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史感想

时间:2019-05-12 00:3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中国外交史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中国外交史感想》。

第一篇:当代中国外交史感想

当代中国外交史感想

这学期学习了当代中国外交史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很多国家决策的产生以及中国近代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老师对每节课的内容叙述的很吸引人,可以说这是唯一一节让我认真从头到尾听完的课。一直以来,我对国家的形势格局以及外交关系并没有什么关注,更谈不上了解,也不知道背后暗藏的一些原因,听了这堂课,虽然没有什么深入的学习,但是我自己还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也许并不对,但只是对我这十几节课所听到内容的自我反馈。

对于中国对外的外交关系,我所知道的曾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等。我想这该是所有大学生都能够知道的。但是,一直以来,我都很困惑,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有矛盾与冲突,为什么和平背后总是充斥着动荡不安。听完老师讲的中国抗美援朝等,我也在想,付出了那么多的鲜血和生命,这样的战争究竟有什么意义。人有自尊,有不可侵犯的底线。国家也同样,当别人将利爪伸向我们,企图破坏我们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时,我们没有办法容忍,这是底线,是骨气,高于一切。而同样,人有欲望,国家也是,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强大富饶,这就使得国际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人将自我放在第一位,可以说自私。但一个国家却要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我觉得这不是自私。每个国家都需要保护本国的国民安全安康,但是当一个国家不计后果的侵犯别国以硝烟弥漫为代价企图获得自身的安乐我觉得这是自私。人在追求进取在竞争时是有道德要求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国家,需要一定的道德精神。我想这也就是很多国际组织成立运行的依靠,人道主义的援助等也都离不开这个。

很多时候,像任性的小孩那样,将国家交往想的无比简单,当别人在我身上添上血淋淋的伤疤后,我为什么还要与她愉快玩耍。在美国对我们实行一系列的压迫与封锁政策后,当苏俄等一些大国企图将中国瓜分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展开交往。原来处理国际关系真的不能任性位置,一个决策都能影响重大。站队苏联,是国际形势下不得不走的一步,为了国家的生存,有的时候我们要做出必要的牺牲。曾经听过很多遍“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我现在觉得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根据国际形势,根据国家要求,我们需要做出相应的决策,比如说同美国建交,等于为中国打开了国际交往的大门,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又经常会想,同美国等大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是百里而无一害的,为什么经常要与美国背道而驰,像是抗美援朝。听完课,我觉得美国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威胁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很大原因,但其中也是不是有两国交往间所累积的情谊呢。也许我的想法单纯而可笑,但是我认为人与人的交往需要付出心,亲近的交往离不开心的交流。国家间的交往也该有这一个层面

第二篇: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感想

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感想

在学习中国政治制度之前,本人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可以说是不甚了解,一方面是因为对政治缺少灵敏度,另一方面也没很大的兴趣和好奇去寻找政治知识。学校针对我们专业开一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让我有机会学习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受益匪浅!

然而,读完此书,初步了解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了它的确立与发展,地位、职权、会议等。后又了解了地方人大制度。其中,又了解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权利、义务。知道人大代表是在人民普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民的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但是据我所了解,在现实当中人大代表的表现确实是差强人意的。人大代表履职不力的现象是屡见不鲜。

(一)批评建议不痛不痒

由于传统的官场文化影响,枪打出头鸟,说话太带刺,太挑毛病会让领导不高兴,会被说成是破坏会场‘氛围’、破坏‘和谐’之类的。因为怕问题说得太尖锐被边缘化,甚至丢官,代表普遍存在害怕承担责任,敢怒不敢言,批评建议不痛不痒。2009年,在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上,中科院院士钟南山曾一针见血地点破,指出有些代表,领导不在的时候,发言挺多,而且讲得很深。领导在的时候,很多代表10分钟的发言,8分钟用来对报告、对自己歌功颂德。这句“雷语”赢得了全场多次掌声,他因敢言而被称为“炮手”。

(二)与会履职“走过场”

“代表代表,会后就了。”这样的代表被称为“不作为”、“懒作为”代表。但是人大会议期间,代表缺席会议却是常见现象。“有重要领导出席的场次,代表出席率比较高。但即使是人大常委会会议,也有个别非专职的人大常委经常缺席。” 不调研、不视察,开会走过场的“形式”,寻找种种理由不参会是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表现,而参会的也不重视。

(三)与选民交流渠道匮乏

选民不认识代表,代表更不认识选民。“代表与选民脱节,意见交流不畅。”有些代表当了几年人大代表,除了小圈子里的人知道他是代表,其他就很少了。根本就不足以代表民意的。对人大制度宣传少,选举程序存在问题、缺少与群众接触的有效机制,都是客观原因。一方面,代表缺乏联系选民的意识,特别是干部代表,他们被选上往往渗透了组织上的意图,很难说是体现选民意图。另一方面,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缺乏选举意识。

(四)代表议案、建议质量不高

人大代表所提交的议案、建议质量不高,有的议案、建议的内容、格式不符合要求,文字表达不清,还有个别建议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没有实际意义,如有些明星代表,总是提出一些与国计民生无关的提案。另外,有些单位办理议案、建议质量不高,挫伤了代表提议案、建议的积极性。

然而,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种的。包括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有偏见,甚至还有歧视现象。一个有利于代表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还远远没有形成。人大代表素质不高,行权履职意识淡薄。代表的构成比例不合理,影响了代表整体作用的发挥。兼职代表身份对代表行权履职存在一些制度障碍等等。

了解了中国的选举制度。选举,是指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据自己的意志,选择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我国的选举制度形成于1953年,在文革时期选举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在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颁布了中国的第二部《选举法》,此后又做了几次的修改和补充。中国的《选举法》正在完善当中。从提名画圈到差额选举,我国的选举逐步的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局限。

一是没有真正解决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的矛盾。现阶段,我们采用的是以地域代表制为主、职业代表制为辅的选举制度。除人民解放军按职业或者界别产生代表外,其他都是按地域进行选举。这种制度有便于组织选举和代表开展活动的优点,但是,很难像职业代表制那样,保证各民族、各界别和党派、团体都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若放手让选举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举,则很难保证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势必影响代表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如果具体规定代表的结构比例,不但限制了选举人的选举自由,影响其他公民的被选举权,而且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因为这种分配本身没有经过法定的授权程序,分配原则也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二是有关差额选举的规定伸缩性太大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比如,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选举,地方组织法规定,候选人一般应多一人,实行差额选举,若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个,也可以进行等额选举;关于各类补选,法律规定可进行差额选举,也可进行等额选举;增选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主要是政府副职领导人)法律未作明确规定,实践中一般采取等额选举。这样模棱两可的规定,不仅在理解上容易、产生歧义,而且常常被用来作为否定不同意见,实现变相等额选举的借月。这有悖于差额选举的原则,不易通过差额选举当选的人留下了等额选举的捷径。应该说补选、增选都是选举,个别现象可以视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但相同职务的选举、补选、增选都应实行同样的选举原则。

三是介绍候选人的机制不完善,介绍的主体和方式缺乏可操作性。目前的候选人机制实际上达不到广泛介绍候选人的目的。越是差额选举,选举人越是强烈要求全面了解候选人。因此,应该研究出一种方式,既为候选人提供自我介绍的机会,又给选民和代表创造充分了解候选人的条件。

四是监督、罢免代表的机制不健全。现行选举制度规定直接选举的代表由原选区选民监督和罢免。选区选民没有固定的组织,很难担负起监督和罢免代表的任务。

在我国的政治制度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个现实跟制度两套做法的情况,这最主要是缺少了一个监督制度来监督政治制度的依法实施。在现实与制度的差别中,我认为这中间是缺乏了保证实施的环节。如何完善我们的政治制度保证我们制度的完整实施,是我们正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第三篇: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感想

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感想

大三第二学期,我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个课程进行了一次长久的亲密接触。本来,在我的猜想中--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门课程只是对于我们高中政治学习的一个乏味的扩充以及详细化,是一门十分枯涩的,充满空话,套话的课程。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孙老师的指导下,我真正的理解到这也个课程并不是一个只是罗列条文,背诵含义就能够掌握的,它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社会实践给予其框架式的支撑。我开始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学者热衷于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区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把书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并且在我以前不甚在意的方面中寻找一些言外之意的乐趣。

众所周知,政治制度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和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由于政治制度是随着各国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并且由各国和权力主体指定的宪法来决定,所以它具有了强制性和稳定性,在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下要求人们必须要遵守其规定并且它是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这是由各国的历史条件以及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在历史的洪流中,各国的政治制度逐渐表现出其和而不同的特点。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它最初萌芽于由列宁、斯大林等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创立的苏维埃国家制度。因此,它与苏维埃制度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并不是苏维埃制度的简单复制,它具有苏维埃制度所不可比拟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是对苏维埃制度的超越。苏维埃制度由于不能够继续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消失在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之下,它的消亡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打醒了警钟,也阐明了由于上层建筑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机械的政治制度不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会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弊端。正是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够与中国发展的特殊情况相适应,又因为其具备了包容和灵活特性,所以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才能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蓬勃发展,在强势地展现其生命力的同时不断地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主观意愿和客观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高中的政治课上,由于高考的压力以及高中课程遵循的的惯例,我很明确地认识到到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的部分的学习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过程。当然,这也是使我们观念不可避免地产生政治制度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印象的缘由。举例来说,我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当代中国制度的内容有四个方面,其中包括:(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3)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如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可是这只是一个很浅薄的知识点的认识,因为我无法把这些在脑中已经很熟捻的概念与我们的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达到融会贯通,学为己用的效果。而这个在高中时期便已埋下的小小的知识层面上的‘硬伤’,如果没有辅以更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的‘治疗手段’,将会使人们在将要参与或者正在参与的政治活动中,便会频繁地被触及,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思及至此,我不禁为自己能够拥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庆幸,因为知识点的简单相加并不会让我们在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或者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在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基础上辅以知识与实践相联合的叠加,才会让主观意愿与客观事实竞相结合。

我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体形式以及大民代表大会的一些相关的内容这一类知识饱含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上述的原因,无法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链接,便一直都为此感到遗憾。这时,孙老师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课程的开设就像是一道福音,解决了我的窘境。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学习,我对于我国的政治制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在对知识的延伸扩展中逐渐地发现了一些在以往的生活中常常会忽略的问题以及在这些问题上萌生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举例来说吧,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种与其它的代议制有一定弹性空间的制度,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相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也体现了人民管理国家事事务的权利的实现,其具体指的是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而这个政治制度自出现至今,由于其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一直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以及比之旧制度的优越性。当然,这一个优越性能够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组成结构上得到直接的表现。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表达意愿,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人民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选举出来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并且依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所以,人大代表的组成必须能够真正的代表着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尽量表现社会上每一个群体的意愿和建议。对于这一个方面的要求,我国的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无疑给予了人民群众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在与前几届全国人大相比较,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大幅缩减的同时,一线工人和基层农民代表大幅增加。最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新兴的1.5亿农民工队伍中第一次选出了三位农民工的代表,进入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确实地行使权力,为农民工这一个群体谋取更多的福利。这不仅在代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使代表构成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回归,它彰显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渐完善的进程!当然,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就我所知,尽管代表的比例比往届虽有变化,但也是基数上的一个小小的变化而已,被称为‘平民代表’的无官衔知识分子和劳动者代表的总体数低于10%,而官员代表份额虽然有所降低,却仍占据代表的85.3%,这一个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忧虑——人大代表官员化以及基层代表过少会造成明显的监督和民意表达的缺失。为此,我认为应该就各阶层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公平、理智地增加或者削减某一些方面代表的比例,使到人大代表最终能够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过程中,我不但收获了知识,还培养了独立地看待事情、辩证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相信这个课程的学习将会使我终生受益!

第四篇:◆◆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范文模版]

1、阅读下列材料:

蒋廷黻在《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一书中说:“琦善对于英人的军备切实调查了一番,觉得他们的‘船坚炮利’实在可怕,这是琦善的‘知彼工夫’。中国方面的设备,他觉得可笑极了,山海关的炮尚是‘前明之物’„„这是他的‘知己’工夫。林文忠(林则徐)对于中外强弱的意见,完全与琦善相反,谁是谁非,现代的人应该不难决定的。”

结合你对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原因的认识,评议蒋氏的这一观点······参考答案:

(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危机四伏,此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虽然林则徐整顿海防、做好抗英准备,而且爱国军民英勇作战,但是,由于道光帝决策动摇,琦善等人妥协投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了。蒋氏把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清朝军备落后,并进而把主张妥协投降的琦善说成是“知己知彼”,贬低坚决抗击侵略的林则徐,这是完全错误的。

(2)军备落后固然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源正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林则徐加强防务,购买、仿制船舰,向西方学习,这正说明他既有抗英的决心,又看到了英人武器的先进,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而清朝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琦善主张惩治林则徐,他的“知彼知己”只是以英人“船坚炮利”来为妥协投降找借口,为失败开脱罪责和辩解。况且,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只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广大人民,弱国也能战胜强国。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一.知识归纳

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

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

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

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

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探索时期:针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的霸权主义,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两只拳头打人”(同时对付美苏)。

(3)文革时期:

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此时期中国取得的另两项重大外交成果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此时期外交方针是“一条线、一大片”(联合大致相同纬度线国家,含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等,团结亚非拉一大片,共同对付苏联),打破了从5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渐形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无敌国外交”,调整外交方针: 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⑵奉行不结盟政策(不与大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 ⑶重视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⑷积极建设睦邻友好关系; ⑸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达成广泛一致,形成“上海共识”。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孜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下载当代中国外交史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中国外交史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战后日本外交史》有感

    题目:读《战后日本外交史》有感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班级:11级历史汉班 姓名:梁永辉 学号:20111104545 读《战后日本外交史》有感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沉重灾难......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部分课后习题

    一、简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8月29日中英双方在停泊在南京江面英船康华丽号上签署的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绪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1、 论述:当前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14页) 1在党政关系方面,20世纪80年代强调党政分开,90年代以来强调党如何执政 ○2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90年代中期中......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当代中国失业问题 姓名:周思雨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2011423024 摘要: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中国即将迎来又一个失业高峰。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分析下岗失业的原因,并且对症下......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人民生活福利,社会公正,贫富问题等和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官员腐败。 在如今的社会中,官员腐败算是中国最大的矛盾,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之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简述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和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主要区别 1.社会主义选举制度与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选举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考前辅导材料 一、考试所用教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浦兴祖,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相关概念、知识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制度一 一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