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试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是政府、高校自身、社会团体或个人给予学习成绩优良及经济困难学生的奖金。高校各类奖助学金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同时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家庭经济闲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进而缩小高校大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正确利用奖助学金,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助学金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用,可以起到平时管理和课堂教学所起不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增加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投入,再加上各类基金会和企业设立的奖助学金,使奖助学金面越来越广,量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却仍未得到充分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应充分体现育人功能。
一、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
现行奖助学金评定具有奖励资助和育人两大功能,奖励资助功能具有激励性和救济性,目标是实现教育优化和教育公平;育人功能具有教育性,目标是促进学生成才。具体说来,育人功能是指奖助学金对学习优异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导向、激励、教育等重要作用。那么,高校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高校奖助学金的存在本身有着确保人才成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问题。各类奖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首先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 1 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奖助学金通过宣传活动、表彰仪式、发放仪式和感恩教育等载体,可以培养获奖获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2、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心理走向日趋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但是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诚信缺失的状况。奖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都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的规定,助学金还有“生活俭朴”的要求。奖助学金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以使获奖获助的学生获得自我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可以激励已经获奖获助的同学再接再厉,保持先进,同时还能激励未获奖获助的同学向榜样学习,奋勇争先。
3、促进个体能力的开发
一般来讲,大学生要具备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但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群体应该首先突出的是智力开发能力。奖助学金通过充分的政策宣传、科学的评比标准、规范的评审程序,可以引导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朝着争取获奖获助的方向努力,以获奖获助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严于律己,刻苦努力,奋发进取,追求进步。
二、奖助学金评定是育人的有效载体
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和传递教育信息,是联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大干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素材,社会上的瞬息万变和高校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都可以成为教育大学生的素材,一切与大学生相关的活动、制度都可以成为开展大学生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角度的把握和操作的技巧。高校的教 2 师,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专职人员,要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开展育人工作。而奖助学金评定就是可供我们充分利用的育人有效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奖助学金评定对全体学生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可以通过奖助学金评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一步自强自立,成才成长,更好地发挥资助金的社会效益。
实际上,高校的奖助学金评定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好这种载体的育人功能。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政策的影响,各高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负责奖助工作的人员则相对不足,一个老师负责几百名学生。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等日常工作,而无暇顾及教育问题,有重奖助、轻教育的倾向。另外,各高校对奖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和认定标准把握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基本是属于一种定性的描述,缺乏具体操作的依据,没有给出任何可量化的指标,工作人员难以把握。很多学生没有很好认识社会和学校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认为反正都是学校的钱,不拿白不拿。奖助学金评审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错误认识诱发了奖助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三、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为了消除目前奖助学金评定方法的弊端,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能通过评选过程确实让获奖者和参评者都能受到一次教育,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让家境困难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1、评选标准明确化
高校应在有关管理规定的框架下积极完善各类奖助学金制度建设,将奖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对于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标准看齐,以标准为导向完善自我。标准制定发布后,应进 3 行广泛宣传,为学生将标准内化为自我行为导向奠定基础,实现奖助学金的导向作用。
2、评选过程规范化
奖助学金的评选应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前充分利用广播、海报、网络、QQ、飞信、班级等手段,结合书面通知下发至各班传阅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宣传,在宣传评选条件和程序的过程中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评选时充分发挥班级民主评议作用,以院系奖助学金评定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推荐获奖获助名单代替辅导员“一锤定音”的做法;评选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引人全体师生的共同监督,使评出的结果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3、优秀学生榜样化
奖助学金评定后,要采用隆重的表彰颁奖仪式,突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号召其他同学向先进学习,奋勇争先。要充分利用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自强之星学习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强化先锋模范作用,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不优秀的学生争取优秀,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报务”的目的。
4、教育管理常规化
针对奖助学金放后管理缺位的问题,应建立放后奖助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和放后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要对获奖获助学生使用奖助资金的情况进行跟踪,如发现学生铺张浪费或用于其他非正常渠道,可采取给予批评教育或停止发放后续奖助款等措施,情况严重的还可对已经发放的奖助款予以追缴。要对放后获奖获助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学习和行为动向进行动态把握,可采用要求学生每月提交心得体会,辅导员老师及时跟进交流和教育,不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回报社会自觉化
现在各高校都陆续成立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生助学组织,如助学协会、自强协会等。要充分发挥学生助学组织的作用,广泛宣传爱心接力、助人为乐等观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牢牢树立自助、助人意识,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力所能及的助人行动。要建立志愿服务及其保障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为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保障,让学生充分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收获,使助人成为自我的内在需要。要教育学生积极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努力完善自我,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尽自己之所能回报社会。
总之,以大学奖助学金评定为契机,以政策的导向性为原则,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对大学奖助学金的管理,发挥大学奖助学金对大学生激励资助和教育的双重功效。通过奖助学金的评定来勉励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勤俭节约,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回报祖国。
第二篇: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育人功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业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社会资助等奖助项目在内的高校“奖助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高等院校也根据国家的政策,结合本校的实际构建了自身的学生资助机制。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是政府,高校自身,社会团体或个人给予学习学习成绩优良及经济困难学生的奖金。高校各类奖助学金出发点为了奖励大学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同时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接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各学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负责奖励的工作人员则相对不足。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等日常工作,而无暇顾及教育问题,有重奖助,轻教育倾向。另外,各高校对奖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和认定标准把握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基本条件是属于一种特性的描述,缺乏具体操作的依据,没有给出可量化的指标,工作人员难以把握,很多学生没有很好认识国家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认为反正都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奖助学金评审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错误认识诱发了奖助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正确利用奖助学金,发挥奖助学金的激励作用;助学金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用。
一、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
现行奖助学金评定具有奖励资助和育人两大功能,奖励资助功能具有激励性和救济性,目标是实现教育优化和教育公平,育人功能具有教育性,目标促进学生成才。具体来说,育人功能是指奖助学金对学习优异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导向,激励,教育等重要作用。那么,高校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思想观念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有现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实现个人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并建立一整套与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理念新的精神信仰,新的价值取向高校奖助学金的申请和评比的过程出现的竞争精神,公平精神,诚信精神,感恩精神都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基本精神。大学生在参与争取的实践中接受思想的洗礼,破除与现在社会相脱节的旧思想和旧观念。
2促进个体人格完善化
人格是一个人品格,品质,思想境界,情操格调,道德水平等等。人格完善就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现实的结果。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心理走向日趋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但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矛盾性:“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会出现碰撞,“主体的自我”与“社会的自我”也会产生冲突正是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诚信缺失的状况。奖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都有“城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的规定,助学金还有生活简朴的要求。奖助学金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以使获奖获助的学生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可以激励已经获助的同学再接再厉,保持先进,同时还能激励未获奖获助的同学向榜样学习,奋勇争先。
3.促进个体能力的开发
一般来讲,大学生要具备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但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高知识份子的群众应该首先突出的是智力开发能力。奖助学金通过充分的整车宣传,科学的平比标准,规范的评审程序,可以引导学习成绩优异家庭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朝着争取和获奖和获助的方向努力,以获奖获助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严于律己,刻苦努力,奋发进取,追求进步。
二、奖助学金评定是育人的有效载体
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和传递教育信息是联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式大千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都可以成为教育的教材,社会上的瞬息万变和高校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都可以成为教育大学生的素材,一切与大学生相关的活动,制度都可以成为发展大学生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角度的把握和操作的技巧,高校的教师,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专职人员,要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开展育人工作而奖助学金评定对全体全体学生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可以通过奖助学金评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一步自强自立,成才成长,更好的发挥资助金的社会效益。
三、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为了清除目前奖助学金评定方法的弊端,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并能通过评选过程确定,让获奖者和参评者都能受到一次教育,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让家境困难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1.教育管理常规化
针对奖助学金管理的问题,应建立发放奖学金使用监督机制和放后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要对获奖助学金的学生使用奖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如发现学生铺张浪费或用于其他非正常渠道,可采取给予批评教育或停止发放奖助学金等措施,情况严重的还可以对已发放的奖助款予以追缴。要对放后获奖助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和学习行为动向进行动态把握,可采取要求学生每月递交心得体会,辅导老师及时进行交流和教育,不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使优秀学生榜样化
奖助学金评定后,要采用隆重的彰颁奖仪式,突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号召其他学生向先进学习,广播宣传,“自强之星学习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强化先锋模范作用,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在学校范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4.评选过程规范化
奖助学金的评选应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评选前充分利用广播,海报,网络,QQ,飞信,班级等手段,结合书面下发至各班传阅,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宣传,在宣传评选条件和程序进行的过程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评选时充分发挥班级民主评选作用,以院系奖助学金评定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推荐获奖获助名单,代替辅导员“一锤定音”的做法;评选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引全体师生的共同监督,使评出的结果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5.评选标准明确化
高校应在相关管理的框架下积极完善各类奖助学金制度建设,奖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对于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标准看齐,以标准为导向完善自我,标准制定发布后,应进行广泛宣传,将标准内化为自我行为导向奠定基础,实现奖助学金的导向作用。
5.回报社会自觉化 现在各高校都陆续成立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生助学组织,如助学协会,自强协会等。要充分发扬学业助学组织的应用,广泛宣传爱心接力,助人为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理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 牢牢记住树立自助,助人意识,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力所能及的助人行动。要建立志愿服务以及保障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志愿服务活动;要教育学生积极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努力完善自我,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用的人,尽自己之所能回报社会。通过奖助学金的评定来勉励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勤奋节约,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回报祖国。
第三篇:高校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研究
徐小东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随着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日趋完善,受助学生的比例日渐扩大、资助金额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本都能得到一定资助。目前,高校普遍只重视奖助学金的发放工作而忽略或淡化其育人功能,如何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实现奖助学金预期功效和应有价值,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关键词:大学生;奖助学金;育人功能
国家奖助学金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实施奖助学金,目的是为了激励在校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国家奖助学金既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又解决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随着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日趋完善,受助学生的比例日渐扩大、资助金额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基本都能得到一定资助。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国家奖助学金受益群体在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在生存和发展环境上还承载着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学业、就业、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不仅仅需要解决眼前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还体现在如何使他们具备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目前,高校普遍只重视奖助学金的发放工作而忽略或淡化其育人功能,如何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实现奖助学金预期功效和应有的价值,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奖助学金评定和分配存在的不足
虽然高校奖助学金工作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下,在对奖助学金育人功能评价缺失的条件下,奖助工作体系不断涌现出新问题,暴露出诸多矛盾,大大削弱了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一)奖助体系分散,其激励作用没能充分得到发挥
一般而言,高校大多按照相关规定分散执行奖、助、款、勤、减等政策,缺乏系统的奖助学方案,导致各项措施交叉执行,形成奖励面过窄、资助面交叉等分配不均现象。有关调查显示,有将近30%的未受过奖助学金的大学生对奖助学金抱着无所谓甚至有偏见的态度,认为奖助学金“事不关己”或者对受奖助者“有偏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大额奖学金的受奖励面比较有限,只能覆盖小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另一方面,在资助方面,容易出现最需要帮助的特困学生不能满足其资助需求,而一些困难学生的受助总额大大超过其本身的资助需求的情形,甚至其他一些困难学生则得不到应有的资助,从而违背了奖助学工作的初衷,影响了其公平、公正性,削减了其激励力量。
(二)贫困生评定标准模糊,造成评定结果失真
贫困生评定标准模糊,评定过程简单片面造成贫困生数据失实,奖学金的发放制度粗糙,对广大学生的激励作用没能体现。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评定贫困生提供一定的事实支持,高校一般采用“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作为调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工具。由于该表是由学生本人填写,如果当地有关民政部门缺乏有力的核实环节则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出现“富翁”型贫困生。在调查中,有20%的学生表示,对贫困生的认定方法不太满意,部分学生对奖助学工作产生误解,不仅难以激发其上进心,有时候还起到负面作用,严重违背了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初衷。
(三)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导致部分困难生得不到资助
有些奖助学金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导致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优生”和“学困生”都无法满足获得奖助资格。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其规定申请者必须曾获得学校奖学金,家庭经济因素则是其次;国家助学金还是社会热心人士助学金,也会不同程度对受助学生提出学业成绩方面的要求,比如至少一年内不能补考或重修,或补考(重修)科目不能多于一门。
(四)尚未形成一套有机的、系统的工作机制
由于奖助学金体系尚未形成一套有机的、系统的工作机制,缺乏奖助学金发放后的系列管理措施和配套的评价体系,加上高校扩招严重,奖助学金岗位专职人员缺乏,造成奖助学工作事务性环节过多,导致相关人员在评比和发放奖助学金上工作繁重,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励志”、“育人”环节的投入,也削减了其社会效应和育人功能。
二、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实现机制构建
实现机制是组织自身固有的客观的内在功能的实现形式。所谓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育人功能的实现机制,即建构内外合力、虚实齐抓机制———内,要完善资助体系与注重资助工作的求是与服务效应;外,要配合校园文化建设等兼有的育人功能;虚,要务求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高校奖助学金资助的目标定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实,要加强高校奖助学金评定与发放等资助工作中各环节的把握。加强高校奖助学金评定与发放等资助工作中各环节的把握。
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内外合力、虚实齐抓育人功能实现机制的建构,是基于当前高校学生教育工作发展的特点及许多高校的资助管理现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历来重视教育,进入本世纪,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把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今后教育工作方针。力争到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建构奖助学金育人功能实现机制,顺应了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开创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三、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设立“绿色通道”树立学生求学信心
“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通道”快速帮助贫困生注册报到,办理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手续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教育的公平,感受到社会、学校的温暖,有助于他们树立进一步深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二)通过奖助学金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我国各大高校均设立多种类型的奖助学金,颁发给优秀学生或者家庭贫困但品学兼优学生。这些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的专门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奖学金分为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单项奖学金等,虽然奖励金额少一些,但其覆盖面广,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导和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奖学金能够对学生的言行起到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它激励着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高校助学金分为国家助学金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助学金两种。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无偿提供、无须归还,但数量很少。这就需要学校严格界定贫困生,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好助学金对象确定工作。
(三)通过助学贷款增强学生诚信意识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保障。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然而,截至目前,银行尚没有完善的强制学生还款保障机制,因此,各地均出现过国家助学贷款有贷无还,一些大学毕业生遭追偿诉讼的案例。面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高校作为管理者应该积极与银行配合,增强学生诚信意识。例如,每年在学生签订贷款合同时,负责贷款工作的教师可以找这些学生谈话,说清楚按时还款的重要性。学校也可邀请银行专业人员为学生开办讲座或者座谈会,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信用。另外,学校、银行与学生个人之间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助学贷款信息互通。
(四)通过勤工助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勤工助学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在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同化外部信息于自身的认识结构中,同时又不断改变着认知结构以顺应外界环境。皮亚杰的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勤工助学育人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磨炼意志、净化心灵、在与人交流中感悟真情,培养起积极乐观的心态;学生参加勤工助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经济报酬,这种间接的帮助可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自立自强,树立自主精神,锻炼综合能力。高校应加快勤工助学基地化建设,不断增加助学岗位,提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含量,让学生在岗位上增长才干,实现“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韦丽红,陈志庆.论新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对策[J].高教论坛,2008,(12).
[2]龙晓东等.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4). [3]刘洁予.奖学助学工作绩效评估[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向辉,杜汇良,张春生.以需要为原则构建学生资助体系——清华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87-88.
[5]陆汉梓,黄道宏.高校奖助学金机制的育人功能[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6): 160 -162.
[6]赵文英.高校国家助学金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 104-105.
[7]杨金保,段志雁,郝辉楠.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及建议[J]. 2010,(23): 296.
[8]李锐.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浅探[J].社科纵横,2011,(3): 246-247.
第四篇:奖助学金
数学系成功召开奖助工作教育大会
(本刊讯 李凯枫)6月10日下午16点,我系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国家奖助学金工作总结大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数学系辅导员张莹、潘旭莉、曹贤姿,以及数学系全体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
会议开始后,首先由张莹老师对2010—2011学年数学系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做了总结,并对助学金的评定做了详细汇报,包括受资助人数,认定程序,标准和金额。她在总结中指出:数学系历来对家庭困难学生工作高度重视,在开学会后,我系共收到国家助学金申请书316份,我系对递交的申请书进行整理核对,并根据学生综合考评、日常表现以及民主评议等对学生进行了贫困等级排名,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我系共认定贫困生288人,占我系学生总数的53%,其中,特困126人,一般贫困162人。接下来,潘老师针对我系2010—2011学年的奖学金发放情况给大家做总结,她指出,2010—2011学年我系共计发放各类奖学金四项,其中包括,国家奖学金(2人),励志奖学金(33人),专业奖学金(93人)和福慧慈善奖学金(2人)。共计奖励学生人数130人,奖励金额总计265500元。
最后,张老师宣布,我系王志宏,任毛莎和张夏洁三位同学所受奖学金的一部分(共计2500元)捐献给我系四名家庭贫困的同学,并进行了捐赠仪式。
会议于下午4点落下帷幕,感谢数学系各位辅导员为奖、助学金
所做的工作,也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利用国家的奖助学金,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第五篇:发挥大学贫困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发挥大学贫困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赵 策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大学贫困助学金本来是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现在却投放盲目,导致评定方法混乱,带来诸多负效应。所以要明确投放目的,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注重“育德”,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学贫困助学金;“育人”功能;运作机制。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在160万。”①“中央财政将每年拿出10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② 各省也制定一系列政策资助贫困大学生,甚至规定受资助面“不少于在校学生总数的20%,”③“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学费减免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应酌情减收或免收学费,并且减免比例不得低于在校学生总数的3%。”④几年了,贫困大学生受惠的情况如何呢?助学金发放过程中是不是还存在问题?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现在大学贫困助学金流行的评定办法
按一定比例拨放给各大学,学校又按一定比例把名额分配给班上,班上把这一笔笔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意外之财评给谁呢?难住了辅导员和班干部,在颇费周折后,大家纷纷探索最好的方法,下面是一些流行的作法。
1.比穷。先是自个写申请,不愿申请的再穷也不管。往往是受资助面再宽,申请的人也比分配的名额多,本来尚过得去的同学也掺和进来凑热闹,一时间搞得真假难辨,于是组织一个评审小组或者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申请的同学则在评审小组或全班同学面前哭诉,比谁穷,比谁惨,然后投票决定那一笔笔意外之财的归宿。即使评错了,也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抱怨不得。
2.直接确定。有两种情况,一是班主任平常深入学生,对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根据名额的多少,分轻重缓急,确定给谁和不给谁,一是班主任组织干部同学研究,根据大家的建议,确定给谁和不给谁。这两种作法都很冒险,一是怕百密一疏,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二是怕触犯众怨,再准确也会有人挑起事端,说是暗箱操作,不公开透明。不管哪种情况,一旦发生,都会把好事办成坏事。
3.依据证明材料确定。在新生入学时,就带上家庭情况调查表,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和经济收入等栏目,或者县镇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按理,这种办法最有说服力,但是,“聪明”的家长会把调查表填在贫困线下,而当地干部也睁只眼闭只睁地盖上公章,更有甚者,还会“好心”地开出贫困证明,一起蒙国家的钱。
4.任意指定,缴作班费。就是任意报上学生名字,领下来后,交给班上作班费开支,所有学生都没得到,又所有学生都有份。这是最受多数人欢迎的作法,真正贫困需要资助的同学也只有忍气吞声,明知不对,却属利益均沾,更重要的,自己是少数,根深蒂固的观念,少数服从多数,乃天经地义。
二、大学贫困助学金的误区:盲目投放
除国家助学金外,某些单位或个人也以不同名目设立助学金,意在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这些助学金都起到“助学”效果了吗?没有。其原因,乃在于盲目投放。
1.资助名额和金额的盲目性。不同学校的贫困生数量和贫困程度是不同的,但每个学校分配的助学金名额比例和享受金额又是一样的。有时一些临时补助还人人有分、吃大锅饭,而金额又极为有限,比如7元、20元,对于真正贫困的学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对于不贫困的学生,又是醉后添杯,画蛇添足。有时名额不够,僧多粥少,变通的做法是几个人享受一个名额;有时名额太多,供大于求,真正贫困的确定后,其余的名额只好乱点鸳鸯。结果是得到的和没得到的都不满意。
2.资助对象的盲目性。现行的办法是,只要是贫困生,就是资助对象,也不过问到底值不值得资助,大学扩招后,一不留心,就考上了大学,生源质量和招生数量成反比,贫困生和质量、数量成什么比呢?很难说清。但有些贫困生不是一
般期望的人才,则是不容置疑的,有的是品德不好,有的是不会学习,如果资助是一种投资的话,那就是血本无归的买卖。
3.资助效果的盲目性。资助的原因不该是因为其穷,更重要是因为他是人才,否则就是把财政白白浪费了,资助的效果就是受资助者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有能力回报社会,如果受了资助依然是碌碌之辈,所学非所用,读大学与不读大学没什么区别,甚至读了大学还不如不读大学,又何必赔四年钱读大学?有潜力、有前途才资助,这是起码的。不问青红皂白,穷是唯一原因,很显然,是违背助学初衷的。
三、盲目投放大学贫困助学金带来的负效应
投了资,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运作机制,一个公司或一个企业非倒闭不可。国家财政或其他单位及个人拿出了钱,设立助学金,却没有相应完善配套的管理实施措施,结果非但没发挥助学金的作用,反而带来许多负效应,事与愿违。
1.把助学金当成“唐僧肉”,都想吃一嘴。不少大学是把助学金冲抵学费的,虽然教育部明文规定不允许,多数学生却理解,也就无可无不可吧。然而,用来充作班费就匪夷所思了,看来还得设立贫困班级助学金。帮助贫困生的高尚行为在这里成了儿戏。
2.戕害诚信品德,铸造丑恶灵魂。在比穷时,夸大自己的贫困和悲惨遭遇,甚至编造不幸故事。伪造贫困材料和证明,县镇民政部门听之任之,甚至助纣为虐。品德屈服于金钱,道义在铜臭中淡出,势必形成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为荣的极端自私自利人格,铸成大错。
3.同学关系恶化,缺乏大局观念。不但夸大其词地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可怜,而且诋毁他人,对他人的戒备甚至敌意,必然导致对集体的冷漠,也导致跟他人的不合作,总觉得是别人得了便宜自己吃了亏,包容之心、奉献精神、团队意识丧失殆尽,班集体内都离心离德,遑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4.不懂感恩,见利忘义。因为出发点就是骗,哪个骗子会感谢受骗者呢?所以不但不感恩,反而还嘲笑。骗也是一种本事,既然是通过本事挣来的,当然该心安理得受用了。屡屡得手,其后果可想而知,骗术会炉火纯青,一旦骗成习惯,就无往而不骗,终至利令智昏,贪得无厌。将为社会输送出什么样的人才呢?
5.资助者的优越感和受助者的被收买感。由于资助目的不明确,资助者像是高
高在上施舍,受助者则该摇尾乞怜,现在流行的指责所谓受助大学生不懂感恩,主要也停留在对某私人或某小集团的感谢层面上,好像回报应立竿见影、随时挂在嘴上。实际上,大恩不言谢,施恩不望报,望报则不仁。如果帮助了一个有必要帮助的人,就要别人感恩戴德,那是一种收买。受助者在这种舆论的压力下,就会感到人格受到侮辱。
四、弄清目的,发挥大学贫困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助学金制度,本身应具有积极意义,现在却起了消极作用,根本原因是没让人们弄清设立助学金的目的,没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育人”先“育德”,才高八斗而心术不正,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育德”最大的考验就是金钱,多少好汉栽在金钱上啊。助学金的外在形式恰好是赤祼祼的钞票,之所以上演那么多“助学金争夺战”闹剧,恐怕都是经不起考验吧?所以,明确投放助学金的目的,懂得助学金的性质,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接受助学金是不得已的和必需的,不能把助学金等同于救济金。助学金不是天上掉馅饼,不是意外之财,不是时来运转,不是请贫困生读大学,是因为贫困生志在完成学业、志在成才、志在成就事业,而且有潜在的能力和实力,能够看到前途和希望,得到资助才能不被大学拒之门外,得到资助才能保证一日三餐,如果生存都成困难,再有抱负、再有才华恐怕也没心思呆在教室听教授们高谈阔论。虽然有种良好的愿望是大学减免特别贫困的大学生的学费,但几乎没有哪所大学愿意开历史先河,大学都争先恐后地拼命贷款搞修建,债台高筑,还债都忙不过来,哪还有空给贫困生做慈善?所以大学即使大发慈悲收容贫困生暂时先入学,最终也是要求完清学费的。一贫如洗的大学生,不争馒头争口气,真正有志成才,就得非依靠助学金不可。也就是说,助学金是真正用来助学的,不是用来享受和挥霍的。那种虽然穷却胸无大志、心不在学者,得到助学金只等于救济金,其实是浪费。四肢健全,不缺胳膊不少腿,该不该领救济金是另一回事,但助学金如果不用在“助学”上是绝对不应该的。贫困生不一定要上大学,上大学不一定就能摆脱贫困,如果勉强考取大学、已对学习厌倦其实是可以考虑另辟蹊径找出路的,仅仅为圆个大学梦,靠助学金度日,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
2.助学金是道德钱,资助有德者成才;不是福利,无德者不能享受。即使国家助学金也不是为了普及大学教育而设立的,更不用说私人或企业、公司、团体设
立的助学金了,完全是一种善举,接受助学金不是一种耻辱,但也绝不是一种光彩,至少是暂时的不劳而获,意味着以后应该加倍劳作来回报,如果一直无力回报,那就理所当然要受道德的谴责。更不用说骗取助学金多么可耻!
3.助学金是无偿和无私的,不同的助学金应该有不同的意图。国家设立助学金,显然是把能考上大学的都当作人才在对待,无论是哪种人才,对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私人或企业、公司及团体设立助学金则不一样,应该和培养某类专业人才有关,甚至最好是订单式资助,也就是设立专项助学金,不要漫无目的,而应有的放矢,使受助大学生定向发展,及早施展才能,及早回报和感恩。设立助学金不能为了沽名钓誉,也不能为了个人野心。实际上,私人或团体设立助学金,不应该是怕钱多会把脚砸肿,而应该也是一种感恩行为,因为社会给了他们有利的发展条件、环境和机遇,有形无形地受助过他人,所以要回报、要反哺,形式上帮助的是钱,实质是种不言之教,接力相传,良性循环,那是多么好的社会风气。资助后马上就指望受助者写封感谢信,显然是浅薄的。
4.建立严密的审查和监督机制。这是用好助学金,使助学金达到目的、实现价值、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助学金是好东西,但用得不当,就会起反作用。凡是钱,管理不善,就会带来混乱、制造麻烦。助学金虽是善款,但只要放任执行过程中胡来,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要有严密的运作机制,要严格地审查和监督,不给心怀不善者以可乘之机。比如,助学金的名额和金额,不能想当然或估计一个学校给多少,而应该统计、核查实际贫困生的多少、贫困程度的大小,有的放矢,雪中送炭,好钢用在刀刃上;杜绝欺骗行为,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必须是真实的,否则追究责任;对骗取助学金者从重处理;甚至助学金干脆不在学校评,而在生源地评,由当地政府把关,等等。有些资助单位就做得很好,在学生提出申请后,派专人实地调查,不属实的坚决予以取缔。
附注:
①②③④贫困大学生:今日中国教育之痛.读报参考.2005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受助不知感恩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资格.楚天都市报,2007年8月22日
[2] 秦恨海.局长女儿受资助,如此“贫困大学生”怎知感恩.新京报,2007年8月
25日
[3] 薛冰,白海江.阔绰大学生捏造家庭收入获得贫困补助.大洋网,2007年11月2日
[4] 张殊.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世纪中国, 2007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