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支概论(第一学期总结)

时间:2019-05-12 00:2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律分支概论(第一学期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律分支概论(第一学期总结)》。

第一篇:法律分支概论(第一学期总结)

法律分支概论 第一节 法的概念

一、法的定义;法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权利 vs义务

5.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三、法的职能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预测作用5.强制作用

四、法律的价值:自由, 公平正义 秩序 第二节

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立法

二、法律遵守→守法 违法≠犯罪

三、法律执行→执法

四、法律适用→司法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第三节、我国的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

一、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及法律调整方法

二、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整体。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 1.宪法:内容最根本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效力最高

2.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3.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其它组织间财产人身关系的法律

4.商法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的法律 5.经济法 市场主体/市场运行/宏观经济/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6.刑法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7.诉讼法

有关诉讼活动的程序方面的法律 宪法

一、宪法的含义

现代宪法的含义

1、宪法的性质:是国家的组织法;

2、宪法的形式:成文或不成文;

3、宪法的作用:规定政府的组织、原则、职能以及权力范围。

宪法的概念

宪法是确立国家权力的实现方式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理解

1、时间:宪法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2、性质:对国家的权力做出限制,对人民的权利进行保护。

3、功能:宪法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总体设计。

二、中国的宪法历程

晚清:君主立宪的尝试 中华民国:民定宪法的尝试

1949以后:民定宪法的建立 建国以来的四部宪法: 1954年宪法 1975年宪法 1978年宪法 1982宪法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949年9月29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7章60条,规定了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策和根本任务。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序言、四章106条组成。确认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

1982年宪法由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由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和首都组成,共138条。本宪法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一部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

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

1988年的修改包括增加“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和肯定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两方面。

1993年修改了9条,内容包括:

1、基本路线

2、统一战线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

4、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调整地方人大的任期

1999年的修改,内容包括:

1、以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2、进一步总结国情

3、增加依法治国

4、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方面

6、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将”反革命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的修改,内容包括:

1、“三个代表”入宪

2、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3、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容

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5、进一步明确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6、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8、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9、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10、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

11、国家主席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13、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三、宪法的法律地位: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民法通则》第一条 规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条规定:“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五条: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四、宪法的构成序言与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国家制度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区、州、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结构图 我国行政机关的组织图 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四级两审终审制、合议庭、公开审理、回避制度等。最高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

派出庭

专门人民法院 我国法院的组织图

人民检察院 :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我国检察院组织图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 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平等权 任何人都具有人格的尊严,在自由人格的形成这一点上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平等权在整个宪法的基本权利体系中具有一定的超越地位。是一种原理(原则)性的、概括性的基本权利。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权具体指作为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公民权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本国公民所享有的权利)

2、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者政治参加的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实现人民主权原理及其各种具体的民主制度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表现的自由

1、言论和出版;

2、集会和结社;

3、游行和示威。

三、监督权

第三十四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三十五条 【政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四十一条 【公民的监督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教育科学文化权利

3、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宗教信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四十六条 【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七条 【文化活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一)宗教信仰自由(宪法第36条)

1、内心的信仰自由;2宗教上的行为自由;

3、宗教上的结社自由。(二)受教育权(宪法第46条)

1、学习的权利;

2、义务教育的无偿化;

3、教育的机会均等。

(三)文化活动的自由(宪法第47条)

1、国家或公共权务不得非法干涉公民从事科学技术、文艺创作等文化活动的自由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权利。

2、国家或公共权力必须为公民的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与具体设施,积极鼓励和帮助科研人员、艺术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等从事文化活动的人员,大力保障和推广其科学研究或文艺创作的成果。

4、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指无正当理由身体的活动不受拘束的权利

人身自由的主要内容及保障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

2、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合法程序的保障的权利;

3、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人格尊严含义相当于狭义的人格权 狭义的人格权指与个人的人格价值具有基本关联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第三十七条 【人身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住宅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通信自由和秘密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5、社会经济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指宪法所保障的有关经济活动或经济利益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保障。

一、财产权: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

二、劳动权:获得劳动的机会和适当的劳动条件的权利。

三、休息权:劳动者所享有的休息和修养的权利。

四、生存权:公民享有维持其身体所必需的健康和生活保障权。

第十三条 【私有财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四十二条 【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三条 【劳动者的休息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四条 【退休制度】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第四十五条 【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6、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 几种主要的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

(一)提起申诉、控告的权利

提出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是指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控告或检举,并请求给予惩罚或制裁的权利。(二)国家赔偿及补偿请求权

个人或其他权利主体的权利因国家或公共权利的行为而蒙受损害,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向国家提出赔偿或补偿的权利,就是宪法学上的所谓赔偿及补偿请求权,又概称之为求偿权。

7、妇女、婚姻、家庭等受国家保护

第四十八条 【妇女的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权利

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五)依法纳税 义务 第五十二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第五十三条 【遵纪守法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保卫国家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五十六条 【依法纳税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此外,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第三章 民法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以人为本

我国现行民法是1986年4月12日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二、调整对象

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平等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而处于平等地位的当事人。平等主体意味着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意思表示自主自愿;等价有偿。

民法通则 第二条 【调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法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财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以财产为直接内容的经济关系,包括财产占有关系和财产流转(交换)关系。

2)人身关系——与特定的人格或身份不可分离而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因公民的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肖像和法人的名称、名誉等产生的权利。

身份权—因血缘、婚姻的身份所发生的扶养、抚养、赡养、法定监护、法定继承等而产生的权利。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1)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平等(2)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3)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4)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自愿原则含义:1.当事人意思自治2.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他人不得非法干预。3.双方和多方的民事行为的内容及形式由当事人自愿协商。

公平的体现:

1、民事主体参与法律关系的机会均等,在民事活动中须正当竞争,反对任何不正当竞争行为。

2、在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利益应均衡,合理分配权利义务。

3、在责任面前要合理负担。

等价有偿原则 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或民事交易时,应当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商品交换,取得利益要以付出相应的代价为条件

(三)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

(四)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维护社会公益原则

(五)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权利滥用的要件

1、行为人有合法的权利存在2、有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3、结果上,给他人造成了损害

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各国民事立法的规定

《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意风俗的法律”; 《德国民法典》第138条规定,“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无效”; 《日本民法典》第90条规定,“以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事项为标的法律行为无效”;

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第77条规定,“法律行为,有背于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无效”。《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以外的人。” 《继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继承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存有遗产的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任何人不得侵吞或争抢。” 《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二节

民事主体 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在我国民法上,主要指自然人和法人,还包括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另外,在一定的范围内,国家也是民事主体。

一、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自然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自然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它集中体现在有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上。

自然人与公民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的人。公民是指取得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自然人与公民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凡公民均为自然人,但自然人不一定是一国公民。我国《民法通则》使用的公民概念与自然人概念意义相同,但自然人的概念比公民的概念范围更广。(二)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及特征: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特征:基础性;统一性;平等性;终身性(相伴性);不可剥夺和不可转让性。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出生,终至于死亡

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始于出生,采用独立 呼吸说,即每一个出生婴儿,从其第一次呼吸开始,就成为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胎儿是没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但为了照顾他们出生后的利益,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民法上讲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 ①死者人格权的保护——名誉权、尸体的保护②著作权方面的利益——署名权、作品完整权等人格利益

(1)生理死亡;生理死亡又称自然死亡,它是指自然人生命的终结。自然人生理死亡的原因,或正常死亡或非正常死亡,在民事权利能力消灭上不具有意义。

(2)宣告死亡 宣告死亡是指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失踪人死亡。宣告死亡的时间以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日期为准。即法律辞退定死亡,指公民失踪一定期限后,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对他作出的法律推定死亡。宣告死亡的条件:需有公民下落不明的事实,须下落不明连续时间已满规定期限;须有利害关系人申请;须民事诉讼特别程序

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的法律后果相同,比如单位除名、户口注销、继承开始、配偶可以再婚等等

被宣告死亡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应撤消对他的死亡宣告。宣告死亡的判决一经撤消发生以下法律后果:

1)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民事主体资格不消灭,其仍可享有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2)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

3)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的 配偶 在其宣告死亡后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消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死亡的,则不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4)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的 子女 在被宣告死亡期间被他人依法收养的,该收养关系有效,被撤消死亡宣告的人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 使人们得知该公民失踪,斟酌有关事宜的处理。法律规定的代理人得依法对失踪人的财产进行代管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内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内容(1)认识能力和意思能力;(2)行使权利的能力;(3)设定或履行义务的能力;(4)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超出一定范围便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所受限制的范围

《民法通则》对此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即他们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其他比较复杂或重大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求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进行。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人16-18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痴呆人)

3、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

从两者的联系来看 :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而民事行为能力是实现民事权利能力的条件。两者的区别:民事权利能力仅指一种可能性,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现实性;民事权利能力不以意思能力存在为前提,因而不受年龄,精神状况和身体条件的限制,而民事行为能力则受到年龄和智力状况的限制,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两者起始终止阶段不同。

4、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四)监护 监护的概念::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2监护的分类:(1)依据监护设立的方式不同,分为法定监护、指定监护、约定监护、委托监护和遗嘱监护;(2)依据监护的对象不同,分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精神病人的监护。

3、监护人的设立:为未成年人设立监护人1)父母为未成年人的当然法定监护人2)除父母之外的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

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双亡或丧失监护能力或被取消监护人资格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成年兄、姐。3)未成年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监护人他们担任监护人除应具有监护能力外,还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他们愿意担任监护人,二是应得到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同意。4)协议确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5)指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指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指定未成年人父母之外的近亲属担任监护人。指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争当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二是都不愿担任监护人。为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有两种,一种是有关组织指定,另一种是人民法院指定。有关组织的指定是人民法院指定的必经程序。6)有关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为精神病人设立监护人 1)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这里所说的精神病人是指成年精神病人,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是:(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也可以担任监护人。2)有关组织担任精神病人的监护人3)精神病人的指定监护人 当担任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有争议时,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从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上述组织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

4、监护人的职责(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3)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4)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5)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7)监护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5、监护的终止(1)被监护人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监护人或被监护人一方死亡(3)监护人丧失了行为能力(4)监护人辞去监护(5)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

二、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特征:、法人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

2、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

3、法人是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二)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是指取得法人资格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而成立。首先,法人组织的设立符合有关实体法的规定;其次,法人的成立也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关于程序的规定。

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法人的分类《民法通则》的分类

1、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2、非企业机关法人(1)机关法人 机关法人是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并因行使职权的需要而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国家机关。(2)事业单位法人 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为了社会公益事业目的,从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公益事业的单位。(3)社会团体法人 社会团体是指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愿意,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

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2)特征:始于成立,终于终止;内容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特点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能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有以下特点:1)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享有的时间与其民事权利能力享有的时间一致;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与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一致;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法人机关或代表人实现。(2)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 受其经营范围的限制。(五)法定代表人和代理人:

1、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的特点是:(1)法定代表人的资格是法定的。(2)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3)法定代表人是代表法人从事业务活动的自然人。

2、法人的代理人:

三、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二篇:法律概论

一、法律概述

(一)法律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指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4、法是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5、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二)法的定义: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是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法律的产生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法律最初是以不成文的形式出现的,即所谓的习惯法。它是统治阶级将那些有利于本阶级的习惯由国家加以确认,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后来,出现了成文法,并有了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二)法律的历史类型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来,它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种不同的形态。与此相适应,也产生了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前三种类型的法律,尽管它们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性质不同,但都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上,体现着剥削阶级的意志,是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的工具。因此,它们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它体现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三)法律消亡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属于一个历史范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律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自行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然,法律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条件。

三、法律渊源

法律的渊源一般是指法律的表现形式。我国的法律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国际条约等。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形式中,宪法居于首要地位。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到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先后进行过四次修改,形成31条修正案,是现行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除宪法以外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除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的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关于社会和国家生活中某些社会关系中的基本问题。

(三)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在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各项行政工作中,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使用的具体名称为条例、规定、办法。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法定权限内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五)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这些文件的内容除我国在缔结时宣布持保留意见不受其约束的以外,都与国内法具有一样的约束力,所以也是我国法的渊源。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来划分的。通常把调整同一类性质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归并一个部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般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法律部门构成:

(一)国家法

国家法是确立国家根本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我国,除宪法外,还包括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游行示威法等。

(二)行政法

行政法是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规定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国家行政机关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国家行政管理的职权范围、活动方式,以及对国家公务员和公民的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等。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公务员法等。

(三)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四)民法

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五)商法

商法是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事关系是商事主体在商事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商法学者认为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海商法等都属于商法的组成部分。

(六)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财政法、金融法、税法、会计法、统计法、审计法、企业法、破产法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是一个庞大的法律部门。

(七)诉讼法

诉讼法是关于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从程序方面保证实体法的正确实施。我国的诉讼法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第三篇:法律与经济贸易系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党支部总结

法律与经济贸易系党支部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院迎接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年。本学期,法经系直属党支部以“夯内涵、建品牌、创先争优上层次”为主题,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促科学发展”为主线,开展了6个专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我院事业和谐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师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的培养,以增强党员教师的党性意识、师德意识,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与学院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先锋作用,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帮助教职工明确自身职责,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效率,积极为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建设和教学水平评估做贡献。

1、加强党政合作,促进系部发展。按照学院党委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和系行政在依法行政中的领导作用,重视支部工作的民主协商,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机制,提高系管理水平,促进系部发展; 加强系党支部委员自身建设,保持团结向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其能跟上教学教育改革步伐。

2、推进党政领导联系教研室制度,支部领导非常重视教研室活动的开展,经常深入到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去,指导教研室工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带领全体教师一如既往地加强教研室活动,发挥其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争先创优,使工作再上新台阶。

3、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和“夯内涵、建品牌、上层次”战略发展理念和学院示范建设中心工作,组织全体教工认真学习领会学校本工作安排及发展规划,使每个教工都明确了学校办学思想与发展目标,明确行动步骤与策略,明确实施过程中的自身职责,坚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精神、新经验,使教师接受和明确教育改革的新政策、新要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深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效率。

4、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开展“立足岗位做奉献”活动,组织重点工作团队,抓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风建设和实训建设,要求每位党员充分发挥全系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学习、甘于奉献、周到服务、争创一流,切实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5、构建关怀、帮扶和激励机制,深入开展“服务师生”活动,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通过开展支部委员联系学生班级、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学生宿舍)、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和解决广大师生的困难;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成长“专业导师制”覆盖面,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努力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

第二,积极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以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为着力点,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特色鲜明的专题活动,全面提高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1、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温家宝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帮助党员干部了解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思想,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明确建设人才强国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总体部署、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而为我院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2、组织“爱国荣校·无私奉献”信念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爱我中华主题演讲、爱国主义图片展、爱祖国主题征文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师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组织“立足岗位·创绩建功” 活动,倡导全系教师献身祖国教育事业,引导教师勤于工作、乐于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鼓励广大学生努力学习、开拓进取,把自己培养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3、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引领教师认清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创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性教育”和实践活动,回顾党的成就、学习党史、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等,对党员普遍进行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师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增强党员教师的党性意识、师德意识,鼓励其在我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当骨干、做先锋。

第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组织功能;围绕争当“五个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建设高素质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员队伍,在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中发挥中坚作用

1、“亮牌示范”活动。开展党员“带党徽亮身份”活动,鼓励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佩戴党徽、悬挂国旗、设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形式,使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成为服务师生、岗位奉献的鲜明旗帜。

2.“组织创新”活动。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强化组织功能,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学生党员中建立党支部等新模式;完善基层党建述职、考核、评议制度,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3、建立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核心的量化考核体系,把党员有没有发挥模范作用、发挥多大的模范作用作为考核党员的主要依据,使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以推动我系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4、发挥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支部要定期向群众和民主党派人士征求工作意见和建议,向他们了解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使党外监督和党内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5、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坚定不移,组织党员学习贯彻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建设好作风,推动新发展”为主题,进一步组织好“读书思廉”活动,提高干部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加强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第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为学校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1、开展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党员的教育方式方法,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听党课与听报告相结合,图片展与看录像相结合,教育和引导党员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争当优秀和先进,时时处处为群众做表率。

2、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视问题、分析原因、统一思想、共同提高素质,增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3、开展党员结对活动。要求党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结对,通过帮扶(入党积极分子)、帮困(生活上有困难者)、帮教(学习和思想上有问题者)等活动,实实在在地发挥党员的作用,树立党员新形象。

4、继续抓好组织发展工作,加大对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严格工作程序,落实预审制、推优制、公示制,切实抓好吸收预备党员工作。本学期发展党员49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有145名。

5、开展好党校分校培训工作,本学期党校培训学员287名,切实占领了优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效地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强化了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教育体系,带动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6、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群团工作。指导做好共青团工作,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祖国发展我成长”、“民族精神代代传”等主题教育,以“感恩教育”等活动为基础,强化学校团队工作的基础性战略地位。

第五,加强学风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全方位管理”的学风建设机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成才。有目的有步骤地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同学们能有意识加强对学习的重视。积极开展“2010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到学生中间,扎实的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入学教育入脑、入耳、入心,真正起到帮助新生顺利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的作用,为他们圆满完成好学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明确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培养刻苦上进、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

2、积极开展互学互助活动,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以及时解决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增强同学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处理各种学习问题的能力。同时,大家相互交流心得和各自摸索出来的学习经验,以获得更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尽量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各班最终将学习经验交流会的过程予以详细记录并上交院团委学生会。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注意培养出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力争形成一种“健康、文明、上进”的班风,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

4、注意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对学习的饱满热情来感染和带动周围的同学,激励大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帮助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在学业上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最后,还应不断提升自己,奋发向上。

5、努力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规章制度的导向,逐渐成为一个拥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和对他人有关爱之心,对人类的未来有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六,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招生就业工作新思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谋求可持续发展

1、为了提高法经系二级网站建设质量,增强网络信息资料的宣传效应,本学期支部组织专门力量,设计更新颖、更富有活力的网站版面,提高了网页宣传的效果。

2、开展多渠道招生宣传工作与咨询工作,组织招生咨询服务团队到重点生源县市重点中学进行宣传,加强与生源校的联系,争取得到最大的支持,提高生源质量。

3、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系考核体系中,使教育教学与就业工作良性结合,发挥教学单位、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主导作用和积极性,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目标的实现。

4、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组建创业团队,帮助他们学习创业必备的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组织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协会、利客来校园分站等创业团队,增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此外,还有意识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就业择业指导。

5、对广大毕业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注重高素质学生培养,关注毕业生心理状况,开展毕业生就业心理抽样调查,了解学生普遍的就业心理和意向;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签约、考研、未就业不同层面毕业生的实际问题及心路历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性格特点,结合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和择业指导。

6、继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力度,积极为毕业生构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今年10月,在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经过多方联系,精心准备,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法律与经济贸易系共同举办的法律与经济贸易系2011届毕业生双选会,双选会吸引了南储仓储管理有限公司、河北邦德贸易有限公司、石家庄腾翔盛业公司、河北驰恒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四十家企业参加。为应聘学生提供了近百个工作岗位,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不待扬鞭自奋蹄”,法经系党支部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以高度负责的管理态度、改革创新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工作,为学校跻身于国际知名职业院校之列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四篇:企业经营法律概论

三、多项选择题

1、使用未注册商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一、判断题 并可以予以通报或者处以罚款:(ABD)1.临时股东大会不得对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项作决议。(√)A、冒充注册商标的;B、违反《商标法》第十条规定的;C、违反《商标法》第十一条规定的; 2.我国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或低于票面金额。(×)D、商品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3.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可以自由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份,无须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而有限责

2、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处理下列商标评审案件:(ABCD)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须经股东会会议通过。(√)A、不服商标局驳回商标注册申请的决定,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复审的案件; 4.《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5人以上的发起人,其中须有三分之二的发B、不服商标局的异议裁定,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申请复审的案件; 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C、对已经注册的商标,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请求裁定撤销的案件; 5.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认股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D、不服商标局依照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作出撤销或者过。(×)维持注册商标的决定,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申请复审的案件。6.按照投资主体和产权管理制度的不同,将股份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

3、商标评审委员会已经受理的商标评审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不符合受理条件,应7.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当依据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予以驳回:(ABCD)8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三A、违反商标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核准注册前已经提出异议并经裁定的商标,又以相同的事十五;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实和理由申请裁定的; 9.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设一名执行董事,执行董事B、违反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申请人撤回商标评审申请后,又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再次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提出评审申请的; 10.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之C、违反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已经作出的裁定或者决定,以相同的事日起未逾3年的人,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实和理由再次提出评审申请的;

二、单项选择题 D、其他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形。1.公司的经营范围由(C)规定,并依法登记。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可以由商标评审人员一人独任评审:(ABCD)(A)法律(B)董事会(C)公司章程(D)上级主管部门 A、商标局作出驳回决定、异议裁定所引证的商标在评审时已经丧失专用权或者在先权利的; 2.公司以其(A)为住所。B、被请求裁定撤销的商标已经丧失专用权的;(A)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B)总部(C)主要营业地(D)登记地 C、商标局作出驳回决定所引证的商标归申请人所有,因申请人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被商标局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行使的驳回,评审时申请人已向商标局申请办完变更手续的; 职权的是(B)。(A)决定公司内部中管理机构的设置(B)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D、商标局作出驳回决定所引证的他人在先申请或者注册商标,评审时已核准转让给申请人的;(C)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D)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财务负责

5、商标评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评审:(ABCD)人 A、申请人死亡或者终止后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评审权利的; 4.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除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设立国有独B、申请人撤回评审申请的; 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外,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法定人数是(D)。(A)2个以上20个以C、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经商标评审委员会调解后达成协议的; 上(B)2个以上30个以下(C)2个以上40个以下(D)50个以下 D、其他应当终止评审的情形。5.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出资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

6、在商标评审中,除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以外,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B)。A15%B30%C25%D20%(ABCD)A、众所周知的事实;B、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C、已经依法证明的6.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立、合并、解散、变更公司或者修改事实;D、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公司章程作出决议,必须经代表(C)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7、任何能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A)1/2(B)1/3(C)2/3(D)1/4(ABC),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A 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 7.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A)万元。B 颜色组合C 上述要素的组合(A)500(B)2000(C)3000(D)5000

8、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ABC)A 商品商标、服务商标B 集体8.根据《公司法》规定,发行股份的股款缴足并经法定验资验资出具证明后,发起人应当在商标、C 证明商标(C)内主持召开公司创立大会。

9、(ABC)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当(A)10日(B)15日(C)30日(D)60日 向商标局申请商品商标注册。A自然人B 法人C 其他组织 9.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成立日期是(B)。

10、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AB)(A)公司设立登记申请日期(B)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A 有显著特征B 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合法权益相冲突C 可以与他人在先取得合法权益相(C)公司依法成立公告日期(D)公司创立大会召开日期 冲突 10.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A)

内不得转让。(A)1年(B)2年(C)3年(D)5年 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概论

第五篇:治安管理概论要点总结(第一学期)

1.1978年8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治安工作会议,提出了治安管理工作要实行“党委领导,依靠群众,预防为主,管理从严,及时打击,保障安全”的方针

2.公安机关的性质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3.2008年9月,公安部在南京召开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正式提出: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任务和要求

4.2009年12月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5.公安派出所的性质:

(1)是市县公安机关派出性质的机构;(2)是公安机关基层组织;(3)是综合性战斗实体

6.治安管理的社会组织:治保会;保安公司;辅警;单位保卫组织

7.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2)管理主体的武装性(3)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4)管理活动的社会性

8.治安管理的基本职能:

打击职能;预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9.治安管理的行政手段:

行政指令;行政审批;监督检查;禁止、取缔

10.治安管理的专业手段:

治安调查;治安巡逻;守望;堵卡;盘问检查

11.治安管理法律依据的特征:

(1)规范内容的广泛性和易变性(2)规范形式的多样性和分散性(3)实体与程序的合一性(4)效力的警察强制性(5)制定部门的多边性

12.治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治安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为治安管理主体(2)治安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3)治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法定性(4)治安行政法律主体上的权力义务具有双重性(5)治安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大多依据行政程序或通过司法程序加以解决

13.治安行政执法过程

(1)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阶段(2)寻找并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3)做出并执行治安行政决定

17.属于社会治安预测特征的事:科学性

19行的各种行政管理活动。(1)社会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2)社会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3)社会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范围

下载法律分支概论(第一学期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律分支概论(第一学期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总结

    地理教学总结 赵永兰 又过了一个学期,不知不觉中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这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孩子们一起相处、教学相......

    2013~2014第一学期总结

    体育组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总结 日月如梭,一晃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我们在学校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圆满完成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任务和各种市......

    第一学期总结大全

    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总结 在校党支部和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处室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配合、支持下,教务处始终遵循学校办学方针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圆......

    第一学期总结

    第一学期 班级工作总结 岁末年至,时间如梭,一学期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又将结束。在园领导的关心以及各位老师的支持、帮助下,我班三位教师默契配合、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

    第一学年学期总结

    第一学年学期总结 刘小飞 在过去的一年里感触良多啊,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觉得我很幸福,自己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并且还能走进自己希望的大学。当我还没有走进这所大学的......

    第一学期总结大全

    双塔中学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工作总结 上学期,全体双中人在“树双中良好形象,铸双中名校品牌”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根据教育局06年工作思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2014第一学期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家长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继续强化家长学校工作,重视家校共建,使家长在配合学校搞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抓......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总结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一小学音乐教学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就过去了,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 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