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PS测量总结
1.美国的GPS政策:(1)SA政策:考虑到GPS在军事上的巨大应用潜力以及C/A码是公开向全球所有用户 开放的这一基本政策,为了防止敌对方利用GPS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国防部从1991 年7月1日起在所有工作卫星上实施SA技术。(2)AS政策:AS政策是美国国防部为防止敌对方对GPS卫星进行电子欺骗和电子干扰 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其具体做法是在P码上加上严格保密的W码,使其模二相加产生完全保 密的Y码。该措施从1994年1月31日起实施。2.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NSS)(1)GLONASS(俄罗斯)(2)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3)我国自行研制组建的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4)美国GPS(5)印度导航卫星系统 1.什么是时间系统?定义时间系统的基本要素? 定义:规定了时间测量的标准,包括时刻的参考基准和时间间隔测量的尺度基准。基本要素:守时、授时以及时间频率测量和比对技术。2.目前使用较为精准的时间基准有:(1)地球自转周期 它建立了世界所用的基准,其稳定度约为10的负8次方。(2)行星绕日的公转周期及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 它建立历书时所用的时间基准,其稳定度约为10的负10次方。(3)原子中的电子从某一能级跃迁至另一能级时所发出(或吸收)的电磁波信号的振荡 频率(周期)它建立了原子时所用的时间基准,其稳定度约为10的负14次方。(4)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最好的毫秒脉冲星的自转周期的稳定度有可能达到10的负 19次方。3.世界时、恒星时和太阳时都是以地球自转作为时间基准的。4.恒星时:恒星时是以春分点作为参考点的。5.真太阳时:真太阳时是以太阳中心作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某地的子午圈的时间间 隔称为一个真太阳日。6.平太阳时:以地球自转为基础以上述的平太阳中心作为参考点而建立起来的时间系统。7.世界时:格林尼治起始子午线处的平太阳时(它是世界统一的时间系统)。8.儒略日:是一种不涉及年、月等概念的长期连续的记日法,在天文学、空间大地测量和卫星 导航定位中经常使用。(儒略日的起点为公元前4713年1月1日12h,然后逐日累加)。9. 简化儒略日:MJD是采用1858年11月17日平子夜(JD=2400000.5)作为计时起点的一种 连续计时法。10.年积日:是仅在一年中使用的连续计时法。每年的1月1日计为第1日,2月1日为第32日,依此类推。11. 岁差: 由于天球赤道和天球黄道的长期运动而导致的春分点(天球赤道和天球黄道的一个 交点)的进动。12. 章动: 由于月球、太阳和各大行星与地球间的相对位置存在周期性的变化,因此作用在地 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力矩也在发生变化,地月系质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也存在周期性的摄动,因此,在岁差的基础上还存在大小和周期各不相同的微小的周期性变化。13.章动产生的原因:这是由于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面—白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交角会 以18.6年的周期在18度17分至28度35分之间来回变化而引起的。14.三个天球坐标系及转换关系?(1)真地心天球赤道坐标系(瞬时地心天球赤道坐标系)原点位于地心,X 轴指向真春分点,Z轴指向真北天极,Y轴垂直于X轴和Z轴组成的右手坐标系。(2)平地心天球赤道坐标系 原点位于地心X轴指向平春分点,Z轴指向平北天极,Y轴垂直于X轴和Z轴组成的右手坐标系。(3)协议地心天球赤道坐标系 X轴指向J2000.0(JD=2451545.0)时的平春分 点,Z轴指向J2000.0时的平北天极,Y轴垂直于Z轴和X轴组成右手坐标系。15.地极:地球自转轴与地面的交点。16.极移:由于地球表面的物质运动(如洋流、海潮等)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地幔的运动)会使极点(严格的说应该是天球历书极)的位置产生变化。17.原子时:位于海平面上的铯133(Cs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振 荡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定义为原子时的1s。18.协调世界时(UTC):协调世界时的秒长严格等于原子时的秒长,而协调世界时与世界UTC间的 时刻差规定需要保持在0.9s以内,否则将采取闰秒的方式进行调整。增加1s称为正闰秒,减少1 s称为负闰秒。19.GPS时:是全球定位系统GPS使用的一种时间系统。它是由GPS的地面监控系统和 GPS卫星中的原子钟建立和维持的一种原子时,起点为1980年1月6日0 h00m0s。20.协调世界时(UTC)与国际原子时的关系(TAI)? 由于在GPS时的起始时刻1980年1月6日,UTC与国际原子时TAI以相差19S, 故GPS时与国际原子时之间总会有19s的差异,即TAI-GPST=19s。从理论上讲,TAI和GPST都是原子时,且都不跳秒,因而这两种时间系统之间严格相差19s。21.GPS与协调世界时的关系(UTC)? 在起始时刻,GPS时与UTC对齐这两种时间系统给出的时间是相同的的。由于UTC 存在挑秒,因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两种时间系统中就会相差n个整秒,n是这段
时间内UTC的积累跳秒数,将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0.GPS测量中采用的大地坐标系统是什么? WGS84坐标系
1.全球定位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作用?(1)空间部分(GPS卫星)作用:GPS卫星可连续向用户播发用于进行导航定位的测距信号和 导航电文,并接收来自地面监控系统的各种信息和命令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2)地面监控部分 作用:跟踪GPS卫星,确定卫星的运行轨道及卫星钟改正数,进行预报后,再按规定格式编制成导航电文,并通过注入站送往卫星。地面监控系统还能通过注入站向卫星发布 各种指令,调整卫星的轨道及时钟读数,修复故障或启用备用件等。(3)用户部分 作用:用GPS接收机来测定从接收机至GPS卫星的距离,并根据卫星星历所给出 的观测瞬间卫星在空间的位置等信息求出自己的三维位置、三维运动速度和钟差等参数。2.GPS接收机分类:(1)根据用途的不同,GPS接收机可分为导航型接收机、测量型接收
机、授时型接收机等。(2)按接收的卫星信号频率数可分为单频接收机和双频接收机等。3.GPS卫星发射的信号由载波、测距码和导航电文三部分组成。4.什么叫载波,载波类型及作用? 定义:可运载调制信号的高频率振荡波。类型:GPS卫星所用的载波有两个,由于它们均位于微波的L波段,故分别称为L1 和L2载波。作用:在无线电通信中,为了更好地传送信息,我们往往信息调制在高频的载波上然
后再将这些调制波播发出去,而不直接发射这些信息。5.测距码:用于测定从卫星至接收机间的距离的二进制。GPS卫星中所用的测距码从性质
上讲属于伪随机躁声码。6.码元(比特):码序列中的每一位二进制数。7.码元的宽度:每个码元特续的时间或所对应的距离。8.C/A码的作用:(1)捕获卫星信号:由于C/A码的周期仅为1ms,一个周期中总共只含 1023bit,若以每秒50bit的速度进行搜索,最多 只需20.5s即可 捕获C/A码,然后通过导航电文 快速捕获P码,因而C/A码也称捕获码。(2)粗略测距:利用C/A码也可测定从接收机至卫星间的距离,只是
由于C/A码的码元宽度较宽,用时间表示为 T=1ms/1023=0.977517us,所对应的距离为293.052m。9.P码的作用:由于P码的传播速率为C/A码的10倍,达10.23Mbps,其码元宽度仅为 29.3m。如果测距精度仍按码元宽度的百分之一计,则为0.29m,可以较精 地测定从接收机至卫星的距离,故称为精码。10.导航电文:是由GPS卫星向用户播发的一组反映卫星在空间的运行轨道、卫星钟的改
正参数、电离层延迟修正参数及卫星的工作状态等信息的二进制代码,也
称数据吗(D码)。11.描述导航电文的结构?(见书上P56)12.开普勒轨道根数(所谓轨道根数也称轨道参数),每个参数所确定的轨道的值?(1)升交点赤经Ω 升交点N升的赤经被称为升交点赤经,用Ω来表示,Ω可在 0度—360度范围内变动。(2)轨道倾角i 在升交点处,轨道正方向(卫星运动方向)与赤道正向(赤
经增加方向)之间的夹角称为轨道倾角。用Ω和i两个轨
道根数可以描述卫星轨道平面 在空间的指向。(3)长半径(或长半轴)a 从轨道椭圆的中心至远点的距离。
(4)近地点角距 ω ω确定轨道椭圆在轨道平面内的指向。(5)偏心率e 长半径a和偏心率e给出了轨道椭圆的形状和大小。
(6)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to 它给出了卫星在椭圆轨道的位置。13.写出计算GPS卫星位置计算步骤?(见书上P71)1.GPS定位当中各种误差从来源角度分类?(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的钟误差、相对论效应)
(2)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3)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接收机钟的钟误差、接收机的位置误差、接收机的测量噪声)2.消除误差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1)建立误差改正模型(2)求差法(3)选择较好的硬件和较好的观测条件 3.电离层:(1)是高度在60—1000km间的大气层(2)电磁波在电离层中传播的相速度Vp与电离层中的相折射率Np之间有下列关系:Vp=c/Np 4.给出卫星钟误差的改正一般公式?(见书上P82)5.卫星星历误差:由卫星星历所给出的卫星轨道与卫星的实际轨道之差。6.卫星星历的种类:(1)广播星历(2)精密星历 7.推导出双频改正的模型基本公式?(见书上P99)8.多路径误差:在GPS测量中,被侧站附近的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如果进入接收机天线,就将和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射波)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9.消除多路径误差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站址(2)选择合适的GPS接收机(3)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10.在GPS测量中处理钟差的方法?(1)忽略卫星钟的数学同步误差(2)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精确的卫星钟差(3)通
过观测值相减来消除公共的钟差项 11.天线相位中心的误差分为俩部分:(1)天线的平均相位中心(天线瞬时相位中心的平均值)与天线参考点ARP之间 的偏差,称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2)天线的瞬时相位中心与平均相位中心的差值,称为天线的相位中心变化。1.距离测量有两种方法?并给出其观测方程、并说出观测方程参数含义?
(1)伪距测量(方程见书P130)参数含义:P码的码速率为10.23x1000000bps W码的码速率则512x1000pbs 一个W码大约要和20个P码相对应。
(2)载波相位测量(方程及含义见书P135)2.伪距:由GPS观测而得的GPS观测站到卫星的距离。3.卫地距:卫星至地面测站的距离。4.周跳:整周计数int(φ)出现系统偏差而不足一整周的部分Fr(φ)仍然保持正确的现象。5.周跳探测及修复方法?(1)高次差法(2)多项式拟合法(3)在卫星间求差后的单差观测值(4)双频P码伪距观测值(5)三次差法 6.确定整周模糊度的方法?(1)静态定位中方法:取整法、置信区间法、模糊函数法、整数解和实数解法
(2)快速定位中方法:Go and Stop法、FARA法、LAMBDA法
(3)动态定位中方法:初始化法、实数解算数模糊度法 7.单点定位:根据卫星星历以及一台GPS接收机的观测值来独立确定该接收机在地球坐 标系中的绝对坐标的方法也称绝对定位。8.相对定位:确定同步跟踪相同的GPS卫星信号的若干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的定位方法。9.动态相对定位:利用安置点在基准点和运动载体上的GPS接收机所进行的同步观测的 资料来确定运动载体相对于基准点的位置(两者之间的 基线向量)的工作。10.RTK:一种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在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进行的一种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11.引起周跳原因:卫星信号被某障碍物阻挡而无法到达接收机,外界干扰或接收机所处 的动态条件恶劣而引起卫星信号暂时失锁。12.位置差分:基准站将改正矢量播发给用户时。位置差分计算较为简单,数据传输量较少。13.组合观测中能够写出实际应用中单差、双差、三差是怎么求的,并说明消除哪些误差?(见P141)14.用测距码来测定伪距的原因?(1)易于将微弱的卫星信号提取出来(2)可提高测距精读(3)便于用码分多 址技术对卫星信号进行识别与处理(4)便于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15.伪距ρ=τ•c=Δt•c ρ为延长时间 t为卫星信号传播时间 c为光速 16.载波相位测量的实际观测值有?(1)跟踪到卫星信号后的首次量测值(2)其余各次观测值 17.单差:直接将观测值相减的过程。18.双差:载波相位测量的一次差还可以继续求差。19.三差:二次差仍可求差。20.差分GPS的分类?(1)按基准站提供改正数类型不同分为位置差分和距离差分。(2)按观测值的类型分为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3)按用户进行数据处理的时间不同分为实时差分和事后差分。
(4)按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为单基准站差分GPS(SRDGPS)、具有多个基准站的局部区域差分GPS(LADGPS)、广域差分GPS(WADGPS)。1.GPS静态测量方面的特点?(1)测量精度高(2)选点灵活,无需造标,布网成本低(3)可全天候作业
(4)观测时间短,作业效率高(5)观测、处理自动化(6)可获得三维坐标 2.观测时段:从侧站上开始接受卫星信号起至停止观测间的连续工作时间段。3.同步观测:指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4.基线向量:利用进行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计算出的接收机间的三维坐标,简称基线。5.复测基线:在某两个测站间,有多个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获得的多个基线向量解结果。6.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两条复测基线的分量较差的平方和开方。7.闭合环:由多条基线向量首尾相连所构成的闭合图形。8.环闭合差:组成闭合环的基线向量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矢量和。环闭合差又分为分量 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9.分量闭合差:组成闭合环的基线向量按同一方向矢量的各个分量的和。10.全长闭合差:分量闭合差的平方和开方。11.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同步环闭合差从理论上讲应等于零。12.独立基线向量:一组基线向量中的任何一条基线向量皆无法用该组中的其他基线向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13.独立观测环:指由独立基线所构成的闭合环,即前面的非同步观测环,也叫异步环。14.GPS网的质量包含精度、可靠性和成果适用性等方面的内容。1.GPS网的基准包括?确定网的位置基准一般方法? 位置基准、尺度基准、方位基准三类。方法:(1)选取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2)网中个各点坐标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逆稳平差来确定网的 位置基准。(3)在网中选取若干个点的坐标,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2.GPS网的布网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1)跟踪站式 特点: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用于建立A级网。(2)会战式 特点: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但该布网形式一次需要的接收机数量较多,观测 成本较高。适用范围:建立B级网。(3)多基准站式 特点:高精度、高可靠性。可获得更强的图形结构 适用范围:建立B、C、D、E级网。(4)同步图形扩展式 特点:具有扩展速度快,图形强度较高,且作业方法简单。
适用范围:建立B、C、D、E级网。(5)单基准站式 特点:图形强度很弱,为提高图形强度在测站进行两次观测。适用范围:由于可靠性低,单基准站式的布网形式不适用于等级GPS控制网测量,但可用于一些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等外GPS测量。3.GPS网可由三角形、多边形、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基本图形组成。4.GPS网的特征值?(1)理论最少观测时段数 Smin=ceil(n•m/N)(2)设计时段数(3)基线总数 BA=S•N•(N-1)/2(4)独立基线总数 BI=S•(N-1)(5)必要基线数 BN=n-1(6)多余基线数 BR=BI-BN=S(N-1)-(n-1)(7)算例 5.技术设计书包括?(1)项目来源(2)测区概况(3)工程概况(4)技术依据(5)现有测绘成果(6)施测方案(7)作业要求(8)观测质量控制(9)数据处理方案(10)提交成果要求 1.同步图形的连接方式?(1)点连式(2)边连式(3)网连式(4)混连式 2.画图表示迁站方案?(图见书232)(1)平推式(2)翻转式(3)伸缩式(图见书上 P232)3外业进度估算?(见书上P238)
第二篇:GPS测量
第一步:新建项目(无需开机头)
打开手薄—EGstar—工程—新建工程—命名工程,命名后点确定,当前工程即为新建工程(记住新建工程的储存位置)
第二步:输入直曲表(无需开机头)
EGstar—输入—道路设计—选择“交点模式”(元素模式)--—点下侧菜单栏中的“新建”新建一个文件—输入直曲表(坐标表)—保存--
第三步:账户管理(打开机头)
EGstar—配置—网络设置—编辑—选择账户名称及密码—确定
第四步:蓝牙连接(打开机头)
手薄桌面—双击下侧菜单栏中的“蓝牙图标”—串口管理—选中已有的串口—删除
蓝牙设备—重新扫描设备—选择应有的设备“双击”—出现“串口服务”字样—点击串口服务前方的电脑样式的图标—选择应有的串口—确定—选中选择的串口—右上侧“OK” 第五步:测量(打开机头)
EGstar—(注意左上方项目名称为目标项目)—测量—点测量—采集该范围内的控制点(至少四个,测量过程要精准,水准泡要居中)
第六步:求平差(可不开机头)
EGstar—输入—求转换参数—增加—输入点名、坐标、高程参数—确定—从坐标管理库选点—选中该点—确定,相同的操作,依次完成其他各点—拖动下侧滚轴—核对精度—若满足要求则可进行下一步,若精度不够可进行多次测量,验证准确性—保存—应用
第七步:(1)道路放样(打开机头)
EGstar—测量—道路放样—点下侧菜单栏黑色箭头—目标—打开—找到“第二步”新建的直曲表文件—进入该文件中的info文件—选中对应的“rod”格式的文件—OK,即可进行道路放样。
(2)地形测量(打开机头)
EGstar—测量-—点测量
第八步:测量完后关机器
先关手薄(可挂起,该模式相当于电脑待机),再关机头(按住电源键,响三声后松手,即可关掉)测量后的整理工作:
第九步:数据导出手薄,导入电脑
(1)手薄操作:连接好数据线后,EGstar—工程—文件导入导出—文件导出—选“南方 cass格式(*dat)Pn,Pc,y,x,h”—测量文件—选中该次创建的测量文件—OK —成果文件—选中相同的文件,重命名文件—导出
(2)电脑操作:我的电脑—移动设备—找到目标文件夹—选中导出的(重命名文件)—复制,粘贴到电脑上,该文件无需处理,即可直接使用。
第十步:展点
打开cass软件—文件—打开已有图形(已有地形图的)—绘图处理:
1.若选“展高程点”,调入上一步从手薄导出电脑的dat格式的文件,则展入的点,会显示高程,但不会显示点号;
2.若选“展野外测点点号” 调入上一步从手薄导出电脑的dat格式的文件,则展入的点,会显示点号,该点的坐标和高程,需从该点的属性栏里查看
3.若选“展野外测点代码”需提前在dat文件中整理代码,否则,机器默认的代码均为“00000000”。
4.展点过程中检验插入点是否为原点坐标的方法:编好一个光有原点的dat文件,展点,若原点和cass文件中的原点重合,则说明插入点就是原点;若有偏差,说明插入点不是原点,亦可得到实际的插入点
常用快捷键:1.保存测点数据A—ENT2.编辑已测点数据BB
第三篇:城市GPS测量总结
实训总结
经过一周的GPS学习,我们学到的GPS静态的原理都实践了一遍,感觉理解的更深刻了,我们在老师的讲解下熟悉了整个操作流程。从开始的踏勘、选点、外业静态测量、数据处理及上交资料,我们从远点的要求,GPS网的布设形式,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其他工作完成后,我们在仪器的使用和方案的选择,及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学习。
对于GPS在这之前我也认识过,使用过。但是我们当时大部分时间用的是动态测量,对于静态,我这是第二次,记得第一次,我就是因为对静态了解欠缺,当时导致我们测了一天的成果浪费。相信,在这次我对静态全面的认识了以后,GPS静态将很是轻而易举。同时,经过这几天在户外的外业操作,发现到我们班同学的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精神,很值得珍惜!
对于内业数据的整理,我大多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由于电脑软件的选择,我们的工作量也有所减轻。数据的整理,我们从装软件开始,我们分别学习了数据输出软件,数据格式转换软件,及基线和平差,还有数据转换等软件功能。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熟练的掌握了GPS静态,从一开始的选点、布点到最终的成果上交,还让我们更早的投身于工地,更深的体会工地的艰辛与不易,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大集体的温暖,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参加这样的实习!
第四篇:gps测量实习总结
gps测量实习总结
通过实习,熟悉并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及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图形绘制和面积量算,并对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对gps数据的处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1.gps数据采集的方法
手持gps的设置:按menu键,进入“系统设置”,选择“地图单位”后,可进行以下设置:
a.导航单位设置:设置为公里米公里/小时
b.北参考选择:选择真北
c.坐标投影:纬度/经度设置为度/分/秒,自定义坐标系选择“横向墨卡托”后,进行以下设置:原点纬度:,原点经度:,设置好后进入下一页设置比例因子:,通用米单位:,原点向东偏移:,原点向北偏移:,按“完成”即可。
d.参考椭球:选择“用户”后,根据所要测的坐标系及3°或6°带进行da,df,dx,dy,dz的参数的设置,再进入下一页设置“自定义基准”,x旋转:+,y旋转:+,z旋转:+,比例因子:+,则完成好设置,最后按esc键直到显示要测数据。
手持gps定位测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测点,等到精度达到要求时,按下mark键,则显示出已设定好要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显示出的数据后可按esc键进行下一测点的测定。
2.图上坐标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点刚好位于某根等高线上,则该点的高程就等于该等高线的高程,否则需采用比例内插的方法确定。
如上图所示:e点位于高程为51m的等高线上,则e点的高程就为51m,而f点位于48与49这两根等高线之间,可以通过f点作一大致与两根等高线垂直的直线交于这两根等高线于m,n点,从图上量得距离mn =d ,mf =d1 ,设等高距为h,则f点的高程为:hf = hm + h*d1/d
3.面积量算方法
面积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规则的图形通常可采用几何图形量算法和坐标解析量算法;不规则图形通常可采用网点法,平行线法,计数器编程法,cad法和求积仪法等。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量算:
(1)格网法
使用以毫米为单位的透明方格纸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测图形上,首先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
若整格数为n,不满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算,得到方格总数,乘以每个方格所代表的面积,得到图形的面积。
(2)格点法:图形范围内的点数a,与轮廓线接触的点数b,每个点代表的面积s,则图形面积为:p =(a + b/2)*s
(3)平行线法
将图形分割成高为h的梯形,然后利用求所有梯形的面积之和用平行线法求面积的精度取决于平行线之间的间隔大小,平行线间隔愈小,则面积量算精度愈高。
4.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时不定时多地点的实习,主要是手持gps进行测定,并量算和地形图的野外认识及填图。
XX年12月14日上午,各组在林学楼305听老师讲解实习内容及任务,并领取各组的仪器,之后,在我小教学区进行gps的设置及应用,找到教学区布设好的点,用gps测一些点,学会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在篮球场集中以待出发,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刘家山。在出发之前,老师进行了指导,设定了各组的gps参数,一却都准备好后,我们就沿路勘测选点,并测定、记录。到刘家山后,老师带我们测定许多点,这些点组成一个闭合的布控区域,目的是进行野外认识地形图,并在图上绘出行进路线,量算闭合区域的面积。
次日早晨,我组8点半在a6集中,安排好测量任务,对我校教学区已经布设好的22个点进行测定。下午进行东三环勘测选点,布设测点,并沿东三环向世博园方向测定各点的坐标、经纬度、高程,我们组轮换工作,测了各点的北京54-6°、北京54-3°、西安80-3°带的坐标。
5.本人完成情况
我在这次实习过程中,主要是负责本组的相关事情和相应的测量,组织本组的组员一同完成本次实习内容。由于gps仪器较少,实习中,合理安排小组工作,实习的各项工作每人都有机会参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锻炼。
实习之初,我进行了gps的设置,学习如何使用gps,并教不会设置和测量的成员。在校园里测点时,我主要跟同本组成员进行记录,并设置gps为西安80坐标系测定一些点,协助本组成员一同完成了校园内的22个点的测定。在去刘家山的过程中,我测定了从篮球场至林学院饮水池之间的点,测定东三环时,我指导测量,也亲自测了一些点,测完之后,我整理好数据,并描绘在地图上,写好本次实习的实习报告。
从实习报告书上的三张不同时段拍摄的地形图可以看出,XX年6月航拍的西安80坐标系3°带地形图上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都比较详细。
从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可看出,现在的东三环,我校的工学楼,图书馆,林学楼,标本馆等地物符号都没有,说明当时这些都没有建造。在现在的东三环路上及沿线两侧,由于修建而拆迁了许多建筑,现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两幅图上没有,而校门口下面的农场在西安80坐标系3°带的西林地形图上已经没有,说明XX年后已经不存在或搬迁走了。
gps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其特点明显,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就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要求开阔,以使卫星信号不受干扰。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全天候作业成为可能。观测时间短。
gps测量灵活,方便,能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点,gps由于接收卫星信号,在直接收到卫星信号的同时,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面物反射的卫星信号,多种信号叠加就会引起测量参考点的位置变化,gps测量还存在卫星传播信号误差,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人为误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点的高程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图上量算高程时,比较麻烦,要进行计算,容易出错,也有一定的误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图上量算时,由于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密度,高程标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难。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将误差分为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测量时,都存在仪器误差,而且gps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积,误差来源于所数方格数的多少,描点,连线时线条的粗细以及对不满整格的处理等等。
采用计数器编程法计算面积,误差来自点的输入,程序的编制,但程序正确,则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积。
通过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积,简便易行,只要操作认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证,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
方格法量算面积为了保证量算精度,首先必须保证使用的方格纸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将方格纸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进行两次量算。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此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而且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为了能尽快地完成任务,我们小组分工进行测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难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这些,就是在测量之外所收获的。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我在测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没有感到辛苦,反而从中能自得其乐。
测量是一项精确的工作,各项都要达到一定的精度。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
但就整个实习过程来说,此次实习的每个步骤都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我们亲手去做过,就不难掌握,同时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并对地形图及填图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的使用方法.
第五篇:常用GPS测量模式
常用GPS测量模式
随著GPS技术的进步和接收机的迅速发展,GPS在测量定位领域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针对不同的领域和用户的不同要求,需要采用的具体测量方法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GPS测量模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种模式,DGPS和RTK方式。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1、常规静态测量
这种模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时段根据基线长度和测量等级观测45分钟以上的时间。这种模式一般可以达到5mm十1ppm的相对定位精度。常规静态测量常用于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建立地壳运动监测网、建立长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测、钻井定位及精密工程控制网建立等。
2、快速静态测量
这种模式是在一个已知测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移动站接收机依次到各待测测站,每测站观测数分钟。这种模式常用于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要求在观测时段内确保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应不超过20km。
3、准动态测量
这种模式是在一个已知测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移动站接收机在进行初始化后依次到各待测测站,每测站观测几个历元数据。这种方法不同于快速静态,除了观测时间不一样外,它要求移动站在搬站过程中不能失锁,并且需要先在已知点或用其它方式进行初始化(采用有OTF功能的软件处理时例外)。
这种模式可用于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定位及碎部测量、剖面测量及线路测量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要求在观测时段内确保有5颗以上卫星可供观测;流动点与基准点相距应不超过20km。
另外,有一种连续动态测量,也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测量是在一个基准点安置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流动接收机在初始化后开始连续运动,并按指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记录数据。这种方法常用于精密测定运动目标的轨迹、测定道路的中心线、剖面测量、航道测量等。
4、实时动态测量:DGPS和RTK
前面讲述的测量方法都是在采集完数据后用特定的后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然后才能得到精度较高的测量结果。而实时动态测量则是实时得到高精度的测量结果。这种模式具体方法是:在一个已知测站上架设GPS基准站接收机和数据链,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并通过数据链向移动站发送数据。移动站接收机通过移动站数据链接收基准站发射来的数据,并在机进行处理,从而实时得到移动站的高精度位置。
DGPS通常叫做实时差分测量,精度为亚米级到米级,这种方式是基准站将基准站上测量得到的RTCM数据通过数据链传输到移动站,移动站接收到RTCM数据后,自动进行解算,得到经差分改正以后的坐标。
RTK则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它的工作思路与DGPS相似,只不过是基准站将观测数据发送到移动站(而不是发射RTCM数据),移动站接收机再采用更先进的在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精度比DGPS高得多的实时测量结果。这种方法的精度一般为2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