真理,真诚思考,善待他人。其实教育行内人心里恐怕都清楚,若做不到这些,既无师道自尊,更无法奢望师道尊严。
总之,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在今后我工作中,对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第二篇: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心得体会
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使我对于师德建设我有了更加深入而具体的认识: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1、人文关怀,精神扶持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教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我会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我,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
第三篇: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有感
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有感 《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讲述了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师德建设。我的感触有以下几点:
1、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有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教师的工作也是天底下所有平凡工作中的一种,也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但是,当今社会,给予老师的光环太多太多,仍然将老师比作“燃烧的蜡烛”、“无私奉献的辛勤园丁”,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因为有这些光环的存在,所以,一方面想让这些光环发光,另一方面又要面临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心理压力很大,此外还要处理好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关系,虽然自己参加工作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我慢慢发现自己当初选择上榆林学院、从而当老师的初衷似乎和实际不相符。我是一个想法很简单、不善于和人交流,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差的人,原本认为老师很适合我,现在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像专家说的一样——“过去的人际关系是围棋、象棋,是对立、敌视、你死我活;现今的人际关系是跳棋,是包容、求同存异,是怎样用他人作支撑架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所以,我很同意专家的一句话——教师是一个很体面的工作,教师要有尊严的活着,不跪着教书,更不跪着做人。
2、“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创意教学。虽然平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时常提到要改变教法,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明显,原因是学校的制度问题,还有就是自己的经验不足。专家举了大家熟知的龟兔赛
跑的故事,乌龟是傻瓜,靠投机取巧,对手的失误来取胜;兔子同样是傻瓜,比赛的时候为什么会睡觉?不能跑到终点再睡?裁判更是傻瓜,组织如此白痴的比赛,怎么不让小鸡和小鸭比游泳?但是咱们在给学生或自己的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多数人都会表扬乌龟,向乌龟学习,包括我现在给我的小孩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还是这样讲的,讲完以后问我儿子,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啊?我儿子就会说“乌龟”。《愚公移山》上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当时老师讲要学习老愚公不怕困难,有毅力,坚强的优秀品质。到现在大多数老师也还都是这样讲的。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应该是精神的一次补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老师而同时又是一名家长应该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尤其作为年轻的我,更应该好好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并在今后工作和育儿过程中不断反思,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和合格的家长。
第四篇:2016《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2016《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讲座心得体会 2016年12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十二五”第一批骨干教师培训。并聆听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副馆长马晓雄老师关于《传统文化与师德新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佛更要金装》的专题报告。深受启发,受益匪浅。马晓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马老师从当前传统文化现象谈起。并从以下切入点进行详尽分析:1.认识现代教育之特点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因此务必要实现从培养劳动者、建设者到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转身;2.鼓励教师自由发展、自我提升,倡导依靠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最大化;3.尊重、关爱教师而非强化约束和控制。4.帮助教师享受职业乐趣而非增加职业和心理压力。5.帮助教师塑造“师道尊严”而非销蚀和诋毁“师道尊严”。6.帮助教师实现家庭文化的传承和提升。
马老师的报告中,着重强调的六个方面的问题,目的是要求教师要认真把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要认清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努力使“个性化教育”要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并通过学生教育之成功重塑“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尊严”。马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同身受。现从下列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从传统文化中认清当前教育的弊端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采用小班化,个别化教育,并在教育中注重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培养。例如孔子在教育两个不同学生时针对同一问题给出的不同答案,不仅说明个性培养之重要,更强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而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常常“高分低能”,作文千##第1篇律,缺乏创造性。他们甚至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规格统一的产品,缺乏自己独特的个性。究其原因,是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被引进到教育中,学校成了“智慧的工场”,而学生则成了批量生产、规格统一的标准件,教师则成了机械操作的教书匠。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与我们长期“以知识和分数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高考指挥棒”有直接关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分重视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创造精神的培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课老师讲知识,下课学生背知识,考试考知识。我国现在通行的“排名次”方法正是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异的表现。其实,大量现实现象表明,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差学生”。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不一样,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但是他努力了,也确实进步了,或者是他在其他方面有了发展,这样的学生应该算好学生(虽然他对老师本人的教学评价确实没有好处)。我们只能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全面完美(根本不可能)。
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应当成为教育智者,教育的行家里手。切不可在教育中出现“病人不吃药,非病者反就医”之乱象。我们应当在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
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师道自悟与师道尊严”
马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当前的教育一方面正在被人们政治化、另一方面只重规范教师行为而不重教师发展。教师节来临,整个社会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还都是老师教过的学生,鲜花、掌声、恭维,扑面而来,叫我们这些教书匠们受宠若惊。不过,9月8日《中国青年报》一则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教师们的真实想法。这则新闻的标题是:《教师节,老师们更希望社会以维护师道尊严作为节日礼物》。这种节日效应正是一种政治主义。在人们心中,教师应当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完神”。为了让教师成为“完神”,诸如“名角可以收钱,名师不可提薪”之思潮随之而来。这一现象不但违背了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律,而且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样是劳动,同样是职业,为什么出现截然不同的要求? 所以,相对于提高教师待遇,如何维护教师的尊严可能更为教育从业人员所看重。毕竟,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教师并非如推销洋葱、白菜一样是知识销售员,“教书”、“育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无法短缺的两个车轮,而对于教师如我,也许“育人”常常比“教书”更为重要。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大学教授与一位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聊天,谈到大学四年的教育,她说,所学知识已经全忘,所受教育感觉最重要在于世界观和理解问题的方法。对这个学生的说法,这位教授深以为然,他不由感叹:一个没有尊严的老师,如何谈得上“育人”二字呢?
那么,师道尊严从何而来,如何保障?相对寄希望于提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以及立法保证老师可以批评学生,有人认为是:“身为教师,不可忘记师道尊严更为重要的一面——师道自尊。师道自尊是师道尊严的基础,因为,没有这个自尊,即便老师的待遇比公务员还高,整天生活在社会艳羡的目光之中,是否真有师道尊严,依然要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保证师道自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做了17年老师,常有感觉师道尊严全无的时候。但这些时候,既非面对学生,也非面对家长,却是面对庞大的教育行政体系,以及他们制定的明显荒谬的游戏规则:从学科教学评估到职称评定,从课题教学规范到要求教师积极申报具有官方色彩的课题,从用金钱多少钱衡量论文质量高低以及没有时间空间保障的形式主义教研„„每每遇到此类情况,我感受到自己作为教师,只能随波逐流的无力,我觉得这才是教师尊严的最严重缺失。
所以,今天建设师道尊严,要以师道自尊为基础。正如有专家所说:而师道自尊,则应建立在保持心灵自由的个体人格基础上,建立在对于人类普世伦理价值的坚持之上,建立在对真理的坚守上,建立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上。其实所有这些,不过是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不作假,不说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寻找真理,真诚思考,善待他人。其实教育行内人心里恐怕都清楚,若做不到这些,既无师道自尊,更无法奢望师道尊严。
三、教师应该注重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 1.我们必须承认个性与差异性的存在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发展都是存在差异的。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只有在承认个性并注重培养个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中,学业成绩参差不齐,这是必然的。差异性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终结果。2.不要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当前,有的教师为了个人利益,歧视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地用分数衡量,把学生能否考好分数作为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像拟GDp一样抓升学率。让高智商学生重复做低层次的试题。等等。不仅扼杀了学生发展创新,浪费学生宝贵时间,更是将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消磨得荡然无存。
3.教师应当清楚认识:教育的核心是爱而不是分数;教育不是填塞,而是激活;教育不是出产品,而是出人品;教育不是产业,不能作政绩。
总之,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在今后我工作中,对自身师德建设与师道塑造,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就算身边“众人”皆醉,我也应该清楚明白地认识并把握教育之根本,同时应当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唤醒为分数和眼前利益所醉之“众人”,还学生一个真正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自我。9
第五篇:房地产的企业文化建设新论(定稿)
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新论
杨宝民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内涵
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团队文化,一种组织文化,一种以经营和管理为本质特征的实体文化。它内含企业精神、企业灵魂、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思想、企业管理哲学、企业行为规范与准则,又为企业文化共同体成员所接纳、共识,形成一种群体意识,成为企业文化共同体成员的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共同约束和统一准则,并外化为企业的物质文明基础、制度文化规范和文化符码与标志。根据新见解,我们可以给出房地产企业文化定义:
美国学者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把企业文化界定为:企业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
作为一种集团或组织文化,房地产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共同体在一定的文化大背景下,由房地产企业内部创新为主,外部文化刺激、输入为辅,内外文化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多层次的复合体系。它以企业精神、公司灵魂为核心,以企业文化理念群、企业价值准则、企业伦理道德、企业文化心态、企业亚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房地产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为支撑,以企业文化符码为外部记载、传播、输出工具,融企业宗旨、行为规范、伦理体系、价值准则、习俗、信仰、制度规定为一体,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房地产企业文化特点
由于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房地产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房地产企业文化特点如下:
1.企业文化一般只是作用于房地产企业内部,但知名品牌企业的文化建设往往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甚至能够超出地产行业。例如万科品牌的核心价值,正是这样一种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这种强调个性、尊重他人的人文情怀,在万科的“投诉文化”、“主题精神年”、《万科周刊》以及年轻而又敬业的职业经理人群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2.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文化的约束力不同,从而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可能性空间随背景不同而产生差异。利用对人权研究的重视,强调地产企业服务大宗的人文关怀意识,而不仅仅是 为少数人服务。
3.房地产企业文化是一种追求可见时效,追求直接经济效果的务实文化。例如房地产企业文化与营销环节结合紧密,直接能够促进产品的营销。
4.企业文化是一种投资文化,是一种投入产出变换文化。
5.企业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房地产集团企业文化在各地分支机构的表现应该采用本地化形式。
三、企业文化在价值链中的构建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提炼与升华,许多房地产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是缺乏经验的,在建设企业文化体系过程需要挖掘和梳理企业的经营思想。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百姓,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例如唐代诗人杜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其次,企业文化要与企业制度建设相互结合,通过制度反映企业的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活动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化,让人们主动地按照制度建设现代地产企业。
企业文化应该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链条,企业价值链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构建优秀的价值链需要业务流程再造(BPR),BPR以流程为核心必然引起职能部分变革,变革就必然涉及企业员工职务的调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助于员工支持变革。因此,很多企业ERP与BPR的失败与其说是工作的失败,不如是是企业文化的失败。
例如联想集团形成了良性的企业文化,员工比较支持变革,经过两年多时间成功地实施了ERP,优化了企业价值链。
而沿海物业集团的一些领导人残留国营企业领导人的思想,缺乏强烈事业心,没有看清房地产发展的新趋势,热衷维护自己的传统利益,千方百计阻止以客户为核心的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的变革,部分BPR与组织结构调整失败。
集团公司管理的问题,分公司没有很好贯彻集团公司意图,财务问题、人力资源的冲突等等。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共识,分公司没有很好地共享集团公司的无形资产。此外,企业文化建设在分公司传递涉及地域文化,在人材本地化的同时,必需考虑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问题,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过程中采用地域文化形式来表现企业价值观。
四、企业文化传播与市场营销
企业文化传播和扩散可以区分为这样两种:企业文化共同体内的传播与扩散,企业文化共同体间的传播与扩散。前者在企业内传播,后者向房地产企业相关的客户与供应商等对象传播。
企业内传播渠道:企业网站、企业内部刊物、企业培训、企业会议渠道。
企业外渠道:当地主流电视台、报纸、电台等传播媒介。客户间口碑传递,客户营销活动。
市场营销贯穿于房地产开发整个过程,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展示企业的魅力,建立良性的客户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重要支撑内容,在输出房地产企业品牌进行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过程中,不光要输出经营知识,还要输出良好的企业文化。
根据企业文化的传播渠道,我们可以启动房地产企业文化工程。采集建筑文化、地域文化、本行业知名企业文化,规划自己的企业文化工程,具体建设程序如下:
直觉—>调查—>分析—>规划—>宣传—>实施—>反馈
企业文化成功投入产出思考,每年投入费用,对于产出进行度量,包括直接经济效益,无形资产增加评估。
五、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文化
不同的房地产公司在核心能力方面具有差异,例如中海重点提畅“过程创新”的开发理念,其核心能力是工程成本管理具有优势。万科提倡“人文关怀”,该公司开发的四季花城反映出万科的品牌创造核心能力。
美地置业提倡理想家园的理念,联合世界优秀设计机构,开发出香榭里花园精品住宅产品。
通过实践分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能力培育过程中具有如下作用:
1.根据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例如房地产企业推进六个西格玛战略,通过减少失误降低建设成本,形成企业的低成本开发核心能力,那么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倡适应变革的思想,无疑有利于加速六个西格玛战略的落实。
2.核心能力的对外展示,需要借助客户营销活动手段,客户营销活动要重点体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客户的爱好。
3.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企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根据核心能力所需要得管理理念不断充实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4.房地产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向是,首先在无形资产经营方面形成核心能力,创造著名品牌后要培育无形资产经营的核心专长,那么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品牌的连锁经营。
六、结论
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以客户为中心,建设良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蕴含在企业价值链中,企业文化能够减少企业变革的阻力。主动规划企业文化工程,由定性到定量考虑企业文化的投入产出是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可靠措施。企业文化对房地产集团建设和地产品牌跨地域连锁经营意义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