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管理提升活动总结
机电管理提升活动总结
机电“四率”
本地区同规模标杆企业管理方法(或主要指标)
所有井下机电设备必须达到90510标准,就是机电设备完好率90%、待修率5%、事故率1%、失爆率0%。本单位管理方法(或主要指标)均达到90510标准。
管理存在的短板、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不到位
机电设备与机电专业质量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首先,机电设备管理、使用、维护存在不到位现象,设备保养的及时性和充分性得不到保证。其次,机电设备基础管理的自动化管理程度不高,台帐管理需要进一步细化。
2、机电设备存在一定隐患
煤矿的生产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井下粉尘大、湿度高、有腐蚀性气体,机电设备在运输、存放、运转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封存和保养,采取防尘、防锈、防潮等有效措施,往往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但是,由于有时煤矿对此认识不足,导致设备损坏时有发生。同时,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某些方面与《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3、机电队伍整体素质差
由于煤矿自然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因而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加上煤矿认为机电维护工属于辅助工种,不加重视,待遇不高,造成机电工纷纷跳槽。煤矿中一些从事机电工作的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对一些机电设备的简单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更谈不上应用计算机参与现代化设备管理。确定的管理提升工作重点
1、重视机电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待遇,增强机电人员岗位责任心 应当看到,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无论多么完美,设备一旦发生故障,还必须由人来完成设备的修理、恢复工作。因此,在安全管理和维护中,人才是主体。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工作人员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效果大不一样。对煤矿企业来说,应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促使其牢牢树立责任意识,确保设备“四率”时刻达到规定要求。
2、努力提高机电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煤矿企业要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如司机操作、电气维修、机械维修等培训班,同时还要在各区队利用班前班后时间由机电区队长或技术员组织业余培训,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也是激发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要尊重保护技术人才,逐步提高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并对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人员适当给以奖励。
3、严格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机电设备是煤矿正常生产、安全运行的物质保障,强化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严格建立和执行设备的规划、选型、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等综合管理秩序,是煤矿生产实现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首先,要规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制度,严把设备检修质量关。建立设备安全档案,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和数据。实际工作中,许多设备在出现故障时,由于缺乏对设备前期运转及修理结果、状况等参数的了解,会严重影响故障排除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设备档案,可以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促进设备安全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为设备安全检查、检测、检验、故障诊断、隐患整改等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在每次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检修计划,加强在线监测,逐步推行状态检修;为了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需要详细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推行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其次,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设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程度。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先进工艺流程,将设备基础技术资料的管理和完善,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范畴中,推进矿井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进程。
第二篇:管理提升活动总结
“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活动总结
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开展的“管理提升 降本增效”活动。根据“管理提升 降本增效”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在天利公司领导的指导下,氧化厂积极全面开展这一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氧化厂在“管理提升 将本增效”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按照天利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部署,为全面落实氧化厂的管理提升活动,氧化厂成立了以氧化厂厂长秦晓鹏为组长,各个分管副厂长为副组长,班组大班长、技术员、等为小组成员的氧化厂管理提升领导小组。负责此次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执行等管理工作。要求氧化厂全体人员参加。通过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小组的工作职责。为“管理提升”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有效的保护。
二、创造全员“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活动氛围。
通过班组会议等相关会议上,传达了上级集团公司关于“管理提升、降本增效”的指示精神。明确重点,积极组织员工深入学习“管理提升”活动的思想和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分析氧化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内外部环境,积极调动全体员工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团结奋进,创先争优。在领导决策、员工意识、组织行为等各方面切实树立“管理提升、降本增效”的生产管理氛围。
三、生产工艺管理 提高现场管理和生产工艺管理水平,杜绝车间“跑、冒、滴”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生产成本等台帐,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公司《三大规程》进行操作,对于违规操作等出现的生产、设备事故严格与绩效挂钩。加强岗位工精细化操作,加强对岗位工操作程序的监管力度,定期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岗位工工作水平,从而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职工队伍。通过对车间流程考察,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求各环节精细化操作,降低物料消耗,使管理提升,降本增效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1)技术人员从球磨岗位开始对各段工艺流程重新梳理分析,将钢球添加比例1.2kg/吨下调1-1.1kg/吨之间,将渣浆泵缓冲箱新增一条回水管路,调整磨矿浓度,经过一系列措施,使磨矿细度始终保证在95%以上,并节约钢球等成本。
(2)氧化工艺每周两次监测风量,调整培养基配制,调整氧化给矿浓度,研究制作分矿器调整各槽给矿量,利用空压机等设备疏通所有氧化槽循环水管200余次,及时检修500吨逆流型冷却塔及循环水泵等工作,使氧化指标良好,为保证生产稳定连续打下基础。(3)氰化浓密工序更换锌粉型号,碱浸槽改用其他回水调浆并在碱浸槽上增加2个风管,上调浓密机底流外排频率,调整浓密机、氰化浸出浓度,增加浸出时间,从而提高金、银浸出率和回收率,尤其银回收率上升较大。
(4)氧化厂定期对工艺指标进行抽查和考察,通过对各个指标的考察及时制定出相应的调整计划并实施,从而提高对工艺的控制和调节,提高生产质量。
(5)氧化厂新增一台小型石灰乳搅拌槽,并直接连接到矩形槽,能够起到很好控制洗涤各项指标,节省氰化白灰用量。
三、设备管理
继续建立健全设备方面台帐,提高设备管理和成本管理,加强巡视巡查力度,为此我们制定了“设备卫生保养及润滑责任制”将每一台设备落实到个人。同时每月定时对设备维修成本及设备运转率进行统计,通过对数据进行对比,制定相应的下一个月维修和巡视重点,从而积极有效的保证设备运转时间从而提高设备运转率。在“将本增效”上我们加强对备品备件申报和使用管理,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及修旧利废工作,对车间腐蚀的踏板、护栏、电机风扇罩和配电箱等维修,要力争自行解决,进一步减少外委加工费用,从严控制各类工具及贵重材料的领用,降低各类油、脂的消耗。加强设备保养、保管,保证设备的最佳运行,减少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运转率。活动开展截至今,设备维修类成本一直控制在45000元/月左右。
四、安全卫生管理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车间和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认真解决。加强加大对消防,危险药品,高空作业、上下班交通安全等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积极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做好消防演练工作,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危险药品是专人专管,禁止他人随意靠近和使用。对于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高空作业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积极强调天气情况,提醒员工遵守交通法则,确保员工上下班安全。在卫生方面,氧化厂制定了分担区制度,做到没有卫生死角,保证车间卫生干净整洁。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五、小结
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无止境,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是一项事关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严格按管理提升活动要求继续开展工作,持续推进公司 “管理提升 降本增效”的活动。精心制定改进方案,细化改进措施,层层抓好落实,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同时,积极促成员工转变思想,与企业荣辱与共,努力提升生产业绩,提高生产质量。
生物氧化提金厂
2014年4月24日
第三篇:管理提升活动总结[模版]
管理提升大讨论活动总结
目前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给我们建安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建筑工程领域施工环境复杂,建设条件艰苦,安全风险程度极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压力也随之增大。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是否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合理的安全投入、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措施,是建筑企业能否在把握机遇的关键。如何做好管理提升工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形成的原因
近年来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分析目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管理脱节,企业丧失了控制权和管理权
由于当前集团公司建筑市场环境复杂,使建安公司实际丧失了很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有些工程项目被动地依附建筑施工项目的分包人,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迁就于项目分包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丧失了主导管理权,从而造成部分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筑施工的安全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生产开展困难。
2、现行管理机制,无法激励企业主动做好安全生产
由于当前一些管理措施滞后,特别是激励机制无法激励员工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比如:像创优、创文明工地等,安全管理到不到位没有多少实在意义。
3、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由于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未能将施工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正确位置。国家有关建筑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不能及时传达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三定”未落实,处罚不到位,部分领导只重视生产进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件贯彻落实不到位,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不落实,只在口头上讲安全,被动应付上级检查,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
4、工人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差
现在一线的工人多是农民工、临时工。特别是在建筑施工旺季,企业在生产任务紧、抢工期的情况下,一线的工人多是农民工,有的是刚放下镰刀就拿起瓦刀,若是农忙季节,这部分工人白天搞建筑,心里想着家里的农活,一心两用,精力不足,体力不支。由于他们安全常识、安全意识较差,加上企业安全教育和相应的安全措施跟不上,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威胁。
二、管理提升工作的对策
1、充分认识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要性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仅指明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根源——消除隐患:还表明了抓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预防为主;更指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强化责任。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个工种、每个操作都达到本质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对我们建安公司来说,只有从主要负责人(包括分包队伍的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现象的重要措施。据统计,70%左右的事故是“三违”造成的。“严不起来”包括了专业内部管理、外部监督、事故查处、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落实不下去”也包括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隐患监控和整改措施等方面。通过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来对专业负责人、生产调度、生产操作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和约束力,强制建立健全上至负责人,下至班组长、普通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上下互保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事故连带,从而解决“三违”的问题。
3、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投入
必要的安全投入是确保安全管理有序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一是安全教育培训上的投入;二是安全警示、标语、标牌、职责、规章等视觉可识别系统的投入;三是安全防护措施上的投入;四是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的投入。这些安全上的必要的投入,对强化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作业规范运作、安全技术措施监控有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都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都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些客观环节再加上各类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是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一个重要前提。
4、建立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要将安全生产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严格遵照公司关于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的各项规定,在坚持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分包队伍责任人,要通过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安全责任教育;各级管理人员和分包队伍责任人不仅要自己具备安全生产意识,还必须懂得且主动采用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使广大职工知其任、明其责、尽其职,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防范事故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5、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把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机制中。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罚过轻或免予处罚,不仅是对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我否定,也是对企业声誉和形象的自我否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巨大的潜在隐患。聪明的管理者通常会见微知着,奖有章,罚无序。如对数年如一目坚守安全员专职岗位,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或大的安全隐患者,加大奖励力度,并给予其在评先评模、住房分配等方面以大的倾斜,真正培养出一批精通安全生产管理、有强烈的安全责任心并敢于大胆负责的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安全生产责任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的结合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企业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的意识,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切实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作业者的安全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篇:安全管理提升活动总结
安全管理提升活动总结
根据管理提升活动的工作要求及企管科提出的相关问题建议,安全科结合本的工作状况及安全管理机制的现状,现将本安全管理提升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及遇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提升前问题描述:
1、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被动。
2、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隐患整改制度:施工现场检查的深度不够,隐患辨识不到位。
3、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教育形式单一,趣味性差,安全教育内容不统一,缺乏系统性。
4、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不完善、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5、持证上岗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体检不到位。
6、应急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未编制现场处置措施;应急救援物资、人员配备不齐全。
二、潜在风险:
1、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被动性及隐患排查的不到位易导致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治理,导致发生责任事故的风险增大。
2、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难度增大,安全措施易落空,工作中酿成事故的概率增大。
3、安全生产考核制度的不完善,难以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易导致安全管理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4、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不到位、体检不到位,易导致责任事故风险增大,职业病发生概率增大。且一旦发生,将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5、应急预案、应急物资设备不到位,导致现场应急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后果,甚至导致事故损失加大。
三、提升措施及效果:
1、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结合实际工作,安全科编制并发布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检查工作计划》、《关于整改回复上报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文件,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2、加大施工现场的日常性安全检查工作,制定检查计划、突出检查重点。安全科在保证检查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上,还开展了大量的日常的及不定时的突击检查活动,检查内容覆盖内业资料及施工现场,对各项目部的安全工作进行了有力监督与督促。到目前为止,各项目部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重伤、工亡事故为零;爆炸和重大火灾、设备事故为零;职业病为零,社区居民投诉为零;我方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为零。
3、完善安全隐患识别、整改、上报制度。安全科结合工作实际编制了《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为各项目部安全隐患的有效识别提供了参考;对隐患问题采取了隐患图片、文字描述及隐患通知单三者相结合的新呈现方式,使所发现的安全问题可更为客观真实的表达及为日后的数据搜索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性;建立了限时整改上报制度,对所发现的问题要求 1—5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效果图片及整改回复单报送机关安全科。以上各制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提升及督促了各项目部的隐患识别及整改工作。
4、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采取不同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定与标准。本实现了三级安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5、组织编制与完善安全预案。各项目部根据环境变化情况结合安全科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本项目的《专项应急预案》,预案编制、完善面达到100%,并适时组织安排了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四、进一步提升领域
1、落实考核奖罚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监督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带班制度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一票否决”制度,加大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考核、处罚力度和责任追究。
2、提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相应权限及奖励力度。专职安全员责任重大,现场隐患的整改、危险源的监控、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等等,都离不开专职安全员。目前的安全员一无权二无钱三无人,而隐患的整改恰恰需要人、财、物。有些领导对安全缺乏重视度,导致安全员就像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隐患无法有效得到整改,造成他们对安全工作存在极大的厌烦情绪,不利于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篇:管理提升活动第一阶段总结
细化工作安排、量化工作目标、确定保障措施
全面系统推进管理提升活动
--中煤第六十八工程有限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启动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以来,中煤第六十八工程有限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建安集团“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要求,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领导机构,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印发《中煤第六十八工程有限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组织协调机关各部室、基层各单位深入开展好管理提升活动。截至5月底,六十八公司已经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管理提升活动“全面启动、自我诊断阶段”各项工作。从6月份开始,整体进入了周密安排整改措施、系统落实整改方案的工作环节。
从总体上看,六十八公司“全面启动、自我诊断”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按照建安集团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加强对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协调工作,公司于4月25日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张利、党委书记吴震为组长,各业务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以党委副书记张成武、总会计师李国、副总经理赵家鹏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组,通过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了各小组的工作职责,为
“管理提升”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4月28日,公司召开管理提升活动动员会,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机关副科级以上人员和驻邹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党委书记吴震同志宣读了《中煤第六十八工程有限公司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总经理张利就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作了重要讲话。
总经理张利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管理提升活动是上级集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在巩固质量年活动各项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注重的是打基础、练内功;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注重的是专项提升,在细部管理上精雕细琢。但两项活动的精神实质又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都是通过不断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张总对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高端定位,统揽全局,充分认识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确保管理提升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第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管理提升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为有效推动公司管理提升活动的顺利开展,公司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安公司“433”转型目标、公司三年战略发展规划目标和“16333”的工作思路,以深入开展“项目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方针,充分利用公司网络、办公平台、《信息报》、黑板报、橱窗等宣传载体,集中精力对管理提升活动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为活动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自觉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公司结合实际,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是明确学习重点。公司在深入学习中煤集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建安集团《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全体职工重点学习了建安集团总经理张荣富、公司总经理张利在管理提升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紧紧围绕“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二是“走出去”向榜样企业学习,4月30日,公司总经理张利一行6人,来到中国华电下属企业“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张总与邹县发电厂相关领导紧紧围绕“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公司管控管理、发展战略管理、公司企业文化”五方面进行了学习交流,通过为期两天的交流学习,张总一行6人为公司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管理思路。三是“请进来”向专家学者学习。5月4日,公司邀请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洪渭教授莅临公司进行“企业管理提升”培训讲座,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副科级以上人员和驻邹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自我诊断,突出重点
“自我诊断,找准问题”是管理提升活动第一阶段的中心任务,也是做好管理提升活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公司于5月7日正式启动“自我诊断,找准问题”环节,在2011“质量年”活动的基础上,公司严格对照《建安集团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照“提高层次、拓展范围、提高标准”的原则,坚持以降本增效为主线,以项目管控及承包考核为重点,围绕安全生产,公司人、财、物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投标,合同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在公司各业务部门、各基层单位树立对标标杆,通过完善的对标体系及指标,全面开展对标及自我诊断工作,找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管理短板和瓶颈。公司于5月22日,召开管理诊断工作专题会议,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机关部门负责人和驻邹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通过评审、汇总公司共诊断出管理瓶颈2项,分别为:现金流不足,资金压力过大;完工未结算工作滞后。管理短板4项,分别为:结构转型进展缓慢;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长期合作客户资源匮乏。
通过第一阶段的活动开展,公司全体职工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进行管理提升活动的现实意义及深刻内涵,整个活动正在健康有序、扎实有效的推进,呈现良好开局,为第二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