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陈锁明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陈锁明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11月6日下午,我们在西师附小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我们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陈锁明博士为我们所做的《从明师到名师》的讲座。陈老师亲切自然的话语,直观形象的实例影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个教育情境,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不由我们不进行反思,我们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怎么做?我们应该改变些什么?真是感悟多多,受益匪浅。
陈教授通过分析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当前教育的现状,列举了教育中的四种不正常的教育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教育如今的严峻形势,问题真的很多,变革迫在眉睫。国家现在的教育风向,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我们应该从这四有来要求自己:做有理想信念,有道情操,有扎实学士,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可能会改变一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我常常乐于教育指责。我没有真正以平等民主的眼光看学生,没有耐心细致地接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这样是不对的!听了陈老师的讲课,我明白了,教育是发现优点而不是寻找缺点,是唤醒学生的自尊进取精神而不是压抑学生。今后我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多一份耐心,尊重孩子学生,把爱与宽容带给孩子,能够使他们更自信、更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育是做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作为一线的基层教师,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听课陈老师讲课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多,我将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爱我所做、做我所爱,本着为学生负责,进一步搞好我们的教学管理,回归教育的本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听陈锁明教授讲座有感-王燕华
听陈锁明教授讲座有感
王燕华
7月30日,我有幸聆听了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陈锁明博士的讲座,受益匪浅。陈教授以平实的语言、谦和的态度娓娓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图片清晰展示出个人对教育的现实与困境的分析;以轻松的游戏和智慧的互动对教育该怎么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
陈教授在讲座中通过大量的实例,用一组组课堂内外的照片、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真是“触目惊心”,让我们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只有对准人本身,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陈教授从12个方面诠释了教育怎么做,发现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辅育学生——成就学生——爱我所做,做我所爱——敢于向学生学习——不能迷失的课堂——学会控制情绪——让学校成为有文化的场所——安全教育不放松。特别是进行的10人食指挑杆的游戏让我们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变革的困难,除了外部环境,自身的思维定势也是阻碍变革的因素。这一点,确实如此,对于工作多年的“我们”而言,已经习惯于一种模式化的工作,习惯于“随大流”和“不愿意出风头”。很多时候,战胜自己的思维定势,敢于尝试新思路、新形式,且不说是不是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单单能敢于去迈出尝试的第一步,就是可贵的进步。
报告散发出的智慧带给我们思考,不时会让我感觉如沐浴春风而又豁然开朗,听陈教授的讲座,就好像炎炎夏日与一个智者在树荫下交流,沁人心脾却又发人深省。
讲座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长远的。回想一下自己的工作中,是不是有些环节可以做更细致地调整,破除思维上的框框,打破常规,寻求突破呢?陈教授的几句话,让我一直思索,感受极大。
1.首先要有主动性和开放的心态,主动性有了结果肯定好。2.要关注教育的过程,过程完美了结果肯定不会差。
3.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传授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注儿童的主动性和兴趣。
4.教师不能只当“教书匠”而要做“教书将”。
第三篇:听许振明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环工141班
卿汝飞 1408010116 在2016年10月24日下午,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许振明教授应邀到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会在环境学院多媒体教室举行,报告会由院长冯庆革教授主持,院党委书记李桂峰,副院长黄华存,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生和本科生等100余人听取了报告。
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讲座,许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与污染控制”的学术报告。许教授从电子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现状出发,围绕典型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电子废弃物(WEEE)机械-物理法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控制,电子废弃物(WEEE)处理与资源化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在介绍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时,许教授向大家着重介绍了目前用到的几种高效拆解和破碎分选技术,稀贵金属提纯技术,典型电子废弃物的特定处理方法,以及电子废弃物中非金属成分的资源化。许教授还通过在上海市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改性材料的应用实例进一步说明了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并表明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电器电子产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快捷、舒适性的同时,随着它的大量报废,我们的身边出现大量报废的电子垃圾,例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计算机、手机、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这些电子垃圾含有金、银、钯、铜、铝、锡等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同时,电子垃圾中含重金属、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许教授为我们讲授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人均排名却在第53位。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21种,其它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为此,在实施加强勘察、集约开发、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科学利用原生资源、节约保护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必须加强废物的循环利用,进行二次资源的开发。比如,利用废旧钢材再生钢材,可以减少97%的矿废物、80%左右的污染,节约90%的原材料,而且两种钢材的性能相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这段描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 “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优先主题;《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均把废物资源化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例如,稀土、贵金属和钨等是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核工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原生资源日益枯竭,二次资源日益增加。
非常感谢许教授给我们讲授的这一课,给我们开启的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受益匪浅。
第四篇: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015年8月21日,我非常荣幸的聆听了来自佛山市教授精彩的讲座,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毫无累感,相反,我从中受益匪浅,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从中也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以下便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 一,我从教授口中得知的“牛人”
“牛人”对于我的理解是不甘平庸,努力向更高更险的山峰攀登,才能欣赏到更美好的风景。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教授向我们介绍的“牛人”也正是经历了完美的蜕变,然后才得到了应有的成绩。他从最初的英语口语老师到班主任,再到备课组长,接着到教高三,然后到教奥数班等。这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不正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吗?
学无止境,每一位教师都要保持一颗终身学习的心态,然后永远不要自甘平庸,努力的踮起脚摘美味的水果。二,一生只做一件事
当教授讲到台湾那位生物教师与他的蝴蝶标本时,我除了震惊更多的是敬佩。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但却有着滴水穿石之毅力,一生都尽心尽力的倾注于他所喜爱的蝴蝶标本,以至于最终获得了台湾最大的蝴蝶标本博物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工程师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教育之路是平凡而伟大的。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努力的坚持,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三,关爱学生
“像关心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学生,像教育自己的小孩一样教育学生。”这是石门第一任校长李景宗先生的言论。在此之前,我并不明白爱生如子是一种何等的心态,现在我有些明白了。每个孩子都需要归属感,记得教授讲到学期结束,所有的孩子都喝到了以为老师亲手煲的鸡汤。我感动了,感动的是这位教师竟做到了如此境界,而让我们望尘莫及。因此我学到了永远不要让教师的光环蒙蔽了你的双眼,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他的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一个教师是否是成功的,在于它的学生是否有所成就。我想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吧。
教授所讲我获得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你想把一件事做好,并努力不懈的朝着那个目标奋斗,总有一天你会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因为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感情就在哪里;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机会就在哪里。
王白雪
2015,8,21
第五篇:听陈大伟教授讲座有感
听陈大伟教授讲座有感 华北电力大学附属小学 李华
今天的培训由成都师范学院教授陈大伟主讲。陈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教师成长与观课议课》,今天去听了陈大伟教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他的幽默风趣,他的旁征博引,他的渊博机智,他的善思善感,无不让人钦佩涂地。
他从幸福的意蕴和本质及教师如何去创造和感受幸福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就幸福本身而言,是个人在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悦感;幸福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幸福,也需要幸福的教师,教师的幸福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的。他说,教师要实现幸福的课堂生活,就应当课前有期望,课中有改变,包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课后能审美,即对课堂教学的回望和审视。陈教授的语言朴实清新,列举的事例简单却富有哲理,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老师们一定能够深刻领悟幸福的含义,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创造和享受幸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虽对他不甚了解,也并非名人效应,听他的字句言语,仿佛如沐春风。他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给我们讲到了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感的专题部分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不说他是字字珠玑,至少也是句句充满着一名教育大家所具备的智慧光芒。他给我们举了很多作为一名教育者为什么不幸福的事例,想想也是,连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事业以及自己所处的生活状态,如何能从教学乃至于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幸福并非仅是物质世界的绝对富足,也并非仅止于感情世界的幸福美满。其实一个人的幸福感,首先必须是从自我认同开始。认同自己的工作,认同自己的生活,认同自己周围的环境,人,事物,你就能从中感悟到幸福点滴。
感觉自己倒是一个很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对于一些事物喜恶挺明显的,合则来,不合则避。时常感觉这样不好,导致了有时思想过于偏激,做法不够理智,为此吃的苦果也不少了,伤心那!
其次陈教授谈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有自己的目标。正所谓是“脚下有根,心中有魂”。一个没有自己目标的人,是很难听得到幸福的敲门声。而非常之不幸的是,我刚好是一个没有根又没有魂的人。这么多年来,除了高考那一阵儿,目标还算明确外,其他的日子都只是随波逐流。人说那个好,我也会觉得:哟,还不错咧!其实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也就是一棵墙头小草,风吹来回倒。借用古人的一句话:吾将一日而三省。看来是时候好好思考下去并做些改变了!
最后感谢陈教授的讲授使我茅塞顿开,此次的确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