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后感1
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是2009年7月14号,我们学校老师组织我们去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位于南宁市青秀山森林公园南侧的广西民族博物馆,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铜鼓状主体大楼,如同一颗镶嵌在美丽青秀山上巨大的明珠,散发着庄重大气的祥瑞气息,许多中老年人正兴致勃勃地步入崭新的馆区。下面就是对博物馆建筑的认识和文化的了解:
1、博物馆建筑结构、规模、风格特点:
博物馆建筑为框架结构。馆区总用地面积86666.62平方米(约130亩),室外展场用地面积3710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883.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31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28360.6平方米,后勤管理楼建筑面积2322.45平方米,室外展场民族建筑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整个主体建筑仿佛一只展翅的鲲鹏,翱翔于青山绿水之间; 主体建筑入口大厅的外形取材于广西民族文物的典型代表---铜鼓,富有地域和民族风俗。
博物馆的主题是民族、生态、实用,建筑物的外观的一个以铜鼓为象征的建筑物,建筑物外观有一些民族衣服的花纹来弄成的图腾。在第三层我们抬头看见很多框架网,这样既节省有美观,给人的感觉很大气。
2、高新材料造就璀璨“铜鼓”
进入展厅内有一只东汉时期的有趣铜鼓,鼓面有“四出”钱纹、太阳纹、变形纹和小鸟纹等精美的纹饰。这是我区现存较精美的铜鼓之一,鼓面直径有80厘米、高约47厘米,鼓面边沿蹲着几只憨态可掬的铜青蛙,青蛙是壮族人所崇拜的动物。弯腰细看,鼓足还装饰有一只立体的小鸟,铜鼓内壁有一只铸造精致的小水牛!古代广西人民高超的铸造工艺令人赞叹,工匠们的童心也令人莞尔。
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镇馆之宝”——云雷纹大铜鼓。这真是个“大家伙”,鼓面直径有165厘米,重达300公斤,它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铜鼓,号称“铜鼓之王”。鼓面遍布精细的云纹和雷纹等几何花纹,显得富丽堂皇。这些花纹还有些来历:由于古代人无法解释雷电现象,对此十分敬畏,便把“雷霆之象”镌刻于鼓面,用于歌舞和祭祀。另外,铜鼓“唯大为贵”,越高大的铜鼓,代表着拥有者的权力越大。
这是一座将壮族古老的铜鼓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高度结合的建筑。整个博物馆沿着一条面对邕江的主轴展开,一个铜鼓造型的五层接待大厅,构成了建筑的中心;两条装饰着铜鼓鼓面的走廊,连接着大厅的两翼;建筑的后部,则是弧形的三层展示大厅。
两翼走廊的“铜鼓”,用银白色的铝板拼接出鼓面纹饰,配上感应灯光,呈现出流光溢彩的观感。
中心大厅这一面“铜鼓”的技术难度最高。众所周知,铜鼓的鼓身是腰身细、两头圆的流线型,设计师采用了特制的玻璃来体现这一动人曲线。玻璃按照计算好的数据来订制,每一面玻璃的弧度都独一无二。
由于新型玻璃优良的折射率,这一尊巨大的玻璃“铜鼓”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晴天,“铜鼓”上流淌着蓝天白云、悠悠江波;夜晚,古老的青山塔通体光明,与渔火、灯光、明月一起映在“铜鼓”上,熠熠生辉。
这是一座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功能局限的现代博物馆。馆内除了8000平方米的展厅外,还设有高科技电影厅、多功能厅、文物标本观摩室、专题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社会收藏”等。
3、巨幅壁画引入八桂风光
这是一座大胆而浪漫的艺术宝库。在两层楼的展厅内,从天花板到整幅墙壁,到处可见面积达几十平方米的巨幅壁画,画中人物与真人一般大小,所用的颜料可以使画面保持几十年不褪色。
最神奇的是,这些极具视觉冲击性的壁画,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与展品融为一体。南丹白裤瑶的壁画前,立着白裤瑶所用的铜锣架,似乎画中的瑶民正要敲击铜锣。在山歌对唱的壁画前,是刘三姐摇着小船的蜡像,仿佛正在与画中的乡亲们对歌。
4、多媒体技术让你身临其境
这是一座充满趣味的现代化博物馆。除了壁画,现代的声、光、电等方式也被用来烘托展览的恢宏气势。
比如演示广西田园风光的观看屏,游人可以通过观看屏细致地观察整个梯田模型,农耕生活中的鲜活景象会配合镜头的移动一幕幕地呈现在眼前;“广西古镇”触摸屏,通过点击地图中的光电位置就可浏览各大古镇风貌。
展厅中有数个幻影成像装置,在木偶戏台上投影出真正的木偶戏,以及壮家人吃年饭的热闹场面等等,看到这些“立体化”的影像,观众更有现场感。
5、能工巧匠再现传统民居
这是一个汇集了广西工艺大师手工技艺的殿堂。在民居展厅里见不到传统的平面图片,取而代之的是真真正正的民居。不用一颗铁钉,完全依靠木构件接榫而成的侗族鼓楼,如同一个金钟罩一样被吊在空中。观众可以站在下面,仰头看清鼓楼的每一个构造。这是一个可以让建筑系的学生研究一整天的地方。
展厅中除了真实再现与原物差不多大小的木制民居模型,还有古老的夯土民居。红土墙实际上是建设者使用混凝土等材料调配而成,效果十分逼真。梧州骑楼也被搬进了展厅,传统的生榨米粉小摊、流动酸野摊车、烧卤摊等民俗气息浓厚的场景,都在展厅里变成永恒的记录,还有三江的风雨桥和鼓楼还有刺绣。。
2007年7月15号
第二篇: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后感1
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后感 民族
今天是 2009 年 7 月 14 号,我们学校老师组织我们去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在老师的 带领下,我们前往位于南宁市青秀山森林公园南侧的广西民族博物馆,远远望去,映入眼 帘的铜鼓状主体大楼,如同一颗镶嵌在美丽青秀山上巨大的明珠,散发着庄重大气的祥瑞 气息,许多中老年人正兴致勃勃地步入崭新的馆区。下面就是对博物馆建筑的认识和文化 的了解:
1、博物馆建筑结构、规模、风格特点: 博物馆建筑结构、规模、风格特点:
博物馆建筑为框架结构。馆区总用地面积 86666.62平方米(约 130 亩),室外展场用 地面积 37103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 12883.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36310平方米,其中 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 28360.6平方米,后勤管理楼建筑面积 2322.45平方米,室外展场民 族建筑建筑面积 3200平方米。整个主体建筑仿佛一只展翅的鲲鹏,翱翔于青山绿水之间; 主体建筑入口大厅的外形取材于广西民族文物的典型代表---铜鼓,富有地域和民族风俗。
博物馆的主题是民族、生态、实用,建筑物的外观的一个以铜鼓为象征的建筑物,建筑物外观有一些民族衣服的花纹来弄成的图腾。在第三层我们抬头看见很多框架网,这 样既节省有美观,给人的感觉很大气。
2、高新材料造就璀璨“铜鼓” 高新材料造就璀璨“铜鼓” 璀璨
进入展厅内有一只东汉时期的有趣铜鼓,鼓面有“四出”钱纹、太阳纹、变形纹和小 鸟纹等精美的纹饰。这是我区现存较精美的铜鼓之一,鼓面直径有 80 厘米、高约 47 厘米,鼓面边沿蹲着几只憨态可掬的铜青蛙,青蛙是壮族人所崇拜的动物。弯腰细看,鼓足还装饰 有一只立体的小鸟,铜鼓内壁有一只铸造精致的小水牛!古代广西人民高超的铸造工艺令人
赞叹,工匠们的童心也令人莞尔。
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镇馆之宝”——云雷纹大铜鼓。这真是个“大家伙”,鼓面直 径有 165 厘米,重达 300 公斤,它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铜鼓,号称“铜鼓之王”。鼓面遍 布精细的云纹和雷纹等几何花纹,显得富丽堂皇。这些花纹还有些来历:由于古代人无法解 释雷电现象,对此十分敬畏,便把“雷霆之象”镌刻于鼓面,用于歌舞和祭祀。另外,铜鼓“唯 大为贵”,越高大的铜鼓,代表着拥有者的权力越大。
这是一座将壮族古老的铜鼓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高度结合的建筑。整个博物馆沿着 一条面对邕江的主轴展开,一个铜鼓造型的五层接待大厅,构成了建筑的中心;两条装饰 着铜鼓鼓面的走廊,连接着大厅的两翼;建筑的后部,则是弧形的三
层展示大厅。
两翼走廊的“铜鼓”,用银白色的铝板拼接出鼓面纹饰,配上感应灯光,呈现出流 光溢彩的观感。
中心大厅这一面“铜鼓”的技术难度最高。众所周知,铜鼓的鼓身是腰身细、两头 圆的流线型,设计师采用了特制的玻璃来体现这一动人曲线。玻璃按照计算好的数据来 订制,每一面玻璃的弧度都独一无二。
由于新型玻璃优良的折射率,这一尊巨大的玻璃“铜鼓”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晴 天,“铜鼓”上流淌着蓝天白云、悠悠江波;夜晚,古老的青山塔通体光明,与渔火、灯光、明月一起映在“铜鼓”上,熠熠生辉。
这是一座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功能局限的现代博物馆。馆内除了 8000平方米的展厅 外,还设有高科技电影厅、多功能厅、文物标本观摩室、专题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社 会收藏”等。
3、巨幅壁画引入八桂风光
这是一座大胆而浪漫的艺术宝库。在两层楼的展厅内,从天花板到整幅墙壁,到处 可见面积达几十平方米的巨幅壁画,画中人物与真人一般大小,所用的颜料可以使画面 保持几十年不褪色。
最神奇的是,这些极具视觉冲击性的壁画,并非单纯的装饰,而是与展品融为一体。南丹白裤瑶的壁画前,立着白裤瑶所用的铜锣架,似乎画中的瑶民正要敲击铜锣。在山 歌对唱的壁画前,是刘三姐摇着小船的蜡像,仿佛正在与画中的乡亲们对歌。
4、多媒体技术让你身临其境
这是一座充满趣味的现代化博物馆。除了壁画,现代的声、光、电等方式也被用来 烘托展览的恢宏气势。
比如演示广西田园风光的观看屏,游人可以通过观看屏细致地观察整个梯田模型,农耕生活中的鲜活景象会配合镜头的移动一幕幕地呈现在眼前;“广西古镇”触摸屏,通过点击地图中的光电位置就可浏览各大古镇风貌。
展厅中有数个幻影成像装置,在木偶戏台上投影出真正的木偶戏,以及壮家人吃年 饭的热闹场面等等,看到这些“立体化”的影像,观众更有现场感。
5、能工巧匠再现传统民居
这是一个汇集了广西工艺大师手工技艺的殿堂。在民居展厅里见不到传统的平面图 片,取而代之的是真真正正的民居。
不用一颗铁钉,完全依靠木构件接榫而成的侗族鼓楼,如同一个金钟罩一样被吊在 空中。观众可以站在下面,仰头看清鼓楼的每一个构造。这是一个可以让建筑系的学生 研究一整天的地方。
展厅中除了真实再现与原物差不多大小的木制民居模型,还有古老的夯土民居。红 土墙实际上是建设者使用混凝土等材料调配而成,效果十分逼真。梧州骑楼也被搬进了 展厅,传统的生榨米粉小摊、流动酸野摊车、
烧卤摊等民俗气息浓厚的场景,都在展厅 里变成永恒的记录,还有三江的风雨桥和鼓楼还有刺绣。。
2007 年 7 月 15 号
第三篇: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后感
广西民族博物馆观后感
9月23日,我们学校组织了大一新生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活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一次参观,我觉得受益匪浅啊!
这一天,我们早上8点钟就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目的地的公共汽车。幻想着,博物馆里面的物品会是怎样的呢?也许是迫切的心情,使我觉得车有点慢。终于到达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漂亮而庄严的楼房。“广西民族博物馆”几个大字鲜明地映入眼帘。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大厅。在两墙壁上,是雕刻的壁画,是形象生动的人物。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气息,画上的人物各显神态,真是妙啊!
到了二楼,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鼓,鼓的四周有像动物的饰品,如龙、青蛙等。他们把鼓衬托得更有灵气,更加神圣。也许人们以前就是用这些鼓来祈祷的吧!
上了三楼,我们看到了许多有民族风情的图画,田园风光、乡屋美景、勤劳之农……看到这些图画,让人立刻产生一种敬仰之情。是美好的风景,培育了有美好心灵的人们,是朴素勤劳的人们,创造出了诗意般的生活。体现的是一种多么顽强、乐观、执着的精神。在仿古屋中,里面摆设着简简单单的家具。房子里有栩栩如生的假人,是一对母子在烘火。浓浓母子情如火焰一般热烈。还有假猪,假牛……这就是民族特色,简简单单的房子,却是构造了不简单的生活。
从屋子出来,外面都是许多生活用品,如剪禾刀、弓箭、锄头、捕鼠笼……每一样物品都有民族特色气息,看得让人惊叹,朴素的人民有着多么智慧的脑子,让人不得不产生佩服之情!
绕过走廊,有布店、米店、药店……那都是根据民族的店铺而仿出来的,让人观看了了解到人们以前的买卖之地。一直往前走,有织布机。很多透明柜上摆着民族服饰。那五彩缤纷的衣服,展现了广西民族的精彩世界。多姿的民族,你的美丽,永看不腻!
第四篇:广西民族博物馆简介
广西民族博物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广西博物馆及文物苑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小周,希望我的讲解能带给您美的感受。
广西博物馆创建于1934年,是一座省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左侧,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是一座三层建筑。
馆正面大门上方装饰的凤凰图案和蝴蝶图案线条简明色泽明朗。整座建筑造型庄重美丽大方,富有南国建筑风格和地方民族特色。馆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十个草书大字潇洒飞扬,乃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所题。
目前广西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太明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和古代铜鼓陈列。
其中有国家珍藏品152件,包括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石铲,汉代写有370多字的《从器志》木牍,高达115.5厘米的大铜马等。
广西博物馆以收藏铜鼓而闻名天下,目前广西发现的收藏铜鼓有610余面,该馆就搜藏了344面。是目前全国收藏铜鼓最多类型较全的博物馆。其中北流出土的一面铜鼓直径达165厘米。被誉为世界的铜鼓之王。
进入博物馆的左侧就进入了铜鼓展厅,这里收藏着从汉代到清朝各个时期的铜鼓。铜鼓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古代少数民族创建的历史文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铜鼓最早是用来作为饮具使用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铜鼓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致,逐渐演变成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权利和财富的象征。常用于祭祀盟会和宴会歌舞时的礼乐器。也有作为陪葬品的。到了古代中期,铜鼓被广泛用做战争作为鼓舞士气的工具。
北流是广西出土铜鼓较多的地方,北流铜鼓的特点是高大厚重鼓面伸出鼓颈外,塑有立体青蛙,鼓声饰有云雷纹,主要制作于两汉至清代时期。被誉为铜鼓之王的北流铜鼓乃是广西博物馆镇馆之宝。
参观完铜鼓展厅后,闻名登上2楼参观民俗展厅。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族,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各有特色。
广西博物馆2楼的民俗展厅重点展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织锦,蜡染,刺绣,挑花,建筑及节日风情等。
广西民族服饰多彩多姿五彩缤纷,许多民族服饰和刺绣,挑花,织锦,蜡染以及银质首饰相结合。
这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的民族饰物。壮锦是壮族妇女手工编织的,多以红色绿色为主。以凤凰为主要图案。壮锦织工灵巧技艺精湛,图案别致色泽鲜艳,坚固耐用。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第五篇:观广西民族博物馆有感
观广西民族博物馆有感
2010-10-24号,在南宁金秋时节仍然烈日高挂的星期天,我们在学院秦岭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早晨8:30分集队完毕,登上了开往博物馆的公车。由于前去参观的队伍庞大,一个空空的公车瞬间被我们挤得爆满!好不容易经过协商洽谈,同学们最后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空间。车上同学们补觉的补觉,吃早餐的吃早餐。总之就是一片和谐氛围!
大概九点钟左后,几辆公车陆续起动了,载着我们激动的心向着我们的目的地前进。一路上同学们看着窗外的风景,我们就谈论路上的建筑物和道路桥梁(三句话不离本行嘛)。没有去过那里的我真的不知道有那么远的路程呀,站了半个多小时的我们一路摇摇晃晃摩肩接踵。忽然间我注意到了南宁大桥,它是那么的雄伟结构独到构思新颖,心里不由得肃然起敬,我便想着:有一天也能建造这么一座桥,我的人生就圆满了!
可惜城市化的现代都市环境被污染的很严重,在公车上远远望去,天空上就像蒙着一层灰雾,让人的心情有那么点低落。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博物馆占地130亩,建设总投资约2.5亿元,主体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进入博物馆,我们都像兴奋的小鸟一样,迅速鸟兽散了。首先参观的是博物馆的二楼,主要是东盟博览会的简介。在这里我了解到,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博物馆三楼是对广西民族特色的介绍。在这里,我对我们广西有了更多的了解,同学们也是那么的开心,不听的拍照留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民族特色的东西,很多民族服饰,还有很多民间特色的用具、建筑、菜肴。在这里,我能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广西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在这里,我也深刻的感受到我们有责任把我们广西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