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经-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助力中国梦易经就是上古时期的“挂历”
易经就是上古时期的“挂历”
《易经》是上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后来的一切文化经典和民生日用,都源自于它。
我们生活在一个“小时代”里,缺乏的正是“大时间”概念。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个命就像电脑里的源代码。
写这本书是个冒险,我只是做一个尝试。对东西方文明而言,我也感觉这是一次“范式研究”转型的努力。至于成功与否,另当别论。
人物档案
余世存,诗人、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主持过十年之久的“当代汉语贡献奖”。著有《非常道》、《非常道Ⅱ》、《中国男》、《老子传》、《大民小国》、《家世》、《人间世》、《大时间》等。
壹
向易经“交答卷”
《文化广场》:为什么想到解读易经?
余世存:易经的确很难读懂,孔子50岁以后才学《易》。我是几年前到了云南大理之后,先读完《左传春秋》、《道德经》才读《易经》的。乡下生活让我发现极古远的时间跟极僻远的空间的有机联系,农耕文化构建的宇宙模型,既是对时间空间的捕捉,又是对有限生物的必然规定。我研读了很长时间的易经,只是仍未理解易经与这一宇宙模型的关系。
我给学界的朋友写信,请他们“有以教我”。香港的一个朋友回信说,《易经》让很多学者望而却步,就连饶宗颐等大师级学者在《易经》面前都说自己无十足把握。这位朋友说《易经》在中国文化人那里有着特殊性,劝我慎重。
但易经仍吸引着我,我一次次地抄录易经,甚至打听到孟子易的当代传人,准备去拜访。我也看到一个记录:有人曾问台湾著名学者、朱熹第26代嫡孙朱高正:“为什么你出狱之后还要学易经?”朱高正回答说,中国每个文化人最终都要在《易经》这儿交一份答卷的。的确如此,从孔子、老子,到郑玄、王弼,到朱熹、程颐等人,都在《易经》面前提供过他们各自的答案。但这些几千年来中国最优秀的头脑都没能把《易经》说得清晰简易,我能否读出自己的心得?当然,我有今人研究的优势,我这个人也还善于取巧,会走捷径,能够把复杂的事情讲得让人们易于理解,所以我开始解读易经,在众多研究者的基础上撰写我对《易经》的理解,并希望把它还给普通大众。
《文化广场》:普通人能读懂易经吗?
余世存:《易经》本来就是普通人学问,顾炎武曾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意思是说这些典籍里的名词,看起来艰深古奥,其实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用语,显然,这句话说的是三代以前,三代指的是夏商周,那个时代的普通人,对于天文历法都很熟悉,而天文历法,恰恰是《易经》一个很关键的立足点。
对时间、空间的理解在过去是普遍经验,现在只成为天文学家等少数专家的经验。《易经》的意义就是让普通人以时间、空间为参照,认识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易经》就是上古时期中国人的“挂历”,只不过“挂”应该是“卦”。它把时间、空间“卦”起来,让看到的人明白自己跟时空的关系。
贰
易经是个“筐”
《文化广场》:《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它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地位?
余世存:《易经》是上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后来的一切文化经典和民生日用,都源自于它。
跟其他文明传统的经典不同,《易经》是自伏羲到春秋以来数千年的遗产。其他经典,或一人一团体一时之结晶,只有《易经》是大陆中国东南西北四至、春夏秋冬二分二至、数千年时空中的信息的高度整合。
《易经》是三代总结出来的文明成果,一度为上层垄断,由上层向民众发布一年四时八节的节气知识、吃穿住行、婚丧嫁娶,一如后来的“黄历”或“皇历”。它传播开来,被人们不断填充新的材料、发现发明,变得繁复,也启发人们去创造新的文化,成为“群经之首”。《易经》奠定和支撑了一个东方的文明。
《文化广场》:可否简单概括一下您对易经的看法?
余世存:《易经》是个大时间的概念,它是中国文化在它的童年时代,偶然发现的一个宇宙模型,这个时空模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它的作用非常广泛,小的方面来说,让人趋利避害;大的层面来说,让人学会如何看待人生;更高的形而上的层面,让人学会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参赞天地。冯友兰曾经说“《易经》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这既是说它用途广泛,某种程度上,也是它被神秘化、妖魔化的原因之一。
《文化广场》:《易经》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艰涩难懂的,您解读时感觉困难吗?
余世存:刚开始很吃力,不得其门而入,只能从义理的层面、文字训诂的层面猜谜。2010年一个机缘,我在网上看到陕西一位叫张桢的老先生在博客上写他对易经的理解,把365天一个太阳年分为64卦。我看了特别激动,赶紧联系他,还到渭南冯原镇拜访他,在窑洞里住了一夜。我确认这是一个游荡在民间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他给了我一把“钥匙”,我回到北京后只花了两三个月就写出了这本书的主体部分。
叁
易经是我们的“源代码”
《文化广场》:您的解读跟其他学者的有何不同?
余世存:主要是顺序、结构的不同吧。一般《易经》著作多以文王卦序为主,从乾、坤讲起,我是从复卦开始谈的。谈这一年中大自然会出现什么现象,人文又会出现什么现象。还有,一般易经著作对卦辞爻辞的解读是零散的,我这里的卦爻辞多是一个个的故事、生活现象,它们之间也是有机统一的,一起构成了时空的完整经验。
易经还分象数义理,义理派都是尽可能抽象化,挖掘出更深刻的含义,很多解读、观点是附会上去的。我的解读重在自然经验和人类人性的经验,在一个特定时间里必然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易经重时位,时之义大矣哉。一般易学著作也注意64卦的哲理,但我提供的解读告诉人们,64卦是具体的天文时间,又是具体的人文世界,天文时间里的现象跟人文世界的经验是相通的。
《文化广场》: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现在又有学者在提“回到孔子”,您认为我们该回到《易经》还是回到孔子?
余世存:回到《易经》可能把握中华五六千年的文明,回到孔子只有2500年。“回到孔子”的说法儿跟“回到苏格拉底”、“回到康德”一类的说法儿差不多。读书如果只读孔子,就等于把中华文化拦腰斩断一半。我认为不能只读儒家一家经典,用一家的参照系。对人类的现代性危机,我们应该有“专家会诊”的信念和方略,我们不应该只请某一个专家如孔子、佛陀、耶稣来救赎现实。
回到《易经》跟请专家权威不一样,这是回到文明和个人的“源代码”。认知自身和他人的“源代码”,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自处、更好地跟他人共处。人人可读《易经》,人人可能读出心得、读出自我。最重要的是把五六千年的文明融入个体生命感受,这样才有底气,才有自信。
肆
两道“防火墙”让易经变难
《文化广场》:为什么《易经》从上古时期的日常所用,后来变得艰深像“天书”一样了?
余世存:《易经》为何被称作易经?这个易本来是容易的易、简易的易,后来才多了变易、不易的意思,后来的意思把简易遮蔽了。跟黄历一样,最简单的时空规范,反而变得晦涩难懂,让人敬畏和迷信了。《易经》发生这样的变化,和传统时代士大夫对于知识的垄断有关,和几千年愚民的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时代,或者说两次著名的文化演变事件,使得《易经》离普通人越来越远,成了少数人专有的知识。一个是传说中的颛顼绝地天通,在这之前,人人可以观乎天文,而绝地天通其实是把天文历法的知识收归史官和巫师所有,普通人不再有权利研究,在传统王朝,禁止民间私习天文。这个结果,中国人的历法到后来只好请西洋人来修订,请西洋人来做钦天监的官员。
另外一个重要的转折,是文王演易八卦。文王父子将先天卦序移花接木地换上后天卦序,它的实质是扰乱知识的次第,使文明源头的知识的自然哲学基础遭到破坏,后来的知识探索者想破脑袋也难以探索多少真知。孔子的礼学、仁学、易学三阶段就表明他不是从认识客观世界起步的,他的易学也打上伦理秩序的印记。文王父子设置的这道“防火墙”对中国后来的政治、文化、乃至传统价值的建立,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直到宋代,先天八卦才被找回来,研究者也才又一次有了不同的视角。
《文化广场》:先天卦序和后天卦序有什么区别?
余世存:先天八卦,是古人对宇宙的一种直观经验,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时间、对空间的认知上,可以说带有非常浓厚的自然哲学的色彩,跟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可以比较。而后天八卦,则是建立在政治伦理上的,自然哲学的色彩没有了。举例而言,先天卦序中是没有伦理价值判断的,但后天卦序则赤裸裸地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文化广场》:这两道防火墙改变了后人对易经的认知?
余世存:以后的人们,都是在防火墙里面翻来覆去的折腾,不管是学院派,还是江湖派,不管是神秘化,还是考据化,其实都在慢慢地把原本最简单、最普通的《易经》,变成了普通人再也看不懂听不懂的学问。学院派注重义理考据,江湖派看中的是相术占卜,不管是哪一种,不管是高深的哲理,还是神秘的宿命,都不是《易经》真正的面目,更不是《易经》的价值所在。
伍
“小时代”缺乏“大时间”
《文化广场》:时间和空间和每个人都有紧密的关系吗?
余世存:什么是时间?在我们这个有效也有限的太阳系内,时间就是地球绕太阳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时间不可能独立存在,其运动有参照,其能量释放大致均匀。科学家们测算,一年时间并不固定,只是大体固定,365天或366天;此前可能更短,此后可能更长,据说会到一年384天或390天。这样说,我们就能理解国家、个人发展为什么有快、慢。
什么是空间?空间是能量结构。这种结构是多维的,不仅只有三维。通过无线电和互联网,我们知道,意识可以在虚拟的泛空间里交流。如果不在一个同质的空间里,我们永远不可能接收到他者的美善或恶意。
我们的先天之命或后天之运,就在时空中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方位结构里。由此,我们的生命能量不尽相同。我们努力,仍有不同的遇合或结果,即在这种能量的获得、释放和遭遇不同之故。大易之道,最重时、位,原因即在这里。
个体在时空中的位置自觉,即在于发现自身的时空特性,并依从它建立起跟外界的有效交换方式。在个体系统中,时间即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量。一个人生命能量的长度、密度、热度,决定其人生的价值。而人生自觉,就在于跟外界能量交换中,不断增长、增强自身的创造性能量。
《文化广场》:我们好像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了。
余世存:我们生活在一个“小时代”里,缺乏的正是“大时间”的概念。在这个“小时代”中,每个人关注的其实都很有限,以时间而言,一个人会考虑的可能仅仅是三五年,这几年之中会不会发财?会不会升官?等等,很少有人去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比如说一百年,在一百年中,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的一生,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文化广场》:这本书起名《大时间》也是这个原因吗?
余世存:是的。写这本书是我这么多年读书、生活的意外收获,我希望能让每个人更清楚认识到自己和时间、空间的关系,而不是只去追求自己跟物质、技术、时尚的关系。在这个追求成功学的时代,很多人都跟时间、空间失去了联系。我们生活在时间如此之少的时代,我们焦虑地吸引外界的信息,但时间、人生百年、岁月时光似乎仍未在我们的身心里扎下根来。其实不论过去现在,真正通《易》的人,都过得很自在、坦然,因为他活在大时间中,他认知了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可能性和限制,他可以积极地努力让自己适得其所。就是说,时间是他自己的,他的人生坐标是坚实的,他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究竟要怎么才能活得好。陆
知我罪我,惟《大时间》
《文化广场》:这本书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和他们出生的时空的关系?
余世存:《易经》以一个太阳年为中心,将无数太阳年重复发生的自然和人事之象归纳总结,说明一个太阳年中的人间轨迹,这也可算为先天之命运。因此,不难理解,这些数千年时空间的自然和人事消息,其规律、模型、参数,同样适用于现代中国,适用于北半球的人类世界。
2012年我用半年时间把北半球的历史名人查了一遍,希望验证一下,用《易经》来解读这些人的性格与命运。书中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收录15位左右北半球的名人,总计上千人。这个独特的命算体系比星座、八字更具人文和现代理性,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知道自己的命卦,从而多少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好,在与历史名人的对照中认识、完善自己。
书里还揭示了卦时与现代人的关系。如4月1日前后几天的损卦时空与愚人节、10月初的黄金周与旅卦时空、同人卦时空有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家人卦时空有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等。
我还探究了汉字与卦的关系,比如汉字的财字是噬嗑卦,故中国人发财多要吃吃喝喝,并涉及官司;酒是勾兑的兑卦,故酒需勾兑、调和,兑又有情欲和毁折意,酒为色之媒,酒能伤身等等。这个部分在书中没有展开,因为孔子们说过,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这是游于艺的事,读者们自己可以试试。
《文化广场》:会不会担心有人把您这本书也看成算命的书?
余世存: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个命就像电脑里的源代码。每个人一出生就有自己的源代码。即使有人说我教人算命,我也是开辟一个人人皆可计算未来、规划命运的角度,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源代码。
《文化广场》:写完此书您还想跟读者说什么?
余世存:写这本书是个冒险,我只是做一个尝试。我相信它对今天的读者有意义。对东西方文明而言,我也感觉这是一次“范式研究”转型的努力。至于成功与否,另当别论。
孔子在编写完《春秋》时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有不少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解读易经,为什么写《大时间》,我想模仿孔子的说法:知我罪我,惟《大时间》。
第二篇:中华周易首届祭祖活动暨易经高峰论坛会
会议备忘录
致
:各部门
由: 营销广告部经理—苏 博
事由: 关于接待“中华周易首届祭祖活动暨易经高峰论坛会”事宜 日期: 2012年3月6日
抄送:执行总经理—段欢庆
会议名称:中华周易首届祭祖活动暨易经高峰论坛会
会议时间:2012年3月11--14日
会议人数:300人左右
会议负责人:何老师,陈老师1325378786
5电话:
房务部:
住房安排:
房间安排: 3月11日10:00前准备好一部分房间,做好房卡交桑焕。12:00之前准
备好所有房间,房卡交给桑焕。3月11日后由房务不领导对会议用房逐间检查。(特别注意高处抹尘,衣柜下面的卫生,洗手间配备齐全)有需要安排电脑或打印机的房间请工程部人员配合。房间内撤掉所有特殊服务牌,并检查有绿植的房间是否新鲜,不新鲜者由采购牵头将绿植更换掉。
房间内配备足够长的网线,针线包,房间价格表等,原开业时营销广告部
做的温馨提示如:小心地滑,冷热水有破损现象全部更换为新的。
房间要求:房间撤酒水及其他收费项目。所有房间配客人文件,纪念品,请提前准备
好果盘及配水果的工作人员。(负责人:朱俊霞)
卫生安排:请PA在会议期间保持卫生的清洁。大堂死角卫生、绿色植物的清洁。迎宾安排:会议期间请安排好对客人的引导及接待工作。(必要时为领导控制电梯)润泽缘:
会议室安排:
主席台摆座椅(20)人,桌上摆水杯,铺桌布,座位签,发言席上放鲜
花,正对主席台的20个位子也需要铺桌布,放座位签,摆桌子的桌子上都需放水杯。
请安排专人倒开水。(站在客人右侧)
请安排有经验、形象气质的佳的服务员服务全程会议。请铺设台尼。(孙杰负责)
用餐安排:
其他相关部门:
一、营销广告部:
1、请于3月11日前制作好酒店门口欢迎条幅。(潘炎)
2、请保持与负责人及房务、后厨、餐厅信息的畅通,做好临时信息的传达。
3、请免费制作指引标牌及报到处。(2个,大堂一个、四楼一个)
二、工程部:
1、请3月11日09:00前悬挂条幅于酒店门头。
2、请安排专人调试音响设备保证会议的顺畅。(牛群山)
3、请保证会议期间用电的正常。
4、请提前做好LED屏字幕(内容同会议名称)5,需要准备6个话筒,2个固定,4个移动.三、客房部:
1、请于3月11-14日做好会议用房的服务及信息咨询、引导工作。
2、请于3月11-14日将客房的卫生做到最优化。
3、每天提供叫醒服务。(具体时间请于11号上午找桑焕要)
四、人事部:
1、请组织后勤人员在会议期间做好引导及电梯维护的解释工作。
2、酒店所有部门经理在会议期间保证手机的畅通及在店工作。
3,会议期间客人还要用餐,所以需要翻台,请调配足够人员及时进行翻台以免耽误客人用餐。
五、保安部:
1、请保证会议人员在店期间安全及秩序维护。
2、请安排3月11-14日预留15车位。
3、12号早上8:00—9:00大堂北侧靠西留2个车位,供客人照相。
六、财务部:
1、请通知各收银站点,做好消费账务的核算及其他费用及时挂账。
2、付款方式:所有费用会后转县政府应收帐结算,所有挂账经桑焕同意。
3、仓管在在此期间留岗。
会议负责人:桑焕(***)
因会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请各部及时与会议负责人做信息的沟通。非常感谢各部门对销售部支持与配合!
苏博/营销广告部经理
第三篇:中华周易名家协会传播正能量博纳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气质
博纳传统文化,彰显中国气质
法制晚报讯 2003年,“君德益”的前身“家天下”在北京成立。2006年,正式更名为“君德益”。
2009年,占地40亩的君德益厂区在北京市顺义区比邻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东侧落成。
2014年11月,“君德益艺术馆”即将迎来盛大开馆的日子„„
最近十余年,以中国古典家具产业飞速发展为背景,君德益的成长见证了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段,并以自己的努力为行业发展增光添彩,做出贡献。君德益艺术馆的诞生,将使人们领略到一个企业快速成长的全貌,同时让人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前景„„
兼收并蓄,成就中国传统文化栖居地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满目所见都是钢筋水泥建筑,内心难免被物化纷扰。当你步入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君德益艺术馆时,马上会获得一种难得的宁静,排除喧嚣,关注内心世界,而不再被外部纷繁世界所打扰,从而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大美„„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正是现代高端人群追寻的生活境界。
在君德益艺术馆开馆前夕,笔者应邀前往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的君德益厂区,亲身体验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殿堂的景观和意境。
君德益艺术馆位于40余亩的厂区内,为两层徽式建筑,外观高雅古朴,灰砖白墙、红色廊柱、飞檐雀替,门前绿草满地、虬曲老树、墙脚修竹环绕,江南园林般的山间流水画境,配以奇石飞瀑和艺术品„„让人觉得:眼前仿佛不是一幢新起的建筑,而是一个拥有多年历史的艺术博物馆园区。
据君德益董事长王朋成先生透露,艺术馆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主体馆分为二层,一层主要展示君德益出品的珍稀传统硬木家具,结合中国传统陶瓷、木雕、漆器、宫毯、织绣、景泰蓝等高端工艺品,可进行交易;二层为书画艺术展区,将主体展示名人大家的字画作品,同时结合传统家具陈设,以及相关的家居艺术门类。前来参观者不仅可以目睹到君德益精心打造的高端明清黄花梨、紫檀、红酸枝、金丝楠、花梨木家具,更能一睹国内顶尖书画家和各门类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神品。
笔者随主人步入艺术馆,看到馆内建筑装修和布局陈设既古典隽雅又时尚大气:进馆正对门处矗立着一面大影壁墙,靠墙摆放着一套紫檀中堂家具,于大条案上方悬挂四扇紫檀挂屏;中堂家具两侧,是两尊红彤彤的钧瓷大瓶,净高有一米五以上,器形庄严,窑变瑰丽;与钧瓷对应的两个建筑立柱以金丝楠木包裹,红木边框,垂直而下,恬淡自然。木色与瓷色相间,黄、紫、红三大主题色彩呈现出富贵喜庆、庄严肃穆之感。
艺术馆仍在装饰布置之中,但已初步呈现出金碧辉煌与雍容华贵,和以前常见的家具馆严格区别开来。君德益艺术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兼收并蓄,以人为中心,以中国文化代表性元素为主体,构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和谐统一的中式生活艺术空间。
软硬景观和谐相融,人文内涵见微知著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头与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构成了纯出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景观。君德益艺术馆对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建筑与装修上,艺术馆外观既撷取了徽式建筑的简括与宁静,又在门楼处引入了宫廷皇家建筑的飞檐、梁柱、门窗风格,喷绘成了象征欢乐喜庆、富贵华美、恬静祥和的金黄、朱红、天蓝三色,描绘着二龙腾飞、祥云缭绕、飞檐展翅、龙凤呈祥,不仅体现了帝王殿宇般的华贵,也渲染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气质。
漫步君德益艺术馆内,细心者不难发现,每扇隔扇或门窗皆为优质红花梨木打造,而每扇门窗在整体造型、纹样剪裁上风格一致,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装修手法。君德益艺术馆在硬件设施上考虑得极周全,包括建筑装修、家具陈设,还有采光与保暖、空气置换系统、不同功能的生活起居空间等,把所有前来参与艺术馆文化艺术活动者所能想到的元素都考虑了进去。
据君德益总裁刘敏女士介绍,馆内一楼中心大厅近300平方米,可以在此举办各种文化艺术论坛、讲座,高端人士雅集和艺术品鉴会。而君尊汇艺术品鉴会所作为艺术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实行会员制,并向所有会员提供增值服务。
在一楼中心大厅两侧有八个功能空间,将按传统家庭实景陈设传统中堂家具、客厅家具、书房家具、卧室家具、餐厅家具等,并开辟茶室、琴房、香艺空间、传统官窑瓷器和宜兴紫砂艺术展示空间等。后边相邻的两个大房间则专门展示君德益的金丝楠家具珍品。
刘敏女士强调,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儒家、道家到佛家文化构成了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体系。这些文化并不是空洞无物的虚浮存在,而是有着具体的实物呈现和密不可分的思想言行修为。比如红木家具、木雕、漆器、陶瓷、织绣、茶艺香道、琴棋书画、工艺制作、艺术创作等,都把儒释道文化涵盖了进去。君德益艺术馆的建成,将全面吸纳相关的文化艺术元素,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艺术活动,来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参观完即将开业的艺术馆后,王朋成、刘敏夫妇向笔者一行展示了一幅书法作品:由中国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写的“君德益艺术馆”六个功力深厚的大字。据悉,君德益艺术馆的建造受到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尤其传统文化大师、收藏鉴赏专家和艺术家的关心和关注,艺术馆平台全面搭建完成后,将举办国内最著名书画家的名人专场作品展,最资深文化人士的研究成果展,以及各个传统艺术领域一线大师的专场作品展。届时,君德益艺术馆将作为首都北京的一处传统文化艺术殿堂,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喝彩„„
第四篇: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大连金州新区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
大连金州新区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
昨日,金州新区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在华润北京小学拉开序幕。来自新区文艺家协会、街道、北京小学、中长幼儿园等单位的演员分别表演了相声、京剧、舞蹈、歌曲等节目以及具有新区特点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幼儿龙舞、单鼓舞。图为单鼓舞表演。
刘兆龙 汪振晟 记者许明 摄影报道
第五篇:中华周易名家协会弘扬传统文化:“汉未央”:让传统文化回归市民生活
“汉未央”:让传统文化回归市民生活
走进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310室,复古气息扑面而来:红色的大鼓,古铜色的编钟,让人似乎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岁月。身着汉服的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晓英双手从后向前起势,右手在前、左手向后向记者作揖礼,随后,她提起汉服,双膝跪在地毯上,双手从后往前展开,“坐”了下来。“不好意思,我们这没有椅子、凳子,可能很多人不太适应,但这就是汉民族传统的‘坐’法。”在不到30厘米高的红木桌边,晓英开始讲述汉未央的发展历程。
“着汉服”曾遭人误解
谈及“汉未央”的由来,晓英说:“央,中央之意。未央,未到中央,引申为未半、未尽、未完成。汉,指汉民族。汉未央,即指汉民族的文化传统方兴未艾,薪火相承,永生不灭。”不过,她明确表示,这并不代表汉未央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
汉未央的创始人是晓英的丈夫姚渊。2005年,部分青年身着汉服走上街头,当时的舆论说他们“炒作”、“穿和服”、“不是中国人”,这些误解深深刺痛了姚渊。他于2006年在校园创立了汉未央汉服社团,并成立盈利性的文化传播公司,大力推广汉民族服饰文化。但汉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成熟市场,没有消费群体,而且姚渊自身的经验和实力也不足。不到两年,汉未央第一次产业化探索基本失败。
接下来的几年,汉未央以草根社会组织的形式存在,坚持进行各类文化公益活动。“当时的生存环境非常艰苦。”晓英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我们遇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借上海世博会之机,汉未央作为上海民间青年自组织群体的代表之一走上世博会的表演舞台。
文化公益成汉未央招牌
2011年汉未央在石门二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目前是上海唯一一家正式注册的汉文化推广组织。就在这一年,汉未央拥有了第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拥有了第一位稳定的全职人员,在主流化、正规化道路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汉未央从未放弃民间组织的公益性。
近年来,汉未央举行了大量面向青年、社区居民的免费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例如,一直开展的君子淑女养成课程,主要面向静安区楼宇青年,至今已有百余名楼宇白领报名参加课程,并举行了隆重的开班典礼。在课程内容上,开设汉礼、汉乐、汉妆、女红、茶艺、射艺等课程,给学员以综合性、体验性的汉文化熏陶,对于达到学分要求顺利毕业的学员,为其举行冠笄礼。
“汉未央的文化项目对社区范畴内各类人群都能实现有效覆盖。有助于社区文化建设出形象、出特色,有助于社区居民体验传统岁时节日,有助于楼宇青年学习君子淑女课程,有助于学校文化教育树品牌,有助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总之,在社区层面,汉未央的工作重心完全下沉,服务对象不断清晰,结合点很多,可以深度介入社区文化建设,实现全融入、全辐射、全覆盖。”晓英说。
传统文化复兴急不得
未来,汉未央将继续以项目为切入点,努力构建汉未央社区服务模式,设计出更贴切的社区文化服务项目。在“人文社区、文化楼宇、和谐邻里、礼乐人生”的社区服务方针下,汉未央与精神文明办合作,结合上海城市精神和静安价值取向,从“礼”的德性追求和行为要求入手,提出“知行合一,礼在身边”的项目概念,设计一整套项目落地的路径和方式,做到“礼入楼宇,礼入社区”,推动形成崇礼尊礼的社会气候,以汉礼的传统资源参与社会文明公德和公序良俗的构建。
晓英表示,传统文化要在创新中复兴。“不是让大家回到古代,而是让传统文化回归市民生活。这个过程是煲汤而非炒菜,急不得。”她说。因此,鼓励更多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也成为汉未央规划之中的重点。
目前,汉未央论坛注册会员已超7万人,会员以白领和大学生为主,有较强的传统文化自觉,有较强的文化责任意识。未来,汉未央将探索高校社团共建模式。他们计划,在对象上,探索与汉未央已有一定纽带的社团——如上师大汉服社、海事大学汉服社等开展试点性的整合。在方式上,探索建立一套双赢共建机制,即汉未央作适度的资源输出和管理输出,引领、指导高校社团;高校社团也要做有效的人员输出,每年提供一定数量、较高质量的青年志愿者补充汉未央团队。“这是一种设想,汉未央与高校社团的关系范式、共赢模式、规则定式,都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科学、合理的平衡点。”晓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