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如何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老师说:“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在每个宁静的夜晚,当我捧起李老师的书,穿越秋水,穿越声音,穿越一条不息的时间之河,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被打开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逾越。感受到了精神的丰满和意义的充盈。我一直独坐在岁月里守望着心灵的稻草园,开卷有益也罢伤感也罢,快乐也罢,满足也罢,追求也罢,都在生活中不停的唤醒着自己,要以充实并从容的心态回车键做一名好老师。在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李镇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班主任,被誉为“当代陶行知”、“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是目前国内各类大型教育论坛人气最旺的名师之一,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李镇西报告会大都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于是,怀着崇敬之情,我认真品读了这本《做最好的老师》。本来很少读书的我,只看了几页便爱不释手,不但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了好几遍,并且买了一个精美的日记本,把书中触动我心灵的的文字工工整整地记录了下来,一遍遍的细细品味,因为这样一本书,李镇西老师不折不扣地成了我的偶像!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饰,李老师用最平实,生动而又充满激情的文字,记录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也受到了莫大的激励、鼓舞,找到了青年教师成长和提升的方向。《做最好的老师》一书给我的灵感和感触很多,现只针对其中一点,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体会。
书中有一段话,给我很大震撼:“爱孩子是一种教育者得的责任,它与师德直接相关。爱孩子不能凭个人的好恶只爱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它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所谓的差生。”平心而论,至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是这样一种“爱不公平”的老师,尽管出于职业道德,对待优生和差生的态度不是反差太明显,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承认我是偏向那些优生的,他们聪明,守纪律,学习好,叫人怎能不喜欢?对比那些叫人头痛的捣蛋鬼、迷糊虫,我心里的天平自然就倾斜了。而李镇西老师,却把转化差生当成了一个个教研课题去研究。他不歧视,不训斥那些冥顽不灵的家伙,而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加上一些机智的策略去改变他们,那一篇篇用真情实感写出来的后进生转化日志,看得我几度哽咽。书中有一个顽皮的孩子叫“万同”,父亲在狱中服刑,母亲暴戾、愚昧、懒惰、颓废,唯一的教育方式就是毒骂和暴打。李老师决定去家访,当他从“”那肮脏、阴暗、散发着霉臭味的家里和母亲一句句“小兔崽子”的责骂声中走出来时,泪水顷刻模糊了双眼。李镇西老师在日志中写到:小万同生活在这样家庭里,到了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各种坏习惯的养成,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冷落、辱骂和歧视,能不后进吗?此后,他着手感化和改变“万同”,并为他写了一百多篇教育日志,直到孩子初中毕业。后来很多读了这本书的老师纷纷写信询问“万同”的情况,李老师在后记中说,万同后来辗转去了北京,现在是一名神气的通讯兵呢....可不是吗?教师的教育可以毁灭一个孩子,也可以成就一个孩子。倘若不是李镇西老师那博大的爱,谁又能料到,孩子会不会误入歧途,毁掉一生呢?
李老师说:“后进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的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原来的一个学生叶沐曦,并感到深深的愧疚。叶沐曦冷
傲、固执、桀骜不驯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孤独,渴望被人关爱。刚开始,我还很有耐心,与家长交流,和孩子谈心,又通过班会课创造机会让他融入班级,感受集体的温暖。我刚刚为叶沐曦的改变而感到欣喜之时,接下来几周他却又做出了忘写作业、掀桌子打架的事件,让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我狠狠地说了句“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再也不会相信你”,叶沐曦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去,从此,他又放任自己做回了以前的自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看了李老师对待问题孩子的做法,我为自己这么草率放弃对叶沐曦的教育而感到深深的不安,好几个晚上,叶沐曦最后那无助和暗淡的眼神始终在我脑中挥之不去,让我备受折磨,我想,现在已经上初中的叶沐曦,是否还在记恨我呢,如果我当初像李老师那样,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和多一份忍耐,孩子该会有更好的发展吧,也我也不会在多少年后的今天,为自己从教之初的草率和无知而备受折磨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如今,我依然遇到不少让人头痛的学生,就像现在的一年级,但是,因为李老师的影响,我已沉稳了很多,好多次忍无可忍都被理智所战胜,我明白,给孩子多一次爱的机会,他就会向成功多走一步。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李镇西老师转化后进生的一些技巧。一是要多找后进生谈心,教师除了口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书信交流等方式和后进生进行交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后进生降低要求,使他能够找到一点成就感,满足他一次次的虚荣心,这样才能激发他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他向上的信心。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几点非常好的方法。例如,让后进生写自我评价,让他带回给家长看;让一个帮助他的同学写他的纪律表现;多联系家长,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余时间带后进生游玩,让对方走近教师;通过集体评议,利用集体的力量,评出进步最大、感动本班的十大人物;每天十问法;让学生每天写“精神搏斗”,通过日记走近后进生的心灵;让学生做班干部;作文评选法;推荐一本好书等。
李镇西说: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带着爱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并平等播撒自己的爱,让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后进生,都能平等地沐浴到教师爱的阳光,引领所有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外在工作中还要勤思考,多阅读,常写作。只有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才能把自己的工作进行得更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
第二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华龙区高中初中部 张启民
根据学校安排,我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后,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是啊,一位老师只要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虽点点滴滴,但收获颇丰。
翻开书的第一章,我就被这样一段话吸引:“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反复默读着这段话,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孩子的关怀。我突然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活生生的”这让我联想到了爱!爱是鲜活的、富有生气的,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有爱才会有责任,有爱才有教育。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怎样才算是“最好的老师”呢?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做好了这些,就达到了“最好”的标准吗?其实,认真备好课、踏实上好课、仔细批改作业,这些都是每位教师必须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做最好的老师”首先是要做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我们呢?李老师这样说到:“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因此李镇西老师第一章的标题便是“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这个章节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就是一个“爱”字,最耐嚼的也是一个“爱”字。做为一名教师,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较“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从不体罚学生,从不对学生出现语言暴力。读完此书的第一章节我便扪心自问,我真的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发自内心、无怨无悔的吗?李镇西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年级的孩子负责,更不是对自己所教的这六年负责,而是对所有的学生及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爱”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做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李镇西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我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有思想代表了一个人有灵魂,有思想代表一个人有个性。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我的课堂,思考我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
总之,我们应该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最后,我用李镇西老师的一段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无论你是谁,从事什么职业,都应当尽力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不断进取。“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行动。心中有目标,路才会走得更远。”
第三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李镇西,中国教育界大师级人物。前些年的《爱心与教育》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也给李镇西赢得了“爱心教育”“专家”的美称。一年前,我断断续续读完《爱心与教育》,为作者对教育最诚挚的热情与对学生最深沉的爱心而感动,一年后读《做最好的老师》,不由得对作者高超的教育技巧和教育事例蕴涵的朴实民主思想所折服。
“今天的老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教师,做的实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教师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素质,决定了国民素质和祖国的发展前景。从此意义上讲,“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然实际上,因各种条件限制,真正能算得上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的教师为数甚少,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教育战线忙忙碌碌、周而复始地,做着的教书匠的工作。我不同陶行知、魏书生比,我也不同杜威、苏霍姆林斯基比,我只同昨日之小我比!吾日三省吾身,今日备课比昨日认真否?今日上课比昨日精彩否?今日找学生谈心比昨日诚恳否?今日处理教学突发事故比昨日机智否?今日帮助“后进生”比昨日真诚否?今日教育智慧、教育理念比昨日丰富否?今日之反思比昨日深刻否?今日接受领导意见与同事、家长批评比昨日虚心否?今日所思之事比昨日高尚否?„„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必高于今日之我,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展望十年或二十年后之我,或者仍然不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但我至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相对于十年前或二十年前,我已经是最好的教师了!
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而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几乎可以这么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作为教育者来说,要使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关键是要会反思,会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得出教训。用敏感的心关注教育现象,用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把握专业成长的契机,用探索和进取精神去追寻教育真理。苏霍姆林斯基只不过是一间偏远小学的校长,可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做教育笔记,对四千多名学生进行过认真观测和分析,最终成了伟大的教育家。“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遭到的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当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并将这些解决难题的方法汇集成文字,形成自己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具有可推广性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已不再是普通的教师,我们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教育专家!
“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打招呼,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为什么上课前学生必恭必敬地向老师鞠躬:‘老师好!’而老师往往只是敷衍地说声‘同学们好’?为什么学生到医院看老师不过是‘应有的礼貌’,而如果老师到医院看望病中的学生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这些奇怪的现象,我们未引起重视。民主不单是学校能培养的,民主意识也不能光靠学校来养成,但学校、教师和课堂对民主意识的养成与民主精神的锤炼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里,李镇西的教育方法里体现出来的民主思想不乏真知灼见。从1987年起,李镇西每接手一个新班,便会对班级进行“法治”
管理。班级法规的制定者包括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人人都是立法者,人人都是守法者,人人都是“违法”后的惩罚接受者。在他的班级法规中,有一项专门针对班主任的处罚,班主任如出现下列情况中任何一种,均罚款两元或罚扫教室:
1、对学生发火超过一次;
2、上课拖堂两分钟以上;
3、错批评同学一次;
4、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同学的人格;
5、未经同学允许占用自习课;你能否想像,一个大男人,一个平时威严无比的教师拿着扫把,躬着背打扫教室每一个角落,同时接受着班上几十双眼睛的注视?其实,教师的尊严不是自封的,教师地位的尊崇是学生给的,是家长给的,是社会给的,“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一名教师,如果他的社会地位要靠专制与压制来赢得,尽管他有“威名”无限,应试教育硕果累累,那也是虚名,是高徒出名师,而非他尊重教育客观规律、尊重学生多样性,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的结果。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生先知、后生后知,教师向学生传业、解惑的关系,而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发展水平上,教师未必高于学生。陶行知几十年前就说过,“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先生力量之大”。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要从实际上而非形式上尊重学生,以学生为师,接受学生的监督,接受学生的批评,采纳学生良好的建议,从而提
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这样便能在做最好的老师的康庄大道上向前迈一大步。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让我们都来读这本有意义的书,一起提高自己,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感悟教育事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第四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做最好的自己!”李镇西多次这样对学生说。
“做最好的教师!”现在,李镇西这样对自己说。
李镇西是谁,之前我不知道。再一次学校的培训中我知道了李镇西,并看了他写的一本书——《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朴素的题目,朴实的话语。让我心有所动的把它读完。在读一本书之前,我总喜欢自觉不自觉的观察他们的表情,扉页上是李镇西老师着西装戴眼镜手捧语文书的一个经典形象,少了些常见的封面人物的做作,镜片后的目光是平和的,亲切的,这一定是个爱思索的老师,大凡在我得到一本好书时我总喜欢在脑海中先思索一下,那么这个李镇西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在他身上有哪些特别的故事?这本书足有 5 厘米厚,我随手翻了一下,里面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减负,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一个个标题一个个故事,凝聚着李老师 25 年教书生涯的点点滴滴的思考与历程。其实,正如李老师所说:“既然只能当教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 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师素质提升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第五篇: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有感(范文模版)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看完《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李老师那流畅,朴实的文字所吸引,书中语言真诚,情感细腻,大量生动的教育实例展示着李老师作为教育者的爱心与智慧,让我从一个个的故事中深刻思索着教育的内涵。
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书中尽情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
童心是师爱之源,这是李老师告诉我们教师的一句忠告。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这样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还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走进李老师的教育生涯,会随处可见他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或者说,他的每一个教育行为都是以爱为基础的。无论是对后进生,还是对优秀生他都会倾注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真正的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疾苦,给学生出主意,帮他们想办法,从问题的根源去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去鼓励,激励,鞭策他们。爱学生在李老师那里不是口号而是真正的行动。有了这种爱学生,万同才能由一名后进生成长为一名“最可爱的人”。有了这种爱,李老师才会在罚站任安妮之后有了永久的痛。有了这种爱的激励,杨嵩才能从一个耍小聪明的顽皮学生转化为一名真正的胸怀大志的优秀生。有了这种爱才能让众多诸如黄金涛之类的普通学生步入优秀的行列。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一种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一种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一种平凡的细节,也是一种辉煌的人生;是一种’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一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
态和人生追求。“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班级管理上,李老师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给自己的班起名;设计班徽;创作班歌;轮流执政;竞赛小组;兴趣社团;建立友谊班级;共同享用的集体财务;成立口琴乐团;主编《未来日报》;记录班史;班级的法治管理等等。可以说每一个活动、每一项制度都是老师智慧的结晶。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让学生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都一个样呢?现在,我在李老师的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权威转化。
李镇西老师认为,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意志,这是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原则。如何做到“权威转化”他的做法如下:
一、引导集体。就是在班集体形成之初,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作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如开学初,对学生提出三个问题:大家是否希望咱们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既然每个同学都有这个愿望,那么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就已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
二、利用集体。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与教师权威一致的积极因素,利用这种积极因素来抑制集体中的消极因素。由于这些积极因素是学生集体中客观存在,又与教师意愿不谋而合,因此它虽然蕴含着班主任地教育意图,却使学生觉得这是集体的意志,而非班主任的权威。如对于少数违纪的学生,李老师从不以班主任的角度提出,而让学生自己摆违纪现象,论违纪危害。这样,对违纪学生来说,他们受到的惩罚,并非班主任的“铁腕”,而是来自学生集体的谴责与制约。
三、规范集体。李老师常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法规,以此作为一种制度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所制定的班级法规尽可能地包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不仅提出纪律要求,同时有相应的强制办法,明确“违反了纪律要怎么办”。既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也体现出师生之间的互相制约。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又被管理。
看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深深地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同时也为他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而叹服。就像他说的“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作‘情感’,一个叫作‘思考’。读完全书,有一句话我是要永远铭记的,那就是他送给每位学生的见面礼——“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呀,李老师做到了,他教过的1000多名学生,因为有了他而幸福地走过原本枯燥痛苦的中学生活;正是这句话,为学生们在犹豫彷徨时指明了方向;正是这句话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正是这句话激励着学生成长
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让我也以这句话为座右铭吧:“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