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国考申论65、做了十份真题 的申论大作文心得
2011年国考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方法
一、开头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的自由组合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
例: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尤其是社会根源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正处于高发阶段,如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张海超开胸验肺连锁反应、校园刺童事件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得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核心利益,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升级,是新时期对我党执政能力的新考验。(2006年国考)
现象+事例+观点
例: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有两万多种,滨海沙矿、海洋石油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国创造了创造了接近十分之一GDP的海洋经济。但是当人类大力开发海洋的同时,骇人听闻的日本水俣病、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南方某市因围海造田而遭来灭顶之灾等事件纷纷袭来,向人类敲醒了警钟,盲目开发海洋资源,忽视海洋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2010年国考)
现象+后果+观点
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据《财经时报》2004年报道,中国过去十年间转让的土地达1亿亩。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侵犯农民主体地位的事件,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农民的群体性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2007年国考)
二、分析
提醒:为了使分析更具体更详尽,可以用材料中的事例来佐证。类型:原因--形成过程--本质--重要性--危害--科学发展观
方式1:原因
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跟不上城镇化的推进进程,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由此引发了社会根源类的突发公共事件。换而言之,就是某一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社会活动中受到了损害,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采取行动,就引发了突发公共事件。例如三峡大坝的征地项目,相应的征地补偿机制跟不上三峡工程的推进速度,导致失地农民陷入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困境,由此引发了农民的集体性。(2006年国考)
方式2:形成过程
例:城镇化的规划做到哪儿,那土地就征用到哪儿,很多时候,农民的参与权被弱化,利益为村干部和地方政府“被代表”,导致征地“被自愿”得进行。同时,在土地面积核算,土地单位定价,土地的分类裁定,土地的补偿标准等各个征用环节中,农民丧失了发言权,处于“被告知”的角色,土地的转让收益大部分仍归政府和企业所有,农民大量失地,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土地的收益权和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绝大部分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沦为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三无人员”,生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生存状态岌岌可危。(2007年国考)
方式3:本质
例:说一千道一万,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背后,其核心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在一些同志,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头脑里,衡量本地区或本行业发展快与慢的标尺,依然是纯粹的GDP是否够高的思维定势。而通过靠扩大生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则是提高GDP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式。错误的政绩观催生出来的“政绩”,其实质是危害深重的“政疾”。因前些年来投资迅猛增长而使如今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就是惨痛的教训。(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
方式4:重要性(常用)
例: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的高低不再是只关于公民的个人形象,而是折射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乎国家的国际形象与民族声望。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9年北京)
方式5:危害(常用)
例:征地过程中,农民丧失了生存的保障,又没有合适的补偿和安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农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造成了干群关系的极度僵化,严重影响到农村的长治久安。一家长期研究农村问题的学术机构的调查表明,2004年以来发生的130起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其中就有87起是因土地问题引发的。(2007年国考)
方式6:与科学发展观结合
例: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其本质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恰恰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是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待海洋做到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对我国能够持续利用海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0年国考)
三、对策 技巧1:讲究公整
例:第一,从法制层面,完善海洋开发和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第二,从操作层面,优化海洋开发的方式,加强海洋的综合保护。第三,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国考)
技巧2:讲究逻辑
例:第一,公共政策应维护好各阶层的利益,避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第二,政府应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时化解突发公共事件。第三,应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从长远角度保障社会和谐。(2006年国考)
常用对策
第一,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把好土地、信贷两道关卡,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
第二,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法律体系。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入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上,重点支持事关国际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
“原因+方式+作用”的自由组合 “原因+方式+作用”
例:强化存量土地盘活,实现集约用地。存量土地有很大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的发展潜力。要通过对存量土地的再调整,例如对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的改造,在已有土地上腾出新的用地空间,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存量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有利于缓建城镇化推进中的“地荒”现象,缓减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和农民耕地被占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城镇化顺利推进和农民耕地得到保护的双赢局面。(2007年国考)
原因+方式
例: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地的退化进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以实现短期的利益为目的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依靠科学投入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改变土壤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地产出量。要建立既能保持土地增产,又不破坏水土资源环境的土地利用管理方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2007年国考)
原因+作用
例: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海洋创造了近3万亿元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从全国的大格局上来审视海洋的巨大作用,有利于整合利用各地海洋资源,突破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诸侯经济”,实现集中集约用海,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以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战略目标。(2010年国考)
四、结尾 结构:事件+意义
结构1:事件+只有才
例: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并重和双赢,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2010年国考)
结构2:事件+意义
例: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构3:事件+政府
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来维护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避免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升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2010 走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双赢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有两万多种,滨海沙矿、海洋石油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国创造了创造了接近十分之一GDP的海洋经济。但是当人类大力开发海洋的同时,骇人听闻的日本水俣病、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南方某市因围海造田而遭来灭顶之灾等事件纷纷袭来,向人类敲醒了警钟,盲目开发海洋资源,忽视海洋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其本质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恰恰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是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待海洋做到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对我国能够持续利用海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海洋兼顾开发与保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法制层面,完善海洋开发和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把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并重作为海洋立法的原则之一,完善包括《海洋保护法》在内的各种法律,明确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概念、范围、方式等,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海洋开发与海洋保护。同时,不断完善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操作层面上协调好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南海某市制定的涉及了海洋海岛开发保护规划的编制、海岛开发项目的审批程序、属地对海岛的有效监控等内容的海岛管理制度,就为海洋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二,从操作层面,优化海洋开发的方式,加强海洋的综合保护。禁止向海洋排污、过度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破坏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为。优化对海洋的开发方式,引进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项目,保障水电能等资源的有效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海洋的综合保护,建立资源防治与生态保护系统、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系统等综合性、长期性的海洋保护战略。
第三,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海洋创造了近3万亿元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从全国的大格局上来审视海洋的巨大作用,有利于整合利用各地海洋资源,突破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诸侯经济”,实现集中集约用海,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以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战略目标。
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并重和双赢,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0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总书记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那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
第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要通过多种方式,主要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创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有效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社会共创共享。
第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是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强国的有效途径。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问题上,重点支持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持,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法律体系。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为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
经济发展的观念、道路和环境都是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期,努力调动各方面科学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一切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 保护耕地要多管齐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资源正在大幅缩水,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数量减少,土壤污染加剧,土地肥力减弱……一系列的事实警醒着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保护耕地。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命脉。保护耕地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保护好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对于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如何才能保持耕地面积,不断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呢?
一是加大土地复垦力度,增加土地数量。对于排土场、尾矿库、“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等荒废土地,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攻关,采取不同方式开始土地复垦工作,使被整治的土地恢复为耕地。加强复垦土地的绿化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控制环境污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土地复垦,通过向废弃地要地,向涧滩要地,向荒山要地等多种方式拓宽开垦途径,同时用严格的制度保护耕地,减少耕地被占用现象的发生。宜兴原茗岭镇实施的“丘陵山区万亩土地综合开发整理项目”就是开垦耕地很好的例子。
二是强化存量土地盘活,实现集约用地。集约利用土地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落实农田保护,延缓用地矛盾的必然选择。存量土地有很大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的发展潜力。要通过对存量土地的再调整,例如对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的改造,在已有土地上腾出新的用地空间,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存量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有利于缓建城镇化推进中的“地荒”现象,缓减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和农民耕地被占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城镇化顺利推进和农民耕地得到保护的双赢局面。
三是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地的退化进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以实现短期的利益为目的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依靠科学投入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改变土壤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地产出量。要建立既能保持土地增产,又不破坏水土资源环境的土地利用管理方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
保护耕地应科学开发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提高耕地质量三管齐下,以确保耕地面积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耕地质量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保护耕地作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各地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做好保护耕地的各项工作。
2007 征地要保障农民主体地位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据《财经时报》2004年报道,中国过去十年间转让的土地达1亿亩。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侵犯农民主体地位的事件,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农民的群体性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城镇化的规划做到哪儿,那土地就征用到哪儿,很多时候,农民的参与权被弱化,利益为村干部和地方政府“被代表”,导致征地“被自愿”得进行。同时,在土地面积核算,土地单位定价,土地的分类裁定,土地的补偿标准等各个征用环节中,农民丧失了发言权,处于“被告知”的角色,土地的转让收益大部分仍归政府和企业所有,农民大量失地,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土地的收益权和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绝大部分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沦为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三无人员”,生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生存状态岌岌可危。
征地过程中,农民丧失了生存的保障,又没有合适的补偿和安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农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造成了干群关系的极度僵化,严重影响到农村的长治久安。一家长期研究农村问题的学术机构的调查表明,2004年以来发生的130起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其中就有87起是因土地问题引发的。
为了农村的稳定发展,征地必须要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那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呢?
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被征用土地的收益大致分为:地方政府占20%-30%,企业占40%-50%,村级组织占25%-30%,而农民仅占5%-10%。作为被征地主体的农民位于利益链的最低端,获得的收益最少。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在被征用土地的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应当包括当前土地收益和今后土地增值后的收益,让农民在土地增值中享受到更多的利益,从而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并获得长期收益,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是要保障征地补偿如数按时发放。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克扣农民的征地补偿,征地款必须按时如数发放到农民手中。各地纪委监查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监督检查,对发现存在征地款被挪用、滥用、贪污、克扣的行为,一概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依法予以严厉惩处。三是要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农民丧失了祖祖辈辈传承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为了维持生计,就辗转入城身份一转成了农民工。大部分没有生存技能的农民工只能从事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工作,成为城市的廉价劳力。要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采用讲课、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失地农民的生存技能,增强失地农民的生存竞争力。在征地所在地开展生产,优先雇佣失地农民,鼓励农民因地就业,稳妥得做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工作,避免失地农民沦为社会闲散人员。
涉及到征地的各地党委政府必须把征地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2010年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做好土地征收前后的一系列相关工程,强化农民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害,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6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从剖析“利益”开始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尤其是社会根源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正处于高发阶段,如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张海超开胸验肺连锁反应、校园刺童事件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得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核心利益,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升级,是新时期对我党执政能力的新考验。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跟不上城镇化的推进进程,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由此引发了社会根源类的突发公共事件。换而言之,就是某一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社会活动中受到了损害,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采取行动,就引发了突发公共事件。例如三峡大坝的征地项目,相应的征地补偿机制跟不上三峡工程的推进速度,导致失地农民陷入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困境,由此引发了农民的集体性。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都有可能把潜在的社会矛盾引发出来,将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是一巨大阻力。那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呢?
第一,公共政策应维护好各阶层的利益,避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由于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引发的。出台公共政策时,应严格按照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进行,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引入媒体监督、公共监督,使最终出台的公共政策能较好得体现出各阶层的意志,维护社会大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避免公共政策被强势群体所左右。厦门的PX项目立项之前若能像广州番禺建垃圾填埋场一样事先征求公共意见,就不会引发后来的市民集体“散步”请愿。
第二,政府应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化解突发公共事件。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地都应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各级政府都应有一整套成熟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官员要迅速把握核心矛盾,剖析该社会群体的哪些利益受到了损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利益的受损度,使他们享有本应享受的利益,从而采取各项措施来避免矛盾激化,安抚好公众情绪,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第三,应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从长远角度保障社会和谐。近两年来在我国部分省市推进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为我国广大农民解决了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城市深化到农村,正日臻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养老、医疗、就业、教育等公共事业,能减轻失业家庭、农民工、弱势群体对于社会的不满、仇视情绪,保障他们的生存需求,给予底层阶级向上流动的通道,有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避免一般事件演变为突发公共事件。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来维护好各社会阶层各自的利益,避免各社会阶层的矛盾激化升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公共政策岂能朝令夕改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实施统治管理的手段,影响深远,涉及诸多的社会层面,理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公共政策的稳定性,是公共政策有效调节社会行为,塑造良好政策秩序的基础。但近几年来的公共政策却早已不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是“朝令夕改”“见异思迁”。
北京朝阳区经适房转商品房规定五一前后骤变,教育部关于儿童入学龄限制的规定反复,个性化车牌的突然兴起和突然叫停,这些事件都是公共政策“朝令夕改”鲜活的例子。“朝令夕改”的公共政策有三个方面的弊端。
一是导致政府公信度下降。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契约,前后矛盾、反复无常的公共政策可以看作是政府言而无信,出尔反尔,那么,公众就会对政府及其政策慢慢失去信赖,以致令不行,禁不止,政府的权威性受到损害,负面影响覆水难收。
二是导致资源浪费增加。随意变更的政策势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例如,投资1亿元的武汉市红山广场仅使用8年后就被拆除。1亿元的纳税额,倾注了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正当其用的话,够盖500所希望小学,为25万的山区学生提供就学的机会啊。
三是导致政策体系结构性紊乱。只有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才能有效得维持政策之间的综合配套,从而最大限度得发挥政策的整体功能。如果政策频繁变动,势必造成政策之间的脱节,形成政策盲区或者灰色地带。
因此,必须加强公共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统一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就强调说,新一届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应当从总体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不能一届班子一套思路、一个领导一个想法。试问,运动员若是向前跑三步,又向后退两步,再折回另一方向往回跑,然后再折回,那任凭他跑步速度有多快,想必都追不上能一直勇往直前的队友。作为政策主体,领导班子一定要统一思想,力要往一处用,劲要往一块儿使,在建设规划、产业布局等全局性的事业的大方向上保持一致性,继往开来。同时,应把领导干部工作的连续性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畴,从考核机制上杜绝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拍脑袋作决策。第二,要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的流程规范性。种类繁多、纷繁复杂的公共政策背后,众多问题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制定政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使是为了人口普查纠出出生漏报也不能忽视计划生育征收条款,以低于最低征收标准的价位来征收。计生政策碰到人口普查也绝不能松绑,否则计生工作推进将举步维艰。公共政策的五大步骤,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各环节需规范化而非形式化的执行,以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稳定性。而且,公共政策优化也是必须的,跟不上时代变迁或者逐渐暴露出缺陷的公共政策就应该进行修正,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实际。
第三,要加强公共政策制定时的民主监督。缺乏民主监管的公共政策会给强势群体左右政策制定留下可乘之机,唯有得到广泛民主监管的公共政策方能充分体现出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的政策初衷,使公共政策真正能反映民众的诉求。09年广州番禺区计划兴建垃圾填埋场,立项前与该区100多名业主代表进行面对面谈话,广泛征求民意,一开始就表明了“群众反映强烈,绝不动工”的立场,避免项目建设重蹈厦门PX事件的覆辙。民意进入公共决策考量范围,保障政策的公共性,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更具稳定性。
第二篇:公务员、国考申论65、做了十份真题 的申论大作文心得
2011年国考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方法
一、开头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的自由组合 “现象+事例+后果+观点”
例: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尤其是社会根源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正处于高发阶段,如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张海超开胸验肺连锁反应、校园刺童事件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得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各阶层的核心利益,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升级,是新时期对我党执政能力的新考验。(2006年国考)现象+事例+观点 例: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海洋生物有两万多种,滨海沙矿、海洋石油等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为我国创造了创造了接近十分之一GDP的海洋经济。但是当人类大力开发海洋的同时,骇人听闻的日本水俣病、1998年长江洪水肆虐、南方某市因围海造田而遭来灭顶之灾等事件纷纷袭来,向人类敲醒了警钟,盲目开发海洋资源,忽视海洋保护,是不可持续的,是得不偿失的。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推进海洋开发与保护,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2010年国考)现象+后果+观点
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据《财经时报》2004年报道,中国过去十年间转让的土地达1亿亩。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侵犯农民主体地位的事件,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导致农民的群体性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农村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2007年国考)
二、分析
提醒:为了使分析更具体更详尽,可以用材料中的事例来佐证。类型:原因--形成过程--本质--重要性--危害--科学发展观 方式1:原因 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速度非常快,很多时候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共服务机制跟不上城镇化的推进进程,导致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受损,由此引发了社会根源类的突发公共事件。换而言之,就是某一社会群体的利益在社会活动中受到了损害,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采取行动,就引发了突发公共事件。例如三峡大坝的征地项目,相应的征地补偿机制跟不上三峡工程的推进速度,导致失地农民陷入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困境,由此引发了农民的集体性。(2006年国考)方式2:形成过程
例:城镇化的规划做到哪儿,那土地就征用到哪儿,很多时候,农民的参与权被弱化,利益为村干部和地方政府“被代表”,导致征地“被自愿”得进行。同时,在土地面积核算,土地单位定价,土地的分类裁定,土地的补偿标准等各个征用环节中,农民丧失了发言权,处于“被告知”的角色,土地的转让收益大部分仍归政府和企业所有,农民大量失地,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土地的收益权和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绝大部分农民在土地被征用之后,沦为了“无地可种、无业可谋、无社保可享”的“三无人员”,生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生存状态岌岌可危。(2007年国考)方式3:本质
例:说一千道一万,盲目追求增长速度的背后,其核心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在一些同志,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头脑里,衡量本地区或本行业发展快与慢的标尺,依然是纯粹的GDP是否够高的思维定势。而通过靠扩大生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则是提高GDP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方式。错误的政绩观催生出来的“政绩”,其实质是危害深重的“政疾”。因前些年来投资迅猛增长而使如今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就是惨痛的教训。(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方式4:重要性(常用)
例: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国民文明素质的高低不再是只关于公民的个人形象,而是折射出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关乎国家的国际形象与民族声望。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对于端正社会风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9年北京)方式5:危害(常用)
例:征地过程中,农民丧失了生存的保障,又没有合适的补偿和安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农民的群体性对抗事件,造成了干群关系的极度僵化,严重影响到农村的长治久安。一家长期研究农村问题的学术机构的调查表明,2004年以来发生的130起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其中就有87起是因土地问题引发的。(2007年国考)方式6:与科学发展观结合 例: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其本质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建设,寻求可持续发展。而科学发展观恰恰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是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待海洋做到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对我国能够持续利用海洋,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0年国考)
三、对策 技巧1:讲究公整
例:第一,从法制层面,完善海洋开发和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第二,从操作层面,优化海洋开发的方式,加强海洋的综合保护。第三,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国考)技巧2:讲究逻辑
例:第一,公共政策应维护好各阶层的利益,避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第二,政府应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时化解突发公共事件。第三,应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从长远角度保障社会和谐。(2006年国考)常用对策
第一,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把好土地、信贷两道关卡,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同时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上项目。
第二,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法律体系。将鼓励和保护创新列入重要立法原则之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健全的法律体系激励、规范、协调、保护创新创业行为。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把自主创新的战略重点放在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重大问题上,重点支持事关国际民生、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原因+方式+作用”的自由组合 “原因+方式+作用”
例:强化存量土地盘活,实现集约用地。存量土地有很大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的发展潜力。要通过对存量土地的再调整,例如对旧城旧村、老工业区和老企业的改造,在已有土地上腾出新的用地空间,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存量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有利于缓建城镇化推进中的“地荒”现象,缓减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和农民耕地被占用之间的矛盾,实现城镇化顺利推进和农民耕地得到保护的双赢局面。(2007年国考)原因+方式
例: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土地的退化进程,也决定着土地利用的持续性。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以实现短期的利益为目的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依靠科学投入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改变土壤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土地产出量。要建立既能保持土地增产,又不破坏水土资源环境的土地利用管理方法,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2007年国考)原因+作用
例:从长远保障,将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海洋创造了近3万亿元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海洋开发与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从全国的大格局上来审视海洋的巨大作用,有利于整合利用各地海洋资源,突破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诸侯经济”,实现集中集约用海,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以实现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战略目标。(2010年国考)
四、结尾 结构:事件+意义 结构1:事件+只有才
例: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并重和双赢,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2010年国考)
结构2:事件+意义
例: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3:事件+政府
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来维护好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避免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激化升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这些举的例子大多来源于我写的几篇国考的文章,文章在106楼 关于标题怎么写,见185楼
对策分析万能手段!记下了不及格都难!新手发贴,望多多支持!谢谢!(1)法律手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问题
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调解)来解决有关矛盾、争端
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主体、依据、程序合法
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步伐
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法治意识
深化司法制度改革(2)行政手段
制定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
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 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 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
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 重视调查研究,充分体察民意
重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
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遏止行政腐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的人才观
正确的群众观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经济手段
制定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政策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治理经济环境,政治经济秩序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培育规范各种经济要素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熟悉WTO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
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引入和建立全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
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
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
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
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投标制
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
厉行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4)管理手段
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建章立制),做到照章办事
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
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
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
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节约管理成本(5)教育手段
继续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
加强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教育
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改革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6)监督手段
党纪国法监督
司法监督
新闻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
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离任审计)(7)协调手段
树立协调意识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利他观念
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帮助
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
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
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
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有关方面的协调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8)自律手段
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
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领导干部要加强“四自”,即“自重、自省、自励”
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更要加强自律
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官德修养 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严于律己,“慎独” 看看总理是如何提对策的吧
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总理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就当前经济形势、明年经济工作和其他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总理今天下午3时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就当前经济形势、明年经济工作和其他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网民关于房价的问题时,温总理提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四项措施。
[新华社记者]一位网民说房价涨得太快了,一平方米每个月竟然涨了一千块钱,他们想请总理谈一谈房价的问题。
[总理]我就知道网民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每天上网看到大量网民的意见,甚至很尖锐的批评。因为房子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今年房地产有了比较快的恢复,但同时房价在一些地区和城市上涨过快,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其实如何使房地产建设能走入一个健康的轨道,首先还需要弄清楚政府要做什么,市场要做什么。既发挥市场的机制,又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
在这里我只讲一讲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对这两项工作,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
第二,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的用房。但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投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住房必须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特别要重视中小套型和中低价位房屋的建设。
第三,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
第四,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犯罪的行为。我觉得只要政府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使我国的房地产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这是可以做到的。谢谢。
第三篇:2017国考申论真题解析
2017国考《申论》真题解析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2”,阐述(简述或概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15分)要求:(1)准确、精练,条理清晰;(2)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1.城市水系起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等功能。2.繁荣和发展城市,承载城市的历史。城市之间的天然隔离带,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3.是廉价有效的净化城市污水的天然场所4.能培养乡土感情,是判断城市生态良好的标准之一。5.是城市最美好的公共空间,具有多种美学功能。6.保护城市安全,生活用水的备用系统、防灾系统。
二、依据“给定资料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逻辑性;(2)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城市水系对于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城市水系有多种美学功能:动态美、人文美、和谐美,如果将美学功能凝聚在城市的治理上,成就城市的美丽。比如丽江古城三条弯曲流动的溪水。这就要求城市管理的决策者要提高美学修养和情操,在城市里造就人工环境和保护自然景观结,打造最美的公共空间。
三、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全面;(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B县积极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之城”
水是万物之本,利用水资源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题。B县积极朔造县城的水系空间,打造多样的公共空间,实现“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里”的美好愿景。为此,B县县委书记W提出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之城”。
第一要保证水清。水清的核心就是治理好穿城而过的南河。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中水回用、生态修复”的模式,强化治污方略,将取缔多家污染企业,加大对水系的保护力度,巩固治理成果。
第二要让水活。即让城内有活水。通过三河治理工程畅通水流渠道;建设和完善各级水库保证活水有源头;建设水网达到水城水网密度标准。
第三要水美。通过水与文化融合作为精神寄托。增色添彩让城市有宁静与自然。通过水美发展旅游等相关第三产业,增加百姓经济收入。
B县的水清、水活、水美的是依次递进,目的就是让B县这座城市充满活力!B县的发展正是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写照!
四、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
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阅。(15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L市构建生态水系的调研报告 一 L市构建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
突出山水城市的主题。与黄河治理和保护相结合;挖掘文化历史内涵,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级积极平台和黄河两地的优势。定位好,起点高,突出黄河文化特色和路网水系并重理念。政府重视,强调决策科学性。尊重民意,强调民众参与。
二 L市构建生态水系具备的可行性:
1.山水格局丰富,基础良好。水资源量巨大,东西落差大,流域面积广,河道宽;南北山河相对高差大,局部形成崖、坪、滩、沟等地貌。
2.黄河流域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大量湿地与绿地。促进地下水良性循环,减少从黄河提水的扬程。
3.能够通过国家级平台承接东中部的产业转移,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项目。
4.搭建建设城市生态水系的机制,政府重视,保障措施得力。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团队。邀请专家顾问组。
5.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使社会各界认识到L市河湖水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审题立意】
句子理解写作文,核心是要确定本文的写作主题与论点。所以,首先应该明确这句话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句子简化一下:我们要向水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智慧和情操。
回到上下文,发现这句话只是尾句的后半句:
水有这么多的美德值得我们人类虚心地去学习和感悟,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所以,补充完整:
我们要向水学习它的美德,来提高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审题到这里,大致的论点就已经出来。为什么是大致的论点呢?因为这句话中还有几个要素要明确。
首先,必须明白 水的美德 到底是什么,这是本文写作的起点。要谈水的美德,就必须认识水的特性,或者对水的认知要有一个辩证又深刻的认识。其实材料五也告诉我们:
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在伟大的思想家眼中水还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哲学的本喻,是道德的载体,是智慧的展现。
至少材料告诉我们 水是真善美、是道德载体、是智慧展现。
其次,向水学习。正是有了对水的美德的理解,才可能去谈向水学习。在这一步的时候,水已经成为一种意向,架构在我与学习之间。比如:《爱莲说》中谈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已经不是莲花,莲花是一种品德的象征一样。
前面两点紧密相连,构成因果,也是理解题意的基础。
最后,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回答学习水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水是要提高我们的智慧和情操的。提高我们的智慧和情操是干什么的呢?这儿的我们既可以理解成独立的个人,当然也应该是当前的政府。提高我们个人的智慧和情操,无非就是做一个高尚的、遵守社会公德的公民;提高政府的智慧和情操,无非就是提高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或者叫社会治理的能力。
既然向水学习是要提高智慧和情操,那么作为考生,必然要思考当下中国,还有那些事情是需要政府提高智慧去解决的,还有那些领域是当前政府治理的不够理想的。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难题的出现,才让我们拜师学艺,向水学习!
【参考文章】
治国理政需要学习水的智慧
金标尺教育独家解析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一动一静,水常常表现出来的两面,引发我们对水无尽的思考。一滴水的力量是很小的,但水滴可以石穿;水是至柔的,但是洪水比猛兽可怕;水是那么的平常,但水又是生命之源。水以哲理形式的存在蕴涵做人做事、治国理政的大智慧,值得学习!
水往往透露的智慧昭示做人的道理。庄子作《秋水》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学河伯“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的自以为是。老子的《道德经》则是让我们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水所蕴含的智慧依然是当代青年严于修身的内容。学习水柔的一面,便少了现实中冷漠;学习水的包容,便少网络上的互喷;学习水的处下,便少了交往的傲气。总之,为人处世要学习水的智慧。
水有时候爆发出可怕的破坏力,对水的治理往往含着更深的哲理。大禹面对滔滔洪水,改变以往“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终将洪水制服。李冰父子修建著名的都江堰,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面对洪水,充分的利用水流的规律,因势利导将水转化为服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利国利民!这样的智慧历久弥新,对当前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握规律,因势利导既是先辈治理水的经验更是智慧的结晶。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许多两难问题亟待破解:我们还来不及回味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喜悦,就要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调结构要大刀阔斧地去产能、去杠杆,可保民生又要守底线,稳就业;去除行政审批体制的痼疾需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可转变政府职能还得讲究程序正义、于法有据„„矛盾重重,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时候,政府的治理往往会陷入焦头烂额的迷茫,越是迷茫,越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系统治理、法治治理,避免出现一刀切、拍脑袋的胡乱决策。
古语讲:江河不折细流方能成其大。从一滴水到汪洋大海,这中间是融合的结果。小溪汇入小河,小河汇入大河,大河汇入海洋,浩浩汤汤,滔滔不绝。唯有这融合成就了海洋的大。融合是水教给我们的又一个智慧。融合意味开放,改革开放我们与世界融合,乘上发展的快车。融合就意味着更多的包容,更需要一种共识。互联网的世界,融合是一种必然,但是贴吧、论坛上的唇枪舌战常常变了味道。政府治理必须认清融合是大趋势,积极面对融合,划好线上线下的同心圆。
水自高向低流淌,不管地势险要还是平缓、无论烈日还是极寒,无论前途遇到多少挫折,都不会改变流向大海的方向和决心。这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坚守。在改革的征程中,无论遇到多少问题,政府治理问题、服务为民的初心不改,这也是向水学习的智慧!
第四篇:2014国考申论地市级真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
给定资料:
1、27岁的小邹认真的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骚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话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想“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的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五十岁以上人的节奏,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的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力了呢!”
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节奏,对于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业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抛弃的感觉”。
然而,小邹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因为他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周围的同事极不适应,经常有人认为他是多管闲事;领导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稳重一些”。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邹把自己这种情况总结为和体制节奏有些不搭调,他梦想能有所改变。
小邹对于自己的收入也是不满的。以小邹的收入,如果仅仅是正常生活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买房的情况下。
但,小邹必须买房,而且已经买了房。他说:“这既是对女友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一个标尺。”
购买了期房的小邹到今年年底就能拿到自己那个两居室的钥匙了,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小邹也把房子买在了房价较低的郊区,而这意味着小邹不但要考虑买一辆汽车代步,还要考虑如何忍受上下班时段恼人的交通和攀升的油价。
小邹对于买车抱持着一种幻想,但他心里非常清楚,以他目前的收入和储蓄,能偿还每个月1800的购房贷款已经很不容易,买车基本上是一个短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已经还了两年贷款的小邹随口就能够报出自己资金的大致去向:2800多元的月收入再还完1800多元的贷款之后,1000元的生活费用几乎让他每月都捉襟见肘。“如果赶上亲戚朋友结婚,生小孩需要随礼,我可能还要向父母借钱。”
其实,对于现实不安且不满的小邹并不是没有想过跳槽,然而,他的顾虑几乎同他的渴望一样多。
非常稳定的“吃皇粮”生活对于小邹的诱惑仍然非常大,至少能够还贷款,至少可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一旦投身于滚滚洪流的社会,这一切都可能不复拥有。这几乎是小邹不能够承受的。“我不能拿自己和女朋友的将来当儿戏,我需要稳定。”
然而,小邹的女朋友却并不这样看,她经常问小邹,每月就这点死工资,自己觉得值吗?这时的小邹经常是撇撇嘴,不再言语。
其实,看着自己女友研究生毕业后七八千元的月收入,小邹感到欣慰的同时,也面临极大压力,“那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时候却实心里很别扭”。
小邹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他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在没有特殊机遇的情况下,最好能够在35岁之前就获得职务晋升,如果达不到,今后就不太可能再进一步,但总的来说,工资也在涨,只要不犯错误,至少是安全的。
是否应该用永久的安全换取仅仅是可能的发展机会?这是小邹头痛的一件事,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小邹来说,马上就要面临结婚、生子等一系列问题,而一旦跳槽,这一切肯定要推迟,这是他并不愿意看到的。
跳不跳槽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小邹一年多,时至今日,他让然没有下定决心。“向我这样的人多了去了,既然大多数都选择了继续,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我的心在躁动,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第1页
2.近年来频发的地震不仅使震区经济发展受挫,人民生命财产受损,而且还严重影响了灾区民众的精神健康。相关调查发现,灾区许多人有与焦虑有关的不良情绪和身体、行为反应。在被调查者中,有恐惧感者接近总数的60%,有分离焦虑感者接近65%,超过60%的人为自己及家人的未来担忧。不仅如此,大约25%的被调查者还感到无法面对未来,近70%的人希望获得社会各界的心理援助。
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人民从巨大的内心伤痛中走出来,以积极良好而坚强的心态面对灾后的生活,需要行之有效的心理援助。但是心理专家数量是有限的,如何以有限的心理专家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迅速调整心态呢?
由一个健康公益网络组织的心理援助专家团,结合心理救援的实际经验,提议开展一项温馨的灾区心理安抚活动,即通过代表“心理救援在进行”含义的火红绸带在灾区广泛传播,将心理关怀迅速传播到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专家团把这一活动命名为“火红绸带心理救援行动”。
飞扬的火红绸带,能带给人以温暖、安全、激情、希望的感受。心理学家经常以火红色对经受灾难重创需要安抚的对象进行心理激励暗示。
当人们回到废墟看望自己坍塌的家园时,一条废墟上飘扬的火红绸带能给他们悲伤的心灵带来充满希望的激情;当人们在各大医院公告栏前寻找自己失散或失踪的亲人时,公告栏上飞扬的火红绸带能给焦急的人们带来温馨的慰藉和安抚;当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抬出生还者时,为其系上一条火红的绸带,能从心理意义上给他们一份坚定而积极的暗示;从事心理援助的专家和志愿者手臂上轻系的火红绸带,能够给每一位接受心理安抚的百姓安全和乐观的喻示;幸免受创的人们主动系上意味着心理援助的火红绸带,能够向不幸的同胞传达自己衷心的祝福。
火红的“心理援助”绸带飘扬在坍塌的废墟上,轻系在实施心理救援的专家手臂上和受灾地区老百姓的手腕上,悬挂在每一辆过往车辆的车镜上,可以向整个灾区的人民传递爱的温暖。心理援助到哪里,代表“心理援助在进行”的火红绸带就系到哪里,可以让灾区人民在跳动的国旗红中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关怀无处不在,从火红的绸带上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召唤和重建家园的信心。
当火红的绸带遍布灾区,成为心理援助的某种象征符号时,心理援助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美好的心理安抚无处不在,人们的恐惧和焦虑就会渐渐衰减。
3.F市自2012年2月份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以来,着力构建相关机制,努力创新模式,持续推进健康心理工作。以下是F市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大事记。
2月20日,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络员,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重点项目实施方案。
2-3月,项目领导小组确立相关会议机制,及时策划,部署各项心理健康干预活动,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启动项目以来,共部署了3次大型会议的筹备工作。
5月初召开试点工作协调、启动会议。会议通过了项目实施草案,布置了工作进度的三个阶段,强化配合与落实。
5月底召开了项目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部署了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启动了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年培养计划。同时建立了项目工作紧张情况每月一报制。
7月,组成建立心理卫生协会,有团体会员39家。市卫生局投入20万元建立了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全市初高中均成立了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室,四所高中配备了8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投入40万元改建了F中学的心理咨询中心,中心面积均为280平米,内设接待室、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心理沙龙室、心理沙盘室。
8月,在某服饰有限公司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几个社区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部署了社区心理咨询站点建设工作的进度安排和心理干预服务模式,全市建立市心理卫生协会一部门一社区的三级网络系统,保证心理干预网络全覆盖,各级网络间相互协作,资源整合,紧密配合。
9月,市总工会的职工心理咨询室、妇联的女性职工心情舒缓中心和残联的心理咨询所,开始为企业职工、广大妇女和残疾人服务。该是12个文明社区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11个社区完成了心理干预室的筹建工作。
10月,市妇联开通了首条“女性心情舒缓热线”。市残联开设心理疏导室,专职开展残疾人及其家属心理健康服务。全市初高中初设立个体心理辅导室外,还加强了学生心理课程建设,初中二年级每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高中一年级每班每月至少开设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
9月,市总工会的职工心理咨询室、妇联的女性职工心情舒缓中心和残联的心理咨询所,开始为企业职工、广大妇女和残疾人服务。该市12个文明社区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11个社区完成了心理干预室的筹建工作。
10月,市妇联开通了首条“女性心情舒缓热线”。市残联开设心理疏导室,专职开展残疾人及其家属心理健康服务。全市初高中除设立个体心理辅导室外,还加强了学生心理课程建设,初中二年级每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高中一年级每班每月至少开设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
10月10日为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市心理卫生协会在X社区开展市抑郁症筛查日大型活动,活动以“艺术·心灵·生活”为主题,宣传活动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参与性高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和知识普及面。
10月中旬,聘请7位精神科专家,为全市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到F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坐诊和开展教学、学术活动。
10月下旬,卫生局招聘了1名医学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市卫生系统医学心理专业人才队伍,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年培训发展计划,争取到2014年,培养200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12月,开展心理社团、心理活动周、校园心理剧汇演等一系列创新性活动。Y社区组织了22名“知心姐姐”,和社区干部一道接受了心理健康知识系列培训。
12月21日,F市日报推出了“F市先行试水社会心理健康促进机制建设”的卫生专版,刊登了市心理咨询师培训及市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等信息,公布了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咨询时间和热线咨询电话。
2013年1月,市心理卫生协会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日大型广场活动,共展出宣传版面28块,发放宣传资料3种10000份。
4.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得倒错规律”,即在有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任务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种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里障碍者占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与关注的重要课题。
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在社会则不可能顺利,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有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有的已经失效,新的标准或规范一时还不完备,而使一些青年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往往造成一种一种相对化情境,于是,就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5.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投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患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得起的治疗或护理。因此,精神健康障碍已经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精神卫生专家W告诉记者,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有心理问题的占29%。不过,他认为更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很多人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
“主观认识上存在误区是主要原因,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不敢去就诊,怕被人看不起,”W说,“不去诊治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在于社会上帮助不够,我国心理医生整体水平不高。”
“应该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国家应该建立免费的心理急救热线,这种心理急救非常重要,同时应该让心理健康讲座进社区。”W说,“关键是建立健全快速有效地应对机制,把心理疾病当成生理疾病来对待,同时严格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标准。”
“建立应该全方位的、立体型的、由家庭学校医院包括幼儿园和社会团体齐抓共管的心里调适体制和机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法律上规定由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给予支持,把精神人格有缺陷的人群纳入到依法治疗治理的轨道上来。”法学院教授H说,“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从法律上保障社会心理调适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
2013年5月1日,我国新颁布的《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H指出,这一法律对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以及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6.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和建立专门的疏导机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价值观方面解决问题。
“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生病,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就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幸福,那是神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先学会吃得起苦。”
这些关于心理健康、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名人名言,被有效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能通过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自觉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苏轼仕途坎坷而壮心不已,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奋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险仍不辍笔耕,安徒生屡遭失业而自强不息,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却潜心著述„„这些都构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史马迁忍辱十八载撰写《史记》,司马光苦熬十九春秋编纂《资治通鉴》,曹雪芹十年寒窗写就《红楼梦》„„这些感人的经历和遭遇给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更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绝佳教材。
B是一家心理诊所的心理医师。在她成长过程中,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就曾经对她如何认知和面对生活中的缺陷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湟水的河床发现一个没有了下半截的彩陶罐子。他俩在河沟里的陶片堆里一块块翻找,试着把陶片对上罐子的断口。彩陶罐渐渐地复原了,但是最后还缺腹部的一块事中没有找到。”B沉浸在对小说情景的回忆中,“我记得女主人公一再感叹:‘多美啊,可惜碎了。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这样残缺。’从此这部小说就教会我一个道理:生活原本可能正是美好与残缺的统一。”
B对记者说:“我特别高兴加拿大作家门罗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当年我就欣赏她的一句名言:‘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我也总是想把这种幸福观传达给我的每一个病人。”
B称自己也同样是在经历过心理躁动、人生观迷茫之后,才慢慢形成了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治疗病人的过程对我来说,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诊治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在某个时段面临心理的问题和价值观的困惑。”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B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一提起价值观,似乎总被人嗤笑,但是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其实与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密切的关联性,也往往决定于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幸福的体认。”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三、某单位为了解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思想状态,打算以“给定资料1”中小邹的情况为案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于得体;
(4)不超过500字。
四、“给定资料2”中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假定在某次救灾工作中,救灾指挥部决定采纳这个提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15分)
要求:
(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400字。
五、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第五篇:2011国考申论真题副省级
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适用于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 ?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 给定资料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 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 河两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 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输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的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 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 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 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 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千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 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 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字形的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30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 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 这里完成了她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原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 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 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 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 3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 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多,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 造,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 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地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 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 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 《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工程的建设》,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 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 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 “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 《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 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还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 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 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 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 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 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加快,一些森林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 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 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它80%的森林可以根 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它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型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 农业及生活废水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现 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 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染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养渔场 等,2001年工程全部完工。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 98%都已不复存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 水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已处理过的水便不会再污染湖水。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4.“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 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 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 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讲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 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 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 患。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 涨上天怎么办?”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毛泽东接着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 的。”南水北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 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1954年冬,毛泽东在郑州火车站的专列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 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 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 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维持黄河 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 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 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 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 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 立一水门,令更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 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 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 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 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 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 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 究与借鉴。
6.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 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 把“黄河清”作为一种瑞征。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 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 民心中的梦而已。当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前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 大库。因此,很少有人怀疑这样的构想: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 的一千多位代表面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 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历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愈演愈烈,而在约 一千年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全盘皆活。7.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心酸地叹道:“黄河不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 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某指出,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 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受 到污染,那么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文化学者R教授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的依归;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 黄河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引入了“大黄河”的概念。他说:“如果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 的农耕文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的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 黄河文化的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再次,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第四,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2.“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