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郭东岐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郭东岐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如何做研究型教师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这片沃土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然而,我最近听取了郭东岐教授的讲座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昨天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在新一轮课改中,强调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是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也是作用很大。新课改带来的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他们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去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也会受益匪浅。但对于学校特别是对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学会写教育叙事。记录每一天、每一堂课教育教学得失,大家相互交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坚持叙事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历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未必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却是让我们找到了讲述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激情、困惑、收获等的空间,以便尽早地吸取百家之精华,提高自身素养及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第二篇: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15年8月21日,我非常荣幸的聆听了来自佛山市教授精彩的讲座,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毫无累感,相反,我从中受益匪浅,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从中也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下便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 一,我从教授口中得知的“牛人”
“牛人”对于我的理解是不甘平庸,努力向更高更险的山峰攀登,才能欣赏到更美好的风景。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教授向我们介绍的“牛人”也正是经历了完美的蜕变,然后才得到了应有的成绩。他从最初的英语口语老师到班主任,再到备课组长,接着到教高三,然后到教奥数班等。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不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吗?
学无止境,每一位教师都要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然后永远不要自甘平庸,努力的踮起脚摘美味的水果。二,一生只做一件事
当教授讲到台湾那位生物教师与他的蝴蝶标本时,我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敬佩。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但却有着滴水穿石之毅力,一生都尽心尽力的倾注于他所喜爱的蝴蝶标本,以至于最终获得了台湾最大的蝴蝶标本博物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工程师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教育之路是平凡而伟大的。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努力的坚持,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三,关爱学生
“像关心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学生,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样教育学生。”这是石门第一任校长李景宗先生的言论。在此之前,我并不明白爱生如子是一种何等的心态,现在我有些明白了。每个孩子都需要归属感,记得教授讲到学期结束,所有的孩子都喝到了以为老师亲手煲的鸡汤。我感动了,感动的是这位教师竟做到了如此境界,而让我们望尘莫及。因此我学到了永远不要让教师的光环蒙蔽了你的双眼,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的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一个教师是否是成功的,在于它的学生是否有所成就。我想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吧。
教授所讲我获得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你想把一件事做好,并努力不懈的朝着那个目标奋斗,总有一天你会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因为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感情就在哪里;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机会就在哪里。
王白雪
2015,8,21
第三篇:听吴军其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吴军其教授讲座
心得体会
博爱县光智中学
崔大斌
2015年1月14日上午,在市实验小学树人堂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吴军其教授的讲座,包括信息技术和课堂的整合,电子教案的准备,颠倒课堂的概念阐述„„,整个讲座妙语横生,树人堂内一片欢声笑语,听了这次讲座使我收获很多,现总结如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把人类带进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时代。现在,教育技术和手段呈跳跃性发展和更新,已似乎到了“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地步!中国教育已面临一个重大的变革时代。信息技术已经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终身化等概念密切相关,相互融合。在新的世纪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时空将大大拓展。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将会不断涌现,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也将会大大提高。因此,学生按需求学与教师因材施教都将成为真正的“可能”,自主学习、网上学习、研究性学习将会在全球展开„„
具体来说,吴教授从这样几个方面来阐述新时代下教师的能力提升。
一、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新世纪,新的教育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将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教育的伟大变革,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与学的方式将面临重大突破。这些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国际未来学会主席马哈蒂·埃尔曼杰拉主张用“创新型学习”取代现在的“维持型学习”,这是很有道理的。所谓“维持型学习”,就是向过去学习,在时间方面表现为历史上的远,在空间方面表现为现实上的远。
现在人们强调教育要培养能力,但教育不是要泛泛地培养所有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人们对未来的认知能力和参与能力。事实上,盖茨.安德李森以及最近的亿万富翁少年克劳斯,都是大学未毕业就匆匆参与他们预见到的未来事业中并获得成功的。这说明数字时代的为学之道,首先的也是根本的一条,就是学习未来,或者说叫“认知未来”。我们要努力缩短工业时代学习的链条,减少在死记硬背上所花的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而将更多精力用于对未来知识的学习上。
我们每个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教育理念锁定在信息时代新发展趋势上,锁定在培养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型公民”这个远大目标上,时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用现代教育观念、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进行不断改造,才能成为先锋,才能做到与整个“地球村”息息相通。
二、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新的教育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当做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帮助者和知心朋友。因此,教师认真研究新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成才设计。这就要求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习者的特点,预测和解决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和创造一种他们能适应的教学模式。请记住:教师应该越来越少地致力于传递和灌输知识,而更努力地为他们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要集中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为一个对天文感兴趣的学生找到相关的资料,甚至找到因特网上的一个网站。这样,教师的教育效益不是会呈几何级数般大大增加吗?
三、加强培训和自我修炼,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无论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还是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均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功能越来越强。可是,现在许多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课,教者却不是自己设计课件,课堂上遇到一点小问题,也不知所借,这怎么能行呢?因此,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和应用水平已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我们应当像过去上课使用的粉笔、课本一样,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上网查资料,把这些信息教育的基本技术,融会于日常教学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成为“e教育”时代的“数字化教师”。关于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最低要求,我想应该是: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会利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如PPT等编写适用于教学的简单课件,会使用计算机进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我们不赞成用是否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来证明一个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一是因为现在的许多计算机证书中有“水分”,二是计算机应用水平应重在看“应用”,即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并不能用有没有证书来衡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在进行计算机培训和自我修炼中,应当注意到一种“二八现象”,即许多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其中20%是可供80%的人(初学者和初级应用人员)使用,而其中80%的功能只是为20%的人(高级应用人员和专业人员)设计的。因此,我们主张从任务出发,如一段文本怎样进行编辑与修改,一个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成一个小课件片断,要查找一个资料如何查找等。这样做体现了“急用先学,学以致用”的原则,也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学习者有了一定使用基础之后,可根据各自兴趣领域,再逐渐加学习内容,掌握电脑信息技术中其余80%的功能。
总之,不断发展的电脑、信息技术也不断为“e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更会为“数字化教师”施展自己的教育技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我想,一个“数字化教师”遍天下的时期一定会到来!
第四篇:听刘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刘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2011年6月27日和28日下午,我校全体教职员工听了天津医专刘紫萍教授的讲座,听后我感受颇多。经过总结,写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作为一个教师,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教学中,注重备课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课程教学目标;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教材;备教学情景(仪器、设备、场地、场景);备学生等。以前的教学中主要关注教学内容、教材等,其实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也应该关注学生体验,提高课堂效果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如何改进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与探索的,备课时,我们应该弃传统备课中那种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更努力追求一种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弹性”预测,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要求.讲课时,教师自己首先投入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其实听相关专业老师的课就等于是“偷艺”。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适应主动学习呢?首先给学生压力,也就是平时要留作业,而且要及时检查或抽查,记成绩,另外还要做阶段性测验,尤其是第一次测验,一定要严,而且难,也要记成绩,这样让学生知道大学并不是轻松自在的,也要学习才能顺利毕业。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
听了刘教授的讲座后我受益匪浅,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争取做个优秀的教师!
————护理系
×××
2011年7月9日
第五篇:听许振明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环工141班
卿汝飞 1408010116 在2016年10月24日下午,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许振明教授应邀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在环境学院多媒体教室举行,报告会由院长冯庆革教授主持,院党委书记李桂峰,副院长黄华存,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听取了报告。
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讲座,许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与污染控制”的学术报告。许教授从电子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现状出发,围绕典型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电子废弃物(WEEE)机械-物理法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控制,电子废弃物(WEEE)处理与资源化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在介绍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时,许教授向大家着重介绍了目前用到的几种高效拆解和破碎分选技术,稀贵金属提纯技术,典型电子废弃物的特定处理方法,以及电子废弃物中非金属成分的资源化。许教授还通过在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改性材料的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了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并表明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电器电子产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快捷、舒适性的同时,随着它的大量报废,我们的身边出现大量报废的电子垃圾,例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计算机、手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这些电子垃圾含有金、银、钯、铜、铝、锡等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同时,电子垃圾中含重金属、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许教授为我们讲授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人均排名却在第53位。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为此,在实施加强勘察、集约开发、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科学利用原生资源、节约保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必须加强废物的循环利用,进行二次资源的开发。比如,利用废旧钢材再生钢材,可以减少97%的矿废物、80%左右的污染,节约90%的原材料,而且两种钢材的性能相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这段描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 “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优先主题;《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均把废物资源化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例如,稀土、贵金属和钨等是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核工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原生资源日益枯竭,二次资源日益增加。
非常感谢许教授给我们讲授的这一课,给我们开启的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