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春节,追寻传统文化

时间:2019-05-11 23:3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春节,追寻传统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春节,追寻传统文化》。

第一篇:感受春节,追寻传统文化

感受春节,追寻传统文化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二九对联贴门口;除夕万家人团圆;欢天喜地过——大——年!”多么朗朗上口的童谣啊,呵,这就是2012龙年春晚的开场童谣,伴着小朋友充满童真的声音,让人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里的名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十三,糖瓜粘

在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也正是“过年”的开始。在我们的父母那一辈小的时候,街上平日里都很冷清,只从这一天开始才会热闹起来,卖花炮的、卖气球的、吹糖人的、卖各种吃食的,都纷纷地在那里吆喝叫卖。“小孩子们都去找大人要钱,爸爸妈妈也行,爷爷奶奶也行,叔叔姑姑也行。大人们这时候都比平日里慷慨,过年了嘛!”会一起小时候过年时的情景,妈妈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俗语说:二十三,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哪样不用钱呢!在许多年以前,在这天有一样必须要吃的正宗传统食品,那就是糖瓜,因为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灶王爷在家里住了整整一年,这一天要在他嘴上抹上又甜又粘的糖瓜,好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也许现代人大多淡忘了这一带有些许迷信色彩的传统,但过年,不就是图个吉祥如意吗?

二十四,写大字

每逢过年,在曾经那样一个有些封建的年代里,会写字的人家都

要裁几张红纸,写些对联、福字、吉利话。不能写的人家,则到市场上去买,也多是现写现卖的。大门上的对联一般要图点喜庆,以通俗易懂为上,平仄对仗都不讲究。比如“出门求财财到手,在家守业业兴隆”,再横批一个“紫气东来”,人人都看得明白。而室内的对联则要别致一些,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云云。粮缸上写“五谷丰登”,猪圈上写“六畜兴旺”,照壁上写“蓬荜生辉”,楼梯上写“上下平安”。而在现代,写春联的任务早已交由印刷厂来完成,更有新奇的电子对联来装点门楣,然而,春联这一习俗,从古自今从未被人淡忘,反而更加发扬光大了!

二十五,扫尘土

每年过年前年前,家中长辈,和父母总叮嘱要收拾房间,将杂物收拾好,将无用的东西扔掉,这似乎已成惯例。过年了要进行大扫除,再腌臜的人家也不能偷懒。这也是有讲究的吧,取万象更新之意,或是为了扫除晦气。但身为90后的我,似乎不被父母认可有好的收拾房间的本领,因此也就从来不要我帮忙,总是塞点儿钱把我赶到外面,自己包上头巾穿上围裙,用扫帚,吸尘器,拖把,地板蜡把房子仔细地清理一遍,往往到我回来时已是窗明几净了。虽然有些堆积了一整年的灰尘的地方很难被完全清理干净,但我家仍坚持着年前大扫除的传统,哪怕打扫一次要累得腰酸上好几天。但为了新年有个光亮的开始,父母长辈们也就甘之如始了。

二十六,来煮肉

在以前动荡的年代,那时候没有冰箱,所以过年煮的肉要腌起

来,一直吃好几个月,称为“腊肉”。如今在过年前,抬头看高楼上的阳台,往往都挂着几串腊鱼腊肉。而制作腊肉也是有技巧的,在煮肉时要用一口大锅,慢火煮上多半天,再焖上一宿,这样煮出来的肉入味、好吃。“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在妈妈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时才有机会吃到肉,家中小孩又多,往往为了那一点肉一天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心也饱了。然而也就是那半口猪的肉也不能全煮掉,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剁好的肉馅放在罐子里,用猪油封住口,可以放很长时间不会坏。这对于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而言实在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也因常怀感激之心,庆幸自己生在幸福的时代。

二十七,杀公鸡

这是一个早已不时兴的春节民俗,因为想吃鸡,早已不像过去那么困难。在过去,杀公鸡可能也有些说法,为了避邪。其实杀的也不一定是公鸡,有时是老母鸡,有时直接买杀好的光鸡。过年时要招待亲戚,所以鸡是各家都必不可少的。不过现代迷信的人早已不多了,所以还自己动手杀机的人更是不多了,禽类屠宰场替我们代劳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忘记民俗,只是用更好的方式来代替老的传统。

二十八,把面发

北方人爱吃面食,其最主要的就是馒头,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发一次面、蒸一次馒头。但过年期间则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几天吃的馒头来,所以这一次的发面特别关键。发面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先将酵母用水泡开,掺上面粉,然后放在大盆里慢慢发酵。因为量大,所以一般要发一整夜。发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加入适量的纯碱,再掺入一些面粉,揉到软硬合适,然后继续发酵一段时间。这发面是个技术活儿,各家主妇们都特别重视,因为过年亲戚来了是要吃的,谁蒸的馒头酸了或是面发的不好,难免落人笑柄。我家作为一个南北集合体,小时候,我是见过爷爷亲自动手发面的,那紧紧攥着眉头的神情,让人记忆犹新啊。

二十九,蒸馒头

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儿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各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做好的馒头剂子要放到特制的模子里,压出各种花纹来,然后才上屉蒸。这馒头模子刻的都是些喜庆的图案,有福字的,有喜字的,有寿字的。讲究的人家,还要买点食用色素,用筷子头蘸了点在馒头顶上。不过时代在前进,曾今的馒头胜景,早已被馒头店里的老面馒头和餐厅了的花式馒头取而代之了。但那最为古老的馒头,仍是一年四季我家早餐桌上的常客。

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三十晚上这一顿定要吃团圆饭,起码四凉八热十二个菜,有鸡有鱼,还要喝点好酒。饭后出去放烟花,放完烟花回来之后再包第二天早晨要吃的饺子,直到三更之后才能睡觉,称为守岁。对小孩子来说,守岁其实挺难熬的,所以我家每年都不守岁,困了就去睡。这些年因为看春晚,所以守岁变得容易了。零点时可到来,自从鞭炮“禁

改限”后,零点一到,则就震耳欲聋鞭炮声响起了!顿时,霹雳啪啦的声音充斥着你的耳朵,喜悦的硝烟弥漫于你的鼻腔,漫天的烟火迷离了你的双眼,祝福的短信电话堵塞了信息通讯网!

初一起来走一走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便有人抢早起来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此起彼伏,令人困意全消。起床后先给父母拜年,领压岁钱,然后吃饺子。古时候,这初一早晨的饺子里会放一枚铜钱,谁吃到了就代表这一年要行大运。饭后出门“走节”,也就是四下里去拜年,按老风俗还要给长辈们磕头。不过这磕头的民俗早已移风易俗了,将磕头改为了鞠躬,再说一声“过年好”就算齐活了。

新年到,新气象,从古自今庆春节,岁岁年年人逍遥!

高一(11)班

胡晓宇

第二篇: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但在农村,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有黄土地的厚重,有春节神秘温馨的气氛,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

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沉淀下厚重的含金的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

一. 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二、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

三、拜年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娄东村有个传统——拜庄年。全体村民聚在一起,走家串户,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互相祝福,共庆春节。村民何燕说,拜庄年简单方便,不铺张,重礼仪,一定会好好传承下去。“到左邻右舍拜年是大家的传统习俗,这样才显得有点年味。祝大家新春愉快,金猴送福,万事如意。”

四、放爆竹

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王安石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

五、扫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六、压岁钱

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日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日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用纸钞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七、祭灶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八、祭 祖

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

九、吃年夜饭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贴对联、剪窗花、除夕守岁,关于春节,很多传统文化习俗盛行至今。我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活动,人们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文化的内涵和传统的魅力。

在淮安古运河畔的清江浦景区,一条金龙正上下翻飞,只见它或是俯身游走,或是凌空腾跃,精彩的舞龙表演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定睛一看,舞龙队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她们都是退休后加入传统表演队伍,演员顾玉萍说,大家伙儿过年,怎么能少了观赏传统艺术。“我们这支特色的舞蹈队的舞龙、花船、毛驴我们全部都上了,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年,饱个眼福。”

猜灯谜的年俗由来已久。每年,常熟石梅广场都会举办新春灯谜大会猜活动,今年这项活动已经是第十届了,照例吸引了众多灯谜爱好者驻足竞猜。五彩灯笼悬挂着一张张谜语,在新春的暖阳中迎风飞舞,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气氛。市民朱先生说,这已经成为他迎新年的固定方式了。

“喜欢猜谜,喜欢就不怕冷不怕早,这个是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陶冶情操的。”猜谜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年轻人跃跃欲试的身影。高中生支欣溢说,猜想的过程很有趣。“猜灯谜是一种益智活动,能够开发人们动脑筋的能力,还可以更加使人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珠绣是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郭亚娟带领绣娘们设计了多款“猴”主题珠绣,用传统艺术纳福迎新春。记者看到,绣娘们一手拿钩针,一手拿珠线正忙碌赶制,一个个萌猴经由她们之手呈现在眼前。因为想把产品设计的更立体,郭亚娟在珠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光一个猴子尾巴,就反复尝试了不下十次。

“准备就是再设计一些,关于猴主题的东西,比较涉及的会多一点,比如说是壁画啊,设计一点比较立体的猴的包包出来,包括挂件。”

过年怎么少得了剪纸、贴窗花?春节期间,剪纸传承人潘兰英的作品被展出,惟肖惟妙的剪纸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赞叹声不绝于耳。女儿王靓靓说:“过年了嘛,让大家感受一下红红火火的年味儿,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样的传统文化技艺,让大家对物质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南京“文化惠民再出发”推出“菜单式”服务,市民可以按需“点”菜】熱鬧的棲霞紅楓市集文化年貨“趕集”,傳統民俗産品和文創産品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栖霞非遗创新中心带来的绒花礼帽和金箔与砂器也很抢眼。

市文联组织部分艺术家深入玄武区锁金村社区,与基层群众一起渡过一个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日,共同体验剪纸、烙画、泥人、风筝、面塑等十几个非遗项目,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第二届南京“文化名人”、著名设计师速泰熙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精致灵动。速泰熙教授签赠自己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的台前围满了人,摄影师根本挤不上去。收获了新年祝福明信片的市民爱不释手。

2016年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60周年,将于猴年春节期间登场的第二届新春儿童戏剧嘉年华以中华经典为主打,一口气献上《宝船》、《三个和尚》及《成语魔方一》三部大戏。

《宝船》是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儿童剧,自1963年中国儿艺首演后成为一代经典剧目。2016年适逢老舍先生逝世50周年,中国儿艺以该剧作为开年大戏,在中国儿童剧场精彩亮相,是对艺术的传承、对经典的致敬。在尊重剧本的基础上,导演充分利用现代舞美技术,升降台、转台、液压杆和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该剧变幻出新面貌。短短15秒,巴掌大的小纸船瞬间变身为巨型大宝船,跃然台上。魔术般的震撼等你来体验。在假日经典小剧场演出的“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一》包括《揠苗助长》、《班门弄斧》、《哭竹生笋》、《滥竽充数》,四个经典的成语故事通过精心串联与演绎,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演员们丰富的表演,让小朋友们可以在传统的中国年,感受真正的传统文化。

中国儿艺新创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可谓近年最受欢迎剧目之一。历经德国、西班牙、芬兰、日本、法国等国家21场巡演,该剧终于“回家”过年。此次《三个和尚》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10场。剧中新增的角色“老和尚”将带观众重温经典故事。不同于以往的剧目演出,该剧全程只有十六个字的台词,以演员的肢体语言作为叙事方式,融合现代舞与戏曲等元素,让小朋友们有“焕然一新”的体验。

第三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反思语文教育教学

——参加“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研讨会有感

铁山区三岔路小学石慧

2012年3月24-25日,在海观山宾馆会议大厅,时而传来书声琅琅或低吟浅唱的声音。这是我参加为期两天的黄石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讨会真实,远道而来的张鹏举、丁士琪和杨建华三位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结合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为我们语文教师奉献了多场精彩讲座。

十分感激来自黄石二中、十六中、十五中、团城山实验学校的师生为我们展示了四节古诗词鉴赏课,更令人激动的是张鹏举教授对课程给予了点评,随后还做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讲座,他博古通今,将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向我们娓娓道来。他渊博的学问让我叹为观止。他认为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传统的经典不仅滋养着现代语文,能全面提高人的语文素养,还能修身养性。丁士琪教授则从词曲宫调、诗词吟诵曲调方面诠释了古诗词念、诵、吟、唱的四个层次。他边讲边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古人读古诗词是要讲究唱的,音律、格律、声韵是古诗词很重要的部分,而现在的中小学对古诗词的教学,只是一味强调学生理解内容,应付考试,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扭曲。”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程贤华,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弊端。

通过学习,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有深远的影响。《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与教师人文素养相通,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说教来实现的,不是通过灌输来获得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

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素质教育说到底是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一种过程,这种影响力,只能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二、与传统文本情感共鸣,深化传统文化的深度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

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无数名人(诸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的早期求学经历不难证明,他们无一不是接受了扎实、严格、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才给他们人生奠定、注入了坚实、长足的发展基础和动力。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无为无不为的人生智慧,知行合一的行为能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荣辱不惊杀身成仁的正气„„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合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次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古往今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古书的人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三、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

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审慎、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化,审视传统文化经典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经典也需要重新审视,经典也可以再加工、分解给学生,然后将一部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拣选出来给学生们看。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强调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强调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即使难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但率真的心灵却不迷失方向,勇于追求美好的明天。

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扬帆远航!

第四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学期第一次上传统文化鉴赏课,学到了很多,感悟到了很多东西,更重要的是,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一些答案。上这门课之前只是对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认识,不过认识很浅,停留在表面。自从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博大和精深,激发了我想了解更多儒家思想的热情。

首先我了解到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思想体系。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剧增,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一边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儒家思想以“仁”为中心。包含了孔子对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最高道德和最高理想的标准。“仁”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最高思想道德,也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最高思想道德。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仁”相当于我们国家的核心,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贯穿着整个儒家思想体系,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道德思想上都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中心。孔子主张的仁学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实际生活中一些道德操守、行为方式、自我约束方式。而儒家思想中的“义”是作为孔子批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仁”

与“义”是紧密相连的,“仁义”就是告诉我们懂得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真诚对待他人,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延伸。“礼”是儒家思想的第三个核心,它对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礼”的根本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在现在儒家思想“礼”已经成为一种道德风尚,学会礼貌对待他人是很重要的。以礼待人,构建和谐社会。“智”是儒家思想的一个范畴,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要求之一。“智”是聪明人必不可少的内在。儒家思想主张道德修养和自身优良素质的结合。“忠孝”两字对长辈,对工作,对整个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忠”在与人交往时为人诚实,对人对事都应该秉承一种诚实的态度,我认为这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道德标准。“孝”自然就是讲对父母、长辈的孝顺了,对他们应该有着一颗感恩之心,时常惦记着他们,去学习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孝”是“仁”的基础,懂得孝悌的人才会懂得“仁”的真正内涵。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对儒家思想有进一步的了解,严于修身,帮助他人,感谢他人。我很庆幸学到对“仁”的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懂的了我不曾学过的东西。在当代生活中也给了我一些现实意义的指导,处处可以体现“仁”的存在。

第五篇:传统文化心得感受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圣贤教育世界,每一天的学习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教育人们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用一个个实例证明了它的力量,它修复了一颗颗扭曲的心灵,并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使他们淡泊明智、淡定从容,心怀感恩,心生幸福。一个人好了会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受益了会影响一个社区团体,乃至整个社会!

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的根。

在整个学习中,我认为,在中国老祖宗的指引下,有以下四种思想支柱,第一种是:阴阳五行思想,是最古老的哲学基础,第二是:天人合一思想,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第三是:中庸中和之道,使人们解决和社会问题的思想,第四是:修身自己思想,人如何认识自己。

在视频中有这样一句: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在整个世界中人是基本元素,圣贤教育主要针对的人教育。

从儒,释,道文化中我们体为人的真谛,儒家讲人要不断的完善自我,道家讲顺其自然,天人合一,佛说:人要不断摆脱贪、嗔、痴、无一不在论人论道,三家合一,一团和气。

圣贤教育通过具体社会实例,展现人格、人性、人伦、人文、陈大惠大师论道,胡小林企业谈孝,胡文斌论改变,还有,如影篇中牛文荣《90后的坏女孩》,讲到牛文荣如何从一个打架骂人、逃学、沉迷上网、好吃懒做、自残以及对父母心存怨恨攻击这样一个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坏女孩子,自从学了中华传统文化后变成一个懂得尊重,心怀感恩、愿意无私奉献的义工。她的变化使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于好,和睦相处。《弟子规》也教育人们“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就像影篇中牛文荣的爸爸在她小的时候经常带她出入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使她沉迷于唱歌跳舞,不爱学习,贪图享受。还有牛文荣小时候,由于父母关系不和,使她缺乏安全感,于是对父母充满仇恨报复的心理。学了传统文化后尤其是“羊羔跪乳”一课后使牛文荣深受反省,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深深忏悔。牛文荣的事迹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人原本都是善良的,只是受社会万千风情的污染,变得贪婪、傲慢、狂妄、嫉恨、沉溺上瘾、浮噪等等,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父是天,母是地,孩子是小树苗,天清地宁,风调雨顺,土地才会肥沃,小树才会健康成长。另外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就是自己的行为出现了问题,不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而要从自己这里找根源。牛文荣同学实客观分析自己,还有中西方价值观的剖析,从宏观和微观给我更深层的理解。

我一直在追寻自己的人生,个人从思想认识,思维方式,文化几个方面形成自身的适时的人格。然而通过学习圣贤教育,我更深层认识文化的根,具体跟道,德的落实,很是感恩。

感恩圣贤们,感恩格兰德,感恩父母,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求学落实,再次感恩圣贤们。

下载感受春节,追寻传统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春节,追寻传统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

    春节传统文化资料 1.“扫尘”的风俗介绍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

    有关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有关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但是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

    春节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传统文化 松山一小 三年三班 李云蔚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专业:年级: 班级:姓名: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

    春节传统文化故事

    导语: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那你知道春节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春节感受

    春节感受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那时候的自己总是盼望着长大,每到过年就觉得自己终于又大了一岁。 真的长大了,却觉得过年的滋味越来越淡......

    春节感受

    关于春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老春节有哪些老过法,已是人言人殊。有的是传说,有的是听说,特别是对于本世纪初的一些独特风俗趣味的老过法,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