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观《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开学伊始有幸听了教育家冯恩洪的专题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前也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报告,但今天的讲座却更让人回味无穷。冯恩洪教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知识从哪里来?直接知识:生活、社会;间接知识:书本。可惜我们现在关闭了生活通道。确实如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进入应用的知识才是力量,简单堆砌的知识不是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思考,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1
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冯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说白了也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加以培养,我想这其实也就是要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反思自己,身边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在哪里,很少研究、发现过,不知道学生的强势在哪里,又怎么能为学生最需要的发展提供帮助?今后我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哪壶先开提哪壶”,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长处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箐口完小尹以雄
第二篇:听冯恩洪讲座有感
教育该为孩子提供什么
观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听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讲座,受益匪浅。尤其是主题三:“育人的第三课堂”这部分,给我感触更深,这里说的第三课堂,不是对人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对人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的课堂。
积极的育人环境能使人赏心悦目,使人诱发积极的情感。积极的育人环境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生有倾诉衷肠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使我对教学环境建设目标更清晰了,我们在学校四周围墙上绘制优美的运动简笔画,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我们同时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将学生参与活动的相片及时布置到看板,一可以展现学生的运动风彩,二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再加上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辅导,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使学生高效学习。
通过听冯教授的讲课,我觉得,学生与教育的关系应当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的对象及最终目标都是学生,而教育能否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这一点上说,学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但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当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时候,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时起决定性作用。反之,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从这一点说,教育是外因,不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万万不能的。环境
起到一个很大的辅助作用。通过各种优化组合形成他们有自己特色的而又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和环境,克服本身的缺点,教育学生向最优的方向发展;而不应当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必须首先解决教育观的问题,立足教育服务于学生,同时又决定于学生、改造学生的教育观,其次还应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和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最优的学生教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优化教育,提高全民族学生的整体素质。
优美的育人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幽雅的人文气息,厚重的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不言自明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第三篇: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听《教育家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感
门洪强
有幸听了教育家冯恩洪的专题讲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前也听了不少专家的讲座、报告,但今天的讲座却更让人回味无穷。冯恩洪教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
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 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知识从哪里来?直接知识:生活、社会;间接知识:书本。可惜我们现在关闭了生活通道。建平学校有110多种校本课程,50多个学生社团。以国家课程为主,校本课程为辅。教师应该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学生可以走班制学英语、学数学,也可以进入校园网内学。冯教授倡导的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确实如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进入应用的知识才是力量,简单堆砌的知识不是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思考,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冯恩洪教授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他倡导的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
冯教授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说白了也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并加以培养,我想这其实也就是要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反思自己,身边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在哪里,很少研究、发现过,不知道学生的强势在哪里,又怎么能为学生最需要的发展提供帮助?今后我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哪壶先开提哪壶”,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长处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听冯恩洪报告有感
阳谷高庙王中学
门洪书
2012.4.6
第四篇:听冯恩洪讲座
听冯恩洪讲座
最近,在丹阳研训网上听了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因为是大师级,所以讲的内容很泛,也很轻松,也没有什么课件和条条框框的一二三四,但是很耐听。主题是讲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文化的再思考。因为匆忙,没有带笔记,只能回家把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写下来:一,从老虎当校长的故事讲起;
五十知天命的老虎当腻了“百兽之王”后,突然想当校长了,于是办了一所学校自封校长,要鸭子练长跑,兔子练游泳,老鹰学爬树----闹了一番笑话后,学校关门,最后老虎感叹“校长不是人当的”----寓言说是冯专家自己编的,正讽刺了应试背景下的教育现状,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严重扼杀了学生自我和个性的成长。怎样改变?教育怎样由课本知识中心向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转变呢?冯恩洪结合“建平经验”,最后说到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其实这些想法和说法,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以后,“因材施教”才会被赋予真正意义。
二,改革者不苛求环境。
冯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到建平中学由农村中学到现在的名校,说“改革者从来不可能去苛求环境的”诚然,改革者本身需要“普鲁米修斯”式的悲壮,但是任何英雄的造就都需要时势。在“时势”之外,改革者可以做什么?冯专家提出了一个理念:管理就是组合。怎样以学生为本,寻求学生发展的最优化,这是校长应该思考的首要和中心工作。但是现实之中我们的校长束缚太多,繁琐太多,很少能用心去细细研究学校和学生。在薄弱学校,校长更多的埋怨环境。我们的老师也是。因此我们需要“改革者”,引导我们去寻求创新,靠近幸福。创造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校长发展的“四赢”。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
教育是科学,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冯专家重点推介多元智能理论,这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的发展。要找到能够促进或激发人类潜能发展的方法,就必须对智能的概念、构成及评估方式有一个不同于过去的看法。冯专家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如何避短扬长,教育应该做什么。这是他给我们的题目。对于多元智能理论我接触过,不过没有好好的去研究,也没有好好的把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联系。龙港好象也有一所学校,引进过这个理论,不知有没有学到理论的皮毛。回想现在的课题研究,功利的,浮在水面的很多,有必要打开眼界,拿最好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我所用,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富有内涵。
第五篇:听冯恩洪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听冯恩洪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老庄小学学
梁甲宝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国家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向广大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身为教育战线的一名老教师,我深感迷茫,不知道怎样上好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课,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今天听取了冯教授的讲座,我豁然开朗。
“一根链条的水平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一个人群的水平决定于领头人的水平。”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作为教师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也让我们深思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界素有“北魏南冯”之说,即“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见冯先生在教育界特别是德育领域的领军地位。冯教授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简单堆砌知识不是力量,学会应用知识才是力量。如果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会发现每个每天都是新的。一个最好的老师应该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认真聆听了冯教授的报告后,我有深切地体会:
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教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使用教材,并能根据教材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创造性地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理结论,要善于创设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做到讲的少而精,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绝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冯教授说:“搞教育的人,是想大道理做小事情。”我领悟到身为教师,应有目标引领,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告别低层次需求,让精神需求引领物质需求,用脑袋富裕引领口袋富裕。每天身处三尺讲台,作为教师,我们应享受教育,努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注重知识存量,更要扩充知识增量。教师也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教育不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要做优秀的教育,而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我们就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展教育。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智慧。优秀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书、胸中有人。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准确地预期学生的接受情况。优秀的教育是适应差异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他们有自立意识、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真正做到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教授建议学校应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就是要去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在与未来,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做适合自己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幸福,我们快乐。泰戈尔曾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教师要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当看到学生幸福,成功时,我们就会为自己的忙碌,感到快乐,欣慰。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只有每一个教师都真心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做到努力发展学生强势智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为大众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听了冯教授的报告,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要及时激励学生,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宽容和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让他们为自己的优点感到骄傲自豪,让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做真正成功的自己,使他们将来真正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