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观察--观察--探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时间:2019-05-12 00:2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年高考观察--观察--探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年高考观察--观察--探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第一篇:历年高考观察--观察--探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

..课堂观察--探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途径

咸丰县教研室 袁正举

当前,困扰初中教学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和毕业生成绩合格率。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中的学困生数量大增,导致数学成绩合格率有所下降。除了某些客观因素外,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厌学,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同时教师感到数学难教,好比是“顶着碓窝舞狮子”,人累死了,戏又没唱好。众所周知,教与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统一的整体,只有相互结合,彼此合谐,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笔者从相关教育理论学习与多年实际教学过程研究出发,对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谈点个人心得体会,不过是抛砖引玉,供关心初中数学教学教研的同仁参考。

一、关于引导学生学

1、激发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施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被动接受,也是很难学好的。由于数学自身特点,有些内容比较抽象,解决问题方法相对灵活,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维品质,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归纳概括能力。教师教学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不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不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不造成一定的悬念,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由概念到定义,由法则到公式,由例题到练习,最后布置作业。这种照本宣科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必然让学生感觉形式单调,枯燥无味。新课改实验教材虽然在概念引入时提供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但有的背景材料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如立交桥、游乐园、车间传送带、登山缆车等。实际教学中遇到上述情况时,教师应当在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在能够使用直观教具时尽可能使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些简易课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现在学生最爱上的课是信息技术课。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树立信心。长期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为获得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而不少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缺乏信心则是源于多次考试的失败,因为每次考试成绩都让他们感到羞愧,如果老师再把他们的分数公布于众则进一步伤害其自尊心,由于年龄尚小,他们还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切身感受。作为教师,对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要关心,不能岐视;其次要明确转化差生是艰苦而长期的工作,更要有耐心。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与他们当前的实际基础相一致,给他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欠缺的知识伺机补上,同时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微小进步,多表扬,少责难。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往往会使他们重新客观认识自己,逐步增强我也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掌握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为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学习数学首先应当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是温故知新,同时还可以在预习中对自己弄不懂或感到困惑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授,也便于和小组内其他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其次在课堂上要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此外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认为,读书学习与知识积累是一个“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其意思是一堂课、一单元,乃至一章节、一学期、一学段的内容,都可以将其知识要点归纳总结为提纲或框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梳理,既能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最后是应当及时复习巩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实验得到的记忆曲线数据显示:已学过的知识即时记忆量为100%,1小时后记忆量仅为44.2%,1天后只能记忆33.7%,1星期后记忆量为25.4%,1个月后记忆量为21.1%,从此以后基本上不再遗忘。有人曾经对及时复习效果做过对比实验:在同一班级内选取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对当天学习的某一知识(一段课文或一个公式),甲小组同学由老师统一安排复习,乙小组同学任其自然,一天后进行检测,结果甲小组掌握率为98%,乙小组掌握率为56%;一星期后再进行检测,结果甲小组掌握率为83%,乙小组掌握率为33%。由此可见,及时和经常重温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加深记忆。复习的方式最好是先不忙翻书,尽可能通过大脑“过电影”,实在回忆不起来的再看书;也可以把重点内容提纲性的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因为边想边写对增强记忆有明显效果;此外做适量的自我检测题也能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作用。

二、作为教师如何教

1、揭示本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内在规律,突出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数的运算,初中是在小学基础上学习有理数、实数,因此有理数运算只不过是在引入负数后算术数运算的延续,而实数运算则是在扩充无理数后有理数运算的延续,同时式的运算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除了增加幂的运算法则外,其实质仍然是实数运算。又如我们用函数观点来看方程与不等式,则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方程、不等式都可以看作函数的不同形式,只要给代数式的字母赋值,其对应的代数式的值就是函数值;而当给定的函数取特定的范围内的值时,则对应于方程或不等式。图形变换中的变与不变,一种情形是位置变,但大小不变,如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另一种情形是位置、大小都发生变化,如相似(位似)。还有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加与减,乘与除,正与负等。

2、优化品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应当努力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一是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因为数学最显著特点是结论严密,仅凭直观或几个有限的结论是不能代替数学证明的。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数学家费马关于“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形如的值都是质数”的结论最后被欧拉证明是错误的。二是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公开展示自己的想法。如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不是象人们通常感觉的只是一个普通自然现象,而是想像为什么它不往天上去,从上面往下掉一定是有某种力在拉它,经过不断探索,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又如瓦特小时候看见火炉上水壶中的水沸腾后蒸气把水壶的盖子掀开这一普通现象时,联想到水蒸气有推动力,由此他长大后发明和改进了蒸汽机。三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能经受学习过程中暂时遇到的挫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反复印证了一个真理,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延长白炽灯的灯丝寿命,和助手一起,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获得成功;在发明蓄电池过程中,曾经失败8000多次。又如欧姆在探索“通电导体中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时也曾经历多次失败,最后才得出著名的欧姆定律,而且他在《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金属导电性能的测定》不但不被人理解,反而受到当时某些权威的讥讽和耻笑,并劝人们不要相信他的结论,直到八年后他的成果才被社会广泛应用。

3、提高素质。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式运算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引、导、扶教会学生读书,在学生阅读初始阶段,教师应出示阅读提纲或阅读有关内容后要回答的问题,使学生对阅读目的,阅读要求更明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量、折、画、剪、拼),从事实地测量,图案设计,搜集整理数据。数学建模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能够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将数学问题化为代数问题,并根据数量关系(相等、不等、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运算能力,在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大量普及的今天,对数、式的运算过程不应刻意追求变形技巧和数据的繁杂,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算法,明确算理,具有一定的口算能力与估算能力。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与学

初中数学教与学

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篇

广西贺州

【前言】 《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 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1]把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现在,学校实行五天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由于考查科目的增加等,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前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对教材的处理工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环环相扣,注意细节。课后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倾听学生心声, 不断调整教学,总结反思。

【关键词】 教材 现代化教学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作为数学教师,可能都会发现过这样一幕,有时数学课堂是台上唾沫乱飞、激情高昂,台下却是另一幅风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是一个从事了十一年数学教学的初中教师,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不紧学会了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运用的实际当中等问题的一些见解。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现在,学校实行五天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由于考查科目的增加等,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课前必须做好对教材的处理工作。

1、对教材的掌握应做到“熟”字

义务教育的初中教材,立志高远,其内容是今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须的。新教材难易程度适中,面向的是全体初中生,精选了一些基本的代数、几何知识,将部分与高中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移到高中,删去了一部分作用不大的内容。这样就更加突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进一步了解教材,理解好学习目的,明确书中数学思想的形成,以及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理论的推理过程。这样教学才会游刃有余。

2、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应做到“透”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明了初中阶段的培养方向。就《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基础知识、技巧和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要透彻地领会其含义。只有领会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明确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这样教学才会有“方向感”。

3、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做到“细”字

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文字简洁、语言流畅,起点低、坡度平缓,注重新与旧的联系,出发点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通过复习巩固扫清认知障碍,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拾级而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讲究一个“细”字,细到每个知识点在大纲中是如何要求,教学中如何实施,做到心中有数;细到每一课时中的应知应会,学生是否都已掌握,若能做到会事半功倍。其次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布鲁姆在他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二次函数》这一课是整个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解析几何第二十四章的《圆》中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图形中的两个数量d和r并加以比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出的动画和行驶在不同路面上的自行车的动画等,放映“日出的动画”后小组讨论问题1: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地平线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怎样?放映“行驶在不同路面上的自行车的动画”后小组讨论问题2:行驶在不同路面上的自行车轮胎和地面(把轮胎看成一个圆,地面看成直线),可能会出现几中情况?通过观看两组动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使学生更好的直观感受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给出定义时,尽可能地由学生来概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逐个放映,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要求作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学生通过观察、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直线和圆三种位置关系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上台板演的那两位的同学,更是终生难忘了。

第三 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三机一幕进入了寻常教室。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余弦、视图与投影等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第四 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5]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第五 在教学过程中要环环相扣,注意细节。

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2、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3、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每一堂课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有时也可能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实习时讲授《复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时,有“两复数不全是实数时,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但没有证明。教学计划中也没有证明的要求。在课间当带到这个问题的时,有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我写出解答。我就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了数的大小比较的原则,并利用这一原则说明了“i>0”不能成立的原因。然后,话锋一转,对那位同学说,关于详细的证明的过程,我在课后再跟你面谈。这样,虽然增加了课时的内容,但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4、要精讲例题,多做课堂练习,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实践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

第六,课后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与学生进行互动[5]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倾听学生心声, 不断调整教学.教师在教学的同时, 可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 并根据这些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 这样师生之间就会走得更近, 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亲,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如果喜欢数学老师, 就会及时地向他倾吐心声, 会更加喜爱数学课,这样对老师的教学不无裨益.即所谓“教学相长”.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没有学生的学, 教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教, 学则枯燥乏味.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的重要工作就是指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并在活动中长见识, 积累经验, 提高能力,开发智力.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一个教师, 应不断总结经验, 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才会使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布鲁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教育目标分类学》 1956年出版 [4]《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俱乐部www.xiexiebang.com [5] 李求来编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05

第三篇:历年高考课-初中课-初中数学学习心得

..。

..《上好课-初中数学》学习心得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量体裁衣”。

首先,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更应该通过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数学来感受生活。

如:《科学计数法》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数字感受到:纽扣电池对环境污染之大;长江三桥长度之大;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爱心之切。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留在记忆深处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理解。

其次,利用数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将学生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如“收集数学家的故事”、“查找数学符号来源”、“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探访数学史名题”等,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可设计丰富的课外作业形式,如“撰写数学小日记”、“自办数学小报”等。

再次,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应摒弃“唯教材是本”的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当地取舍或调整,并吸收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案例。

如:“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教学:结合生物学上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①一个细胞分裂一次,细胞数目共有 个;分裂2次,细胞数目共有

个;分裂3次、4次呢?分裂n次呢?

②细胞分裂6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的几倍?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的几倍?是说明你猜想的合理性?

③细胞分离4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5次的几倍?如果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计算,你将遇到什么挑战?你想做怎样的规定?并合理解释你规定的合理性?

第四,教学设计追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明确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时,可利用学生“找朋友”游戏中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类比猜想出“同类项”合并的规律。

第五,导入设计,关注实效。一个合情合理又合时的教学导入,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因此,导入的好坏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形平移”导入时,教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迪士尼乐园中的摩天轮、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运行、流水线上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运动的特点进行分类。这样不论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角度来看,教学效果都要好得多。至少,学生会知道图形的基本运动有3种:平移、旋转、翻折,并且对图形的3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也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这些十分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第六,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发展能力,而不是耍一些花架子,以应付课堂。让学生通过参与一个个活动,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要实现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

如:《三角形性质》一课中活动设计,给你一条绳子,帮它结成环形线圈,和同学合作,把线圈变换成无数种三角形形状,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一步一步研究得出了三角形的性质。

最后,课堂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从根本上打破“课内练习是例题的翻版”的错误认识。而通过例题设计合理的变式练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让学生能通过变式练习达到“窥一般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效果,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发挥潜能,提高应变能力。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识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还要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堂观察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观察总结

五三地区中学 劳艳红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包括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

(一)课堂观察的意义在于其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不是为了评价教学,面向过去,在观察之后对被观察者评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面向未来,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课堂观察即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从事研究的宝贵资源;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二)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观察活动。课堂观察的重点在于建立合作体,这有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听评课方式。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仅凭教师个体的力量难以胜任,需要群体的智慧参与,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听评课的合作机会,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行为的合作研究。

(三)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可分为不同的视角,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是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框架。

二、交流心得

在结束听课后,组里教师和讲课教师以及教育局的领导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探讨,对课堂的观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这次课堂观察中,我们详细并有质量的完成任务,在与老师的交流探讨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亮点:教师讲解过程中语言表述清晰、简洁,语速舒缓且在教学重点处适当重读,慢讲(节奏),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且把教学的重要知识通过表述有所分化,强调;在板书出示上,清晰明了,多媒体适时呈现,从方法出示到示例出示,从理论到实践。从表及里,深入浅出,弥补了徒有理论指导的空洞不实,有法更有仿例。本节课在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整个课堂学生活动充分,对未知领域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方法指导突出,有耐心,有魅力,评价客观而准确,适当赞美激发了学生德学习热情。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非常充裕,在充分地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主体段落的展开模式”不仅可以完全理解,而且能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出四句话和三种方法中的一种方法,无论在阅读分析还是在写作方面都有提高!

三、最终结论

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内容。在教学内容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怎么教”要重点考虑学生的情况,不同班级学生总体情况不同,班内还有个别差异,更为重要的,学生情况在课堂上是动态变化的,这就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上每节课之前,我们肯定要设计教学内容,虽然说有些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但我们之前必须有预设。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细致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整体水平、个别差异等因素,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此外,我们还得出经验:如一开始就用量表,容易将大家的思维框定,以为课堂观察就是填表,而忽视了语文课堂上的细节。事实上,课堂的改进更多的需要基于情境的细节,尤其是学生学习的细节,所以不要轻易走到量化的阶段,因为量化并不适用于教师的改进研究,要警惕走入纯技术的歧路。

作为听评者,在肯定教师长处的基础上,要学会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作为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博采众家之长,完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创新。当然,我们的观察点还不够完善,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操作中,走向更加合理的道路。

第五篇:小谈初中数学教与学

小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与教

漳浦县龙成中学林智富

时下,困扰初中教学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和毕业生成绩合格率。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中的学困生数量大增,导致数学成绩合格率有所下降。除了某些客观因素外,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厌学,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同时教师感到数学难教,好比是“顶着碓窝舞狮子”,人累死了,戏又没唱好。众所周知,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教与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统一的整体,只有相互结合,彼此合谐,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本人从相关教育理论学习与多年实际教学过程研究出发,对初中数学的教与学谈点个人心得体会,不过是抛砖引玉,恳请关心初中数学教学教研的同仁给予指点指点。

一、引导学生如何学

1、激发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施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被动接受,也是很难学好的。由于数学自身特点,有些内容比较抽象,解决问题方法相对灵活,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思维品质,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归纳概括能力。教师教学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不注意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不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不造成一定的悬念,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由概念到定义,由法则到公式,由例题到练习,最后布置作业。这种照本宣科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必然让学生感觉形式单调,枯燥无味。新课改实验教材虽然在概念引入时提供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但有的背景材料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如立交桥、游乐园、车间传送带、登山缆车等。实际教学中遇到上述情况时,教师应当在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在能够使用直观教具时尽可能使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些简易课件,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现在学生最爱上的课是信息技术课。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树立信心。长期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为获得成功创造了先决条件。而不少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缺乏信心则是源于多次考试的失败,因为每次考试成绩都让他们感到羞愧,如果老师再把他们的分数公布于众则进一步伤害其自尊心,由于年龄尚小,他们还没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切身感受。作为教师,对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首先要关心,不能岐视;其次要明确转化差生是艰苦而长期的工作,更要有耐心。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与他们当前的实际基础相一致,给他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欠缺的知识伺机补上,同时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微小进步,多表扬,少责难。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往往会使他们重新客观认识自己,逐步增强我也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掌握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单位时间学习效率,为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基础。学习数学首先应当做好课前预习,预习不仅是温故知新,同时还可以在预习中对自己弄不懂或感到困惑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授,也便于和小组内其他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其次在课堂上要

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此外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认为,读书学习与知识积累是一个“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其意思是一堂课、一单元,乃至一章节、一学期、一学段的内容,都可以将其知识要点归纳总结为提纲或框图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梳理,既能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最后是应当及时复习巩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实验得到的记忆曲线数据显示:已学过的知识即时记忆量为100%,1小时后记忆量仅为44.2%,1天后只能记忆33.7%,1星期后记忆量为25.4%,1个月后记忆量为21.1%,从此以后基本上不再遗忘。有人曾经对及时复习效果做过对比实验:在同一班级内选取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对当天学习的某一知识(一段课文或一个公式),甲小组同学由老师统一安排复习,乙小组同学任其自然,一天后进行检测,结果甲小组掌握率为98%,乙小组掌握率为56%;一星期后再进行检测,结果甲小组掌握率为83%,乙小组掌握率为33%。

4、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 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教授北师大版《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时,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导进行观察、交流、归纳从而导出公式的成立,在让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得出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之后用图形给予解释,教学时我要求学生首先通过拼图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它们的整体结构特征,在这里只要求学生理解,并用不同方法加以解释,不要求学生给予详细地证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数和(或差)的平方,右边是这两数平方的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乘积的2倍。

由此可见,及时和经常重温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加深记忆。复习的方式最好是先不忙翻书,尽可能通过大脑“过电影”,实在回忆不起来的再看书;也可以把重点内容提纲性的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因为边想边写对增强记忆有明显效果;此外做适量的自我检测题也能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作用。

二、作为教师怎样教

1、揭示本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内在规律,突出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数的运算,初中是在小学基础上学习有理数、实数,因此有理数运算只不过是在引入负数后算术数运算的延续,而实数运算则是在扩充无理数后有理数运算的延续,同时式的运算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除了增加幂的运算法则外,其实质仍然是实数运算。又如我们用函数观点来看方程与不等式,则代数式与代数式的值、方程、不等式都可以看作函数的不同形式,只要给代数式的字母赋值,其对应的代数式的值就是函数值;而当给定的函数取特定的范围内的值时,则对应于方程或不等式。图形变换中的变与不变,一种情形是位置变,但大小不变,如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另一种情形是位置、大小都发生变化,如相似(位似)。还有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加与减,乘与除,正与负等。

2、优化品质。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应当努力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一是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因为数学最显著特点

是结论严密,仅凭直观或几个有限的结论是不能代替数学证明的。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数学家费马关于“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形如的值都是质数”的结论最后被欧拉证明是错误的。二是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公开展示自己的想法。如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不是象人们通常感觉的只是一个普通自然现象,而是想像为什么它不往天上去,从上面往下掉一定是有某种力在拉它,经过不断探索,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又如瓦特小时候看见火炉上水壶中的水沸腾后蒸气把水壶的盖子掀开这一普通现象时,联想到水蒸气有推动力,由此他长大后发明和改进了蒸汽机。三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能经受学习过程中暂时遇到的挫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反复印证了一个真理,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延长白炽灯的灯丝寿命,和助手一起,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获得成功;在发明蓄电池过程中,曾经失败8000多次。又如欧姆在探索“通电导体中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时也曾经历多次失败,最后才得出著名的欧姆定律,而且他在《化学和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金属导电性能的测定》不但不被人理解,反而受到当时某些权威的讥讽和耻笑,并劝人们不要相信他的结论,直到八年后他的成果才被社会广泛应用。

3、提高素质。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建立数学模型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式运算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要通过引、导、扶教会学生读书,在学生阅读初始阶段,教师应出示阅读提纲或阅读有关内容后要回答的问题,使学生对阅读目的,阅读要求更明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量、折、画、剪、拼),从事实地测量,图案设计,搜集整理数据。数学建模主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能够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将数学问题化为代数问题,并根据数量关系(相等、不等、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运算能力,在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大量普及的今天,对数、式的运算过程不应刻意追求变形技巧和数据的繁杂,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算法,明确算理,具有一定的口算能力与估算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从而能真正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好初中数学入门学与教。

***

下载历年高考观察--观察--探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年高考观察--观察--探索初中数学教与学的有效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数学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本节课课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到位,即把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清楚的讲解给学生,又带领学生灵活的应用这两个基本关系解决了本节常见的题型,并且及时总结,本节所有......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观察情况

    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 郭店学校 王婷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把握、数学方法......

    四年级数学课堂观察

    四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 “教师的教”观察组课堂观察结论 刘育康我们是“教师的教”课堂观察组,我们组的成员有:刘育康、李明兰、谭芳、龙青艾和谭勇五位老师,通过我们从......

    初中数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把观察作为认识的基础,对学生观察、记忆、逻辑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综合成较完整的数学能力,以提......

    初中语文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作为国内所有升学考试必考科目的语文,为何遭到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拒绝”?台湾作家白先勇讲过,百年中文是内忧外患。于漪老师说,外患什么呢?西方语言......

    观察日记:养蚕日记-初中作文

    观察日记:养蚕日记 观察日记:养蚕日记 【第1篇】 3月18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上午,我上完社团课,从老师那里拿了一袋蚕卵。我仔细看,发现蚕卵只有芝麻那么大,不禁有点失望。回家以后......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本站推荐)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与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