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洲林场扫墓心得
善洲林场扫墓心得
酒房乡中心学校
蒋海丽 2011年4月
坚守信念 绿染大亮山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杏花村。果真如此,感觉这天天气较为阴沉乏闷,早上起床就淅淅沥沥的飘着小雨,这个时节是容易让人感伤的,逝去的先人、革命的英雄、远离的伟人,想起来,就觉得心里凄凄,而我们古人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节日,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缅怀,可谓继以往而向前看,一路上可见到男女老少带着一脸虔诚祭祖扫墓。此情此景,所揭示出来的正是我们这个民族“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正所谓;“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扫墓祭祖,缅怀先辈是理所当然、无所非义,但时下发生的问题让人担忧,值得沉思。
上午8:00酒房中心校把咱们全乡党员同志集中在一起推选《第八次党员代表》。而后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前往善洲林场扫墓。带着悲痛的心情我们开始了这天的行程,五、六辆车在这条狭窄的塘石路面上行驶着。透过窗户往外望去不仅让我的心情沉重了许多。
一路上我们见到杨善洲老书记为当地百姓留下的绿洲,“哇!好美的景色啊!”我们所有的党员教师都惊叹不已。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目的地。车辆停下了,我们都急切的下了车。带上鲜艳的黄菊花、鲜红的长布条。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整齐的排好队伍到杨善洲老书记墓前敬献花篮。我们全体党员教师还在老书记的墓前重温党员誓词。
在解说员的解说和带领下我们不仅亲眼目睹了美丽的绿景还了解到许多值钱没有听说过的动人事迹: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这就是一位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没钱买苗木,只好去街上捡果核”在杨善洲最早种树的山坡上,我们看到了一些造型优美的大树,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好了。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去哪弄树苗呢?杨善洲可谓绞尽了脑汁。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和林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树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种到大亮山上。这些原来摆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银杏,从此在山上尽情地汲取雨露和养分,自由自在地生长,如今这些庭院花木都已经成为挺拔的大树,成为装点大亮山的一抹别致的色彩。最让人震撼的还不是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杨善洲从街上捡回来的果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大片繁茂的树林。”当时没钱买苗木,怎么办呢,只好去街上捡果核。“拄着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种树的地方,杨善洲指着一大片林子说。在资金极其短缺的创业之初,捡果核育苗栽种成为杨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径。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马路上捡别人随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便用马驮到山上。
一次在街上捡果核时,杨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雷霆,冲着老人破口大骂。旁边有人赶紧过来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位老人就是原来的地委书记。小伙子顿时傻了,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个毫不起眼的他看来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会当过那么大的官。杨善洲却丝毫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一切,依然低着头自顾自地捡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每每这个时候,杨善洲就会发动全场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捡果核。如今一个个小小的果核,都已在岁月轮回中演变成为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杨善洲头发只是灰黑,如今却已满头飘雪„„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大亮山林场带给当地群众的好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显现和显著起来。杨善洲老书记还为大亮山修了一条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起了5公里长的高压线,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并挤出7万元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电。通路、通电为植树造林奠定了基础,也大大推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让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2.5万人的饮水供应问题和两个糖厂的蔗区灌溉问题得到了解决。” 他所做的一切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的心啊!这一切的一切正如他生前所说的:“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实在干不动了,只好把林场交还给国家,但这不是说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是要接着帮老百姓办,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杨善洲老书记的精神时刻鞭笞着: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要将毕生的学识默默奉献给我们可爱的学生、奉献给国家、贡献给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二篇: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杨善洲,一个让共产党人骄傲,让老百姓敬仰,让全国人民震撼的老书记,他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我更认为这是一个响彻神州大地口号、旗帜!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看到了共产党人的至高境界!他就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中的那一面“镜子”!作为一名保山人,我因为善洲老同志感到深深的自豪!
2014年10月27日,县组织部组织全体大学生村官赴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善洲林场参观学习。一路上,我们脑海中不停的勾勒着善洲林场的模样,怀着对杨善洲无比崇敬的心情,驶进了一条并不宽敞的山间林道,一直蜿蜒通向大亮山深处,两旁是一棵棵笔直的、生机勃勃的松树,像一排排精神饱满的守卫大亮山的卫士,巍然挺立。
根据善洲林场工作人员的安排,首先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向杨善洲陵墓敬献了花篮和鲜花,向杨善洲深深的鞠躬、默默的缅怀,仪式结束后解说员讲解了杨善洲的事迹,大家静静地听着,在心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敬意——不是矫情的赞扬,不是虚伪的口号,也不是夸张的表演,而是真真实实的感受。其次全体党员在杨善洲陵墓前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表情庄重严肃,态度认真端正,决心通过活动表达要以实际行动学习杨善洲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勇创佳绩。然后参观了杨善洲事迹展览室,一幅幅画呈现了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工作时的情景,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接下来重温了杨善洲在林场工作时的住宿环境,看着那四面是细灌木编制成墙盖起的油毛毡房,屋里还保留着杨善洲生前生活的痕迹——一张用四根木桩支起,上面是用细灌木搭起的床板,凸凹不平,铺上几缕龙须草,就是床,旁边一张简陋的办公桌,一个十分简单的火塘,这就是他在林场的工作环境。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一个61岁老干部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竟然到这样的地方来践行诺言——退休后要为乡亲们办一两件好事实事。这是怎样的境界?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最后,观看了杨善洲事迹影视片《蓝天访谈》,语言真挚朴实,没有任何修饰,阐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大公无私、任劳任怨、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积极奉献,对自己和家人却敷衍了事、随随便便、极为小气。
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5.5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身手,承担挑战性工作增长才干。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老书记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老书记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做一名无私奉献、一身正气的好党员。
杨善洲同志用毕生精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
通过对杨善洲同志为期3天的学习,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灵受到了洗礼,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而杨善洲一生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事业首先必须先做好人,端正心态,具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其次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执政为民的理念,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结合我村村情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加强政治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身边的人,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以全新的精神状态进行工作,用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成绩。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既然选择到最基层历练自己,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处理好群众的每一个问题。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同时要专心地苦练基本功,学到真本事,这样才能服务好群众。
Xxx 2014年10月30日晚
第三篇: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近日,我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十分深刻。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我们坐车到达善洲林场后,同志们不顾旅途的辛苦,没有休息。
首先,参观了杨善洲事迹展览室,一幅幅画面呈现了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工作时的情景,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然后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杨善洲墓地走去,大家一起瞻仰老书记的陵墓,向杨老书记的雕像默哀、三鞠躬,默默的缅怀;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书写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杨老书记的题词和记载了杨书记一生为官为人生动感人事迹的“碑林”,参观完“碑林”。紧接着,大家步入一段土路,侧身弓腰走进简陋、矮小的油毛毡窝棚,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抬头能见天空已经千疮百孔四处漏雨的油毛毡屋顶、环视四处灌风的树桩篱笆墙,大家凝视着树桩篱笆墙上悬挂着杨善洲老书记的植树造林的“三大法宝”——蓑衣、砍刀和煤油灯,注视着熏得漆黑的茶壶、白瓷脱落的口缸、碳灰堆成的火塘、抚摸着龙胆草铺垫的简易四脚木床„„大家仿佛又看见老书记20余年如一日坚守大亮山植树造林的身影。随着解说员的介绍,我们一起抬头仰望杨老书记门前的“党徽树”,就是这样一颗平凡的松树,却形象生动地蕴含着老书记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的恒心和决心。
通过参观学习,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灵受到了洗礼,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而杨善洲一生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事业首先必须先做好人,端正心态,具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其
次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
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
第四篇:观善洲林场有感
观善洲林场有感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即将结束了,为使我们对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系统地了解党的性质、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党的理论的理解提高到更高的层次,更加清晰地认识如何在本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加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决定于5月30日组织我们到大亮山善洲林场参观学习,实地了解学习杨善洲老书记不平凡的一生和他那不朽的共产党人精神。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敬仰的心情踏上前往善洲林场的路上。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看了一路郁郁葱葱的无边林海,我们终于到了善洲林场的场部。刚进入林场,我不禁困惑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杨善洲同志,使他能够在大亮山这样一个不仅贫瘠而且交通十分不便、人烟罕至的荒山上一待便是二十载,即便是寻常人家的老百姓如果没有万不得已的理由绝不会到这里居住的。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首先参观杨善洲同志的墓地,83级的台阶记录着他走过的83个春秋,四周环绕着倾尽他心血的参天松柏,让人肃然起敬。在墓园旁边树立着20块石碑,记载着他一生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而这些好人好事不过是他一生之中的沧海一粟,其中最为难得的是在他60岁退休后,毅然放弃组织上安排的县城里优越的生活环境,发扬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因公忘私、一心为民的精神,秉承着“为当地人民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且将这批林木无交给国家,如此胸怀与情操也让他成为“2011感动中国人物”的获奖者。接着我们还去参观了他在开荒大亮山时期住了22年的一个简陋不堪的工棚,四周由木栅栏搭建而成,里面没有一件家具,甚至连像样的床也没有,只是用几块木板拼在一起,上面铺上些干草而已,如此艰苦的条件确实不敢想象。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恰恰就是杨善洲老人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艰苦卓绝的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我不禁潸然泪下,这样的官员不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清官、好官吗?为民为国,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这样的共产党员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楷模值得学习值得颂扬。
学习杨善洲同志,首先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杨善洲同志为官多年,没有为家人安置工作,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也被他婉言拒绝了。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奖金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这正是杨善洲老书记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更是我这个入党积极分子一生的榜样。
学习杨善洲同志,第二就是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心为民、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持之以恒的崇高价值追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从不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家人谋取任何私利,为家乡办事也秉公办理、不徇私情,甚至连组织上给予的正常政策照顾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在退休后组织上安排他到条件好的省城,但他婉言谢绝,并毅然回到养育自己的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20多年,后来又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县政府。在这大亮山植树造林的20多年间,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成为为老百姓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杨善洲同志无愧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
学习杨善洲同志,第三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勤以自强、恪尽职守的崇高道德追求。杨善洲同志为官 30 余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群众办实事上,受人敬重,退休之后又用生命的余热把家乡的荒山变得山清水秀,多次被授予全国“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等,无论为官还是做事,从不谋私求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道德追求。
学习杨善洲同志,第四就要学习他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一辈子”精神以及恪守信念、忠诚于党的崇高精神追求的信念。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看到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如今郁郁葱葱,大家都被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高尚情操所震撼,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杨善洲同志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23年永葆共产党员本色,不畏艰难困苦、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我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本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近日,我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触十分深刻。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我们坐车到达善洲林场后,同志们不顾旅途的辛苦,没有休息。
首先,参观了杨善洲事迹展览室,一幅幅画面呈现了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工作时的情景,与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然后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杨善洲墓地走去,大家一起瞻仰老书记的陵墓,向杨老书记的雕像默哀、三鞠躬,默默的缅怀;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书写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杨老书记的题词和记载了杨书记一生为官为人生动感人事迹的“碑林”,参观完“碑林”。紧接着,大家步入一段土路,侧身弓腰走进简陋、矮小的油毛毡窝棚,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抬头能见天空已经千疮百孔四处漏雨的油毛毡屋顶、环视四处灌风的树桩篱笆墙,大家凝视着树桩篱笆墙上悬挂着杨善洲老书记的植树造林的“三大法宝”——蓑衣、砍刀和煤油灯,注视着熏得漆黑的茶壶、白瓷脱落的口缸、碳灰堆成的火塘、抚摸着龙胆草铺垫的简易四脚木床„„大家仿佛又看见老书记20余年如一日坚守大亮山植树造林的身影。随着解说员的介绍,我们一起抬头仰望杨老书记门前的“党徽树”,就是这样一颗平凡的松树,却形象生动地蕴含着老书记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的恒心和决心。
通过参观学习,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心灵受到了洗礼,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而杨善洲一生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事业首先必须先做好人,端正心态,具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其
次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杨善洲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做过石匠,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60年如一日两袖清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忘我工作,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为了履行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事实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详晚年的机会,义务反顾的扎进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献给国家。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退休站一名普通干部,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和追求老书记“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的理想信念。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从方方面面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光辉事迹。
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立足自己岗位,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质工作。我们要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要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我们要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在学校我们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作为教师要习惯寂寞,习惯清贫,或许一路没有那么多的鲜花和掌声,作为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结合学校创先争优“五个一”承诺,我重新审视自己,觉得自己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在以后的工作中定要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无畏的干好本职工作,用优异的成绩来报达党、报达人民,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也就是对党的感恩、对人民的感恩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