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特级教师郭善渡讲座有感
听特级教师郭善渡讲座有感
信息技术1班
李光华
今天有幸听了郭老师的讲座这次讲座,通过一下午的学习,我收获很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的"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新的认识、补充和拓展。
通过本次听讲,我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郭老师讲的教学生中的“学会和会学”的理念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切实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课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是的,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在教学过程中曾有很多迷惑,过分地突出了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或者是为了课堂气氛活跃而忽略了教师对课的把握等,这次学习让我真正理解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郭老师讲到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很快的,你得要经常关注,同时感觉自己缺乏了一种探索的精神,可能很多知识大学里是没有学到的,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如在平时的机房维护中就感到很吃力,这些不足都要你得钻研,得经常给自己充电。听了郭老师的精彩的讲座后,确确实实感到了自己作为一名信息教师,真的有很多的不足,不要以我在大学里没学找理由,要想不被淘汰,你就得加油!郭老师精彩的讲座,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讲座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听了郭老师的讲座使我对素质有了更多的了解,素质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可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一般地讲,个人的素质常常被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
郭老师谈到关于当前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应该整合到其他课程中去,还是独立设课的问题,他在2001年第10期的《网络科技时代》杂志上有一篇答记者问,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这里就不重复了。如何定位信息技术的课程形态?他说应该首先强调指出的是“课程≠学科”。他在多次讲话中谈到基础教育中的“学科本位”是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甚至是相对立的一大弊端;从“学科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轨,就是向素质教育转轨,而这一“转轨”难度颇大,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师几乎都是在“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下培养出来的。
郭老师对任务驱动也做了很多的讲述,“任务驱动”并不是什么新的教学法,更不是惟一正确的教学法,它比较适用于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般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活动性等特征,同时,这种课程中的知识呈现过程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往往是非线性的,因而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或必须使用这种教学法。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从学习者的角度说,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烦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通过这次讲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观念,给我们以后的教育工作指出了切实的方向,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模板,我们定会在工作中创造性地使用郭老师讲的理论去不断开拓完善、充实我们的育人方式和方法,为国家的素质教育真正实施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听特级教师讲座有感
听特级教师巡回讲座有感
南平小学
宋
岚
最近,国培计划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走进了我县,我有幸认真聆听了来自特级教师王亚丽老师和省骨干教师范晓芳老师的两堂精彩语文课,感觉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第一,我觉得上课教师应该具备活泼开朗,热情向上的乐观性格。这样在课堂中老师生动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及积极的心态自然而然的会感染到学生,带动学生的情绪跟积极性。如王老师和范老师上课时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积极鼓励学生,让我感受到老师特富有魔力的课堂语言,有效的操作活动,真正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第二,要精心准备,肯花心思,肯动脑筋,耐心总结。肯花时间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肯花时间了解学生,知道他们那些方面容易接受,那些方面需要加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备课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肯花时间在研究教法上,要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适当的游戏与活动,做到寓教于乐,常教常新。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听过很多公开课,其中不乏很多出彩的游戏与活动,往往令人忍不住叫好。这些游戏跟活动教材上是没有的,哪里来得呢?自然是教师动脑的结果;我觉得还得在上完课后肯花时间去分析总结自己这节课的得失。所谓“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就是要处理好课堂人际关系。课堂人际关系包括优化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而师生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学生才会崇拜其,乐于与之交往。同时,“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纽带。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各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教师能否处理好与后进生的关系是课堂师生人际关系的“重难点”,对待后进生,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悔过“自新”教师应对后进生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同时应尽量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感。
第四,在许多公开课追求新意、追求时尚、追求完美的时候,名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最纯朴的方式把“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做了生动的阐释。在对名师课堂智慧的挖掘中,课堂细节中蕴涵的盎然春意最能打动我们。那是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有热烈的争论,有善意的宽容,有师生的教学相长。这来自于名师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名师总是能够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细心地启发、热心地赞扬,并已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答对了,有热情的激励;即使答错题,也能体面地坐下,并且每一个问题都能有正确的归因和评价。
通过这次“讲座”,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专业型教师的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第三篇:听郭校长讲座有感.
听郭正光校长讲座有感
---------------蔡民权 2014-8-31 “教育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人生多歧途,无非两岔。一是为己,一是为他;人生多追求,无非两种,一是精神,一是物质;追求精神,成不了富翁,但很富桌。” ——郭正光
我们共同欣赏了胡校长请来的名师郭正光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谈教师主体专业发展》,这是所有教师值得一听的精彩讲座,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需首先对自己进行定位,只有不断进行自我修炼与反思,才能在专业上求得发展的硬道理。听了郭校长的讲座,我很有感受,也受益非浅。他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用自身的成长经历与成功教师的先进事例谈教育,所以对青年教师很有说服力与感染力。对我而言,如同聆听一位智者兼长者的心灵独白,他的语言令人如品香茗、如嚼菜根。
首先,郭正光校长紧紧围绕‘定位、修炼、反思、发展” 谈教师主体专业发展。他认为学校主体发展理念是三位一体:校长发展是前提,教师发展是根本,学生发展是归宿。他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指出了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内在联系。他用唯物辩证论谈教师与教学,对我感受很深。
其次,郭校长指出:职业理想是成长的动力,目标设置是成长的方向,知识水平是发展的根本,教学能力是成长的核心。教学能力不光是具备一定的书本知识,还得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过人智慧。他的三位一体思想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郭校长深情指出:一位好教师应该在不断“分析反思”中进行有效教学。他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分析、教后反思、纵横对比来促进自身的创新发展,并为自身打造教学风格。
郭校长说话幽默,谈教育时深入浅出。我相信并且坚信:他的精彩的语言如一缕春风吹进校园的芳草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吹绿了芭蕉也孕红了樱桃。
第四篇:听特级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几天来和国家特级教师们零距离接触,专家们对小学数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的高超把握,无不让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让我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不禁让我感觉到:越是名师,上课越有激情、越对学生亲近,大概是他们身体中文化积淀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样的教学功底。学习后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整理笔记、盘点收获、几多感悟在心头: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小学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学习,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第五篇:听郭文红讲座有感
《留下一抹温馨的记忆》
----听郭文红老师讲座有感
入冬的宁德透着股股寒意,但坐在学术报告厅里却多了一丝暖意。一会儿,一位中年女教师坐在前面的讲台,原来她就是今天的报告人——南京芳草园小学高级教师郭文红。她慈爱、儒雅,听到她说的开场白更显得谦虚,她说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没有诗样的语言,只是坐在这里向老师汇报个人的工作成果。
郭老师的报告主题是《留下一抹温馨的记忆》,她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座的老师,童年的记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成年面对的困惑都来自于童年的经历,我们老师就是制造童年记忆的人!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小举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郭老师还说,童年是快乐的,自由的,他具有无限的张力;童年过于沉重、劳累,他就会厌倦学习,厌倦生活,厌倦人生,所以郭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给学生留下温馨的记忆,即使在学生大学生毕业以后,都记得郭文红老师曾经对他们的教诲。郭文红老师通过一个个感人的事例,一张张精美的照片,一句句诗意一样的语言呈现给我们老师,我们就像在品味大餐一般,视听觉都得到极大的满足。我们的情感随着郭老师故事的起伏推进时而焦急,时而伤心,时而快乐,时而感动,热烈的掌声是对郭老师精彩报告的最高评价。
我觉得许多活动体现了郭老师的独具匠心。如:新颖的作业布置。在家长会上,郭老师给家长布置一项作业:在孩子熟睡时坐在孩子床边认真看着孩子,不要想着烦人的分数,想着孩子的优点,然后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再如:给学生拍照。用给学生拍照的方式,记录学生平常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从自己中的照片看到自己行为中的不足,以得到良好的改正。
其实,细细推敲,这是郭老师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希望学生除了分数,还要懂得爱,而引导或教会学生感动是我们老师的责任。这点做法引起我的深思,我经常会在班里当着学生的面说他们不会回报父母的爱,不懂得关心家人,细想,我们老师有没有在课堂教孩子去理解家人的方法、途径呢?又有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只是一味地埋怨孩子,实则是老师的错误思想在作祟。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像郭老师一样,对待“问题学生”,要更多的用包容的心去看待他们的缺点,不能一味的批评责骂,用尊重、理解、鼓励的方式与他们“交心”,让他们在老师的关心爱护下不断成长。
另外,郭文红老师还创造性的用“班级日记”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记录“班级日记”,将一天中发生的想写的事写出来。班级日记就像每个学生自己的“谈心本”一样,让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反省。
郭老师用爱、用情、用智慧和孩子一起编故事,用心在记录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互相重叠并交相辉映,给自己和孩子们留下一抹温馨的记忆,给在座的老师留下一抹温馨的回忆。感谢郭老师,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也会向郭老师学习,用一颗幸福的心去做幸福的教育,给孩子们一抹温馨的回忆。
宁德市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兰兰 15年 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