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改小结
数学课改小结
东安一小 谢丽娜
导学案教学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半个学期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半期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我在导学案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相比,我在导学案教学方法上,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做了重大变革,突出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特别是通过期中测试,我发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方法多样了,解题的思路更宽了,学生的成绩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导学案教学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2012.4.28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课改小结
四年级数学课改小结
袁
飘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方案一经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过去的一个多月,我们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完成各项课改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1、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本学期,我有意识的注意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把准自己在课堂中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四年级的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蹦乱跳……
2.改革了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我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比赛、认真的操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比如,数学课《一亿有多大》,情境设计为师生一起量一亿张纸,教给学生测量的方法。然后在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整理数据——联系实际——汇报”。这类探讨课都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的萌芽。3.改革了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反思教师以往的备课状况,我们觉得,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也是当前课改实验应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本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导学方案”的新的备课方式。新的备课方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和要求:
(1)、复习铺垫练习题的设计,为新知学习铺平道路;
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成为可能;
方法,使学生用这一概念、规律、方法指导做题;
(2)、突出新知合作探究设计,这一块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计一些思考性的填空(3)、突出方法总结,让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而总结出该类题型相应的概念、规律、(4)、突出练习设计,练习设计应有梯度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与过去相比,改革后的备课方式,更关注备课的实效性,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4.修订了学习习惯细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把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等贯穿教学始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而且使课改实验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5、认真总结,不断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实验工作
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对实验的每一步,我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考,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2014年10月22日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课改小结(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课改小结
王丽淑
本人自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师以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数学科工作的特点,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下面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
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如教学“可爱的企鹅”时,我以一篇童话故事为线索,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代表的意思。并激发学生的想象,一人说算式,一人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2.留有思考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老师教学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成8后,让学生自己探索8还可以怎样分?几和几合成8?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指导猜测方法。善于猜测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猜测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①根据经验来猜;猜测不能凭空想象。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比如让学生相互猜起床时间。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对方起床时间。然后让学生说出真实情况。②从比较中猜;只有比较才有发言权。如让学生猜7的分成,一个学生伸出2,让学生说出7的分成。另一个学生说:2和6合成7。接着出题的学生判断对还是错。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判断原因。学生说:因为2+6=8,8不等于7,所以回答是错的。正确的是2和5合成7。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晨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总之,通过实验,我已在一年级初步建立起了适合新课改要求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留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第四篇:2012初中数学课改小结
2012年课改阶段性小结
课改在我校已经进行两年多了,通过参观,学习,研讨,实践,“课前导学-展示讨论-引导梳理-反馈矫正-迁移创新”这一“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原来讲课时,我们认为要讲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只要设计好教案就完成任务,把心思全放在教案设计上了,上课时一心想着教案。而现在我们把备学生当成备课时的重点,只有了解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掌握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改改变了学生,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说、敢讲、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学生的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积极踊跃,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对课改的认识
1、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学习无趣又疲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主要表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先利用手中的学案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以“自学 1
导引”“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模仿我用的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展示,会在课堂上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开始时,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生硬,不自然,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了,也显得自然了。
二、努力方向
为了让课改越走越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2、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要全面的看到学生各项表现,表扬学生要从其所长去入手,有的学生可能是学习好,有的学生可能是积极性高,有的学生可能是遵守纪律,有的学生可能是爱劳动等等,这些都需要以不同的形式评价学生。
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看,听,说,做的各项能力。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此外,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认真学习电脑投影一体机的使用和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一切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这需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2012年12月20日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课改小结
七年级数学课改小结
本学期以来,我校七年级全面推进课堂改革。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我们颇有感触,对于七年级学生,课堂改革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小结一下我们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
教师经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问题的形式、预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充分预测不同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按照统一好的格式编制出具体翔实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以问题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自学、思考的指导教材。包括老师对问题的阐述、启发及对本节知识体系的延伸等等,一般涉及到教学的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关照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等各方面。
要求本课题组所有老师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编写出提纲,提纲要涵盖每一个老师的思想、观点和智慧。这种校本教材来源于课本,却高于课本。再由执笔人制作成电子版的文档,打印后发到全组老师老师每人一份,大家再次补充、修改,最后定稿。这样就能真正把集体备课的精华全部展示给学生,真正的做到把个人的资源变成公共资源。
(二)、提前预习
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始自学。要求学生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标注在学案上。
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教师尽可陪伴学生完成任务,可穿插在各个学习小组之间观察、答疑,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有共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线索,在此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习,让他们不要“输”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最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理解等。
(三)、课堂交流展示提高(1)小组讨论,板书典型题目。
在经过了认真预习的基础上,第二天一上课,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案”的问题,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互相解疑答惑,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期间教师先把需要重点展示问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各组经过讨论认为答案成熟后,让小组成员登台展示,讲解思路。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各组都抓紧时间,认真讨论,精心准备,以便能够抢到登台表演的机会,有的同学为了第二天能够表现出众,头天晚上就会精心“备课”,这期间老师要穿插于学生之间,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面对面指导,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还使学生能够近距离的聆听老师的指导。
(2)登台展示,讲解思路
同学们在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已经把自己会做的问题抢着板书在了黑板上,可指派一名代表“登台”讲解或指派几名代表共同“表演”,讲解自己的思路、方法,同组的其他同学可随时补充,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随时切磋甚至批驳,这些学生可以不必申请便可上台发言,只要你批驳的有道理,就会赢得师生的尊重和掌声,如果在展示过程中“卡了壳”,得到的也是帮助和鼓励,而不是讥笑、讽刺和挖苦。老师则是隐身于学生们身后的总导演,他们所要做的是点拨、追问、强调、补充、更正、总结、点评,时时注意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望,注意给每个学生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敢想、说、问、演、答,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3)完成达标训练
教师以达标训练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这些试题是老师自己编写出来的题目,它针对性很强,紧扣本节知识内容,难度适宜,尽可能让所有学生达标,让所有孩子都能尽享到成功的喜悦。当然还要有一些提高题,但不作为必做题,这样能给一部分尖子生更高的提升空间。小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四)、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小测完毕后,请各组组长收起本组同学试卷,一并交给老师。老师及时批阅。中午发放到学生手中。再由课代表牵头,组织各组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改错,下午第四节课订正,做到当天问题当天清。
(五)、加强小组合作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讲例题、分析过程、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反复循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课改后,我们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
新课改提倡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我们在实践中也作了尝试。(1)对小组的分工与合作,要多加以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该如何与人合作;(2)对内容要进行选择,应该有一定的思维层次,有一定的挑战性,突出方法和能力的问题作为合作的内容;
(3)对合作的方式要有设计。要有独立的思考,使每个人在合作中都有话说;要有合作,使每个人在合作中都能从别人种学到东西;要有问题,使每个组合作的目的比较明确。
(六)、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抓住讨论、思考、探究的环节,积极地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询问、指导,也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以向老师质疑,老师要以心对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地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七)、完善评价方式
先由各班学生自拟评价方式与标准,又全班进行大交流,再由年级组教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统一的评价模式。形成了浓郁的组与组,班与班的竞争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当然,我们在课改中仍有许多的困惑,还很不成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同时更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总之,课改以来,我们一线教师都在努力地尝试着、认真地总结着。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会继续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做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